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姐的身子往过靠了靠,整个人的重量都压在了中堂的老杉木柱上,她是真的吓坏了,没想到老爷竟然这么郑重地召三小姐觐见,心里面满肚子的猜测,内宅只不过是疯了一个婆子,按道理不该引起沈侍郎的注意才对。
“小姐,你说会不会?”丽姐话音刚落就感觉人中微凉,原来是自己的人中被沈灯妩的扇骨抵着人中微微下压,象牙柄团扇突然横亘在她唇间。
“乳母不怕,切记人声喧沸处,舌上有龙泉。咱们无错,何故忧心?”灯妩心下已经有了思量,自己那个便宜爹,到底也是个名正言顺的侍郎官儿,肯定不会拘泥于内宅的琐事,只怕是前日那封误送到西跨院的诘礼台文书。只是这朝堂上的事情与自己何干?自己如今不过是个及笄少女,朝堂风云与她何干?”
灯妩心理思忖着却带着丽姐步子不疾不许的朝静观堂赶去,光看名字,沈灯妩也能猜到这内殿大厅取“静观其变”之意,暗合了自己那便宜爹沈侍郎的为官之道。
正所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比自己前世奢靡这里真是简陋极了。
没走几步,主仆二人便从偏殿来到正殿。
灯妩一晃眼,便第一次见到她那个真的便宜老爹,此时正端坐在铁力木螭首官帽椅上,父亲的手正无意识地摩挲左扶手的螭龙逆鳞,椅背顶端悬一枚青铜铃,铃内水银流动发出蜂鸣。
哼!好一个礼部侍郎,看来便宜爹这些年还是给自己捞了些油水的。
她低垂着眼睫,指尖轻抚过袖口的紫藤绣纹,似在整理衣饰,实则借着抬腕的间隙,眸光如薄刃般无声划过厅内。
就连椅子座面下都嵌着和田寒玉,盛夏亦透凉意,防久坐生躁啊。
略一回眸,余光一瞥,她便瞅见了那更稀罕的玄霁砚台!看似柔和实则森严。
上圆下阔,象征“天道无私、人间有序”。
八角之意,源自“律有八纲”,亦取《奉律经目》八政之义。
沈灯妩又仔细确认了一下,方才她没有看错,这个东西虽然只是个砚台但是却极为罕见,这东西只有祠律台才可以专门使用,寻常地方见都见不得,这个砚台不常见也不起眼,但是灯妩肯定是认得的,她不会看错。
砚面边沿:错金嵌铜,呈龟背裂纹;墨池处形似“泪眼”;砚足三足鼎立。这是祠律台专用来录"八纲断狱"案的器物,据《奉律经目》载,凡经此砚定谳的案子,连三司都无权复审。
"父亲真是好本事。"她在心底冷笑,"连这东西都弄得到手。"
沈灯妩眼波流转之间,"三丫头,"沈璟嵘突然用砚台蘸墨,在废纸上写下"八纲"二字,又狠狠划去第七纲,"你可知...最危险的规矩就是写在明面上的规矩?
沈灯妩望着那纸上断裂的“纲”字,指尖不动声色地收紧,垂眸应声:
“女儿不明白。”
嗯,不明白才好。”沈璟嵘低笑一声,像是满意,又像是讽刺。
“总之--------”
他将那墨未干透的纸轻轻一折,随手丢入铜炉,火苗舔着纸角,"八纲"二字慢慢化作灰烬。
“这些日子,为父有要紧客人入府。你只需记住两点——一、不该听的,不听;二、不该说的,不说。”
他语气平淡,像是随口叮嘱,但眼神却沉得能压住一座朝堂。
沈灯妩低眉顺目,轻声应下:“女儿省得。”
沈璟嵘没有立刻作声,只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随手拿起几张竹纸翻了翻,又道:
“我已派人打听清楚,来人名唤薛湛,通州州学旧榜之人,才学一般,脾气虽然古怪,饶是落榜不知是凭借哪里来的东风好运气被曜京的贵人看上,带在身边做了个小厮。"
沈璟嵘忽然用茶汤淋过砚台,墨池中浮起一缕金丝。
"虽是小厮,"他两指捏起金丝对着光,"亦是不容小觑。”
“昨日收到来信,来人已在关外,怕是不出半个时辰就要到府上了!尚不清楚曜京贵人意图,薛先生才学教你这等女儿家应当是没有任何问题”
青铜铃无风自动,水银凝成箭矢状指向东厢。
"为父会腾出东厢,"他吹散金丝,"三丫头若有时间便可随你兄姐一道,时常往东箱多多走动,向薛先生多多讨教?"
