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布说完,众将神色肃然,显然意识到温侯绝非泛泛而谈。这时,他语气陡然一变,目光更显凌厉,接着说道:“然而,这还不足以解决我们军中的实际问题。我观察到目前军中仍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所以,我要补充几点军法,对一些行为实施斩立决,以震慑不法,肃清军纪。”

    说到此处,他停下脚步,将竹签轻轻敲在沙盘边缘,声音如雷霆般炸响在帐中:“从今日起,以下九类行为,凡有人犯,皆斩立决,不容宽恕!”

    他缓缓抬起手指,逐一指出:

    “第一,临阵逃脱者,斩!”

    “战场是军人的归宿,若有人临阵脱逃,不仅是背弃兄弟,更是毁掉整个军队的荣誉。无论任何理由,凡战场上逃脱者,格杀勿论!”

    “第二,抛弃兄弟者,斩!”

    “同袍如兄弟,战场上唯有互相扶持才能取胜。若有人在战场上置同袍于不顾,独自逃生,则此人不配为军人,斩无赦!”

    “第三,乱杀无辜、杀良冒功者,斩!”

    “乱世之中,百姓苦不堪言。若有人借战乱杀害无辜,甚至虚报功劳,此等行径,不仅败坏军中声誉,更将失去民心,杀无赦!”

    “第四,盗窃遗弃军械、兵马者,斩!”

    “军械与兵马,是战场之本,乃全军的命脉。若有人胆敢盗窃军械,或擅自遗弃兵器马匹,则视为背叛全军,杀无赦!”

    “第五,泄露消息者,斩!”

    “军中机密关乎全军安危,一旦泄露,必致全军覆没。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泄密者,杀无赦!”

    “第六,破敌先掳掠者,斩!”

    “战场上,杀敌为先,掳掠为后。若有人在敌未破之时贪图财物,心存私利,则视为背叛军令,斩立决!”

    “第七,□□妇女者,斩!”

    “士兵必须以百姓为根,妇女如母、妻、女。凡有□□之事者,不仅败坏军纪,更失民心,杀无赦!”

    “第八,劫掠百姓者,斩!”

    “军队是守护者,而非压迫者。若有人仗着军中身份劫掠百姓财物,则此人不配为我吕布军中一员,杀无赦!”

    “第九,擅离职守者,斩!”

    “无论在营中还是战场,职守即责任。擅自离岗,不仅影响全军行动,更可能致使计划崩溃,斩无赦!”

    他说到此处,声音陡然一沉,环视帐中所有人,语气不容置疑:“这九条军法,从今日起正式生效。凡有人违反,无论其身份高低,斩立决,绝不宽容!”

    帐中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甚至连风声都仿佛停滞了。众人从未见过吕小布如此认真与果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铁血的决心与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一刻,没有人敢质疑,也没有人敢抗议。

    张辽文远率先站起,神色肃然,拱手说道:“温侯威严果决,军法如铁,有此九条,必可肃清军中乱象,末将定会全力配合,贯彻到底!”

    陈宫公台紧随其后,缓缓点头,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温侯立下此法,非是严苛,而是为了全军的未来。军中若无铁律,哪怕一时强盛,也必将败于混乱。公台定会助温侯整肃军纪!”

    其他将领也纷纷起身,躬身领命,目光中满是敬畏与信服。这些人,或许曾经轻视纪律,或许心存侥幸,但此刻他们明白,吕小布的决心无可动摇,他要的,不仅是一支强大的军队,更是一支真正以铁律与民心为根基的威武之师。

    张邈激动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温侯今日所定规矩,既严谨又深远,但知易行难。要真正将这些铁律贯彻军中,并让士兵们牢记使命,绝非一日之功。我以为,内部宣导是关键。我们可以要求各个士卒之间相互监督,若有违反者,不需上报,其他士卒自会出面制止;而若有表现出色者,则由军中传唱他的事迹,激励他人效仿,这样既有约束又有鼓励,长久以往,军纪自然能深入人心。”

    吕小布闻言,略一沉思,随后转向陈宫,微微一笑道:“公台,张邈的建议如何?”

    陈宫拱手肃然道:“张邈所言极有道理,但我以为还需更进一步。单靠士卒自觉监督尚不足够,我们需要以一种更简明、更生动的方式,将这些纪律深植每一名士卒的脑海中。如今士卒多是乡野出身,文字繁复难以记忆,不如将这些军纪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再配以简洁有力的口号,让士卒们能在行军、驻营时自发传唱。如此一来,不仅记得快,也更能加深影响。”

    吕小布眼中一亮,点头称是:“好主意!薛兰、李封!”

