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上从不缺歧路人,为了将打野呵发展成一门长久的营生,歧路人们显然下过苦工,但凡出现在这里的摊位,都有一手旁人及不上的绝活。
孟合欢一路过去,几乎将奚琼宁荷包里的铜钱掏空,专为打赏这些舞姿婀娜的人。
虽然出来玩,金雀儿肯定带够了钱,但她就是喜欢看奚琼宁无奈又退让的样子。
“郎君,妾这便走了。”
合欢耳朵一动,听见有人娇滴滴道,她立刻拉着奚琼宁往那边走。
“是《梦梁人》第三折。”她有些兴奋地往前,这个皮影戏风靡燕京城,她却从没看过,外头郎君女郎做得诗满天飞,她早就心痒难耐…没想到今日灯会居然有!还是第三折!
孟女和乔郎花前月下定情,是皮影戏的高潮。
穿文士斓衫的乔郎挽留道:“娘子慢走。”女郎也依依不舍,却还是做出告别状,急得合欢抓耳挠腮,捉住奚琼宁的手都紧张握的极紧。
“快别三步回眸了,先说说自个家世,好再续前缘啊。”
见她恨不得冲到后头替那孟女说话,奚琼宁有些好笑,这些话本子他也曾听郑林念过,即便两人真的就这么分别,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再次相遇,有缘分的人,就算旁人想斩断这层缘,也不能够。
就如同,他们两个。
奚琼宁握着她的手紧了紧。如今正是腊梅怒放时节,鹅黄色的花朵偷偷探头看树下蓝衣郎君。他似是有些羞,隐隐能感到周围人投在他身上的眼光,如今风气并不严苛,未婚男女于上元佳节游街比比皆是,只是街上人从未见过这么一对俊俏的少年人。
孟合欢自然不知他百转千回的心思,她一门心思都被皮影攫走,这一幕歇下的时候,更是跟皮影前刚留头的小孩吵得有来有回。
“...孟女郎就应该将她名字直言相告,决明,多好听的名儿。不然后边她妹妹也不能李代桃僵,唉。”
离开那皮影摊,合欢仍然唏嘘不已,并且为方才和那小孩争的话,又恨得牙根痒痒。
他竟然说孟女郎的名字听起来就肚子疼!诚然决明子通常做通便之用,但让那顽童这么一说,方才还缠绵悱恻的气氛荡然无存。
不识情爱的小孩真是可恶啊。
“决明,坚决明朗,铮铮不息,又是能治人的草药,多好的名字啊。”
蓝衣公子一边听她喋喋不休,一面还要留神听周围的动静,护住夜深没看清脚下台阶而趔趄的她。
奚琼宁此时也不由庆幸自己在父王反对下,仍然跟宋将军学了功夫。
孟合欢仍牵挂后边的情节,孟女因为性子怯弱,并不敢公然将名字告知心仪之人,她家中继母所生的妹妹在得知乔郎上门和两人之间情谊后,竟李代桃僵,令人给乔郎送信,将自己在家中排行姓名告知,而乔郎错认孟女,也应了三日后来求娶。
皮影戏一波三折,并不会一天将整个故事演完,任凭合欢如何苦恼,今日她也看不见后头的故事。
只好长长呼一口气,此时月上中天,人越发多起来,桥上很是拥挤,郑林几人在前头开路,走的艰难,合欢只能紧紧抱着奚琼宁胳膊,甚至上半身贴在他胳膊上。
奚琼宁感受到胳膊上猛然贴上的柔软身躯,更是浑身一紧,一股烫意自脸颊蔓延,耳朵更是如同被夏日正午的阳光晒过一般,热的发疼。
饶是他心里如此煎熬,仍然品尝到一丝甘甜,像是方才她硬塞给自己的糖葫芦一样。
孟合欢仍说个不停,便是没人时她都要自说自话,如今和奚琼宁这么熟悉,他又向来好性,无论说什么都极有耐心地听,她更是说上半天话都兴致勃勃。
“若是我,只要是喜欢的郎君,就要光明正大告诉他我姓甚名谁。”她昂起头,颇为骄傲地说道:“我名合欢,我娘说愿我人如其名,合该一辈子欢喜无忧,合欢也是一味中药,所到之处,解郁安神。”
听着她的话,奚琼宁几乎都能想象出她说话时的神气模样。
他笑了笑,脸色却有些黯淡。一直以来,纵然外人如何为他惋惜,提起他的目疾时如何避讳,他也从未有过懊恼痛恨之心。
他的眼睛并不是一开始就看不见的,在他七岁前,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墙脚下懒散的大黄狗,还有狗爪下油绿的苔藓,随处可见,并不是什么珍惜的东西,他有更多从未见过的事物去追寻。
而七岁后,这些时常能见到的东西,藏在记忆深处的颜色,都被他牢牢记在心底,时时回味,每每从记忆里找到新的东西,都能让他欢快许久。
比起生下来什么也没见过的人,奚琼宁自觉自己已经幸运许多,甚至这七年的时光或许就是上天恩赐,至少以后的黑暗人生里,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这是他第一次期盼,如果他的眼睛能看见就好了,他想看看眼前这个女郎,她生气时会是什么表情,开心的时候眼睛会弯弯的像月亮吗?
