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们口中难得请一次客的钟令,正与崔友诤在如意楼中赏着题壁上的诗词,难得酒楼老板还认得他们是在揽月湖游艺会上大出风头的两个少年,知道二人都已是学宫学子后,大为欢喜,即便他们穿着简陋,还是热情地让伙计引他们进了二楼的阁子。
两人都是庄户人家出身,还是头一回享受这样的待遇,等进了阁子,钟令便道:“今天是一位学兄做东,友诤兄尽可畅意,不要拘束了。”
“不知是哪一位学兄?”
“他不便透露姓名,只是极为仰慕我,私下里托人找到了我。”
哪有请客还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崔友诤疑惑,“可是有所求?”
“是有所求,但我已经解决了。”
“既然是你的功劳,我怎么好挥霍……”
“友诤兄!”钟令拉着他进了阁子,“他不过仰慕我的功夫,我便教他打了几套拳,他满意得不得了,痛痛快快给了我一包碎银。”
崔友诤看她爽朗大笑,竟感到心酸,不妨十五郎还是个好面子的人,为了请客不惜卖艺,还说什么一位仰慕他们的学兄,想来不过是他随口找的说辞。
这样想着,他便生了几分规正劝告的心思,他们出身寒微,更不可贪慕浮华,抬眼见钟令高兴的样子,暗道今日也不必扫了他的兴,日后时常告诫便是。
他们正说着话,阁子外又响起来一阵说笑声,伙计前去引客,便见燕子回与岑师任走了进来。
一进门燕子回就向他们编排起来,“那道观里都人挤人了,文昌帝君殿更甚,也幸好我们去得早,离开的时候我见着薛学弟正陪行在裴祭酒身侧呢,不知何时才能脱身,今日兴许来不了”
崔友诤先是拱拱手称二人“学兄”,之后才笑道:“薛兄与裴祭酒同居京城,或许家中多有来往,陪长辈拜拜神仙也是应当的。”
说罢,众人顿时哄笑起来,燕子回一口茶下肚,嘴里“呸”了两声,突然吐出一片残纸来,他赶紧捡起来展示,“师任非得喝符水,说灵验,我就看着那道士烧了一把符在缸里,不等成灰呢,从井里打起来两桶水就冲……”
岑师任也喝着茶去冲自己嘴里的纸灰味,还反驳道:“说着不想喝,倒是连着下了两大碗。”
“我那是口渴了……”
崔友诤听得捧腹大笑,他是因钟令之故才结识了二位学兄,平日碰见也只是点头问好,今日却是第一回见识了两人性情,颇觉可爱。
钟令将燕子回举到自己眼前的纸片推远,听到燕子回问他们:“你们今日怎不去烧香?”
钟令道:“我早先去过了,今日不去也是怕拥挤。”
崔友诤道:“我平素不信神佛,也不好去凑热闹。”
燕子回便笑道:“我也不信,不过师任信得很……”
“神仙自有灵验,我祖父在世时就是居士,我小时候还有神仙入梦呢。”岑师任拿起饼子轻咬一口,随即道:“不如学宫的饼子好吃。”
崔友诤闻言,舔了舔嘴唇,只见他回味半晌,忽说道:“说到那饼子,我倒是想起徐博士了,我听说燕学兄手头有一本徐博士作注的《典论》,不知可否借我一观?”
燕子回对此十分爽快,“自然,待我回去找一找。”
待酒楼里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席上菜色已齐,钟令看了看天色,不觉有些诧异,“薛度今日难道不来了?”
