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被原封不动送回,胡昪格外欣喜,“是谁送回来的?我这就把赏金拿出来。”
周定一面清点马蹄金,一面回答:“是一个叫黎昭文的举人,现在人已经离开咱们县了。”
胡昪略一思索,道:“这名字挺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
周定停下手中动作,帮他回忆,“他这两日免费替人写诉状,您看到的诉状,都是他写的。昨日您还夸他的字写得好呢。”
“是了,他写的是二王行书,笔法自然,技艺甚好,看起来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的。”胡昪颔首道,“二王的真迹,多是在陛下手里,流传在民间的真迹极少。这黎昭文能模仿得如此逼真,想必是哪位显赫贵胄的后代罢。”
周定惊呼一声,深感懊悔,“若早知他身份不凡,我应让他与大人您见一面。”
胡昪神情淡定,施施然坐回书案前,提笔书写,“我现在就写份旌表,和马蹄金一起送入京师。”
周定疑惑道:“大人这是何意?”
“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还不懂这些事?他要入京科考,日后成绩优异的话,在京为官是必然。旌表由皇上亲阅批注,在会试前,他就能得到皇上嘉奖,到时候他岂能不知这是出自我手?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情,将来他平步青云之时,是要还我的。”
周定心不在焉,心思全在另一个问题上,“但我们只是找回了马蹄金,并未抓到那偷金贼,这可如何向皇上交代。”
胡昪不禁失笑:“偷金贼算什么,我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就好了。”
“听黎昭文说,这一切皆因寺庙里的鬼怪作祟。大人觉得这是真的么?”周定仍是满腹疑窦。
胡昪陡然停笔,正色道:“鬼作祟能成什么气候?这不过是前任知县自己吓自己罢了,连带着身边的人也听信了他的妄言。”
他提及的这桩旧事,周定有所耳闻,然其中涉及的利益,不便在衙署多说,是以二人缄口不言。
庆祐十二年正月九日,马蹄金和旌表如期送至京师,抵达之时与黎昭文抵京时间相差无多。
黎如松购置的宅子临近皇城,是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于黎昭文等主仆十余人而言,稍显宽阔。
在京安置的第二日,林珣的信函送至黎昭文处,邀她晚间前去林府一聚。黎昭文看着信函,心念略动,即刻吩咐裴越:“今晚我要去林府一趟,你随我一起去,届时记得留意府内布局。待夜深大家休憩时,你再潜入他的书房查探。”
此前她简短与裴越说过淮王的事宜。裴越虽仍不明白她行事的动机是什么,却并不深究,只说:“他若真与淮王私下联系,不会就这么轻易露出破绽吧?”
黎昭文点头,“所以你要细心观察,不要错漏任何细节。”
及至晚间,裴越引马到黎昭文面前,得意地说:“你看,这匹马可好?它很温顺,很适合你。”
黎昭文翻身上马,不置可否,以免他又滔滔不绝。
尚未至赴约之时,两人在街道缓行。初次真切见证到京师别样的繁华,裴越好奇地左右张望,只觉处处新奇,欢喜至极。黎昭文在旁眺望,见人烟阜盛,亦是满心喜悦。
蓦然间,她的座下马开始不安地打响鼻,在她正欲查看之际,马匹长啸一声,竟疯魔般狂奔起来,不论怎样勒马,都无济于事。
他们所在的街道宽有四十丈,行人见马匹奔驰,均是躲闪到一处。马匹不遇阻碍,于是便愈发激动,一路疾行。黎昭文竭力抓紧缰绳,心下惊惧异常。裴越策马紧跟在她身后,不知该如何应对。先前她曾叮嘱过,不能在外人面前显露武功,但现在情况危急,如何能顾虑这些?
