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的封地予中在京畿西南,文氏在封地与京畿分界的东面门户建了一座同名的小城,便是予中城。
离开莘里的第五日,端木舒带着江彦和阿雀到了予中城。
他们到的时候,城前已经满是人与车马,看上去乌泱泱的一大片。仔细一看,都是一辆大车后面跟着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扈从。
不过好在这些队伍都让在道路两旁。车从人群中穿行过去,听到有人说:“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文氏真要给咱们繁城的通行令?那怎么不让进?”
隔壁车里有人出声:“还没到约定的时候吧?咱们再等等,反正等等又不亏,听说这两天繁城出大事了!说不定啊—— ”这人顿住,然后道:“总之错过这个机会,以后求都求不来!”
有人开始埋怨周围的人:“你说你们也真是的,都急着凑过来干什么,就不能等两天,咱们挨个偷偷来?动静闹得这么大,人家怎么方便行事?我这两个月过得难呐,你们可别给搅和了。”
这话当然招致了周围的一致不满。
“我也在京畿讨生活,这两个月谁过得不难?”
“你自己不也飞快地就赶来了?就兴别人让你,你这么识大体,不能让让别人?”
“你有本事让他们开门放你进去,自己没这面子,别以为这闭门羹是我们给你熬的。”
七嘴八舌一片嘈杂。
烛儿传信说,韩奇这些时日从莘里北上,办了一路的宴席,一面偷偷宣扬绥平君可能将被立为世子,一面又透出消息说,文氏现下想笼络与曲离来往甚密的商贾豪绅,凡是持有端木氏的私兵借据的,文氏都可以出具繁城通行令。
这些人中有不少近来颇为繁城的禁令所苦,自然趋之若鹜,来得倒是比端木舒想的还要快。
车行到城门口停下。
守城的兵卒听起来很是烦躁:“去去去!没你们说的那么回事!快滚!要是把路堵了,有你们好看!”
端木舒伸手出窗,把文季封了书信的那枚竹筒递出去:“我这里有一封书信,交给你们文镇少君。”
一个小卒上前接过,犹疑着:“敢问您是?”
端木舒收回手:“你只管转交便是,不要多问。”
她这样说,小卒不敢再问,喏喏去了。
不多时,一个青年从城中策马而出,近了车前,勒马抬手行一礼,矮下身凑到窗边低声问:“姝君就是少主所托之人?”
端木舒点点头,她将凤血笼在袖中,朝文镇略露了一露。
文镇见了凤血,脸色一变,又行一礼道:“事关重大,可否容我一验?”
端木舒将凤血递给文镇,文镇别过身挡住兵卒们的视线,飞快地将玉扣对着光照了一眼。
端木舒这才发现,原来这表面无暇的血玉并非匀质,强烈的日光透过玉石,照出内里的暗纹来,合上玉扣上的篆饰,竟隐约一只在云间游弋的凤鸟。
文镇将玉扣双手奉还:“姝君请随我进城。”
端木舒的马车方才起步,就听身后闹腾起来:“哎?怎么放人了?”“我们也快跟上!”
文镇挥挥手,兵卒们拥到端木舒车后,挥舞长戟驱赶聚过来的人群。文镇皱眉:“这几日也不知是谁,传些无稽的消息,惹得这些闲杂人等天天蹲在城门前,姝君请勿见怪。”
端木舒咳一声:“这些人正是我引来的,放他们也进城吧。”
文镇既诧异,又显出为难:“这……让这么多商贾涌入予中,只怕族公们……”
端木舒又晃了晃手里的凤血:“怎么,有这个还不够?”
文镇稍作犹豫,到底还是又挥了挥手:“都放进来吧,全都引到南坊去安顿。”
车后一时人喊马嘶,江彦将车赶到门边僻静角落里。端木舒推开车门,朝那些正往城内涌的人马看了一眼,对江彦说:“去吧。”
江彦点一点头,跳下车,不着痕迹地隐没在人流里。
文镇也不多问,寻了个小卒赶车,带着她们朝东坊去。
予中城虽小,但与繁城有着相似的布局,繁城的中央坐落着平葭宫,平葭宫侧的东坊聚集着世家贵族,而予中城的正中是文氏的宗庙所在,城东聚集则是文氏各支系亲眷。
端木舒先到了文镇的府中,和阿雀都换了干净裙装。
阿雀穿上罗裙百褶,宽袖轻帛,左看右看,这边拽拽那里摸摸,显然觉得新奇得很。
见两人换好衣装,文镇走过来:“商贾入城之事,只怕不多时就会惊动阙公,姝君可想好要如何应对?”
