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变了很多。
再次见面,便是在幽州战役之后,亲眼所见她在战场上大败敌军,虽说是巧妙的借用了地形优势,但破局之计,也非寻常人呢所能谋划出。
若是换在从前,听闻这般事件,她也不过是在心中悲悯百姓,然后再在心中将潭州的父母官狠狠数落一番,最后便掏出自己的私房钱,聊表对百姓的心意。但是眼前的她,心思更为沉稳,言行举止间,都透露着对事实更深层次的思量。
裴砚舟暗自思量,究竟是什么,让她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裴砚舟正打算飞鸽传书,命手下备好新的马车,却不想潭州太守派了守卫匆匆前来。那侍卫满脸堆笑,称听闻安南将军和郡主路经此地,太守特命他前来,要尽地主之谊。
裴砚舟心中一阵冷笑,城外食不果腹的难民比比皆是,他倒是有闲情雅致宴请宾客。
还未等他开口,曲元楹便已抢先一步,笑语盈盈地开口道:“那便多谢太守。”
裴砚舟见状,心中了然。他本有意去太守府探个究竟,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太守,到底是何等人物,如今正好顺水推舟。
—
潭州太守孔齐贤,出生寒微,与裴砚舟的父亲李云起曾一同求学,他虽没有李云起那般名动四方,却也在文人中小有声誉。
自科举中榜后,孔齐贤先是在翰林院任职参谋,后平调至潭州任职。几十年光阴匆匆而去,如今他已官至潭州太守。
此时,这太守府中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外哀鸿遍野,百姓在饥荒中苦苦挣扎。就在这样的情景下,太守府及其城内一众高官设宴,众人欢声笑语,欢聚一堂,好似对城外惨状一无所知。
“砚舟可是不凡呢,年纪轻轻,便远征绮罗,还大胜而归!”
这潭州太守孔齐贤举着酒杯,满脸通红,像是已然醉意上头,在宴中对裴砚舟的称赞毫不吝啬,声音爽朗,引得席间众人纷纷侧目。
曲元楹坐在女席,与男席之间隔着一道屏风。她远远望去,只见孔齐贤恰似寻常长辈,正热切地询问着裴砚舟,一会关切学业,一会又对远征绮罗的事兴致勃勃,彷佛早已忘却了城外正饥寒交迫的难民,这一番景象,让曲元楹心里五味杂陈。
裴砚舟的表现倒是让人出乎意料,他一口一个“孔伯伯”,亲昵热络得好似真的从小被孔齐贤看着长大一般,那相熟的模样,叫人挑不出一丝错处。
曲元楹望着这一切,嘴角忽然浮起一抹冷笑,笑声虽轻,却也惊到了一旁的太守夫人,夫人面露诧异,小心翼翼问道:“郡主?这是发生了何事?”
曲元楹神色未变,淡淡地说道:“只是一时有所感叹罢了,并没有什么大事。”
夫人见他不愿多言,也不敢多问,只讪讪地笑了笑,试图化解这微妙的尴尬。
曲元楹原本暗自揣测,这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的太守,后院之中必定妻妾成群,热闹非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齐贤一生仅有一房妻室。也正因如此,女席这边冷冷清清,除了她,便只有太守夫人。
为了打破这略显沉默的气氛,曲元楹开口说道:“夫人,怎么不见孩子们?我这人就爱热闹,平日里最喜欢与孩子们玩闹。”
听到这话,孔夫人的脸色微微一变,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轻声说道:“君主一番好意,只是妾身实在福薄,至今膝下并无一儿半女。”
意识到自己无意间戳到了对方的伤心事,曲元楹心中满是愧疚,只能连忙拿起手边的酒杯,向孔夫人不住敬酒,以表歉意。
—
“太守夫人为人大方,做事爽利,将后宅打理地井井有条......我着实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
宴会结束之后,孔夫人贴心地为二人各自安排了房间。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曲元楹轻手轻脚地穿过长廊,悄悄来到裴砚舟的房间。
“或许只是伪装得巧妙罢了,那位年轻时素有贤名的太守,如今不也鱼肉百姓吗?”
裴砚舟一边低声说着,手上正用烛火烧着一张字条。
“年轻时素有贤名?”曲元楹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好奇。
“他出身寒门,最初在翰林院任职,听闻在就职期间,为人刚正不阿,从不私下结党营私。正因这份清正,深受前大学士赏识。在他那一批学子中,也算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不知因何缘故,被派到了潭州。自他离了京都之后,消息便渐渐少了,我所知的,也就只有这些。”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言辞,又接着道:“他虽出身寒微,但她的夫人却来历不凡。”
这话瞬间勾起了曲元楹的兴趣,他追问道:“孔夫人出生名门?”
