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天下蛰伏
夏日的无极城,暑气渐消,晚风轻拂过甄家宅院的回廊。
夏侯兰立于后院凉亭之中,目视着百名士兵在教场操练,汗如雨下却整齐如一。这是他留在无极的精锐,皆是从冀州各地精挑细选而来,日日操练不辍。
“夫君,热茶已备好。“一道柔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夏侯兰回首,见甄道手捧茶盘,缓步而来,面带笑靥。
“多谢夫人。“夏侯兰接过茶盘,二人并肩而坐,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
“近日可有温侯的消息?“甄道轻抿一口热茶,眸中带着些许担忧。
夏侯兰摇头叹道:“雒阳与兖州相隔甚远,书信亦需时日。不过依温侯之能,我们无须担心。“
“姐妹们随行,不知如何了...“甄道凝视着远方,语气中带着思念。
夏侯兰放下茶盏,伸手轻轻握住甄道的纤纤玉手:“夫人勿忧,温侯武艺天下无双,而且谋略更胜一筹。帐下能人异士众多,而且赵子龙、麴义等人也都同行,必无大碍。“
远处,老夫人张氏与甄俨立于二楼窗前,默默注视着凉亭中的一对璧人。
“这孩子有福气啊。“张氏欣慰地说道。
甄俨颔首微笑:“夏侯兰忠勇可嘉,且对道儿一片痴心。温侯慧眼识人,赐予我甄家如此佳婿。“
“只是...“张氏面露忧色,“冀州各族对温侯多有顾虑,你近日联络可有进展?“
甄俨沉吟片刻:“常山、中山、安平几族已有倾向,然观望者仍众。若温侯得了司州,天下震动,届时冀州士族必将趋之若鹜。“
话音刚落,一名家仆匆匆而来:“老爷,袁本初派使者求见,说是为婚事而来!“
甄俨与张氏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什么婚事?“甄俨问道。
家仆禀报:“袁本初欲为次子袁熙求娶我家二小姐甄伏。“
张氏眉头紧锁:“伏儿已与温侯帐下谋士定亲,此事如何回应?“
甄俨思索良久,缓缓道:“备些礼物,我去会会袁绍的使者。“
厅堂之上,袁绍使者高坐,神情倨傲。甄俨端坐主位,神态从容。
“袁公欲结秦晋之好,实乃我甄家之幸。“甄俨开口道,语气谦和却不卑不亢,“只是小女甄伏已有婚约在身,难以应允。“
使者面色微沉:“袁公雄踞冀州,掌四州之地,门第尊贵。不知令爱许配何人,竟敢拒绝此等良缘?“
张氏在旁轻咳一声,适时开口:“老身有一族侄女,年方十六,琴棋书画皆通,容貌不输小女。若袁公不弃,可为次子袁熙良配。“
甄俨会意,立刻吩咐:“取我私库黄金百两,上等丝绸十匹,以表我甄家对袁公的敬意。“
使者闻言,面色稍霁:“如此,待我回禀袁公,再做定夺。“
待使者离去,张氏低声道:“袁绍此举,是要将我甄家绑在他的战车上啊。“
甄俨微微颔首:“袁绍北拒公孙策,冀州幽州怕是迟早都是袁绍的。我们需小心应对,既不可明言拒绝,又不能真正依附。“
濮阳城头,夕阳西沉,城墙上两个身影肃立如松,正是高顺与麴义。
“麴义兄,你说温侯为何选中我等?“高顺忽然开口,打破了长久的沉默。
麴义望着远处染红的云霞,缓缓道:“温侯曾言,世人皆知他武艺超群,却不知他最重诚信二字。我等皆是直肠直肚之人,或许正合他意。“
高顺点头:“我观温侯帐下谋士如云,温侯却能从各处选拔人杰,温侯的识人之能确是非同寻常。“
“高将军们在谈论什么?“一道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甄脱手捧茶壶,缓步而来。
高顺面色如常。“我们惊讶于温侯对我等的认可,当今世上能人众多,温侯却坚信我等的能力。”
麴义接过夫人送过来的茶杯,朝着高顺举杯。说到:“倘若我们不是被温侯搭救,在自己老家可能早已身首异处。袁绍占据冀州,幽州公孙瓒怕是不是袁绍的对手啊。”
“袁术占广陵,袁绍霸冀州,这袁氏兄弟,真真是...“甄脱恨恨道。
高顺目光微微闪烁:“南面的广陵现在也是袁术的地盘了。“
“高将军家族可还在广陵?“甄脱关切问道。
高顺罕见地露出一丝苦笑:“广陵高氏,已在袁术铁蹄下支离破碎。...“
