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五。
金州有个惯例,每逢十五,都要在家中为祖宗上香,乞求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上香便少不了贡品,点心水果等平凡物什也能派得上用场。大名鼎鼎的“玫瑰园”,生意便格外火爆。
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聂小裳每日只做八个品种,每个品种六十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如此,绝不随节日加量。于是十五这一天,人们得赶个大早去买,不到巳时铁定卖光,去晚了白跑一趟。
聂小裳忙了一大早,紧赶慢赶为二楼的玫瑰松了土,除了虫,太阳才升起一半,楼下的人声就稀少了,桶里咣咣当当丢进半桶铜币,再一瞧,人去楼空,点心被扫荡一空。
她拖着马车回到住处。
这是附近农庄处一座独门小院。
聂小裳靠卖点心攒了些钱,便把它买了下来。一进院子,仿佛进了农场,左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右边一个鸡舍,一个马厩,鸡舍前几只母鸡正在咕咕叫着转圈圈。最里面是一座简陋的木屋,窗棂上挂着一串红通通的干辣椒。
聂小裳收了衣服,换上一套湛绿色小袄,阔边水裙,清爽利索,又熟门熟路地描了眉毛,拍上胭脂,对着镜子嫣然一笑,很是满意。
如今她学会了养花、做饭、打扮,每日忙忙碌碌、说说笑笑,有做不完的事情。
今日是四君子齐聚“忘忧阁”的日子。
骄人巷三进三折,呈阶梯型蜿蜒向上。九尺潭、同花医馆、悦东家、博裕医馆、康乐医馆等私家医馆都在第一折,以九尺潭为中心,密集分布在其周围,其中同花医馆就在九尺潭的对面,康乐医馆、悦东家等也在五十米之内。此外还有几家官方惠民药店。
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是以第一折上男女老少到处可见,各个年龄段都有,先生搭脉,按方抓药。
第二折则是娱乐好玩的地方,茶馆、戏院、花舍、书亭,吸引了一批志趣相投的人,以及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是消遣时间的好去处。其中文人们喜欢去“忘忧阁”,而纨绔们则偏爱几家大酒楼及戏院画坊。
第三折上汇聚了生活百科,吃穿用度,百姓日常所需一站采买。此处人员最杂,烟火气最足,永乐药材行便坐落在这一折上,店面很大,气势磅礴,店后甚至开辟了一大块露天药材市场,不仅为第一折的医馆们供药,百姓个人也可直接选购。
聂小裳踏进“忘忧阁”的时候,伙计青园正哀怨地坐在门槛上,手中拿着一只树枝,将柳叶一片片扯下来,瞧一瞧,丢了出去。
聂小裳悄悄走近,故意吓他:“青园!”
青园搭了一眼,懒洋洋道:“聂姑娘来了。”
聂小裳道:“你干什么呢?”
青园将柳枝举在眼前,叹一口气,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聂小裳道:“好文采!可现在是春天啊。”
青园遥看天空,幽幽道:“春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聂小裳每次见青园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心道,这林妹妹的性子是改不掉了。
她小心翼翼绕过青园,踏进“忘忧阁”。
阁内并不算大,中间几张小桌,还有两间“雅阁”,以珠帘相隔。墙上挂着笔锋飘逸的《山茶霁雪图》,四个墙角各一只风雅团扇,每桌正中摆放着四杯青瓷小盏,淡淡的茶香四处飘荡。
午时未到,人们大抵还要在家用膳,供奉祖宗,店里的人并不多。聂小裳径直掀开一片珠帘,走了进去。
雅阁内的人坐在凳上,并未抬头,只淡淡微笑,温煦道:“来了。”
阁内比阁外更为清幽雅静,一竖砚屏,一扇幽窗,窗外一棵小桃花树。桌上茶槌、茶磨、茶罗、茶帚、盏托俱在,都像精心保养的老物件,厚朴而宁静,在豫不归的手中熟练腾挪。
聂小裳倚在门框上含笑欣赏。
虞不归头顶发束一丝不苟,头颅饱满,鼻尖挺翘,皮肤凝脂若雪,即便低着头,也能看出是个俊雅十足的美男子。
骄人巷的男人在街头巷口无不被人品头论足。曾经有人闲得无聊,要给骄人巷的年轻公子们排名,因此还玩闹了十几日。一番讨论下来,豫不归名列第一,被一致认为娴雅俊秀,风度翩翩,且内外兼修,无人能及。
董澈只能屈居第二,说他美则美矣,披头散发,过于豪放不羁。还有一点,在中老年妇女中名声极其恶臭。
豫不归身穿一身白衣,手指修长而温润,烹茶动作温文尔雅,款款有物,聂小裳头抵门框,抱着胸,觉得此人与他的茶艺都如在画中,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看了一会儿,聂小裳扬一扬手中一包点心,放至桌上,道:“新品种,雪域梅花糕。”
豫不归在做最后的调茶,手腕飞速转动,迅速拉高,飞出一条优雅的茶线,又溅回盏中。聂小裳探头去看,果然,茶盏里一幅茶画豁然显现。
一朵淡绿色的玫瑰,连枝带叶、花朵轻绽,连花瓣间的纹路都隐隐可见。
聂小裳拍手道:“好茶!”
