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
骄人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也恢复了往常的繁华。
聂小裳从骄人巷的东头出发,缓缓前行。两头的店面全部又开张了,有的添置了新的门头和招牌,不少伙计甚至站在店门口,使劲往里招呼人。
街上人头攒动。
每个人的脸上都又欣喜又亢奋,家家生意火爆。
也许他们已经忘记,短短十天之前,骄人巷是如何萧条惨烈,死人的尸体和臭味到处在街上弥漫。
聂小裳想了想,又觉得也许人家都是主动忘了呢。
她却不能忘。
因为……董澈没有回来。
这几日聂小裳到处打听,把每个角落都问遍了,没有董澈的身影,也没有人知道去了哪里。
聂小裳的心情一日比一日低沉,她甚至不敢往城外的火葬场想,那个地方死了多少人,烧了多少人!
不仅是董澈,好多人家的家人都失踪了,找了几日,哭了几日,谁都不想接受,可谁都知道那些失踪的人应该都已感染瘟疫,当时就被人丢到荒郊野岭烧了。
聂小裳一个在街上魂不守舍地走着。五年前她在杀了七皇子后匆忙逃离,那时都没有这么失魂落魄过,仿佛整个人的心气都被抽光了。
前面一个酒家,几名伙计把酒快摆到当街,掐着腰吆喝,有一个小伙和董澈的身形极为相似,嗓门大,嘻嘻哈哈,举手投足潇洒不羁,聂小裳心头一抽。
可那一动后,她再清楚不过,那终究不是董澈。
也没有董澈那般好……
细细想来,其实她也说不上董澈好在哪里,甚至及其招人烦,可总觉得他就是不一样,无人能及。
走了一段,聂小裳来到永乐药材行门口。这才几天的功夫,永乐药材行门庭若市,买药的人似乎往平日又多了几成。
永乐的大门、玉柱和牌匾不知是不是重新做的,崭新耀眼,一尘不挂!
聂小裳站在街中央,仰望着那块巨大的匾额,心道:“霍某人也算是有担当的生意人了。”
是生意人不假,重利不假,可瘟疫肆虐的时候,人家还是安排永乐药材行倾巢而出,安抚疫情,医治伤者,甚至安排后事,聂小裳找到鬼子姜后,也是霍某人和九尺潭齐心协力,三天内大量熬制解药,才让骄人巷的疫情得以缓解。
说到这里,聂小裳的心又一揪一揪地疼起来。
别人吃了解药都能好,只有一个人好不了。
豫不归。
他的脸算是彻底毁了。
为了救她。
那刀刀自残的场景,让聂小裳几次从梦中惊醒,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懦弱,那么犹豫。
这份情太沉重了,重得让人抬不起头,方才聂小裳路过忘忧阁的时候,觉得自己真是低着头走过的,可依然能看出,忘忧阁的人也多起来了,不似别的酒家吆五喝六,文人们都在里面坐着喝茶,低声闲聊。
她下意识往窗里看了一眼。
那件雅阁,平日四君子和董澈最喜欢在里面胡闹吹牛的那间雅阁,没有豫不归的身影。
以往他最爱坐在床前,白色的袖子一尘不染,在窗外那颗小桃花树的掩映下,静静地调茶。
这道风景线甚是好看,许多姑娘暗暗迷恋豫不归,喜欢偷偷站在街对面,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看。
聂小裳苦笑。
豫不归一向以容貌素雅出众闻名骄人巷,被唤为骄人巷第一美男。
美男?多么讽刺……
豫不归那么爱惜声誉,清风雅洁,如今这副模样,又怎么坦然出现在窗口,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聂小裳几乎是逃着离开忘忧阁的。东想想、西想想,不知不觉走出了骄人巷,走到郊外一片湖边。
她的心很乱,一屁股坐在的湖边的草地上,忽然觉得这个地方有些眼熟。
这分明就是第一次见董澈的那天,董澈把她的玫瑰园搅了个稀巴烂,又打了一下午长工作赔,之后两人到这片湖吃了压碎的点心渣渣,还喝了点小酒。
当时她对这个出了名的败家子及其反感,心道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只想赶紧让他爹把他领回去。
草地绿油油的,上面长了些小花,远处的湖心里荡漾着一只精致的木色小船,与那日与董澈喝酒时的情景居然一模一样!