沈灯妩见状心中狐疑,嘴上却应声说到:“女儿记下了。”
离开静观堂大殿之后,丽姐拍拍胸脯:“可真真吓死我了,小姐?这老爷交代您什么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沈灯妩回过神来才看到丽姐冷汗如线,湿透中衣。面如土色,唇颤微启,欲言又止。
好一个吓破胆的老乳母,眼神都失了神,灯妩不语,“小姐,乳娘这是担心你啊?毕竟咱们在这沈府如履薄冰的。”
“切莫忘记了,何故大惊小怪?龙泉在鞘光犹慑,未出先伤君子节。
若使当时钳口休,
何来铜雀歌三叠?”
沈灯妩话音刚落,风从回廊拐角吹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寒意扑在廊柱之后人的袖角。
待到沈灯妩主仆二人身影渐渐远去,那人才从廊后柱子出来。
来人负手而立,藏青直裰随风微荡,鬓发未束,袖间露出一截素白扇骨。
他倚着一根画着云纹的老石柱,唇角似笑非笑,嗓音懒散地响起:“哦?有趣!通州沈府,竟连一个黄口丫头,都懂得官场‘谨言慎行’的门道了么?”
旁边一名随侍悄声道:“先生方才所见那人……举止不似婢子。可穿着也不甚讲究,咱们未曾注意到这姑娘。”
“那便是遗漏了。无妨!”他抬手替随从拂去肩上落花,嗓音温润如春溪,“这沈府内宅朱栏十二,看来各有莺燕栖巢啊,看漏一两只小雀儿也是常事”薛湛抬了抬指尖,扇骨轻旋,扇面翻转间,隐约露出半幅《衔雾藏泉图》。只是那烟波深处,雾霭间似有游鱼摆尾,细看却是半截没入水中的刑具铁链。恰似弹落了点尘。
夕阳将廊柱云纹映成血丝状,恰似砚台"泪眼"中游动的金丝。
另一边沈灯妩带着丽姐,可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偏院儿。
偏远的青苔石阶上,几片鱼鳞状的金箔诡谲地排列着,在夕照下泛着血光,竟像是隐约拼出半阙《黥刑赋》的残句。
沈灯妩觉得自己一定是被沈璟嵘那老狐狸吓到眼花了,推开厢房门靠在一张老檀木玫瑰椅上,椅子扶手被磨得温润发亮。
她垫着半旧的锦缎软垫,锦缎已有些褪色了,心里正斟酌思索着。
刚想回头便看见,四个粗使婆子,谄媚的笑脸:“三小姐,老爷特意嘱咐这府上即将贵客来临,许久没有给小姐添置物件儿了,这次不能失了侍郎府邸的礼数,莫让曜京来的贵客笑话。”
沈灯妩了然,唇角抹过不易察觉的讥笑,抬眼看见四个小厮正抬着三匹浮光锦----都是雨过天青色,摆在她眼前。
沈灯妩倒是没有嫌弃,尽管知道颜色素净,这爹只是装装样子,也是正好帮她改善生活了。
不容得沈灯妩张口,管事的老婆子就将个朱漆描金的箱笼放在沈灯妩屋里。
素罗纱两卷(薄得透光,只堪作里衣)
一匣缠枝纹绣线(里头混着三根银丝)
累丝嵌宝镯子
几对儿月牙白的珍珠耳环
成色竟还不错。
沈灯妩只略一颔首,便打发了那些婆子。
待脚步声远去,她指尖轻轻抚过浮光锦的缎面,忽而低笑一声:“曜京的风,也吹到这府上早了些。”
其实东厢房离她的偏院是极远的,偏偏就是能听见门房小厮谄媚的迎客声——
“薛先生可算是到了!老爷早吩咐收拾了东厢,肯定是比不得曜京的排场,环境也算是清净雅致。”
薛湛并未应声,只漫不经心“嗯”了一记,步履从容地踏入沈府。他的靴底碾过青石缝里一截枯梅枝,发出细微的脆响。薛湛的脚步突然在廊下停顿。
他袖中的扇骨微微震颤,扇面《衔雾藏泉图》里,那半截刑具铁链竟浮出水面,链环上模糊一道铭痕“诳档·辰二”字迹几被锈蚀,却仍隐透血气。
——他倏地抬眸向偏院望去。
“先生?”小厮疑惑回头。
薛湛轻笑一声:“贵府的麻雀...倒是比曜京的凤凰有意思很多啊!”
风过处,偏窗下一匹浮光锦突然飘起,天青色布料在夕照中泛出鳞片般的血光。
沈府院落深深,回廊曲折,漆色斑驳的廊柱投下斜影,盖住了薛湛的轮廓
引路的小厮只敢偷眼觑他,“敢问,那里住着何人?”
