悟道且西行
山中不知日月。
俞岱岩醒了。
他尚来不及因右臂残废和不良于行而消沉,就被师父张三丰推着轮椅带到了山中绝境。
说是绝境,其实是悬崖高耸,飞瀑直下的一处断壁下。包括他在内的武当七侠,都曾跟随师父张三丰出入过此地修行。
此刻,流水击石,崖下飞石处一个青衫小人正盘腿打坐。
“师父,这是?”他不由纳罕,不明白师父为何带他来此,也不明白为什么宋雁归会在这里。
她一袭青衫,发随意束在脑后,闭着眼。流水淙淙过,有叶萧萧下,春日里的山花袭染她发梢,还有山雀栖息在她肩头,林中小兽抱着自己毛茸茸的尾巴将自己盘在她膝上,舔舐着自己的毛发。
张三丰从来相信这世间所谓武学奇才,机缘、努力与天赋缺一不可,可他见了宋雁归方知,原来这世间也存在真正得天道厚爱的孩子。
——她只看了一眼,便在他施展的太极步法里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
短短七日,就形成了自己的道意。
然而宇宙无穷,盈虚有数,张三丰在窥得的一线天机里看到了她行至今日的艰难多舛。
正所谓,破而后立。
这种韧劲,也是他对岱岩的期望。而他的弟子从不叫他失望。
“她如今这是有内力,还是没有?”俞岱岩困惑地看向这满身是谜的孩子,竟一时看不清她眼下的状态。
“万物并作,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张三丰悠悠长叹:“岱岩,这孩子是个奇迹。”
她已在武当完成了她的修行,他预感到她就要离开了。
宋雁归在一片“无”的境地里遨游,眼前如走马灯显现出残缺的碎片一角——她拾取了自己坠海前的一小段记忆。
赵老头曾告诉她,病骨沉疴的唯一解法是在二十之前领悟武道极致,或可在探求过程中借助天道的力量修复病骨。
她失败了,但又没完全失败。
——这就是她坠海的原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道给她留了一线生机,单看她是否能把握得住。
如今看来,她亦不知算不算已经续命成功。至于身体为什么会变小,她没有头绪。
或许是真气走岔导致的结果也说不定。她随意地下了判断。
她睁开眼,气息绵长平缓,周身充盈着如雾似云般朦胧不可捉摸的气,她不知那是什么,但身体久违地感到轻盈松快。
三日后,她向张三丰辞行。
——
宋雁归最终决定一路西行。
选择西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日出手劫走俞岱岩的那几个人武功路数虽源自少林,但说话时夹杂了西域口音。二是听说昆仑山的雪景绝佳,她想去看一看。
只是她人还没到昆仑,就在半路上碰巧旁观了一场比武。
两个同样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其中年纪较轻的那个身无长刃,另一个手中执剑,剑未出鞘,剑身却隐隐震颤,似发出嗡鸣。
两人看年纪都只二十上下,旁人见了却绝不会错认。只因前者神态轻松,生得俊美风流,隐隐带着一点邪肆;后者一身正气,神情肃穆中透着一股紧张,显是对待此次比试认真已极。
一场迅疾结束的比试,不出所料以后者的落败而告终,剑甚至尚未出鞘便已被夺去,还得对手毫不留情地戏谑嘲笑。
“峨嵋派的孤鸿尊者?沽名钓誉,在我杨逍看来,就如这徒有其表的倚天剑一般,不过破铜烂铁!”
