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中秋,杨夫人早早安排了晚膳,还特意去买了桂花酒和螃蟹、做了小饼,很是应景。凤清嫌螃蟹吃起来麻烦,只用了一只就不想再用了,倒是桂花酒很合口味,饮了不少,不一会儿,脸蛋就红扑扑的,引得越修频频看他。
用完晚膳,月亮已经爬上夜空,杨夫人又着人备好了香案和贡品,凤清姐妹几人去拜月祈福。
等一切结束,凤藻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姐妹出门了,“长姐,快些,听说有很多表演呢,平常见不到的,晚了要错过许多了。”今天中秋佳节,官府取消了宵禁,故而市集都营业到很晚。
襄阳到底是荆州州府所在,到了街上,就看见酒楼商铺都张灯结彩,各家酒楼几乎都在售卖新酒,桂花酒,螃蟹,还有石榴这样的时令水果,看的人眼花缭乱。
行至望江楼前,只见聚集了好多人,凤藻仗着自己身材纤细挤了进去,还一边回头吆喝姐妹跟上。原是望江楼邀请了许多书生士子,举办的文人雅集,题诗咏月,由观众评出前三名,有好大的彩头。
凤清和风声都很有兴趣,遂留下来观看,还有许多临时加入的书生,荆襄之地经济繁荣,交流通达,文人雅客也常汇聚于此,大家你来我往,出口成诗。直到雅集结束,凤清还有些意犹未尽。
看完雅集,三人又到旁边的茶肆观看了茶艺表演,还有露天的杂戏表演,傀儡戏,甚至还有幻术,各种节目表演目不暇接。凤清最是喜欢幻术,自从离开长安后,她就没再观看过幻术表演了,如今在襄阳再看到,两眼都放光。
闲逛至华阳河边,凤清看到好多女子在放河灯,这是从江南传来的习俗。在建康住了两年,她已经见过好几次了,不觉得新鲜,不过凤藻兴趣又来了,拉着凤清就要买河灯。
到了小摊前一看,河灯多为荷花灯,其它种类很少,凤清兴致缺缺,正要离开。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盏兔子灯,造型憨态可掬,很是生动,还只这一盏,于是伸手便要去拿。
“夫人,且慢!”凤清手一顿,见摊主正急急伸手来阻拦,她收回手疑惑地看过去。
“夫人见谅,这个花灯是不卖的。”
“不卖!那你挂在那作甚?”凤清还没反应,凤藻先出声质问了。
“女郎息怒,这盏花灯不卖,但是可以赢得。女郎请看,那边有擂台,胜利者可得。”
凤清依着摊主的指向看过去,只见几步之外有个小台子,上面摆着几样兵器,还有箭靶子。“四妹,这不是妹夫的强项嘛,小菜一碟。”凤藻挤眉弄眼的靠过来,说完便示意月季去请越修过来,凤清横了凤藻一眼,到底没拒绝。
越修一直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看着她和姐妹们一路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也觉得暖暖的,当然,要是和他一起就更好了。见月季过来,他心里一紧,还以为她们出什么事了,结果听说就是让他去赢一盏花灯,他放心之余又多了些无奈,笑着微摇了摇头。
跟着月季来到小摊前,他一眼就看到了小妻子亮晶晶的眼睛,眼神里还带着期待。他不自觉的露出宠溺的笑容,“想要那盏兔儿灯?看为夫的,必能让夫人如愿。”
话音刚落,便纵身一跃到了台上,他环视了一圈,随后拉弓上弦,随着“咻”的一声落下,白羽箭正中不远处的靶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
就在凤清以为他要下来时,只见他再次弯弓射箭,这第二箭将前一箭劈开后再次中了红心。叫好声更响了,他转过身,朝凤清的方向看过来。
凤清在台下,看着他高大的身躯,手上还握着强弓,旁边架子上挂满花灯,他的脸隐在灯火的阴影里,只能看到起伏的轮廓,但他的身躯却仿佛披上了一层柔光,还泛着光晕,宛若天神。她不由得看痴了,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的看到他的英姿,似乎透过他现在的身影看到了他在沙场驰骋时的骁勇无匹。
“四妹……四妹?”
“啊……怎么了?”凤清回过神来,就见凤藻面带戏谑,眼神也颇有意味地看着她。
“没人挑战,妹夫赢了,正看着你呢?怎么,妹夫太英勇,你看呆了?”