真是捉弄人啊。
怎能不触景生情?
聂小裳叹口气,斜靠在一颗垂柳树干上的,想起那日董澈饿鬼一般,双手把点心从地上捧起来伸舌去舔,活似一个吊死鬼的模样,忍俊不禁。
她忍不住将头抵在树上,闭上眼睛,心中三分好笑七分伤感,空气中的味道似乎也有些许酒味,与那日的小酒相似。
恍惚中,聂小裳忽然感觉有什么在向自己靠近。
她眉头一紧,下意识反手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子,暗暗藏在袖中。
那片稳稳的脚步声却听上去并无恶意,只缓缓一步一步地走来。聂小裳睁开眼睛。
霍某人停住脚步,站在离她只有三丈远的地方,河畔里停着那只精致的木色小船。
聂小裳站了起来,与霍某人驻足相望。
两人似乎都有些劫后重生、恍然隔世的感觉,又似老友重逢。
霍某人穿了一套清爽简约棕色长衣,精神利爽,神采奕奕,午后的太阳在他身后照耀着。
两人不约而同笑了笑。
聂小裳走近两步,笑道:“好久不见。”
霍某人回笑:“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聂小裳讶然道:“你找我?”
霍某人摇头轻笑,道:“不找。”
两人沉默片刻。聂小裳纳闷他到底是找还是不找,又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两人面向湖边,湖里白光粼粼,如星河万丈。须臾,聂小裳道:“抗疫的事,谢谢你。”
霍某人道:“不必谢我,如果瘟疫肆虐,我也会死,永乐的伙计们都要死。”
聂小裳吃了一惊,道:“生意人,难得像你这么坦然。”
如若是其他什么人,不得到处宣扬自己的壮举,伺机邀功。霍某人道:“我只对你如此坦然。”
聂小裳一怔,有点接不住这句话。
霍某人笑了笑,道:“我小时候还很穷,你信不信,这块草地上在哪儿能挖到能吃的野菜,我比你在行。”
这听上去又像在坦白什么。
聂小裳道:“可你发达了,小时候的事就是趣事。如果你还一直是个穷人的话,还会觉得有趣吗?”
霍某人笃定道:“会。”
他道:“穷与富都是财富。”
聂小裳心头一震,嘴上却嘻嘻笑了:“你的思想境界很高嘛。”
霍某人道:“永乐药材行的伙计,十成都是穷苦出身,如今大家坐在一起,都要比比小时候谁更穷,为此许多人自掀老底,闹了不少笑话。”
聂小裳只闻永乐药材行管理有方,上下井然有序,原来背后居然还有温情可爱的一面。
聂小裳忽然想起什么,道:“想不到永乐的伙计们这么有趣。那个……你们二掌柜也很有趣啊。”
霍某人当然知道聂小裳在打趣赵驹,笑了笑,道:“你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粗人,我却让他坐永乐药材行的二掌柜,掌管一行之事?”
聂小裳笑着拱手:“真不知。”
霍某人道:“那年我七岁,亲手埋葬了爹娘,饿了三天肚子,把坟地里别人上坟的瓜果都吃光了。
我就等,等着有新的人来上坟。可既不是清明,也不是十五,那几日上坟的人就格外少,我饿得头冒金星,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一户人家的后院里,想偷一点东西。”
原来富贵显赫的霍某人小时候居然如此落魄过?!