甄脱观二人言谈,暗暗心喜。她早已发现高顺虽沉默寡言,却对麴义颇有好感。两位将军同样遭受袁氏迫害,同为温侯麾下战将,皆不喜饮酒,性情相投。
夜色渐深,麴义揽住甄脱肩膀,柔声道:“夜凉了,我们回去吧。“
高顺见状,微微别过脸去。甄脱敏锐地察觉到高顺的不自在,轻轻挣脱麴义的手:“高将军,我们一同去校场看看吧,听说新招的兵马今日到齐。“
高顺点头应允,三人并肩而行,月光下三道身影拉得很长。
濮阳城中,治中李封与别驾薛兰正伏案疾书,整理各地送来的物资清单。
“这温侯,真是能征善战啊!“薛兰放下竹简,伸了个懒腰,“短短数月,兖州已有大半在握。“
李封捋须微笑:“张孟卓举荐的刘洪,确实深得温侯赏识。听闻那刘洪算筹稚叔甚是厉害,温侯说这个叫数学是一切科技的根本。这些新词都不知道温侯怎么想出来来。“
“而且温侯从冀州带回的赵云、麴义等将,也是骁勇非常。“薛兰感叹道,“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能有如此慧眼识人者,实属罕见。“
李封放下毛笔,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街市:“我李家是济阴豪族,现在堂兄李乾是乘氏李家的家主。若能说服族长李乾,为温侯效力,必能锦上添花。“
薛兰眼前一亮:“此言有理!李族长乃兄长堂哥,若由你亲自前往说项,必有几分把握。“
“我观温侯求贤若渴,却又能人尽其才。若我等能多举荐贤才,不仅助温侯成就大业,也能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李封意味深长地说道。
薛兰起身,踱到李封身旁,二人并肩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薛兰忽然低声道:“我观温侯行事,不似常人。他既不像曹操那般刻薄寡恩,也不像袁绍那般倚老卖老。你觉得,他最终能成就何等大业?“
李封闭目沉思片刻,缓缓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董卓乱政,天下英雄并起。温侯武艺超群,智谋过人,若能集众贤之力,未尝不能成就霸业。“
“如此说来,我等更应尽早赴济阴一行了。“薛兰笑道。
“倘若李乾不同意呢?”李封说道。
“你也是李家的人,到时候家主还不是谁的拳头硬谁是家主。”薛兰笑道。
二人相视一笑,默契地点了点头。
济阴城外,一片开阔的练武场上,赵云手持长枪,如龙翔九天,枪影霍霍,凛然生威。
远处,甄荣独自坐在一棵古槐下,手捧《诗经》,却无心阅读,目光时不时投向场中的身影。
“夫人何不去叫将军休息片刻?他练了整整一个时辰了。“吴资走到甄荣身旁,和蔼地说道。
甄荣摇头轻叹:“子龙说身为温侯麾下大将,不能懈怠。每日必得操练数个时辰,方能不负所托。“
吴资捋须笑道:“将军年轻气盛,又初得重任,难免有此心态。不过新婚燕尔,本该缠绵悱恻,却整日操练,确实有些不近人情。“
“吴叔无需多虑,子龙忠心耿耿,我甚是敬佩。“甄荣微笑道,眼中却闪过一丝落寞。
“温侯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吴资意味深长地说,“他最厌恶的,就是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大义,却泯灭人性之辈。将军初到温侯麾下,或许尚未参透主公心意。“
赵云练完最后一套枪法,收枪而立,这才注意到甄荣的目光。他心中一动,想起吴资曾私下告诉他温侯的为人处世之道——重情重义,不拘小节。
“温侯从不喜欢那些因循守旧之人,他更看重真性情。“吴资的话在赵云耳边回响。
赵云看着树下的甄荣,忽然意识到自己这段日子确实疏忽了新婚妻子。他大步走向甄荣,面带歉意:“娘子久等了。“
甄荣见赵云主动走来,眼中闪过惊喜,连忙站起身来:“夫君练武辛苦,妾身已备好热水沐浴。“
“今日天色尚早,不如我们去城外游湖如何?“赵云温柔地提议。
甄荣喜出望外:“真的可以吗?“
赵云点头,伸手轻轻拭去甄荣额前的汗珠:“娘子陪我来济阴,远离家人,我却整日操练,实在有愧于心。“