凤清闻言抬头看向台上,只见越修正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还朝自己挑了挑眉,仿佛在说:“怎么样,我没食言吧。”
越修跳下台子,从摊主手中接过花灯就朝她走来。许是晚膳时桂花酒饮多了,凤清只觉得自己脸颊热热的,胸口的跳动也快了些,长姐和三姐在说着什么,她完全听不见了,眼睛里只有他朝自己走来的身影。
直到手里被塞进了花灯的长柄,她才有了真实的感觉,微红着脸颊看向越修,低低的道了声谢,越修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
顶着凤藻打趣的眼神,姐妹三人来到华阳河边,凤清不舍得兔子灯,悄悄又让月季去买了盏普通的荷花灯。许愿时,她看了眼一旁的越修,鬼使神差地写下了希望他长命百岁的祈愿。
回去的路上,被凤藻看到她手里的花灯,又招来一通揶揄,最后凤清都不敢再看向越修了。
过完中秋第三日,凤声就启程回了江夏。码头上,姐妹三人依依惜别,凤清还好,知道不久之后还会见到,倒是凤藻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越修最后才过来,对着凤声拱手行礼,“此次劳烦长姐了,江夏那边已经安排好了,长姐依计行事即可。不过,还是安全要紧,若遇上阻碍,不必强求。”
“妹夫放心!”凤声福身回礼后,声音坚定的回道,寥寥几字便表明她的决心,再无需多言。
越修微微颔首。
看着船缓缓离岸,凤清的面色有些落寞,越修过来给她披上披风,揽着她往马车走去。
“你让长姐做什么啊?”进了马车刚一坐下,凤清就迫不及待的开口。
“就让她给姐夫带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我们调查黄家在襄阳的米铺,知道了一些事情?”
“你们是想打草惊蛇,再引蛇出洞?”
越修倒了杯热茶递给凤清,眼里的赞赏掩饰不住地往外冒。“是的,青竹去黄家探过了,并未有线索,只能这样了,我让青竹留了点痕迹,黄家那边应该已经有反应了。”
“可是襄阳这边的黄家人接触不到这么机密的事吧,他们万一不上钩呢?”
“说来确实是巧合,因着水灾,米粮紧俏,黄家派了嫡长子黄渊前来襄阳,联合其他家族,妄图哄抬米价。刺史府正是以查抄囤积居奇为由,将黄渊带回来的。”
凤清不由得笑出声来,这还真是瞌睡来了递枕头,嫡长子啊,这次的诱饵真是足足的。
青竹几次探访黄家,均留下了踪迹,黄家家主黄铮这几日正提心吊胆,又收到了襄阳来的消息,长子黄渊被带走了。一时急火攻心,倒下了,黄家上下慌乱起来,黄铮夫人马氏便找上了萧信,想求萧信帮忙。
可是越修这个巡察使还在荆州待着呢,萧信这时候哪敢再和黄家来往,遂以主母不在不便接待女眷为由打发了。
可惜没过几天,这上门求见的人就变成了他。
这日,凤声回到江夏,没回太守府,而是从码头径直到了衙门。萧信刚看到她时,眼底还有一丝不耐,可随着凤声的话语,他的神色凝重起来,又不得不重新看向眼前的妻子。
“你是说国公爷查到了黄家?”萧信的语气里还是带着些怀疑。
“应该是吧,我回来前妹夫派人查封了黄家的米铺,还把黄渊下了刺史府大狱,想来应当是查到了些什么吧。夫君,你之前跟黄家来往频繁,会不会被牵连啊?”