但见一条长绳从远处而来,稳稳套住马头,这人力气极大,须臾便将马匹控制住,马匹受阻急停,前蹄腾空,黎昭文急忙抱住马背,避免不慎坠落。
裴越纵身下马,三步并两步奔向黎昭文,将她扶下。
黎昭文惊魂未定,面上毫无血色,忽听一个柔和声音说道:“阁下没事吧?”不必循声望去,她便知这声音是出自何人。
裴越不见黎昭文反应,遂朝那人拱手道:“多谢公子相救。”
此人着银白色圆领袍,头戴金冠,腰束玉带,年岁似稍长于黎昭文,秀气的眉眼隐含笑意,“不必客气,这全是明怀的功劳。”
名叫明怀的人,颔首向裴越示意。
黎昭文虽极不愿见到此人,却不好当面表露情绪,故而缓缓抬首,说道:“不知阁下高姓?”
顾景渊与她四目相对。眼前人的眉眼,让他无法不忆及那个女子,他们的眉眼实在太过肖似,以至于他的心神随之恍惚。
少顷,他怔怔回答:“在下顾景渊。”
黎昭文告诉他:“我叫黎昭文,适才多谢顾公子和明怀兄弟相助,改日我定登门拜谢。”
顾景渊眉间闪过一丝错愕,转瞬收敛神色,说道:“阁下要去何处?我的马车可送你一程。”
黎昭文看了眼一旁喘气不迭的马匹,回答:“我要去林珣大人的府邸。”
“正好,我今日也要去林大人府上。”顾景渊笑道:“那我们便一起罢。”
马车驰行,车厢内的二人沉默不语,各衔心事。
这是自万寿圣节后,黎昭文第二次见顾景渊。初见时,她对此人并无过多感想,直至父亲告诉她,这是他为她择选的驸马,她才侧首多看了他一眼。印象中担任军职的都是些粗鄙之人,但顾景渊与她的印象相悖。他举止温文,目色和煦,若旁人不知他的身份,恐怕都会推想他是文人名士。
尽管他可作为上乘夫婿,黎昭文依旧对他不感兴趣。
此后再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是淮王起兵后的第二个月。他是五军营提督,职在驻京护卫天子。皇帝派他前往宣州迎战,是出乎黎昭文意料的举措。后知他的父亲顾文忠在宣州战死,黎昭文才推测出皇帝的用意:顾文忠在宣州拥兵六万,与军队关系颇密,他身死后,由他的儿子接手控制宣州局势,能起到□□军心的作用。
品行端方和样貌出众是皇帝择婿的标准,显然,顾景渊是他标准之内的人选。谁也没想到,这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提督,到任后会径直带兵投降,致使尚可平衡的战况就此倾向淮王。
思及此,黎昭文心里忍不住暗骂:“胆小的叛徒。”
被黎昭文称为“叛徒”的顾景渊,思绪也停留在万寿圣节那日。
那一年万寿圣节,皇帝在奉天殿宴饮群臣后,将他带回禁中参加家宴。
当时宴内尽是燕语莺声,永嘉公主着碧染罗襦裙,披天水碧纱罗披帛,一头青丝绾成多鬟髻,只有一支银鎏金凤簪作为修饰。她眉眼盈盈时,两颊会露浅浅的梨涡,在荧荧灯光下看她的明丽笑靥,甚是可爱。
席间她特意侧首看过他一次,只那惊鸿一瞥,就足够他弥久铭记,因她的眉眼,是他见过最好看的。
那时皇帝的近身内臣赵循告诉他:“陛下属意将军做驸马都尉,将军切莫丢了这桩好姻缘。”
但不知为何,自那之后,皇帝便不再提及此事,关于公主的婚配之事,亦是就此搁置。
彼时他虽不解皇帝的用意,却并未全然将此事放在心上。世间有许多未可尽的姻缘,有情人尚且不能终成眷侣,况且是他们这般毫无缘分可言的陌生人。
他与公主之间没有结果,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他们真的成婚了,婚姻必将成为束缚他的枷锁,有了妻子的他,会难以抉择,因为她的父亲,是他势要杀死的仇敌。
他注定会率军投降,他注定会辜负她,亦注定会有愧于她。
所以,他们绝不能成为夫妻。
或许命运知道了他的顾虑,或许他本能想要逃避这段无果的缘分,在如此崭新的人生里,永嘉公主,那个曾在奉天殿里写下血书的女子,竟在这世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谁也不知道她曾存在过,唯有他知道。
顾景渊的目光掠过黎昭文的脸,愈发心感疑惑:“此人不仅与公主同名同姓,眉眼也颇为相似,然而他的男子身份,是无可否定的事实,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和公主有任何关系。我与其在这胡思乱想,倒不如想想要怎么探清林珣的底细。”
二人抵达林府时,林珣还未散值归来,仆人引他们入正堂暂坐。
不过片刻,一个肤白如雪的妇人走了进来,黎顾二人起身见礼。寒暄之后,林夫人含笑道:“昭文来京不过三日吧?怎么样,在这可还习惯?”
