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大人,怕不是犯了春酲,上这来醒酒?”晏无咎悄无声息地隐了面上声色,漫不经心地调侃。

    说着,手脚皆未闲着,一套行云流水的攀树功夫。昨夜下的雨水,还囤积在盎然绿意间,随着少年郎的动作,树枝摇晃,丝丝雨意撒下。

    再转眼,一络饱满新鲜的槐花已然落入手中。肩头堪堪蹭了些许零落的槐花。

    “郁大人喜欢,晏某便替沈将军折枝相赠。”

    “多谢晏侍郎美意。郁某斗胆夺人所爱。”一络槐花落于掌心。沾着些雨露,冰凉沁骨。

    “可入酒,不负清甜。”晏无咎莞尔,心里却在暗自逐客。

    好在遂了他的愿,浅试辄止,官腔一番,人终是送出了府。

    “你欠我的不止两匹马了。虽然你以前欠我的也不少,虽然我欠你的好像也不少。”晏无咎毫无顾忌靠在沈确榻旁,口中嘀嘀咕咕地埋怨着。

    “列个单子,回头都送你府上。”沈确听罢晏无咎一炷香的苦水,像给沈着花顺毛般,顺带抬手将晏无咎肩头上的树屑拂去。

    随即,晏无咎似有什么不详之感一闪而过,惊跳起来。

    “纵是他查无实据,哪怕只是将你演这出苦肉戏的可能,三两句谗言,进到圣上跟前。凭着圣上多疑的性子,能不疑心?”

    沈确唇角勾起,轻笑,“便是要让他疑。疑心只是个收权的由头,我献上这个由头,也顺便,贡上他想要的东西。”

    字字有力,像是要将什么东西划开倒口子。掠过一丝暗芒,如夜风拂过湖面,泛起细微涟漪,转瞬即逝。

    沈确缓缓侧目,神色寂寥,指节轻叩,“回京遭刺,你以为,圣上怒的当真仅是东宫与南贤王府党派之争?恐丢的是我这条良弓之命?”

    “你是说……”晏无咎望向沈确神色,稍作联想,细觉惊恐,隐有不安。

    “非也,而是人语巍巍,民心相背。我若是安然凯旋,加官进爵,百姓喜闻乐见。至于加的什么官,进的何处爵,百姓不知亦不顾。但倘若我回京次日,便出了此等岔子,你再听听,街头巷尾,唱得什么。”

    一汪寒潭,敛尽世间万千光影,却映不出半分情绪,引人沉沦,叫人畏惧。

    晏无咎恍然,但却有些看不透这位幼时好友,努力欲透过这双温润含冰的眼睛里窥见些山河。

    从前的沈确,从来不淌此等庙堂浑水,亦不喜此等伴君揣度。可如今……

    “一朝入局,再难脱身。我等做不成那执棋人,还做不得那观棋者吗?”晏无咎不解,茫然地望着这昔日旧友,想要从其眼神中寻得一丝谎话的痕迹。

    透过沈确的眼睛,凭着多年交情,全然了解,言说无用。

    晏无咎记不清那日是如何离开沈府的,只觉肩上似压着千钧重担。原来早他在自导自演这出苦肉计之时,便已决意一脚踏进了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

    亦或是更早……这究竟是为何?

    书房里一方镇尺压着一行墨迹,笔锋遒劲处力透纸背,墨痕却早已干涸。

    “孤身入局,贡己为棋。困顿羑里,认倒认栽”。——崇明十七年槐序留笔。

    不知是不是昨夜的风太急,溅得他一身槐花,留得绢绢宣纸之上,零星些许。

    江宅。

    一幅画像蹊跷地勾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昨夜,江宅的马车诡异地行至一处破败废弃的庙宇,车轮碾过枯枝的声响,在寂静的夜空,格外刺耳。而此刻,这幅画像,正散发着诡异的气息。

    景旺庙——卢太傅密信中提到的地点,吴琼最后可能出现的地方。

    推开斑驳的庙门时,腐朽的木轴发出刺耳的呻吟。昏暗的庙堂内,一个蒙面男子正背对着,慌乱地拨弄烛火,手中紧攥着一幅男子画像。不速之客的出现让他浑身一颤,指尖骤然收紧,画纸簌簌作响。

    终是燃了,烛火舔舐着画纸,黑色的窟窿在画面上迅速蔓延,火舌贪婪地吞噬着每一寸绢帛。顷刻间,留有一团火被撇在地上,夷为灰烬。

    “留活口,放他回去报信。”

    清泠之音落下,少女指尖轻按在于先生即将拔刀的手腕上,止住他欲出鞘的刀锋。

    人影仓惶逃走,转瞬消失在夜幕深处。

    她望着庙门的方向,眸色幽深:“京城重地,转移一个大活人尚且风声不露,可见背后之人手段缜密。求存者必先断尾,留下的死士,即便擒住,也问不出什么。”

    夜风拂过她的袖角,她唇角微扬,似笑非笑:“不如放他回去——说不定,还能替我们,投石问路。”

