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杰意外之喜
吕小布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兄弟多是生死相托,但军中无将难成军心。若无人统领先登营,袁绍自然敢痛下杀手。将军可曾想过,若是袁绍擒了将军,先登营会何去何从?”
麴义听罢,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这人脾气暴躁,虽然兄弟们愿意跟随,但也受不了我的火爆脾气。我的部曲中,焦触和马延是核心人物。焦触有勇有谋,是先登营的实际二号人物;而马延善于谋断,最懂得平衡局势。当初我们投袁绍,正是马延的建议。”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还有张南和张顗两兄弟,勇武过人,但性情鲁莽,嗜酒如命。每次喝醉就互相打闹,营中无人能拦,只有我能压制住他们。虽然我经常呵斥他们,但他们对我也心存不满。二人有勇无谋,若有人挑唆,很可能会背叛。”
吕小布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焦触是个有决断力的人,”麴义继续说道,“若我还活着,他绝不会轻易投降。但若是我死了,他必然会权衡利弊,最终归降袁绍。他看重的是个人利益,从不会做毫无把握的事情。”
“至于马延,他是个难以琢磨的人。当初张南和张顗醉酒闹事,焦触一般选择沉默,而我则忙于平息纷争。马延每每在这种时候安抚其他兄弟,减轻骚乱带来的影响。后来我决定军中禁酒,焦触支持,但马延却站在张南和张顗一边。他认为军中兄弟刀尖舔血,喝点酒能缓解恐惧,并替他们担保不再闹事。禁酒令因此搁置。”
吕小布笑道:“这马延倒是个懂得人心的妙人,难怪营中兄弟服他。”
麴义叹了一口气,“的确如此。后来张南和张顗短时间内收敛许多,兄弟们都感念马延。但几个月后他们又故态复萌,我无奈之下将二人分开驻守。即便如此,马延在营中斡旋得当,颇得众人敬服。如果我死了,马延有能力掌控先登营。他能安抚张南、张顗两兄弟,而焦触见众人已统一阵线,也难违大局。这样一来,先登营便会落入马延之手。”
吕小布闻言,沉吟片刻,笑道:“如此看来,将军麾下能人不少,只是这人心各异,稍有不慎,难免让袁绍钻了空子。”
麴义叹了口气,面露一丝疲惫,缓缓说道:“哎,罢了!兄弟们跟着我这些年,东征西战,刀头舔血,可惜我一直没能让他们真正享福。如今形势已到这一步,倒也只能放手了。毕竟,若是我还在,先登营就永远是我的部曲,袁绍定然心有芥蒂,哪怕表面厚待,心中终究无法完全信任。兄弟们也难以真正融入袁绍军中,始终被当作异类对待。”
他语气转为低沉,继续说道:“但是若是由马延他们带领先登营归顺袁绍,情况就不一样了。袁绍不会对他们多加猜忌,反而为了安抚和利用先登营,还可能让兄弟们过得更好些。若真如此,也算是我对兄弟们最后的一点补偿吧。只是……唉,终究是我无能。”
麴义抬起头,看向吕小布,眼神中透着复杂情绪,说道:“如今我独自一人,成了袁绍追击的逃犯。袁绍势大,谁敢收留我?那些诸侯,哪个会为了一个败军之将得罪袁绍?而我当初还是从公孙瓒那里投奔过来的,如今又要回去,岂不被人笑掉大牙?”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继续说道:“现在的我,既没有部曲,也没有根据地,后路已经尽失。接下来,大概只能亡命天涯,或者干脆回到凉州老家了。我祖先麹氏,早在汉哀帝年间因为战乱避难到了西平郡,逐渐成为当地的大姓。凉州人尚武,我自小就熟悉羌人的战法,羌汉杂处中学会了他们的不要命打法。后来我带着凉州兄弟凭借这股狠劲,才得以在袁绍手下立足。”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又苦笑道:“如今凉州虽是故土,但战乱未休,我又如何安身?真是天命弄人哪。”