霍某人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我那时饿归饿,脑子还没有糊涂。我是专挑了一户正在做白事的人家。一般这种都忙得团团转,心情也悲闷,做工的人来来往往都不认识,偷吃就方便些。”
聂小裳也笑了笑。
“我假扮成烧火的厨工,在厨房偷吃了一个早上,撑得不行了,只好打包了一个包袱,装了些点心,钻出厨房,准备趁人多逃走。谁知一转身就碰上一个披麻戴孝的小子,眉毛很粗,眼睛红红的。
我心想糟了,被抓住了。那小子却没理我,只直勾勾的盯着我背上的包袱,说:‘你拿下来。’
我当然假装不知情了,我说这是我帮工的家什,锅铲什么,凭什么给你?那小子快要哭了,从腰里掏了半天,掏出二两碎银,说都给你,你让我看看包袱。
我看见银子就动了心,算一算这些银子能买两天的饭了,就解下包袱给他看。”
聂小裳道:“那不是露馅了?”
霍某人道:“没有。我当然装了些碗筷铲子进去,装作做工的样子。点心是顺带带的。”
聂小裳道:“那赵驹怎么说?”
霍某人道;“你怎们知道他就是赵驹?”
聂小裳笑道:“我当然知道了,一开始就知道,眉毛很粗,还能是谁。”
霍某人哈哈笑了,道:“他打开包袱,一把把我装进去的一包点心拿出来,打开,其实就是几块快要碎掉的黄米糕,他什么话都没说,包起来就走了。
等我出去的时候,正要闪到街上去,听见有人大呼小叫让去给爹娘磕头,马上出殡,我就随便看了一眼,发现刚才那个叫赵驹的真的上去了。
他走到棺材前,两具棺材,跪下来,一起给他们烧了纸。”
聂小裳心中一沉。原来赵驹也是孤儿!
霍某人似乎早不以为意,笑道:“也是巧,他给我那二两碎银,我买了几贴假药,上街叫卖,竟又多赚了几两。我就觉得原来这个生意也很好做嘛。”
聂小裳:“原来你也卖过假药。”
霍某人笑道:“实在是无奈之举,真药买不起,假药也吃不死人,罪过罪过。”
“后来呢?”
“我做出了一点名堂之后,有一次上街,居然看见赵驹了,穿的像个乞丐。一问才知,他爹娘一死,就被大伯赶了出来,到处乞讨,无家可归。我就邀他和我一起做药材生意。”
说到这里,霍某人扭头道:“现在你知道赵驹为什么酷爱你的点心了吧?”
聂小裳道:“他从你那里买来的黄米糕,是母亲临终专门做给他的?”
霍某人赞赏地点点头,道:“他爱吃甜。”
怪不得霍某人对赵驹这么一个大老粗,仿佛宠爱得很,极尽荣华富贵,在外面十分给面子,甚至亲自上门给他买点心吃。
两人很轻松地聊了会儿天,聂小裳见惯了霍某人叱咤风云的样子,难得有趣谈的时候。眨眼间,太阳就落山了,只剩一片橘粉色的彩霞,将湖面照得艳丽无边。
聂小裳道:“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
霍某人没说话,须臾,才道:“你在等董澈?”
聂小裳道:“……也算是吧。”
霍某人道:“万一他回不来了呢?”
聂小裳:“……”
这个问题她不敢想,也许她会一直找下去。
聂小裳道:“他那个人爱玩,说不定跑到哪里去了。他早就不想经营九尺潭了,说不定正好脱身,留个烂摊子给我。还有,他有几个好友,也许结伴出游了,都是被这瘟疫害的,谁还愿意回来……”
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
霍某人忽然转过身,乌黑的睫毛下一双真挚的眸子望向她,看了片刻,开口道:“他不回来,你是否愿意与我同游?”
同游?
聂小裳的心开始乱跳,脸颊有些热,忽然看见停在岸边的那艘木色小船,有一丝侥幸。
“……哦,你说得同游是坐这只小船?”
那是可以的!
霍某人扬了扬头,盯着她的眼睛,那双深潭一般的眼眸凝视着、攫取着,缓缓道:“你是否愿意做我的夫人,做永乐药材行的老板娘?”
