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这么一遭,她更加谨慎也不敢随意驻足,心中的慌乱让她反反复复地将披风扣得更紧些,继续往前。
越是靠近贵妃娘娘的宫殿越是寂静,连脚步声都变得越发突兀。殿前应有轮值太监侍卫,此刻却只剩三两个伺婢缩在廊下,披着半湿不干的披帛,脸上神情惶然。
皇上方崩,贵妃娘娘殿前就没了人,明眼人都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本缩在一旁的伺婢听见雨声中传来脚步,她们齐齐望去,一见是申巧而,竟像见了救星似的,连忙迎上来。
“是申姑娘!申姑娘来了!”一人几乎带了哭腔,急急转身奔入殿内,“快禀娘娘!”
帘幕乍起,贵妃娘娘披着素白寝袍,未及梳整,便亲自出门迎她。她眉眼间红肿未退,显然哭过多时,唇角无血色,神情却是难掩的激动与慌张,几步迎至阶前,声音微颤:
“巧而......你怎么来了……外头风雨这么大,你怎么……”
她话未说完,喉中一哽,忽觉一阵委屈与不安自胸中翻涌,唯恐她再晚一步,便已是阴阳相隔。
贵妃娘娘轻轻拉住她的手,像是唯恐她转身便走,哑声道:“你来了就好……你若不来,我也不知……还能不能撑得过去。”
娘娘带着她匆匆步入殿内。屋中灯光昏黄,几盏宫灯被雨水激得颤动,烛影摇曳。寝殿里弥漫着一股药香与潮气,案几上放着未动的安神汤,窗纸被风雨打得微微起翘。
娘娘落座之后仍心绪不宁,手指紧抓着衣袖,目光不住望向门外,声音微颤:“你,可知辰儿如今去向?”
申巧而为娘娘批好厚袍,语气柔缓说:“三殿下出城两日有余,皇上驾崩的消息散播得快,这会儿殿下应该已然知晓。快马加鞭,明日黄昏前应该就能回到宫中,娘娘莫忧心,要保重身体。”
她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娘娘怔怔看她一眼,忽而鼻头一酸,眼泪几乎落下:“皇上,皇上......”
娘娘心中惦记的何止是出门在外的亲儿,还是相伴多年的夫君,新崩的皇上......
申巧而正要说出安慰的话,却在此时,门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启禀娘娘,六殿下到了,说是奉命来看望娘娘,还带了太医与膳房人等。”
伺婢话音未落,娘娘脸色瞬间发白,整个人轻轻一颤,像是被骤然点中脉门一般,她下意识望向申巧而,手不自觉抓紧她的手腕。
申巧而却不慌,起身抚住她的手背,低声道:“娘娘莫惊,此事交给我。”
说罢,她拉下带着水珠的披风,眼神沉静如水,步履平稳地走向殿门,她心中清楚,这是来夺命的。
殿门外风雨骤紧,一道高大身影踏水而来,墨袍猎猎,领前金纹如蛇盘蜿蜒。六殿下负手而立,神色淡漠,眼中却藏着不加掩饰的试探与锋芒。
申巧而开门迎去,见到六先是毕恭毕敬地弯腰作揖:“小女见过六殿下。”
六殿下带人而来,见到迎接之人不是贵妃娘娘,表情变得更为冷冽,“奉母妃之命,担心贵妃娘娘哀伤过甚,特命太医前来诊治。”
说着,六殿下手一挥就要让太医和其余人直接上前,强行进入殿内。申巧而见状,立刻挡在前方,面上柔顺,实则句句封喉道:
“贵妃娘娘方才服过汤药,正入眠,若再惊扰,恐生大恙。六殿下孝心可感,容小女代为转达即可。”
六殿下冷笑:“我记得申姑娘与我三皇兄还未成婚吧?先帝方崩,你深夜擅入皇宫已是罪名,还敢阻挠本王?”
申巧而低头轻笑,这个六殿下,皇上这才刚走,他已经用先帝称其,夺位之心昭然若揭。
她不卑不亢继续道:“如六殿下所言,小女乃三殿下未来正妃,那是先帝准过的亲事,虽未圆房,但已有誓言。如今三殿下归期未定,小女代为侍奉贵妃可不是分内之责?”
她以“未来殿下妃”自居,强压对方,夺了个“资格说话”的位子。
六殿下往里望:“那本王想要探望娘娘,不知未来皇嫂可否行个方便呢?”
“小女已经说过了,先帝方崩,娘娘心碎至极,已服药入眠。殿下若执意惊扰,小女恕难从命。”
六殿下见她如此坚持,心中的怒意更甚,但他没忘记自己来此的目的,故意抛出诱饵:“未来皇嫂口口声声说不得惊扰娘娘,但有关先帝口谕,本王可不能草率。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娘娘若是知道一二,请一定不可隐瞒。抑或说,三皇兄是否了解呢?”
