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事态紧急,当今之计只有让合欢出面,上表自己为百姓计,主动请求裁剪赏赐。”
白毓这话一出口,高长青眉头松了松,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此事本就是因她而起,自然要她结束--如果她对皇后恭敬些,平日会做人一些,怎会发生这种事?”萧若华冷道。
“大婚三朝没有入宫谢恩,也没个说法,怪不得皇后嫂嫂不给她面子。”言旐撇撇嘴。
高长青这才想起那日他到手的的东西。
他并不打算给皇帝,无用之物,看到只会烦心。
殷明澜坐在上首,高高的御座让人只能仰着头看他。
白毓道:“我这就下帖子将她约出来。”
萧若华却出言讽刺:“你知道她会接你的帖子吗?”
想到这个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上次自己前去讨要图纸,结果被人赶出宫,好一顿羞辱不说,如今更是因为失信,被几家郎君在清谈会上当众讽刺,闹了个没脸。
白毓却道:“怎会?我和她可是十几年交情了。”
白毓很自信,他和孟合欢志趣相投,以往经常约在一起游玩,自然会更多几分交情面子。
宋轻时难得出来,也没有穿他那身道袍,只是嘲讽道:“恐怕你连王府的门都进不去吧。”
白毓自然不服,两人吵起来,其他诸人有的劝,有的加入,顿时一片嘈杂声。
殷明澜冷眼看着诸人。
放赏后的第二日,果不其然受到摄政王一派的反击。
先是几个御史打头弹劾,说他薄待功臣之女,宗室几个老王爷也有话说,毕竟摄政王的家眷都被如此对待,那他们呢。
等他们这些老的故去后,家里这些不成材的怕是要被撵出去守陵。
这怎么行呢?
于是宗室也开始施压。
虽然他们一向对长宁这个非血脉亲戚并不热络,但是,唇亡齿寒还是明白的。
至于高相--他没有说话。
尽管此事是他的女儿皇后闹出来的,可高相却吩咐自己一系的官员们不许插手。
他抚须想:这是皇室和摄政王的事,这双方势力先下场,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又何必淌这趟混水。便不许自己人出声
故殷明澜就直面了几乎大半朝堂的怒火,连中立一派也有微词。
虽然长宁公主名声不好,皇后向来贤良,如此敲打情有可原,但凡事都要坐观全局:如今外族蠢蠢欲动,皇上莫非想先和摄政王动手,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什么蠢得能上史书的人物想出的高招,到时候怕是摄政王还没怎样,北边人乐的当天就骑马越边境,打草谷打到京城,前些年没坐过的龙椅,恐怕也要沾一沾。
拿着笏板的手一紧——为了平息摄政王怒火,他们也不能再夹紧嘴了。
上朝吵得慌,下朝也不消停。
殷明澜烦的紧,只因摄政王咄咄逼人,竟上书请他废后。
“皇后无德,上不能辅佐君王,专理六宫,下不能友爱宗室,抚慰群臣,况品行不端,妒气冲冲,使六宫含怨,百花无缘,久不能妊,却对君王纳妃含怨--”
殷明澜知道,大多数朝臣都在逼他,逼他废后选妃。于大权在握的皇帝而言,选妃是乐趣,于他这种在外戚权臣间周旋的人来说,纳妃是纳众世家的间臣,这场争斗,持续了整整七日,他就要顶不住了。
白毓那个法子,似乎是目前最实惠简单的法子了。
他只是有一丝忐忑:合欢会答应吗?
她会答应的吧?
对,以她的性子为人从不肯见人为难,也不会要朝堂因她争锋,甚至兴起战火。
殷明澜疲惫地松一口气。
白毓出宫后,就去了王府。
下人前去叫门,小厮跑过来要拜帖。
白毓的侍从道:“我家公子是长宁公主好友,有急事相见,拜帖尚未带来。”
那门子闻言,诧异地看过去,原本在对方说是公主好友时,还恭敬一瞬,但听了这话,登时换了态度。
“公主可没空见你等,还是回去吧。”说完,他就往门里走。
那小厮可是白毓贴身仆从,宰相门房还七品官呢,他从没有受过这等冷遇,不由面色一变,上前拽他:“你这门子,都没去通报一声,怎知公主不见?”
“识相的快些进去通报,不然要你好看。”
那门子也梗着脖子:“上门来却不带拜帖,我好言相告,你们却拿住我恩将仇报。什么世家公子,分明就是个恶客,还不快打出去?”
