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免夜长梦多,端木舒趁天色未晚,拜别公主,在宫门关闭前出了宫。
回到府上,刚进前庭,迟姣已经迎了出来。
本以为父亲信上提到母亲的病是托辞,不过看她被侍女搀扶着,头上缚着防风的抹额,一脸憔悴的模样,似乎的确病体未愈。
端木舒迎上前去,带着些埋怨:“母亲身体不适,在房中等着就是了,出来吹风干什么。”
迟姣拉住她的手,虚弱一笑:“在房中憋闷久了,正好出来透透气。”
这样近距离仔细看,她的眼中布着血丝,还有些浮肿,像是哭过。
端木舒瞟一眼跟上来的烛儿,烛儿欲言又止。
端木舒试探道:“这些天阿兄有消息没有?”
算算日子,南郡战事该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但是平葭宫内廷大约是有禁令,平静无波,半点前线的消息也没有传。
迟姣拉着她的手滞了一滞,道:“听说葛章人已经退往远岚山,战事还算顺利。”
她言语间似乎避开了阿兄的近况,端木舒正想追问,迟姣手上一紧:“还是快些去见你父亲吧,他正等着呢。”
端木湛坐在迟姣院中独自喝酒,那棵老桃树的叶子落得干净了,树影嶙峋。
也不知是这些时日太过操劳还是怎样,端木舒觉得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鬓边好像都冒出了白发。
端木舒行个礼:“父亲,阿舒回来了。”她抬起头,有些踟蹰:“只是,为了出宫,恐怕得罪了公子斐。”
端木湛搁下酒盏,道:“公子年幼,孩子心性变得快,无妨。”
端木舒原本还担忧父亲会责她莽撞,没想到却是这样轻描淡写,如此态度,反倒让她更觉异样。她小心问:“父亲叫我回家,到底为何?”
端木湛看一眼迟姣,然后道:“你出了元月,就该及笄了,你母亲想带你回青淄去办。”
“回青淄?”
端木舒的确是出了元月就满十五。但她已有些年头没有回外家,与一众舅表亲戚并不十分熟悉,按理说她的及笄礼即便不在繁城办,也该去曲离,怎么会安排在青淄。
迟姣拉着她坐下:“我近来身子不爽,也没有精力为你筹备。你外祖母清闲着,自己要揽这差事,所以咱们回青淄去小住一阵,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
及笄礼固然是大事,但现下阿兄出征在外,父亲也不能随去青淄。为何宁愿使两人缺席,母亲带病远行,也不延后再办?
端木舒的目光在父母面上来回看了几遍:“父亲真是为了这事,急急催促我丢下公主出宫来?”
端木湛不出声,迟姣扯个虚弱的笑:“这话,可把你父亲问得汗颜了。公主虽然尊贵,但我们阿舒也是掌上明珠呀,你的人生大事,我们这做父亲母亲的,可不想耽搁了。”
母亲话中慈爱,自是不假,但这件事,仍是可疑。但看这样子,干问是问不出来的,端木舒想了想,道:“父亲母亲的心意阿舒明白了,不过笄礼的事我也不急,不如等阿兄回来再办。我在府里住几日,陪陪母亲,就回宫中去吧。我出宫时,公主还很舍不得我呢。”
见母亲的笑不出意料地变得勉强起来,端木舒握着她的手摇了摇:“父亲母亲还当我三岁不成?有什么话还是直说了,我也好知道该怎么行事。”
迟姣叹了口气,看向丈夫。
端木湛锁起眉,他的手指在酒案上叩了两下,终于开口,语调如夜色般沉下去:“君上正暗中整理这些年文耀在南郡的罪状,文耀已经知晓,繁城怕是要生乱。你同你母亲回青淄去,暂且避一避。”
端木舒一惊:“君上怎么会在这种时候……”
文耀身上的麻烦,果然远不止这次对葛章进犯的不察之罪。
不过君上既然命文耀将麾下南郡守军调防京畿,使得文耀现下在繁城内外手握重兵,怎么会又突然翻起这些旧账来?
