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宫门口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处。
余砚声站在余晖中,一只手扶着车舆,一只手掀起官服的一角,挺直了腰背,只是略低了头,是正要上马车的模样。
听见声音,他回过头,目光四处搜寻着。
闻雨眠更加开心,干脆从马车的小窗户中探出了大半个身子,甚至还挥了挥手,又唤:“兄长!”
周围的人被脆生生的声音惊扰,俱循声看去。
只见华贵精致的车厢侧窗里钻出一个姑娘,满头珠翠叮咛微晃,在黄昏的余韵里粼粼发光。她笑得开怀,目光穿过人群,直率而热烈,像是一朵盛开在金银玉石中的菩提花。
余砚声收回步子,又收回了手,衣摆轻轻地垂下,他的视线早已锁在了不远处的人影身上,嘴里交代道:“先回去吧,不必等我了。”
桐于有心劝他确认一下闻娘子是不是要回府,若并不同路岂不麻烦,却发现自家公子已提步离开,看也没看自己一眼,劝也是徒劳。
克己复礼的小余大人走近了,也不避人,大剌剌地站在马车外,仰头看着闻雨眠问:“你怎么进宫了?”
闻雨眠弯肘撑在窗格上,低头得意地笑:“你猜猜看?”
余砚声微微侧过头,蹙起眉,嘴角却是放松的。半晌之后,他摇摇脑袋,坦然得像是方才的思索不过是做个样子,事实上全然不愿为之付出努力:“猜不到。”
闻雨眠更得意了,却从窗户里缩了回去,只留下一声邀他上马车的催促。
等到余砚声掀帘进来,她早已迫不及待:“兄长今日进宫是不是为你我的婚事而来?”
余砚声有些惊讶,并且毫不掩饰地看她,像是在看一颗十余年毫无长进、却在今日突然长出了心眼的白菜。
闻雨眠眉头轻轻一挑,眼里是狡黠的光芒。
余砚声看不出究竟,便只是解释:“你我都是高门之后,婚事由不得自己,许多时候也由不得双亲。若要万无一失,还是要求一封圣旨才行。”
“你求到了吗?”闻雨眠追问。
“没有。”余砚声摇了摇头,“我来晚了,今日七皇子也在。皇上说他还要再想想。”
他一向都是淡淡的,像是天塌下来也不会令他生出什么波澜。此时此刻,他瞧着也并不颓丧失落,只是眉头浅浅锁着,像是有满腹的心事。
闻雨眠歪过脑袋,侧下身体,自下而上看他,让他垂落的目光能够恰好落在自己身上:“成了。”
她望着余砚声,压抑不住雀跃的心情:“我今日入宫,是为了同一件事情求见太后,正好也遇见了皇上。他应予了我,答应为我们赐婚。”
余砚声猛地一抬眼,情绪像是浪潮一般在眼里翻涌着,惊讶、欣喜、犹疑……一浪接过一浪。浪歇之后,他却只是浅浅弯了弯唇角:“那就再好不过了。”
“谢谢兄长费心。”闻雨眠眉眼俱笑,很是惬意地舒展了一下手脚,脚尖欢快地晃动着,“我原以为只有我会为此事惶恐不安,却忘了兄长是个有担当的人,既应承了帮忙,自然会尽力为之。话说回来,幸好兄长今日也进了宫,圣上以为我们两情相悦,这才成全我们。”
她心里藏不住事,爱恨都写在脸上,所有的情感都来得浓烈而又理所当然。
余砚声张张口,却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甚至有些想笑。
怎么会归结于担当呢?他这一生,担当家族兴衰,担当万民天下,难道还要担当邻家小妹的婚事吗?他怎么不知道自己心胸如此广阔?
可是没有办法,闻雨眠的眼睛那么浅,就装了那么一汪轻易能看到底的春水,他也只能笑叹一声作罢。
还没等他想出应和的话,闻雨眠的笑意又淡了下来,像是晴日里凭空飘来了几朵无法忽视的乌云。
萧清瑾是个疯子,杀人只需要一个契机而不需要缘由。他前世能对余砚声痛下杀手,如今自然也是一样的。
闻雨眠看着眼前的余砚声,玉冠红袍,好不清俊。可她却忍不住地回想起他死的那一日,晨光熹微,狂风乱作,每一滴雨水里都是血气。他倒在地上,身旁是碎了一地的玉佩。
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汗毛都竖了起来:“兄长,你要离七皇子远一些。”
余砚声一顿,而后问:“怎么了?”