众门子纷纷从偏僻处拿了棍子出来,两小厮见状,吓得退到马车旁。
临了还要放下狠话:“大胆,我家主人可是白氏公子,休要放肆。”
此时早围了一圈人过来。
路人也是奇怪,他们往日忌讳摄政王恶名,路过他家门前都不敢,如今却敢来看热闹。
白毓不知发生什么事,但看这么多人,早就坐不住了,便从车里出来,淡淡一瞥:“这便是王府待客之道?还是王府势大,瞧不上我白氏?”
众人轻轻嘶了一声。
白氏啊,就是那个白氏?
好事之人专绕到车尾去见家徽,后两眼发直,唏嘘不已。
果然是那个白氏。
虽然看似在萧家高家辉映下名声不显,但那是人家低调。
听说前朝末帝,就是白家人搞死的。
王府的门子却道:“爷爷我不知什么白屎黑屎,屙出来的才是好屎!你等没有拜帖就擅闯,难道这就是是做客之道?”
双方对峙,看热闹的却越来越多。
白毓不妨被粗话放了一脸,气的牙疼,却碍于身份,不愿说话,只使了个眼色令小厮去回。
“我家公子可是公主至交,何须拜帖,你这门人太无礼。”
那门人却冷笑:“世子妃早就和世子去了广仁寺,你若真是好友,怎会不知?”
白毓闻言,如当头棒喝,惊道:“她竟出去了?”
“七天前就已经去了,你们若真是娘娘友人,怎会过了这般久了,连她去广仁寺拜祭老王爷王妃都不知?”那门子一脸鄙夷。
围观人群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几句却听懂了,于是纷纷和相识的人说起小话。
确实,连人家出门都不知道,算什么好友。
“我出远门前,都会和熟人说一声去向。”有位大婶提着一篮子菜兴冲冲道。
白毓顾不得人嘲讽,下意识道:“七日前就走了?那她竟没有回门?没去宫里?”
那门子犹气恼:“反正宫里也没个好声气,处处给人脸色瞧,去做什么?”
这无疑是在说这几日正火热的节礼之事,市井也传的轰动,此时一听当事人都兀自应了,当下更加兴奋,议论之声愈来愈大。
白毓狼狈地躲回马车。
众人见马车走了,仍意犹未尽,纷纷往茶馆坊市戏院里钻,就为了说这新鲜的。
他便赶着去皇宫见人。
此时距他离开皇宫不过一炷香的时辰。
殷明澜在他进殿时,下意识地往后看,没见到那个人时,他心里猝然失落。
“如何--”
却听白毓有些惊慌道:“我去王府相约,谁知不得一面。”
萧若华冷道:”她不肯相见?“
言旐冷笑,压着他的话头道:“人家如今是世子妃,规矩大,怎会轻易相见。”
白毓摇头道:“不是,他家门子说,合欢去广仁寺拜祭,已去了七天。”
他却下意识看了殷明澜一眼。
殷明澜这才恍然,怪不得那日没回宫,原来是去做法事了。
他心里一缓。
“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这倒不知。”
殷明澜长吁一口气。
“如此看来,”头瞥向高长青道:“皇后要受委屈了。”
高长青一愣,下意识抬头,对上皇帝幽深的眼神,他想到了小妹,父亲,还有自己的志向,到底什么也没说。
只是拳头紧了紧。
不过是忍一忍罢了,他对自己说,高家还在,自己这个哥哥还在,妹妹就算没了名位,又能受什么委屈呢?
满殿无人说话。
第二日,皇帝颁下圣旨,公开申饬皇后,又有太后懿旨,叱责皇后处事不慎,思虑不周。
皇后废黜,贬为高妃。
高相一脉无人说话,只称圣上仁德。
宫中又出重赏与摄政王世子妃,浩浩荡荡,很有排场,新年前也让众人瞧了好一通热闹。
只是哪怕再不喜公主的人见了,都不住唏嘘:一对儿好好的情人,就这么劳燕分飞,一个要纳新妃,一个要嫁新郎。
自高家皇后废位后,上书另立新后的折子应接不暇,对于这个问题,高相也不再沉默,不好在这件事上面做文章,只能挑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拿到朝堂上吵。
殷明澜心烦不已。
后宫中,高妃被废位后心怀不满,他去探视时都泪流满面,而太后头风发作,不耐见人。
“唉。”
太监见状,试探着问:“陛下可要进去?”
殷明澜脚步一顿:他竟是到了琼华殿?