以文耀的为人,又有如今的权势,真说不定会生出事端。
想到这里,端木舒凛觉,文耀的为人,连她也已了解一二,君上难道会不知?
她沉吟:“所以君上才取消冬狩?”
若文耀不安分,君上定然不能冒险走出平葭宫的宫墙。
等等,或许还不止如此。
她忽然又想起岑芜在演武那日,同她说的那些话。
端木舒蓦地抬头:“岑氏今年的筹备,原本就不是为了冬狩,而是为了防备京畿之乱,所以君上才不让岑都督去南郡,是不是?”
端木湛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女儿几番思索开言,等端木舒说完,他朝迟姣看了一眼:“没想到,她倒已经知道了不少。”
迟姣浅浅笑了一笑,又握了握端木舒的手:“好了好了,既然事情都已经明白,那就先回去早些歇下,明日一早咱们就上路。”
“等一下。”不知为何,端木舒心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她把手从母亲手中抽出,站起来:“我还是不太明白。君上既然早有准备,那先前还大费周章,把文都督抬得这么高,是为了什么?万一他真的铤而走险,闹得京畿震动,有什么好处?”
现在想来,岑氏的筹备,早在大军出征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君上若要治罪,文耀只能俯首领受,但君上却连渎职之罪都不提。如今绥平君与文芷纳征已毕,大婚在即,而京畿守备又大半捏在文耀手中,君上却开始要清算他的罪名,简直好像是……
简直好像是,故意要给他铤而走险的底气。
端木舒有些不确定地又看向父亲。
端木湛的面容愈发凝重,他没有回避端木舒询问的眼神,他的轮廓被虬枝的阴影扰得有些模糊,但他的话一点也不含糊:“君上正是要逼反文耀。”
端木舒还没来得及为这被验证的猜测吃惊,就听到了父亲的下一句。
“好借此,铲除文氏。”
“铲除文氏?!”端木舒脱口惊道。晋国立国数百年,恐怕没有人设想过,会听到这四个字。“但文氏是……”
端木湛抬眼,替她补完了这句话:“双翼之一。”
晋国双翼并非虚有其名。
双翼之所以在晋国世族中地位超然,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封地和私兵之权,也因为有“凤血麟骨之誓”。
这是晋史记载的故事,为晋人所共知,虽然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传说。说的是立国之初,威伯第一次冬狩云鳞沼,遇到凤凰在麒麟的遗骸之上盘旋,哀哀泣血。待神鸟飞走后近前,得到两件宝物,就是赐给文氏的凤血和赐给端木氏的麟骨。
威伯以这两件天赐至宝向两位家主起誓,只要凤血不湮,麟骨不朽,则宁氏对双翼永不背弃。
这是施加于历代晋伯的禁制,所以双翼才能长久屹立不倒。
但如果文氏率先谋反,这誓言,自然也就打破了。
逼反文耀不过是手段,除去文氏才是目的。
一阵冷风吹过,端木舒不禁打了个寒战:“铲除了文氏,那端木氏呢?”
君上若心忌凤血,便也不可能忘记麟骨。双翼如今虽然争斗不休,但始终如飞鸟的羽翼,一对双生。如今君上决定拔去文氏,难道会留下端木氏自此独大?
端木湛也站了起来,他仰起头,看着星斗熠熠,长长地叹出一口气:“问得好啊。”
端木舒上前一步:“君上计划万全,文都督根本没有胜算,父亲不如遣人将这些都告诉他,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如果文氏能逃过这一劫,我们也免于唇亡齿寒。”
但是父亲语中沉重并未稍解:“文耀自己心里,岂会没有数?但现下对他已是死局。”
“死局?”
