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紧,雨急。长街如墨,这个时辰本该灯火皆息,但宫中方才宣了消息——皇上驾崩。如今人心惶惶,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怕新帝还未上位,边疆蠢蠢欲动的敌军就进了城。
现在外头下着大雨,雷声不断,也不妨碍民众慌乱出城......
唯有一辆马车破风而行往高墙驶去,马蹄踏在积水的石板路上,溅起一地泥水与碎响。车夫披着蓑衣,身影在雨雾中模糊得像山鬼,鞭声骤响,催得马更快些。
车厢之中,昏黄灯盏微摇。帘幕后,身着月白长裙的女子静坐着,面色苍白,鬓角染湿,纤指拈着帘边,指节微颤。
她脸色泛着沉沉忧色,这厢催促着车夫再快一些,心里默念着:“但愿宫内还是平静的......”
身旁的丫鬟蜷在一侧,低声唤她:“小姐,现在入宫真的可以吗?我瞧好多人都离城了......”
她缓缓抬头,望向前方模糊的宫门方向,那高高的影子,在夜雨中见不到皇宫的金碧辉煌,高墙围绕见不到外界的不远处,其实更像一座囚牢。
“三殿下前日刚出发,皇上就突发恶疾离世。现谣传皇上传位于六殿下,此事必有蹊跷。”
她叫申巧而,是三殿下的准正妃,下个月初九便是他们成婚的喜日。作为皇上和贵妃娘娘的准儿媳,她的身份自然不同凡响。
申巧而的父亲是皇上亲信,当年的开国元老,册封为太傅后便是殿下公主们的教书先生;母亲则是贵妃娘娘出嫁前的闺中密友,多年来一直未断联系。
但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在她八岁那年被委派到黎城送军粮,谁知途中竟遇到饥民抢粮。
原是黎城附近一带的乡民饥荒已久,饿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多。父亲见状,于心不忍便将军粮赠予饥民后赶到黎城助将军与敌军谈判。
虽然最后父亲成功劝降敌军,但擅用军粮一事仍被追责,皇上无可奈何只能下旨让父亲充军塞外三十年,全家举日同行。
但这充军都无需三十年,只用三日......父母在路上遇到山泥倾泻,与押送军队埋在了黄泥之下,她失去了双亲。
也许她该庆幸的,因为自己出生时,国师为她算命,算出她乃是天贵女。若是能嫁入皇家必能助国运亨通。
因为如此,就算父亲被判充军,她依旧留在宫中当三殿下的陪读,后来家中出了事,她便一直寄住在父亲昔日部下——徐尚书家中。
马车抵达宫门前被两名门卫拦下,丫环——晓宁掀开帘布满脸不悦地责备:“大胆奴才,连徐府马车也敢拦?你可知道我们家小姐是......”
晓宁还想继续往下说,却被申巧而抬手制住了。其实平时的晓宁也不这样,但现在情况特殊。如果不用身份碾压,别说到娘娘宫中,要入这个宫门都难。
“晓宁,别为难他们了。”申巧而掀帘而出,尚未落地,便被冷雨扑了一身。但她似乎没有在意,只轻轻扶着车沿,缓步下马车,素靴落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发出极轻的“啪”一声。
见状,晓宁赶紧下车为她披上一件深靛色的披风,料厚如雾,外层织着极细的暗纹金丝,帽檐很快被水珠挂上,在雨夜里几乎与天色融为一体。
守门侍卫候在门侧,见到是徐家的人还是三殿下的准正妃,立即弯腰作揖,但现在宫内情况未明,他们不得已上前。
“末将见过姑娘,这......六殿下有命,这夜内闲杂人等不得入宫。请姑娘见谅。”
“可笑,我们家小姐难道也是闲杂人等吗?这宫中出了事,我们家小姐惦记着贵妃娘娘,特意前来探望轮得到你小小一个门卫阻拦?”晓宁见到小姐不顾大雨也亲自下马车却遭阻拦,心生不忿,语气比平日更冲了些。
“这......申姑娘......”门卫的表情很为难,宫中局势不明,现在谁都得罪不起。
申巧而未语,在袖中掏出一个令牌,这是皇上所赠,可予她随时随地自由出入皇宫。平日里她很少拿出,毕竟光是徐家的背景,加上准王妃的身份,本就可以在后宫畅行无阻。
但如今皇上驾崩如此大事,六殿下为了赶在三殿下与其他殿下回来之前摆布宫中的一切,必然会对回宫的臣子诸多阻拦。还好她还有预料,出门前还不忘带上皇上所赠的令牌。
“我想,这令牌至今日为止应该还是可行的,对吗?”申巧而轻声问道。
门卫见到是皇上亲赠令牌,当然要立刻放行,不过又是马车与车夫,还带上丫环的话,恐怕......