吕小布握住麴义的手,神色坚定地说道:“章帝年间,北匈奴侵犯南匈奴与汉朝领地,我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当时祖父携妻儿驻扎五原郡,开荒农耕,固守边关。我的家族,自那时起便与边疆结下不解之缘。我自幼便熟悉匈奴作战,尤其擅长骑射。将军与我皆是边塞之人,在袁绍、公孙瓒这样的世家大族眼中,不过是黔首之流罢了。咱们所受的轻视、冷眼,我比谁都清楚。”
他语气沉了几分,看着麴义眼中的光芒逐渐暗淡,缓缓说道:“将军虽是孤身一人,但以将军的大才,只需避让一时,必有东山再起之机。如今布得天恩,为大汉诛杀董卓,封奋威将军、温侯。虽因权臣之乱,被李傕等人挟皇帝之名封为颍川太守,而后袁绍为安抚我,也上表奏我为司隶校尉。凉州与并州接壤边塞,军士们常年艰苦作战,缺乏后援。若将军不嫌弃,何不加入我吕布军?只要将军一人,胜过袁绍手中八百先登营。”
他稍作停顿,目光炯炯,继续说道:“在我吕布眼中,麴义将军的价值,远非先登营所能比。若将军愿意,我可为将军量身打造一支全新的先登营,悉心培养属于将军的军队。袁绍薄情,公孙瓒刚愎,而我吕布视兄弟如手足,将军若愿相助,必可共谋大事,重振雄风。”
吕小布话音落下,握紧麴义的手,目光坚定且真诚,仿佛誓言昭告天地,愿与麴义共进退。
麴义连忙作揖,低头深深一拜,语气恭敬而激动:“温侯大恩,麴某铭感五内!温侯不仅救麴某性命,还愿收留麴某残躯。这份再造之恩,麴某当涌泉相报。温侯胸怀大略,知人善用,待士以诚,麴某日后定为温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吕小布连忙伸手扶起麴义,朗声说道:“将军言重了!将军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只因遇人不淑,才落得今日境地。非是将军无能,而是虎落平阳、时运不济罢了。吕布不过是一介武夫,哪里敢承受将军如此厚重之言?”
他目光深邃,淡然一笑,语气中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若将军愿归于我麾下,我定保你性命无虞,更助你重整旗鼓。待时机成熟,亲手雪今日之耻。吕布虽非满口仁义道德之人,却也不屑于对忠勇之士赶尽杀绝。今日便给将军一个机会。若将军肯随我同舟共济,自当共谋大事;若执意不从,冥顽不灵,那吕布今日便手刃将军,绝无二话。”
麴义抬头,直视吕小布,他的眼神中闪过挣扎与复杂之色。最终,他仰天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温侯,你果真如此信任我麴义?你就不怕我此刻低头归顺,日后却心怀异志,甚至反戈一击?”
吕小布冷笑一声,提起画戟,身姿挺拔如山岳,声音清冷中带着傲然:“你麴义若真有本事反我吕布,那也是你的能耐。天下英豪为主者无数,我吕布今日能将你收服,便敢担你背叛之险!你若心怀不轨,只需取来吕布首级,何须疑虑?但是倘若你有此心,但是却失败了,想必你也知道后果。”
麴义听罢,愣了一瞬,随即眼中闪过一抹敬佩与释然。他再度俯身跪地,高声道:“温侯心怀磊落,麴某折服!从今日起,麴某甘为温侯效命,誓死追随,绝无二心!”