心里有些犹豫,这里他已经很久没来过了,可手却先一步推开大门。
“陛下小心。”太监连忙跟上。
树已枯,草盛花木稀,没人搭理,路上落叶遍地,冷风肃杀,除了到处张贴的喜字还依旧鲜艳,其余的,竟像多年未住人。
殷明澜觉得那喜字太亮了,竟刺的人眼睛疼。
老太监看出来了,连忙扯着小太监去撕,自己小心道:“殿里的人一部分出去了,剩下的人散去各宫,没人照看。”
殷明澜推开殿门,只见里头空无一物,只有床架子,凳子之物,一应摆设挂件物事靠垫茶具帐子俱无,活脱脱是个雪洞。
他仿佛如今才大悟,嫁人的嫁字该如何写。
有些惊慌,又像在问自己:“怎么都没了?”
他像是大梦初醒一样,将整间房都逛遍了,愣是没找见一个东西,有知机的小太监早就出去寻了,这时回来偷偷给大太监说:“爷爷,只后头厢房有几抬箱子。”
那太监见殷明澜的样子,早就吓飞了魂魄,此时像是救命稻草一样,连忙命人去取。
殷明澜前后地走,时而摸摸床架,时而往罗汉床上去。
“父皇还在时,我们有时就这么待一宿。”他好似忽然褪去帝王的壳子,像一个唠叨的郎君,在旁人面前喋喋不休,嘴里全是一个姑娘。
何枫没想到皇帝突然变成这样,不由心里暗暗叫苦,却又不敢说些什么。
太监们搬进来几个箱子。
殷明澜道:“是合欢留下的?”
还未等人回,他又道:“我看看她藏了什么。”
他也不顾上头的灰,径自打开。
脸色却倏地沉下。
他取出一个陶瓷小人,那小人身上,很丑,就像合欢那手绣功,让人不忍直视。
“这是我送她的第一个东西。古书上说,陶乃女娲造人之灵土,做成一对娃娃,能保有情人千年不离。”
他轻轻抚摸着里头的东西,大多陈旧不堪,有的上头妥帖地贴着年月,像什么吾友若华于乾宁二十一年赠...吾友衡阳于乾宁二十三年赠...
“她怎么都未带走?”他说的声音轻极了。殷明澜满脸不可思议,“她怎么这么狠心?”
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有些迷茫:这些东西,怎能丢下呢?
就仿佛连他,也被丢在这宫里了。
白毓这话一出口,高长青眉头松了松,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此事本就是因她而起,自然要她结束--如果她对皇后恭敬些,平日会做人一些,怎会发生这种事?”萧若华冷道。
“大婚三朝没有入宫谢恩,也没个说法,怪不得皇后嫂嫂不给她面子。”言旐撇撇嘴。
高长青这才想起那日他到手的的东西。
他并不打算给皇帝,无用之物,看到只会烦心。
殷明澜坐在上首,高高的御座让人只能仰着头看他。
白毓道:“我这就下帖子将她约出来。”
萧若华却出言讽刺:“你知道她会接你的帖子吗?”
想到这个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上次自己前去讨要图纸,结果被人赶出宫,好一顿羞辱不说,如今更是因为失信,被几家郎君在清谈会上当众讽刺,闹了个没脸。
白毓却道:“怎会?我和她可是十几年交情了。”
白毓很自信,他和孟合欢志趣相投,以往经常约在一起游玩,自然会更多几分交情面子。
宋轻时难得出来,也没有穿他那身道袍,只是嘲讽道:“恐怕你连王府的门都进不去吧。”
白毓自然不服,两人吵起来,其他诸人有的劝,有的加入,顿时一片嘈杂声。
殷明澜冷眼看着诸人。
放赏后的第二日,果不其然受到摄政王一派的反击。
先是几个御史打头弹劾,说他薄待功臣之女,宗室几个老王爷也有话说,毕竟摄政王的家眷都被如此对待,那他们呢。
等他们这些老的故去后,家里这些不成材的怕是要被撵出去守陵。
这怎么行呢?