凤声语气焦急,脸上的担忧也不似作伪,联想起近日黄家频频来找,萧信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
“夫人不用忧心,我与黄家只是正常公事往来,并无私下交情,黄家诸事都与我无关。”
凤声闻言,表情松泛了些,“既如此,我就放心了,我这紧赶慢赶的回来,就怕夫君受波及,如今既然无事,我就先回府了。”
“辛苦夫人了,快回去歇着吧。”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晚膳我回去用。”
凤声闻言,眼底的讽刺一闪而过,笑着应下。
晚间用膳时,太守府终于又响起了欢笑声,阿盛有段日子不见阿娘了,兴奋的小嘴叭叭的一直不停。用完膳还一直粘着凤声,要和她一起睡,萧信正要喝斥,凤声抢先开口:“就让他跟着我睡吧,这么久没见了,我也想多陪陪他,夫君今晚委屈一下,去书房暂歇吧。”
萧信下意识就想反驳,可看到凤声眼里的祈求和期盼,让他想起了新婚时,她也总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而自己也总会乐此不疲的满足她。他暗叹了口气,对着阿盛说道:“那你要乖乖听话,阿娘刚赶路回来,需要好好休息。”
阿盛忙不迭的点头,小鸡啄米似的,看得萧信也忍俊不禁,回身去了书房。
目送着萧信的背影,凤声大松了一口气,自从上次两人撕破脸后,每一次看见萧信她都觉得浑身不适,他稍一靠近,她就觉得恶心,想要逃离。她的眼神沉了沉,一味逃避不是办法,得让萧信不敢靠近自己,或者离自己远远的才行。
深夜,太守府后门,一道清瘦麻利的身影蹑手蹑脚的溜出来,四处张望见没有人,遂迅速往黄家所在的城西奔去。
“咚咚咚……”身影来到黄家的一个小侧门,盘旋许久见无人后,才上前敲门。
“谁啊?大半夜的敲门……”一个婆子探出头来,满脸警惕的看着门外的人。
一封信递了过来,信封空白,没有署名,“这封信交给你们郎君,记住,这关乎黄家满门性命,一定要交到你们郎君手里!”
婆子看着眼前的蒙面人,将信将疑的接过,信刚到手,眼前人就不见了,婆子拿着信犹豫了许久,最后一跺脚往正院去了。
门关上后,不远处的街角,走出来两人,赫然是越修身边的青松和青竹。“我们要再跟进去吗?”青松开口问青竹。
“不必,这只是萧信在探路而已,他很谨慎,不好对付啊,我们继续盯着萧信就行,不出三日,他肯定还会有动作。”
“他若是真的通过书信商议呢,我们不是就抓不了现行了?”
青竹翻了个白眼,“大哥,你能不能动动脑子,这么重要的事书信商议,被人截获不就是铁证?”说完不搭理他,径直走了,今夜跟了一圈,累死了,赶紧回去休息了,徒留青松在原地嘟囔骂街……
用完晚膳,月亮已经爬上夜空,杨夫人又着人备好了香案和贡品,凤清姐妹几人去拜月祈福。
等一切结束,凤藻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姐妹出门了,“长姐,快些,听说有很多表演呢,平常见不到的,晚了要错过许多了。”今天中秋佳节,官府取消了宵禁,故而市集都营业到很晚。
襄阳到底是荆州州府所在,到了街上,就看见酒楼商铺都张灯结彩,各家酒楼几乎都在售卖新酒,桂花酒,螃蟹,还有石榴这样的时令水果,看的人眼花缭乱。
行至望江楼前,只见聚集了好多人,凤藻仗着自己身材纤细挤了进去,还一边回头吆喝姐妹跟上。原是望江楼邀请了许多书生士子,举办的文人雅集,题诗咏月,由观众评出前三名,有好大的彩头。
凤清和风声都很有兴趣,遂留下来观看,还有许多临时加入的书生,荆襄之地经济繁荣,交流通达,文人雅客也常汇聚于此,大家你来我往,出口成诗。直到雅集结束,凤清还有些意犹未尽。
看完雅集,三人又到旁边的茶肆观看了茶艺表演,还有露天的杂戏表演,傀儡戏,甚至还有幻术,各种节目表演目不暇接。凤清最是喜欢幻术,自从离开长安后,她就没再观看过幻术表演了,如今在襄阳再看到,两眼都放光。
闲逛至华阳河边,凤清看到好多女子在放河灯,这是从江南传来的习俗。在建康住了两年,她已经见过好几次了,不觉得新鲜,不过凤藻兴趣又来了,拉着凤清就要买河灯。
到了小摊前一看,河灯多为荷花灯,其它种类很少,凤清兴致缺缺,正要离开。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盏兔子灯,造型憨态可掬,很是生动,还只这一盏,于是伸手便要去拿。