吕小布和麴义在偏僻的村庄里四处打探,终于购买到了一批马。随后,两人找到一家简陋的客栈,准备稍事休息。麴义已经许久未曾好好进食,见到热饭热菜,便狼吞虎咽起来。
吕小布一边为他倒酒,一边笑着提醒道:“将军,慢些吃,不必如此着急。”
麴义放下碗筷,抹了一把嘴角的油渍,抬头长叹道:“两日前,我麴义还是威风凛凛的将军,率领先登营万人拥护,行军所至,无人敢挡。谁知短短一日,就落得流离失所、亡命天涯的境地。若非温侯相救,恐怕我早已命丧袁绍刀下。”
吕小布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将军何必长叹?人生起伏自是常事。今日落魄不代表明日不能重振雄风。且随我一同谋划未来,待机而动,必能再扬将军之威名。”
麴义感慨地点点头:“多谢温侯鼓励。能遇到温侯,是我此生大幸。”
稍作休息后,二人骑马结伴,踏上了前往常山郡的旅途。
麴义本不是拘谨之人,经过半日的相处,早已与吕小布亲近了许多。他策马赶到吕小布身旁,笑着说道:“温侯独自一人就敢闯袁绍冀州本部,确实是艺高人胆大。温侯此行是为了寻那赵云?”
吕小布朗声笑道:“确有其事,我此次的主要目标便是子龙。只是没想到途中遇到了将军,这真是意外之喜!得将军相助,往后的事情自然更有把握了。”
麴义听后,心中以为这只是吕小布的客气之言,便未多想。但吕小布心中却十分清楚,虽然此行本是为赵云而来,耽搁了半日,却收服了麴义。这麴义乃是赫赫有名的悍将,能得其归顺,可是意外之喜,价值甚至不亚于赵云。
吕小布策马向前,一边说道:“初平二年界桥之战后,将军归顺袁绍。而那时,赵云却受常山郡举荐,率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然公孙瓒原在幽州,对从冀州来的赵云并无太多信任。尤其质疑赵云为何不投袁绍,却要投奔自己。”
麴义挑眉问道:“那赵云又是如何应对的?”
吕小布眼神微亮,嘴角带笑:“赵云虽年轻,但胸怀坦荡。当时他答道:‘天下大乱,不知谁是明主。百姓悬于倒悬之危,我等常山人经过商议,决定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非有意疏远袁绍,而是心系苍生。’此言虽有分寸,但也表明了他的决心。只是,公孙瓒非贤明之主,对赵云并未十分重视。初平二年至初平四年间,三年多,赵云都未得重用。”
吕小布轻叹一声:“后来赵云的堂兄赵宠任职于张邈处,不幸病逝。赵云以为兄守孝为由,向公孙瓒辞行。此时,他心中已生离意。”
吕小布看向麴义,继续说道:“赵云用枪如神,胆气过人。传闻他曾纵横万军之中,仍全身而退。如此人物,若得归我麾下,将是如虎添翼!”
麴义恍然,点头说道:“怪不得之前没有留意到赵云。若他未得公孙瓒重用,自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切磋。我倒是失去了不少好机会啊。”
吕小布大笑:“将军勿虑!待赵云将军加入我军,二位便可随时切磋。只是,赵云与涿州刘备相识,对他颇有好感,此次招揽,未必能一帆风顺。”
麴义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说道:“赵云乃幽州士族,初至公孙瓒处,确实未得重用。反倒是刘备稍加安抚,便得其心。如今温侯千里奔袭,诚心相邀,仅此一举,必能令赵云将军感念于心。”
吕小布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深远,淡然说道:“希望如此吧。若能得子龙相助,再加将军之力,日后定可成就一番大事。”
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赶路不停,终于在第二天巳时抵达常山郡。麴义此时神采奕奕,目光中充满斗志,似乎因为归附吕小布而找回了昔日的信心与力量。二人入郡后,不断奔走打探,细心询问,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知赵云的具体所在。
吕小布听闻消息,顿时神色一振,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与期待。他翻身下马,整理衣甲,转身对麴义说道:“子龙乃世间少有的英豪,枪法精妙,胆气过人。此行不虚!麴义将军,随我一同前往如何?”
