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灯光,端木舒心下已觉有些不好,她迟疑着上前去,叩了叩门。

    门应声开了,烛儿却没有同先前一样扑出来。

    为她开门的是府中的家宰孙绪,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提灯的侍从。

    孙绪朝她行了个礼:“姝君总算回来了。”

    端木舒朝人群里扫了一眼,也没见着烛儿的身影,怀着渺茫的希望问:“烛儿呢?”

    孙绪说:“已被主君叫去问话了。不过姝君最好还是回去把这身……”

    端木舒顾不上听他把话说完,提起裙摆冲开人群,将那声“姝君,主君在夫人院中!”远远甩在身后。

    端木舒的母亲迟姣院中有一棵枝干虬结的老碧桃,树冠如盖,下面置着席案,以供小坐闲饮。

    端木舒冲进院中的时候,见父亲和母亲正坐在那桃树下。端木湛端着酒盏,迟姣默坐在一旁打扇,烛火一晃,驱蚊的夜息香就被吹了过来。

    这幅场景看上去倒很是闲适,如果不是烛儿正跪在一旁的话。

    这种情形她倒也不是全无预想,毕竟背着父亲母亲偷溜出府不是一次两次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端木舒止住脚步,等了片刻,不见父母有所反应,只能拖着脚步挪过去,在父母面前站正了,抬手到额前,跪下规规矩矩行个礼:“问父亲、母亲安好。”

    端木湛低头小啜,仿佛没听见她的话。迟姣瞥了丈夫一眼,又看着正犹豫该不该起的端木舒,笑一声:“这可比平日里恭敬多了,看着还真有些新鲜。”

    母亲的语气听起来并不恼火,倒有几分打趣,端木舒心中一喜,起身来正想顺势撒娇,却听到父亲道:“我倒是看着这身装束更新鲜些。”他放下酒盏:“为什么做这样打扮?”

    父亲的语调听起来倒很平静,端木舒有些拿不准,只得小心答到:“东坊忙乱,这是为了不引人注意。”

    “为什么不能引人注意?”

    若说前一问还可能是临时起意,这一问可是大大的不妙了。端木舒隐隐觉得父亲圈了个套索,正等着她把脖子往里伸呢。

    她又偷眼去看烛儿,猜度着烛儿先前说了些什么。按理说,烛儿即便瞒不住她偷溜出去的事,至少也不会老实交代她去了文府,毕竟那只会罪加一等。

    “东张西望的做什么,真以为有个把仆从替你遮掩,就能逃过所有人的眼睛?”

    端木舒心里一凉。

    也是,文府这么大的事,父亲会放眼线在那里盯着,她该想到的。回来看到这阵仗,她竟然还心存侥幸。

    现下赶紧认错才是正经,她低下头,老老实实:“阿舒知道错了。”

    “哦?那你说说自己错在了哪里?”

    从小到大,端木舒犯错是家常便饭,自省也是手到擒来:“阿舒不该私自出府,去不该去的地方,还串通左右,妄图蒙蔽父亲母亲。”然后她给自己敲定一个评语:“实在是任性妄为,不知轻重。”

    照往常,她乖乖认个错,这就该轮到父亲给她讲道理了。父亲的长篇大论,她听多了早失了耐心,垂眼已经开始准备神游。

    但父亲的声音把她拉了回来,他说的是:“看样子你并不知道。是为父失责,还没有好好教过你。”

    端木舒抬起头,有些茫然,她看着父亲,仍然顺口说道:“阿舒是真的知道……”

    父亲并未理会,而是吩咐道:“来人。”

    有脚步声过来,端木舒转过头去,只见一个侍从到了近前,手中握着一根近寸粗的藤条。

    这样家法,端木舒曾见兄长领受过,记忆犹新。

    她不由地朝母亲那边缩了缩。

    “动手吧。”父亲说。

    从小父亲劝教过她,责骂过她,却从没有打过她。生平第一次,竟然要挨打了。

    母亲看起来并没有丝毫要解救她的意思。端木舒又看了看那根藤条,心里哀叹,这一顿下去,没个十天半个月的怕是好不了,算了,敢作敢当,忍忍也就过去了。

    她闭上眼睛,缩起脑袋,咬紧了牙关。

    藤条挥开空气,发出尖锐的啸鸣,然后响亮地抽打在皮肉上。

    奇怪,那藤条并没有落在她身上。

    然后她听到了烛儿的闷哼。

    端木舒猛地睁开眼,转过头去,只见烛儿捂住了嘴,身体剧烈地颤抖着。

    侍从扬手又是一鞭。

    浸过油的藤条又硬又韧,带着未经打磨的粗糙,猛力鞭打下去,烛儿的肩上洇出了血痕。

    “住手!”端木舒扑过去,双手紧攥住那根藤条,转头朝父亲喊:“错的是我,为什么要打烛儿?”