“啊!先生有所不知,那是咱们府上三小姐的住处,只是闺阁女儿不曾出门”
“小姐,你说会不会?”丽姐话音刚落就感觉人中微凉,原来是自己的人中被沈灯妩的扇骨抵着人中微微下压,象牙柄团扇突然横亘在她唇间。
“乳母不怕,切记人声喧沸处,舌上有龙泉。咱们无错,何故忧心?”灯妩心下已经有了思量,自己那个便宜爹,到底也是个名正言顺的侍郎官儿,肯定不会拘泥于内宅的琐事,只怕是前日那封误送到西跨院的诘礼台文书。只是这朝堂上的事情与自己何干?自己如今不过是个及笄少女,朝堂风云与她何干?”
灯妩心理思忖着却带着丽姐步子不疾不许的朝静观堂赶去,光看名字,沈灯妩也能猜到这内殿大厅取“静观其变”之意,暗合了自己那便宜爹沈侍郎的为官之道。
正所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比自己前世奢靡这里真是简陋极了。
没走几步,主仆二人便从偏殿来到正殿。
灯妩一晃眼,便第一次见到她那个真的便宜老爹,此时正端坐在铁力木螭首官帽椅上,父亲的手正无意识地摩挲左扶手的螭龙逆鳞,椅背顶端悬一枚青铜铃,铃内水银流动发出蜂鸣。
哼!好一个礼部侍郎,看来便宜爹这些年还是给自己捞了些油水的。
她低垂着眼睫,指尖轻抚过袖口的紫藤绣纹,似在整理衣饰,实则借着抬腕的间隙,眸光如薄刃般无声划过厅内。
就连椅子座面下都嵌着和田寒玉,盛夏亦透凉意,防久坐生躁啊。
略一回眸,余光一瞥,她便瞅见了那更稀罕的玄霁砚台!看似柔和实则森严。
上圆下阔,象征“天道无私、人间有序”。
八角之意,源自“律有八纲”,亦取《奉律经目》八政之义。
沈灯妩又仔细确认了一下,方才她没有看错,这个东西虽然只是个砚台但是却极为罕见,这东西只有祠律台才可以专门使用,寻常地方见都见不得,这个砚台不常见也不起眼,但是灯妩肯定是认得的,她不会看错。
砚面边沿:错金嵌铜,呈龟背裂纹;墨池处形似“泪眼”;砚足三足鼎立。这是祠律台专用来录"八纲断狱"案的器物,据《奉律经目》载,凡经此砚定谳的案子,连三司都无权复审。
"父亲真是好本事。"她在心底冷笑,"连这东西都弄得到手。"
沈灯妩眼波流转之间,"三丫头,"沈璟嵘突然用砚台蘸墨,在废纸上写下"八纲"二字,又狠狠划去第七纲,"你可知...最危险的规矩就是写在明面上的规矩?
沈灯妩望着那纸上断裂的“纲”字,指尖不动声色地收紧,垂眸应声:
“女儿不明白。”
嗯,不明白才好。”沈璟嵘低笑一声,像是满意,又像是讽刺。
“总之--------”
他将那墨未干透的纸轻轻一折,随手丢入铜炉,火苗舔着纸角,"八纲"二字慢慢化作灰烬。
“这些日子,为父有要紧客人入府。你只需记住两点——一、不该听的,不听;二、不该说的,不说。”
他语气平淡,像是随口叮嘱,但眼神却沉得能压住一座朝堂。
沈灯妩低眉顺目,轻声应下:“女儿省得。”
沈璟嵘没有立刻作声,只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随手拿起几张竹纸翻了翻,又道:
“我已派人打听清楚,来人名唤薛湛,通州州学旧榜之人,才学一般,脾气虽然古怪,饶是落榜不知是凭借哪里来的东风好运气被曜京的贵人看上,带在身边做了个小厮。"
沈璟嵘忽然用茶汤淋过砚台,墨池中浮起一缕金丝。
"虽是小厮,"他两指捏起金丝对着光,"亦是不容小觑。”
“昨日收到来信,来人已在关外,怕是不出半个时辰就要到府上了!尚不清楚曜京贵人意图,薛先生才学教你这等女儿家应当是没有任何问题”
青铜铃无风自动,水银凝成箭矢状指向东厢。
"为父会腾出东厢,"他吹散金丝,"三丫头若有时间便可随你兄姐一道,时常往东箱多多走动,向薛先生多多讨教?"