“我的万贯家财,都交于你打理,只要你愿意。”
骄人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也恢复了往常的繁华。
聂小裳从骄人巷的东头出发,缓缓前行。两头的店面全部又开张了,有的添置了新的门头和招牌,不少伙计甚至站在店门口,使劲往里招呼人。
街上人头攒动。
每个人的脸上都又欣喜又亢奋,家家生意火爆。
也许他们已经忘记,短短十天之前,骄人巷是如何萧条惨烈,死人的尸体和臭味到处在街上弥漫。
聂小裳想了想,又觉得也许人家都是主动忘了呢。
她却不能忘。
因为……董澈没有回来。
这几日聂小裳到处打听,把每个角落都问遍了,没有董澈的身影,也没有人知道去了哪里。
聂小裳的心情一日比一日低沉,她甚至不敢往城外的火葬场想,那个地方死了多少人,烧了多少人!
不仅是董澈,好多人家的家人都失踪了,找了几日,哭了几日,谁都不想接受,可谁都知道那些失踪的人应该都已感染瘟疫,当时就被人丢到荒郊野岭烧了。
聂小裳一个在街上魂不守舍地走着。五年前她在杀了七皇子后匆忙逃离,那时都没有这么失魂落魄过,仿佛整个人的心气都被抽光了。
前面一个酒家,几名伙计把酒快摆到当街,掐着腰吆喝,有一个小伙和董澈的身形极为相似,嗓门大,嘻嘻哈哈,举手投足潇洒不羁,聂小裳心头一抽。
可那一动后,她再清楚不过,那终究不是董澈。
也没有董澈那般好……
细细想来,其实她也说不上董澈好在哪里,甚至及其招人烦,可总觉得他就是不一样,无人能及。
走了一段,聂小裳来到永乐药材行门口。这才几天的功夫,永乐药材行门庭若市,买药的人似乎往平日又多了几成。
永乐的大门、玉柱和牌匾不知是不是重新做的,崭新耀眼,一尘不挂!
聂小裳站在街中央,仰望着那块巨大的匾额,心道:“霍某人也算是有担当的生意人了。”
是生意人不假,重利不假,可瘟疫肆虐的时候,人家还是安排永乐药材行倾巢而出,安抚疫情,医治伤者,甚至安排后事,聂小裳找到鬼子姜后,也是霍某人和九尺潭齐心协力,三天内大量熬制解药,才让骄人巷的疫情得以缓解。
说到这里,聂小裳的心又一揪一揪地疼起来。
别人吃了解药都能好,只有一个人好不了。
豫不归。
他的脸算是彻底毁了。
为了救她。
那刀刀自残的场景,让聂小裳几次从梦中惊醒,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懦弱,那么犹豫。
这份情太沉重了,重得让人抬不起头,方才聂小裳路过忘忧阁的时候,觉得自己真是低着头走过的,可依然能看出,忘忧阁的人也多起来了,不似别的酒家吆五喝六,文人们都在里面坐着喝茶,低声闲聊。
她下意识往窗里看了一眼。
那件雅阁,平日四君子和董澈最喜欢在里面胡闹吹牛的那间雅阁,没有豫不归的身影。
以往他最爱坐在床前,白色的袖子一尘不染,在窗外那颗小桃花树的掩映下,静静地调茶。
这道风景线甚是好看,许多姑娘暗暗迷恋豫不归,喜欢偷偷站在街对面,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看。
聂小裳苦笑。
豫不归一向以容貌素雅出众闻名骄人巷,被唤为骄人巷第一美男。
美男?多么讽刺……
豫不归那么爱惜声誉,清风雅洁,如今这副模样,又怎么坦然出现在窗口,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聂小裳几乎是逃着离开忘忧阁的。东想想、西想想,不知不觉走出了骄人巷,走到郊外一片湖边。
她的心很乱,一屁股坐在的湖边的草地上,忽然觉得这个地方有些眼熟。
这分明就是第一次见董澈的那天,董澈把她的玫瑰园搅了个稀巴烂,又打了一下午长工作赔,之后两人到这片湖吃了压碎的点心渣渣,还喝了点小酒。
当时她对这个出了名的败家子及其反感,心道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只想赶紧让他爹把他领回去。
草地绿油油的,上面长了些小花,远处的湖心里荡漾着一只精致的木色小船,与那日与董澈喝酒时的情景居然一模一样!
