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能睡。
她在等,等到禁卫军入殿,彻底护住皇后和乐昌,确保她们二人性命无忧。
一刹那又是无穷无尽的漫长。
恍惚间,陆银华听见了一阵嘈杂喧哗和甲胄碰撞声,是禁卫军入殿了。
太好了。
数百金甲银胄的禁卫军鱼贯而入,将殿内团团围住,固若金汤。
为首之人银胄黑甲,手持雕龙吞破甲锥,是乃禁卫军统领张尧,破门而入,威风凛凛。
殿中活人只余一朱雀面具赤衣少年,受伤流血少女,拥着少女焦急万分的皇后和满面惧色的乐昌公主。
见着傩戏面具,张尧立刻下令:“弓箭手!”数名弓箭手搭箭瞄准赤衣少年。
“住手!”浑身沾血的皇后起身,厉声呵斥道。
但禁卫军的羽箭仍搭在弓上直直瞄准赤衣少年,作蓄势待发之势。
赤衣少年却无视众人,向血泊中的几人走近,取出一紫檀药瓶,倒出药丸,随后捏开陆银华的双唇,塞入口中。
“刀上有毒,吃了它就没事了。”
少年人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朗月垂照,与面上凶神恶煞的朱雀面迥然不同。
他的声音十分耳熟,闻之心安,乐昌却一时想不起究竟在哪儿听过。
但见他并无恶意,惊恐未定的乐昌只得怯生生道:“多……多谢义士相救。”
……义士?
他抬眼看着福礼的乐昌,目光诧异,思索片刻,他才发觉覆在面上的面具未曾摘下,抬手取下面具露出真容。
面具下的脸虽带着倦意,眼下青黑,但仍抵不住容色如月华、似美玉不艳,眼中是一片波澜不惊。
虽与记忆中的模样略有不同,但乐昌还是一眼就认出来,心中委屈化作泪水从眼眶中决堤涌出,不顾形象地嚎啕大哭起来。
“皇兄!呜呜呜呜……呜呜呜……快叫太医,太医!救救华儿——”
悲戚的哭喊灌满大殿。
面具之下正是弘元帝的第五子,李旌祐。
“旌儿?”皇后回首,望着那张年轻俊朗的脸。
李旌祐拱手:“母后恕罪,儿臣来迟了。”
倏尔,殿门大开,一身明黄龙袍的人挤过在众大臣层层包围疾步入内,衣带被人群挤乱,神色慌张地在殿内寻着皇后的身影:“皇后!皇后!”
“陛下!”皇后快步迎了上去,手搭在弘元帝手臂上,确认他平安无事,急切地嚷着:“快叫太医,救救这个孩子!”
“你不要睡,你不要睡!父皇来了,太医来了,太医来了!华儿,你别睡!你不是最守诺的吗?你不能睡!”乐昌眼睁睁地看着怀中人眼睛阖眼,拼命地呼喊着。
然而,再痛彻心扉、泣血的呼喊,此时在陆银华耳中已是缥缈虚无。
“你骗我!”
谁?谁在说话?
陆银华身躯已经感受不到疼了,她好累啊……
她想起了母亲,母亲还在等她回家。
恍惚间,从门扉处漏进来的日光里走来一人,逆着光,从血泊中抱起自己。
这个怀抱好温暖,是母亲吗?
“……母亲,母亲,我好痛,好冷,好黑……我想回家,母亲……”
*
人死后也是会做梦的吗?
