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北地军报:今冬大雪,雪压草场,来年是个瘦春。这几日北边的蠢蠢欲动,怕是预备越过边境。”太监悄没声看坐在案几前的皇帝一眼,“附越信将军的折子。”
殷明澜取过来上书寥寥几句,撇去那几项官文常有的颂圣,只剩寥寥几句,都是请摄政王立刻料理支应。
他径直将折子掷在地上。
“什么事都要请摄政王拔冗,要朕这个皇帝作甚,统统与了那奸臣贼子就是。”
伺候的太监宫女慌忙跪了一地。
“去,将这折子给相爷尚书们送去。”
他按紧眉心。
快要新年,就要封笔,偏偏闹将出了此事,前几天两淮盐民闹事,诸公昼夜操持,才将此事压下去。
如今又一脑门官司。
他喝了一口茶水,看一眼外头的太阳,不经意问:“现在何时?”
大太监瞧一眼滴漏:“陛下,午时了。”
殷明澜烦闷极了。
这个孟合欢,已经午时却还没到。
真当旁人都有时间等他不成。
殷明澜不耐道:“待会我要议事,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许来扰。”
邓太监应了一声,挥手让其他人下去。
高长青正在殿外当值。
邓太监出去传口谕,正好看见一宫人拿着东西,匆匆跑过来。
“站住,何人?”
侍卫将人拦下。
那是个十四五岁的小黄门,没经过事,顿时吓得哆嗦,双手捧上一本折子:“是摄政王府送来的,说是公主--”
还没说完,就被高长青打断。
小黄门战战兢兢地捧上。
虽说公主予皇帝的私信,并不该给这些外臣,但高侍卫,那可是陛下的小舅子,自然比公主贵重。
在场也无一人有异议。
高长青看着手里的折子,字迹并不是长宁公主的。连信都是旁人代写,看了只会浪费陛下的时间。
手指用力,将纸攥出折痕。
他并不打算将折子立刻给陛下,如今事多,陛下案牍劳形,何必再用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让他烦心了。
他有些轻慢地想:无论这折子里说些什么,是苦极痛极,也是公主自个选的,怨不得旁人。
又往宫门口看一眼,就将东西揣到心口。
小黄门眼巴巴地看着,却见他立在门口再无动作,又见过来的时间长了,恐总管责骂,只得怏怏去了。
他掂了掂袖子里王府塞来的银子,想了想,看来这嫁去王府的公主在陛下身边,那是一点体面都没有啊,他说呢,王府来递话,上头爷爷们躲得那叫一个快,和以往那是大不相同,亏他还以为得了个巧宗。
小黄门有些悻悻。
罢了,好歹落了几块银子。
凤仪宫内,暖如春时。
皇后抱着一只猫,歪在炕上看书。
宫女们轻手轻脚拾掇屋子,又燃了新的沉水香,淡淡烟气氤氲。
不一会,又撤了那台檀木竹影屏风,换了四折扇样的,上无一物,只待主人图画,便得九九消寒。
又有各尚宫女官回话,皇后三言两语打发,有条不紊调拨宫务。
“娘娘,如今快要年节,给各府的节礼已备好。”
如意到屏风后接了来。
皇后放下书,淡淡扫了几眼,猫儿睡得不踏实,跳将下去。
她细长的眼睛一挑,本身温婉的气质里无端添了几分凌厉。
“年礼都是按例罢了,不功不过。”
外头尚宫称是。
“唯独这摄政王府,”她似笑非笑,凤眸含威:“怎地,有两份赏赐?”
众人心里一凛。
皇后掌宫务不过两年,谁不明白,这就是个厉害的主儿。以往各宫的油水,各司的猫腻,她都想出法子治死,大宫女大太监们私底下吃酒赌钱,小宫女小太监躲懒应付,她一概不容情,将众人皮子勒的紧,这次又被她捏住,定要呈好大一通威风。
尚宫陪笑:“这也是经年的旧例了。昔日先皇便令自宫里一份赏,私下再出一份赏予公主,及陛下即位,也是沿用旧例。”
各女官眼观鼻鼻观心,听尚宫奏对。
皇后合上茶碗,用帕子沾沾嘴角道:“这是先皇慈爱,陛下友爱,但我等仰沐皇恩,恬居高位,手握宫权,不得不遵规行事,一应大小,都要公正无私,给天下人做个样子……如今公主下降,与王府一体,如何能分开赏赐。?”