“比起孔夫人,景归鹤这个名字,显然更为人熟知。”
景归鹤!
曲元楹幼时痴迷诗书,对景归鹤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当年的京都第一才女,才华横溢,名声远扬整个大周,甚至连月氏如今也流传着她所作的诗篇。她是翰林院大学士的独女,深受父母珍爱,可却没有半分娇纵的之气。然而除了精通琴棋书画之外,对四书五经,治国理政也颇有见解。然而,十几年前,大学士惹怒陛下,家中男丁全部流放边疆,女眷入贱籍归青楼。
想来,景归鹤应该是在青楼被孔齐贤赎下的,毕竟大学士对他有知遇之恩。
思虑到这,曲元楹突然想到了景归鹤膝下无子这件事,心中不禁猜测,怕不是在青楼坏了身子?曾经的天之骄女,在一夜之间跌落泥潭,又遭受了这些磨难,她这些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紧接着,景归鹤的声音也随之而来:“郡主!你们快走!”
裴砚舟反应极快,几步跨到曲元楹身边,与此同时,景归鹤也撞开了门,神色慌张,喊道:“郡主,你们快逃,我刚刚在老爷门口听到,他要杀了你们!你们快走啊!”
孔齐贤要杀了他们!为什么?
突如其来的消息,宛如一道惊雷,让二人惊愕不已,曲元楹连忙上前,拉住景归鹤的手,焦急地问道:“景夫人,你说清楚,孔太守为何要杀我们?”
景归鹤顺着被拉住的手,用力将她向外推,“快别问了,时间就要来不及了,我已为郡主和将军备好快马,你们速速上路即可。”
曲元楹还想要继续问清楚,裴砚舟却出人意料地相信了景归鹤的话,不容曲元楹反抗,紧紧牵着她的手腕顺着景夫人所指一路向小门走去,果真门外有她所说的两匹快马,两人随即扬长而去。
夜间呼啸的冷风扑面而来,让曲元楹冷静下来,回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事情,一番细想,不禁发现了其中的漏洞。
如果她没有记错,方才景夫人进来喊的是:“郡主!你们快走!”
可那分明是裴砚舟的房间,景夫人是从何得知自己在他房间内呢?
再者,方才裴砚舟也很是奇怪,他一向小心谨慎,却轻而易举的相信了景夫人的片面之词,如果她没有记错,裴砚舟刚刚在烧一张字条,那张字条上写着什么?
曲元楹看着前面正纵马奔驰的人,心中对他的疑惑更多了几分。
两人狂奔数夜,紧急慢赶地赶到了京都。
京都城外,裴砚舟的副将已经在等他。她还疑惑为什么一路上没有见他的手下。
副将单膝跪地,他的身后有一辆华贵的马车。“将军,陛下口谕,速带镇北王郡主入宫。”
—
副将传的虽是“陛下口谕”,可抵达宫门口时,前来迎接的却是太后身边的姑姑。
曲元楹满心疑惑,随着姑姑向深宫走去,一路上,周遭的环境越发偏僻。堂堂太后,怎会住在这样的地方?
可是面前的姑姑目不斜视,脚步匆匆,一心只管向前。
直到面前“慈宁宫”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她才真正相信,堂堂一国之母,竟安身于此。更何况陛下素有孝名,又怎会忍心让亲生母亲住在此处?