“他在南郡的所作所为,真计较起来……给他扣上私自加征葛章贡赋这一条,就够治他僭越死罪。他若不愿引颈受戮,就只能鱼死网破。”
文耀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何况他现在还有一搏之力。
父亲看起来,对文耀之罪了然于心。端木舒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父亲当初,到底为何举荐他出任南二郡都督?”
端木湛沉默了一下,然后他低下头来:“只因那时为父已经知道,君上有心要逼反葛章。”
大约是今夜所说都已太过惊人,对这一句,端木舒倒也不怎么意外了。现在回想君上那“夷灭葛章”的决心,反倒有了点水到渠成之感。
端木湛继续道:“以文耀的一贯做派,正是合适人选。而且……原本料想葛章生乱之后,君上即便做表面文章,也少不得要打压他一阵。”他说着,苦笑一声:“如今看来,恐怕我这点私心,也正中君上的下怀。”
其实君上岂非一直从中挑拨,让双翼彼此牵制?就是现在,众人都还以为,君上要让文氏与端木氏各扶持一位公子,为世子之位而争斗。双翼的目光还望着高下之分,谁料到君上心中所想,却已到了有无的境地。
但端木舒还是忍住,没有同父亲提起文席之死,毕竟那是文季兄弟的秘密,虽然如果父亲早早得知,或许还能做更多的防备。
如今那已不是最迫切的问题。
端木舒看看母亲:“如果文耀一定会反,我和母亲去了青淄,父亲怎么办?难免他不会想到父亲当初举荐他的用意,到时候怀恨在心,父亲岂不是危险了?”
“放心,躲过这一时之乱的办法还是有的。”父亲的手拍在她的肩上,轻轻按了一按:“只要你们平安,为父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父亲的手撤去,方才有些沉重的肩头,忽然变得轻飘飘,没有依傍。
端木舒还想再开口,但母亲站起身,走上前来:“该说的都同你说清楚了,还是该去歇下了。”
端木舒明白母亲这含蓄的劝阻,她现在唯一能为父亲稍解忧虑的,大约只有乖乖回青淄了。
夜色已沉,母亲的面容看起来也越发的虚弱和疲倦,她也不忍再令母亲久熬。
拜别父亲母亲,端木舒带着烛儿朝自己院中去。
袍袖上沾染的夜息香已经散得差不多,端木舒轻声问烛儿:“这些时日,阿兄有消息么?”
烛儿犹豫了一下,凑上前:“少主在阜邑城受了伤,现在又追着葛章人进远岚山去了。”
“受了伤?”端木舒顿住脚步,转身:“伤在哪里?”
“说是左肩。夫人可忧心着呢,所以这几日风寒又反复起来了。”
还能继续追击葛章人,大约伤得并不十分重,但阿兄以箭术为傲,现下伤在肩上,恐怕心里不好受。远岚山中瘴气浓厚,带伤虚弱,加上心中烦闷,怕会受影响更甚。
难怪母亲看起来如此憔悴,也不知阿兄随身的百岁香,能起几分功效。
主仆沉默着踏入院门,还未看清,阿泱已经嗖地蹿到了脚边。
许久不见,阿泱倒是圆润一如往昔,已经站起身攀住了她的腿,端木舒弯腰伸手将阿泱捞进怀里,黑猫顿时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院内的仆从也都围上来问安,七嘴八舌地问起宫里的事。
烛儿挥手赶人:“还不快去干活儿,这阵子可把你们歇懒了,姝君回了府,连口热茶还没喝上呢,就要先给你们说书?”