麴义听罢,微微一笑,抱拳答道:“温侯如此诚意满满,赵云将军若是明理之人,定会认清谁才是真正的明主。我也早闻常山赵子龙之名,今日得见,必是此行一大幸事。”
吕小布闻言,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拍了拍麴义的肩膀,说道:“将军与我意气相投,此番会见赵云,我们势在必得!”
author's avatar
作家的话
麴义听罢,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这人脾气暴躁,虽然兄弟们愿意跟随,但也受不了我的火爆脾气。我的部曲中,焦触和马延是核心人物。焦触有勇有谋,是先登营的实际二号人物;而马延善于谋断,最懂得平衡局势。当初我们投袁绍,正是马延的建议。”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还有张南和张顗两兄弟,勇武过人,但性情鲁莽,嗜酒如命。每次喝醉就互相打闹,营中无人能拦,只有我能压制住他们。虽然我经常呵斥他们,但他们对我也心存不满。二人有勇无谋,若有人挑唆,很可能会背叛。”
吕小布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焦触是个有决断力的人,”麴义继续说道,“若我还活着,他绝不会轻易投降。但若是我死了,他必然会权衡利弊,最终归降袁绍。他看重的是个人利益,从不会做毫无把握的事情。”
“至于马延,他是个难以琢磨的人。当初张南和张顗醉酒闹事,焦触一般选择沉默,而我则忙于平息纷争。马延每每在这种时候安抚其他兄弟,减轻骚乱带来的影响。后来我决定军中禁酒,焦触支持,但马延却站在张南和张顗一边。他认为军中兄弟刀尖舔血,喝点酒能缓解恐惧,并替他们担保不再闹事。禁酒令因此搁置。”
吕小布笑道:“这马延倒是个懂得人心的妙人,难怪营中兄弟服他。”
麴义叹了一口气,“的确如此。后来张南和张顗短时间内收敛许多,兄弟们都感念马延。但几个月后他们又故态复萌,我无奈之下将二人分开驻守。即便如此,马延在营中斡旋得当,颇得众人敬服。如果我死了,马延有能力掌控先登营。他能安抚张南、张顗两兄弟,而焦触见众人已统一阵线,也难违大局。这样一来,先登营便会落入马延之手。”
吕小布闻言,沉吟片刻,笑道:“如此看来,将军麾下能人不少,只是这人心各异,稍有不慎,难免让袁绍钻了空子。”
麴义叹了口气,面露一丝疲惫,缓缓说道:“哎,罢了!兄弟们跟着我这些年,东征西战,刀头舔血,可惜我一直没能让他们真正享福。如今形势已到这一步,倒也只能放手了。毕竟,若是我还在,先登营就永远是我的部曲,袁绍定然心有芥蒂,哪怕表面厚待,心中终究无法完全信任。兄弟们也难以真正融入袁绍军中,始终被当作异类对待。”
他语气转为低沉,继续说道:“但是若是由马延他们带领先登营归顺袁绍,情况就不一样了。袁绍不会对他们多加猜忌,反而为了安抚和利用先登营,还可能让兄弟们过得更好些。若真如此,也算是我对兄弟们最后的一点补偿吧。只是……唉,终究是我无能。”
麴义抬起头,看向吕小布,眼神中透着复杂情绪,说道:“如今我独自一人,成了袁绍追击的逃犯。袁绍势大,谁敢收留我?那些诸侯,哪个会为了一个败军之将得罪袁绍?而我当初还是从公孙瓒那里投奔过来的,如今又要回去,岂不被人笑掉大牙?”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继续说道:“现在的我,既没有部曲,也没有根据地,后路已经尽失。接下来,大概只能亡命天涯,或者干脆回到凉州老家了。我祖先麹氏,早在汉哀帝年间因为战乱避难到了西平郡,逐渐成为当地的大姓。凉州人尚武,我自小就熟悉羌人的战法,羌汉杂处中学会了他们的不要命打法。后来我带着凉州兄弟凭借这股狠劲,才得以在袁绍手下立足。”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又苦笑道:“如今凉州虽是故土,但战乱未休,我又如何安身?真是天命弄人哪。”