于是宗室也开始施压。
虽然他们一向对长宁这个非血脉亲戚并不热络,但是,唇亡齿寒还是明白的。
至于高相--他没有说话。
尽管此事是他的女儿皇后闹出来的,可高相却吩咐自己一系的官员们不许插手。
他抚须想:这是皇室和摄政王的事,这双方势力先下场,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又何必淌这趟混水。便不许自己人出声
故殷明澜就直面了几乎大半朝堂的怒火,连中立一派也有微词。
虽然长宁公主名声不好,皇后向来贤良,如此敲打情有可原,但凡事都要坐观全局:如今外族蠢蠢欲动,皇上莫非想先和摄政王动手,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什么蠢得能上史书的人物想出的高招,到时候怕是摄政王还没怎样,北边人乐的当天就骑马越边境,打草谷打到京城,前些年没坐过的龙椅,恐怕也要沾一沾。
拿着笏板的手一紧——为了平息摄政王怒火,他们也不能再夹紧嘴了。
上朝吵得慌,下朝也不消停。
殷明澜烦的紧,只因摄政王咄咄逼人,竟上书请他废后。
“皇后无德,上不能辅佐君王,专理六宫,下不能友爱宗室,抚慰群臣,况品行不端,妒气冲冲,使六宫含怨,百花无缘,久不能妊,却对君王纳妃含怨--”
殷明澜知道,大多数朝臣都在逼他,逼他废后选妃。于大权在握的皇帝而言,选妃是乐趣,于他这种在外戚权臣间周旋的人来说,纳妃是纳众世家的间臣,这场争斗,持续了整整七日,他就要顶不住了。
白毓那个法子,似乎是目前最实惠简单的法子了。
他只是有一丝忐忑:合欢会答应吗?
她会答应的吧?
对,以她的性子为人从不肯见人为难,也不会要朝堂因她争锋,甚至兴起战火。
殷明澜疲惫地松一口气。
白毓出宫后,就去了王府。
下人前去叫门,小厮跑过来要拜帖。
白毓的侍从道:“我家公子是长宁公主好友,有急事相见,拜帖尚未带来。”
那门子闻言,诧异地看过去,原本在对方说是公主好友时,还恭敬一瞬,但听了这话,登时换了态度。
“公主可没空见你等,还是回去吧。”说完,他就往门里走。
那小厮可是白毓贴身仆从,宰相门房还七品官呢,他从没有受过这等冷遇,不由面色一变,上前拽他:“你这门子,都没去通报一声,怎知公主不见?”
“识相的快些进去通报,不然要你好看。”
那门子也梗着脖子:“上门来却不带拜帖,我好言相告,你们却拿住我恩将仇报。什么世家公子,分明就是个恶客,还不快打出去?”
众门子纷纷从偏僻处拿了棍子出来,两小厮见状,吓得退到马车旁。
临了还要放下狠话:“大胆,我家主人可是白氏公子,休要放肆。”
此时早围了一圈人过来。
路人也是奇怪,他们往日忌讳摄政王恶名,路过他家门前都不敢,如今却敢来看热闹。
白毓不知发生什么事,但看这么多人,早就坐不住了,便从车里出来,淡淡一瞥:“这便是王府待客之道?还是王府势大,瞧不上我白氏?”
众人轻轻嘶了一声。
白氏啊,就是那个白氏?
好事之人专绕到车尾去见家徽,后两眼发直,唏嘘不已。
果然是那个白氏。
虽然看似在萧家高家辉映下名声不显,但那是人家低调。
听说前朝末帝,就是白家人搞死的。
王府的门子却道:“爷爷我不知什么白屎黑屎,屙出来的才是好屎!你等没有拜帖就擅闯,难道这就是是做客之道?”
双方对峙,看热闹的却越来越多。
白毓不妨被粗话放了一脸,气的牙疼,却碍于身份,不愿说话,只使了个眼色令小厮去回。
“我家公子可是公主至交,何须拜帖,你这门人太无礼。”
那门人却冷笑:“世子妃早就和世子去了广仁寺,你若真是好友,怎会不知?”
白毓闻言,如当头棒喝,惊道:“她竟出去了?”
“七天前就已经去了,你们若真是娘娘友人,怎会过了这般久了,连她去广仁寺拜祭老王爷王妃都不知?”那门子一脸鄙夷。
围观人群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几句却听懂了,于是纷纷和相识的人说起小话。
确实,连人家出门都不知道,算什么好友。
“我出远门前,都会和熟人说一声去向。”有位大婶提着一篮子菜兴冲冲道。
白毓顾不得人嘲讽,下意识道:“七日前就走了?那她竟没有回门?没去宫里?”
那门子犹气恼:“反正宫里也没个好声气,处处给人脸色瞧,去做什么?”
