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的声音听着像是在背后编排什么人。
难怪父亲又遣人来说不必着急,想来就是因为有客来访。端木舒停下了脚步,向前走也不是,退也不是,在心里埋怨起烛儿的心急。
“他这次回来,定会被留在繁城问罪,你要早做准备。”这声音听起来像是父亲,但语气冷冽,与端木舒熟知的大不相同。
另一人说:“我正是因此有一点为难之处。”
“哦?但说无妨。”
“从前我同他私下约定儿女婚约,虽没有大张旗鼓,也有几人见证。这次他送了女儿回来,我怕他旧事重提,那叫我在君上面前如何自处?还请观溟兄指教一二。”
“正好,我前日里收到内弟的一封书信。”父亲大约是翻出了书信:“你看。”
那人大约在读信,父亲又说:“他为人最是贪心,必定会想试上一试。”
那人沉吟道:“只怕若是不得君上确言,他便不肯轻易同我毁约呀。”
父亲先前话里说的内弟,就是端木舒的舅舅,青淄迟氏的家主迟骓。这封信该是从青淄郡寄来的,怎么会和君上有关呢?
那边父亲说:“你放心,推他一把并非难事。”
那人道:“那就拜托观溟兄了,多谢,多谢。”
父亲说:“何足言谢?是端木氏更仰赖贤弟相助,等此事尘埃落定,必要重谢才是。”
“岂敢。”
端木舒正听得一头雾水,就见一个人影映在了窗帛上,似是站起来要辞行。
她连忙吹灭了手中的灯笼,急急后退,退到一从粗壮的芭蕉后,一屁股往地上一坐,大喊:“哎呀!”
端木舒坐在地上,等了片刻,书斋的另一侧似乎发出了轻微的门扉声。等她从地上爬起来,走出芭蕉丛的时候,书斋窗上的人影已经消失了。
她慢慢朝书斋走去,近得门前,问一声:“父亲在吗?”
父亲语调平稳:“进来吧。”
端木舒走进去的时候,端木湛正坐在案前批阅一卷竹简,房中已经没有第二个人的痕迹。听见她走进来,端木湛抬起头。烛光下,端木舒看到父亲眼角已有了皱纹,看起来有些疲惫。
端木湛虽然出身端木氏这样的高门,又官至左尹,但在众人的眼中,他向来都是谨小慎微,对君上唯唯诺诺的,就算是从端木舒孺慕的眼光看来,她这个父亲,大抵也不会在族史中留下什么英名赞誉。
但在抬头的瞬间,端木舒第一次觉得,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不易察觉的光亮一闪而过。
仔细看时,他仍旧是平时那样平和而略显困乏的眼神:“还和往常一样,一进院子就大呼小叫,什么时候能稳重一些?”
今日好像所有人都藏着秘密,让她琢磨不透。端木舒一时也只得按捺着心绪,不露异色。
她同往常一样,也不行礼,凑过去就在案旁坐下,斜倚着案角,揉自己的腿:“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又不是故意的,是这院子里的路不肯让我稳重!”
端木湛失笑:“为父就是担心你这莽撞的性子,才早早让你把那北地礼教先熟习起来。这几日听先生们讲,你倒研习得很有些心得,为父很是欣慰。今日君上已把那条移风易俗的诏令颁了,你所学往后就该用得上了。“
又听到那条诏令的事,端木舒扁了扁嘴,但她心里心虚,也不敢辩驳什么。不过她琢磨着父亲的态度,应该对她偷跑出去还不知情,于是故作无赖道:“父亲叫我来到底为什么事,就快些说吧,我都困了。”
“今年寒月节宴的遴选过几日就要开了。你过了年就要及笄,正当年纪,所以为父已经把你的名字呈了上去。过几日宫中会有画师到府,还需作一幅像,你不要怠慢了。”
寒月节是晋国最盛大的节日,设在秋十月的月圆之夜。晋人崇拜太阳,畏惧严寒,而秋十月正是晋国日光渐短,寒气渐生之时,所以每年这时候,晋人都要祭祀宴饮,祈求神明护佑,平安越冬。
每到寒月节,国君都会在平葭宫中的衡清池旁设宴,与群臣共赏祈神的逐寒舞。能扮作太阳神女曲诺木峨,在平葭宫的寒月节宴上领舞,是晋国贵族少女们最大的荣耀。
端木舒忍不住嘟囔:“都移风易俗了,还办什么寒月节宴。”
父亲用笔杆轻轻敲她的头:“移风易俗,也不好一蹴而就。况且就算是北地诸侯,也有各自的节日宴饮之事,这与礼教又有何违?”
