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就是俺最新设计的箭楼!”马钧指着图纸上的一座高耸的木制箭楼,语气急切,双眼发亮,“俺想着,现在守城或者扎营的时候,咱们弓箭手都需要占据有利的高点,可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地形,或者敌人会用火箭烧咱们的防御工事。所以俺就想着,为什么咱们不能直接建一个随时随地能用的箭楼呢?”

    张辽低头看着图纸,眉头微皱:“箭楼……可这种东西修建起来会不会太过费时费力?敌军若是趁咱们建楼时偷袭,反而得不偿失。”

    听到这话,马钧连忙摆手,激动地说道:“将军,这个箭楼可不是一般的防御工事!俺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了这些问题。您看!”他用手指着图纸上的箭楼基础结构,语速快得几乎没有停顿,“这个箭楼是……是用模块化的木材和齿轮装置搭建的。每一块木料都提前切割好,士兵只需要按顺序组装起来,就能在……在一两个时辰内把整座箭楼搭建起来!”

    陈宫闻言,微微挑眉,仔细看了一眼图纸,点了点头:“确实,木料预先加工,再加上这些滑轮和榫卯结构,拼装起来会很快……不过,这箭楼的功能又是什么?难道只是个高点给弓箭手用?”

    马钧闻言,咧嘴一笑,眼中透着一丝骄傲:“当然不止!俺设计的这个箭楼,不仅能防守,还能配合进攻!将军您看,箭楼是三层结构——最下面这一层可以储备箭矢和粮草,士兵们还能用这里藏身;中间这一层是战斗平台,俺特意在墙上开了射击孔,弓箭手可以从里面射箭而不用暴露在敌军的视野里;最上面这一层是瞭望台,放一个千里镜或者弩箭手,既可以观察敌军动向,又能远距离精准射击。”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突然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又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几条齿轮轨迹说道:“而且,将军,俺还给箭楼加了一些特别的机关装置!如果敌军靠近,咱们可以从上层直接丢下滚木、投石;还可以在箭楼的底部装一个机关门,一旦发现敌人强攻,打开机关,底下藏的刺钉就会直接弹出来,让敌军寸步难行!”

    听到这里,张辽眼中闪过一抹赞许,轻轻点头:“这样看来,这箭楼不仅能守,还能攻,确实是个好设计。不过,马钧,这箭楼建在城墙上还好,但若是用在城外扎营,敌人岂不是可以集中火力将其摧毁?”

    马钧仿佛早已料到这个问题,他自信地笑了笑,指着图纸上箭楼的外部设计,解释道:“将军,俺考虑到了!为了防止敌人用火攻,俺特意设计了一个保护层。外层可以铺上湿牛皮和铁片,不仅能挡火箭,还能抵挡投石器的攻击。另外,箭楼本身是可移动的,底部装有滚轮,必要时可以用滑轮组把箭楼拉回营地,随时调整位置。”

    陈宫点头赞许:“嗯,这样确实比单纯的防御工事灵活得多。若是在扎营时建几座这样的箭楼,再配合弓弩手,敌军根本无法靠近。”

    张辽也若有所思地说道:“好!这箭楼若是布置在城外,配合我们扎营,以城门为中心,箭楼两侧形成掎角之势,既能观察敌军,又能随时发动反击。马钧,你这设计,确实非同凡响。”

    马钧听到张辽的称赞,脸上的兴奋之色更浓了。他突然抬起头,又指着图纸另一侧的部分,说道:“将军,俺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攻城用的箭楼!”

    “攻城用?”陈宫一愣,皱眉问道,“箭楼不是用来守的吗?怎么还能攻?”

    马钧连忙解释道:“将军、先生,攻城的时候,敌人最怕的是什么?怕咱们的士兵冲上城墙。可问题是,普通的云梯太危险,士兵爬上去容易被敌人射下来。所以俺想着,如果能做一个更高、更大的箭楼,用滚轮和齿轮系统,让箭楼能推到城墙附近。箭楼上不仅有弓箭手射击掩护,还可以装梯子,让士兵们直接从箭楼里冲到城墙上!”