尚宫女官们面面相觑。
一时静的只剩香炉的烟在缓缓上行。
皇后掌事宫女撇嘴,见她们还有顾虑,便提点道:“便是咱们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出嫁女儿回娘家拿两份东西的道理。”
女官们面露难色。
理是这个理儿,然而历代帝王谁会用百姓之礼,不说远的,就说开国皇帝,逢年过节,那也是独独给公主赏赐的。
她们知道,皇后就是故意要给公主难堪。
透过屏风,只能看到一窈窕人影卧在炕上,倚着寒梅傲雪靠枕,膝上盖着竹叶青青小被,纱窗上隐约可见陶公赞过的菊花,那炕桌上,可巧放了几支花房新送来的兰花。
此情此景,如何能想到那人是在寻人麻烦。
尚宫只得低头称是。
她们有几条命跟皇后争锋?
只是可怜了公主。
京中人人都生了一副势利眼,别家节礼都一样,唯独公主的被裁剪,他们还不得到处说闲话?
轻一些,不过日日受闲话,重一些,夫家看公主失了宫中欢心,磋磨她怎么办?
尚宫心里叹了一声。
其余的事都被皇后放过,事毕,众人退将出来。
小宫女将她们送出来,大宫女们没露面。
那小宫女梳的常髻,却带着品相极好的金簪子,耳坠子,更有金戒指,腕上戴的镯子。
分明是宫中少使的份例。虽然少使位份实在低,但也是陛下后宫,和她们这些女官宫婢不同,如今一个小小婢子就敢僭越。
也不是女官们眼热几个镯子簪子,而是宫中自有规矩法度,什么级别能带什么,宫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们自然是有,但都不许戴。
尚宫歇下眸里的挣扎之色,往后看了一眼凤仪宫,沉声道:“走吧。”
“这么说,皇后裁撤了赏赐?”太后躺在床上,捏腰的锤腿的小宫女垂着脑袋。
面前一个石青色衫子的老嬷嬷,弓着腰背。
“如今节礼已经发下去了,内外都传遍。”她恭顺道。
太后慢悠悠睁开眼:“到底是年青,手段也青涩。”
那嬷嬷陪笑道:“长川姑娘可是娘娘看着长大的,她有什么错漏,不都有娘娘描补呢?”
太后不置可否。
嬷嬷又道:“姑娘心里有气,又憋了两年,今日却发作出来,已经是沉得住气了。”
太后却冷笑一声。
嬷嬷一惊,拿不准她的态度。
按理说,太后不满长宁公主久矣,而长川姑娘嫁进来后,又饱受其阴影折磨,这好不容易,陛下亲自将她嫁出宫,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怎么...
她不敢深思下去。
太后心里倒是叹息,外甥女儿长川性情手段都好,就是少了一份眼界。
在赏赐上表明态度,皇家常有的手段了,但用来针对一个出嫁的公主?
怕是脑部有疾。
旁人固然会觉得公主失去护佑,难道不会觉得皇家心眼小,仗势欺人吗?况且,那公主可是嫁到摄政王府,比起给公主脸色看,众臣更愿意认为是皇室向王府宣战吧。
太后这样一想,头兀地疼起来。
怎么补救?现在也来不及了。
外头忽然有人通传:“陛下驾到。”
殷明澜急匆匆进来。
他身上穿着一件常服,略略凌乱,应是来的匆忙匆匆套上的。
打帘子的宫女还没掀开帘子,他就劈头盖脸地进来:“蠢货,绝世蠢货。”
殷明澜简直要气的背过身去。
原本以为这个皇后是个贞静的性子,没想到,仗着后宫那一点点权力,就跑出去显眼了。
他坐在炕上,眼里余怒未消。
太后只能让人扶着她坐起身来。
“皇帝,如今事情已经发了,再责备气愤也无济于事,不如想想如何应对。”
嬷嬷适时送去一盏茶。
殷明澜劈头掷在地下。
“去,把皇后叫来,闯下如此祸事,她还高床软卧?简直恬不知耻!”