吕小布握住麴义的手,神色坚定地说道:“章帝年间,北匈奴侵犯南匈奴与汉朝领地,我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当时祖父携妻儿驻扎五原郡,开荒农耕,固守边关。我的家族,自那时起便与边疆结下不解之缘。我自幼便熟悉匈奴作战,尤其擅长骑射。将军与我皆是边塞之人,在袁绍、公孙瓒这样的世家大族眼中,不过是黔首之流罢了。咱们所受的轻视、冷眼,我比谁都清楚。”
他语气沉了几分,看着麴义眼中的光芒逐渐暗淡,缓缓说道:“将军虽是孤身一人,但以将军的大才,只需避让一时,必有东山再起之机。如今布得天恩,为大汉诛杀董卓,封奋威将军、温侯。虽因权臣之乱,被李傕等人挟皇帝之名封为颍川太守,而后袁绍为安抚我,也上表奏我为司隶校尉。凉州与并州接壤边塞,军士们常年艰苦作战,缺乏后援。若将军不嫌弃,何不加入我吕布军?只要将军一人,胜过袁绍手中八百先登营。”
他稍作停顿,目光炯炯,继续说道:“在我吕布眼中,麴义将军的价值,远非先登营所能比。若将军愿意,我可为将军量身打造一支全新的先登营,悉心培养属于将军的军队。袁绍薄情,公孙瓒刚愎,而我吕布视兄弟如手足,将军若愿相助,必可共谋大事,重振雄风。”
吕小布话音落下,握紧麴义的手,目光坚定且真诚,仿佛誓言昭告天地,愿与麴义共进退。
麴义连忙作揖,低头深深一拜,语气恭敬而激动:“温侯大恩,麴某铭感五内!温侯不仅救麴某性命,还愿收留麴某残躯。这份再造之恩,麴某当涌泉相报。温侯胸怀大略,知人善用,待士以诚,麴某日后定为温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吕小布连忙伸手扶起麴义,朗声说道:“将军言重了!将军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只因遇人不淑,才落得今日境地。非是将军无能,而是虎落平阳、时运不济罢了。吕布不过是一介武夫,哪里敢承受将军如此厚重之言?”
他目光深邃,淡然一笑,语气中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若将军愿归于我麾下,我定保你性命无虞,更助你重整旗鼓。待时机成熟,亲手雪今日之耻。吕布虽非满口仁义道德之人,却也不屑于对忠勇之士赶尽杀绝。今日便给将军一个机会。若将军肯随我同舟共济,自当共谋大事;若执意不从,冥顽不灵,那吕布今日便手刃将军,绝无二话。”
麴义抬头,直视吕小布,他的眼神中闪过挣扎与复杂之色。最终,他仰天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温侯,你果真如此信任我麴义?你就不怕我此刻低头归顺,日后却心怀异志,甚至反戈一击?”
吕小布冷笑一声,提起画戟,身姿挺拔如山岳,声音清冷中带着傲然:“你麴义若真有本事反我吕布,那也是你的能耐。天下英豪为主者无数,我吕布今日能将你收服,便敢担你背叛之险!你若心怀不轨,只需取来吕布首级,何须疑虑?但是倘若你有此心,但是却失败了,想必你也知道后果。”
麴义听罢,愣了一瞬,随即眼中闪过一抹敬佩与释然。他再度俯身跪地,高声道:“温侯心怀磊落,麴某折服!从今日起,麴某甘为温侯效命,誓死追随,绝无二心!”