迈进慈宁宫,曲元楹才惊觉,地处偏僻只不过是这处的最毫不起眼的弊端。往常太后宫中,总是花团锦簇,琳琅满目,尽显奢华。可眼前这座宫殿,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起居,几乎再无其他陈设。
宫殿冷冷清清,宫女都寥寥无几。处处透露着荒芜颓败之感。
“郡主在此稍候片刻,老身这就进去禀报。”
曲元楹站在殿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宫殿,唯有侍卫如雕塑般屹立,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这位太后,在宫中与人相斗了一辈子,原以为自己成为了这场争斗中的最后赢家,可谁能料到,竟落得这般凄凉的下场。
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将她至于如此险境的,还是她的亲生儿子。
正出神间,一声传唤打破了沉寂:“郡主,昭华长公主有请。”
再次见面,便是在幽州战役之后,亲眼所见她在战场上大败敌军,虽说是巧妙的借用了地形优势,但破局之计,也非寻常人呢所能谋划出。
若是换在从前,听闻这般事件,她也不过是在心中悲悯百姓,然后再在心中将潭州的父母官狠狠数落一番,最后便掏出自己的私房钱,聊表对百姓的心意。但是眼前的她,心思更为沉稳,言行举止间,都透露着对事实更深层次的思量。
裴砚舟暗自思量,究竟是什么,让她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裴砚舟正打算飞鸽传书,命手下备好新的马车,却不想潭州太守派了守卫匆匆前来。那侍卫满脸堆笑,称听闻安南将军和郡主路经此地,太守特命他前来,要尽地主之谊。
裴砚舟心中一阵冷笑,城外食不果腹的难民比比皆是,他倒是有闲情雅致宴请宾客。
还未等他开口,曲元楹便已抢先一步,笑语盈盈地开口道:“那便多谢太守。”
裴砚舟见状,心中了然。他本有意去太守府探个究竟,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太守,到底是何等人物,如今正好顺水推舟。
—
潭州太守孔齐贤,出生寒微,与裴砚舟的父亲李云起曾一同求学,他虽没有李云起那般名动四方,却也在文人中小有声誉。
自科举中榜后,孔齐贤先是在翰林院任职参谋,后平调至潭州任职。几十年光阴匆匆而去,如今他已官至潭州太守。
此时,这太守府中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外哀鸿遍野,百姓在饥荒中苦苦挣扎。就在这样的情景下,太守府及其城内一众高官设宴,众人欢声笑语,欢聚一堂,好似对城外惨状一无所知。
“砚舟可是不凡呢,年纪轻轻,便远征绮罗,还大胜而归!”
这潭州太守孔齐贤举着酒杯,满脸通红,像是已然醉意上头,在宴中对裴砚舟的称赞毫不吝啬,声音爽朗,引得席间众人纷纷侧目。
曲元楹坐在女席,与男席之间隔着一道屏风。她远远望去,只见孔齐贤恰似寻常长辈,正热切地询问着裴砚舟,一会关切学业,一会又对远征绮罗的事兴致勃勃,彷佛早已忘却了城外正饥寒交迫的难民,这一番景象,让曲元楹心里五味杂陈。
裴砚舟的表现倒是让人出乎意料,他一口一个“孔伯伯”,亲昵热络得好似真的从小被孔齐贤看着长大一般,那相熟的模样,叫人挑不出一丝错处。
曲元楹望着这一切,嘴角忽然浮起一抹冷笑,笑声虽轻,却也惊到了一旁的太守夫人,夫人面露诧异,小心翼翼问道:“郡主?这是发生了何事?”
曲元楹神色未变,淡淡地说道:“只是一时有所感叹罢了,并没有什么大事。”
夫人见他不愿多言,也不敢多问,只讪讪地笑了笑,试图化解这微妙的尴尬。
曲元楹原本暗自揣测,这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的太守,后院之中必定妻妾成群,热闹非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齐贤一生仅有一房妻室。也正因如此,女席这边冷冷清清,除了她,便只有太守夫人。
为了打破这略显沉默的气氛,曲元楹开口说道:“夫人,怎么不见孩子们?我这人就爱热闹,平日里最喜欢与孩子们玩闹。”
听到这话,孔夫人的脸色微微一变,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轻声说道:“君主一番好意,只是妾身实在福薄,至今膝下并无一儿半女。”
意识到自己无意间戳到了对方的伤心事,曲元楹心中满是愧疚,只能连忙拿起手边的酒杯,向孔夫人不住敬酒,以表歉意。
—
“太守夫人为人大方,做事爽利,将后宅打理地井井有条......我着实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
宴会结束之后,孔夫人贴心地为二人各自安排了房间。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曲元楹轻手轻脚地穿过长廊,悄悄来到裴砚舟的房间。
“或许只是伪装得巧妙罢了,那位年轻时素有贤名的太守,如今不也鱼肉百姓吗?”
裴砚舟一边低声说着,手上正用烛火烧着一张字条。
“年轻时素有贤名?”曲元楹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好奇。
“他出身寒门,最初在翰林院任职,听闻在就职期间,为人刚正不阿,从不私下结党营私。正因这份清正,深受前大学士赏识。在他那一批学子中,也算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不知因何缘故,被派到了潭州。自他离了京都之后,消息便渐渐少了,我所知的,也就只有这些。”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言辞,又接着道:“他虽出身寒微,但她的夫人却来历不凡。”
这话瞬间勾起了曲元楹的兴趣,他追问道:“孔夫人出生名门?”
