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圣上共有四女,唯独三公主养在太后膝下,最得喜爱。闻雨眠幼时曾为三公主伴读,常跟在太后身边侍奉,也算是宫里的常客。
太后年岁虽大,却是个耳聪目明的主,瞧见闻雨眠又是请安又是捏腿的,点着她的头笑:“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们闻家小娘子这是遇见什么麻烦事儿啦?”
闻雨眠就势伏在太后的膝上,乖顺道:“许久未见太后了,想来尽尽孝心也不成吗?”
话说着,水灵灵的眼珠子却轻轻一转,从一众下人身上略过。
太后心领神会,招手让下人们都尽数退下,然后才问:“怎么?难不成真是闯了什么祸?”
“闯祸不至于,但有一桩事要求您倒是真的。”闻雨眠讪笑着低下头。
她从来都不是扭捏的人,随了父亲的脾性,什么事都敢想敢干,偏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却莫名生出些羞赧来,准备好了满腔的说辞,嗫嚅半晌,只是委婉地问道:“太后知不知道余砚声。”
“余砚声——”太后微微眯起眼睛,手指在绿如意上轻轻敲击,“余远家的么,前几年中了状元,夜宴见过一次。倒是个样貌清正,礼数周全的孩子。皇帝还说要留心看看,说不准要将三儿或四儿指给他。”
“陛下问过他的意思了?”闻雨眠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脱口而出了才觉得不妥,又将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太后在宫中多年,见惯了人心之险,倒是很喜欢闻雨眠这股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劲头,于是怜爱地将她从跟前拉起来,和自己并坐在一处:“不过是个做臣子的,皇帝有这个意思,何必问过他?只是三儿没收拢性子,四儿年岁又小,这才按下没提。倒是你,提起他做什么,莫不是——”
闻雨眠红着脸,半真半假地露出些惊慌羞涩来,匆匆扭过头。
太后敛了笑意,变得严肃起来,目光如炬地看着她:“哀家记得你与小七亲厚。过段时日,皇帝是要为你们赐婚的。”
话已经说到这里,再无后路。闻雨眠提起裙子,在太后面前端正跪下:“臣女有罪,请太后治罪。”
她见太后不做声,似是在等着自己解释,便将自己与余砚声青梅竹马的过往以及湖中相救的恩情添油加醋一番,说得缠缠绵绵,动人心肺,又道不敢高攀七皇子,已经禀明高堂,与余砚声定下婚约,只是恐惧流言蜚语,这才想再求个恩典以平悠悠之口。
“两情相悦?定了婚约?”太后嗤笑一声,半点颜面都没给她留,“那你今日过来,是害怕小七强娶于你,找哀家要免死金牌来了?”
闻雨眠红透了一张脸,咬紧嘴唇,伏身于地:“请您成全。”
太后未置可否,只令闻雨眠起身,又冲她招招手,让她仍挨着自己坐下,语重心长地问:“小七也是个有才气的孩子。你嫁给他,做哀家的孙媳不好吗?”
闻雨眠摇摇头:“若论公理,您是阿眠的君;若论私情,阿眠斗胆,视您为尊长。对您的忠君之心、孺慕之情又岂会因是否嫁入皇家而有半点更移呢?”
她目光坚定,眼中的光芒星星点点,诚挚异常:“世人总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少年情谊本是缥缈,砚声兄长外放四年,我与他便生疏了许久。如今既然回来了,阿眠实在不愿再辜负彼此。您就成全我们吧。”
太后沉吟片刻,依稀之间似也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情谊,模糊而深刻的,长存而不敢碰及的。
看着身侧的小姑娘,她几乎就要应承下来,却突然想到了萧清瑾的出身。
她从来没有掩饰过对萧清瑾的不喜,更没有掩饰过对他那个令皇室蒙羞的贵妃母亲的厌恶。但皇帝想要这个儿子,她便不能拆皇帝的台。在这个当口为一个外臣夺皇孙所爱,传出去又是一桩事端。
想到此处,她不由得叹息道:“你若求旁的什么事,哀家都可应承。唯独这一件,却是不必再提了。”
“太后!”闻雨眠不死心地央求,却见太后已是不愿多说的模样。
她心一横,正要再请,却听宦官来报,说是皇帝和三公主到了。
闻雨眠一愣,连忙跪地恭迎。
谁曾想皇帝萧昱见了她似也有些惊讶,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下人都在外头,还以为是谁在里面,怎么竟是闻耀民家的丫头。”
三公主萧亦娴挽着皇帝,挨在太后身边坐了,悄悄冲闻雨眠眨了眨眼:“闻姐姐既然来见皇祖母,自然是有事密呈。”
“哦?”萧昱伸出手,面无表情地扫了扫皇袍,“今日倒是巧了,人人都要进宫、都要密呈。闻丫头你倒说说是个什么事?”