孤鸿子闻言羞愤交加,一口鲜血喷薄而出,他已顾不上问师妹借的倚天剑,捂着胸口,颓唐地转身就要离去。
杨逍一声讥笑,不屑地将手中剑毫不在意地掷于地上,刚好砸落在宋雁归脚边,剑脱鞘。
嗯?这里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小孩子?自己竟丝毫没有察觉。
年轻的明教光明左使皱眉看向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孩,却也只眼神停留数息,不欲多加理会——即使他看到她捡起了地上的倚天剑。
直到他听到,那剑在她手中发出铮鸣——若剑有灵,他相信那一声铮鸣里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剑灵的雀跃。
他停下了脚步。转头重新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小女孩。
她看向魂不守舍的孤鸿子,她笑,执剑交还递向孤鸿子:“哎哎,你别听他瞎说,这剑,她很好。”
世人趋之若鹜的倚天屠龙,倒被她意外都见着了。
孤鸿子怔愣地看向面前的小女孩,接过了她手中的剑。
“别灰心啊孤鸿兄。比武输了就跟吃饭吃得没别人快一样,可吃得不快又有什么要紧,细嚼慢咽才对身体好啊。”
杨逍:“……”这什么神奇的比喻。还有,她这话是在咒我吧?
孤鸿子:虽然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但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对。还有:“我不姓孤鸿。”
“好的孤兄。”她一脸认真,从善如流。
“……我也不姓孤。”算了,被她这么一打岔,刚才那些沉重到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情绪顷刻也消散了些许。
他向她拱手致谢,又在触及杨逍看向这孩子审视的目光时,上前半步将她挡在身后,扬声道:“堂堂光明左使,还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孩子吧?”
“这是自然。”杨逍冷笑一声,抱臂撇开眼去。
孤鸿子微微点头,对于幼小的保护欲压过了其他心绪,他俯身问宋雁归:“你家在何处,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地方来了?”
宋雁归摊手,并不避忌,笑道:“我从中原来,往昆仑去。一为寻仇,二为赏雪。”
孤鸿子微愣,可看她神情不似作伪,一时不知该如何规劝。
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带她离开。
尤其她提到“寻仇”二字,惹杨逍朝她看了过来,可她仍一脸天真无知无觉。
“孤兄你该走了。”宋雁归耳微动,看向他的眼睛,伸手往他臂上轻轻一推,孤鸿子怔住,不发一语,径直带着倚天剑离开了。
摄心术有些好用。
宋雁归笑了笑,正打算深藏功与名挥一挥衣袖离开之际,前、后、左三个方向各出现一青、一白、一灰三道身影,成犄角之势,将她包围在了中间。
俞岱岩醒了。
他尚来不及因右臂残废和不良于行而消沉,就被师父张三丰推着轮椅带到了山中绝境。
说是绝境,其实是悬崖高耸,飞瀑直下的一处断壁下。包括他在内的武当七侠,都曾跟随师父张三丰出入过此地修行。
此刻,流水击石,崖下飞石处一个青衫小人正盘腿打坐。
“师父,这是?”他不由纳罕,不明白师父为何带他来此,也不明白为什么宋雁归会在这里。
她一袭青衫,发随意束在脑后,闭着眼。流水淙淙过,有叶萧萧下,春日里的山花袭染她发梢,还有山雀栖息在她肩头,林中小兽抱着自己毛茸茸的尾巴将自己盘在她膝上,舔舐着自己的毛发。
张三丰从来相信这世间所谓武学奇才,机缘、努力与天赋缺一不可,可他见了宋雁归方知,原来这世间也存在真正得天道厚爱的孩子。
——她只看了一眼,便在他施展的太极步法里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
短短七日,就形成了自己的道意。
然而宇宙无穷,盈虚有数,张三丰在窥得的一线天机里看到了她行至今日的艰难多舛。
正所谓,破而后立。
这种韧劲,也是他对岱岩的期望。而他的弟子从不叫他失望。
“她如今这是有内力,还是没有?”俞岱岩困惑地看向这满身是谜的孩子,竟一时看不清她眼下的状态。
“万物并作,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张三丰悠悠长叹:“岱岩,这孩子是个奇迹。”
她已在武当完成了她的修行,他预感到她就要离开了。
宋雁归在一片“无”的境地里遨游,眼前如走马灯显现出残缺的碎片一角——她拾取了自己坠海前的一小段记忆。
赵老头曾告诉她,病骨沉疴的唯一解法是在二十之前领悟武道极致,或可在探求过程中借助天道的力量修复病骨。