“比起孔夫人,景归鹤这个名字,显然更为人熟知。”
景归鹤!
曲元楹幼时痴迷诗书,对景归鹤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当年的京都第一才女,才华横溢,名声远扬整个大周,甚至连月氏如今也流传着她所作的诗篇。她是翰林院大学士的独女,深受父母珍爱,可却没有半分娇纵的之气。然而除了精通琴棋书画之外,对四书五经,治国理政也颇有见解。然而,十几年前,大学士惹怒陛下,家中男丁全部流放边疆,女眷入贱籍归青楼。
想来,景归鹤应该是在青楼被孔齐贤赎下的,毕竟大学士对他有知遇之恩。
思虑到这,曲元楹突然想到了景归鹤膝下无子这件事,心中不禁猜测,怕不是在青楼坏了身子?曾经的天之骄女,在一夜之间跌落泥潭,又遭受了这些磨难,她这些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紧接着,景归鹤的声音也随之而来:“郡主!你们快走!”
裴砚舟反应极快,几步跨到曲元楹身边,与此同时,景归鹤也撞开了门,神色慌张,喊道:“郡主,你们快逃,我刚刚在老爷门口听到,他要杀了你们!你们快走啊!”
孔齐贤要杀了他们!为什么?
突如其来的消息,宛如一道惊雷,让二人惊愕不已,曲元楹连忙上前,拉住景归鹤的手,焦急地问道:“景夫人,你说清楚,孔太守为何要杀我们?”
景归鹤顺着被拉住的手,用力将她向外推,“快别问了,时间就要来不及了,我已为郡主和将军备好快马,你们速速上路即可。”
曲元楹还想要继续问清楚,裴砚舟却出人意料地相信了景归鹤的话,不容曲元楹反抗,紧紧牵着她的手腕顺着景夫人所指一路向小门走去,果真门外有她所说的两匹快马,两人随即扬长而去。
夜间呼啸的冷风扑面而来,让曲元楹冷静下来,回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事情,一番细想,不禁发现了其中的漏洞。
如果她没有记错,方才景夫人进来喊的是:“郡主!你们快走!”
可那分明是裴砚舟的房间,景夫人是从何得知自己在他房间内呢?
再者,方才裴砚舟也很是奇怪,他一向小心谨慎,却轻而易举的相信了景夫人的片面之词,如果她没有记错,裴砚舟刚刚在烧一张字条,那张字条上写着什么?
曲元楹看着前面正纵马奔驰的人,心中对他的疑惑更多了几分。
两人狂奔数夜,紧急慢赶地赶到了京都。
京都城外,裴砚舟的副将已经在等他。她还疑惑为什么一路上没有见他的手下。
副将单膝跪地,他的身后有一辆华贵的马车。“将军,陛下口谕,速带镇北王郡主入宫。”
—
副将传的虽是“陛下口谕”,可抵达宫门口时,前来迎接的却是太后身边的姑姑。
曲元楹满心疑惑,随着姑姑向深宫走去,一路上,周遭的环境越发偏僻。堂堂太后,怎会住在这样的地方?
可是面前的姑姑目不斜视,脚步匆匆,一心只管向前。
直到面前“慈宁宫”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她才真正相信,堂堂一国之母,竟安身于此。更何况陛下素有孝名,又怎会忍心让亲生母亲住在此处?
迈进慈宁宫,曲元楹才惊觉,地处偏僻只不过是这处的最毫不起眼的弊端。往常太后宫中,总是花团锦簇,琳琅满目,尽显奢华。可眼前这座宫殿,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起居,几乎再无其他陈设。
宫殿冷冷清清,宫女都寥寥无几。处处透露着荒芜颓败之感。
“郡主在此稍候片刻,老身这就进去禀报。”
曲元楹站在殿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宫殿,唯有侍卫如雕塑般屹立,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这位太后,在宫中与人相斗了一辈子,原以为自己成为了这场争斗中的最后赢家,可谁能料到,竟落得这般凄凉的下场。
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将她至于如此险境的,还是她的亲生儿子。
正出神间,一声传唤打破了沉寂:“郡主,昭华长公主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