闻雨眠伏在地上,心中一凉。
萧昱这番说法,必是已经见过萧清瑾了,这才来探她口风。若是知趣,她该顺势而为,万万不要再提旁的什么人什么事。
可是满心的不甘驱使着她。明明已经做了这么多,明明那么多的人帮助她,她也已经和萧清瑾撕了破脸,难道还要兜兜转转回到原地,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地对萧清瑾假以辞色吗?
“陛下……”闻雨眠觉得喉头有些发紧,却还是握紧了拳头,稳住自己的声音,“臣女前些日子不慎落水,幸得余大人家的公子相救,又兼与他有多年情谊,因而想要以身相许。今日进宫是来请太后赐恩的。”
许久都没有声音,闻雨眠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古来都是男子请婚,你倒不愧是将门之女,如此直白。”萧昱说着,并听不出他是何情绪,“难道你不知道?余砚声今日也进宫了,说他对你倾心不已,希望朕为他赐婚。”
余砚声也进宫了?闻雨眠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怔然抬头,不知所措地看向萧昱,这才发现天子嘴角含笑,很是和煦的模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莽撞而感到不悦。
萧亦娴适时伏在萧昱手臂上,半真半假地叹道:“如此看来,小余大人当真是和闻姐姐情真意切。父皇还说要将他赐给我做驸马,这可怎么办呢?”她歪歪头,佯作苦恼,又爽朗一笑,“算了,君子不夺人所好。既是闻姐姐喜欢,我便不要这个状元郎了。父皇将他赐给闻姐姐好不好?”
萧昱纵容地看着她:“何止是要让余砚声做你的驸马,朕原本还想让你闻姐姐做你嫂嫂呢。”他话锋一转,“今日来的也不止余砚声一人,你七哥也来了,也让朕为他赐婚。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闻雨眠的手不禁又开始出汗。
她看向太后和三公主,心知今日已是最好的时机了,又笃定萧昱乃是仁德之君,因而伏地道:“让陛下为难,臣女万死亦难赎罪。只是臣女心有所属,无颜再攀附七皇子。人生唯有情难死,臣女斗胆求陛下体谅臣女之情,亦从臣女之请吧。若是不能,便请赐死臣女。”
不至于因为一桩婚事赐死她吧?闻雨眠的牙齿几乎在发抖。
反观萧昱,未料她有如此心气,一时也有些恍惚,不知心中是想着萧清瑾多些,还是想着萧清瑾那让人爱恨俱烈的母亲多些。
人生唯有情难死。若为情之一字,自然是再多的安排、再多的筹谋都成了空话。权势丢得、尊严丢得、性命也丢得。
直到萧亦娴也跟着伏地恳请,萧昱这才堪堪回了神,望向太后:“此事,母后怎么看呢?”
“若依哀家,自然是应了闻丫头。”太后看他一眼,“不过皇帝有皇帝的打算,哀家也不好擅断。”
萧昱沉吟片刻,看向闻雨眠:“四年前,砚声入仕,朕亲口允诺,赐他一个恩德。他却不应,只说‘忧国奉公是臣之本分’,不求其他。”
许是想到了一腔意气的少年,他笑着摇摇头:“今日,他向朕讨要四年前的承诺,求朕赐婚,朕本不该拒绝。只是七皇子之意亦切切,朕深恐误了你们,这才没立刻应下。却没想到你和砚声才是情投意合,以往竟是朕乱点了鸳鸯谱。”
他一顿,释然叹道:“既如此,便允了你们吧。女儿家的名声要紧,就由朕为你们赐婚,也省得外头再诸多猜测。”
闻雨眠大喜过望,还是被萧亦娴推了推,这才反应过来,连声谢恩。
……
已是快下钥的时辰,不少官员和不当值的侍卫都匆匆向外走去,宫门口难得的热闹,马车都停了好几辆。
闻雨眠坐在马车里面,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仿佛饮了壶雪水煮的新茶般畅快。她悠闲地掀开了车帷,向外望去,正巧看到余砚声的身影。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次次救她,世世救她。非关性命,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将她的一颗心从深渊里捞起来,让魂魄都有了归宿,恍然惊觉:竟又是他。
她想起方才萧亦娴对他的称谓,抿嘴偷偷笑了笑,也不顾来来往往的人,探出脑袋便扬声唤道:“小余大人!”