闻雨眠全然不知如何解释,回想起往事,更觉不详,遂变得心烦意乱起来:“他心胸狭隘,最恨被人驳了面子。兄长今后不要和他正面冲突。最好不要见面,不要同他作对。”
“不要惹他不快?”余砚声眉头比方才锁得更紧,忽然抢白一句,像是诘问,又像是在试图理解闻雨眠话中的意思。
闻雨眠咂摸半晌,觉得这话有些奇怪,又好像的确是这么个意思,于是讷讷点了点头。
余砚声垂下眼,轻轻应声:“他是皇子,我有什么本事驳他面子。你放心,人前人后,我总不会叫他难堪。”
马车里奇异地安静了半瞬,片刻后,余砚声扣了扣车壁,示意马夫停车。
“怎么了?”闻雨眠一愣,“兄长不和我一起回府吗?”
“你先回吧。桐于会来接我,我在此处等等他,省得错过了,让他着急。”余砚声解释说。
闻雨眠刚才依稀仿佛是看到了桐于,好像是已经离开了。可余砚声说得笃定,她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认错了人,愣神之际,余砚声早已离开,马车又重新摇晃起来。
她总觉得有些不对,忽的又想起什么,掀开车帷,看着落在后头的余砚声,大声叮嘱:“这几日春寒,兄长还是早些回府歇息,不要太过忙碌了。”
余砚声抬起头,却见马车已经行远,在街角消失不见。
他站在原地许久,自嘲地叹了口气,迈步向府里走去,只觉得心中似有着一桩又一桩的无可奈何,又似是一番又一番的庸人自扰。
回到府里时天已经黑透,桐于好奇他怎么回得如此晚,不停追问。他不愿细谈,只是含糊带过了,又听闻余远正在书房,只好先去请安,同余远聊了些朝中公事,而后才回院歇息。
不知为何,明明婚事已经敲定下来,他心中却总觉得不安生,即便是躺在了床上,仍然觉得心中不安,翻来覆去,总难以入眠,只好又坐起来,倚在床头出神。
隐约之间,外头似有些吵嚷之声,不多时,桐于在外扣门,问他是否安歇。
寂静的夜里,这点子响动如雷鸣一般惹人心悸。余砚声才一起身,便觉心头一阵绞痛,扯住了他所有的动作。他暗自忍耐一会儿,觉得恢复了些力气,这才披上衣服出去,却听桐于说是闻雨眠身边的桃儿来了。
这个时辰,桃儿怎会过府?余砚声心中已有了些不好的猜测,来不及整理衣容便匆匆向外走去,只见正堂外的八盏灯笼全部支起,堂内的烛台已是烛光绰绰。
余远应是还未歇下,听见动静也从书房出来,见着余砚声衣衫不整的模样狠狠皱了一下眉,只是当着外人的面,他到底是什么都没说,只看向桃儿问:“你有何事情,这个时候过来?”
桃儿原本满心没着落,站在余远跟前,跟只灶台上的鹌鹑没什么分别,急得直跺脚却不敢吭声,直至此时见着余砚声,总算放下了大半的心,也不顾及其他许多,冲上前去:“郎君可见着我家娘子了?”
“阿眠?”余砚声不解,“她不是与你回府了吗?”
“没有!”桃儿几乎快要哭出来,“回府路上,小姐见着路边有卖桃花酥的小贩,想着您年少时爱吃,便让我与马夫先走,她买些给您送来,却不知怎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余砚声心下一寒,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问:“四下都找过了吗?”
“府上的下人已经打发出去找过两次了。大少爷也被叫了回来,领着人又找了一次,还是没有找到,这才敢来叨扰您。”桃儿急得滚下一颗又一颗的眼泪。
余砚声攥紧了发颤的手,月光下的神情变得森寒:“是绑架。”
他说得很轻,桃儿却吓呆了,不自觉得后退一步。
“濯尘兄长在府上吗?”
余砚声说着,转身便大步向外走去,桃儿只得一边应声,一边小跑着追上他。桐于亦跟着追了两步,忽的想起什么,又忙转身跑回院里,去取余砚声的外衣和大氅。
余府正堂便只剩下了余远一人坐着。
管家小心翼翼地偷觑着他的表情,试探着劝说:“闻家失了女儿,自然着急,老爷别和他们计较。”
却见余远沉着脸,重重拍了一下桌案:“荒唐!京师重地,天子脚下,闻耀民再怎么粗鄙,也是朝廷亲封的将军!他的女儿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掳走,京都何谈安全?百姓何谈安宁!去!将府里的人都派出去找!再拿我的印鉴,让京兆府也跟着找!”