黎昭文回答:“一切都好。本是昨日就要来拜访大人和夫人,不想竟因为家中事耽误了时间。”
林夫人认真凝视她,“无妨,你初来乍到,我又怎么会因为此事怪你。”
略顿了顿,又道:“我适才听下人说,你们是一起乘车过来的,你们二人先前便认识吗?”
黎昭文摇首,复将街上发生的事情叙述一遍,林夫人闻言吓了一跳,“有些马性子看着虽好,实则发起疯来最是吓人,你以后骑马要当心些。”
黎昭文猜想事情并非她所说般简单,但不想主动提及,于是便颔首答应。
林夫人的视线在他们二人之间左右移动,问道:“景渊今岁该有二十一了吧?”
顾景渊点头道:“确是。”
林夫人有问黎昭文:“昭文你呢?你看着年岁要比景渊小。”
黎昭文回答:“我今岁十七。”
顾景渊微微一惊,联想下月的会试,问道:“你是来参加下月的会试?”
未待黎昭文回答,林夫人便道:“我想起来了,你在池州是考中了乡试第一罢?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黎昭文暗自观察顾景渊的反应,不经意地说:“京师的景致很好,我想长居在这里。但愿会试能有一个可观的成绩。”
“不错,留在京师是最好的打算。你不必担心,在我看来
周定一面清点马蹄金,一面回答:“是一个叫黎昭文的举人,现在人已经离开咱们县了。”
胡昪略一思索,道:“这名字挺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
周定停下手中动作,帮他回忆,“他这两日免费替人写诉状,您看到的诉状,都是他写的。昨日您还夸他的字写得好呢。”
“是了,他写的是二王行书,笔法自然,技艺甚好,看起来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的。”胡昪颔首道,“二王的真迹,多是在陛下手里,流传在民间的真迹极少。这黎昭文能模仿得如此逼真,想必是哪位显赫贵胄的后代罢。”
周定惊呼一声,深感懊悔,“若早知他身份不凡,我应让他与大人您见一面。”
胡昪神情淡定,施施然坐回书案前,提笔书写,“我现在就写份旌表,和马蹄金一起送入京师。”
周定疑惑道:“大人这是何意?”
“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还不懂这些事?他要入京科考,日后成绩优异的话,在京为官是必然。旌表由皇上亲阅批注,在会试前,他就能得到皇上嘉奖,到时候他岂能不知这是出自我手?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情,将来他平步青云之时,是要还我的。”
周定心不在焉,心思全在另一个问题上,“但我们只是找回了马蹄金,并未抓到那偷金贼,这可如何向皇上交代。”
胡昪不禁失笑:“偷金贼算什么,我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就好了。”
“听黎昭文说,这一切皆因寺庙里的鬼怪作祟。大人觉得这是真的么?”周定仍是满腹疑窦。
胡昪陡然停笔,正色道:“鬼作祟能成什么气候?这不过是前任知县自己吓自己罢了,连带着身边的人也听信了他的妄言。”
他提及的这桩旧事,周定有所耳闻,然其中涉及的利益,不便在衙署多说,是以二人缄口不言。
庆祐十二年正月九日,马蹄金和旌表如期送至京师,抵达之时与黎昭文抵京时间相差无多。
黎如松购置的宅子临近皇城,是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于黎昭文等主仆十余人而言,稍显宽阔。
在京安置的第二日,林珣的信函送至黎昭文处,邀她晚间前去林府一聚。黎昭文看着信函,心念略动,即刻吩咐裴越:“今晚我要去林府一趟,你随我一起去,届时记得留意府内布局。待夜深大家休憩时,你再潜入他的书房查探。”
此前她简短与裴越说过淮王的事宜。裴越虽仍不明白她行事的动机是什么,却并不深究,只说:“他若真与淮王私下联系,不会就这么轻易露出破绽吧?”