    “只可惜了这幅画像。”老覃摇头叹息。

    “无妨,老夫或可一试。”于先生广袖一拂,砚台中墨汁渐浓,宣纸在案上铺展。笔尖悬停须臾,倏然落下。

    半炷香后,纸上浮现的男子容貌,竟与方才焚毁的画像有七八分相似。

    “年少时,家中长辈擅画人像。”他搁下笔,笑意浅淡,“偷师久了,倒也学得几分皮毛。”

    “这简直是如出一辙。于先生过谦了。”老覃抚掌而笑,“若我有这般手艺,定要让京城家家户户都供着我的画。”于先生闻言,眼角漫开笑意。

    画像终是安然入了江宅。只是画中人的身份,依旧成谜。

    “我识得此人。”阿暮远远便看见那画像,踟蹰片刻,终是上前施礼。

    “还望江小姐恕罪,阿暮并非有意窃听,然画中之人,我确识得。”

    白枕与老覃俱是一怔,相视一眼,示意她细说。

    “我与姐姐在顷庭苑之时,曾有一姐妹,与我二人私交甚好,换作曲儿。我三人沦落风尘,却仅以琴瑟自守。不意一日,京兆府尹之子林矩,便也是这画像之人,强要掳曲儿入府。曲儿抵死不从,未几……”言及此处,潸然满面。

    阿朝走上前来,轻抚妹妹双手,声音平静,接过话头:“曲儿此后,便下落不明。直至三日后,护城河下游漂着具女尸,渔民打捞上来,确是曲儿无疑。此案上报京兆府,京兆府却说不就溺死了个清倌儿,无甚稀奇,遣散众人,将此事压了下去。”

    “就死了个清倌儿。”吐字清晰,字字泣血,生嚼着冤屈不忿。“也是,无甚稀奇。人就这么丧了命,我们就这么哭着丧,可又有什么法子呢?”

    “京兆府不想查的案子,镇几条冤魂又有何难?”阿暮嘲讽一笑,嘴角泛着苦涩,更多的却是无奈。

    喃喃重复,泪珠砸在青砖地上,洇开深色的痕……

    画像的边缘不知怎的,留下几缕很重的折痕。

    今天怕又是个雨夜,夜幕未落,方能瞧见些许光亮。雨丝浓密,在京城不远的荒郊处,将人烟气冲得很淡。

    “小爷,小的实在憋不住了,容小的行个方便!”一个中年车夫弓着腰,声音里透着十万火急。未等轿中之人大赦,便一头扎进雨幕,身影很快被密雨吞没。

    轿帘猛地一掀,露出半张阴鸷的脸。轿中之人正欲发作,忽见对面马车帷幔轻挑,一位佳人款款而下。

    但见那女子,云鬓微垂,更添几分楚楚风致。提灯沾雨,反显一身矜体清贵。

    执伞的纤纤玉指,要比那玉莹伞柄还要白上几分。

    那人喉头一滚,满嘴污言秽语竟都化作一口浊气,生生地咽了回去。方才还狰狞的面容,此刻却堆起十二分殷勤,连轿帘都忘了放下。

    “哪户人家养的如此俊俏的妹妹。可否上小爷轿里让小爷凑近一观啊?” 轻佻的嗓音刺破雨幕。

    “马轿都不愿下,官爷算得是何诚意?”环佩之声引得那人愈发勾起兴致。

    急忙下了马车,怕误了此番动人之景。

    “魑魅魍魉,鬼域人言,提灯而行,祈福超度。”素衣芳卿走近,低吟浅语。

    “妹妹信佛?”眼中藏不住的笑意,盖不住的纨绔,遮不住的挑逗。

    “可信。”丝语如兰,叫他更耐不住性子。

    不知哪头传来声响,不远处什么东西倒下的声音,再欲仔细听,却了无动静。

    “譬如今日,佛曰,宜超度。”

    冷言冷语覆上神色,女子眼中侬意全消,杀意取而代之,手中的伞被搁在一旁。

    那人一惊,慌退几步,“你可知我是何人,我爹可是……”跋扈之气还未撒出来,头顶凉凉不见底的冷意就蔓延至脚底。

    “多座坟头的事。”

    女子手中看似在随意把玩的扇子竟瞬时变为杀人的刃。

    再仔细瞧去之时,一条不深不浅的血痕印刻在倒下之人的脖颈处,切口很漂亮,与头顶的金冠弧度,平行得很。

    袖口精致的云纹,栩栩如生,人,却生气全无。

    没有血溅周遭的痕迹,干净异常。只是,地上人的手歇气前还于事无补地捂着自个脖颈,死状些许碍眼。

    白枕掏出什么物什,塞进那人掌心,将其手指倒扣于地,像是将死之人抓住浮木般,松开手,最后一丝生机就会从指缝漏尽。

    “车夫一时半会醒不过来,不曾看见你我。这位呢,可要处理?”老覃踱步上前,靴底碾过潮湿的泥地发出咯吱轻响。草草打了个眼,见怪不怪地像是询问一日三餐的语气。

    “他不是说家里有人么,那早日让家人来哭吧,我们也别耽误人团圆。”

    祝福语送尽,暮色四合,一轿马车徐徐消散在雨夜。

章节目录

枕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人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人亭并收藏枕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