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余欢喜这才反应过来,这人好像是个什么镇长,可能还真不好拿群众的针线。
“那就便宜点,包菜五毛一斤,黄瓜和胡萝卜一块。”趁人没走几步,忙改口。
顾迟脚步顿住,不客气的转头走回来,将余欢喜剩下的菜包圆了,又果断付了款。
余欢喜见人不说话,可自己做生意的不好太冷场,便客气寒暄道:“顾镇长还自己做饭啊。”
顾迟僵硬点点头,“有空就做。”
“哦。”余欢喜自觉无趣,也不再多话。
见人买完离去,她也麻利收了摊往家走。
小三轮一路疾驰,不到二十分钟便到家。
进了小院刚停稳,表舅妈便迎了出来,见空车回,满脸惊讶。
“哟,这是全都卖光了?”
“是咧,咱家菜卖相好,又没打农药啥的,不愁卖!”
张翠兰跟着高兴,“那就好,那就好。咱饭菜也好了,快进屋洗手吃饭吧。”
“行!”余欢喜回身拿了装零钱的布包进屋。
饭后,余欢喜拿来布包当着表舅妈和老太太的面数了起来。
因为在乡镇,中老年人居多,这次卖菜收的现金是大头,仔细数清后再加上绿泡泡扫码收到的,加一起将近小八百。
老太太一听这数字,嘴巴微张,有些不敢相信的伸手接过布包,自己又数了一遍。
“还真有这么多呢。”说这话时笑眯了眼。
“那还得多亏您种的菜好才行。”见老太太高兴,余欢喜也不介意说几句谎话。
张翠兰也跟着咋舌,“这都快赶上你舅在外面做好几天工的了。”
余欢喜听了这话,眼珠转了转,心里生出个想法来,但当下并未急着说出口。
天黑之后,伺候老太太洗漱时,余欢喜悄悄兑了空间里的水给老太太泡脚,希望借此可以促进修复。
等老太太睡下之后,又溜进厨房往角落里的蓄水池兑了一半。
她不敢一下子在家里饮用水里放太多,虽说自己试验过有效,但一下子太猛,也担心外婆身体受不住。
完事之后又跑去后院挑选了一些蔬菜少量浇了点空间水。
接下去连续几天,余欢喜都一大早的摘了蔬菜拉去卖,直到地里零星剩下些只够自家吃的才收手。
余欢喜这几天自顾自的忙活开了,不知道村里有那闲得无聊的人传出些难听的话。
这事张翠兰只跟老太太悄悄念叨了几句,两人都默契的没在余欢喜跟前提。
直到有人找上门来。
这日午饭后,余欢喜正在楼上收衣服,突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嘈杂声。
赶紧放下东西跑下楼,见隔壁一个不太熟的大娘正跟她外婆缠在一块儿拉拉扯扯。
“唉唉唉,你干啥呢?”余欢喜第一时间大步冲上前将人拽开。
又回头冲老太太道:“您这腿脚还没好利索呢,有事儿怎么不大声叫我?”
“我,”老太太想说自己脚已经好了,顿了下却是没说出口,只转头狠狠瞪向那大娘,“是她先找上门来惹我的,得亏我腿脚没好利索,不然我还得拿大扫把打她出去!”
余欢喜见老太太中气十足,这才看向大娘,“您这是,有啥事儿吗?”言外之意没事麻溜儿滚蛋。
大娘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冷哼一声道:“你外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好心好意上门来给你介绍生意,你还没说话,她倒先不乐意了。”
“给我介绍生意?”余欢喜不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大娘没憋什么好屁。
却是耐着性子问了句:“那您倒是说说看,您有什么好生意介绍给我?”
大娘一听总算是问到正题上了,“你这些日子不是在往镇上卖菜嘛,听说价钱还不便宜。这不,咱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把咱家的菜一口气收了拿去卖,还省得劳力你自己种了,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哦?”余欢喜挑眉笑出声,“那依您的意思,我还得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是吧?”
大娘一拍大腿:“那可不是。”
老太太见余欢喜顺着这婆娘的话说,生怕她被骗了,忙怒道:“你个不要脸的老东西,打着占人便宜的心思上门,还想让人对你感恩戴德?真当你家地里种的是什么金疙瘩呢,还收了你家菜去卖,我呸,白送咱都不要!”
余欢喜担心外婆被气坏了,忙将人往回拉了拉,示意她别动气。
又开口冲大娘道:“阿婆,您家的菜您愿意自己吃还是送人或者自己拿去卖,都没人拦着。但我是真不打算买,您就请回吧!”