黎昭文点头,“所以你要细心观察,不要错漏任何细节。”
及至晚间,裴越引马到黎昭文面前,得意地说:“你看,这匹马可好?它很温顺,很适合你。”
黎昭文翻身上马,不置可否,以免他又滔滔不绝。
尚未至赴约之时,两人在街道缓行。初次真切见证到京师别样的繁华,裴越好奇地左右张望,只觉处处新奇,欢喜至极。黎昭文在旁眺望,见人烟阜盛,亦是满心喜悦。
蓦然间,她的座下马开始不安地打响鼻,在她正欲查看之际,马匹长啸一声,竟疯魔般狂奔起来,不论怎样勒马,都无济于事。
他们所在的街道宽有四十丈,行人见马匹奔驰,均是躲闪到一处。马匹不遇阻碍,于是便愈发激动,一路疾行。黎昭文竭力抓紧缰绳,心下惊惧异常。裴越策马紧跟在她身后,不知该如何应对。先前她曾叮嘱过,不能在外人面前显露武功,但现在情况危急,如何能顾虑这些?
但见一条长绳从远处而来,稳稳套住马头,这人力气极大,须臾便将马匹控制住,马匹受阻急停,前蹄腾空,黎昭文急忙抱住马背,避免不慎坠落。
裴越纵身下马,三步并两步奔向黎昭文,将她扶下。
黎昭文惊魂未定,面上毫无血色,忽听一个柔和声音说道:“阁下没事吧?”不必循声望去,她便知这声音是出自何人。
裴越不见黎昭文反应,遂朝那人拱手道:“多谢公子相救。”
此人着银白色圆领袍,头戴金冠,腰束玉带,年岁似稍长于黎昭文,秀气的眉眼隐含笑意,“不必客气,这全是明怀的功劳。”
名叫明怀的人,颔首向裴越示意。
黎昭文虽极不愿见到此人,却不好当面表露情绪,故而缓缓抬首,说道:“不知阁下高姓?”
顾景渊与她四目相对。眼前人的眉眼,让他无法不忆及那个女子,他们的眉眼实在太过肖似,以至于他的心神随之恍惚。
少顷,他怔怔回答:“在下顾景渊。”
黎昭文告诉他:“我叫黎昭文,适才多谢顾公子和明怀兄弟相助,改日我定登门拜谢。”
顾景渊眉间闪过一丝错愕,转瞬收敛神色,说道:“阁下要去何处?我的马车可送你一程。”
黎昭文看了眼一旁喘气不迭的马匹,回答:“我要去林珣大人的府邸。”
“正好,我今日也要去林大人府上。”顾景渊笑道:“那我们便一起罢。”
马车驰行,车厢内的二人沉默不语,各衔心事。
这是自万寿圣节后,黎昭文第二次见顾景渊。初见时,她对此人并无过多感想,直至父亲告诉她,这是他为她择选的驸马,她才侧首多看了他一眼。印象中担任军职的都是些粗鄙之人,但顾景渊与她的印象相悖。他举止温文,目色和煦,若旁人不知他的身份,恐怕都会推想他是文人名士。
尽管他可作为上乘夫婿,黎昭文依旧对他不感兴趣。
此后再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是淮王起兵后的第二个月。他是五军营提督,职在驻京护卫天子。皇帝派他前往宣州迎战,是出乎黎昭文意料的举措。后知他的父亲顾文忠在宣州战死,黎昭文才推测出皇帝的用意:顾文忠在宣州拥兵六万,与军队关系颇密,他身死后,由他的儿子接手控制宣州局势,能起到□□军心的作用。
品行端方和样貌出众是皇帝择婿的标准,显然,顾景渊是他标准之内的人选。谁也没想到,这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提督,到任后会径直带兵投降,致使尚可平衡的战况就此倾向淮王。
思及此,黎昭文心里忍不住暗骂:“胆小的叛徒。”
被黎昭文称为“叛徒”的顾景渊,思绪也停留在万寿圣节那日。