端木舒看着一张张满是好奇,笑闹着的脸。
纵使城中对南郡之战,世子之争的谈论扬扬沸沸,从小就生活在这座府邸中,围绕着主人们各司其职的仆婢们,也并不关心府邸之外,正酝酿着怎样的风雨。
因为几百年来,这里自是风雨不侵的一片天地。
阿泱在怀里沉甸甸的,端木舒的心也沉甸甸的。
回到府上,刚进前庭,迟姣已经迎了出来。
本以为父亲信上提到母亲的病是托辞,不过看她被侍女搀扶着,头上缚着防风的抹额,一脸憔悴的模样,似乎的确病体未愈。
端木舒迎上前去,带着些埋怨:“母亲身体不适,在房中等着就是了,出来吹风干什么。”
迟姣拉住她的手,虚弱一笑:“在房中憋闷久了,正好出来透透气。”
这样近距离仔细看,她的眼中布着血丝,还有些浮肿,像是哭过。
端木舒瞟一眼跟上来的烛儿,烛儿欲言又止。
端木舒试探道:“这些天阿兄有消息没有?”
算算日子,南郡战事该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但是平葭宫内廷大约是有禁令,平静无波,半点前线的消息也没有传。
迟姣拉着她的手滞了一滞,道:“听说葛章人已经退往远岚山,战事还算顺利。”
她言语间似乎避开了阿兄的近况,端木舒正想追问,迟姣手上一紧:“还是快些去见你父亲吧,他正等着呢。”
端木湛坐在迟姣院中独自喝酒,那棵老桃树的叶子落得干净了,树影嶙峋。
也不知是这些时日太过操劳还是怎样,端木舒觉得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鬓边好像都冒出了白发。
端木舒行个礼:“父亲,阿舒回来了。”她抬起头,有些踟蹰:“只是,为了出宫,恐怕得罪了公子斐。”
端木湛搁下酒盏,道:“公子年幼,孩子心性变得快,无妨。”
端木舒原本还担忧父亲会责她莽撞,没想到却是这样轻描淡写,如此态度,反倒让她更觉异样。她小心问:“父亲叫我回家,到底为何?”
端木湛看一眼迟姣,然后道:“你出了元月,就该及笄了,你母亲想带你回青淄去办。”
“回青淄?”
端木舒的确是出了元月就满十五。但她已有些年头没有回外家,与一众舅表亲戚并不十分熟悉,按理说她的及笄礼即便不在繁城办,也该去曲离,怎么会安排在青淄。
迟姣拉着她坐下:“我近来身子不爽,也没有精力为你筹备。你外祖母清闲着,自己要揽这差事,所以咱们回青淄去小住一阵,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
及笄礼固然是大事,但现下阿兄出征在外,父亲也不能随去青淄。为何宁愿使两人缺席,母亲带病远行,也不延后再办?
端木舒的目光在父母面上来回看了几遍:“父亲真是为了这事,急急催促我丢下公主出宫来?”
端木湛不出声,迟姣扯个虚弱的笑:“这话,可把你父亲问得汗颜了。公主虽然尊贵,但我们阿舒也是掌上明珠呀,你的人生大事,我们这做父亲母亲的,可不想耽搁了。”
母亲话中慈爱,自是不假,但这件事,仍是可疑。但看这样子,干问是问不出来的,端木舒想了想,道:“父亲母亲的心意阿舒明白了,不过笄礼的事我也不急,不如等阿兄回来再办。我在府里住几日,陪陪母亲,就回宫中去吧。我出宫时,公主还很舍不得我呢。”
见母亲的笑不出意料地变得勉强起来,端木舒握着她的手摇了摇:“父亲母亲还当我三岁不成?有什么话还是直说了,我也好知道该怎么行事。”
迟姣叹了口气,看向丈夫。
端木湛锁起眉,他的手指在酒案上叩了两下,终于开口,语调如夜色般沉下去:“君上正暗中整理这些年文耀在南郡的罪状,文耀已经知晓,繁城怕是要生乱。你同你母亲回青淄去,暂且避一避。”
端木舒一惊:“君上怎么会在这种时候……”
文耀身上的麻烦,果然远不止这次对葛章进犯的不察之罪。
不过君上既然命文耀将麾下南郡守军调防京畿,使得文耀现下在繁城内外手握重兵,怎么会又突然翻起这些旧账来?