真是捉弄人啊。
怎能不触景生情?
聂小裳叹口气,斜靠在一颗垂柳树干上的,想起那日董澈饿鬼一般,双手把点心从地上捧起来伸舌去舔,活似一个吊死鬼的模样,忍俊不禁。
她忍不住将头抵在树上,闭上眼睛,心中三分好笑七分伤感,空气中的味道似乎也有些许酒味,与那日的小酒相似。
恍惚中,聂小裳忽然感觉有什么在向自己靠近。
她眉头一紧,下意识反手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子,暗暗藏在袖中。
那片稳稳的脚步声却听上去并无恶意,只缓缓一步一步地走来。聂小裳睁开眼睛。
霍某人停住脚步,站在离她只有三丈远的地方,河畔里停着那只精致的木色小船。
聂小裳站了起来,与霍某人驻足相望。
两人似乎都有些劫后重生、恍然隔世的感觉,又似老友重逢。
霍某人穿了一套清爽简约棕色长衣,精神利爽,神采奕奕,午后的太阳在他身后照耀着。
两人不约而同笑了笑。
聂小裳走近两步,笑道:“好久不见。”
霍某人回笑:“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聂小裳讶然道:“你找我?”
霍某人摇头轻笑,道:“不找。”
两人沉默片刻。聂小裳纳闷他到底是找还是不找,又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两人面向湖边,湖里白光粼粼,如星河万丈。须臾,聂小裳道:“抗疫的事,谢谢你。”
霍某人道:“不必谢我,如果瘟疫肆虐,我也会死,永乐的伙计们都要死。”
聂小裳吃了一惊,道:“生意人,难得像你这么坦然。”
如若是其他什么人,不得到处宣扬自己的壮举,伺机邀功。霍某人道:“我只对你如此坦然。”
聂小裳一怔,有点接不住这句话。
霍某人笑了笑,道:“我小时候还很穷,你信不信,这块草地上在哪儿能挖到能吃的野菜,我比你在行。”
这听上去又像在坦白什么。
聂小裳道:“可你发达了,小时候的事就是趣事。如果你还一直是个穷人的话,还会觉得有趣吗?”
霍某人笃定道:“会。”
他道:“穷与富都是财富。”
聂小裳心头一震,嘴上却嘻嘻笑了:“你的思想境界很高嘛。”
霍某人道:“永乐药材行的伙计,十成都是穷苦出身,如今大家坐在一起,都要比比小时候谁更穷,为此许多人自掀老底,闹了不少笑话。”
聂小裳只闻永乐药材行管理有方,上下井然有序,原来背后居然还有温情可爱的一面。
聂小裳忽然想起什么,道:“想不到永乐的伙计们这么有趣。那个……你们二掌柜也很有趣啊。”
霍某人当然知道聂小裳在打趣赵驹,笑了笑,道:“你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粗人,我却让他坐永乐药材行的二掌柜,掌管一行之事?”
聂小裳笑着拱手:“真不知。”
霍某人道:“那年我七岁,亲手埋葬了爹娘,饿了三天肚子,把坟地里别人上坟的瓜果都吃光了。
我就等,等着有新的人来上坟。可既不是清明,也不是十五,那几日上坟的人就格外少,我饿得头冒金星,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一户人家的后院里,想偷一点东西。”
原来富贵显赫的霍某人小时候居然如此落魄过?!