    “在!”帐中两人闻声齐步上前,恭敬而立。

    “你二人从今日起,协助将这些训诫编成通俗易懂的曲子,配上振奋人心的旋律,并设计简短而清晰的口号,以便士卒们快速熟悉并牢记新军纪。”

    “属下遵命!”薛兰与李封齐声领命,脸上显露出几分兴奋,似乎对这样的任务充满期待。

    陈宫见状,激动之色更浓,接着说道:“温侯,我建议不仅要在军中推行,更要让百姓知晓。这不仅是治军的铁律,也是我军仁义之心的体现。我们可以四处宣传这些纪律,让百姓知道我们军队的不同之处。如此一来,百姓便会重拾对我军的信赖。民心所向,我们的声望便会迅速传开。到那时,百姓踊跃参军,各地的豪族也会倾力支持温侯。温侯的仁慈与我军的威武相辅相成,大汉各行各业必将知晓吕布军的不同,温侯的霸业指日可待!”

    吕小布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陈宫,分明看到他的眼眸微微泛红,眼中似乎涌动着无法抑制的情感。陈宫紧握双拳,低头站在一旁,嘴唇微微颤抖。吕小布心中一动,开口问道:“公台为何如此动情?”

    陈宫抬起头,眼中已满是泪水,哽咽着说道:“温侯,您可知,陈宫自入乱世以来,从未见过哪位将领如此关怀百姓、尊重士卒。陈宫离开曹操,正是因为他无视百姓疾苦,将百姓视为其逐鹿天下的旗子,只要有利便可随意舍弃。然今日,陈宫终于见到了一位真正将民众与士卒放在心上的温侯!您的理念,您的胸怀,皆是陈宫所求却未得的……从今日起,陈宫愿为温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说到此处,已然泪流满面,声音略显沙哑,却充满了坚定与真挚。

    吕小布看着陈宫,心中一阵感慨。他伸手将陈宫扶起,语气温和却坚决:“公台,你我相识以来,便知你胸怀忠义,仁心厚重。今日有你助我立下这些规矩,我更有信心带领这支军队,为百姓谋安,为大汉开太平。你的信任,我吕布绝不会辜负!”

    众将见状,无不肃然起敬,纷纷站起拱手道:“我等愿随温侯,同心协力,共成大业!”吕小布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一抹淡笑,心中却已燃起熊熊斗志。今日的议事虽只是军纪的开始,却已在所有人心中埋下了一颗坚韧的种子。这颗种子,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花结果,成就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师,也成就一个全新的吕布军。

    漫天的火光映照着营帐内的沙盘,仿佛一幅残破的锦绣山河图。吕小布伫立在这微缩的天下之前,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时光,看到那些未曾绽放的荣光与尚未流淌的鲜血。帐内跳动的烛影将他的身影拉得极长,投射在身后的地图上,恰似一位执掌乾坤的巨人。

    众人屏息凝神,注视着这位在乱世中崛起的霸主。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与忐忑交织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那光芒穿透了董卓留下的硝烟,指引着他们走向未知的远方。雒阳,这座饱经战火的故都,正在等待新的主人为它抹去伤痕。

    “温侯,“陈宫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幽深的潭水。“我军甫经整编,士气正盛。然雒阳残破,百废待兴,我们需未雨绸缪。“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智者的睿光,“建议派人往濮阳、陈留,乃至冀州采办粮草器械。一周之期,当足矣。“

    吕小布微微颔首,目光投向许祀,后者早已挺直脊背,仿佛一柄待出鞘的利剑。“此事,非你莫属。“吕布的声音低沉有力,“以一半内府之资,往兖豫两州采买。记住,一分钱要当两分钱用。“

    许祀拱手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末将明白。定让主公所得,远胜所付。“

    吕小布站在营帐中央,目光深邃地看向众人,略作沉思后说道:“我军即将启程前往雒阳,雒阳的重建与发展需要全力以赴,但濮阳的稳定更是不可忽视。濮阳乃我军目前的战略要地,连通兖州与豫州,进可攻,退可守,是后方的重要屏障。若濮阳失守,我军前往雒阳的行动便如同断了后路,极其危险。因此,驻守濮阳一事尤为关键。”

    他停顿片刻,目光转向高顺,语气中多了几分信任:“仲达,此次我决定由你率陷阵营驻守濮阳。你素来治军严谨,善于守城,在你手中,我对濮阳稳如磐石充满信心。”

    高顺闻言起身,沉稳地拱手道:“末将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濮阳一地,末将必守之如铁,决不让任何敌人有可乘之机!”

    吕小布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濮阳虽然暂时安稳,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威胁。其周边仍有黄巾余党的活动,曹操的势力也在窥伺。除此之外,张扬虽暂时与我无争,但其立场未必牢靠。你在驻守期间,必须随时监控周边局势,尤其是黄巾残余的动向。这些人虽为乱军,但多是被逼无奈而起,若能安抚,便是大汉百姓;若不可为,则须断然清剿,绝不能留隐患。”

    高顺点头,眼神中透出一丝冷静与决断:“末将明白,濮阳地处要冲,既要稳定后方,又要防范四方动乱。黄巾若可收编,末将定以仁义相待;若不可招抚,定斩乱麻,绝不拖泥带水。”

    吕小布满意地看着高顺,又说道:“此外,濮阳也是我军后勤的集散地。许祀正在大肆采购粮草、器械、种子等物资,这些都将集中到濮阳,再随军运往雒阳。你驻守期间,还需协助许祀协调物资的运输与存储。工匠、艺人等人也会陆续汇集到濮阳,后续还需由你负责他们的安置与护卫,务必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高顺拱手答道:“末将谨遵主公之命,必定保物资无损,护百姓安稳,守濮阳不失!”