二人相视而笑,赵云牵起甄荣的手,向城外走去。远处的吴资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襄阳,汉水,一艘大船沿着汉水缓缓南行。郭勇立于船头,望着滚滚江水,思绪万千。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我虽为南郡太守,但是刘表正在慢慢蚕食南郡。不知道我能否守下南郡啊。“郭勇喃喃自语。
船舱中,一名随从端来热茶:“大人,船家说到蓝口聚我们可以下船然后走陆路大江陵,也可以水路到达竟陵再转江陵,但是要经过云梦泽,按地方太难走了,还是建议先水路再陆路。“
郭勇点点头,接过茶盏,轻抿一口:“可有温侯的最新消息?“
“据北来商旅所言,温侯在兖州鄄城以两万六千人大破曹操六万两千人。“随从恭敬地回答。
郭勇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好!好!温侯果然神勇。“
他放下茶盏,心中却是思绪万千。小女儿已嫁与温侯,自己也选择追随,全家已与温侯命运相连。然而大女儿与夫人尚在南郡,未能亲见温侯风采。
“若温侯真能成就大业...“郭勇心中盘算,“甄家两女入其帐下,子嗣后宫必占优势。而其他几个女儿也已许配赵云、麴义、夏侯兰等温侯心腹,甄家可谓是全盘押注啊。“
郭勇踱步甲板,望着远处的山水,突然灵光一闪:“大女儿年岁已长,若能配与温侯麾下其他将领或谋士,岂不美哉?“
他摇头苦笑:“可惜女儿太少啊。还是先赶到南郡,将南郡好好守住,后续再作打算。“
夕阳西下,染红了水面,郭勇的身影在船头拉得很长,仿佛也映照出了他心中长远的谋划。
陈留城中,街市熙攘,张超独自漫步于闹市之中。
曾几何时,受臧洪等人鼓动,与兄长张邈一同反抗董卓,意气风发。如今广陵已落入袁术之手,兄长张邈虽为陈留太守,却被曹操架空,自己不得不代兄镇守此地。
“宿命啊,宿命...“张超仰天长叹。
“张将军何故叹息?“一道清朗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张超回首,见一青衣儒生站在不远处,正是刘翊。
“刘太守。“张超作揖道。
刘翊微微一笑:“哈哈哈,我这个太守有名无实啊,虽然是汝南太守,但是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去往汝南。“
二人寻了一处僻静的茶肆,对坐而谈。
“我本无意入世。“刘翊斟了一杯清茶,缓缓道,“只因遇见温侯,见他创立儒道教,理念与我相契,这才决意追随。“
张超抿了一口茶,神色复杂:“儒道教吗?确是新奇。只是天下大乱,靠一教一义,能成大事乎?“
“温侯常言,兵强马壮易得,人心所向难求。“刘翊神采奕奕,“昔日董卓倚强凌弱,引天下共讨。今温侯以德服人,广纳贤才,岂是董卓可比?“
张超若有所思:“我家兄长举荐刘洪,亦是因其才华横溢。温侯重贤礼士,确是难得。“
“不瞒张将军,我虽为汝南太守,却无一兵一卒。“刘翊苦笑道,“如今得温侯信任,竟有兵马在握,这在从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啊。“
张超闻言,目光闪烁:“或许,追随温侯,确是明智之举。“
二人对饮而谈,窗外街市人声鼎沸,恍如另一个世界。
与此同时,在冀州与兖州交界处,另一位儒道教信徒刘劭正在一处乡野祠堂前,向围坐的乡民宣讲。
“温侯创立儒道教,不是为了自己谋利,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刘劭声情并茂,台下乡民听得入神。
“我等布衣之身,何德何能得见圣主明君?“一位年长乡民问道。
刘劭微笑回应:“温侯曾言,治国如烹小鲜,贵在以百姓为本。他视我等为赤子,我等自当以忠义回报。“
祠堂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每个人脸上,映照出他们期盼的神情。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归属,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夏侯兰立于后院凉亭之中,目视着百名士兵在教场操练,汗如雨下却整齐如一。这是他留在无极的精锐,皆是从冀州各地精挑细选而来,日日操练不辍。