“夫人,且慢!”凤清手一顿,见摊主正急急伸手来阻拦,她收回手疑惑地看过去。
“夫人见谅,这个花灯是不卖的。”
“不卖!那你挂在那作甚?”凤清还没反应,凤藻先出声质问了。
“女郎息怒,这盏花灯不卖,但是可以赢得。女郎请看,那边有擂台,胜利者可得。”
凤清依着摊主的指向看过去,只见几步之外有个小台子,上面摆着几样兵器,还有箭靶子。“四妹,这不是妹夫的强项嘛,小菜一碟。”凤藻挤眉弄眼的靠过来,说完便示意月季去请越修过来,凤清横了凤藻一眼,到底没拒绝。
越修一直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看着她和姐妹们一路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也觉得暖暖的,当然,要是和他一起就更好了。见月季过来,他心里一紧,还以为她们出什么事了,结果听说就是让他去赢一盏花灯,他放心之余又多了些无奈,笑着微摇了摇头。
跟着月季来到小摊前,他一眼就看到了小妻子亮晶晶的眼睛,眼神里还带着期待。他不自觉的露出宠溺的笑容,“想要那盏兔儿灯?看为夫的,必能让夫人如愿。”
话音刚落,便纵身一跃到了台上,他环视了一圈,随后拉弓上弦,随着“咻”的一声落下,白羽箭正中不远处的靶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
就在凤清以为他要下来时,只见他再次弯弓射箭,这第二箭将前一箭劈开后再次中了红心。叫好声更响了,他转过身,朝凤清的方向看过来。
凤清在台下,看着他高大的身躯,手上还握着强弓,旁边架子上挂满花灯,他的脸隐在灯火的阴影里,只能看到起伏的轮廓,但他的身躯却仿佛披上了一层柔光,还泛着光晕,宛若天神。她不由得看痴了,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的看到他的英姿,似乎透过他现在的身影看到了他在沙场驰骋时的骁勇无匹。
“四妹……四妹?”
“啊……怎么了?”凤清回过神来,就见凤藻面带戏谑,眼神也颇有意味地看着她。
“没人挑战,妹夫赢了,正看着你呢?怎么,妹夫太英勇,你看呆了?”
凤清闻言抬头看向台上,只见越修正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还朝自己挑了挑眉,仿佛在说:“怎么样,我没食言吧。”
越修跳下台子,从摊主手中接过花灯就朝她走来。许是晚膳时桂花酒饮多了,凤清只觉得自己脸颊热热的,胸口的跳动也快了些,长姐和三姐在说着什么,她完全听不见了,眼睛里只有他朝自己走来的身影。
直到手里被塞进了花灯的长柄,她才有了真实的感觉,微红着脸颊看向越修,低低的道了声谢,越修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
顶着凤藻打趣的眼神,姐妹三人来到华阳河边,凤清不舍得兔子灯,悄悄又让月季去买了盏普通的荷花灯。许愿时,她看了眼一旁的越修,鬼使神差地写下了希望他长命百岁的祈愿。
回去的路上,被凤藻看到她手里的花灯,又招来一通揶揄,最后凤清都不敢再看向越修了。
过完中秋第三日,凤声就启程回了江夏。码头上,姐妹三人依依惜别,凤清还好,知道不久之后还会见到,倒是凤藻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越修最后才过来,对着凤声拱手行礼,“此次劳烦长姐了,江夏那边已经安排好了,长姐依计行事即可。不过,还是安全要紧,若遇上阻碍,不必强求。”
“妹夫放心!”凤声福身回礼后,声音坚定的回道,寥寥几字便表明她的决心,再无需多言。
越修微微颔首。
看着船缓缓离岸,凤清的面色有些落寞,越修过来给她披上披风,揽着她往马车走去。
“你让长姐做什么啊?”进了马车刚一坐下,凤清就迫不及待的开口。
“就让她给姐夫带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我们调查黄家在襄阳的米铺,知道了一些事情?”
“你们是想打草惊蛇,再引蛇出洞?”
越修倒了杯热茶递给凤清,眼里的赞赏掩饰不住地往外冒。“是的,青竹去黄家探过了,并未有线索,只能这样了,我让青竹留了点痕迹,黄家那边应该已经有反应了。”
“可是襄阳这边的黄家人接触不到这么机密的事吧,他们万一不上钩呢?”