端木舒抱着头:“北地未婚女子不得抛头露面,他们那些贵族姝媛,根本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君上自己说的移风易俗,轮到平葭宫里的君臣聚乐,就可以不作数啦?”
端木湛笑着摇头:“看来你这礼教果然学得很有心得,连君上都指教上了。这是在为父面前,你这样的话要是叫旁人听了去,可怎么得了?”
“当然是因为这是父亲面前,阿舒才敢放肆嘛。”她给父亲扮出个乖巧可爱的模样:“总之,阿舒明白啦。这几日母亲也说要为我裁一身新裙,就是为寒月节准备呢。阿舒一定好好练习,寒月节宴上定不会给父亲丢人的。”
女儿在平葭宫的寒月节宴上领舞,与整个家族的尊荣息息相关。虽未有明言,但人人都知道,今年的遴选,端木氏的姝君势在必得。
没想到父亲没有夸奖她,而是用手在案上叩了两下。这两声一响,端木舒就收起脸上的笑坐直了,因为每次父亲有训示的时候,都会这么做。
然后她听到父亲说:“为父找你来是想告诉你,这次的寒月节,你不能被选上。”
不是不会被选上,而是不能被选上。
端木舒不解:“什么意思?”
“过些时日,你就在府中卧床称病吧。”父亲的语气虽仍然温和,但透着无可动摇。
端木舒虽然本就对寒月节宴的领舞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好奇心还是让她忍不住问:“为什么?”
端木湛重新低下头去继续批阅:“要你这么做,自然有为父的道理,你照做便是了。”
又是这样的话,又是她不必知道的事。说没有刨根问底的心是假的,但是想起先前跟兄长的那番对话,她又连继续追问都提不起劲来。
端木湛本做好她胡搅蛮缠的准备,因此故意批起文书来,以示不理睬之意,从小这小女儿闹腾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着她让她自觉没趣。但等了半晌,却没听见她出声,这倒让端木湛意外了。
他抬起头,看到烛光下少女低垂下头,眼睫在脸上落下两片羽翼般的阴影,总是带着几分倔强的嘴角也显得无精打采,看起来很是低落。
端木湛以为她是正为不能在寒月节上领舞而伤心,相比平日的吵吵闹闹,这模样倒是让他心中更是不忍,叹了口气:“为父也知道你对这次寒月节期盼已久了,无奈实在是事情有变。你也不要太难过了,只要你乖乖照做,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也算是略做宽慰。”
端木舒听父亲这话,知道他是误会了,但这可真是误打误撞的好运,她立刻来了精神:“什么都可以?”
端木湛看她方才的低沉一扫而空,眼神都开始发光,自觉草率了。但话已出口,总不好马上就吞了,只得无奈补道:“也不要太胡闹了。”
“那我不要上课了,我这些日子学得够多了,放我几日假,我要出府去玩。”
“假可以准你,但方才不是说了,今日君上已经将移风易俗的诏令颁下来了,你这时候随意出府,不好。”
“父亲不也说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嘛,这种细微之处,给点循序渐进的时间又不会怎样。”端木舒凑过去拉着父亲的衣袖:“况且我不先好好玩几天,等到要躺在家里装病的时候,不得憋坏了。”
端木湛略做思索,到底还是让了步:“罢了罢了,就随你的意吧。只是不论要去哪里,记得同你母亲说一声。”
“阿舒明白!”端木舒心花怒放,生怕父亲反悔,蹦将起来:“时候不早了,我困了,要回去了。”
端木湛看出她的小心思,挥挥手:“去吧去吧,夜深露重,在园中小心些,别再摔了。”
端木舒乖巧地行个礼,脚步轻快地退出了书斋。
走出书斋院落,两个守卫又赶紧地阖上了院门,烛儿迎上来替她照亮,打量着她的脸色,小心问:“主君责骂了?”