嬷嬷内侍们吓白了脸,看了看太后,没有阻拦的意思,忙起身往凤仪宫跑去。
太后也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来,这件事是小,但在如今的局势下,就像是热油里溅进去的冷水,说不出什么时候就会炸开。
“北边的人蠢蠢欲动,明年开春免不了又是一场战争,正是摄政王部下效力的时候,加恩都来不及,她倒好,搞什么敲打。”
殷明澜重重锤了下桌子。
若是往日,他一定不会再母后宫里如此放肆失态,但今日——天知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有人暗中中伤皇后。
没想到啊……
皇后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太后听了,一个气急,忍不住犯了咳疾。
“陛下--”
说皇后皇后到。
她穿着单薄的衣裳,脱簪待罪,比起往日的端庄贤淑,更有一股柔弱婉约的美感。
“都是妾的过失,妾想着公主不缺这一点点赏赐,又是皇室之人,前朝国库空虚,军费吃紧,妾只是想节约一些用度。”
她泪眼婆娑,祈求地仰起纤长的脖颈。
殷明澜看着她,却忽然想起另一双眼睛。
哪怕跪着,也绝不会像皇后一样,摇尾乞怜。
哪怕他说尽羞辱的话,用尽所有手段,她也不会低头。
他忽然没了火气。
这在旁人眼里,就是皇上怜惜皇后,愿意宽恕她。
高长川一个趔趄坐在地上,她看向上首坐着的君王,他原谅自己了么?
抬头却只看见一双幽深的眼,她看不清他在想什么。
嬷嬷来传的时候,她正要入睡,听了来龙去脉后,当机立断,决定用这一招示弱--
今天决定时,确实未想到前朝,只以为是很小的一件事,出一口气罢了,是她思虑不周。
姑母和皇上都没有说话,她的心底还是有些慌张。
可惜如今天已黑,大哥也不好入内宫,不然也可以想个对策,匆忙之中她也只想出这个法子应对了。
她觉得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这个表弟。
年少时他性子高傲,从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唯一一个入他眼的,唯有长宁公主孟合欢。后来,他娶了她,虽然皇上待她好,但还是比不上孟合欢。
这个名字在她嘴里转一圈,硬生生带出来一层锈色血腥。
——都出宫了,还要和她作对。
殷明澜失去和皇后说话的欲望,明明是这么柔顺的一个人,偏偏敢做出这么大的事。
又偏偏选择了这么蠢的方法,不想着挽救,而是示弱保全自己,殷明澜有种莫名的不爽。
--好似是他对无辜的皇后做了何事,她已低头认错,再不容情,就是严苛。
这么一副楚楚动人之态,让人心软,却也不耐烦。
也是,不是所有人都像孟合欢一样。
他忽然一愣。
今日,似乎是她三朝回门吧?
他忙了一天,早就将其抛诸脑后了。
所以,她没回来么?
殷明澜取过来上书寥寥几句,撇去那几项官文常有的颂圣,只剩寥寥几句,都是请摄政王立刻料理支应。
他径直将折子掷在地上。
“什么事都要请摄政王拔冗,要朕这个皇帝作甚,统统与了那奸臣贼子就是。”
伺候的太监宫女慌忙跪了一地。
“去,将这折子给相爷尚书们送去。”
他按紧眉心。
快要新年,就要封笔,偏偏闹将出了此事,前几天两淮盐民闹事,诸公昼夜操持,才将此事压下去。
如今又一脑门官司。
他喝了一口茶水,看一眼外头的太阳,不经意问:“现在何时?”
大太监瞧一眼滴漏:“陛下,午时了。”
殷明澜烦闷极了。
这个孟合欢,已经午时却还没到。
真当旁人都有时间等他不成。
殷明澜不耐道:“待会我要议事,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许来扰。”
邓太监应了一声,挥手让其他人下去。
高长青正在殿外当值。
邓太监出去传口谕,正好看见一宫人拿着东西,匆匆跑过来。
“站住,何人?”
