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至一座小院,哪怕是远远观去也知它精巧别致,与走在前头带路的先生气质大相径庭。内院坐下,茶水奉上,二人对坐,四目相对。
平和的氛围像是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息从未存在过。
“于先生,冒昧叨扰,我既已寻至此,便开门见山。我知先生所图,我亦有所谋,独独踽踽而行不如撑伞提灯共行,你我都少沾些雨水。”白枕不失礼节,字字敲击,于先生被这女子胆魄一惊却不显于色。
“那鄙人不妨一听,我所图谋为何事?”风急,茶凉了大半。
“崇明十年凛冬,淮南一带瘿病泛滥,恰承宣布政使司吴琼于淮南巡视,奉命调查盐价飞涨之缘由,此事因故被搁置,后虽案已破。然吴大人却屡屡左迁,仕途不顺。甚至听闻早于十天前,人竟离奇失踪。”白枕诉说一个危言耸听的奇闻异事般,将事情描绘得无头无尾。
却有人听得明明白白。
眼中略掀波澜,听至不知何处时,眼皮微跳,不知福祸。
“或许我应称您为吴先生。”风停了些。
对面之人扯了下嘴角,鬓角微抬。“你虽是为数不多知我名讳的活人,但既已将一月之后的阳寿皆折给我,我便不着急多这一个死人。既是将死之人,我不问你姓甚名谁。且说说你欲与我成何事?”幽黑深邃的眼睛说着唬人冷冰的话,逼真得很。
“多谢于先生,我知令弟下落,愿与先生同寻。人若寻得,还望先生能与令弟将崇明十七年贩盐贪墨案始末如实告知。仅此一求。”作为其不问自己出身之谢礼,白枕也不再点透其身份。
“一月为期。”显然,言至人之下落时,面色已变。
心有所动,则交易成。
这便是卢太傅寄来的第二封信,寻一人,得一人。
雨几欲停。迈出门槛之时,目的已达。
一座马车缓缓趁着夜色驶出,却不是青石街的方向。
刑部。
上面是被活人寄托的卷宗堆满的书室雅间,下面是被血色浸染人人喊冤的地牢人窟。
“携鸩赴宴易,投毒入盏难。”刑部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着,纵非本案主事,亦争相来看这桩惊动朝野的要案。
“蹊跷得很,沈将军的酒盏,除却司酒小厮,原不该经他人之手。取盏之时,全凭机缘。若说司酒小厮中藏有细作,又怎知哪只盏会落到沈将军掌中?”
“经他人之手”五字一出,诸公神色骤变,如骨鲠在喉,面上青白交错,精彩纷呈。
谁人不晓,那日槐花粲若云霞,谁人不忆,当时花酿沁似琼浆。而谁人不知,那出自谁人之手……
堂中骤然静默,如惊雀离枝,众人顷刻散去。
“郁大人,”勘验官趋前低语,“染毒之物非独琉璃盏,更有一络槐花。”
夜色渐沉,闲人皆散,青砖上映着烛芯爆出的灯花。郁尚书独坐案前,指尖轻叩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
窗外槐花簌簌而落,恰似一卷无字状纸,飘零待审。
亦落了沈府满庭。
沈确望着满地的星星点点陷入雨淤,再也脱不开身。
神色疏淡,月色浸骨。凛冽之意不偏不倚。
照着生死簿,明日该从鬼门关逃出来了。
有惊无险地回到这险象环生的人世,倒是又可一赏这人间百态。
向阎王殿里夺人,假的也得演得逼真。
天色微光,平远伯府,有人策马而归,风尘仆仆地将救人命的草药安然送回,使命已达。
医师早已候着,打发众人煎药,须臾间,苦涩药香漫透重帷,氤氲如雾。
榻上之人眼睫微颤,循着旧忆缓缓睁目,眸光流转间,恰似两日前初醒光景。四顾环视,准备迎接众人劫后余生之恭贺。
一早晏无咎便来出演这个头筹,候着塌旁,陪塌上之人共搭戏台。
稍后不多时,白底绣金螭纹的广袖锦袍的太子踏流云而来,两侧垂下玄色缨穗随着步伐徐徐摇坠。