以文耀的为人,又有如今的权势,真说不定会生出事端。
想到这里,端木舒凛觉,文耀的为人,连她也已了解一二,君上难道会不知?
她沉吟:“所以君上才取消冬狩?”
若文耀不安分,君上定然不能冒险走出平葭宫的宫墙。
等等,或许还不止如此。
她忽然又想起岑芜在演武那日,同她说的那些话。
端木舒蓦地抬头:“岑氏今年的筹备,原本就不是为了冬狩,而是为了防备京畿之乱,所以君上才不让岑都督去南郡,是不是?”
端木湛微微眯着眼睛,看着女儿几番思索开言,等端木舒说完,他朝迟姣看了一眼:“没想到,她倒已经知道了不少。”
迟姣浅浅笑了一笑,又握了握端木舒的手:“好了好了,既然事情都已经明白,那就先回去早些歇下,明日一早咱们就上路。”
“等一下。”不知为何,端木舒心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她把手从母亲手中抽出,站起来:“我还是不太明白。君上既然早有准备,那先前还大费周章,把文都督抬得这么高,是为了什么?万一他真的铤而走险,闹得京畿震动,有什么好处?”
现在想来,岑氏的筹备,早在大军出征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君上若要治罪,文耀只能俯首领受,但君上却连渎职之罪都不提。如今绥平君与文芷纳征已毕,大婚在即,而京畿守备又大半捏在文耀手中,君上却开始要清算他的罪名,简直好像是……
简直好像是,故意要给他铤而走险的底气。
端木舒有些不确定地又看向父亲。
端木湛的面容愈发凝重,他没有回避端木舒询问的眼神,他的轮廓被虬枝的阴影扰得有些模糊,但他的话一点也不含糊:“君上正是要逼反文耀。”
端木舒还没来得及为这被验证的猜测吃惊,就听到了父亲的下一句。
“好借此,铲除文氏。”
“铲除文氏?!”端木舒脱口惊道。晋国立国数百年,恐怕没有人设想过,会听到这四个字。“但文氏是……”
端木湛抬眼,替她补完了这句话:“双翼之一。”
晋国双翼并非虚有其名。
双翼之所以在晋国世族中地位超然,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封地和私兵之权,也因为有“凤血麟骨之誓”。
这是晋史记载的故事,为晋人所共知,虽然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传说。说的是立国之初,威伯第一次冬狩云鳞沼,遇到凤凰在麒麟的遗骸之上盘旋,哀哀泣血。待神鸟飞走后近前,得到两件宝物,就是赐给文氏的凤血和赐给端木氏的麟骨。
威伯以这两件天赐至宝向两位家主起誓,只要凤血不湮,麟骨不朽,则宁氏对双翼永不背弃。
这是施加于历代晋伯的禁制,所以双翼才能长久屹立不倒。
但如果文氏率先谋反,这誓言,自然也就打破了。
逼反文耀不过是手段,除去文氏才是目的。
一阵冷风吹过,端木舒不禁打了个寒战:“铲除了文氏,那端木氏呢?”
君上若心忌凤血,便也不可能忘记麟骨。双翼如今虽然争斗不休,但始终如飞鸟的羽翼,一对双生。如今君上决定拔去文氏,难道会留下端木氏自此独大?
端木湛也站了起来,他仰起头,看着星斗熠熠,长长地叹出一口气:“问得好啊。”
端木舒上前一步:“君上计划万全,文都督根本没有胜算,父亲不如遣人将这些都告诉他,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如果文氏能逃过这一劫,我们也免于唇亡齿寒。”
但是父亲语中沉重并未稍解:“文耀自己心里,岂会没有数?但现下对他已是死局。”
“死局?”