霍某人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我那时饿归饿,脑子还没有糊涂。我是专挑了一户正在做白事的人家。一般这种都忙得团团转,心情也悲闷,做工的人来来往往都不认识,偷吃就方便些。”
聂小裳也笑了笑。
“我假扮成烧火的厨工,在厨房偷吃了一个早上,撑得不行了,只好打包了一个包袱,装了些点心,钻出厨房,准备趁人多逃走。谁知一转身就碰上一个披麻戴孝的小子,眉毛很粗,眼睛红红的。
我心想糟了,被抓住了。那小子却没理我,只直勾勾的盯着我背上的包袱,说:‘你拿下来。’
我当然假装不知情了,我说这是我帮工的家什,锅铲什么,凭什么给你?那小子快要哭了,从腰里掏了半天,掏出二两碎银,说都给你,你让我看看包袱。
我看见银子就动了心,算一算这些银子能买两天的饭了,就解下包袱给他看。”
聂小裳道:“那不是露馅了?”
霍某人道:“没有。我当然装了些碗筷铲子进去,装作做工的样子。点心是顺带带的。”
聂小裳道:“那赵驹怎么说?”
霍某人道;“你怎们知道他就是赵驹?”
聂小裳笑道:“我当然知道了,一开始就知道,眉毛很粗,还能是谁。”
霍某人哈哈笑了,道:“他打开包袱,一把把我装进去的一包点心拿出来,打开,其实就是几块快要碎掉的黄米糕,他什么话都没说,包起来就走了。
等我出去的时候,正要闪到街上去,听见有人大呼小叫让去给爹娘磕头,马上出殡,我就随便看了一眼,发现刚才那个叫赵驹的真的上去了。
他走到棺材前,两具棺材,跪下来,一起给他们烧了纸。”
聂小裳心中一沉。原来赵驹也是孤儿!
霍某人似乎早不以为意,笑道:“也是巧,他给我那二两碎银,我买了几贴假药,上街叫卖,竟又多赚了几两。我就觉得原来这个生意也很好做嘛。”
聂小裳:“原来你也卖过假药。”
霍某人笑道:“实在是无奈之举,真药买不起,假药也吃不死人,罪过罪过。”
“后来呢?”
“我做出了一点名堂之后,有一次上街,居然看见赵驹了,穿的像个乞丐。一问才知,他爹娘一死,就被大伯赶了出来,到处乞讨,无家可归。我就邀他和我一起做药材生意。”
说到这里,霍某人扭头道:“现在你知道赵驹为什么酷爱你的点心了吧?”
聂小裳道:“他从你那里买来的黄米糕,是母亲临终专门做给他的?”
霍某人赞赏地点点头,道:“他爱吃甜。”
怪不得霍某人对赵驹这么一个大老粗,仿佛宠爱得很,极尽荣华富贵,在外面十分给面子,甚至亲自上门给他买点心吃。
两人很轻松地聊了会儿天,聂小裳见惯了霍某人叱咤风云的样子,难得有趣谈的时候。眨眼间,太阳就落山了,只剩一片橘粉色的彩霞,将湖面照得艳丽无边。
聂小裳道:“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
霍某人没说话,须臾,才道:“你在等董澈?”
聂小裳道:“……也算是吧。”
霍某人道:“万一他回不来了呢?”
聂小裳:“……”
这个问题她不敢想,也许她会一直找下去。
聂小裳道:“他那个人爱玩,说不定跑到哪里去了。他早就不想经营九尺潭了,说不定正好脱身,留个烂摊子给我。还有,他有几个好友,也许结伴出游了,都是被这瘟疫害的,谁还愿意回来……”
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
霍某人忽然转过身,乌黑的睫毛下一双真挚的眸子望向她,看了片刻,开口道:“他不回来,你是否愿意与我同游?”
同游?
聂小裳的心开始乱跳,脸颊有些热,忽然看见停在岸边的那艘木色小船,有一丝侥幸。
“……哦,你说得同游是坐这只小船?”
那是可以的!
霍某人扬了扬头,盯着她的眼睛,那双深潭一般的眼眸凝视着、攫取着,缓缓道:“你是否愿意做我的夫人,做永乐药材行的老板娘?”
“我的万贯家财,都交于你打理,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