虞不归浅笑不语,放下茶盏,从桌下拿出一包方方正正的茶包,道:“新茶。恩施玉露。”
茶包以荷叶包着,系了细线,打成一个玫瑰结,看上去小巧雅致,聂小裳接过来,掂了掂,道:“谢啦!”
每逢十五的四君子会,聂小裳都会和豫不归交换东西。聂小裳拎来几块精致的点心,豫不归回馈一包时令茶叶。无论点心或是茶叶,都是当下最为珍贵的品种。
赠朋友,当属好物。
五年前,聂小裳从京城一路流落至金州,居无定所、生活寂寥,豫不归是她认识的第一个人。
两人因茶际会,第一次见面就在十五之日,聂小裳硬着头皮上门推销自己的点心,与豫不归聊了几句,走时手上忽然多了一包茶叶,此后闲暇时便在茶馆小坐,喝茶聊天,渐渐成了挚友。
于是两人约定,每逢十五,在“忘忧阁”相聚,以点心换茶叶,茶香永在,朋友不散。
今日茶社中飘散着一股茉莉清香,想必与豫不归手中这盏绿色的茉莉花茶有关。聂小裳端起茶杯,正要享用,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声道:“我来也没人迎接,岂有此理?”
聂小裳立刻扬声道:“我来迎接你,祝二公子——”
不用问,来的正是骄人巷最大的酒楼“揽翠园”的二公子祝兴隆。
聂小裳掀开门帘,果然见祝兴隆兴冲冲走进来,手中拿着一把彩绘折扇,正一开一合地把玩。
此人一身鸡冠紫华服,头顶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笄,左右手各两只绿油油的玛瑙扳指,浑身写满两个字:“阔气”。
可惜右脸上一个琵琶大的疤痕,十分醒目。据说是幼时爬树摘桃子摔下来所致,看遍了名医,还是留了疤。
每长一岁,那疤痕就长大一点,慢慢有了沟壑。揽翠园在骄人巷经营多年,祝兴隆从小在这里长大,除了初次见面的人有些惊异,其他人倒也不以为奇,祝兴隆自己还经常拿疤痕出来讲讲笑话,看上去并不在意。
聂小裳故意款款行礼:“小女子拜见祝二公子。”
祝兴隆哈哈大笑,扇头一点:“免礼——”
聂小裳跳到他身边:“二公子怎么又来晚了?”
祝兴隆道:“还不是被那群小娘子堵了!唉,我无意招蜂引蝶,可蜂蝶自来,我也很苦恼啊。”
聂小裳道:“谁让二公子你风华绝代,到处留情呢。”
祝兴隆得意洋洋,将扇子一合,压低声音道:“我跟你讲,这个男人啊,一旦有魅力,那叫一个光芒四射,那叫一个熠熠生辉,挡也挡不住的!”