“为啥?”大娘吊眉一挑,“你凭啥不要咱家的菜!”
“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反正都要去卖菜,顺手收了咱家的一起去卖有啥不好,我又不多要你的钱,你卖给别人多少钱一斤,按多少钱一斤给咱就行……”
余欢喜也是被气笑了,“凭啥不要你家菜?那您说说看,我凭啥就非要收你家菜呢?”
“且不说本来就是自家种来吃不赢才拿去卖的,就是我专程种来卖,自己种了卖不是更划算?为啥非得按卖价收你家菜,那我白费功夫赚个啥?”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要收别家菜去卖,也肯定是低价收高价卖啊,不然我图啥啊?”
余欢喜自认说得够明白了,没成想大娘一听这话倒是怒了,一拍大腿就坐地上嚎起来。
“说到底你这丫头片子是有出息了看不起咱这些乡里乡亲了呗,我不过就是求你帮个忙收我点菜,你倒是说一堆大话来欺负我们这些没能力的老年人啊……我容易吗,一大把年纪了种点菜,不过是想卖了菜换点小钱捡药吃……我真是太难了我……”
见大娘光打雷不下雨,还时不时眯个眼缝来观察她的反应,真真是让人开了眼。
按住气鼓鼓的外婆,她反身进去搬了两把椅子出来,准备坐着慢慢欣赏。
“嘿!这是闹啥呢?”刚坐下,就见院外凑进来张黝黑的大脸。
余欢喜一见来人,立马起身,“表舅,您回来啦!”
说着将拎着包袱的人引进院里,边走边寒暄:“您外头的工程都做完了?”
徐家表舅一边点头一边盯着地上还在表演的大娘,不解道:“她这又是闹哪出?”
老太太气不过,不等余欢喜开口呢,便嘀嘀咕咕跟徐家表舅低骂起隔壁大娘来。
徐家表舅听清楚咋回事后,一个电话直接打到村支书那里去,请他过来主持公道。
大娘听到徐家表舅打电话也不怵,想来是个惯犯了。
于是原本的两人看戏变成了三人边嗑瓜子边看戏。
不多时,村支书便骑着个电动车过来了,身后还小跑跟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
余欢喜认得这人,正是地上大娘的儿子。
“妈,您这是在做啥子?”大娘儿子顶着几人目光冲上前,试图扶起地上撒泼的老娘,不料反被大娘一个怒推摔倒在地。
“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老娘这都是为了谁?”说着望向村支书,“老书记,你来得正好,你来帮我评评理,这余家丫头反正都要卖菜,我让她收了我的菜一起去卖,她愣是不肯,哪有她这样不懂事的小辈……”
“够了!”村支书清楚她什么人,也懒得听她絮叨,“你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出门没捡就算丢的人,别人不让你占便宜,就成别人的错了?你丢不丢人!”
“我咋就丢人了嘛,我就是想……”
“你想都别想!”
村支书几个箭步冲到院角拿起一把竹枝扎成的大扫把,“还不走?!”
大娘也怕挨打,悻悻起身,嘴里还在嘀嘀咕咕:“又不是就我一个人这么想,她余家丫头自小住在咱们村,现在长大有能耐了,可不得回报回报咱们村儿里。”
“怎么不见你家三丫头把在城里赚的钱拿回来回报给村里?”村支书气不过,撵了几步追回去骂道。
见那母子二人灰溜溜走远,村支书这才扔了扫把。
接过余欢喜递来的水灌下两口,才道:“这婆子一向没脸没皮的,欢喜丫头别跟她一般见识。”
余欢喜笑笑表示没放在心上。
送走村支书,余欢喜心里也在盘算。
自己这次回来短时间内不急着走,但总是闲着也不行,确实得找些事来做才好。
便说眼下的,既然有人眼热她卖菜卖得好,那她便就着这茬继续种地卖菜好了。
可也不能光种菜,只说身处农村,蔬菜市场需求量没那么大,就算卖去外地,生鲜冷链物流也有时限,且成本增加,发展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思来想去,余欢喜决定先试试方便运输且对物流时效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品种,诸如玉米红薯南瓜之类的,另外还可以顺带着卖些应季的水果。
东西都是山上地里早就有的,她只需要悄默声的给浇些空间水,静待成熟即可。
当然,这一切得先瞒着所有人,等她想好借口再跟家里说。
打定主意,余欢喜转头便背着背篓一个人上了山。
“那就便宜点,包菜五毛一斤,黄瓜和胡萝卜一块。”趁人没走几步,忙改口。
顾迟脚步顿住,不客气的转头走回来,将余欢喜剩下的菜包圆了,又果断付了款。
余欢喜见人不说话,可自己做生意的不好太冷场,便客气寒暄道:“顾镇长还自己做饭啊。”
顾迟僵硬点点头,“有空就做。”
“哦。”余欢喜自觉无趣,也不再多话。
见人买完离去,她也麻利收了摊往家走。
小三轮一路疾驰,不到二十分钟便到家。
进了小院刚停稳,表舅妈便迎了出来,见空车回,满脸惊讶。
“哟,这是全都卖光了?”
