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空庭,我多病缠身,所以想请江姑娘留在我身边。有江姑娘在,院子都有生气儿了。”

    李谊没说江荼无家可归,自己收留了她,只说自己需要她,请她留下。

    张大娘笑着“啧啧啧”了半天,她见过多少小情人,但是岑恕和江荼这一对,怎么就是格外讨人喜欢。

    “不是我夸阿荼,先生,你读书人眼光就是不一样咧,别说在咱们镇子上,就是整个县里,也没有哪个姑娘,有咱们阿荼性子好,又能干,模样更是没得说。”

    “是。”李谊颔首笑。

    “大娘,您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门外,赵缭的声音传来。

    炉灶边,背对着门的两个人都回身,张大娘已经快步迎上来。“呦!阿荼,可好久没见着你了。”

    “嗯,劳大娘记挂了。”赵缭挽住张大娘的胳膊,乖乖巧巧的。

    张大娘看江荼一身孝,小脸又瘦削几分,虽然努力撑着,可眼角还是愁云密布,心疼道拍拍她的手背道:

    “我苦命的娃啊,怎么老天就见不得你好呢。那么多人家,怎么就偏偏落你家屋顶。落哪不好,怎么正好落老江身上了……

    老江多好的一个人啊,和和气气的,刚过上好日子,怎么舍得留下两个孩子自己……”

    张大娘一激动,说话就每个计较,李谊怕江荼被戳中伤口,忙打断道:“大娘 ,您看这丸子又散了。”

    “哦哦哦来了来了。”大娘一听丸子要散,话也不说了,忙去看。

    倒是让李谊暂时得了空,走到赵缭身边。“夜里冷吗?怎么没睡一会。”

    “一点也不冷,已经睡得很好了,先生才是睡得晚还起得早。”说着,赵缭就要上去搭把手。

    “我也来一起做吧。”

    李谊已经把一个小筐子递给江荼,温声道:“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请你做。小猫们来家里了,你去招待他们一下好不好。”

    筐子里,有晒干的鱼干和干粮。

    “嗯。”赵缭点点头,眼角的愁容恰到好处。

    李谊伸手,把赵缭髻上白色珠花挂在一起的珠链拨开,“去吧,一会就用膳。”

    厨房里,张大娘教李谊做完就要走,李谊留她吃饭也不肯。

    今年虽然是个丰年,但家家户户能吃肉的日子更不多,张大娘心疼两个孩子,便不留了。

    “还要回去给孙孙儿做饭呢。”

    “那下次方便时,大娘一定常常岑某的手艺。”李谊笑着,从旁边的缸中取出好大一块鲜肉。“微薄心意,给虎儿添个荤菜。”

    “那怎么使得!”张大娘连连退却,“本来我也没什么事,又没帮上什么忙!先生您太客气了。”

    但这次无论大娘怎么推拒,都没拗过李谊,只能提着肉美滋滋走了。

    李谊送张大娘出去的时候,赵缭正蹲在天井里喂猫。

    低头时,她分明在思索什么并不轻松的事情,尽管眉头舒展,仍满眼雾色。

    听到声音,江荼站起身来,虽然没展颜,但眼中的雾气尽散,对张大娘道:“大娘怎么不留下吃饭。”

    “不吃啦不吃啦,你们小两口好好吃。”张大娘走到赵缭面前,拍拍她的胳膊:

    “好孩子,你振作起来,和岑先生好好过日子,你阿耶在天上看着也放心。”

    这话真诚,赵缭重重点头,一副把话听进去了的真诚样子。

    “真好喝,好鲜啊。”饭桌上,赵缭尝了一口丸子汤,赞不绝口道,又不无遗憾道:“可惜先生食素。”

    “不可惜。”李谊看着赵缭,觉得入口无味的青菜,也有了味道。

    饭厅的门开着,正午的日光和着凛凛秋风卷入时,采光并不太好的屋子,也瞬间空旷起来。

    秋天最好的时节,山中最好的小院,身边坐着最好的人,吃着爱人亲手做的饭。

    赵缭很想静下心来感受这一刻,可是脑海中,却很难不去想隋云期带来的消息。

    李谊抬头看了江荼一眼,将她心底的忧虑一览无遗,却没有开口发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在宁静中好像没有流动,每一天都是昨天的延续。

    直到,一个深夜,岑家的大门被敲响。

    赵缭披着衣服推开屋门时,李谊正快步从后院走出来。

    “没事阿荼,我去看看。”

    打开门,是一个瘦削的陌生男人。

    他像是赶了很远的路,见到李谊就径直问道:“打扰了,请问是岑先生吗。”

    “在下岑恕,请问足下是。”

    “在下江云,是阿荼的堂兄,家父听闻江茗叔父的噩耗悲痛不已,本想亲来蓝田见阿荼妹妹和阿蘼弟弟,但因病倒在床,只能让我接阿妹阿弟,回烁阴见见,再住一阵子。

    我来打探,听闻弟弟现在在盛安做学徒,妹妹借住在您家。”