这是死后的世界吗?都是轻飘飘的呢。
陆银华变成了一只飞鸟,无忧无虑的,只是在云间翱翔,向着光亮的地方飞去。
身后层层云雾缭绕,声音越来越远,渐渐地听不见。
她飞得越来越远,最终落在了宅院里,一棵石榴树上,望着堂内的华服妇人。
妇人时常摆弄着清供,而后又哄着一个哭闹的孩子。不多时,堂内又走进一妇人,拿着书卷,牵着孩子,走进书院。
转眼间,大火漫天,房子一座接着一座在烈火中轰然倒塌,化为焦炭灰烬。
从火光中,涌出了好多人,他们形形色色,男女老少,但他们个个皆是怒色,对着那个哭闹的孩子,唾沫横飞地辱骂,不断叫嚷着“灾星”、“祸害”、“不详之人”的咒骂之词。
良久,他们又四散离去,但墙外的咒骂声不止,断断续续,如流水般永无止境。
这个场景好熟悉,她曾经应该是见过。
她停在枝头,一直看,一直看。
看着那个孩子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衫。石榴树开了花,结了果,又开了花,又结了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再后来,那家人搬走了,向北方驱车离去。
陆银华扑扇着翅膀,跟着他们一路北上,落在了男人种下的石榴树上。
在那里,没有人说那孩子是灾星祸害了。
很快,她有了妹妹,有了朋友。
直到某一天,又有一群人涌入她的家中,他们穿着兵甲,手持尖刀,凶神恶煞地掳走家中所有人。
那个始终挂着笑的妇人自缢,严肃的男人同家中男丁在城门下被斩杀,家中女眷流放西北。
那孩子长大了。
她没了家人,没了家,也没了朋友。所有人都离开她了。
陆银华跟着她,飞往了西北,看着她。
她最后倒在西北某处河滩边的蒹葭从中,骨瘦嶙峋的。她躺在西北的寒风中,轻声吟唱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望着惨白的日光,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陆银华停在了她身旁,看着她的眼睛,失去了生机,映着日光,透出晦暗的光。
为什么要跟着这个孩子?
现在是个鸟脑袋的陆银华怎么也想不明白。
她就停在蒹葭上,想啊想啊。
西北的雪来得比中原早得多。落日撒下最后一缕橘黄的余晖,雪开始簌簌地落下。
雪落在那孩子身躯上,越积越厚,直至旭日东升,已经完全将她掩埋,混在茫茫天际间,无人可寻。
咯吱咯吱地踩雪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陆银华。她循声望去,一男二女正在靠近。
她振翅扑飞,飞远,重新停在蒹葭上,望着他们。
他们是谁?
男人脱下了他的氅衣,将已无任何生机的那个孩子抱在怀中。
他好像在哭,他在哭什么?
后来他们走了,走远了,最后化作雪地里的黑点,隐去。
陆银华飞着,跟着他们。
怎么要跟着他们啊?为什么?为什么?
突然想明白了,原来那孩子就是她呀。
她总是做着这个梦,这是又做梦了。
人死后,还会做梦吗?
*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好几日,大殿前的祭台和宫墙上的血痕被冲刷殆尽,一切归于往常的沉寂,鸟雀归巢,在皇宫某处寝殿外叽叽喳喳吵闹着。
“这都五日了,不是说已经解毒了吗?怎么还不见苏醒的迹象?”
乐昌守在床边愁眉不展地看着太医为陆银华诊脉,太医眉头皱了又皱,接着跪在地上。
“回禀殿下,陆姑娘先前寒热已有月余,又似心惊忧虑过甚,身子本就衰弱了,再加上身中毒刃,虽服了解药,但解药亦是毒药,药性相冲,陆姑娘的身体承受不住。若要苏醒过来的话,恐还需几日。”
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再等几日的话,等等等!
一开始说等两日,后又说再等一日,到了今日了,还要等!
一日灌五次汤药,眼见着她面容消瘦下去,往日红扑扑的脸苍白无血色,乐昌却无可奈何。
乐昌心中逐渐烦躁不安,又不知拿何处撒气,门外传来珠帘碎玉声,寻声见着来人,顿时起身对着来人怒声嚷嚷:“皇兄!你为何当时不直接一剑杀了他,若是当时就一剑杀了他,华儿也不会五日了还未醒。”
李旌祐抬眸,眼中撞进一片焦急,而他却不急不缓地接过宫娥递过来的茶,寻了个远处的软凳坐着。
“礼部侍郎陆时敏入狱了。”
“什么!”怎么会,华儿父亲怎会入狱?