    他说着,又用手指了指攻城箭楼的设计图,“您们看,这攻城箭楼的底层是装甲车一样的结构,外面用厚木板和铁片包裹,可以挡住箭雨和投石。中间一层有滑轮系统,可以升降楼梯。最上面是平台,既可以容纳弩兵远距离射击,也可以装载投石器,向敌军城墙投掷火弹。”

    张辽听得眼睛一亮,忍不住问道:“如果这个东西能推到城墙下,那岂不是和传统的攻城塔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但俺的设计比传统攻城塔更灵活,底部加了滚轮,士兵推起来更省力。还有,这箭楼的机关梯可以调整高度,不管敌军的城墙多高,都能适应!”马钧越说越兴奋,语气里透着无比的自信。

    马钧越说越兴奋,而后从桌子上拿出一个一支三棱形的箭头,递给张辽,声音里透着一丝得意:“这……这是俺重新设计的箭头,三棱形的构造,可以……可以刺穿敌人的铠甲。俺试过,这种箭头不仅锋利,而且能撕开很深的伤口,比一般的箭头更难拔出来。”

    张辽接过箭头,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点头道:“这箭头确实不错,比我们常用的更为锋利。而且这三棱设计,难怪能穿透铠甲。”他转身递给一旁的陈宫,“公台,你也看看。”

    陈宫接过箭头,细细观察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惊叹:“确实精妙。这种设计在战场上可谓一大利器。马钧,你是怎么想到的?”

    马钧挠了挠头,谦逊地说道:“俺就是……就是想了想,觉得普通的箭头太容易划开伤口,不够致命,就试着改了一下形状。结果……结果发现这种三棱形的设计最合适。”

    “好!这个箭头顶得上我们普通箭头的三倍杀伤力!”张辽和成廉在战场厮杀几年,深刻了解到这个东西对人的破坏性。

    “加派人手保护墨工坊和马钧的个人安全,另外墨工坊改为重点区域,没有我的允许,外人不得随意进出。”

    “文远叔叔,我对这个很感兴趣,那我还需要经常来学呢,能否给我一个自由出入许可啊。”吕玲绮说道。

    董白和甄伏,郭明也都一脸兴奋.而他们的老师刘洪也是一脸期待

    张辽哈哈大笑,”没问题,我们小公主和夫人们拥有任意区域的自由通行权利。”然后看了了看刘洪,当然公主的老师也是一样的.

    马钧听到自己的东西受到重视,眼睛一亮,转身从桌边拿起一架小型连弩,递给张辽,“这……这是俺新设计的连弩,可以……可以快速装填弩箭,一次能发射十支,特别适合近距离守城。”

    马钧将连弩摆在一旁的演示台上,迅速装填好弩箭。他拨动机关,连弩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弩箭自动填入发射位。他转头看向张辽,“将军,您来试试!”

    张辽上前一步,握起连弩,对准工坊后方设置的靶子,轻轻扣动扳机。只听“嗖嗖嗖”数声,数支弩箭飞速射出,精准地钉在靶心周围。众人看到这一幕,纷纷发出惊叹声。

    “好弩!”张辽放下连弩,脸上满是赞许,“这东西若用在守城战上,一人便可抵十人之用。马钧,真是难得的奇才!”

    “将军过奖了……”马钧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不过是些粗浅的小技巧。其实这是我的第一版弩箭,我后面还改进了连弩。”

    不待众人从惊讶中恢复回来,马钧已经带着大家走到旁边的一张木桌前,拿起一张连弩,向众人展示:“将军您刚试过俺做的小型连弩,能快速装填。但俺发现,虽然速度快,但射程不够远,威力也一般。所以这次,俺把弩臂加长,弩槽加深,配合更粗的弩箭,威力更大。”

    说着,他将一支改良过的连弩递给张辽,并指着不远处的靶子说道:“将军,您再试试这个,比上次更有力量。”

    马钧继续说道:“俺还在这连弩上加了一个转动齿轮的装置,可以快速装填下一支弩箭。一名士兵,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连续发射五六支弩箭。速度快了,威力更强,敌人根本来不及躲避!”

    张辽接过连弩,拉开弩弦,仔细端详了一下,然后对准靶子扣动扳机。只听“嗖”的一声,弩箭飞速射出,重重地钉在靶子中心,比普通的弩箭多了几分穿透力,甚至还将靶子的木板射穿了一半。

    张邈点头说道:“好!这种连弩若是大规模装备,弩兵的火力密度将大幅提升。无论是防守城墙还是阵地进攻,都将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成廉接着笑道:”文远,公台,这个连弩可比箭头杀伤力更大,看来这里还得再加派人手保护啊。”

    说完,众人哈哈大笑,等到这些武器制作好。保护雒阳会更加有信心。

    陈宫点头道:”人数确实适当需要增加,而且,这里的消息也需要保密,所有人都需要对在这里的工作闭嘴,不能对面传出任何消息,”

    众人皆称善。

    马钧脸上微微泛红,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接着,马钧又带大家来到工坊的一角,那里放着一张巨大的草图和一些未完成的机械零件。他指着草图说道:“这是俺正在设计的投石车。俺想着……想着结合齿轮和滑轮的原理,让这投石车能够……能够投得更远、更准,还能投火弹、臭弹……”

    马钧点点头,解释道:“是的,将军。俺发现,普通的投石车用人力拉弦,不仅费力,而且不稳定。俺加了齿轮和滑轮,可以用少量的力量……力量让投石更有力。俺还在琢磨,怎么让它……让它能调整角度,保证精准度。”

    董白,吕玲绮相视一笑,看着马钧在抿着嘴忍着笑,知道他还藏着私。于是调侃道”马钧,这个版本投石机是不是也从初版的,你后面有改善吧?”