这话说的,若真有什么先帝口谕,如今让这六殿下知道了,他不得灭口吗?再说了,如若现贵妃娘娘现在说先帝有意让三殿下继位,那也是越矩的事,这番话处处都是陷阱。
但申巧而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一句句回应:“先帝龙体欠安时,娘娘便闭门诵经,朝政之事更不会多过问。”
六殿下眯着眼,满眼的不信任。
“三殿下虽忠孝纯良,但从不越矩,关于先帝口谕之事,我想应当待明日几位王爷以及尚书大人、相国大人归来再从长计议。”
皇上新崩,王爷在封地赶回需时还有得一说,但几位重臣居然没有及时入宫。她出门之时找过养父徐尚书,但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尚书大人居然去了边城不在府内。
在她看来,一切都是预谋,这夜里,这城内除了她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女子,一个三殿下的人都没有。
见六殿下眼神中还是存在不满和有着想要逼近的心,她的眼神也变得更加坚定:“但若殿下还有疑,不如请司礼监查册,了解三殿下何时归来。但夜雨风寒,恐误大局。”
她用“查册”堵回去,逼六殿下不能再追问,同时暗讽六殿下就是想趁夜搞事。
六殿下眼神冷下,先前的安排中并没有将这个未来皇嫂放在计划中,此时也只能认下,但离开前他不忘示意随从将“安神汤”送入宫中,让娘娘喝下。
谁知这一举再次被申巧而拦下:“殿下仁心,可惜娘娘身体虚弱,太医院方不久前才禁药入膳,若有差错,岂不重罪?”
六殿下知她是拖延、抵抗,但此距离天亮没有剩下几个时辰了,宫中禁军开始调动,宫外的王爷将军也可能要回到皇城,再闹就可能打草惊蛇......
就在殿中气氛绷紧之际,一名内侍跌跌撞撞冲进雨幕,身上沾着火星与泥水,跪地高呼:“六殿下!承欢偏殿失火了!火势颇大,殿下您快去看哪!”
六皇子猛地回头,目光如刀:“雷雨交加,怎会失火呢?”
“奴才猜想,正是雷电引燃帷幔,殿内宫女来不及扑救……现已烧到储物处,若再不压下,怕是要牵连毓庆宫......”正是六皇子母妃,丽妃娘娘所住的宫殿。
话未说完,六皇子已脸色大变。他深深看了申巧而一眼,那眼神像是记下了一笔旧账,袍袖一拂,转身进了雨幕,背影冷厉如风中乌云。
但申巧而却缓缓松了口气,抬头晚上漆黑的夜空,这火来得是时候,雨势也小得是时候,助她赢得了时间。
她匆忙回到殿内,拉起娘娘的手,交代了嬷嬷几句就要走。但此时,娘娘却犹豫了......她在宫中多年,如今皇上刚走她就要离宫,她心中不舍。
“娘娘,”她轻声劝道,“宫中如今已不再太平。您一日留在这座宫墙之内,就一日是殿下的利刃与软肋。”
贵妃怔怔望着她,眼里满是不舍与踟蹰。
“殿下正在赶回的路上,他需要的是安全的朝局,而不是被人拿捏的牵挂。”她顿了顿,“您若信我,今夜便随我一道,先离开。”
接着,她俯身一礼,低声道:“只要殿下还在,京城的天,就塌不下来。”
……
宫道湿滑,雨虽歇了些,天色却愈发沉重。她带着娘娘换了内道小径,带着两名心腹伺婢,悄然朝北侧那道隐秘宫门前行。
脚下是深夜的积水与烂泥,衣袂沾湿,步履艰难。风穿枝拂瓦,仿佛随时会有人自阴影中探出——哪怕一声脚步都能惊动命运的天平。
眼看快抵宫门,贵妃娘娘却骤然停下。
“等一下。”她低声开口,目光落向远处一座隐在槐树后的偏殿,“我得去一趟青檀阁。”
申巧而一愣:“娘娘......”