聂小裳酸道:“你老说这个妹妹,那个妹妹,也不带来让我们见见。”
祝兴隆如临大敌:“你要害死我!公开场合带这个不带那个,回头要吃掉我的!我最怕女人哭哭啼啼,烦都烦死掉了,所以我干脆,一个不带。你让让,每月十五的‘四君子会’,我就指望这天消停一会儿。”
两人在外面你一句我一句地调笑,珠帘内,一片寂静,豫不归轻轻打开聂小裳带来的包裹。
六只洁白的雪域梅花糕,以桂花点缀,清香扑鼻。每一只梅花糕上,都有一朵小小的白色玫瑰。
四君子,加上伙计青园,以及另一名跑堂平笛,正好六人。每月十五,聂小裳便携六只最好的点心过来。
雅阁内混杂着茉莉与桂花的清香,豫不归拿起属于自己的那只梅花糕,举至眼前,静静凝视着那只小小的玫瑰。
片刻之后,轻轻地、略带虔诚地,轻吮一下……
聂小裳与祝兴隆踏进雅阁,豫不归手中还捧着那只梅花糕,聂小裳问道:“豫兄,味道如何?”
豫不归道:“不错。”
这样的点评太简单,聂小裳略有失望:“完了?我可研究了好久。”
祝兴隆在老位置坐下,道:“看来你真是不了解豫兄。他说不错,就是非常好,非常棒!你何时见过他大肆夸赞的?”
聂小裳想想,确实如此。豫不归一向谨言慎行,从不夸夸其谈,“不错”,似乎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评价了。
这时,帘子一掀,又进来一个人,一进门就嘻嘻嘻地笑。
此人个子偏矮,身材偏瘦,长相也其貌不扬,不过走进来却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
鬓间斜插一朵红花,像宫廷男士参加宴会的模样,平添几分娇媚,在骄人巷男人中应该是独一份。一身交领襕衫,以蜜合色绸缎制作而成,比杭绸更软,上绣百鸟,栩栩如生,许是什么新潮的色织。腰束四指宽的金带,底部镶有银线荷纹暗花,扮相熠熠生辉。
祝兴隆虽衣着华丽,比起此人,贵气有之,时髦不足,更谈不上前卫。
此人正是“名媛”裁缝店的老板谢阿蛮。
谢阿蛮成日围着一群女人转,对服饰配件、巾帕挂穗、摆件胸针等颇有讲究。聂小裳眼都看直了,毫不客气地在谢阿蛮身上指指点点:“这儿、这儿、这儿、这儿,我都要,一模一样帮我做一件女式的,多谢!”
至此,聂小裳、豫不归、祝兴隆、谢阿蛮,四君子终于齐聚一堂。
几年前,当董澈听说四君子立下约定,每月十五召开茶会的时候,气得不轻,匆匆赶来,非要挤进来弄成“五君子”。不过没人理他,以形象不雅为由,拒绝加入。他闯了几次,要“砸场子”,每次都被惨烈地抬出去,如今每每谈及,还在咬牙切齿。
四人各执一座,跑堂平笛红着脸送来一盘瓜果,豫不归将烹好的茶分入各人茶盏,四人各坐方几一端,一人一盏一糕,小窗推开,窗外桃花带苞,春色迷人。聂小裳抱着茶盏,对谢阿蛮道:“快讲讲。”
谢阿蛮故意道:“讲什么?”
祝兴隆道:“装蒜!四君子会,我们三人说的话,加起来都没你一人多。就你小道消息多,快点讲,讲完我还要会一个人。”
谢阿蛮哼了一声,翘起一只兰花指,将额前一缕秀发掖到耳后,道:“见谁?又要祸害哪家的姑娘?”
祝兴隆:“我祸害?她们祸害我好不好?如今害相思病的姑娘实在太多,提亲的人快把我家‘揽翠园’的门槛踏平了,我不得出马安抚一下?你嘴快,麻溜的,开始吧。”
谢阿蛮道:“你就吹吧。行了,你们猜……我今天为什么来晚了?”
他每次都拿五拿六的,聂小裳也乐意捧场:“为什么呀?”
谢阿蛮神秘一笑,俯到桌前,悄声道:“有人,要剥了韩禄乡的皮!”