孟合欢发现他的出神,她摇了摇郎君的胳膊道:“我的名字虽然简单,但阿父说,是阿娘想了几个月才终于定好的。”
奚琼宁很能从她摇晃手臂的幅度看出催促的意味,和她成亲算不上久,但就是能从动作里知晓她的心情,就如此刻,她晃手臂时轻轻勾了勾,分明是让他也说说。
于是,他从善如流,如同今日无数有情男女,借着拥挤人潮掩饰肢体接触时的心动。
名字啊,奚琼宁想着自己的母亲,嘴角噙了一抹极温暖的笑意。
“母亲不是中原人,汉话一知半解,却硬是要给我取名字,当年就连...”他顿了顿,方继续道:“就连祖父要起名,母亲也没有退让。”
他应该极为喜欢那段时光吧,那段有母亲的时光。
合欢虽然迟钝,但也能看出他的怀念。她心中一动:摄政王妃,也就是她如今的婆母,似乎正是琼宁七岁时去的吧。
那时她方五岁,惊慌不安地随父皇安排的人来到燕京,而琼宁,也失去了母亲,还有因为母亲去世而万分颓丧的父亲。
她能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彼时还是世子的王爷为深爱的妻子办了一场举世无双的葬礼。那场葬礼让燕京高傲的世家们都忍不住议论,前不久买到的书里,写书人应该是亲眼见过,打的幡抬的棺木都写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场近似王侯,仅比帝王崩礼低一些的葬礼,合欢看完书时心里涌上这个念头。
“母亲喜欢诗,说诗就像她家乡的歌谣一样,就算听不懂典故,说出来也好听。”奚琼宁娓娓道来,他从来都是这样,哪怕此刻心绪起伏时,说的话仍像讲故事。
“她喜欢诗里的江南,喜欢江南的琼花。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注】。”奚琼宁莞尔,合欢也因为他字里行间的温柔怔怔。
他似乎有些苦恼:“母亲认为诗里的秦女如她自己一样武力高强,快意恩仇,就格外偏爱从没见过面的琼花,又希望我一生安宁,她说贪心不好,但一个贪心的母亲,长生天会宽恕的。”
孟合欢特别喜欢此刻的琼宁,平日里他也很温柔平和,可就像庙里的和尚,看着是大爱无边的高僧模样,不像现在,被红尘温暖染透了。
一个对汉字不熟的母亲,为了心爱孩子取名,一定废了不少心。
“母妃的故乡,一定很美。”合欢想,能养出这样有趣的人,找个时间她一定也要去瞧瞧。
“自然,”奚琼宁道:“那里人很少,不像燕京,一条巷子住几户人家,年节时人堵的马车都过不去。草原辽阔,人人都会骑马,母妃的马骑的最好,那是她从草原上驯服的野马,连父王也制服不了...”
孟合欢一面听着,一面控制不住地看他。
他说话时喜欢微微低头,面朝着她,一双丹凤眼迷茫地望着某处,像一只专注的,只看着眼前人的狸奴,他好像很孤独,很寂寞,明明需要别人的帮助,却总是温柔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叫人连生气也不忍心。
但合欢知道,他对自己是特殊的。
是因为妻子这个身份吗?