    吕小布的目光柔和了一些,语气却仍然严肃:“仲达,你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此次驻守濮阳,我更希望你能以身作则,彻底推行下去。濮阳一地民心尚可,但百姓对军队仍有疑虑。你要让他们看到,我吕布军是仁义之师,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力量。禁扰民、重守纪,必要时,可将部分士卒安排参与军屯,与百姓共耕共作,既可巩固物资储备,又能稳定民心。”

    高顺闻言神情肃然:“主公放心,濮阳百姓之心,末将必以仁义赢得;濮阳城之坚,末将必以铁血守之!”

    张邈适时进言,话语中透着世家大族特有的远见:“温侯明鉴。除辎重外,工匠艺人亦不可少。重建雒阳,既要恢复城池,更要收拢民心。陈留贮粮,愿尽数供给大军。“他的表态,无异于在这场豪赌中押上了全部筹码。

    张邈缓步上前,目光扫过沙盘上蜿蜒的黄河水道,徐徐说道:“温侯,此去雒阳,臣以为当取陆水并进之策。“他指尖轻点沙盘,勾勒出一条曲折的路线,“先由陆路抵延津,而后改走水路,经黄河至孟津,最终入雒阳。“说到这里,他嘴角微扬,“温侯与张扬向为故交,若修书一封,请其助我军船只车马,更是事半功倍。“

    吕小布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的光芒,旋即颔首道:“善。张扬此人,虽性情多变,然情谊尚在。待会我亲书一封,遣快马送去,请他保我水道周全。“

    随后,吕布转向众人,声音沉稳有力:“诸位解囊相助,每一分一毫,皆已详录在案。他日必当加倍奉还,此乃我吕布之诺。“话音未落,他意味深长地看向张邈,“张公更是大义相助,这份情谊,某记在心里。“

    刘翊站在一旁,听着这番话,面色愈发凝重。正当此时,吕布目光忽转,望向这位失去封地的太守。“刘翊,“他的声音忽然柔和了几分,“汝南虽暂失,然你与道教渊源颇深,名声素著。这些起义的百姓,多是生计所迫,若能招降安抚,便是一股助力。你可暂时也和高顺将军驻守濮阳。“

    刘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作为一个失去封地的太守,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民心的可贵。“温侯明鉴,“他郑重拱手,“这些起义之人,确实多为饥寒所迫的百姓。若能以仁义感化,必能化干戈为玉帛。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吕布缓缓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丝郑重,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濮阳虽是后方,却是整个战略链条的中枢。仲达,你若能驻守得当,不仅能稳固后方,更能为大军进驻雒阳扫清一切后顾之忧。这不仅关乎濮阳的安全,更关乎我们下一步计划的成败。”

    高顺站得笔直,再度拱手,语气铿锵有力:“末将必定谨遵主公之令,竭尽全力守护濮阳,绝不负主公厚望!”

    吕布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转向站在一旁的两人,声音陡然一沉:“秦谊、王楷听令!”

    两人闻言立刻起身,双手抱拳,齐声答道:“属下在!”

    吕布微微向前一步,指着沙盘,语气不容置疑:“从现在开始,你二人即刻安排人手,在兖州各地散布流言。尤其是在那些世家大族之间,详细讲述曹操屠城之事。让他们亲眼看到曹操的残暴,让他们感受到,跟随曹操只会走向毁灭。而我们,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要让世家大族认识到,我们的存在是为了重建秩序,而不是像曹操那样的血腥暴政!”

    吕布话音未落,陈宫略带沉思地补充道:“主公此策甚妙。世家大族虽权势滔天,却最怕动荡与威胁。若能让他们感受到曹操的威胁,同时让他们认同我军的仁义和秩序,便能顺势引他们投靠,为我军进一步发展赢得支持。”

    吕布点头:“没错。这些世家大族虽不能立刻依赖,但我们必须让他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我们,而不是曹操。秦谊、王楷,此事需你们二人仔细安排,不可有任何纰漏。”

    秦谊与王楷对视一眼,眼中带着一丝肃然,再度拱手,铿锵有力地说道:“属下必不辱使命!必定完成此事!”

    吕布微微一笑,随即补充道:“此事完成之后,你二人便与高顺、刘翊一道,驻守濮阳。濮阳现为我军的后方重地,你们需要协助高顺、刘翊,共同维持濮阳的稳定,同时随时听候后续调令。”

    秦谊与王楷再度领命:“属下遵命!”

章节目录

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吾梦中好人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梦中好人七并收藏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