金州有个惯例,每逢十五,都要在家中为祖宗上香,乞求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上香便少不了贡品,点心水果等平凡物什也能派得上用场。大名鼎鼎的“玫瑰园”,生意便格外火爆。
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聂小裳每日只做八个品种,每个品种六十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如此,绝不随节日加量。于是十五这一天,人们得赶个大早去买,不到巳时铁定卖光,去晚了白跑一趟。
聂小裳忙了一大早,紧赶慢赶为二楼的玫瑰松了土,除了虫,太阳才升起一半,楼下的人声就稀少了,桶里咣咣当当丢进半桶铜币,再一瞧,人去楼空,点心被扫荡一空。
她拖着马车回到住处。
这是附近农庄处一座独门小院。
聂小裳靠卖点心攒了些钱,便把它买了下来。一进院子,仿佛进了农场,左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右边一个鸡舍,一个马厩,鸡舍前几只母鸡正在咕咕叫着转圈圈。最里面是一座简陋的木屋,窗棂上挂着一串红通通的干辣椒。
聂小裳收了衣服,换上一套湛绿色小袄,阔边水裙,清爽利索,又熟门熟路地描了眉毛,拍上胭脂,对着镜子嫣然一笑,很是满意。
如今她学会了养花、做饭、打扮,每日忙忙碌碌、说说笑笑,有做不完的事情。
今日是四君子齐聚“忘忧阁”的日子。
骄人巷三进三折,呈阶梯型蜿蜒向上。九尺潭、同花医馆、悦东家、博裕医馆、康乐医馆等私家医馆都在第一折,以九尺潭为中心,密集分布在其周围,其中同花医馆就在九尺潭的对面,康乐医馆、悦东家等也在五十米之内。此外还有几家官方惠民药店。
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是以第一折上男女老少到处可见,各个年龄段都有,先生搭脉,按方抓药。
第二折则是娱乐好玩的地方,茶馆、戏院、花舍、书亭,吸引了一批志趣相投的人,以及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是消遣时间的好去处。其中文人们喜欢去“忘忧阁”,而纨绔们则偏爱几家大酒楼及戏院画坊。
第三折上汇聚了生活百科,吃穿用度,百姓日常所需一站采买。此处人员最杂,烟火气最足,永乐药材行便坐落在这一折上,店面很大,气势磅礴,店后甚至开辟了一大块露天药材市场,不仅为第一折的医馆们供药,百姓个人也可直接选购。
聂小裳踏进“忘忧阁”的时候,伙计青园正哀怨地坐在门槛上,手中拿着一只树枝,将柳叶一片片扯下来,瞧一瞧,丢了出去。
聂小裳悄悄走近,故意吓他:“青园!”
青园搭了一眼,懒洋洋道:“聂姑娘来了。”
聂小裳道:“你干什么呢?”
青园将柳枝举在眼前,叹一口气,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聂小裳道:“好文采!可现在是春天啊。”
青园遥看天空,幽幽道:“春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聂小裳每次见青园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心道,这林妹妹的性子是改不掉了。
她小心翼翼绕过青园,踏进“忘忧阁”。
阁内并不算大,中间几张小桌,还有两间“雅阁”,以珠帘相隔。墙上挂着笔锋飘逸的《山茶霁雪图》,四个墙角各一只风雅团扇,每桌正中摆放着四杯青瓷小盏,淡淡的茶香四处飘荡。
午时未到,人们大抵还要在家用膳,供奉祖宗,店里的人并不多。聂小裳径直掀开一片珠帘,走了进去。
雅阁内的人坐在凳上,并未抬头,只淡淡微笑,温煦道:“来了。”
阁内比阁外更为清幽雅静,一竖砚屏,一扇幽窗,窗外一棵小桃花树。桌上茶槌、茶磨、茶罗、茶帚、盏托俱在,都像精心保养的老物件,厚朴而宁静,在豫不归的手中熟练腾挪。
聂小裳倚在门框上含笑欣赏。
虞不归头顶发束一丝不苟,头颅饱满,鼻尖挺翘,皮肤凝脂若雪,即便低着头,也能看出是个俊雅十足的美男子。
骄人巷的男人在街头巷口无不被人品头论足。曾经有人闲得无聊,要给骄人巷的年轻公子们排名,因此还玩闹了十几日。一番讨论下来,豫不归名列第一,被一致认为娴雅俊秀,风度翩翩,且内外兼修,无人能及。
董澈只能屈居第二,说他美则美矣,披头散发,过于豪放不羁。还有一点,在中老年妇女中名声极其恶臭。
豫不归身穿一身白衣,手指修长而温润,烹茶动作温文尔雅,款款有物,聂小裳头抵门框,抱着胸,觉得此人与他的茶艺都如在画中,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看了一会儿,聂小裳扬一扬手中一包点心,放至桌上,道:“新品种,雪域梅花糕。”
豫不归在做最后的调茶,手腕飞速转动,迅速拉高,飞出一条优雅的茶线,又溅回盏中。聂小裳探头去看,果然,茶盏里一幅茶画豁然显现。
一朵淡绿色的玫瑰,连枝带叶、花朵轻绽,连花瓣间的纹路都隐隐可见。
聂小裳拍手道:“好茶!”