太后年岁虽大,却是个耳聪目明的主,瞧见闻雨眠又是请安又是捏腿的,点着她的头笑:“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们闻家小娘子这是遇见什么麻烦事儿啦?”
闻雨眠就势伏在太后的膝上,乖顺道:“许久未见太后了,想来尽尽孝心也不成吗?”
话说着,水灵灵的眼珠子却轻轻一转,从一众下人身上略过。
太后心领神会,招手让下人们都尽数退下,然后才问:“怎么?难不成真是闯了什么祸?”
“闯祸不至于,但有一桩事要求您倒是真的。”闻雨眠讪笑着低下头。
她从来都不是扭捏的人,随了父亲的脾性,什么事都敢想敢干,偏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却莫名生出些羞赧来,准备好了满腔的说辞,嗫嚅半晌,只是委婉地问道:“太后知不知道余砚声。”
“余砚声——”太后微微眯起眼睛,手指在绿如意上轻轻敲击,“余远家的么,前几年中了状元,夜宴见过一次。倒是个样貌清正,礼数周全的孩子。皇帝还说要留心看看,说不准要将三儿或四儿指给他。”
“陛下问过他的意思了?”闻雨眠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脱口而出了才觉得不妥,又将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太后在宫中多年,见惯了人心之险,倒是很喜欢闻雨眠这股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劲头,于是怜爱地将她从跟前拉起来,和自己并坐在一处:“不过是个做臣子的,皇帝有这个意思,何必问过他?只是三儿没收拢性子,四儿年岁又小,这才按下没提。倒是你,提起他做什么,莫不是——”
闻雨眠红着脸,半真半假地露出些惊慌羞涩来,匆匆扭过头。
太后敛了笑意,变得严肃起来,目光如炬地看着她:“哀家记得你与小七亲厚。过段时日,皇帝是要为你们赐婚的。”
话已经说到这里,再无后路。闻雨眠提起裙子,在太后面前端正跪下:“臣女有罪,请太后治罪。”
她见太后不做声,似是在等着自己解释,便将自己与余砚声青梅竹马的过往以及湖中相救的恩情添油加醋一番,说得缠缠绵绵,动人心肺,又道不敢高攀七皇子,已经禀明高堂,与余砚声定下婚约,只是恐惧流言蜚语,这才想再求个恩典以平悠悠之口。
“两情相悦?定了婚约?”太后嗤笑一声,半点颜面都没给她留,“那你今日过来,是害怕小七强娶于你,找哀家要免死金牌来了?”
闻雨眠红透了一张脸,咬紧嘴唇,伏身于地:“请您成全。”
太后未置可否,只令闻雨眠起身,又冲她招招手,让她仍挨着自己坐下,语重心长地问:“小七也是个有才气的孩子。你嫁给他,做哀家的孙媳不好吗?”
闻雨眠摇摇头:“若论公理,您是阿眠的君;若论私情,阿眠斗胆,视您为尊长。对您的忠君之心、孺慕之情又岂会因是否嫁入皇家而有半点更移呢?”
她目光坚定,眼中的光芒星星点点,诚挚异常:“世人总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少年情谊本是缥缈,砚声兄长外放四年,我与他便生疏了许久。如今既然回来了,阿眠实在不愿再辜负彼此。您就成全我们吧。”
太后沉吟片刻,依稀之间似也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情谊,模糊而深刻的,长存而不敢碰及的。
看着身侧的小姑娘,她几乎就要应承下来,却突然想到了萧清瑾的出身。
她从来没有掩饰过对萧清瑾的不喜,更没有掩饰过对他那个令皇室蒙羞的贵妃母亲的厌恶。但皇帝想要这个儿子,她便不能拆皇帝的台。在这个当口为一个外臣夺皇孙所爱,传出去又是一桩事端。
想到此处,她不由得叹息道:“你若求旁的什么事,哀家都可应承。唯独这一件,却是不必再提了。”
“太后!”闻雨眠不死心地央求,却见太后已是不愿多说的模样。
她心一横,正要再请,却听宦官来报,说是皇帝和三公主到了。
闻雨眠一愣,连忙跪地恭迎。
谁曾想皇帝萧昱见了她似也有些惊讶,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下人都在外头,还以为是谁在里面,怎么竟是闻耀民家的丫头。”
三公主萧亦娴挽着皇帝,挨在太后身边坐了,悄悄冲闻雨眠眨了眨眼:“闻姐姐既然来见皇祖母,自然是有事密呈。”
“哦?”萧昱伸出手,面无表情地扫了扫皇袍,“今日倒是巧了,人人都要进宫、都要密呈。闻丫头你倒说说是个什么事?”