余砚声站在余晖中,一只手扶着车舆,一只手掀起官服的一角,挺直了腰背,只是略低了头,是正要上马车的模样。
听见声音,他回过头,目光四处搜寻着。
闻雨眠更加开心,干脆从马车的小窗户中探出了大半个身子,甚至还挥了挥手,又唤:“兄长!”
周围的人被脆生生的声音惊扰,俱循声看去。
只见华贵精致的车厢侧窗里钻出一个姑娘,满头珠翠叮咛微晃,在黄昏的余韵里粼粼发光。她笑得开怀,目光穿过人群,直率而热烈,像是一朵盛开在金银玉石中的菩提花。
余砚声收回步子,又收回了手,衣摆轻轻地垂下,他的视线早已锁在了不远处的人影身上,嘴里交代道:“先回去吧,不必等我了。”
桐于有心劝他确认一下闻娘子是不是要回府,若并不同路岂不麻烦,却发现自家公子已提步离开,看也没看自己一眼,劝也是徒劳。
克己复礼的小余大人走近了,也不避人,大剌剌地站在马车外,仰头看着闻雨眠问:“你怎么进宫了?”
闻雨眠弯肘撑在窗格上,低头得意地笑:“你猜猜看?”
余砚声微微侧过头,蹙起眉,嘴角却是放松的。半晌之后,他摇摇脑袋,坦然得像是方才的思索不过是做个样子,事实上全然不愿为之付出努力:“猜不到。”
闻雨眠更得意了,却从窗户里缩了回去,只留下一声邀他上马车的催促。
等到余砚声掀帘进来,她早已迫不及待:“兄长今日进宫是不是为你我的婚事而来?”
余砚声有些惊讶,并且毫不掩饰地看她,像是在看一颗十余年毫无长进、却在今日突然长出了心眼的白菜。
闻雨眠眉头轻轻一挑,眼里是狡黠的光芒。
余砚声看不出究竟,便只是解释:“你我都是高门之后,婚事由不得自己,许多时候也由不得双亲。若要万无一失,还是要求一封圣旨才行。”
“你求到了吗?”闻雨眠追问。
“没有。”余砚声摇了摇头,“我来晚了,今日七皇子也在。皇上说他还要再想想。”
他一向都是淡淡的,像是天塌下来也不会令他生出什么波澜。此时此刻,他瞧着也并不颓丧失落,只是眉头浅浅锁着,像是有满腹的心事。
闻雨眠歪过脑袋,侧下身体,自下而上看他,让他垂落的目光能够恰好落在自己身上:“成了。”
她望着余砚声,压抑不住雀跃的心情:“我今日入宫,是为了同一件事情求见太后,正好也遇见了皇上。他应予了我,答应为我们赐婚。”
余砚声猛地一抬眼,情绪像是浪潮一般在眼里翻涌着,惊讶、欣喜、犹疑……一浪接过一浪。浪歇之后,他却只是浅浅弯了弯唇角:“那就再好不过了。”
“谢谢兄长费心。”闻雨眠眉眼俱笑,很是惬意地舒展了一下手脚,脚尖欢快地晃动着,“我原以为只有我会为此事惶恐不安,却忘了兄长是个有担当的人,既应承了帮忙,自然会尽力为之。话说回来,幸好兄长今日也进了宫,圣上以为我们两情相悦,这才成全我们。”
她心里藏不住事,爱恨都写在脸上,所有的情感都来得浓烈而又理所当然。
余砚声张张口,却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甚至有些想笑。
怎么会归结于担当呢?他这一生,担当家族兴衰,担当万民天下,难道还要担当邻家小妹的婚事吗?他怎么不知道自己心胸如此广阔?
可是没有办法,闻雨眠的眼睛那么浅,就装了那么一汪轻易能看到底的春水,他也只能笑叹一声作罢。
还没等他想出应和的话,闻雨眠的笑意又淡了下来,像是晴日里凭空飘来了几朵无法忽视的乌云。
萧清瑾是个疯子,杀人只需要一个契机而不需要缘由。他前世能对余砚声痛下杀手,如今自然也是一样的。
闻雨眠看着眼前的余砚声,玉冠红袍,好不清俊。可她却忍不住地回想起他死的那一日,晨光熹微,狂风乱作,每一滴雨水里都是血气。他倒在地上,身旁是碎了一地的玉佩。
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汗毛都竖了起来:“兄长,你要离七皇子远一些。”
余砚声一顿,而后问:“怎么了?”