端木舒绷着表情,拉着她走出去几步,压不住上扬的嘴角:“说今年的寒月节,不让我去领舞呢。”
烛儿瞪大了眼睛:“那您怎么还笑得出来?”
“有什么不好?正好不用练舞了,谁爱跳谁跳去。”
“端木氏的姝君在寒月节遴选里没有中,这大约会是头一遭吧?您可别因为这个留名族史了。”
“那挺好,好歹还能做个族史里的第一人呢。”端木舒朝前轻跳了两步:“而且父亲已经允我接下来的几日不用上课,自由出府了。”
提灯的光映在端木舒脸上,看得烛儿心里发毛:“您这是又打算去哪儿?”
既然能够出府,她当然打算去探望一下文季,毕竟今日若不是因为她将文季拉入那条小巷,文季也不至于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烛儿不知道这些枝节,看她不说话,问:“您不会还不死心吧?”
“我还没说你呢。”端木舒岔开话题:“都怪你心急,我方才进去的时候,父亲在会客呢。”
“啊呀,撞上了?”
“我就是因为怕撞上,又狠狠地摔了一跤呢。”端木舒假装揉着自己的腰。
烛儿有点赧然:“没听说有客来呀。”
“看来没走正门,从那头的西南角门出入的,神秘着呢。”端木舒揉着腰的手顿了下来,忍不住猜测着这个神秘的客人到底是谁,但却毫无头绪。
一阵夜风吹来,提灯在风中晃了晃,那一点烛火跃动着,映得灯罩上端木氏的夜枭纹章明明暗暗。
夜枭是隐在夜色中的猎手,锐利的眼睛在黑暗中也能微察秋毫。
但今晚的夜色,以她的眼睛,即便借着月光也看不清。
难怪父亲又遣人来说不必着急,想来就是因为有客来访。端木舒停下了脚步,向前走也不是,退也不是,在心里埋怨起烛儿的心急。
“他这次回来,定会被留在繁城问罪,你要早做准备。”这声音听起来像是父亲,但语气冷冽,与端木舒熟知的大不相同。
另一人说:“我正是因此有一点为难之处。”
“哦?但说无妨。”
“从前我同他私下约定儿女婚约,虽没有大张旗鼓,也有几人见证。这次他送了女儿回来,我怕他旧事重提,那叫我在君上面前如何自处?还请观溟兄指教一二。”
“正好,我前日里收到内弟的一封书信。”父亲大约是翻出了书信:“你看。”
那人大约在读信,父亲又说:“他为人最是贪心,必定会想试上一试。”
那人沉吟道:“只怕若是不得君上确言,他便不肯轻易同我毁约呀。”
父亲先前话里说的内弟,就是端木舒的舅舅,青淄迟氏的家主迟骓。这封信该是从青淄郡寄来的,怎么会和君上有关呢?
那边父亲说:“你放心,推他一把并非难事。”
那人道:“那就拜托观溟兄了,多谢,多谢。”
父亲说:“何足言谢?是端木氏更仰赖贤弟相助,等此事尘埃落定,必要重谢才是。”
“岂敢。”
端木舒正听得一头雾水,就见一个人影映在了窗帛上,似是站起来要辞行。
她连忙吹灭了手中的灯笼,急急后退,退到一从粗壮的芭蕉后,一屁股往地上一坐,大喊:“哎呀!”
端木舒坐在地上,等了片刻,书斋的另一侧似乎发出了轻微的门扉声。等她从地上爬起来,走出芭蕉丛的时候,书斋窗上的人影已经消失了。
她慢慢朝书斋走去,近得门前,问一声:“父亲在吗?”