奚琼宁是一个大好人,王府里谁不知呢,即便得罪了王爷,只要确实不是故意,求到世子跟前,保准什么事也没有。
莫名地,她心里仿佛吃了青皮橘,翻天倒海漫着酸意:如果那日和他成亲的是旁人,他也会这般对那人吗?
这些日子琼宁如何待她,合欢自个也知道,只是心里仍惴惴,这些想法实在荒谬,她不好意思和嬷嬷金雀儿她们说,只是想到时就被这刺扎一下。
她极为认真地盯着他,用目光描摹他的侧颜,俊俏的人多了,可合欢认为,奚琼宁是独一份的。
今晚人这么多,相貌好的郎君女郎很多,可围着他们两人看的人比比皆是,想必不只她一人这般认为吧。
心里突然涌出一股失落来,合欢自己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忽然这么难过,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若即若离,而她不敢去留。
“前头就是竞灯了...”奚琼宁的话陡然到合欢耳朵里,让她精神一振,从方才胡思乱想里拔出思绪。
“合欢,你喜欢那灯吗?”奚琼宁问道。他问的淡淡,却流出一丝十拿九稳来,仿佛只要她说喜欢,就一定能拿来给她。
远处,立了一盏美人灯,哪怕离得远,那灯的衣裳首饰,乃至美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极富神韵。美人头顶有一轮月亮,应该也是一盏灯,可却比天上那轮更大更美些。
周围人啧啧称奇,不乏有郎君摩拳擦掌,在身边娘子们的哀求下立了豪言,必定要夺来明灯。
孟合欢忽然心里一动,原本她最是爱作弄人,若是往常,必定打蛇棍随上,嘴里也不讨饶,夫君长夫君短,必定要哄的奚琼宁将灯笼奉上,可大概今天人委实多了些,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
心里一股热气直冲冲往上冒,她脱口而出:“你在此地不要走动,待为妻为你去竞灯!”
就当是,就当是稍稍对他好些而已,她孟合欢又不是惯爱占人便宜,却不回报之人。女郎犹自己嘴硬,可通红的脸却出卖了她。
奚琼宁一愣,似乎被她破天荒的好意惊住了。
孟合欢一路过去,几乎将奚琼宁荷包里的铜钱掏空,专为打赏这些舞姿婀娜的人。
虽然出来玩,金雀儿肯定带够了钱,但她就是喜欢看奚琼宁无奈又退让的样子。
“郎君,妾这便走了。”
合欢耳朵一动,听见有人娇滴滴道,她立刻拉着奚琼宁往那边走。
“是《梦梁人》第三折。”她有些兴奋地往前,这个皮影戏风靡燕京城,她却从没看过,外头郎君女郎做得诗满天飞,她早就心痒难耐…没想到今日灯会居然有!还是第三折!
孟女和乔郎花前月下定情,是皮影戏的高潮。
穿文士斓衫的乔郎挽留道:“娘子慢走。”女郎也依依不舍,却还是做出告别状,急得合欢抓耳挠腮,捉住奚琼宁的手都紧张握的极紧。
“快别三步回眸了,先说说自个家世,好再续前缘啊。”
见她恨不得冲到后头替那孟女说话,奚琼宁有些好笑,这些话本子他也曾听郑林念过,即便两人真的就这么分别,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再次相遇,有缘分的人,就算旁人想斩断这层缘,也不能够。
就如同,他们两个。