虞不归浅笑不语,放下茶盏,从桌下拿出一包方方正正的茶包,道:“新茶。恩施玉露。”
茶包以荷叶包着,系了细线,打成一个玫瑰结,看上去小巧雅致,聂小裳接过来,掂了掂,道:“谢啦!”
每逢十五的四君子会,聂小裳都会和豫不归交换东西。聂小裳拎来几块精致的点心,豫不归回馈一包时令茶叶。无论点心或是茶叶,都是当下最为珍贵的品种。
赠朋友,当属好物。
五年前,聂小裳从京城一路流落至金州,居无定所、生活寂寥,豫不归是她认识的第一个人。
两人因茶际会,第一次见面就在十五之日,聂小裳硬着头皮上门推销自己的点心,与豫不归聊了几句,走时手上忽然多了一包茶叶,此后闲暇时便在茶馆小坐,喝茶聊天,渐渐成了挚友。
于是两人约定,每逢十五,在“忘忧阁”相聚,以点心换茶叶,茶香永在,朋友不散。
今日茶社中飘散着一股茉莉清香,想必与豫不归手中这盏绿色的茉莉花茶有关。聂小裳端起茶杯,正要享用,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声道:“我来也没人迎接,岂有此理?”
聂小裳立刻扬声道:“我来迎接你,祝二公子——”
不用问,来的正是骄人巷最大的酒楼“揽翠园”的二公子祝兴隆。
聂小裳掀开门帘,果然见祝兴隆兴冲冲走进来,手中拿着一把彩绘折扇,正一开一合地把玩。
此人一身鸡冠紫华服,头顶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笄,左右手各两只绿油油的玛瑙扳指,浑身写满两个字:“阔气”。
可惜右脸上一个琵琶大的疤痕,十分醒目。据说是幼时爬树摘桃子摔下来所致,看遍了名医,还是留了疤。
每长一岁,那疤痕就长大一点,慢慢有了沟壑。揽翠园在骄人巷经营多年,祝兴隆从小在这里长大,除了初次见面的人有些惊异,其他人倒也不以为奇,祝兴隆自己还经常拿疤痕出来讲讲笑话,看上去并不在意。
聂小裳故意款款行礼:“小女子拜见祝二公子。”
祝兴隆哈哈大笑,扇头一点:“免礼——”
聂小裳跳到他身边:“二公子怎么又来晚了?”
祝兴隆道:“还不是被那群小娘子堵了!唉,我无意招蜂引蝶,可蜂蝶自来,我也很苦恼啊。”
聂小裳道:“谁让二公子你风华绝代,到处留情呢。”
祝兴隆得意洋洋,将扇子一合,压低声音道:“我跟你讲,这个男人啊,一旦有魅力,那叫一个光芒四射,那叫一个熠熠生辉,挡也挡不住的!”