父亲语调平稳:“进来吧。”
端木舒走进去的时候,端木湛正坐在案前批阅一卷竹简,房中已经没有第二个人的痕迹。听见她走进来,端木湛抬起头。烛光下,端木舒看到父亲眼角已有了皱纹,看起来有些疲惫。
端木湛虽然出身端木氏这样的高门,又官至左尹,但在众人的眼中,他向来都是谨小慎微,对君上唯唯诺诺的,就算是从端木舒孺慕的眼光看来,她这个父亲,大抵也不会在族史中留下什么英名赞誉。
但在抬头的瞬间,端木舒第一次觉得,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不易察觉的光亮一闪而过。
仔细看时,他仍旧是平时那样平和而略显困乏的眼神:“还和往常一样,一进院子就大呼小叫,什么时候能稳重一些?”
今日好像所有人都藏着秘密,让她琢磨不透。端木舒一时也只得按捺着心绪,不露异色。
她同往常一样,也不行礼,凑过去就在案旁坐下,斜倚着案角,揉自己的腿:“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又不是故意的,是这院子里的路不肯让我稳重!”
端木湛失笑:“为父就是担心你这莽撞的性子,才早早让你把那北地礼教先熟习起来。这几日听先生们讲,你倒研习得很有些心得,为父很是欣慰。今日君上已把那条移风易俗的诏令颁了,你所学往后就该用得上了。“
又听到那条诏令的事,端木舒扁了扁嘴,但她心里心虚,也不敢辩驳什么。不过她琢磨着父亲的态度,应该对她偷跑出去还不知情,于是故作无赖道:“父亲叫我来到底为什么事,就快些说吧,我都困了。”
“今年寒月节宴的遴选过几日就要开了。你过了年就要及笄,正当年纪,所以为父已经把你的名字呈了上去。过几日宫中会有画师到府,还需作一幅像,你不要怠慢了。”
寒月节是晋国最盛大的节日,设在秋十月的月圆之夜。晋人崇拜太阳,畏惧严寒,而秋十月正是晋国日光渐短,寒气渐生之时,所以每年这时候,晋人都要祭祀宴饮,祈求神明护佑,平安越冬。
每到寒月节,国君都会在平葭宫中的衡清池旁设宴,与群臣共赏祈神的逐寒舞。能扮作太阳神女曲诺木峨,在平葭宫的寒月节宴上领舞,是晋国贵族少女们最大的荣耀。
端木舒忍不住嘟囔:“都移风易俗了,还办什么寒月节宴。”
父亲用笔杆轻轻敲她的头:“移风易俗,也不好一蹴而就。况且就算是北地诸侯,也有各自的节日宴饮之事,这与礼教又有何违?”
端木舒抱着头:“北地未婚女子不得抛头露面,他们那些贵族姝媛,根本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君上自己说的移风易俗,轮到平葭宫里的君臣聚乐,就可以不作数啦?”
端木湛笑着摇头:“看来你这礼教果然学得很有心得,连君上都指教上了。这是在为父面前,你这样的话要是叫旁人听了去,可怎么得了?”
“当然是因为这是父亲面前,阿舒才敢放肆嘛。”她给父亲扮出个乖巧可爱的模样:“总之,阿舒明白啦。这几日母亲也说要为我裁一身新裙,就是为寒月节准备呢。阿舒一定好好练习,寒月节宴上定不会给父亲丢人的。”
女儿在平葭宫的寒月节宴上领舞,与整个家族的尊荣息息相关。虽未有明言,但人人都知道,今年的遴选,端木氏的姝君势在必得。
没想到父亲没有夸奖她,而是用手在案上叩了两下。这两声一响,端木舒就收起脸上的笑坐直了,因为每次父亲有训示的时候,都会这么做。
然后她听到父亲说:“为父找你来是想告诉你,这次的寒月节,你不能被选上。”
不是不会被选上,而是不能被选上。
端木舒不解:“什么意思?”
“过些时日,你就在府中卧床称病吧。”父亲的语气虽仍然温和,但透着无可动摇。
端木舒虽然本就对寒月节宴的领舞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好奇心还是让她忍不住问:“为什么?”