奚琼宁握着她的手紧了紧。如今正是腊梅怒放时节,鹅黄色的花朵偷偷探头看树下蓝衣郎君。他似是有些羞,隐隐能感到周围人投在他身上的眼光,如今风气并不严苛,未婚男女于上元佳节游街比比皆是,只是街上人从未见过这么一对俊俏的少年人。
孟合欢自然不知他百转千回的心思,她一门心思都被皮影攫走,这一幕歇下的时候,更是跟皮影前刚留头的小孩吵得有来有回。
“...孟女郎就应该将她名字直言相告,决明,多好听的名儿。不然后边她妹妹也不能李代桃僵,唉。”
离开那皮影摊,合欢仍然唏嘘不已,并且为方才和那小孩争的话,又恨得牙根痒痒。
他竟然说孟女郎的名字听起来就肚子疼!诚然决明子通常做通便之用,但让那顽童这么一说,方才还缠绵悱恻的气氛荡然无存。
不识情爱的小孩真是可恶啊。
“决明,坚决明朗,铮铮不息,又是能治人的草药,多好的名字啊。”
蓝衣公子一边听她喋喋不休,一面还要留神听周围的动静,护住夜深没看清脚下台阶而趔趄的她。
奚琼宁此时也不由庆幸自己在父王反对下,仍然跟宋将军学了功夫。
孟合欢仍牵挂后边的情节,孟女因为性子怯弱,并不敢公然将名字告知心仪之人,她家中继母所生的妹妹在得知乔郎上门和两人之间情谊后,竟李代桃僵,令人给乔郎送信,将自己在家中排行姓名告知,而乔郎错认孟女,也应了三日后来求娶。
皮影戏一波三折,并不会一天将整个故事演完,任凭合欢如何苦恼,今日她也看不见后头的故事。
只好长长呼一口气,此时月上中天,人越发多起来,桥上很是拥挤,郑林几人在前头开路,走的艰难,合欢只能紧紧抱着奚琼宁胳膊,甚至上半身贴在他胳膊上。
奚琼宁感受到胳膊上猛然贴上的柔软身躯,更是浑身一紧,一股烫意自脸颊蔓延,耳朵更是如同被夏日正午的阳光晒过一般,热的发疼。
饶是他心里如此煎熬,仍然品尝到一丝甘甜,像是方才她硬塞给自己的糖葫芦一样。
孟合欢仍说个不停,便是没人时她都要自说自话,如今和奚琼宁这么熟悉,他又向来好性,无论说什么都极有耐心地听,她更是说上半天话都兴致勃勃。
“若是我,只要是喜欢的郎君,就要光明正大告诉他我姓甚名谁。”她昂起头,颇为骄傲地说道:“我名合欢,我娘说愿我人如其名,合该一辈子欢喜无忧,合欢也是一味中药,所到之处,解郁安神。”
听着她的话,奚琼宁几乎都能想象出她说话时的神气模样。
他笑了笑,脸色却有些黯淡。一直以来,纵然外人如何为他惋惜,提起他的目疾时如何避讳,他也从未有过懊恼痛恨之心。
他的眼睛并不是一开始就看不见的,在他七岁前,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墙脚下懒散的大黄狗,还有狗爪下油绿的苔藓,随处可见,并不是什么珍惜的东西,他有更多从未见过的事物去追寻。
而七岁后,这些时常能见到的东西,藏在记忆深处的颜色,都被他牢牢记在心底,时时回味,每每从记忆里找到新的东西,都能让他欢快许久。
比起生下来什么也没见过的人,奚琼宁自觉自己已经幸运许多,甚至这七年的时光或许就是上天恩赐,至少以后的黑暗人生里,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这是他第一次期盼,如果他的眼睛能看见就好了,他想看看眼前这个女郎,她生气时会是什么表情,开心的时候眼睛会弯弯的像月亮吗?