聂小裳酸道:“你老说这个妹妹,那个妹妹,也不带来让我们见见。”
祝兴隆如临大敌:“你要害死我!公开场合带这个不带那个,回头要吃掉我的!我最怕女人哭哭啼啼,烦都烦死掉了,所以我干脆,一个不带。你让让,每月十五的‘四君子会’,我就指望这天消停一会儿。”
两人在外面你一句我一句地调笑,珠帘内,一片寂静,豫不归轻轻打开聂小裳带来的包裹。
六只洁白的雪域梅花糕,以桂花点缀,清香扑鼻。每一只梅花糕上,都有一朵小小的白色玫瑰。
四君子,加上伙计青园,以及另一名跑堂平笛,正好六人。每月十五,聂小裳便携六只最好的点心过来。
雅阁内混杂着茉莉与桂花的清香,豫不归拿起属于自己的那只梅花糕,举至眼前,静静凝视着那只小小的玫瑰。
片刻之后,轻轻地、略带虔诚地,轻吮一下……
聂小裳与祝兴隆踏进雅阁,豫不归手中还捧着那只梅花糕,聂小裳问道:“豫兄,味道如何?”
豫不归道:“不错。”
这样的点评太简单,聂小裳略有失望:“完了?我可研究了好久。”
祝兴隆在老位置坐下,道:“看来你真是不了解豫兄。他说不错,就是非常好,非常棒!你何时见过他大肆夸赞的?”
聂小裳想想,确实如此。豫不归一向谨言慎行,从不夸夸其谈,“不错”,似乎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评价了。
这时,帘子一掀,又进来一个人,一进门就嘻嘻嘻地笑。
此人个子偏矮,身材偏瘦,长相也其貌不扬,不过走进来却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
鬓间斜插一朵红花,像宫廷男士参加宴会的模样,平添几分娇媚,在骄人巷男人中应该是独一份。一身交领襕衫,以蜜合色绸缎制作而成,比杭绸更软,上绣百鸟,栩栩如生,许是什么新潮的色织。腰束四指宽的金带,底部镶有银线荷纹暗花,扮相熠熠生辉。
祝兴隆虽衣着华丽,比起此人,贵气有之,时髦不足,更谈不上前卫。
此人正是“名媛”裁缝店的老板谢阿蛮。
谢阿蛮成日围着一群女人转,对服饰配件、巾帕挂穗、摆件胸针等颇有讲究。聂小裳眼都看直了,毫不客气地在谢阿蛮身上指指点点:“这儿、这儿、这儿、这儿,我都要,一模一样帮我做一件女式的,多谢!”
至此,聂小裳、豫不归、祝兴隆、谢阿蛮,四君子终于齐聚一堂。
几年前,当董澈听说四君子立下约定,每月十五召开茶会的时候,气得不轻,匆匆赶来,非要挤进来弄成“五君子”。不过没人理他,以形象不雅为由,拒绝加入。他闯了几次,要“砸场子”,每次都被惨烈地抬出去,如今每每谈及,还在咬牙切齿。
四人各执一座,跑堂平笛红着脸送来一盘瓜果,豫不归将烹好的茶分入各人茶盏,四人各坐方几一端,一人一盏一糕,小窗推开,窗外桃花带苞,春色迷人。聂小裳抱着茶盏,对谢阿蛮道:“快讲讲。”
谢阿蛮故意道:“讲什么?”
祝兴隆道:“装蒜!四君子会,我们三人说的话,加起来都没你一人多。就你小道消息多,快点讲,讲完我还要会一个人。”
谢阿蛮哼了一声,翘起一只兰花指,将额前一缕秀发掖到耳后,道:“见谁?又要祸害哪家的姑娘?”
祝兴隆:“我祸害?她们祸害我好不好?如今害相思病的姑娘实在太多,提亲的人快把我家‘揽翠园’的门槛踏平了,我不得出马安抚一下?你嘴快,麻溜的,开始吧。”
谢阿蛮道:“你就吹吧。行了,你们猜……我今天为什么来晚了?”
他每次都拿五拿六的,聂小裳也乐意捧场:“为什么呀?”
谢阿蛮神秘一笑,俯到桌前,悄声道:“有人,要剥了韩禄乡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