    父亲的眼神从她握住藤条的手移到她的脸上:“她身为你的近侍,不但不能对你加以劝阻,还替你掩盖过失,当然有罪。”

    “父亲该知道我的性子,烛儿怎么劝得住我?”

    “既然如此无用,打死何惜?”说着,他转头朝那侍从:“打。”

    端木舒只觉掌心一阵火烧火燎的痛楚,手中已经握空。藤条再一次打在了烛儿身上,又是一道血痕。

    她再想去抓住那藤条也是无法,两个侍女已架着她的胳膊将她拉开。

    一下又一下,那藤条像一条恶毒的蛇,嘶叫着,舐出一片猩红。烛儿已几乎倒在地上,她弓缩着,颤抖着,却咬着唇闷声不吭。

    这样下去,烛儿真的会被打死。

    端木舒拼命挣扎着,却脱不开那两个侍女的禁锢。

    父亲的做法是有根据的。在晋国,主人犯罪,仆从不仅会连坐,而且往往因主人门第显赫而替主人担责,获罪更重。

    烛儿明明什么也没有做错,但却只能受罚,因为她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手里,而在端木舒的手里。

    对此,端木舒其实很清楚。但是她好像从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或许是因为父亲从来也没有这么较真过。

    也或许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把烛儿的命当一回事。

    她肆无忌惮,犯了错仍可以安然无恙,把代价丢给烛儿去偿付。

    她起初对父亲的那些气愤和不平,其实都应该对着她自己,端木舒觉得全身都没了力气。

    她的视线逐渐水光模糊,但是她不敢眨眼,不敢让眼泪掉下来。烛儿倒在地上,甚至都不敢出声,她有什么资格像受了什么苦一样,哭出来?

    端木舒任凭侍女们箍着她的胳膊,扭转身躯朝父亲伏下去,直将额头伏到地上:“阿舒知道错了,不要再打了,阿舒真的知错了!”

    母亲终于说:“我看也差不多了。”

    “原本今日就算打死她,你也怨不得旁人。不过既然你母亲求情。”父亲停顿了一下,对那边说道:“行了,将这小婢带下去吧。”

    侍女们松开了她,端木舒听到有人将烛儿从地上拖了起来,但她不敢抬头去看。她的双手按在地上,碎石扎着她擦破的掌心,眼泪终于打落:“多谢父亲,母亲。”

    父亲说:“抬起头来吧。”

    她忙把脸在袖上蹭两下,依言直起身子。

    父亲又端起酒盏:“你再来说说,自己错在了哪里?”

    她现在当然已经明白,父亲已教了她。

    “阿舒错在忘了自己是端木氏的姝君,一言一行都不止维系我一人的安危。”

    “这才有点像样了。”父亲点头,浅啜一口:“听说你今日进文府去了,说说你在文府的见闻吧。”

    端木舒一五一十将自己在文府的所见都交代了,只隐去了文季在谈及文席的死因时,那有些可疑的表现。

    父亲听了,对文耀大闹文府之事,只是透出一抹淡淡的讽意,似乎并不觉得惊讶。然后又问:“你何时同文氏少君走得这么近了?”

    端木舒自然不敢翻出前些日子刺杀之事,垂头:“阿舒常去看隼卫演武,文少君是新面孔,所以对他格外好奇些,就搭了几句话。”

    自从兄长进了隼卫,隼卫的演武她很少落下,文季也的确是春末才进的隼卫。她惯用这样半真半假的话,这又是细微之处,父亲果然也没有深究。

    “你知不知道,为何我们不同文氏往来?”

    端木舒说:“阿舒知道,是因为百年前的那桩旧怨。”

    文氏和端木氏共同辅佐威伯立国,初时也曾亲如兄弟。闹成如今这水火不容的局面,源头正是百年前两族最后一次联姻时,端木氏深孚众望的少主端木岐被毒杀在新婚之夜的那桩悬案。

    端木岐自小有神童之名,才智武勇皆凌然众人,族中都以为他必能承袭令尹之位,在晋国国史中留下赫赫威名,甚至或许能使端木氏超脱“双翼”之谓,成为公室之下的第一大族。但他的死令这一切都成为泡影,对端木氏打击深重。

    虽然文氏极力否认,但毒却是从新夫人文彗带来的那坛酒中验出来的,而且端木岐的死不得不说对当时正势弱的文氏而言是绝好的机会。盛怒之下端木氏族老们不顾文氏反对,将文彗殉葬。

    此后端木氏虽总算另选出幼主承袭家业,但文氏已趁机力压一头,自此端木氏便落在了文氏下风。

    父亲从酒盏上抬眼,酒液一晃,在他眼中闪灭粼光:“哦?你这样以为?”