闻雨眠伏在地上,心中一凉。
萧昱这番说法,必是已经见过萧清瑾了,这才来探她口风。若是知趣,她该顺势而为,万万不要再提旁的什么人什么事。
可是满心的不甘驱使着她。明明已经做了这么多,明明那么多的人帮助她,她也已经和萧清瑾撕了破脸,难道还要兜兜转转回到原地,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地对萧清瑾假以辞色吗?
“陛下……”闻雨眠觉得喉头有些发紧,却还是握紧了拳头,稳住自己的声音,“臣女前些日子不慎落水,幸得余大人家的公子相救,又兼与他有多年情谊,因而想要以身相许。今日进宫是来请太后赐恩的。”
许久都没有声音,闻雨眠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古来都是男子请婚,你倒不愧是将门之女,如此直白。”萧昱说着,并听不出他是何情绪,“难道你不知道?余砚声今日也进宫了,说他对你倾心不已,希望朕为他赐婚。”
余砚声也进宫了?闻雨眠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怔然抬头,不知所措地看向萧昱,这才发现天子嘴角含笑,很是和煦的模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莽撞而感到不悦。
萧亦娴适时伏在萧昱手臂上,半真半假地叹道:“如此看来,小余大人当真是和闻姐姐情真意切。父皇还说要将他赐给我做驸马,这可怎么办呢?”她歪歪头,佯作苦恼,又爽朗一笑,“算了,君子不夺人所好。既是闻姐姐喜欢,我便不要这个状元郎了。父皇将他赐给闻姐姐好不好?”
萧昱纵容地看着她:“何止是要让余砚声做你的驸马,朕原本还想让你闻姐姐做你嫂嫂呢。”他话锋一转,“今日来的也不止余砚声一人,你七哥也来了,也让朕为他赐婚。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闻雨眠的手不禁又开始出汗。
她看向太后和三公主,心知今日已是最好的时机了,又笃定萧昱乃是仁德之君,因而伏地道:“让陛下为难,臣女万死亦难赎罪。只是臣女心有所属,无颜再攀附七皇子。人生唯有情难死,臣女斗胆求陛下体谅臣女之情,亦从臣女之请吧。若是不能,便请赐死臣女。”
不至于因为一桩婚事赐死她吧?闻雨眠的牙齿几乎在发抖。
反观萧昱,未料她有如此心气,一时也有些恍惚,不知心中是想着萧清瑾多些,还是想着萧清瑾那让人爱恨俱烈的母亲多些。
人生唯有情难死。若为情之一字,自然是再多的安排、再多的筹谋都成了空话。权势丢得、尊严丢得、性命也丢得。
直到萧亦娴也跟着伏地恳请,萧昱这才堪堪回了神,望向太后:“此事,母后怎么看呢?”
“若依哀家,自然是应了闻丫头。”太后看他一眼,“不过皇帝有皇帝的打算,哀家也不好擅断。”
萧昱沉吟片刻,看向闻雨眠:“四年前,砚声入仕,朕亲口允诺,赐他一个恩德。他却不应,只说‘忧国奉公是臣之本分’,不求其他。”
许是想到了一腔意气的少年,他笑着摇摇头:“今日,他向朕讨要四年前的承诺,求朕赐婚,朕本不该拒绝。只是七皇子之意亦切切,朕深恐误了你们,这才没立刻应下。却没想到你和砚声才是情投意合,以往竟是朕乱点了鸳鸯谱。”
他一顿,释然叹道:“既如此,便允了你们吧。女儿家的名声要紧,就由朕为你们赐婚,也省得外头再诸多猜测。”
闻雨眠大喜过望,还是被萧亦娴推了推,这才反应过来,连声谢恩。
……
已是快下钥的时辰,不少官员和不当值的侍卫都匆匆向外走去,宫门口难得的热闹,马车都停了好几辆。
闻雨眠坐在马车里面,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仿佛饮了壶雪水煮的新茶般畅快。她悠闲地掀开了车帷,向外望去,正巧看到余砚声的身影。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次次救她,世世救她。非关性命,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将她的一颗心从深渊里捞起来,让魂魄都有了归宿,恍然惊觉:竟又是他。
她想起方才萧亦娴对他的称谓,抿嘴偷偷笑了笑,也不顾来来往往的人,探出脑袋便扬声唤道:“小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