申巧而看出门卫的窘迫,转头对晓宁说:“晓宁,你不必随我入宫,你到......”说着,她贴到了晓宁的耳边,说了只有晓宁能听见的耳语。
晓宁的表情时而惊讶,时而紧张,最终也只能听从小姐的安排。
交代了一番后,申巧而拉起晓宁的手拍了拍手背,她的手很是冰凉,但为了让晓宁安心,嘴边挂着的却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笑容:“放心。”
接着,她转头对侍卫说道:“只我一人,徒步进入,可否放行?”
都到这份上了,门卫也没有阻拦的理由了,只能放行了。
她抬步便走,长裙在雨中拖曳,雨水很快打湿了衣角,一寸寸从足边往上渗透。发丝贴在颊侧,宛若墨线。宫门之下,她的身影显得纤弱,却格外执拗。
宫门之后,风雨未歇。她披着披风缓步前行。皇上驾崩的消息传出后,整座皇城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了喉咙。
沿途宫人匆匆行走,低眉伏首,脚步疾而不乱,不敢停留也不敢出声。偶有宫女从角门奔出,神色惊惶,被内监一声冷喝逼得当场跪倒,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髻散乱,簪花歪斜却无人去扶。
远处偶尔会传来一声声压抑的哭泣,但很快都被风雨吞没......
这些声音在她听来既诡异又熟悉,诡异的是她从未在雨夜中在宫中行走,也不曾想过平日里四处辉煌的皇宫会变成这般沉重。
熟悉的却是,这些声响像极了父亲充军前府内的气氛,哭声此起彼落,又害怕被人发现,只能在咽喉流露出一丝丝难受和哽咽。
她不想细听,只能加快脚步。谁知就在途经御花园时,她却忽然听见雨中传来异响——不是宫人奔走的脚步,而是短促压抑的挣扎声,像有人强行被按入水塘。
她脚步微顿,还是忍不住好奇转头望去。
园中一株老梅树下,两道身影纠缠在雨雾之间。一人穿着宫中副将的甲衣,另一人却着一袭湖水蓝长衫,瘦削挺拔,衣摆在风雨中猎猎作响。
他动作迅疾狠绝,一手捂住副将的口鼻,另一手握着匕首,干净利落地送进咽喉深处。血喷在他衣袖上,被雨水冲得飞散,却仍留下暗沉的痕。
不知是雨声太大,还是他杀人时真的没有丝毫犹豫,那一刀几乎没有声响,而他的动作熟练得像是一道早已排演过无数次的流程——精准、冷静、无情。
副将几乎没有任何挣扎便软了下去。身体被缓缓放倒,后脑磕在石上,发出一声闷响,然后没了任何气息。
她就这么看着这一切发生,没有动,也没有惊呼。
她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慌乱的,但她脸上却看不出任何退缩、慌张之情,连一丝多余的情绪也没有。那目光冷静得不像一个世家小姐。
其实不是她本性残忍,只是在这一刻她想到的更多是利益最大化。这个副将是六殿下的人,他一死,等同于断了六殿下的一臂。所以这男子何尝不是助了他们一把?
她脑子里不断在想这副将的死能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而这时那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她的存在。
他缓缓抬头看向她,半张面孔隐在白银面具之后,露出的那半边脸轮廓清晰,眼神冷沉如夜。被盯着的申巧而也总算回过神来,看向了对方。
男子没有闪避,也不掩饰,只直直地望着她,那双眼里没有惊慌,只有一瞬的审视,和某种模糊的确认。
他们就那样在雨中对视,隔着风,隔着雨,还有水塘流着的血。
时间仿佛在这一眼里,被无限拉长,俩人眼神中仿佛都在确认些什么.....
而后是男子先有了动作,他微微偏了偏头,像是在思索该如何处理这一目击者,指尖在匕首柄上慢慢滑过。
她的眼神随着匕首看去。但眉眼依旧冷静,不言不动,然后转身离去。
披风在身后扬起,裹着她安静如常的背影。仿佛什么也没看见,什么都没发生那般继续往自己要去的方向走去。
而男子站在原地,没追,也没躲,只目送着她的身影,隐约见到雨水顺着她的披风滴落,然后渐渐融入黑夜中......