崔友诤抬起头,“若是不来,应当也会遣人与我们说一声的。”
钟令也想他不是失信的人,“许是被裴祭酒叫住了,他一时也抽不开身来报信。”
今日是她做东,不好因为一人缺席就让另几位朋友一直等着,便招呼先开席,薛度又不是什么死板的人,即使中途赶来也不会因为席上酒菜消耗过半而生恼。
刚倒上了酒,就见伙计引了个小厮进来,钟令认得这正是薛度的小厮,只见他目光在屋中扫视一圈便笑道:“见过诸位郎君,我家郎君忽遇急事无法赴约了,叫我与钟郎君告罪一声。”
几人都不是难缠的,只是打趣了几声便也应了。
等人走了,钟令才一一为他们斟酒,谁料四人中竟无一人善饮,不过浅尝。
钟令更是气恼,原先也喝过米酒,极为清甜,怎么这东西作价甚贵还辣嗓子,这价钱够她买几坛子米酒了,还不如席上那几碟糕饼诱人,倒是可以给祖母和弟妹们带几包糕点回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四人都已然有了些醉意。
“我便说不要点这什么梨花春,可惜,此处没有葡萄酒,那才是最好的酒,在我们定州,凡过酒垆,必闻其香。”
燕子回附和,“正是,若是你们喝过了定州的葡萄酒,便知道什么是‘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哪是这梨花春能比的。”
崔友诤笑道:“太白诗说‘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如此珍贵的佳酿,不知何日能够饮到。”
“也无须多侯,明年田假我回家之后,给你带回一坛。”
“何须明年,我这就写信回去叫家里买一坛稍来。”
酒气熏人,钟令不喜欢这味道,叫伙计上了解酒的汤水,于是四人又一人灌了几碗汤。
及入暮,天光渐暗。
宴罢时四人都意犹未尽,向外看时,才发现天色阴沉,空气中还带着朦胧的水汽。
……
钟令回到家时,天已漆黑,还在院墙外就看见堂屋中一豆烛火。
“祖母,我回来了。”
听到声音,堂中坐着的一个人迅速起身,激动地朝她过来,或因天黑,竟一脚摔在了屋檐下。
这将钟令与董五娘都吓了一跳,钟令跑上前将人扶起来,就着晦暗的灯色看清了来人,顿时心中一紧。
“钟郎君,我是……”
“这位小哥说是你的朋友,怕是天冷,裹了张巾子不肯摘下来。”
钟令转身将靠近的董五娘扶远,“祖母,是我的朋友,有些要紧事。”
董五娘心头有疑,看她一个劲儿将自己扶去屋里,低声嘱咐道:“我看着不像正经人,他在院子外面鬼鬼祟祟地站了老半天,我以为是什么小贼,提刀去问了他才支支吾吾说是你朋友,遮头掩面的,晚饭时我让他用饭也不吃,问他话什么也不说,只说找你有要紧事,你若是再晚回来些,我就要叫你叔父过来了。”
钟令想想,笑道:“是我一个朋友,我之前绑李郎君时他帮了我一点忙,许是来找我要封口费的。”
这样一说董五娘便想通了,埋怨道:“我以为那事只有我们祖孙两个知晓,怎么还有外人,若是他告发你可如何是好?”
钟令宽慰道:“他不会的,祖母先歇着,我出去问问他。”
“我看此事还是要跟你叔父坦白,一家人商量,总比你一个人撑着强。”
“不可。”她正色道:“祖母,您相信我,我能解决,您知道我的,我不会强撑,也不会让自己折在这些事情上。”
董五娘知道拗不过她,无奈地点了头,看她出去后将门关上了,心中的担忧如何也消不下,坐在床沿上时看到桌上放着几个油纸包,她端起油灯去看,原是几包糕点。
“钟郎君……”
“李林。”
“钟郎君还记得我,太好了。”
“进屋说话。”钟令预感不妙,将他带入自己的卧房,“你为何会来找我?”
李林面上神色变幻,钟令扯下他的帽子,见到几许青青紫紫的痕迹,这不是她打的。
李林看着她,眼神中半是恐惧半是兴奋,“钟郎君,我是来救你的。”
她冷着脸,并不说话。
李林又道:“你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钟令冷笑一声,“你又有新主子了?”
“钟郎君说话还是这么难听。”狰狞的神情在他的圆脸上显得极为割裂,“一千两,救你也救我,否则,你们全家都要死。”
钟令在堂中踱了几步,“我不明白你的话。”
“就是说,有一伙强盗,知道了你从我家郎君那里敲诈了一千两银子,现在要你把这一千两交给他们,否则他们就要上门杀你全家。”
“他们人呢?”
李林一愣,“你不信?”
钟令面无表情,手紧紧按着书桌,“我信,所以我问你他们在哪里,一千两银子我都花光了,我拿不出来。”
“花光了?你做了什么能花光一千两?”
“他们在哪儿?”钟令又问道。
李林突然就崩溃了,“死定了,你们死定了,我也死定了,拿不出一千两,我们都死定了……”
眼见他就要嚎得越来越大声,钟令赶紧捂住了他的口鼻,“我相信你,所以我问你他们在哪儿,他们是谁。”
李林神色癫狂,瞪圆了眼,张着嘴看了她半响,“死定了,死定了。”
“你那么想死的话,我就帮你。”她说完,转身出去将陌刀取了进来,冷锋打在李林脸上时,终于唤回他一丝理智。
两人都是庄户人家出身,还是头一回享受这样的待遇,等进了阁子,钟令便道:“今天是一位学兄做东,友诤兄尽可畅意,不要拘束了。”
“不知是哪一位学兄?”