侍卫将人拦下。
那是个十四五岁的小黄门,没经过事,顿时吓得哆嗦,双手捧上一本折子:“是摄政王府送来的,说是公主--”
还没说完,就被高长青打断。
小黄门战战兢兢地捧上。
虽说公主予皇帝的私信,并不该给这些外臣,但高侍卫,那可是陛下的小舅子,自然比公主贵重。
在场也无一人有异议。
高长青看着手里的折子,字迹并不是长宁公主的。连信都是旁人代写,看了只会浪费陛下的时间。
手指用力,将纸攥出折痕。
他并不打算将折子立刻给陛下,如今事多,陛下案牍劳形,何必再用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让他烦心了。
他有些轻慢地想:无论这折子里说些什么,是苦极痛极,也是公主自个选的,怨不得旁人。
又往宫门口看一眼,就将东西揣到心口。
小黄门眼巴巴地看着,却见他立在门口再无动作,又见过来的时间长了,恐总管责骂,只得怏怏去了。
他掂了掂袖子里王府塞来的银子,想了想,看来这嫁去王府的公主在陛下身边,那是一点体面都没有啊,他说呢,王府来递话,上头爷爷们躲得那叫一个快,和以往那是大不相同,亏他还以为得了个巧宗。
小黄门有些悻悻。
罢了,好歹落了几块银子。
凤仪宫内,暖如春时。
皇后抱着一只猫,歪在炕上看书。
宫女们轻手轻脚拾掇屋子,又燃了新的沉水香,淡淡烟气氤氲。
不一会,又撤了那台檀木竹影屏风,换了四折扇样的,上无一物,只待主人图画,便得九九消寒。
又有各尚宫女官回话,皇后三言两语打发,有条不紊调拨宫务。
“娘娘,如今快要年节,给各府的节礼已备好。”
如意到屏风后接了来。
皇后放下书,淡淡扫了几眼,猫儿睡得不踏实,跳将下去。
她细长的眼睛一挑,本身温婉的气质里无端添了几分凌厉。
“年礼都是按例罢了,不功不过。”
外头尚宫称是。
“唯独这摄政王府,”她似笑非笑,凤眸含威:“怎地,有两份赏赐?”
众人心里一凛。
皇后掌宫务不过两年,谁不明白,这就是个厉害的主儿。以往各宫的油水,各司的猫腻,她都想出法子治死,大宫女大太监们私底下吃酒赌钱,小宫女小太监躲懒应付,她一概不容情,将众人皮子勒的紧,这次又被她捏住,定要呈好大一通威风。
尚宫陪笑:“这也是经年的旧例了。昔日先皇便令自宫里一份赏,私下再出一份赏予公主,及陛下即位,也是沿用旧例。”
各女官眼观鼻鼻观心,听尚宫奏对。
皇后合上茶碗,用帕子沾沾嘴角道:“这是先皇慈爱,陛下友爱,但我等仰沐皇恩,恬居高位,手握宫权,不得不遵规行事,一应大小,都要公正无私,给天下人做个样子……如今公主下降,与王府一体,如何能分开赏赐。?”
尚宫女官们面面相觑。
一时静的只剩香炉的烟在缓缓上行。
皇后掌事宫女撇嘴,见她们还有顾虑,便提点道:“便是咱们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出嫁女儿回娘家拿两份东西的道理。”
女官们面露难色。
理是这个理儿,然而历代帝王谁会用百姓之礼,不说远的,就说开国皇帝,逢年过节,那也是独独给公主赏赐的。
她们知道,皇后就是故意要给公主难堪。
透过屏风,只能看到一窈窕人影卧在炕上,倚着寒梅傲雪靠枕,膝上盖着竹叶青青小被,纱窗上隐约可见陶公赞过的菊花,那炕桌上,可巧放了几支花房新送来的兰花。
此情此景,如何能想到那人是在寻人麻烦。
尚宫只得低头称是。
她们有几条命跟皇后争锋?
只是可怜了公主。
京中人人都生了一副势利眼,别家节礼都一样,唯独公主的被裁剪,他们还不得到处说闲话?
轻一些,不过日日受闲话,重一些,夫家看公主失了宫中欢心,磋磨她怎么办?
尚宫心里叹了一声。
其余的事都被皇后放过,事毕,众人退将出来。
小宫女将她们送出来,大宫女们没露面。
那小宫女梳的常髻,却带着品相极好的金簪子,耳坠子,更有金戒指,腕上戴的镯子。
分明是宫中少使的份例。虽然少使位份实在低,但也是陛下后宫,和她们这些女官宫婢不同,如今一个小小婢子就敢僭越。
也不是女官们眼热几个镯子簪子,而是宫中自有规矩法度,什么级别能带什么,宫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们自然是有,但都不许戴。
尚宫歇下眸里的挣扎之色,往后看了一眼凤仪宫,沉声道:“走吧。”
“这么说,皇后裁撤了赏赐?”太后躺在床上,捏腰的锤腿的小宫女垂着脑袋。
面前一个石青色衫子的老嬷嬷,弓着腰背。
“如今节礼已经发下去了,内外都传遍。”她恭顺道。
太后慢悠悠睁开眼:“到底是年青,手段也青涩。”
那嬷嬷陪笑道:“长川姑娘可是娘娘看着长大的,她有什么错漏,不都有娘娘描补呢?”