文镇口中的“阙公”是指文翟,老令尹文檀的堂弟。文檀常年在繁城,文翟才是平日里坐镇予中城的人。
端木舒看了看正在院中转圈,转得晕头转向还乐得咯咯直笑的阿雀,转身对文镇道:“现在就带我去拜会一下吧。”
端木舒刚跟着文镇迈进文翟府邸的前庭,便听得有老者斥一声:“文镇,听说你把门口那些杂七杂八的人都放进城来了?成何体统!”
文镇上去行礼:“叔公勿恼,实在并非我自作主张,而是有少主之命。”
花白长须的老人从檐下走出:“笑话!少主远征南郡,听说生死不知,还有功夫管这些不入流的行商走贩?”
端木舒从文镇身后走出:“阙公不要怪罪文镇。小女从南郡归来,受你们少主所托,代他行事。让这些商贾乡绅打扰予中清净,都是小女的主意。”文翟虽不任官职,但有个世袭的执帛爵位,端木舒话语毕,还依礼数行个礼。
文翟这才注意到端木舒,他看了端木舒两眼,向文镇投去更加严厉的目光:“这又是怎么回事?”
文镇的腰弓得更低:“叔公,这位是……是端木氏的姝君。”
“端木氏的姝君?”文翟向前走了两步,脸色变得铁青:“商贾也就罢了,你还把端木氏的姝君,带进了予中城里?岂有此理!”他一挥手:“来人!还不快送姝君出城!”
院中护卫围上来,端木舒伸手,亮出凤血:“阙公恕罪,小女不但不能走,从今日起,还要接管予中城防。”
文镇在旁道:“我已经验过,姝君手中的确是凤血无误。”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卷边的信笺:“这是少主亲笔的书信。”
文翟抖着手展开看了一眼,长须发颤:“简直不像话!简直不像话!竟然把凤血交到端木氏之人手中!我绝不许这样胡来!”
文镇道:“叔公,凤血乃是威伯所赐的信物,怎可不认?”
“我替家主坐镇予中,除非有家主之命,想让我对端木氏的丫头俯首听令,休想!”文翟一甩手:“其他的人,你们有能耐尽管去弹压,我亲领的两部守军,谁也别想动!”
“叔公!”文镇上前急道:“叔公麾下的两部把守正门,正是关键之处,怎可与别处不同调遣?”
文翟却一转身:“不必多言!”他朝左右道:“我不能把姝君请出予中城,但请出我的府邸,总还是可以的吧?都愣着干什么?”
护卫们又围拢过来,但端木舒巍然不动,她已经听见了门外的骚动声。
有人冲进来:“阙公!有人闯进来了!”
文翟又回转过来,拧眉:“怎么回事?”
端木舒听见身后纷乱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她不必回头,从文翟逐渐慌乱震惊的神情看,也知道是怎样的情形。
她望着文翟,悠然道:“阙公不必惊慌,我只要阙公手令一封,绝不为难。”
闯入的人群围拢上来,将前庭塞得满满当当,领头的正是江彦。
予中城的情形同曲离相似,城里居住的大半不是族裔,便是家臣仆户兵卒等眷属,因此守备主要放在城防,城中的巡卫并不森严。
江彦刚进城,便去收拢了那些行商带来的人手,带着这些人突破到文翟的府邸,实在是轻而易举。
文翟环顾一圈:“这些是……”
端木舒道:“这些都是端木氏的属兵,他们不识得阙公,实在是冒犯了。”
文翟后退了两步,退到府中侍卫掩护之下:“端木氏的属兵是怎么进到这予中城里……”他话未说完,忽然惊觉:“那些商贾?你们假借商贾之名,实则暗中调兵?”他猛地伸手指文镇,怒视:“蠢货!引狼入室!”
文镇脸上也有些为难,但他到底还是说:“少主信中有命,姝君之言同少主令,姝君又持有凤血,还请叔公莫要再固执。”
端木舒点头,道:“而且小女也实在不想弄脏了阙公的院子,这个季节雨水少,不好刷洗。”
文翟的眼睛从江彦的刀锋上扫过,胡须抖了两抖,哼一声:“姝君想要我的手令,我自然也可以写。不过,难道姝君以为,靠这些顽皮伎俩得了信物手令,文氏将卒就会心服意诚地听你号令?”
端木舒笑道:“多谢阙公指点,小女也不敢肖想能支使您手下亲信。我不过是想让阙公放他们回家休整一阵。眼看着正赶上春播,回去与家人相聚一番,总不是件坏事吧?”