“夫君,热茶已备好。“一道柔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夏侯兰回首,见甄道手捧茶盘,缓步而来,面带笑靥。
“多谢夫人。“夏侯兰接过茶盘,二人并肩而坐,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
“近日可有温侯的消息?“甄道轻抿一口热茶,眸中带着些许担忧。
夏侯兰摇头叹道:“雒阳与兖州相隔甚远,书信亦需时日。不过依温侯之能,我们无须担心。“
“姐妹们随行,不知如何了...“甄道凝视着远方,语气中带着思念。
夏侯兰放下茶盏,伸手轻轻握住甄道的纤纤玉手:“夫人勿忧,温侯武艺天下无双,而且谋略更胜一筹。帐下能人异士众多,而且赵子龙、麴义等人也都同行,必无大碍。“
远处,老夫人张氏与甄俨立于二楼窗前,默默注视着凉亭中的一对璧人。
“这孩子有福气啊。“张氏欣慰地说道。
甄俨颔首微笑:“夏侯兰忠勇可嘉,且对道儿一片痴心。温侯慧眼识人,赐予我甄家如此佳婿。“
“只是...“张氏面露忧色,“冀州各族对温侯多有顾虑,你近日联络可有进展?“
甄俨沉吟片刻:“常山、中山、安平几族已有倾向,然观望者仍众。若温侯得了司州,天下震动,届时冀州士族必将趋之若鹜。“
话音刚落,一名家仆匆匆而来:“老爷,袁本初派使者求见,说是为婚事而来!“
甄俨与张氏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什么婚事?“甄俨问道。
家仆禀报:“袁本初欲为次子袁熙求娶我家二小姐甄伏。“
张氏眉头紧锁:“伏儿已与温侯帐下谋士定亲,此事如何回应?“
甄俨思索良久,缓缓道:“备些礼物,我去会会袁绍的使者。“
厅堂之上,袁绍使者高坐,神情倨傲。甄俨端坐主位,神态从容。
“袁公欲结秦晋之好,实乃我甄家之幸。“甄俨开口道,语气谦和却不卑不亢,“只是小女甄伏已有婚约在身,难以应允。“
使者面色微沉:“袁公雄踞冀州,掌四州之地,门第尊贵。不知令爱许配何人,竟敢拒绝此等良缘?“
张氏在旁轻咳一声,适时开口:“老身有一族侄女,年方十六,琴棋书画皆通,容貌不输小女。若袁公不弃,可为次子袁熙良配。“
甄俨会意,立刻吩咐:“取我私库黄金百两,上等丝绸十匹,以表我甄家对袁公的敬意。“
使者闻言,面色稍霁:“如此,待我回禀袁公,再做定夺。“
待使者离去,张氏低声道:“袁绍此举,是要将我甄家绑在他的战车上啊。“
甄俨微微颔首:“袁绍北拒公孙策,冀州幽州怕是迟早都是袁绍的。我们需小心应对,既不可明言拒绝,又不能真正依附。“
濮阳城头,夕阳西沉,城墙上两个身影肃立如松,正是高顺与麴义。
“麴义兄,你说温侯为何选中我等?“高顺忽然开口,打破了长久的沉默。
麴义望着远处染红的云霞,缓缓道:“温侯曾言,世人皆知他武艺超群,却不知他最重诚信二字。我等皆是直肠直肚之人,或许正合他意。“
高顺点头:“我观温侯帐下谋士如云,温侯却能从各处选拔人杰,温侯的识人之能确是非同寻常。“
“高将军们在谈论什么?“一道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甄脱手捧茶壶,缓步而来。
高顺面色如常。“我们惊讶于温侯对我等的认可,当今世上能人众多,温侯却坚信我等的能力。”
麴义接过夫人送过来的茶杯,朝着高顺举杯。说到:“倘若我们不是被温侯搭救,在自己老家可能早已身首异处。袁绍占据冀州,幽州公孙瓒怕是不是袁绍的对手啊。”
“袁术占广陵,袁绍霸冀州,这袁氏兄弟,真真是...“甄脱恨恨道。
高顺目光微微闪烁:“南面的广陵现在也是袁术的地盘了。“
“高将军家族可还在广陵?“甄脱关切问道。
高顺罕见地露出一丝苦笑:“广陵高氏,已在袁术铁蹄下支离破碎。...“
甄脱观二人言谈,暗暗心喜。她早已发现高顺虽沉默寡言,却对麴义颇有好感。两位将军同样遭受袁氏迫害,同为温侯麾下战将,皆不喜饮酒,性情相投。