闻雨眠全然不知如何解释,回想起往事,更觉不详,遂变得心烦意乱起来:“他心胸狭隘,最恨被人驳了面子。兄长今后不要和他正面冲突。最好不要见面,不要同他作对。”
“不要惹他不快?”余砚声眉头比方才锁得更紧,忽然抢白一句,像是诘问,又像是在试图理解闻雨眠话中的意思。
闻雨眠咂摸半晌,觉得这话有些奇怪,又好像的确是这么个意思,于是讷讷点了点头。
余砚声垂下眼,轻轻应声:“他是皇子,我有什么本事驳他面子。你放心,人前人后,我总不会叫他难堪。”
马车里奇异地安静了半瞬,片刻后,余砚声扣了扣车壁,示意马夫停车。
“怎么了?”闻雨眠一愣,“兄长不和我一起回府吗?”
“你先回吧。桐于会来接我,我在此处等等他,省得错过了,让他着急。”余砚声解释说。
闻雨眠刚才依稀仿佛是看到了桐于,好像是已经离开了。可余砚声说得笃定,她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认错了人,愣神之际,余砚声早已离开,马车又重新摇晃起来。
她总觉得有些不对,忽的又想起什么,掀开车帷,看着落在后头的余砚声,大声叮嘱:“这几日春寒,兄长还是早些回府歇息,不要太过忙碌了。”
余砚声抬起头,却见马车已经行远,在街角消失不见。
他站在原地许久,自嘲地叹了口气,迈步向府里走去,只觉得心中似有着一桩又一桩的无可奈何,又似是一番又一番的庸人自扰。
回到府里时天已经黑透,桐于好奇他怎么回得如此晚,不停追问。他不愿细谈,只是含糊带过了,又听闻余远正在书房,只好先去请安,同余远聊了些朝中公事,而后才回院歇息。
不知为何,明明婚事已经敲定下来,他心中却总觉得不安生,即便是躺在了床上,仍然觉得心中不安,翻来覆去,总难以入眠,只好又坐起来,倚在床头出神。
隐约之间,外头似有些吵嚷之声,不多时,桐于在外扣门,问他是否安歇。
寂静的夜里,这点子响动如雷鸣一般惹人心悸。余砚声才一起身,便觉心头一阵绞痛,扯住了他所有的动作。他暗自忍耐一会儿,觉得恢复了些力气,这才披上衣服出去,却听桐于说是闻雨眠身边的桃儿来了。
这个时辰,桃儿怎会过府?余砚声心中已有了些不好的猜测,来不及整理衣容便匆匆向外走去,只见正堂外的八盏灯笼全部支起,堂内的烛台已是烛光绰绰。
余远应是还未歇下,听见动静也从书房出来,见着余砚声衣衫不整的模样狠狠皱了一下眉,只是当着外人的面,他到底是什么都没说,只看向桃儿问:“你有何事情,这个时候过来?”
桃儿原本满心没着落,站在余远跟前,跟只灶台上的鹌鹑没什么分别,急得直跺脚却不敢吭声,直至此时见着余砚声,总算放下了大半的心,也不顾及其他许多,冲上前去:“郎君可见着我家娘子了?”
“阿眠?”余砚声不解,“她不是与你回府了吗?”
“没有!”桃儿几乎快要哭出来,“回府路上,小姐见着路边有卖桃花酥的小贩,想着您年少时爱吃,便让我与马夫先走,她买些给您送来,却不知怎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余砚声心下一寒,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问:“四下都找过了吗?”
“府上的下人已经打发出去找过两次了。大少爷也被叫了回来,领着人又找了一次,还是没有找到,这才敢来叨扰您。”桃儿急得滚下一颗又一颗的眼泪。
余砚声攥紧了发颤的手,月光下的神情变得森寒:“是绑架。”
他说得很轻,桃儿却吓呆了,不自觉得后退一步。
“濯尘兄长在府上吗?”
余砚声说着,转身便大步向外走去,桃儿只得一边应声,一边小跑着追上他。桐于亦跟着追了两步,忽的想起什么,又忙转身跑回院里,去取余砚声的外衣和大氅。
余府正堂便只剩下了余远一人坐着。
管家小心翼翼地偷觑着他的表情,试探着劝说:“闻家失了女儿,自然着急,老爷别和他们计较。”
却见余远沉着脸,重重拍了一下桌案:“荒唐!京师重地,天子脚下,闻耀民再怎么粗鄙,也是朝廷亲封的将军!他的女儿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掳走,京都何谈安全?百姓何谈安宁!去!将府里的人都派出去找!再拿我的印鉴,让京兆府也跟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