“是咧,咱家菜卖相好,又没打农药啥的,不愁卖!”
张翠兰跟着高兴,“那就好,那就好。咱饭菜也好了,快进屋洗手吃饭吧。”
“行!”余欢喜回身拿了装零钱的布包进屋。
饭后,余欢喜拿来布包当着表舅妈和老太太的面数了起来。
因为在乡镇,中老年人居多,这次卖菜收的现金是大头,仔细数清后再加上绿泡泡扫码收到的,加一起将近小八百。
老太太一听这数字,嘴巴微张,有些不敢相信的伸手接过布包,自己又数了一遍。
“还真有这么多呢。”说这话时笑眯了眼。
“那还得多亏您种的菜好才行。”见老太太高兴,余欢喜也不介意说几句谎话。
张翠兰也跟着咋舌,“这都快赶上你舅在外面做好几天工的了。”
余欢喜听了这话,眼珠转了转,心里生出个想法来,但当下并未急着说出口。
天黑之后,伺候老太太洗漱时,余欢喜悄悄兑了空间里的水给老太太泡脚,希望借此可以促进修复。
等老太太睡下之后,又溜进厨房往角落里的蓄水池兑了一半。
她不敢一下子在家里饮用水里放太多,虽说自己试验过有效,但一下子太猛,也担心外婆身体受不住。
完事之后又跑去后院挑选了一些蔬菜少量浇了点空间水。
接下去连续几天,余欢喜都一大早的摘了蔬菜拉去卖,直到地里零星剩下些只够自家吃的才收手。
余欢喜这几天自顾自的忙活开了,不知道村里有那闲得无聊的人传出些难听的话。
这事张翠兰只跟老太太悄悄念叨了几句,两人都默契的没在余欢喜跟前提。
直到有人找上门来。
这日午饭后,余欢喜正在楼上收衣服,突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嘈杂声。
赶紧放下东西跑下楼,见隔壁一个不太熟的大娘正跟她外婆缠在一块儿拉拉扯扯。
“唉唉唉,你干啥呢?”余欢喜第一时间大步冲上前将人拽开。
又回头冲老太太道:“您这腿脚还没好利索呢,有事儿怎么不大声叫我?”
“我,”老太太想说自己脚已经好了,顿了下却是没说出口,只转头狠狠瞪向那大娘,“是她先找上门来惹我的,得亏我腿脚没好利索,不然我还得拿大扫把打她出去!”
余欢喜见老太太中气十足,这才看向大娘,“您这是,有啥事儿吗?”言外之意没事麻溜儿滚蛋。
大娘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冷哼一声道:“你外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好心好意上门来给你介绍生意,你还没说话,她倒先不乐意了。”
“给我介绍生意?”余欢喜不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大娘没憋什么好屁。
却是耐着性子问了句:“那您倒是说说看,您有什么好生意介绍给我?”
大娘一听总算是问到正题上了,“你这些日子不是在往镇上卖菜嘛,听说价钱还不便宜。这不,咱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把咱家的菜一口气收了拿去卖,还省得劳力你自己种了,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哦?”余欢喜挑眉笑出声,“那依您的意思,我还得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是吧?”
大娘一拍大腿:“那可不是。”
老太太见余欢喜顺着这婆娘的话说,生怕她被骗了,忙怒道:“你个不要脸的老东西,打着占人便宜的心思上门,还想让人对你感恩戴德?真当你家地里种的是什么金疙瘩呢,还收了你家菜去卖,我呸,白送咱都不要!”
余欢喜担心外婆被气坏了,忙将人往回拉了拉,示意她别动气。
又开口冲大娘道:“阿婆,您家的菜您愿意自己吃还是送人或者自己拿去卖,都没人拦着。但我是真不打算买,您就请回吧!”