端木湛重新低下头去继续批阅:“要你这么做,自然有为父的道理,你照做便是了。”
又是这样的话,又是她不必知道的事。说没有刨根问底的心是假的,但是想起先前跟兄长的那番对话,她又连继续追问都提不起劲来。
端木湛本做好她胡搅蛮缠的准备,因此故意批起文书来,以示不理睬之意,从小这小女儿闹腾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着她让她自觉没趣。但等了半晌,却没听见她出声,这倒让端木湛意外了。
他抬起头,看到烛光下少女低垂下头,眼睫在脸上落下两片羽翼般的阴影,总是带着几分倔强的嘴角也显得无精打采,看起来很是低落。
端木湛以为她是正为不能在寒月节上领舞而伤心,相比平日的吵吵闹闹,这模样倒是让他心中更是不忍,叹了口气:“为父也知道你对这次寒月节期盼已久了,无奈实在是事情有变。你也不要太难过了,只要你乖乖照做,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也算是略做宽慰。”
端木舒听父亲这话,知道他是误会了,但这可真是误打误撞的好运,她立刻来了精神:“什么都可以?”
端木湛看她方才的低沉一扫而空,眼神都开始发光,自觉草率了。但话已出口,总不好马上就吞了,只得无奈补道:“也不要太胡闹了。”
“那我不要上课了,我这些日子学得够多了,放我几日假,我要出府去玩。”
“假可以准你,但方才不是说了,今日君上已经将移风易俗的诏令颁下来了,你这时候随意出府,不好。”
“父亲不也说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嘛,这种细微之处,给点循序渐进的时间又不会怎样。”端木舒凑过去拉着父亲的衣袖:“况且我不先好好玩几天,等到要躺在家里装病的时候,不得憋坏了。”
端木湛略做思索,到底还是让了步:“罢了罢了,就随你的意吧。只是不论要去哪里,记得同你母亲说一声。”
“阿舒明白!”端木舒心花怒放,生怕父亲反悔,蹦将起来:“时候不早了,我困了,要回去了。”
端木湛看出她的小心思,挥挥手:“去吧去吧,夜深露重,在园中小心些,别再摔了。”
端木舒乖巧地行个礼,脚步轻快地退出了书斋。
走出书斋院落,两个守卫又赶紧地阖上了院门,烛儿迎上来替她照亮,打量着她的脸色,小心问:“主君责骂了?”
端木舒绷着表情,拉着她走出去几步,压不住上扬的嘴角:“说今年的寒月节,不让我去领舞呢。”
烛儿瞪大了眼睛:“那您怎么还笑得出来?”
“有什么不好?正好不用练舞了,谁爱跳谁跳去。”
“端木氏的姝君在寒月节遴选里没有中,这大约会是头一遭吧?您可别因为这个留名族史了。”
“那挺好,好歹还能做个族史里的第一人呢。”端木舒朝前轻跳了两步:“而且父亲已经允我接下来的几日不用上课,自由出府了。”
提灯的光映在端木舒脸上,看得烛儿心里发毛:“您这是又打算去哪儿?”
既然能够出府,她当然打算去探望一下文季,毕竟今日若不是因为她将文季拉入那条小巷,文季也不至于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烛儿不知道这些枝节,看她不说话,问:“您不会还不死心吧?”
“我还没说你呢。”端木舒岔开话题:“都怪你心急,我方才进去的时候,父亲在会客呢。”
“啊呀,撞上了?”
“我就是因为怕撞上,又狠狠地摔了一跤呢。”端木舒假装揉着自己的腰。
烛儿有点赧然:“没听说有客来呀。”
“看来没走正门,从那头的西南角门出入的,神秘着呢。”端木舒揉着腰的手顿了下来,忍不住猜测着这个神秘的客人到底是谁,但却毫无头绪。
一阵夜风吹来,提灯在风中晃了晃,那一点烛火跃动着,映得灯罩上端木氏的夜枭纹章明明暗暗。
夜枭是隐在夜色中的猎手,锐利的眼睛在黑暗中也能微察秋毫。
但今晚的夜色,以她的眼睛,即便借着月光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