    端木舒一惑,但父亲却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说:“原听你兄长说,你对自己的婚事颇有想法。不过看你这浅薄的见识,今日也懒得听你分说了。”

    端木湛站了起来,朝执着藤条的侍从伸出手,侍从恭敬地双手将藤条递到他手中。

    “我们同文氏何以有那桩旧怨,你又想过没有?”他将藤条在手里掂了掂,朝端木舒走过来:“你接下来卧床养伤的时候,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或许会有些长进。”

    = = = =

    第二日,端木舒百无聊赖地趴在床上。

    昨晚父亲终究是手下留情了,没有打出伤口来,但背上青紫一片是难免,不碰没什么,碰着就生疼,所以只能趴着。

    烛儿想来更是伤得不轻,但她一时也没法去看,也怯怯地不敢去看,只能嘱咐人好好送药照顾。

    她从枕下又掏出文季情急之时塞给她的那样物事。

    昨晚受了责打,回到房中趴在榻上,胸口硌得慌才想起这东西。掏出一看,是一枚血玉扣,其上还细细雕刻着精致的饰纹,红艳如火,光华转溢。

    看起来是样好东西,但端木舒对珠玉向来不甚通,在那种时候,文季突然送她这个做什么?

    她盯着玉扣,思绪又转开。父亲昨日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不明白的实在有些多,但好在她现在的确是有大把时间了。

    “我说今日府里怎么静得瘆得慌。”兄长人未至声先闻。

    端木舒赶紧把玉扣塞回枕下,抬起头,端木豫已经绕过了门前的屏风,他走到榻旁,居高临下地看着妹妹,笑道:“原来有人在,抱、病、卧、床。”

    端木舒呸他一声:“幸灾乐祸!还在父亲面前告我的密,叛徒!”

    “你这可是不识好人心了。我是看你近日无头苍蝇一般,怕你瞎撞撞破脑袋,所以替你剖陈心迹,劝父亲听你一言。父亲原本也没有生气,是你自己把事情闹砸了,这可怨不着我吧?”

    “是是,怪我自己不争气!”端木舒头抬着有些累了,懒得再纠缠这些,她放松脖颈,右脸贴在枕上,侧头看着兄长:“父亲说我见识浅薄,要我好好琢磨琢磨,我们和文氏为何会有百年前的那桩旧怨。”

    “哦?看来父亲还愿意指教你,你可别辜负了。”

    “一直以来不都是说,因为两姓争风,文氏见时机不利,所以用了卑劣手段么。”

    端木豫啧啧两声:“难怪父亲要说你见识浅薄。”

    “百年前的无头案了,阿兄难道有什么高见?”端木舒这句本是反击,但说出口,她突然又撑起身子:“阿兄知道些什么?”

    端木豫弯下腰,弹她的脑瓜:“父亲让你琢磨,你来问我,岂不是作弊?”

    端木舒现下的姿势不及躲闪,只能揉着额头:“什么叫作弊?这是诚心求教好不好。”她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向兄长请教学习,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懂的哪有阿兄多。”

    端木豫扬扬眉,没说什么,转身走到她的梳妆台前,翻翻捡捡,拈出一只雀簪来。然后他走过来,把簪头那只小雀用金丝缠固在身躯上的两只翅膀扯了下来。

    端木舒不知道他意欲何为,颇有些心疼:“你干什么?这可是我很喜欢的簪子。”

    端木豫把那支只剩下光秃秃小雀身躯的簪放在端木舒的枕边,又把两枚翅膀接合在一起,放到旁边。

    “就这样,你再想想吧。”端木豫打个哈欠,懒懒挥一挥手,转身就走出去:“我值了夜,现在要去睡了。”

    端木舒看着兄长摆在枕边的东西。

    那两枚羽翅直接拼在一起,好似一只奇异的蝴蝶,看起来如此轻盈。

    而那光秃秃的小雀身躯,好像就成了不需要的负累。

    端木舒突然想起,端木氏和文氏并称“双翼”,是说这两族,是晋国公族宁氏的双翼。

    她的目光又投回那只失去了双翼的小雀。

    于这小雀而言,双翼永远长在它的身躯两侧,自然才是最好的。

章节目录

振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雨夜聆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夜聆蝉并收藏振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