私兵都是从属地里募集的军户,这些人为主家作战,他们的亲属就在主家的属地中耕作生息。端木舒所谓放他们回家,就是将他们放出予中城,散回予中的乡下。
文翟斥道:“荒谬!缺了这两部,你要如何守卫予中?就靠那些商贾带来的零碎人手来填补?”
“有这两部,就一定能守住予中吗?”端木舒盯着文翟,冷然:“若来的人是明伯,予中的城门,守得住吗?”
听她这么问,文翟的面色变了一变。
果然,这予中城里,许多人对文耀的态度,想必还是含糊不清。这样的守军,又怎么敢用?
旁边文镇已经吩咐人取来了笔墨,端木舒也不再与文翟多言,道:“阙公也不必费心了,只管把手令写了,小女自有安排。”
端木舒从文翟府中走出时,文翟的手令已在手中。她将那封帛书细细看了两遍,遣词用句没什么不妥之处,于是小心卷起,递给文镇:“你现在就去传令,今日日暮之前,我要文翟手下的兵卒全部遣散出城。”
文镇没有二话,简短应一声,接过帛书转身便去了。
端木舒转过头,看看文翟府邸的大门,此时门已经紧闭起来,从外看不出府邸里面的情形。
端木舒问身边的江彦:“除了留下看守文翟的人手,我们自己还有多少人能用?”
江彦道:“目前为止,还有三百二十二人。”
“先让他们去顶上城门的守备吧。”
江彦点头:“是。”他犹豫了一下,道:“只是这人数还不够一部,这样一来城门防守太过薄弱了。”
端木舒将手摊到江彦的面前:“文书都收缴来了没有?”
“都在这里。”江彦从腰后解下一个布囊来,解开束口,里面全是折叠得整齐的帛书。
端木舒伸手进去掏出一叠,一一展开验看,落款的圆印虽然乍一看相同,细看却有微小差异,显见得不是同一方印章。
她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借这生意发财的不止衍伯一人。”
“姝君是否要传信?”
“不必。”端木舒三两步跳下石阶:“我早已借韩奇的文书,传信回去敲打了一顿,既然被敲中的人不少,想必他们给我送来的人也不会太少。”
江彦快步跟上:“若姝君是在莘里传的信,那算算日子,该快要到了。”
端木舒抬头看着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要应付文耀,总算还有些把握了。
离开莘里的第五日,端木舒带着江彦和阿雀到了予中城。
他们到的时候,城前已经满是人与车马,看上去乌泱泱的一大片。仔细一看,都是一辆大车后面跟着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扈从。
不过好在这些队伍都让在道路两旁。车从人群中穿行过去,听到有人说:“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文氏真要给咱们繁城的通行令?那怎么不让进?”
隔壁车里有人出声:“还没到约定的时候吧?咱们再等等,反正等等又不亏,听说这两天繁城出大事了!说不定啊—— ”这人顿住,然后道:“总之错过这个机会,以后求都求不来!”
有人开始埋怨周围的人:“你说你们也真是的,都急着凑过来干什么,就不能等两天,咱们挨个偷偷来?动静闹得这么大,人家怎么方便行事?我这两个月过得难呐,你们可别给搅和了。”
这话当然招致了周围的一致不满。
“我也在京畿讨生活,这两个月谁过得不难?”
“你自己不也飞快地就赶来了?就兴别人让你,你这么识大体,不能让让别人?”
“你有本事让他们开门放你进去,自己没这面子,别以为这闭门羹是我们给你熬的。”
七嘴八舌一片嘈杂。
烛儿传信说,韩奇这些时日从莘里北上,办了一路的宴席,一面偷偷宣扬绥平君可能将被立为世子,一面又透出消息说,文氏现下想笼络与曲离来往甚密的商贾豪绅,凡是持有端木氏的私兵借据的,文氏都可以出具繁城通行令。
这些人中有不少近来颇为繁城的禁令所苦,自然趋之若鹜,来得倒是比端木舒想的还要快。
车行到城门口停下。
守城的兵卒听起来很是烦躁:“去去去!没你们说的那么回事!快滚!要是把路堵了,有你们好看!”
端木舒伸手出窗,把文季封了书信的那枚竹筒递出去:“我这里有一封书信,交给你们文镇少君。”
一个小卒上前接过,犹疑着:“敢问您是?”
端木舒收回手:“你只管转交便是,不要多问。”
她这样说,小卒不敢再问,喏喏去了。
不多时,一个青年从城中策马而出,近了车前,勒马抬手行一礼,矮下身凑到窗边低声问:“姝君就是少主所托之人?”