她失败了,但又没完全失败。
——这就是她坠海的原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道给她留了一线生机,单看她是否能把握得住。
如今看来,她亦不知算不算已经续命成功。至于身体为什么会变小,她没有头绪。
或许是真气走岔导致的结果也说不定。她随意地下了判断。
她睁开眼,气息绵长平缓,周身充盈着如雾似云般朦胧不可捉摸的气,她不知那是什么,但身体久违地感到轻盈松快。
三日后,她向张三丰辞行。
——
宋雁归最终决定一路西行。
选择西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日出手劫走俞岱岩的那几个人武功路数虽源自少林,但说话时夹杂了西域口音。二是听说昆仑山的雪景绝佳,她想去看一看。
只是她人还没到昆仑,就在半路上碰巧旁观了一场比武。
两个同样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其中年纪较轻的那个身无长刃,另一个手中执剑,剑未出鞘,剑身却隐隐震颤,似发出嗡鸣。
两人看年纪都只二十上下,旁人见了却绝不会错认。只因前者神态轻松,生得俊美风流,隐隐带着一点邪肆;后者一身正气,神情肃穆中透着一股紧张,显是对待此次比试认真已极。
一场迅疾结束的比试,不出所料以后者的落败而告终,剑甚至尚未出鞘便已被夺去,还得对手毫不留情地戏谑嘲笑。
“峨嵋派的孤鸿尊者?沽名钓誉,在我杨逍看来,就如这徒有其表的倚天剑一般,不过破铜烂铁!”
孤鸿子闻言羞愤交加,一口鲜血喷薄而出,他已顾不上问师妹借的倚天剑,捂着胸口,颓唐地转身就要离去。
杨逍一声讥笑,不屑地将手中剑毫不在意地掷于地上,刚好砸落在宋雁归脚边,剑脱鞘。
嗯?这里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小孩子?自己竟丝毫没有察觉。
年轻的明教光明左使皱眉看向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孩,却也只眼神停留数息,不欲多加理会——即使他看到她捡起了地上的倚天剑。
直到他听到,那剑在她手中发出铮鸣——若剑有灵,他相信那一声铮鸣里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剑灵的雀跃。
他停下了脚步。转头重新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小女孩。
她看向魂不守舍的孤鸿子,她笑,执剑交还递向孤鸿子:“哎哎,你别听他瞎说,这剑,她很好。”
世人趋之若鹜的倚天屠龙,倒被她意外都见着了。
孤鸿子怔愣地看向面前的小女孩,接过了她手中的剑。
“别灰心啊孤鸿兄。比武输了就跟吃饭吃得没别人快一样,可吃得不快又有什么要紧,细嚼慢咽才对身体好啊。”
杨逍:“……”这什么神奇的比喻。还有,她这话是在咒我吧?
孤鸿子:虽然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但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对。还有:“我不姓孤鸿。”
“好的孤兄。”她一脸认真,从善如流。
“……我也不姓孤。”算了,被她这么一打岔,刚才那些沉重到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情绪顷刻也消散了些许。
他向她拱手致谢,又在触及杨逍看向这孩子审视的目光时,上前半步将她挡在身后,扬声道:“堂堂光明左使,还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孩子吧?”
“这是自然。”杨逍冷笑一声,抱臂撇开眼去。
孤鸿子微微点头,对于幼小的保护欲压过了其他心绪,他俯身问宋雁归:“你家在何处,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地方来了?”
宋雁归摊手,并不避忌,笑道:“我从中原来,往昆仑去。一为寻仇,二为赏雪。”
孤鸿子微愣,可看她神情不似作伪,一时不知该如何规劝。
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带她离开。
尤其她提到“寻仇”二字,惹杨逍朝她看了过来,可她仍一脸天真无知无觉。
“孤兄你该走了。”宋雁归耳微动,看向他的眼睛,伸手往他臂上轻轻一推,孤鸿子怔住,不发一语,径直带着倚天剑离开了。
摄心术有些好用。
宋雁归笑了笑,正打算深藏功与名挥一挥衣袖离开之际,前、后、左三个方向各出现一青、一白、一灰三道身影,成犄角之势,将她包围在了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