吕小布和麴义在偏僻的村庄里四处打探,终于购买到了一批马。随后,两人找到一家简陋的客栈,准备稍事休息。麴义已经许久未曾好好进食,见到热饭热菜,便狼吞虎咽起来。
吕小布一边为他倒酒,一边笑着提醒道:“将军,慢些吃,不必如此着急。”
麴义放下碗筷,抹了一把嘴角的油渍,抬头长叹道:“两日前,我麴义还是威风凛凛的将军,率领先登营万人拥护,行军所至,无人敢挡。谁知短短一日,就落得流离失所、亡命天涯的境地。若非温侯相救,恐怕我早已命丧袁绍刀下。”
吕小布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将军何必长叹?人生起伏自是常事。今日落魄不代表明日不能重振雄风。且随我一同谋划未来,待机而动,必能再扬将军之威名。”
麴义感慨地点点头:“多谢温侯鼓励。能遇到温侯,是我此生大幸。”
稍作休息后,二人骑马结伴,踏上了前往常山郡的旅途。
麴义本不是拘谨之人,经过半日的相处,早已与吕小布亲近了许多。他策马赶到吕小布身旁,笑着说道:“温侯独自一人就敢闯袁绍冀州本部,确实是艺高人胆大。温侯此行是为了寻那赵云?”
吕小布朗声笑道:“确有其事,我此次的主要目标便是子龙。只是没想到途中遇到了将军,这真是意外之喜!得将军相助,往后的事情自然更有把握了。”
麴义听后,心中以为这只是吕小布的客气之言,便未多想。但吕小布心中却十分清楚,虽然此行本是为赵云而来,耽搁了半日,却收服了麴义。这麴义乃是赫赫有名的悍将,能得其归顺,可是意外之喜,价值甚至不亚于赵云。
吕小布策马向前,一边说道:“初平二年界桥之战后,将军归顺袁绍。而那时,赵云却受常山郡举荐,率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然公孙瓒原在幽州,对从冀州来的赵云并无太多信任。尤其质疑赵云为何不投袁绍,却要投奔自己。”
麴义挑眉问道:“那赵云又是如何应对的?”
吕小布眼神微亮,嘴角带笑:“赵云虽年轻,但胸怀坦荡。当时他答道:‘天下大乱,不知谁是明主。百姓悬于倒悬之危,我等常山人经过商议,决定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非有意疏远袁绍,而是心系苍生。’此言虽有分寸,但也表明了他的决心。只是,公孙瓒非贤明之主,对赵云并未十分重视。初平二年至初平四年间,三年多,赵云都未得重用。”
吕小布轻叹一声:“后来赵云的堂兄赵宠任职于张邈处,不幸病逝。赵云以为兄守孝为由,向公孙瓒辞行。此时,他心中已生离意。”
吕小布看向麴义,继续说道:“赵云用枪如神,胆气过人。传闻他曾纵横万军之中,仍全身而退。如此人物,若得归我麾下,将是如虎添翼!”
麴义恍然,点头说道:“怪不得之前没有留意到赵云。若他未得公孙瓒重用,自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切磋。我倒是失去了不少好机会啊。”
吕小布大笑:“将军勿虑!待赵云将军加入我军,二位便可随时切磋。只是,赵云与涿州刘备相识,对他颇有好感,此次招揽,未必能一帆风顺。”
麴义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说道:“赵云乃幽州士族,初至公孙瓒处,确实未得重用。反倒是刘备稍加安抚,便得其心。如今温侯千里奔袭,诚心相邀,仅此一举,必能令赵云将军感念于心。”
吕小布闻言,微微颔首,目光深远,淡然说道:“希望如此吧。若能得子龙相助,再加将军之力,日后定可成就一番大事。”
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赶路不停,终于在第二天巳时抵达常山郡。麴义此时神采奕奕,目光中充满斗志,似乎因为归附吕小布而找回了昔日的信心与力量。二人入郡后,不断奔走打探,细心询问,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知赵云的具体所在。
吕小布听闻消息,顿时神色一振,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与期待。他翻身下马,整理衣甲,转身对麴义说道:“子龙乃世间少有的英豪,枪法精妙,胆气过人。此行不虚!麴义将军,随我一同前往如何?”
麴义听罢,微微一笑,抱拳答道:“温侯如此诚意满满,赵云将军若是明理之人,定会认清谁才是真正的明主。我也早闻常山赵子龙之名,今日得见,必是此行一大幸事。”
吕小布闻言,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拍了拍麴义的肩膀,说道:“将军与我意气相投,此番会见赵云,我们势在必得!”
author's avatar
作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