“为啥?”大娘吊眉一挑,“你凭啥不要咱家的菜!”
“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反正都要去卖菜,顺手收了咱家的一起去卖有啥不好,我又不多要你的钱,你卖给别人多少钱一斤,按多少钱一斤给咱就行……”
余欢喜也是被气笑了,“凭啥不要你家菜?那您说说看,我凭啥就非要收你家菜呢?”
“且不说本来就是自家种来吃不赢才拿去卖的,就是我专程种来卖,自己种了卖不是更划算?为啥非得按卖价收你家菜,那我白费功夫赚个啥?”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要收别家菜去卖,也肯定是低价收高价卖啊,不然我图啥啊?”
余欢喜自认说得够明白了,没成想大娘一听这话倒是怒了,一拍大腿就坐地上嚎起来。
“说到底你这丫头片子是有出息了看不起咱这些乡里乡亲了呗,我不过就是求你帮个忙收我点菜,你倒是说一堆大话来欺负我们这些没能力的老年人啊……我容易吗,一大把年纪了种点菜,不过是想卖了菜换点小钱捡药吃……我真是太难了我……”
见大娘光打雷不下雨,还时不时眯个眼缝来观察她的反应,真真是让人开了眼。
按住气鼓鼓的外婆,她反身进去搬了两把椅子出来,准备坐着慢慢欣赏。
“嘿!这是闹啥呢?”刚坐下,就见院外凑进来张黝黑的大脸。
余欢喜一见来人,立马起身,“表舅,您回来啦!”
说着将拎着包袱的人引进院里,边走边寒暄:“您外头的工程都做完了?”
徐家表舅一边点头一边盯着地上还在表演的大娘,不解道:“她这又是闹哪出?”
老太太气不过,不等余欢喜开口呢,便嘀嘀咕咕跟徐家表舅低骂起隔壁大娘来。
徐家表舅听清楚咋回事后,一个电话直接打到村支书那里去,请他过来主持公道。
大娘听到徐家表舅打电话也不怵,想来是个惯犯了。
于是原本的两人看戏变成了三人边嗑瓜子边看戏。
不多时,村支书便骑着个电动车过来了,身后还小跑跟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
余欢喜认得这人,正是地上大娘的儿子。
“妈,您这是在做啥子?”大娘儿子顶着几人目光冲上前,试图扶起地上撒泼的老娘,不料反被大娘一个怒推摔倒在地。
“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老娘这都是为了谁?”说着望向村支书,“老书记,你来得正好,你来帮我评评理,这余家丫头反正都要卖菜,我让她收了我的菜一起去卖,她愣是不肯,哪有她这样不懂事的小辈……”
“够了!”村支书清楚她什么人,也懒得听她絮叨,“你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出门没捡就算丢的人,别人不让你占便宜,就成别人的错了?你丢不丢人!”
“我咋就丢人了嘛,我就是想……”
“你想都别想!”
村支书几个箭步冲到院角拿起一把竹枝扎成的大扫把,“还不走?!”
大娘也怕挨打,悻悻起身,嘴里还在嘀嘀咕咕:“又不是就我一个人这么想,她余家丫头自小住在咱们村,现在长大有能耐了,可不得回报回报咱们村儿里。”
“怎么不见你家三丫头把在城里赚的钱拿回来回报给村里?”村支书气不过,撵了几步追回去骂道。
见那母子二人灰溜溜走远,村支书这才扔了扫把。
接过余欢喜递来的水灌下两口,才道:“这婆子一向没脸没皮的,欢喜丫头别跟她一般见识。”
余欢喜笑笑表示没放在心上。
送走村支书,余欢喜心里也在盘算。
自己这次回来短时间内不急着走,但总是闲着也不行,确实得找些事来做才好。
便说眼下的,既然有人眼热她卖菜卖得好,那她便就着这茬继续种地卖菜好了。
可也不能光种菜,只说身处农村,蔬菜市场需求量没那么大,就算卖去外地,生鲜冷链物流也有时限,且成本增加,发展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思来想去,余欢喜决定先试试方便运输且对物流时效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品种,诸如玉米红薯南瓜之类的,另外还可以顺带着卖些应季的水果。
东西都是山上地里早就有的,她只需要悄默声的给浇些空间水,静待成熟即可。
当然,这一切得先瞒着所有人,等她想好借口再跟家里说。
打定主意,余欢喜转头便背着背篓一个人上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