接踵而至的便是,发间束着鎏金小冠的南贤王,靛青织金云纹圆领袍,熠熠生辉。
紧跟着些许官员,鱼贯而入。虽比琼宴点卯盛景淡了几分。
却亦是好一阵你侬我侬的寒暄。
忽闻府外黄门尖声唱道:“圣驾至——”
满室众人霎时伏跪一地。明黄袍角掠过,天子已立在沉香木榻前。
沈确欲下塌起身。被一双掌纹深刻的手按住,那手,批阅万机而不失力道。
“京华春深,卿当静养。”沉甸甸的安抚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谢过陛下。”沈确虚弱地抬起三日未动的手臂作揖。
陛下连忙扶住,温热的掌温托住沈卿。仔细端详,见沈确难掩疲态,“爱卿受苦了。爱卿放心,此事孤定然与你一个交代。”天语温存,隐有金石之声。
然这分量中有掺着几两真金,雾里观称。
话毕,不易察觉地往众人中一个角落定了一眼,沈确抬眼,还是注意到了,顺着目光所及快速寻去,那人虽是颔首,却也认得那是张生面孔。
与旁边拥簇着的众人不同,少了几分尔虞我诈的揣度之色,眉目间化着不同于常人的坦然镇定。
目光在那张脸上下移,不知是被阴影遮住了,还是本就看不清。
沈确快速折回目光,在那一瞬,却感觉有人也将自己的神色尽收眼底。
“沈将军佑国保民,有陛下福泽深厚护着,陛下可宽心。”声音如一泓秋水,平静中藏着深浅。
向那声音的来源处望去,须髯不苟,官服端正。是文官之首王经之。
似是方才想起,阶下众人未起。迟迟不落的“平身”一出,终是让在场各位舒了口气。
阶下众人起身,听言观相,暗自怀曲。
迟而虽至的“平身”是为恩典,是为警醒。
臣臣,为君。九重之内,唯有一人可定乾坤起落。
随着銮舆驾离,平远伯府才复了生气。
许是方才屏气凝神太过,众官员如蒙大赦,纷纷揖别。
“沈将军宜自珍摄,待尔还朝。”王经之不急不徐,缓步近前,执礼甚恭,与之款语。太子亦随其后,长揖而辞。
南贤王似是倦立,又似不惯东宫客套之言,未发一语,唯含笑携随从迤然而去。
仅剩一人,似无去意。适才颔首者,抬眼相对。
晏无咎率先打破岑寂;“郁大人有事相寻?”
沈确摩挲手中薄茧,心中顿明,此人便是那位能辨人识鬼的刑部尚书,郁择。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人先前有何过节,气氛微妙。
“听闻沈府的槐花开得别具一格,不知郁某可否一观。”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沈府槐花树上结的是何金枝玉叶,竟如此招人稀罕。”沈确懒散地倚在榻上,似笑非笑,慵懒颓唐。
郁择一袭墨蓝官袍立于跟前,脸上带着笑意,却不透半分情绪,嗓音低沉端庄,寻不出破绽,“毕竟是引得太子青眼的雅物。怪郁某公务缠身,无福赴宴,竟错了这雪坠枝头。”
“补回来便是。”沈确了然,今日若不再叫他查到些什么,不会干休。“郁大人,恕我体弱,无法作陪。阿晏,陪郁大人一赏。”
“成。郁大人,这边请。”晏无咎本不喜与这等虚以委蛇之辈打交道,但若是沈确相邀,倒也不急不恼。
远望如雪覆青枝,满树银绦垂坠。地上留着昨夜的雨痕,一片莹白浑杂其中。清冽春气浸透满庭,引得蜂蝶绕树纷飞,偶有鸟雀啄食花蕊。
似被来人惊扰,振翅间抖落一簇凉雪。
“不知可入得了郁大人青眼?”晏无咎不是个同人说话留余地的客气模样,笑语盈盈,眼中却盛满生怕人瞧不出的泠泠之寒。
郁择闻言不答,只道:“闻平远伯府乃先帝御赐沈老侯爷之邸。沈将军本欲另立门户,已在自恴道营建新第。后竟以新宅易取侯府,自居于此。世人皆谓,沈将军是为府中槐花所惑。”
“稗官野史罢了。”晏无咎哂笑而对。