那一年万寿圣节,皇帝在奉天殿宴饮群臣后,将他带回禁中参加家宴。
当时宴内尽是燕语莺声,永嘉公主着碧染罗襦裙,披天水碧纱罗披帛,一头青丝绾成多鬟髻,只有一支银鎏金凤簪作为修饰。她眉眼盈盈时,两颊会露浅浅的梨涡,在荧荧灯光下看她的明丽笑靥,甚是可爱。
席间她特意侧首看过他一次,只那惊鸿一瞥,就足够他弥久铭记,因她的眉眼,是他见过最好看的。
那时皇帝的近身内臣赵循告诉他:“陛下属意将军做驸马都尉,将军切莫丢了这桩好姻缘。”
但不知为何,自那之后,皇帝便不再提及此事,关于公主的婚配之事,亦是就此搁置。
彼时他虽不解皇帝的用意,却并未全然将此事放在心上。世间有许多未可尽的姻缘,有情人尚且不能终成眷侣,况且是他们这般毫无缘分可言的陌生人。
他与公主之间没有结果,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他们真的成婚了,婚姻必将成为束缚他的枷锁,有了妻子的他,会难以抉择,因为她的父亲,是他势要杀死的仇敌。
他注定会率军投降,他注定会辜负她,亦注定会有愧于她。
所以,他们绝不能成为夫妻。
或许命运知道了他的顾虑,或许他本能想要逃避这段无果的缘分,在如此崭新的人生里,永嘉公主,那个曾在奉天殿里写下血书的女子,竟在这世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谁也不知道她曾存在过,唯有他知道。
顾景渊的目光掠过黎昭文的脸,愈发心感疑惑:“此人不仅与公主同名同姓,眉眼也颇为相似,然而他的男子身份,是无可否定的事实,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和公主有任何关系。我与其在这胡思乱想,倒不如想想要怎么探清林珣的底细。”
二人抵达林府时,林珣还未散值归来,仆人引他们入正堂暂坐。
不过片刻,一个肤白如雪的妇人走了进来,黎顾二人起身见礼。寒暄之后,林夫人含笑道:“昭文来京不过三日吧?怎么样,在这可还习惯?”
黎昭文回答:“一切都好。本是昨日就要来拜访大人和夫人,不想竟因为家中事耽误了时间。”
林夫人认真凝视她,“无妨,你初来乍到,我又怎么会因为此事怪你。”
略顿了顿,又道:“我适才听下人说,你们是一起乘车过来的,你们二人先前便认识吗?”
黎昭文摇首,复将街上发生的事情叙述一遍,林夫人闻言吓了一跳,“有些马性子看着虽好,实则发起疯来最是吓人,你以后骑马要当心些。”
黎昭文猜想事情并非她所说般简单,但不想主动提及,于是便颔首答应。
林夫人的视线在他们二人之间左右移动,问道:“景渊今岁该有二十一了吧?”
顾景渊点头道:“确是。”
林夫人有问黎昭文:“昭文你呢?你看着年岁要比景渊小。”
黎昭文回答:“我今岁十七。”
顾景渊微微一惊,联想下月的会试,问道:“你是来参加下月的会试?”
未待黎昭文回答,林夫人便道:“我想起来了,你在池州是考中了乡试第一罢?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黎昭文暗自观察顾景渊的反应,不经意地说:“京师的景致很好,我想长居在这里。但愿会试能有一个可观的成绩。”
“不错,留在京师是最好的打算。你不必担心,在我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