端木舒点点头,她将凤血笼在袖中,朝文镇略露了一露。
文镇见了凤血,脸色一变,又行一礼道:“事关重大,可否容我一验?”
端木舒将凤血递给文镇,文镇别过身挡住兵卒们的视线,飞快地将玉扣对着光照了一眼。
端木舒这才发现,原来这表面无暇的血玉并非匀质,强烈的日光透过玉石,照出内里的暗纹来,合上玉扣上的篆饰,竟隐约一只在云间游弋的凤鸟。
文镇将玉扣双手奉还:“姝君请随我进城。”
端木舒的马车方才起步,就听身后闹腾起来:“哎?怎么放人了?”“我们也快跟上!”
文镇挥挥手,兵卒们拥到端木舒车后,挥舞长戟驱赶聚过来的人群。文镇皱眉:“这几日也不知是谁,传些无稽的消息,惹得这些闲杂人等天天蹲在城门前,姝君请勿见怪。”
端木舒咳一声:“这些人正是我引来的,放他们也进城吧。”
文镇既诧异,又显出为难:“这……让这么多商贾涌入予中,只怕族公们……”
端木舒又晃了晃手里的凤血:“怎么,有这个还不够?”
文镇稍作犹豫,到底还是又挥了挥手:“都放进来吧,全都引到南坊去安顿。”
车后一时人喊马嘶,江彦将车赶到门边僻静角落里。端木舒推开车门,朝那些正往城内涌的人马看了一眼,对江彦说:“去吧。”
江彦点一点头,跳下车,不着痕迹地隐没在人流里。
文镇也不多问,寻了个小卒赶车,带着她们朝东坊去。
予中城虽小,但与繁城有着相似的布局,繁城的中央坐落着平葭宫,平葭宫侧的东坊聚集着世家贵族,而予中城的正中是文氏的宗庙所在,城东聚集则是文氏各支系亲眷。
端木舒先到了文镇的府中,和阿雀都换了干净裙装。
阿雀穿上罗裙百褶,宽袖轻帛,左看右看,这边拽拽那里摸摸,显然觉得新奇得很。
见两人换好衣装,文镇走过来:“商贾入城之事,只怕不多时就会惊动阙公,姝君可想好要如何应对?”
文镇口中的“阙公”是指文翟,老令尹文檀的堂弟。文檀常年在繁城,文翟才是平日里坐镇予中城的人。
端木舒看了看正在院中转圈,转得晕头转向还乐得咯咯直笑的阿雀,转身对文镇道:“现在就带我去拜会一下吧。”
端木舒刚跟着文镇迈进文翟府邸的前庭,便听得有老者斥一声:“文镇,听说你把门口那些杂七杂八的人都放进城来了?成何体统!”
文镇上去行礼:“叔公勿恼,实在并非我自作主张,而是有少主之命。”
花白长须的老人从檐下走出:“笑话!少主远征南郡,听说生死不知,还有功夫管这些不入流的行商走贩?”
端木舒从文镇身后走出:“阙公不要怪罪文镇。小女从南郡归来,受你们少主所托,代他行事。让这些商贾乡绅打扰予中清净,都是小女的主意。”文翟虽不任官职,但有个世袭的执帛爵位,端木舒话语毕,还依礼数行个礼。
文翟这才注意到端木舒,他看了端木舒两眼,向文镇投去更加严厉的目光:“这又是怎么回事?”
文镇的腰弓得更低:“叔公,这位是……是端木氏的姝君。”
“端木氏的姝君?”文翟向前走了两步,脸色变得铁青:“商贾也就罢了,你还把端木氏的姝君,带进了予中城里?岂有此理!”他一挥手:“来人!还不快送姝君出城!”
院中护卫围上来,端木舒伸手,亮出凤血:“阙公恕罪,小女不但不能走,从今日起,还要接管予中城防。”
文镇在旁道:“我已经验过,姝君手中的确是凤血无误。”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卷边的信笺:“这是少主亲笔的书信。”
文翟抖着手展开看了一眼,长须发颤:“简直不像话!简直不像话!竟然把凤血交到端木氏之人手中!我绝不许这样胡来!”
文镇道:“叔公,凤血乃是威伯所赐的信物,怎可不认?”
“我替家主坐镇予中,除非有家主之命,想让我对端木氏的丫头俯首听令,休想!”文翟一甩手:“其他的人,你们有能耐尽管去弹压,我亲领的两部守军,谁也别想动!”
“叔公!”文镇上前急道:“叔公麾下的两部把守正门,正是关键之处,怎可与别处不同调遣?”