    马钧被吕玲绮抓破心里,只能尴尬的说到:”不瞒各位大人,俺琢磨了一阵子,觉得原来的发石车不够……不够实用。敌军只要在城楼上挂上湿牛皮,这些石头就根本打不穿。所以,俺设计了一种新式轮转式发石车,能够……能够接连不断地发射石头,让敌人防不胜防!就在隔壁屋子。”

    众人闻言,走到旁边吴资看到一个更大的投石车,围着它仔细看了一圈。这台新设计的投石车与传统的大天平式投石车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心装有一个巨大的木轮,轮子的边缘均匀分布着多个石头挂点,看起来就像一台旋转的“石头发射机”。

    “马钧,你给我们说说,这轮转式发石车到底是怎么个原理?”陈宫开口问道,目光中满是好奇。

    马钧抓起一个小石块,边演示边解释道:“将军,先生,原来的投石车,像个大天平,一头挂着个斗,装满石头,另一头挂着许多绳子。士兵用力拉绳子,这头翘起来,石头就被抛出去。问题是,每次发射都需要重新装填,花费时间,而且石头射出去的轨迹不稳定,威力也不大。”

    “嗯,那你这个轮转式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张辽问。

    马钧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继续说道:“俺重新设计了这木轮,把它当作发射器的核心。石头不是用斗装,而是直接挂在轮子的边缘。俺在轮子上加了一个齿轮系统,用机械来带动轮子快速旋转。这样,只要轮子转动起来,每转一圈,就能把挂在上面的石头一块接一块地抛出去,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而且,”马钧指着投石车的轨道部分补充道,“俺还改进了石头的发射轨道,能让每块石头都沿着固定的角度飞出去,轨迹更加稳定。敌人就算挂湿牛皮,也挡不住这些接连不断砸过来的石头!”

    张辽听完,脸上满是赞许,点头说道:“这轮转式设计确实巧妙,等于是将一次发射改成了连续发射。射速快了,敌军的防御阵就来不及调整。”

    马钧兴奋地点点头:“将军,俺还做过试验。用这车轮子改装过的小型投石器,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射出几百步远!大约两三百步的距离时,能直接打碎敌人的盾牌和城墙的防御门!”

    陈宫听得满脸惊叹,忍不住问道:“几百步远?这在攻城战中,简直就是压制敌军的神器!”

    “是啊!将军,俺还打算让这些士兵试试用更大的轮子,把石头换成铁弹。”马钧接着说道,语气里满是憧憬,“只要设计得好,能投得更远,砸得更狠,敌人哪怕挂上百层湿牛皮,也挡不住!”

    陈宫看得入神,忍不住感叹道:“这设计若能成功,确实是攻城器械中的利器。马钧,看来你的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张辽今天收获颇多,不禁开心的哈哈大笑:“马钧,你这东西还真是样样精巧。看来你的口吃是真的好了,激动成这样也没结巴一句!”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大笑起来。马钧脸上有些发红,连忙摆手说道:“将军,俺……俺只是在……在特别着急或者害怕的时候才会……才会结巴。今天是……是因为看到俺的东西能帮上大家,俺高兴啊!”

    张辽缓缓开口:“雒阳周边多有古木林,树木高大粗壮,正好可以用来支持这些箭楼和投石车的制造。马钧这些设计不只是图纸上的好看,更需要扎实的材料来支撑。成廉!”

    “末将在!”站在一旁的成廉立刻上前一步,挺直了腰杆。

    “你即刻带领一队人马前往附近的林地,挑选那些最结实的巨木砍伐下来。准则,要选那些年轮密实、高度直挺的木头,尤其是用来做箭楼主干的,一根也不能马虎!”