这无疑是在说这几日正火热的节礼之事,市井也传的轰动,此时一听当事人都兀自应了,当下更加兴奋,议论之声愈来愈大。
白毓狼狈地躲回马车。
众人见马车走了,仍意犹未尽,纷纷往茶馆坊市戏院里钻,就为了说这新鲜的。
他便赶着去皇宫见人。
此时距他离开皇宫不过一炷香的时辰。
殷明澜在他进殿时,下意识地往后看,没见到那个人时,他心里猝然失落。
“如何--”
却听白毓有些惊慌道:“我去王府相约,谁知不得一面。”
萧若华冷道:”她不肯相见?“
言旐冷笑,压着他的话头道:“人家如今是世子妃,规矩大,怎会轻易相见。”
白毓摇头道:“不是,他家门子说,合欢去广仁寺拜祭,已去了七天。”
他却下意识看了殷明澜一眼。
殷明澜这才恍然,怪不得那日没回宫,原来是去做法事了。
他心里一缓。
“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这倒不知。”
殷明澜长吁一口气。
“如此看来,”头瞥向高长青道:“皇后要受委屈了。”
高长青一愣,下意识抬头,对上皇帝幽深的眼神,他想到了小妹,父亲,还有自己的志向,到底什么也没说。
只是拳头紧了紧。
不过是忍一忍罢了,他对自己说,高家还在,自己这个哥哥还在,妹妹就算没了名位,又能受什么委屈呢?
满殿无人说话。
第二日,皇帝颁下圣旨,公开申饬皇后,又有太后懿旨,叱责皇后处事不慎,思虑不周。
皇后废黜,贬为高妃。
高相一脉无人说话,只称圣上仁德。
宫中又出重赏与摄政王世子妃,浩浩荡荡,很有排场,新年前也让众人瞧了好一通热闹。
只是哪怕再不喜公主的人见了,都不住唏嘘:一对儿好好的情人,就这么劳燕分飞,一个要纳新妃,一个要嫁新郎。
自高家皇后废位后,上书另立新后的折子应接不暇,对于这个问题,高相也不再沉默,不好在这件事上面做文章,只能挑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拿到朝堂上吵。
殷明澜心烦不已。
后宫中,高妃被废位后心怀不满,他去探视时都泪流满面,而太后头风发作,不耐见人。
“唉。”
太监见状,试探着问:“陛下可要进去?”
殷明澜脚步一顿:他竟是到了琼华殿?
心里有些犹豫,这里他已经很久没来过了,可手却先一步推开大门。
“陛下小心。”太监连忙跟上。
树已枯,草盛花木稀,没人搭理,路上落叶遍地,冷风肃杀,除了到处张贴的喜字还依旧鲜艳,其余的,竟像多年未住人。
殷明澜觉得那喜字太亮了,竟刺的人眼睛疼。
老太监看出来了,连忙扯着小太监去撕,自己小心道:“殿里的人一部分出去了,剩下的人散去各宫,没人照看。”
殷明澜推开殿门,只见里头空无一物,只有床架子,凳子之物,一应摆设挂件物事靠垫茶具帐子俱无,活脱脱是个雪洞。
他仿佛如今才大悟,嫁人的嫁字该如何写。
有些惊慌,又像在问自己:“怎么都没了?”
他像是大梦初醒一样,将整间房都逛遍了,愣是没找见一个东西,有知机的小太监早就出去寻了,这时回来偷偷给大太监说:“爷爷,只后头厢房有几抬箱子。”
那太监见殷明澜的样子,早就吓飞了魂魄,此时像是救命稻草一样,连忙命人去取。
殷明澜前后地走,时而摸摸床架,时而往罗汉床上去。
“父皇还在时,我们有时就这么待一宿。”他好似忽然褪去帝王的壳子,像一个唠叨的郎君,在旁人面前喋喋不休,嘴里全是一个姑娘。
何枫没想到皇帝突然变成这样,不由心里暗暗叫苦,却又不敢说些什么。
太监们搬进来几个箱子。
殷明澜道:“是合欢留下的?”
还未等人回,他又道:“我看看她藏了什么。”
他也不顾上头的灰,径自打开。
脸色却倏地沉下。
他取出一个陶瓷小人,那小人身上,很丑,就像合欢那手绣功,让人不忍直视。
“这是我送她的第一个东西。古书上说,陶乃女娲造人之灵土,做成一对娃娃,能保有情人千年不离。”
他轻轻抚摸着里头的东西,大多陈旧不堪,有的上头妥帖地贴着年月,像什么吾友若华于乾宁二十一年赠...吾友衡阳于乾宁二十三年赠...
“她怎么都未带走?”他说的声音轻极了。殷明澜满脸不可思议,“她怎么这么狠心?”
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有些迷茫:这些东西,怎能丢下呢?
就仿佛连他,也被丢在这宫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