孟合欢发现他的出神,她摇了摇郎君的胳膊道:“我的名字虽然简单,但阿父说,是阿娘想了几个月才终于定好的。”
奚琼宁很能从她摇晃手臂的幅度看出催促的意味,和她成亲算不上久,但就是能从动作里知晓她的心情,就如此刻,她晃手臂时轻轻勾了勾,分明是让他也说说。
于是,他从善如流,如同今日无数有情男女,借着拥挤人潮掩饰肢体接触时的心动。
名字啊,奚琼宁想着自己的母亲,嘴角噙了一抹极温暖的笑意。
“母亲不是中原人,汉话一知半解,却硬是要给我取名字,当年就连...”他顿了顿,方继续道:“就连祖父要起名,母亲也没有退让。”
他应该极为喜欢那段时光吧,那段有母亲的时光。
合欢虽然迟钝,但也能看出他的怀念。她心中一动:摄政王妃,也就是她如今的婆母,似乎正是琼宁七岁时去的吧。
那时她方五岁,惊慌不安地随父皇安排的人来到燕京,而琼宁,也失去了母亲,还有因为母亲去世而万分颓丧的父亲。
她能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彼时还是世子的王爷为深爱的妻子办了一场举世无双的葬礼。那场葬礼让燕京高傲的世家们都忍不住议论,前不久买到的书里,写书人应该是亲眼见过,打的幡抬的棺木都写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场近似王侯,仅比帝王崩礼低一些的葬礼,合欢看完书时心里涌上这个念头。
“母亲喜欢诗,说诗就像她家乡的歌谣一样,就算听不懂典故,说出来也好听。”奚琼宁娓娓道来,他从来都是这样,哪怕此刻心绪起伏时,说的话仍像讲故事。
“她喜欢诗里的江南,喜欢江南的琼花。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注】。”奚琼宁莞尔,合欢也因为他字里行间的温柔怔怔。
他似乎有些苦恼:“母亲认为诗里的秦女如她自己一样武力高强,快意恩仇,就格外偏爱从没见过面的琼花,又希望我一生安宁,她说贪心不好,但一个贪心的母亲,长生天会宽恕的。”
孟合欢特别喜欢此刻的琼宁,平日里他也很温柔平和,可就像庙里的和尚,看着是大爱无边的高僧模样,不像现在,被红尘温暖染透了。
一个对汉字不熟的母亲,为了心爱孩子取名,一定废了不少心。
“母妃的故乡,一定很美。”合欢想,能养出这样有趣的人,找个时间她一定也要去瞧瞧。
“自然,”奚琼宁道:“那里人很少,不像燕京,一条巷子住几户人家,年节时人堵的马车都过不去。草原辽阔,人人都会骑马,母妃的马骑的最好,那是她从草原上驯服的野马,连父王也制服不了...”
孟合欢一面听着,一面控制不住地看他。
他说话时喜欢微微低头,面朝着她,一双丹凤眼迷茫地望着某处,像一只专注的,只看着眼前人的狸奴,他好像很孤独,很寂寞,明明需要别人的帮助,却总是温柔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叫人连生气也不忍心。
但合欢知道,他对自己是特殊的。
是因为妻子这个身份吗?
奚琼宁是一个大好人,王府里谁不知呢,即便得罪了王爷,只要确实不是故意,求到世子跟前,保准什么事也没有。
莫名地,她心里仿佛吃了青皮橘,翻天倒海漫着酸意:如果那日和他成亲的是旁人,他也会这般对那人吗?
这些日子琼宁如何待她,合欢自个也知道,只是心里仍惴惴,这些想法实在荒谬,她不好意思和嬷嬷金雀儿她们说,只是想到时就被这刺扎一下。
她极为认真地盯着他,用目光描摹他的侧颜,俊俏的人多了,可合欢认为,奚琼宁是独一份的。
今晚人这么多,相貌好的郎君女郎很多,可围着他们两人看的人比比皆是,想必不只她一人这般认为吧。
心里突然涌出一股失落来,合欢自己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忽然这么难过,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若即若离,而她不敢去留。
“前头就是竞灯了...”奚琼宁的话陡然到合欢耳朵里,让她精神一振,从方才胡思乱想里拔出思绪。
“合欢,你喜欢那灯吗?”奚琼宁问道。他问的淡淡,却流出一丝十拿九稳来,仿佛只要她说喜欢,就一定能拿来给她。
远处,立了一盏美人灯,哪怕离得远,那灯的衣裳首饰,乃至美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极富神韵。美人头顶有一轮月亮,应该也是一盏灯,可却比天上那轮更大更美些。
周围人啧啧称奇,不乏有郎君摩拳擦掌,在身边娘子们的哀求下立了豪言,必定要夺来明灯。
孟合欢忽然心里一动,原本她最是爱作弄人,若是往常,必定打蛇棍随上,嘴里也不讨饶,夫君长夫君短,必定要哄的奚琼宁将灯笼奉上,可大概今天人委实多了些,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
心里一股热气直冲冲往上冒,她脱口而出:“你在此地不要走动,待为妻为你去竞灯!”
就当是,就当是稍稍对他好些而已,她孟合欢又不是惯爱占人便宜,却不回报之人。女郎犹自己嘴硬,可通红的脸却出卖了她。
奚琼宁一愣,似乎被她破天荒的好意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