    “末将遵命!将军放心,我一定把最好的木材送回来!”成廉拱手领命,随即转身便准备安排队伍。

    张邈站在一旁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雒阳周边确实多巨木,尤其是北面那片林子,木料质地坚硬,正是用来制作箭楼和投石车的好材料。不过,伐木之事不宜太过张扬,毕竟现在敌我未明,敌军可能随时出现,务必要确保木队的安全。”

    张辽点头赞同:“成廉,你多派些精锐士兵护送,务必保证伐木顺利进行,不能出任何纰漏。”

    “诺!”成廉领命,转身离去。

    正说着,一对夫妇抱着一个粉嫩的婴儿从工坊门口缓缓走来。那婴儿白嫩可爱,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正在母亲怀中咿咿呀呀地笑着。那对夫妇看起来穿着朴素,男人有着一双粗糙的手,显然是常年干木工活的工匠;而女人温婉秀丽,脸上带着一抹羞涩又掩饰不住的自豪。

    张辽见状,脸上露出了几分柔和的笑意,向众人说道:“诸位,这是我的义子——聂成。他的亲生父母,徐大、马凤,也是我军中的一员。他们一家人是在洛阳找到的,当时还只是些流离失所的百姓。”

    说到这里,张辽的目光落在怀中婴儿身上,眼神中带着一种复杂的温柔。他轻声说道:“这孩子原本是姓徐,但我觉得,既然我认他为义子,便想给他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他如今姓聂,名成。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顽强的孩子,还因为,我的祖上原本就姓聂。改姓聂成,也是我对自己血脉的一种传承。”

    “将军若不救我们一家,我们早就……早就不在人世了!”徐大忍不住感慨,目光中满是感激。他是一名木匠,凭着一双手在乱世中挣扎求生,但无论如何也保护不了妻儿。若非张辽带着军队经过,将他们一家接入军中,这孩子恐怕早已没了命。

    张辽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轻轻拍了拍怀中孩子的头:“聂成这孩子,当时瘦得皮包骨,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如今能长得这么健康,说明他天生有福。只要我们尽心护着他,将来必成大器。”

    听到这里,陈宫不由得问道:“原来如此!将军认了义子是一桩善举。不过,这孩子与马钧是否还有什么亲缘关系?”

    张辽微微一笑,转头看向马凤,缓缓说道:“没错。聂成正是马钧的亲外甥。”

    “啊?”陈宫一愣,看向马钧,带着几分惊讶,“马钧,这孩子竟是你外甥?难怪他姓徐,母亲却是马凤,和你同姓。”

    马钧挠了挠头,咧嘴一笑,语气里透着一丝骄傲:“是……是啊,公台,这是俺姐姐的孩子。俺姐夫徐大是个木匠,手艺也……也不错,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帮俺做那些机关。他……他有时候比俺还细心,尤其是木头的打磨和组装。俺这些东西,少不了姐夫的帮忙。”

    徐大听到这话,腼腆地挠了挠头,谦逊地说道:“大人过奖了,俺不过是个普通的木匠,都是小舅子在琢磨那些精妙的设计,俺只不过动动手,帮他把那些图纸变成东西。”

    马凤也轻声说道:“徐大这些年都在做木工活,没什么本事,可他心细。马钧有时候想得快,少不了我老公帮着补充些细节。”

    听到这里,张辽哈哈一笑:“马钧,你要继续努力,不只是为战事,也为像聂成这样的小家伙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马钧听到这话,满眼激动,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军放心!俺一定会继续琢磨更多的器械,不管是助军还是助民,俺都想尽力!俺还想着,以后能发明些更厉害的东西,既能保护咱们军队,也能保护更多像俺姐一家这样的百姓!”

    从墨工坊出来后,张辽妥善安置了严夫人一行人,而后便和张邈,陈宫进入书房。

    三人坐在灯火下,张辽将信纸放在桌上,抬头看向陈宫和张邈。

    语气中透着些许轻松:“今日马钧的表现,实在让我意外。这些器械若是成型,咱们的战力必定会大幅提升。马钧这个人,不只是一个工匠,更是一个能够改变局势的奇才。”

    陈宫点头:“不错,今日之事已说明一切。投石车、箭楼,这些不仅是当下的利器,更是未来战争的趋势。这样的人才,必须让温侯知晓。”

    张邈露出一抹笑意:“所以这封信必须快马送往濮阳,让温侯尽快了解我们的进展。马钧的能力不仅值得我们重视,更需要温侯全力支持。”

    张辽将信件封好,又细细确认了一遍信封上的内容。信中详细描述了马钧今日展示的设计图,以及箭楼和投石车的潜在价值,同时强调了马钧的重要性。

    信件写完后,张辽把之前马钧和刘洪画的齿轮图纸放到一起,起身叫来亲兵说道:“把这信交给快马送往濮阳。路上务必小心。可以多几个人,哪怕你没了,这封信也不能出任何问题。”

章节目录

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吾梦中好人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梦中好人七并收藏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