夜色渐深,麴义揽住甄脱肩膀,柔声道:“夜凉了,我们回去吧。“
高顺见状,微微别过脸去。甄脱敏锐地察觉到高顺的不自在,轻轻挣脱麴义的手:“高将军,我们一同去校场看看吧,听说新招的兵马今日到齐。“
高顺点头应允,三人并肩而行,月光下三道身影拉得很长。
濮阳城中,治中李封与别驾薛兰正伏案疾书,整理各地送来的物资清单。
“这温侯,真是能征善战啊!“薛兰放下竹简,伸了个懒腰,“短短数月,兖州已有大半在握。“
李封捋须微笑:“张孟卓举荐的刘洪,确实深得温侯赏识。听闻那刘洪算筹稚叔甚是厉害,温侯说这个叫数学是一切科技的根本。这些新词都不知道温侯怎么想出来来。“
“而且温侯从冀州带回的赵云、麴义等将,也是骁勇非常。“薛兰感叹道,“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能有如此慧眼识人者,实属罕见。“
李封放下毛笔,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街市:“我李家是济阴豪族,现在堂兄李乾是乘氏李家的家主。若能说服族长李乾,为温侯效力,必能锦上添花。“
薛兰眼前一亮:“此言有理!李族长乃兄长堂哥,若由你亲自前往说项,必有几分把握。“
“我观温侯求贤若渴,却又能人尽其才。若我等能多举荐贤才,不仅助温侯成就大业,也能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李封意味深长地说道。
薛兰起身,踱到李封身旁,二人并肩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薛兰忽然低声道:“我观温侯行事,不似常人。他既不像曹操那般刻薄寡恩,也不像袁绍那般倚老卖老。你觉得,他最终能成就何等大业?“
李封闭目沉思片刻,缓缓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董卓乱政,天下英雄并起。温侯武艺超群,智谋过人,若能集众贤之力,未尝不能成就霸业。“
“如此说来,我等更应尽早赴济阴一行了。“薛兰笑道。
“倘若李乾不同意呢?”李封说道。
“你也是李家的人,到时候家主还不是谁的拳头硬谁是家主。”薛兰笑道。
二人相视一笑,默契地点了点头。
济阴城外,一片开阔的练武场上,赵云手持长枪,如龙翔九天,枪影霍霍,凛然生威。
远处,甄荣独自坐在一棵古槐下,手捧《诗经》,却无心阅读,目光时不时投向场中的身影。
“夫人何不去叫将军休息片刻?他练了整整一个时辰了。“吴资走到甄荣身旁,和蔼地说道。
甄荣摇头轻叹:“子龙说身为温侯麾下大将,不能懈怠。每日必得操练数个时辰,方能不负所托。“
吴资捋须笑道:“将军年轻气盛,又初得重任,难免有此心态。不过新婚燕尔,本该缠绵悱恻,却整日操练,确实有些不近人情。“
“吴叔无需多虑,子龙忠心耿耿,我甚是敬佩。“甄荣微笑道,眼中却闪过一丝落寞。
“温侯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吴资意味深长地说,“他最厌恶的,就是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大义,却泯灭人性之辈。将军初到温侯麾下,或许尚未参透主公心意。“
赵云练完最后一套枪法,收枪而立,这才注意到甄荣的目光。他心中一动,想起吴资曾私下告诉他温侯的为人处世之道——重情重义,不拘小节。
“温侯从不喜欢那些因循守旧之人,他更看重真性情。“吴资的话在赵云耳边回响。
赵云看着树下的甄荣,忽然意识到自己这段日子确实疏忽了新婚妻子。他大步走向甄荣,面带歉意:“娘子久等了。“
甄荣见赵云主动走来,眼中闪过惊喜,连忙站起身来:“夫君练武辛苦,妾身已备好热水沐浴。“
“今日天色尚早,不如我们去城外游湖如何?“赵云温柔地提议。
甄荣喜出望外:“真的可以吗?“
赵云点头,伸手轻轻拭去甄荣额前的汗珠:“娘子陪我来济阴,远离家人,我却整日操练,实在有愧于心。“