“他在南郡的所作所为,真计较起来……给他扣上私自加征葛章贡赋这一条,就够治他僭越死罪。他若不愿引颈受戮,就只能鱼死网破。”
文耀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何况他现在还有一搏之力。
父亲看起来,对文耀之罪了然于心。端木舒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父亲当初,到底为何举荐他出任南二郡都督?”
端木湛沉默了一下,然后他低下头来:“只因那时为父已经知道,君上有心要逼反葛章。”
大约是今夜所说都已太过惊人,对这一句,端木舒倒也不怎么意外了。现在回想君上那“夷灭葛章”的决心,反倒有了点水到渠成之感。
端木湛继续道:“以文耀的一贯做派,正是合适人选。而且……原本料想葛章生乱之后,君上即便做表面文章,也少不得要打压他一阵。”他说着,苦笑一声:“如今看来,恐怕我这点私心,也正中君上的下怀。”
其实君上岂非一直从中挑拨,让双翼彼此牵制?就是现在,众人都还以为,君上要让文氏与端木氏各扶持一位公子,为世子之位而争斗。双翼的目光还望着高下之分,谁料到君上心中所想,却已到了有无的境地。
但端木舒还是忍住,没有同父亲提起文席之死,毕竟那是文季兄弟的秘密,虽然如果父亲早早得知,或许还能做更多的防备。
如今那已不是最迫切的问题。
端木舒看看母亲:“如果文耀一定会反,我和母亲去了青淄,父亲怎么办?难免他不会想到父亲当初举荐他的用意,到时候怀恨在心,父亲岂不是危险了?”
“放心,躲过这一时之乱的办法还是有的。”父亲的手拍在她的肩上,轻轻按了一按:“只要你们平安,为父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父亲的手撤去,方才有些沉重的肩头,忽然变得轻飘飘,没有依傍。
端木舒还想再开口,但母亲站起身,走上前来:“该说的都同你说清楚了,还是该去歇下了。”
端木舒明白母亲这含蓄的劝阻,她现在唯一能为父亲稍解忧虑的,大约只有乖乖回青淄了。
夜色已沉,母亲的面容看起来也越发的虚弱和疲倦,她也不忍再令母亲久熬。
拜别父亲母亲,端木舒带着烛儿朝自己院中去。
袍袖上沾染的夜息香已经散得差不多,端木舒轻声问烛儿:“这些时日,阿兄有消息么?”
烛儿犹豫了一下,凑上前:“少主在阜邑城受了伤,现在又追着葛章人进远岚山去了。”
“受了伤?”端木舒顿住脚步,转身:“伤在哪里?”
“说是左肩。夫人可忧心着呢,所以这几日风寒又反复起来了。”
还能继续追击葛章人,大约伤得并不十分重,但阿兄以箭术为傲,现下伤在肩上,恐怕心里不好受。远岚山中瘴气浓厚,带伤虚弱,加上心中烦闷,怕会受影响更甚。
难怪母亲看起来如此憔悴,也不知阿兄随身的百岁香,能起几分功效。
主仆沉默着踏入院门,还未看清,阿泱已经嗖地蹿到了脚边。
许久不见,阿泱倒是圆润一如往昔,已经站起身攀住了她的腿,端木舒弯腰伸手将阿泱捞进怀里,黑猫顿时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院内的仆从也都围上来问安,七嘴八舌地问起宫里的事。
烛儿挥手赶人:“还不快去干活儿,这阵子可把你们歇懒了,姝君回了府,连口热茶还没喝上呢,就要先给你们说书?”
端木舒看着一张张满是好奇,笑闹着的脸。
纵使城中对南郡之战,世子之争的谈论扬扬沸沸,从小就生活在这座府邸中,围绕着主人们各司其职的仆婢们,也并不关心府邸之外,正酝酿着怎样的风雨。
因为几百年来,这里自是风雨不侵的一片天地。
阿泱在怀里沉甸甸的,端木舒的心也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