沈灯妩见状心中狐疑,嘴上却应声说到:“女儿记下了。”
离开静观堂大殿之后,丽姐拍拍胸脯:“可真真吓死我了,小姐?这老爷交代您什么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沈灯妩回过神来才看到丽姐冷汗如线,湿透中衣。面如土色,唇颤微启,欲言又止。
好一个吓破胆的老乳母,眼神都失了神,灯妩不语,“小姐,乳娘这是担心你啊?毕竟咱们在这沈府如履薄冰的。”
“切莫忘记了,何故大惊小怪?龙泉在鞘光犹慑,未出先伤君子节。
若使当时钳口休,
何来铜雀歌三叠?”
沈灯妩话音刚落,风从回廊拐角吹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寒意扑在廊柱之后人的袖角。
待到沈灯妩主仆二人身影渐渐远去,那人才从廊后柱子出来。
来人负手而立,藏青直裰随风微荡,鬓发未束,袖间露出一截素白扇骨。
他倚着一根画着云纹的老石柱,唇角似笑非笑,嗓音懒散地响起:“哦?有趣!通州沈府,竟连一个黄口丫头,都懂得官场‘谨言慎行’的门道了么?”
旁边一名随侍悄声道:“先生方才所见那人……举止不似婢子。可穿着也不甚讲究,咱们未曾注意到这姑娘。”
“那便是遗漏了。无妨!”他抬手替随从拂去肩上落花,嗓音温润如春溪,“这沈府内宅朱栏十二,看来各有莺燕栖巢啊,看漏一两只小雀儿也是常事”薛湛抬了抬指尖,扇骨轻旋,扇面翻转间,隐约露出半幅《衔雾藏泉图》。只是那烟波深处,雾霭间似有游鱼摆尾,细看却是半截没入水中的刑具铁链。恰似弹落了点尘。
夕阳将廊柱云纹映成血丝状,恰似砚台"泪眼"中游动的金丝。
另一边沈灯妩带着丽姐,可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偏院儿。
偏远的青苔石阶上,几片鱼鳞状的金箔诡谲地排列着,在夕照下泛着血光,竟像是隐约拼出半阙《黥刑赋》的残句。
沈灯妩觉得自己一定是被沈璟嵘那老狐狸吓到眼花了,推开厢房门靠在一张老檀木玫瑰椅上,椅子扶手被磨得温润发亮。
她垫着半旧的锦缎软垫,锦缎已有些褪色了,心里正斟酌思索着。
刚想回头便看见,四个粗使婆子,谄媚的笑脸:“三小姐,老爷特意嘱咐这府上即将贵客来临,许久没有给小姐添置物件儿了,这次不能失了侍郎府邸的礼数,莫让曜京来的贵客笑话。”
沈灯妩了然,唇角抹过不易察觉的讥笑,抬眼看见四个小厮正抬着三匹浮光锦----都是雨过天青色,摆在她眼前。
沈灯妩倒是没有嫌弃,尽管知道颜色素净,这爹只是装装样子,也是正好帮她改善生活了。
不容得沈灯妩张口,管事的老婆子就将个朱漆描金的箱笼放在沈灯妩屋里。
素罗纱两卷(薄得透光,只堪作里衣)
一匣缠枝纹绣线(里头混着三根银丝)
累丝嵌宝镯子
几对儿月牙白的珍珠耳环
成色竟还不错。
沈灯妩只略一颔首,便打发了那些婆子。
待脚步声远去,她指尖轻轻抚过浮光锦的缎面,忽而低笑一声:“曜京的风,也吹到这府上早了些。”
其实东厢房离她的偏院是极远的,偏偏就是能听见门房小厮谄媚的迎客声——
“薛先生可算是到了!老爷早吩咐收拾了东厢,肯定是比不得曜京的排场,环境也算是清净雅致。”
薛湛并未应声,只漫不经心“嗯”了一记,步履从容地踏入沈府。他的靴底碾过青石缝里一截枯梅枝,发出细微的脆响。薛湛的脚步突然在廊下停顿。
他袖中的扇骨微微震颤,扇面《衔雾藏泉图》里,那半截刑具铁链竟浮出水面,链环上模糊一道铭痕“诳档·辰二”字迹几被锈蚀,却仍隐透血气。
——他倏地抬眸向偏院望去。
“先生?”小厮疑惑回头。
薛湛轻笑一声:“贵府的麻雀...倒是比曜京的凤凰有意思很多啊!”
风过处,偏窗下一匹浮光锦突然飘起,天青色布料在夕照中泛出鳞片般的血光。
沈府院落深深,回廊曲折,漆色斑驳的廊柱投下斜影,盖住了薛湛的轮廓
引路的小厮只敢偷眼觑他,“敢问,那里住着何人?”
“啊!先生有所不知,那是咱们府上三小姐的住处,只是闺阁女儿不曾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