现在外头下着大雨,雷声不断,也不妨碍民众慌乱出城......
唯有一辆马车破风而行往高墙驶去,马蹄踏在积水的石板路上,溅起一地泥水与碎响。车夫披着蓑衣,身影在雨雾中模糊得像山鬼,鞭声骤响,催得马更快些。
车厢之中,昏黄灯盏微摇。帘幕后,身着月白长裙的女子静坐着,面色苍白,鬓角染湿,纤指拈着帘边,指节微颤。
她脸色泛着沉沉忧色,这厢催促着车夫再快一些,心里默念着:“但愿宫内还是平静的......”
身旁的丫鬟蜷在一侧,低声唤她:“小姐,现在入宫真的可以吗?我瞧好多人都离城了......”
她缓缓抬头,望向前方模糊的宫门方向,那高高的影子,在夜雨中见不到皇宫的金碧辉煌,高墙围绕见不到外界的不远处,其实更像一座囚牢。
“三殿下前日刚出发,皇上就突发恶疾离世。现谣传皇上传位于六殿下,此事必有蹊跷。”
她叫申巧而,是三殿下的准正妃,下个月初九便是他们成婚的喜日。作为皇上和贵妃娘娘的准儿媳,她的身份自然不同凡响。
申巧而的父亲是皇上亲信,当年的开国元老,册封为太傅后便是殿下公主们的教书先生;母亲则是贵妃娘娘出嫁前的闺中密友,多年来一直未断联系。
但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在她八岁那年被委派到黎城送军粮,谁知途中竟遇到饥民抢粮。
原是黎城附近一带的乡民饥荒已久,饿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多。父亲见状,于心不忍便将军粮赠予饥民后赶到黎城助将军与敌军谈判。
虽然最后父亲成功劝降敌军,但擅用军粮一事仍被追责,皇上无可奈何只能下旨让父亲充军塞外三十年,全家举日同行。
但这充军都无需三十年,只用三日......父母在路上遇到山泥倾泻,与押送军队埋在了黄泥之下,她失去了双亲。
也许她该庆幸的,因为自己出生时,国师为她算命,算出她乃是天贵女。若是能嫁入皇家必能助国运亨通。
因为如此,就算父亲被判充军,她依旧留在宫中当三殿下的陪读,后来家中出了事,她便一直寄住在父亲昔日部下——徐尚书家中。
马车抵达宫门前被两名门卫拦下,丫环——晓宁掀开帘布满脸不悦地责备:“大胆奴才,连徐府马车也敢拦?你可知道我们家小姐是......”
晓宁还想继续往下说,却被申巧而抬手制住了。其实平时的晓宁也不这样,但现在情况特殊。如果不用身份碾压,别说到娘娘宫中,要入这个宫门都难。
“晓宁,别为难他们了。”申巧而掀帘而出,尚未落地,便被冷雨扑了一身。但她似乎没有在意,只轻轻扶着车沿,缓步下马车,素靴落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发出极轻的“啪”一声。
见状,晓宁赶紧下车为她披上一件深靛色的披风,料厚如雾,外层织着极细的暗纹金丝,帽檐很快被水珠挂上,在雨夜里几乎与天色融为一体。
守门侍卫候在门侧,见到是徐家的人还是三殿下的准正妃,立即弯腰作揖,但现在宫内情况未明,他们不得已上前。
“末将见过姑娘,这......六殿下有命,这夜内闲杂人等不得入宫。请姑娘见谅。”
“可笑,我们家小姐难道也是闲杂人等吗?这宫中出了事,我们家小姐惦记着贵妃娘娘,特意前来探望轮得到你小小一个门卫阻拦?”晓宁见到小姐不顾大雨也亲自下马车却遭阻拦,心生不忿,语气比平日更冲了些。
“这......申姑娘......”门卫的表情很为难,宫中局势不明,现在谁都得罪不起。
申巧而未语,在袖中掏出一个令牌,这是皇上所赠,可予她随时随地自由出入皇宫。平日里她很少拿出,毕竟光是徐家的背景,加上准王妃的身份,本就可以在后宫畅行无阻。
但如今皇上驾崩如此大事,六殿下为了赶在三殿下与其他殿下回来之前摆布宫中的一切,必然会对回宫的臣子诸多阻拦。还好她还有预料,出门前还不忘带上皇上所赠的令牌。
“我想,这令牌至今日为止应该还是可行的,对吗?”申巧而轻声问道。
门卫见到是皇上亲赠令牌,当然要立刻放行,不过又是马车与车夫,还带上丫环的话,恐怕......