二人相视而笑,赵云牵起甄荣的手,向城外走去。远处的吴资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襄阳,汉水,一艘大船沿着汉水缓缓南行。郭勇立于船头,望着滚滚江水,思绪万千。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我虽为南郡太守,但是刘表正在慢慢蚕食南郡。不知道我能否守下南郡啊。“郭勇喃喃自语。
船舱中,一名随从端来热茶:“大人,船家说到蓝口聚我们可以下船然后走陆路大江陵,也可以水路到达竟陵再转江陵,但是要经过云梦泽,按地方太难走了,还是建议先水路再陆路。“
郭勇点点头,接过茶盏,轻抿一口:“可有温侯的最新消息?“
“据北来商旅所言,温侯在兖州鄄城以两万六千人大破曹操六万两千人。“随从恭敬地回答。
郭勇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好!好!温侯果然神勇。“
他放下茶盏,心中却是思绪万千。小女儿已嫁与温侯,自己也选择追随,全家已与温侯命运相连。然而大女儿与夫人尚在南郡,未能亲见温侯风采。
“若温侯真能成就大业...“郭勇心中盘算,“甄家两女入其帐下,子嗣后宫必占优势。而其他几个女儿也已许配赵云、麴义、夏侯兰等温侯心腹,甄家可谓是全盘押注啊。“
郭勇踱步甲板,望着远处的山水,突然灵光一闪:“大女儿年岁已长,若能配与温侯麾下其他将领或谋士,岂不美哉?“
他摇头苦笑:“可惜女儿太少啊。还是先赶到南郡,将南郡好好守住,后续再作打算。“
夕阳西下,染红了水面,郭勇的身影在船头拉得很长,仿佛也映照出了他心中长远的谋划。
陈留城中,街市熙攘,张超独自漫步于闹市之中。
曾几何时,受臧洪等人鼓动,与兄长张邈一同反抗董卓,意气风发。如今广陵已落入袁术之手,兄长张邈虽为陈留太守,却被曹操架空,自己不得不代兄镇守此地。
“宿命啊,宿命...“张超仰天长叹。
“张将军何故叹息?“一道清朗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张超回首,见一青衣儒生站在不远处,正是刘翊。
“刘太守。“张超作揖道。
刘翊微微一笑:“哈哈哈,我这个太守有名无实啊,虽然是汝南太守,但是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去往汝南。“
二人寻了一处僻静的茶肆,对坐而谈。
“我本无意入世。“刘翊斟了一杯清茶,缓缓道,“只因遇见温侯,见他创立儒道教,理念与我相契,这才决意追随。“
张超抿了一口茶,神色复杂:“儒道教吗?确是新奇。只是天下大乱,靠一教一义,能成大事乎?“
“温侯常言,兵强马壮易得,人心所向难求。“刘翊神采奕奕,“昔日董卓倚强凌弱,引天下共讨。今温侯以德服人,广纳贤才,岂是董卓可比?“
张超若有所思:“我家兄长举荐刘洪,亦是因其才华横溢。温侯重贤礼士,确是难得。“
“不瞒张将军,我虽为汝南太守,却无一兵一卒。“刘翊苦笑道,“如今得温侯信任,竟有兵马在握,这在从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啊。“
张超闻言,目光闪烁:“或许,追随温侯,确是明智之举。“
二人对饮而谈,窗外街市人声鼎沸,恍如另一个世界。
与此同时,在冀州与兖州交界处,另一位儒道教信徒刘劭正在一处乡野祠堂前,向围坐的乡民宣讲。
“温侯创立儒道教,不是为了自己谋利,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刘劭声情并茂,台下乡民听得入神。
“我等布衣之身,何德何能得见圣主明君?“一位年长乡民问道。
刘劭微笑回应:“温侯曾言,治国如烹小鲜,贵在以百姓为本。他视我等为赤子,我等自当以忠义回报。“
祠堂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每个人脸上,映照出他们期盼的神情。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归属,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