“他不便透露姓名,只是极为仰慕我,私下里托人找到了我。”
哪有请客还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崔友诤疑惑,“可是有所求?”
“是有所求,但我已经解决了。”
“既然是你的功劳,我怎么好挥霍……”
“友诤兄!”钟令拉着他进了阁子,“他不过仰慕我的功夫,我便教他打了几套拳,他满意得不得了,痛痛快快给了我一包碎银。”
崔友诤看她爽朗大笑,竟感到心酸,不妨十五郎还是个好面子的人,为了请客不惜卖艺,还说什么一位仰慕他们的学兄,想来不过是他随口找的说辞。
这样想着,他便生了几分规正劝告的心思,他们出身寒微,更不可贪慕浮华,抬眼见钟令高兴的样子,暗道今日也不必扫了他的兴,日后时常告诫便是。
他们正说着话,阁子外又响起来一阵说笑声,伙计前去引客,便见燕子回与岑师任走了进来。
一进门燕子回就向他们编排起来,“那道观里都人挤人了,文昌帝君殿更甚,也幸好我们去得早,离开的时候我见着薛学弟正陪行在裴祭酒身侧呢,不知何时才能脱身,今日兴许来不了”
崔友诤先是拱拱手称二人“学兄”,之后才笑道:“薛兄与裴祭酒同居京城,或许家中多有来往,陪长辈拜拜神仙也是应当的。”
说罢,众人顿时哄笑起来,燕子回一口茶下肚,嘴里“呸”了两声,突然吐出一片残纸来,他赶紧捡起来展示,“师任非得喝符水,说灵验,我就看着那道士烧了一把符在缸里,不等成灰呢,从井里打起来两桶水就冲……”
岑师任也喝着茶去冲自己嘴里的纸灰味,还反驳道:“说着不想喝,倒是连着下了两大碗。”
“我那是口渴了……”
崔友诤听得捧腹大笑,他是因钟令之故才结识了二位学兄,平日碰见也只是点头问好,今日却是第一回见识了两人性情,颇觉可爱。
钟令将燕子回举到自己眼前的纸片推远,听到燕子回问他们:“你们今日怎不去烧香?”
钟令道:“我早先去过了,今日不去也是怕拥挤。”
崔友诤道:“我平素不信神佛,也不好去凑热闹。”
燕子回便笑道:“我也不信,不过师任信得很……”
“神仙自有灵验,我祖父在世时就是居士,我小时候还有神仙入梦呢。”岑师任拿起饼子轻咬一口,随即道:“不如学宫的饼子好吃。”
崔友诤闻言,舔了舔嘴唇,只见他回味半晌,忽说道:“说到那饼子,我倒是想起徐博士了,我听说燕学兄手头有一本徐博士作注的《典论》,不知可否借我一观?”
燕子回对此十分爽快,“自然,待我回去找一找。”
待酒楼里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席上菜色已齐,钟令看了看天色,不觉有些诧异,“薛度今日难道不来了?”