申巧而看出门卫的窘迫,转头对晓宁说:“晓宁,你不必随我入宫,你到......”说着,她贴到了晓宁的耳边,说了只有晓宁能听见的耳语。
晓宁的表情时而惊讶,时而紧张,最终也只能听从小姐的安排。
交代了一番后,申巧而拉起晓宁的手拍了拍手背,她的手很是冰凉,但为了让晓宁安心,嘴边挂着的却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笑容:“放心。”
接着,她转头对侍卫说道:“只我一人,徒步进入,可否放行?”
都到这份上了,门卫也没有阻拦的理由了,只能放行了。
她抬步便走,长裙在雨中拖曳,雨水很快打湿了衣角,一寸寸从足边往上渗透。发丝贴在颊侧,宛若墨线。宫门之下,她的身影显得纤弱,却格外执拗。
宫门之后,风雨未歇。她披着披风缓步前行。皇上驾崩的消息传出后,整座皇城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了喉咙。
沿途宫人匆匆行走,低眉伏首,脚步疾而不乱,不敢停留也不敢出声。偶有宫女从角门奔出,神色惊惶,被内监一声冷喝逼得当场跪倒,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髻散乱,簪花歪斜却无人去扶。
远处偶尔会传来一声声压抑的哭泣,但很快都被风雨吞没......
这些声音在她听来既诡异又熟悉,诡异的是她从未在雨夜中在宫中行走,也不曾想过平日里四处辉煌的皇宫会变成这般沉重。
熟悉的却是,这些声响像极了父亲充军前府内的气氛,哭声此起彼落,又害怕被人发现,只能在咽喉流露出一丝丝难受和哽咽。
她不想细听,只能加快脚步。谁知就在途经御花园时,她却忽然听见雨中传来异响——不是宫人奔走的脚步,而是短促压抑的挣扎声,像有人强行被按入水塘。
她脚步微顿,还是忍不住好奇转头望去。
园中一株老梅树下,两道身影纠缠在雨雾之间。一人穿着宫中副将的甲衣,另一人却着一袭湖水蓝长衫,瘦削挺拔,衣摆在风雨中猎猎作响。
他动作迅疾狠绝,一手捂住副将的口鼻,另一手握着匕首,干净利落地送进咽喉深处。血喷在他衣袖上,被雨水冲得飞散,却仍留下暗沉的痕。
不知是雨声太大,还是他杀人时真的没有丝毫犹豫,那一刀几乎没有声响,而他的动作熟练得像是一道早已排演过无数次的流程——精准、冷静、无情。
副将几乎没有任何挣扎便软了下去。身体被缓缓放倒,后脑磕在石上,发出一声闷响,然后没了任何气息。
她就这么看着这一切发生,没有动,也没有惊呼。
她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慌乱的,但她脸上却看不出任何退缩、慌张之情,连一丝多余的情绪也没有。那目光冷静得不像一个世家小姐。
其实不是她本性残忍,只是在这一刻她想到的更多是利益最大化。这个副将是六殿下的人,他一死,等同于断了六殿下的一臂。所以这男子何尝不是助了他们一把?
她脑子里不断在想这副将的死能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而这时那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她的存在。
他缓缓抬头看向她,半张面孔隐在白银面具之后,露出的那半边脸轮廓清晰,眼神冷沉如夜。被盯着的申巧而也总算回过神来,看向了对方。
男子没有闪避,也不掩饰,只直直地望着她,那双眼里没有惊慌,只有一瞬的审视,和某种模糊的确认。
他们就那样在雨中对视,隔着风,隔着雨,还有水塘流着的血。
时间仿佛在这一眼里,被无限拉长,俩人眼神中仿佛都在确认些什么.....
而后是男子先有了动作,他微微偏了偏头,像是在思索该如何处理这一目击者,指尖在匕首柄上慢慢滑过。
她的眼神随着匕首看去。但眉眼依旧冷静,不言不动,然后转身离去。
披风在身后扬起,裹着她安静如常的背影。仿佛什么也没看见,什么都没发生那般继续往自己要去的方向走去。
而男子站在原地,没追,也没躲,只目送着她的身影,隐约见到雨水顺着她的披风滴落,然后渐渐融入黑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