她在等,等到禁卫军入殿,彻底护住皇后和乐昌,确保她们二人性命无忧。
一刹那又是无穷无尽的漫长。
恍惚间,陆银华听见了一阵嘈杂喧哗和甲胄碰撞声,是禁卫军入殿了。
太好了。
数百金甲银胄的禁卫军鱼贯而入,将殿内团团围住,固若金汤。
为首之人银胄黑甲,手持雕龙吞破甲锥,是乃禁卫军统领张尧,破门而入,威风凛凛。
殿中活人只余一朱雀面具赤衣少年,受伤流血少女,拥着少女焦急万分的皇后和满面惧色的乐昌公主。
见着傩戏面具,张尧立刻下令:“弓箭手!”数名弓箭手搭箭瞄准赤衣少年。
“住手!”浑身沾血的皇后起身,厉声呵斥道。
但禁卫军的羽箭仍搭在弓上直直瞄准赤衣少年,作蓄势待发之势。
赤衣少年却无视众人,向血泊中的几人走近,取出一紫檀药瓶,倒出药丸,随后捏开陆银华的双唇,塞入口中。
“刀上有毒,吃了它就没事了。”
少年人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朗月垂照,与面上凶神恶煞的朱雀面迥然不同。
他的声音十分耳熟,闻之心安,乐昌却一时想不起究竟在哪儿听过。
但见他并无恶意,惊恐未定的乐昌只得怯生生道:“多……多谢义士相救。”
……义士?
他抬眼看着福礼的乐昌,目光诧异,思索片刻,他才发觉覆在面上的面具未曾摘下,抬手取下面具露出真容。
面具下的脸虽带着倦意,眼下青黑,但仍抵不住容色如月华、似美玉不艳,眼中是一片波澜不惊。
虽与记忆中的模样略有不同,但乐昌还是一眼就认出来,心中委屈化作泪水从眼眶中决堤涌出,不顾形象地嚎啕大哭起来。
“皇兄!呜呜呜呜……呜呜呜……快叫太医,太医!救救华儿——”
悲戚的哭喊灌满大殿。
面具之下正是弘元帝的第五子,李旌祐。
“旌儿?”皇后回首,望着那张年轻俊朗的脸。
李旌祐拱手:“母后恕罪,儿臣来迟了。”
倏尔,殿门大开,一身明黄龙袍的人挤过在众大臣层层包围疾步入内,衣带被人群挤乱,神色慌张地在殿内寻着皇后的身影:“皇后!皇后!”
“陛下!”皇后快步迎了上去,手搭在弘元帝手臂上,确认他平安无事,急切地嚷着:“快叫太医,救救这个孩子!”
“你不要睡,你不要睡!父皇来了,太医来了,太医来了!华儿,你别睡!你不是最守诺的吗?你不能睡!”乐昌眼睁睁地看着怀中人眼睛阖眼,拼命地呼喊着。
然而,再痛彻心扉、泣血的呼喊,此时在陆银华耳中已是缥缈虚无。
“你骗我!”
谁?谁在说话?
陆银华身躯已经感受不到疼了,她好累啊……
她想起了母亲,母亲还在等她回家。
恍惚间,从门扉处漏进来的日光里走来一人,逆着光,从血泊中抱起自己。
这个怀抱好温暖,是母亲吗?
“……母亲,母亲,我好痛,好冷,好黑……我想回家,母亲……”
*
人死后也是会做梦的吗?