文翟却一转身:“不必多言!”他朝左右道:“我不能把姝君请出予中城,但请出我的府邸,总还是可以的吧?都愣着干什么?”
护卫们又围拢过来,但端木舒巍然不动,她已经听见了门外的骚动声。
有人冲进来:“阙公!有人闯进来了!”
文翟又回转过来,拧眉:“怎么回事?”
端木舒听见身后纷乱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她不必回头,从文翟逐渐慌乱震惊的神情看,也知道是怎样的情形。
她望着文翟,悠然道:“阙公不必惊慌,我只要阙公手令一封,绝不为难。”
闯入的人群围拢上来,将前庭塞得满满当当,领头的正是江彦。
予中城的情形同曲离相似,城里居住的大半不是族裔,便是家臣仆户兵卒等眷属,因此守备主要放在城防,城中的巡卫并不森严。
江彦刚进城,便去收拢了那些行商带来的人手,带着这些人突破到文翟的府邸,实在是轻而易举。
文翟环顾一圈:“这些是……”
端木舒道:“这些都是端木氏的属兵,他们不识得阙公,实在是冒犯了。”
文翟后退了两步,退到府中侍卫掩护之下:“端木氏的属兵是怎么进到这予中城里……”他话未说完,忽然惊觉:“那些商贾?你们假借商贾之名,实则暗中调兵?”他猛地伸手指文镇,怒视:“蠢货!引狼入室!”
文镇脸上也有些为难,但他到底还是说:“少主信中有命,姝君之言同少主令,姝君又持有凤血,还请叔公莫要再固执。”
端木舒点头,道:“而且小女也实在不想弄脏了阙公的院子,这个季节雨水少,不好刷洗。”
文翟的眼睛从江彦的刀锋上扫过,胡须抖了两抖,哼一声:“姝君想要我的手令,我自然也可以写。不过,难道姝君以为,靠这些顽皮伎俩得了信物手令,文氏将卒就会心服意诚地听你号令?”
端木舒笑道:“多谢阙公指点,小女也不敢肖想能支使您手下亲信。我不过是想让阙公放他们回家休整一阵。眼看着正赶上春播,回去与家人相聚一番,总不是件坏事吧?”
私兵都是从属地里募集的军户,这些人为主家作战,他们的亲属就在主家的属地中耕作生息。端木舒所谓放他们回家,就是将他们放出予中城,散回予中的乡下。
文翟斥道:“荒谬!缺了这两部,你要如何守卫予中?就靠那些商贾带来的零碎人手来填补?”
“有这两部,就一定能守住予中吗?”端木舒盯着文翟,冷然:“若来的人是明伯,予中的城门,守得住吗?”
听她这么问,文翟的面色变了一变。
果然,这予中城里,许多人对文耀的态度,想必还是含糊不清。这样的守军,又怎么敢用?
旁边文镇已经吩咐人取来了笔墨,端木舒也不再与文翟多言,道:“阙公也不必费心了,只管把手令写了,小女自有安排。”
端木舒从文翟府中走出时,文翟的手令已在手中。她将那封帛书细细看了两遍,遣词用句没什么不妥之处,于是小心卷起,递给文镇:“你现在就去传令,今日日暮之前,我要文翟手下的兵卒全部遣散出城。”
文镇没有二话,简短应一声,接过帛书转身便去了。
端木舒转过头,看看文翟府邸的大门,此时门已经紧闭起来,从外看不出府邸里面的情形。
端木舒问身边的江彦:“除了留下看守文翟的人手,我们自己还有多少人能用?”
江彦道:“目前为止,还有三百二十二人。”
“先让他们去顶上城门的守备吧。”
江彦点头:“是。”他犹豫了一下,道:“只是这人数还不够一部,这样一来城门防守太过薄弱了。”
端木舒将手摊到江彦的面前:“文书都收缴来了没有?”
“都在这里。”江彦从腰后解下一个布囊来,解开束口,里面全是折叠得整齐的帛书。
端木舒伸手进去掏出一叠,一一展开验看,落款的圆印虽然乍一看相同,细看却有微小差异,显见得不是同一方印章。
她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借这生意发财的不止衍伯一人。”
“姝君是否要传信?”
“不必。”端木舒三两步跳下石阶:“我早已借韩奇的文书,传信回去敲打了一顿,既然被敲中的人不少,想必他们给我送来的人也不会太少。”
江彦快步跟上:“若姝君是在莘里传的信,那算算日子,该快要到了。”
端木舒抬头看着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要应付文耀,总算还有些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