“郁某倒觉此言非虚,此间槐花,实能醉人。”目光灼灼,言之凿凿,话里藏锋。
平和的氛围像是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息从未存在过。
“于先生,冒昧叨扰,我既已寻至此,便开门见山。我知先生所图,我亦有所谋,独独踽踽而行不如撑伞提灯共行,你我都少沾些雨水。”白枕不失礼节,字字敲击,于先生被这女子胆魄一惊却不显于色。
“那鄙人不妨一听,我所图谋为何事?”风急,茶凉了大半。
“崇明十年凛冬,淮南一带瘿病泛滥,恰承宣布政使司吴琼于淮南巡视,奉命调查盐价飞涨之缘由,此事因故被搁置,后虽案已破。然吴大人却屡屡左迁,仕途不顺。甚至听闻早于十天前,人竟离奇失踪。”白枕诉说一个危言耸听的奇闻异事般,将事情描绘得无头无尾。
却有人听得明明白白。
眼中略掀波澜,听至不知何处时,眼皮微跳,不知福祸。
“或许我应称您为吴先生。”风停了些。
对面之人扯了下嘴角,鬓角微抬。“你虽是为数不多知我名讳的活人,但既已将一月之后的阳寿皆折给我,我便不着急多这一个死人。既是将死之人,我不问你姓甚名谁。且说说你欲与我成何事?”幽黑深邃的眼睛说着唬人冷冰的话,逼真得很。
“多谢于先生,我知令弟下落,愿与先生同寻。人若寻得,还望先生能与令弟将崇明十七年贩盐贪墨案始末如实告知。仅此一求。”作为其不问自己出身之谢礼,白枕也不再点透其身份。
“一月为期。”显然,言至人之下落时,面色已变。
心有所动,则交易成。
这便是卢太傅寄来的第二封信,寻一人,得一人。
雨几欲停。迈出门槛之时,目的已达。
一座马车缓缓趁着夜色驶出,却不是青石街的方向。
刑部。
上面是被活人寄托的卷宗堆满的书室雅间,下面是被血色浸染人人喊冤的地牢人窟。
“携鸩赴宴易,投毒入盏难。”刑部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着,纵非本案主事,亦争相来看这桩惊动朝野的要案。
“蹊跷得很,沈将军的酒盏,除却司酒小厮,原不该经他人之手。取盏之时,全凭机缘。若说司酒小厮中藏有细作,又怎知哪只盏会落到沈将军掌中?”
“经他人之手”五字一出,诸公神色骤变,如骨鲠在喉,面上青白交错,精彩纷呈。
谁人不晓,那日槐花粲若云霞,谁人不忆,当时花酿沁似琼浆。而谁人不知,那出自谁人之手……
堂中骤然静默,如惊雀离枝,众人顷刻散去。
“郁大人,”勘验官趋前低语,“染毒之物非独琉璃盏,更有一络槐花。”
夜色渐沉,闲人皆散,青砖上映着烛芯爆出的灯花。郁尚书独坐案前,指尖轻叩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
窗外槐花簌簌而落,恰似一卷无字状纸,飘零待审。
亦落了沈府满庭。
沈确望着满地的星星点点陷入雨淤,再也脱不开身。
神色疏淡,月色浸骨。凛冽之意不偏不倚。
照着生死簿,明日该从鬼门关逃出来了。
有惊无险地回到这险象环生的人世,倒是又可一赏这人间百态。
向阎王殿里夺人,假的也得演得逼真。
天色微光,平远伯府,有人策马而归,风尘仆仆地将救人命的草药安然送回,使命已达。
医师早已候着,打发众人煎药,须臾间,苦涩药香漫透重帷,氤氲如雾。
榻上之人眼睫微颤,循着旧忆缓缓睁目,眸光流转间,恰似两日前初醒光景。四顾环视,准备迎接众人劫后余生之恭贺。
一早晏无咎便来出演这个头筹,候着塌旁,陪塌上之人共搭戏台。
稍后不多时,白底绣金螭纹的广袖锦袍的太子踏流云而来,两侧垂下玄色缨穗随着步伐徐徐摇坠。
接踵而至的便是,发间束着鎏金小冠的南贤王,靛青织金云纹圆领袍,熠熠生辉。
紧跟着些许官员,鱼贯而入。虽比琼宴点卯盛景淡了几分。