太后不置可否。
嬷嬷又道:“姑娘心里有气,又憋了两年,今日却发作出来,已经是沉得住气了。”
太后却冷笑一声。
嬷嬷一惊,拿不准她的态度。
按理说,太后不满长宁公主久矣,而长川姑娘嫁进来后,又饱受其阴影折磨,这好不容易,陛下亲自将她嫁出宫,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怎么...
她不敢深思下去。
太后心里倒是叹息,外甥女儿长川性情手段都好,就是少了一份眼界。
在赏赐上表明态度,皇家常有的手段了,但用来针对一个出嫁的公主?
怕是脑部有疾。
旁人固然会觉得公主失去护佑,难道不会觉得皇家心眼小,仗势欺人吗?况且,那公主可是嫁到摄政王府,比起给公主脸色看,众臣更愿意认为是皇室向王府宣战吧。
太后这样一想,头兀地疼起来。
怎么补救?现在也来不及了。
外头忽然有人通传:“陛下驾到。”
殷明澜急匆匆进来。
他身上穿着一件常服,略略凌乱,应是来的匆忙匆匆套上的。
打帘子的宫女还没掀开帘子,他就劈头盖脸地进来:“蠢货,绝世蠢货。”
殷明澜简直要气的背过身去。
原本以为这个皇后是个贞静的性子,没想到,仗着后宫那一点点权力,就跑出去显眼了。
他坐在炕上,眼里余怒未消。
太后只能让人扶着她坐起身来。
“皇帝,如今事情已经发了,再责备气愤也无济于事,不如想想如何应对。”
嬷嬷适时送去一盏茶。
殷明澜劈头掷在地下。
“去,把皇后叫来,闯下如此祸事,她还高床软卧?简直恬不知耻!”
嬷嬷内侍们吓白了脸,看了看太后,没有阻拦的意思,忙起身往凤仪宫跑去。
太后也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来,这件事是小,但在如今的局势下,就像是热油里溅进去的冷水,说不出什么时候就会炸开。
“北边的人蠢蠢欲动,明年开春免不了又是一场战争,正是摄政王部下效力的时候,加恩都来不及,她倒好,搞什么敲打。”
殷明澜重重锤了下桌子。
若是往日,他一定不会再母后宫里如此放肆失态,但今日——天知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有人暗中中伤皇后。
没想到啊……
皇后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太后听了,一个气急,忍不住犯了咳疾。
“陛下--”
说皇后皇后到。
她穿着单薄的衣裳,脱簪待罪,比起往日的端庄贤淑,更有一股柔弱婉约的美感。
“都是妾的过失,妾想着公主不缺这一点点赏赐,又是皇室之人,前朝国库空虚,军费吃紧,妾只是想节约一些用度。”
她泪眼婆娑,祈求地仰起纤长的脖颈。
殷明澜看着她,却忽然想起另一双眼睛。
哪怕跪着,也绝不会像皇后一样,摇尾乞怜。
哪怕他说尽羞辱的话,用尽所有手段,她也不会低头。
他忽然没了火气。
这在旁人眼里,就是皇上怜惜皇后,愿意宽恕她。
高长川一个趔趄坐在地上,她看向上首坐着的君王,他原谅自己了么?
抬头却只看见一双幽深的眼,她看不清他在想什么。
嬷嬷来传的时候,她正要入睡,听了来龙去脉后,当机立断,决定用这一招示弱--
今天决定时,确实未想到前朝,只以为是很小的一件事,出一口气罢了,是她思虑不周。
姑母和皇上都没有说话,她的心底还是有些慌张。
可惜如今天已黑,大哥也不好入内宫,不然也可以想个对策,匆忙之中她也只想出这个法子应对了。
她觉得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这个表弟。
年少时他性子高傲,从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唯一一个入他眼的,唯有长宁公主孟合欢。后来,他娶了她,虽然皇上待她好,但还是比不上孟合欢。
这个名字在她嘴里转一圈,硬生生带出来一层锈色血腥。
——都出宫了,还要和她作对。
殷明澜失去和皇后说话的欲望,明明是这么柔顺的一个人,偏偏敢做出这么大的事。
又偏偏选择了这么蠢的方法,不想着挽救,而是示弱保全自己,殷明澜有种莫名的不爽。
--好似是他对无辜的皇后做了何事,她已低头认错,再不容情,就是严苛。
这么一副楚楚动人之态,让人心软,却也不耐烦。
也是,不是所有人都像孟合欢一样。
他忽然一愣。
今日,似乎是她三朝回门吧?
他忙了一天,早就将其抛诸脑后了。
所以,她没回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