崔友诤抬起头,“若是不来,应当也会遣人与我们说一声的。”
钟令也想他不是失信的人,“许是被裴祭酒叫住了,他一时也抽不开身来报信。”
今日是她做东,不好因为一人缺席就让另几位朋友一直等着,便招呼先开席,薛度又不是什么死板的人,即使中途赶来也不会因为席上酒菜消耗过半而生恼。
刚倒上了酒,就见伙计引了个小厮进来,钟令认得这正是薛度的小厮,只见他目光在屋中扫视一圈便笑道:“见过诸位郎君,我家郎君忽遇急事无法赴约了,叫我与钟郎君告罪一声。”
几人都不是难缠的,只是打趣了几声便也应了。
等人走了,钟令才一一为他们斟酒,谁料四人中竟无一人善饮,不过浅尝。
钟令更是气恼,原先也喝过米酒,极为清甜,怎么这东西作价甚贵还辣嗓子,这价钱够她买几坛子米酒了,还不如席上那几碟糕饼诱人,倒是可以给祖母和弟妹们带几包糕点回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四人都已然有了些醉意。
“我便说不要点这什么梨花春,可惜,此处没有葡萄酒,那才是最好的酒,在我们定州,凡过酒垆,必闻其香。”
燕子回附和,“正是,若是你们喝过了定州的葡萄酒,便知道什么是‘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哪是这梨花春能比的。”
崔友诤笑道:“太白诗说‘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如此珍贵的佳酿,不知何日能够饮到。”
“也无须多侯,明年田假我回家之后,给你带回一坛。”
“何须明年,我这就写信回去叫家里买一坛稍来。”
酒气熏人,钟令不喜欢这味道,叫伙计上了解酒的汤水,于是四人又一人灌了几碗汤。
及入暮,天光渐暗。
宴罢时四人都意犹未尽,向外看时,才发现天色阴沉,空气中还带着朦胧的水汽。
……
钟令回到家时,天已漆黑,还在院墙外就看见堂屋中一豆烛火。
“祖母,我回来了。”
听到声音,堂中坐着的一个人迅速起身,激动地朝她过来,或因天黑,竟一脚摔在了屋檐下。
这将钟令与董五娘都吓了一跳,钟令跑上前将人扶起来,就着晦暗的灯色看清了来人,顿时心中一紧。
“钟郎君,我是……”
“这位小哥说是你的朋友,怕是天冷,裹了张巾子不肯摘下来。”
钟令转身将靠近的董五娘扶远,“祖母,是我的朋友,有些要紧事。”
董五娘心头有疑,看她一个劲儿将自己扶去屋里,低声嘱咐道:“我看着不像正经人,他在院子外面鬼鬼祟祟地站了老半天,我以为是什么小贼,提刀去问了他才支支吾吾说是你朋友,遮头掩面的,晚饭时我让他用饭也不吃,问他话什么也不说,只说找你有要紧事,你若是再晚回来些,我就要叫你叔父过来了。”
钟令想想,笑道:“是我一个朋友,我之前绑李郎君时他帮了我一点忙,许是来找我要封口费的。”
这样一说董五娘便想通了,埋怨道:“我以为那事只有我们祖孙两个知晓,怎么还有外人,若是他告发你可如何是好?”
钟令宽慰道:“他不会的,祖母先歇着,我出去问问他。”
“我看此事还是要跟你叔父坦白,一家人商量,总比你一个人撑着强。”
“不可。”她正色道:“祖母,您相信我,我能解决,您知道我的,我不会强撑,也不会让自己折在这些事情上。”
董五娘知道拗不过她,无奈地点了头,看她出去后将门关上了,心中的担忧如何也消不下,坐在床沿上时看到桌上放着几个油纸包,她端起油灯去看,原是几包糕点。
“钟郎君……”
“李林。”
“钟郎君还记得我,太好了。”
“进屋说话。”钟令预感不妙,将他带入自己的卧房,“你为何会来找我?”
李林面上神色变幻,钟令扯下他的帽子,见到几许青青紫紫的痕迹,这不是她打的。
李林看着她,眼神中半是恐惧半是兴奋,“钟郎君,我是来救你的。”
她冷着脸,并不说话。
李林又道:“你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钟令冷笑一声,“你又有新主子了?”
“钟郎君说话还是这么难听。”狰狞的神情在他的圆脸上显得极为割裂,“一千两,救你也救我,否则,你们全家都要死。”
钟令在堂中踱了几步,“我不明白你的话。”
“就是说,有一伙强盗,知道了你从我家郎君那里敲诈了一千两银子,现在要你把这一千两交给他们,否则他们就要上门杀你全家。”
“他们人呢?”
李林一愣,“你不信?”
钟令面无表情,手紧紧按着书桌,“我信,所以我问你他们在哪里,一千两银子我都花光了,我拿不出来。”
“花光了?你做了什么能花光一千两?”
“他们在哪儿?”钟令又问道。
李林突然就崩溃了,“死定了,你们死定了,我也死定了,拿不出一千两,我们都死定了……”
眼见他就要嚎得越来越大声,钟令赶紧捂住了他的口鼻,“我相信你,所以我问你他们在哪儿,他们是谁。”
李林神色癫狂,瞪圆了眼,张着嘴看了她半响,“死定了,死定了。”
“你那么想死的话,我就帮你。”她说完,转身出去将陌刀取了进来,冷锋打在李林脸上时,终于唤回他一丝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