却亦是好一阵你侬我侬的寒暄。
忽闻府外黄门尖声唱道:“圣驾至——”
满室众人霎时伏跪一地。明黄袍角掠过,天子已立在沉香木榻前。
沈确欲下塌起身。被一双掌纹深刻的手按住,那手,批阅万机而不失力道。
“京华春深,卿当静养。”沉甸甸的安抚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谢过陛下。”沈确虚弱地抬起三日未动的手臂作揖。
陛下连忙扶住,温热的掌温托住沈卿。仔细端详,见沈确难掩疲态,“爱卿受苦了。爱卿放心,此事孤定然与你一个交代。”天语温存,隐有金石之声。
然这分量中有掺着几两真金,雾里观称。
话毕,不易察觉地往众人中一个角落定了一眼,沈确抬眼,还是注意到了,顺着目光所及快速寻去,那人虽是颔首,却也认得那是张生面孔。
与旁边拥簇着的众人不同,少了几分尔虞我诈的揣度之色,眉目间化着不同于常人的坦然镇定。
目光在那张脸上下移,不知是被阴影遮住了,还是本就看不清。
沈确快速折回目光,在那一瞬,却感觉有人也将自己的神色尽收眼底。
“沈将军佑国保民,有陛下福泽深厚护着,陛下可宽心。”声音如一泓秋水,平静中藏着深浅。
向那声音的来源处望去,须髯不苟,官服端正。是文官之首王经之。
似是方才想起,阶下众人未起。迟迟不落的“平身”一出,终是让在场各位舒了口气。
阶下众人起身,听言观相,暗自怀曲。
迟而虽至的“平身”是为恩典,是为警醒。
臣臣,为君。九重之内,唯有一人可定乾坤起落。
随着銮舆驾离,平远伯府才复了生气。
许是方才屏气凝神太过,众官员如蒙大赦,纷纷揖别。
“沈将军宜自珍摄,待尔还朝。”王经之不急不徐,缓步近前,执礼甚恭,与之款语。太子亦随其后,长揖而辞。
南贤王似是倦立,又似不惯东宫客套之言,未发一语,唯含笑携随从迤然而去。
仅剩一人,似无去意。适才颔首者,抬眼相对。
晏无咎率先打破岑寂;“郁大人有事相寻?”
沈确摩挲手中薄茧,心中顿明,此人便是那位能辨人识鬼的刑部尚书,郁择。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人先前有何过节,气氛微妙。
“听闻沈府的槐花开得别具一格,不知郁某可否一观。”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沈府槐花树上结的是何金枝玉叶,竟如此招人稀罕。”沈确懒散地倚在榻上,似笑非笑,慵懒颓唐。
郁择一袭墨蓝官袍立于跟前,脸上带着笑意,却不透半分情绪,嗓音低沉端庄,寻不出破绽,“毕竟是引得太子青眼的雅物。怪郁某公务缠身,无福赴宴,竟错了这雪坠枝头。”
“补回来便是。”沈确了然,今日若不再叫他查到些什么,不会干休。“郁大人,恕我体弱,无法作陪。阿晏,陪郁大人一赏。”
“成。郁大人,这边请。”晏无咎本不喜与这等虚以委蛇之辈打交道,但若是沈确相邀,倒也不急不恼。
远望如雪覆青枝,满树银绦垂坠。地上留着昨夜的雨痕,一片莹白浑杂其中。清冽春气浸透满庭,引得蜂蝶绕树纷飞,偶有鸟雀啄食花蕊。
似被来人惊扰,振翅间抖落一簇凉雪。
“不知可入得了郁大人青眼?”晏无咎不是个同人说话留余地的客气模样,笑语盈盈,眼中却盛满生怕人瞧不出的泠泠之寒。
郁择闻言不答,只道:“闻平远伯府乃先帝御赐沈老侯爷之邸。沈将军本欲另立门户,已在自恴道营建新第。后竟以新宅易取侯府,自居于此。世人皆谓,沈将军是为府中槐花所惑。”
“稗官野史罢了。”晏无咎哂笑而对。
“郁某倒觉此言非虚,此间槐花,实能醉人。”目光灼灼,言之凿凿,话里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