这是死后的世界吗?都是轻飘飘的呢。
陆银华变成了一只飞鸟,无忧无虑的,只是在云间翱翔,向着光亮的地方飞去。
身后层层云雾缭绕,声音越来越远,渐渐地听不见。
她飞得越来越远,最终落在了宅院里,一棵石榴树上,望着堂内的华服妇人。
妇人时常摆弄着清供,而后又哄着一个哭闹的孩子。不多时,堂内又走进一妇人,拿着书卷,牵着孩子,走进书院。
转眼间,大火漫天,房子一座接着一座在烈火中轰然倒塌,化为焦炭灰烬。
从火光中,涌出了好多人,他们形形色色,男女老少,但他们个个皆是怒色,对着那个哭闹的孩子,唾沫横飞地辱骂,不断叫嚷着“灾星”、“祸害”、“不详之人”的咒骂之词。
良久,他们又四散离去,但墙外的咒骂声不止,断断续续,如流水般永无止境。
这个场景好熟悉,她曾经应该是见过。
她停在枝头,一直看,一直看。
看着那个孩子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衫。石榴树开了花,结了果,又开了花,又结了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再后来,那家人搬走了,向北方驱车离去。
陆银华扑扇着翅膀,跟着他们一路北上,落在了男人种下的石榴树上。
在那里,没有人说那孩子是灾星祸害了。
很快,她有了妹妹,有了朋友。
直到某一天,又有一群人涌入她的家中,他们穿着兵甲,手持尖刀,凶神恶煞地掳走家中所有人。
那个始终挂着笑的妇人自缢,严肃的男人同家中男丁在城门下被斩杀,家中女眷流放西北。
那孩子长大了。
她没了家人,没了家,也没了朋友。所有人都离开她了。
陆银华跟着她,飞往了西北,看着她。
她最后倒在西北某处河滩边的蒹葭从中,骨瘦嶙峋的。她躺在西北的寒风中,轻声吟唱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望着惨白的日光,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陆银华停在了她身旁,看着她的眼睛,失去了生机,映着日光,透出晦暗的光。
为什么要跟着这个孩子?
现在是个鸟脑袋的陆银华怎么也想不明白。
她就停在蒹葭上,想啊想啊。
西北的雪来得比中原早得多。落日撒下最后一缕橘黄的余晖,雪开始簌簌地落下。
雪落在那孩子身躯上,越积越厚,直至旭日东升,已经完全将她掩埋,混在茫茫天际间,无人可寻。
咯吱咯吱地踩雪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陆银华。她循声望去,一男二女正在靠近。
她振翅扑飞,飞远,重新停在蒹葭上,望着他们。
他们是谁?
男人脱下了他的氅衣,将已无任何生机的那个孩子抱在怀中。
他好像在哭,他在哭什么?
后来他们走了,走远了,最后化作雪地里的黑点,隐去。
陆银华飞着,跟着他们。
怎么要跟着他们啊?为什么?为什么?
突然想明白了,原来那孩子就是她呀。
她总是做着这个梦,这是又做梦了。
人死后,还会做梦吗?
*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好几日,大殿前的祭台和宫墙上的血痕被冲刷殆尽,一切归于往常的沉寂,鸟雀归巢,在皇宫某处寝殿外叽叽喳喳吵闹着。
“这都五日了,不是说已经解毒了吗?怎么还不见苏醒的迹象?”
乐昌守在床边愁眉不展地看着太医为陆银华诊脉,太医眉头皱了又皱,接着跪在地上。
“回禀殿下,陆姑娘先前寒热已有月余,又似心惊忧虑过甚,身子本就衰弱了,再加上身中毒刃,虽服了解药,但解药亦是毒药,药性相冲,陆姑娘的身体承受不住。若要苏醒过来的话,恐还需几日。”
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再等几日的话,等等等!
一开始说等两日,后又说再等一日,到了今日了,还要等!
一日灌五次汤药,眼见着她面容消瘦下去,往日红扑扑的脸苍白无血色,乐昌却无可奈何。
乐昌心中逐渐烦躁不安,又不知拿何处撒气,门外传来珠帘碎玉声,寻声见着来人,顿时起身对着来人怒声嚷嚷:“皇兄!你为何当时不直接一剑杀了他,若是当时就一剑杀了他,华儿也不会五日了还未醒。”
李旌祐抬眸,眼中撞进一片焦急,而他却不急不缓地接过宫娥递过来的茶,寻了个远处的软凳坐着。
“礼部侍郎陆时敏入狱了。”
“什么!”怎么会,华儿父亲怎会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