    “是,您先请进,我去叫江姑娘。”李谊侧身,容来者进院。

    “堂兄?”两人才过照壁,江荼已经穿上外衣,站在屋门前。

    李谊不想打扰他们亲人相见,道:“请公子正堂坐,我去烧水。”路过江荼上,将斗篷递上。

    “隋云期,发生什么事了?”李谊一走,赵缭压低声音对来者道。隋云期突然出现,肯定是发生要紧的事情了。

    隋云期也低声道:“陛下秘召您明早入宫面圣。”

    “打听到是因为什么事了吗?”“一点消息都没打探到。”

    一听这话,赵缭心里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但也只能尽速赶回去。

    赵缭去辞行时,李谊刚烧好水在沏茶。

    “先生,不用麻烦了,我们这会儿就要启程了。”赵缭走到李谊身后,轻声开口。

    李谊转过身来,“怎么这么急,堂兄赶路而来,多少喝杯热茶再走吧。”

    赵缭摇了摇头,“伯父的身子也不好,不知道还能不能挺到我们回去。”

    “好,那我快点准备些东西,你们带着路上吃。”李谊闻言,也不便多留,忙着把糕点果饼装起来。

    短短几句话间,赵缭发现今夜李谊的神色不太对,眉宇间有明显的愁色。

    但她这会也无暇考虑,道:“先生,如果伯父身子不大好,我可能要多留几日,看着伯父离开再回来。”

    “明白。”李谊点点头,已经装起一大包吃的递过来,“无论如何,万事身体第一。”

    “嗯嗯,先生也是,多多保重,希望能早日再见。”赵缭眼睛直直看着李谊,想好好再看他几眼。

    可还是要走。

    赵缭和隋云期都要出远门了,李谊忽然叫住她。“阿荼。”

    “嗯?”赵缭回头,李谊快了几步赶上来,将一串铜钥匙拿给赵缭。

    “阿荼,我这段时间得到一个老友的消息,要去寻他。如果你回来的时候,我还没回来,你就拿着家里钥匙,先自己住几日。”

    说着,万事焚心之下,李谊还是不放心道:“晚上一定锁好门窗,天越来越凉了,夜里记得笼火盆。”

    “好,我记下了。”赵缭接下钥匙。

    “一路平安。”“先生也是,一路平安。”

    夜色之中,两个人都看不清彼此的脸,赵缭就转身走入黑暗。

    像是永远不会回来那样。

    等马车走得看不见了,李谊才转身关上院门回屋。

    屋里,一些日常用品已经装入包袱中,显然李谊这么晚还没睡的理由,就是在收拾行装。

    天还没亮时,岑家小院从外面落上了锁,锁住空庭。

    天亮时,半个月来日日有炊烟的院子,没再生火。

    。。。

    隆安十五年十月,明明只是仲秋,但天寒地冻的景象,仿佛冬季早早打了胜仗 。

    朝堂之内明明多了几道墙围起,却较墙外愈加雪虐风饕。

    就在这几日,驸马都尉、关陇守备军参旗将军、孑城侯卓肆被告发,谎报关陇军在与漠索作战时的阵亡人数,将上报为阵亡人数者充为私兵,人数多达千人。

    皇上当即下令搜查公主府。

    这一搜,就搜出了卓肆枕边藏着崔敬州曾经用过的匕首,还在多封与友人的书信中,表达对代王李谊如今处境的同情与不忿。

    崔敬州。

    无论如何在人心上根深蒂固,这个名字已经在朝堂上消失了十二年。

    可当它再次出现时,还是能轻而易举地将所有经历过它,或没经历过它的人,都拽下了黑暗记忆的汪洋。

    这个所有人,显然也包括皇上。

    就像是往池塘扔了一块石头,癞蛤蟆们纷纷涌现,很快就有多人出来作证,说卓肆也同他们说过对陛下大不敬的话语,平素对崔敬州最是推崇。

    卓肆当日即被捕入大内察事营,昭元公主和小郡主被皇上下令强带回宫中。

    卓肆被严刑拷打审问多日,承认出于感念知遇之恩而私藏匕首,但对于书信和话语抵死不认。

    皇上震怒。

    私蓄兵卒都不足以完全触动陛下的逆鳞,但十二年过去,杀了数万人之后,还有人念着崔敬州这件事,足以摧毁皇上所有的理智。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女婿。

    除了愤怒,皇上还有恐惧。

    卓肆同情李谊,为李谊不忿,那他私蓄兵卒,是为什么?

    皇上当即以谋反和逆党余孽的双重罪名,将卓肆逐出皇室宗族,将郡主改姓李氏。

    而卓肆,诛灭全府,三日后行刑。

章节目录

澄水如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词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词馆并收藏澄水如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