“说来确实是巧合,因着水灾,米粮紧俏,黄家派了嫡长子黄渊前来襄阳,联合其他家族,妄图哄抬米价。刺史府正是以查抄囤积居奇为由,将黄渊带回来的。”
凤清不由得笑出声来,这还真是瞌睡来了递枕头,嫡长子啊,这次的诱饵真是足足的。
青竹几次探访黄家,均留下了踪迹,黄家家主黄铮这几日正提心吊胆,又收到了襄阳来的消息,长子黄渊被带走了。一时急火攻心,倒下了,黄家上下慌乱起来,黄铮夫人马氏便找上了萧信,想求萧信帮忙。
可是越修这个巡察使还在荆州待着呢,萧信这时候哪敢再和黄家来往,遂以主母不在不便接待女眷为由打发了。
可惜没过几天,这上门求见的人就变成了他。
这日,凤声回到江夏,没回太守府,而是从码头径直到了衙门。萧信刚看到她时,眼底还有一丝不耐,可随着凤声的话语,他的神色凝重起来,又不得不重新看向眼前的妻子。
“你是说国公爷查到了黄家?”萧信的语气里还是带着些怀疑。
“应该是吧,我回来前妹夫派人查封了黄家的米铺,还把黄渊下了刺史府大狱,想来应当是查到了些什么吧。夫君,你之前跟黄家来往频繁,会不会被牵连啊?”
凤声语气焦急,脸上的担忧也不似作伪,联想起近日黄家频频来找,萧信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
“夫人不用忧心,我与黄家只是正常公事往来,并无私下交情,黄家诸事都与我无关。”
凤声闻言,表情松泛了些,“既如此,我就放心了,我这紧赶慢赶的回来,就怕夫君受波及,如今既然无事,我就先回府了。”
“辛苦夫人了,快回去歇着吧。”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晚膳我回去用。”
凤声闻言,眼底的讽刺一闪而过,笑着应下。
晚间用膳时,太守府终于又响起了欢笑声,阿盛有段日子不见阿娘了,兴奋的小嘴叭叭的一直不停。用完膳还一直粘着凤声,要和她一起睡,萧信正要喝斥,凤声抢先开口:“就让他跟着我睡吧,这么久没见了,我也想多陪陪他,夫君今晚委屈一下,去书房暂歇吧。”
萧信下意识就想反驳,可看到凤声眼里的祈求和期盼,让他想起了新婚时,她也总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而自己也总会乐此不疲的满足她。他暗叹了口气,对着阿盛说道:“那你要乖乖听话,阿娘刚赶路回来,需要好好休息。”
阿盛忙不迭的点头,小鸡啄米似的,看得萧信也忍俊不禁,回身去了书房。
目送着萧信的背影,凤声大松了一口气,自从上次两人撕破脸后,每一次看见萧信她都觉得浑身不适,他稍一靠近,她就觉得恶心,想要逃离。她的眼神沉了沉,一味逃避不是办法,得让萧信不敢靠近自己,或者离自己远远的才行。
深夜,太守府后门,一道清瘦麻利的身影蹑手蹑脚的溜出来,四处张望见没有人,遂迅速往黄家所在的城西奔去。
“咚咚咚……”身影来到黄家的一个小侧门,盘旋许久见无人后,才上前敲门。
“谁啊?大半夜的敲门……”一个婆子探出头来,满脸警惕的看着门外的人。
一封信递了过来,信封空白,没有署名,“这封信交给你们郎君,记住,这关乎黄家满门性命,一定要交到你们郎君手里!”
婆子看着眼前的蒙面人,将信将疑的接过,信刚到手,眼前人就不见了,婆子拿着信犹豫了许久,最后一跺脚往正院去了。
门关上后,不远处的街角,走出来两人,赫然是越修身边的青松和青竹。“我们要再跟进去吗?”青松开口问青竹。
“不必,这只是萧信在探路而已,他很谨慎,不好对付啊,我们继续盯着萧信就行,不出三日,他肯定还会有动作。”
“他若是真的通过书信商议呢,我们不是就抓不了现行了?”
青竹翻了个白眼,“大哥,你能不能动动脑子,这么重要的事书信商议,被人截获不就是铁证?”说完不搭理他,径直走了,今夜跟了一圈,累死了,赶紧回去休息了,徒留青松在原地嘟囔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