娘娘眼神复杂:“皇上曾提过他写下了一些重要的事,放在那里……是他病中所立,我不能空手离开。”
见娘娘坚定,她也隐约感觉到那可能便是朝政改变的重要一环,于是她不假思索道:“我去。”
接着她拉着娘娘的手,轻声嘱咐:“您照原计划出宫,到宫门处,徐家的马车已经备在那里了,若是一炷香内我没有回来,你们也要走,不可犹豫。”
娘娘看她一眼,这个自小在她底下长大的姑娘有多么倔强,她是了解的。只能点头,另一只手抚上她的手背,喃喃道:“你自个儿小心,那手谕可别落到旁人手里……”
申巧而点头,转身折返,披风微扬,风中步伐未乱。那座“青檀阁”是前朝旧阁,宫人罕至,早已年久失修。
然而她刚一踏入院墙之内,便闻到一股不寻常的气味——是火。
木头灼烧的味道混着药纸与旧书,浓重地从殿内扑出。她屏息上前,刚欲探身入内,一抹身影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是他。
那身湖水蓝的袍角被火光染成暗金,他神情冷淡,眉眼隐于半张银面之下,只露出紧绷的下颌与安静的眼眸。
那眼神,她曾在方才的风雨中见过——在副将的鲜血中,记得分毫不差。
他正将一卷卷书信投入火中,丝毫没有情绪,只当作自己是在佛殿前焚纸那般正常。
她脚步一顿,藏身于廊柱阴影之间,并未出声。但或许是目光过于炽热,又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有人靠近——男子忽地抬头,朝她所在的方向望来。
四目交接,火光在他眼底跳动,如深潭之上突然映出烈日残焰,冷冽中透着一股陌生的安静。不是质问,也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无声的确认。
他看清了她,她也看清了他。
越是靠近贵妃娘娘的宫殿越是寂静,连脚步声都变得越发突兀。殿前应有轮值太监侍卫,此刻却只剩三两个伺婢缩在廊下,披着半湿不干的披帛,脸上神情惶然。
皇上方崩,贵妃娘娘殿前就没了人,明眼人都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本缩在一旁的伺婢听见雨声中传来脚步,她们齐齐望去,一见是申巧而,竟像见了救星似的,连忙迎上来。
“是申姑娘!申姑娘来了!”一人几乎带了哭腔,急急转身奔入殿内,“快禀娘娘!”
帘幕乍起,贵妃娘娘披着素白寝袍,未及梳整,便亲自出门迎她。她眉眼间红肿未退,显然哭过多时,唇角无血色,神情却是难掩的激动与慌张,几步迎至阶前,声音微颤:
“巧而......你怎么来了……外头风雨这么大,你怎么……”
她话未说完,喉中一哽,忽觉一阵委屈与不安自胸中翻涌,唯恐她再晚一步,便已是阴阳相隔。
贵妃娘娘轻轻拉住她的手,像是唯恐她转身便走,哑声道:“你来了就好……你若不来,我也不知……还能不能撑得过去。”
娘娘带着她匆匆步入殿内。屋中灯光昏黄,几盏宫灯被雨水激得颤动,烛影摇曳。寝殿里弥漫着一股药香与潮气,案几上放着未动的安神汤,窗纸被风雨打得微微起翘。
娘娘落座之后仍心绪不宁,手指紧抓着衣袖,目光不住望向门外,声音微颤:“你,可知辰儿如今去向?”
申巧而为娘娘批好厚袍,语气柔缓说:“三殿下出城两日有余,皇上驾崩的消息散播得快,这会儿殿下应该已然知晓。快马加鞭,明日黄昏前应该就能回到宫中,娘娘莫忧心,要保重身体。”
她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娘娘怔怔看她一眼,忽而鼻头一酸,眼泪几乎落下:“皇上,皇上......”
娘娘心中惦记的何止是出门在外的亲儿,还是相伴多年的夫君,新崩的皇上......
申巧而正要说出安慰的话,却在此时,门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启禀娘娘,六殿下到了,说是奉命来看望娘娘,还带了太医与膳房人等。”
伺婢话音未落,娘娘脸色瞬间发白,整个人轻轻一颤,像是被骤然点中脉门一般,她下意识望向申巧而,手不自觉抓紧她的手腕。
申巧而却不慌,起身抚住她的手背,低声道:“娘娘莫惊,此事交给我。”
说罢,她拉下带着水珠的披风,眼神沉静如水,步履平稳地走向殿门,她心中清楚,这是来夺命的。
殿门外风雨骤紧,一道高大身影踏水而来,墨袍猎猎,领前金纹如蛇盘蜿蜒。六殿下负手而立,神色淡漠,眼中却藏着不加掩饰的试探与锋芒。
申巧而开门迎去,见到六先是毕恭毕敬地弯腰作揖:“小女见过六殿下。”
六殿下带人而来,见到迎接之人不是贵妃娘娘,表情变得更为冷冽,“奉母妃之命,担心贵妃娘娘哀伤过甚,特命太医前来诊治。”
说着,六殿下手一挥就要让太医和其余人直接上前,强行进入殿内。申巧而见状,立刻挡在前方,面上柔顺,实则句句封喉道:
“贵妃娘娘方才服过汤药,正入眠,若再惊扰,恐生大恙。六殿下孝心可感,容小女代为转达即可。”
六殿下冷笑:“我记得申姑娘与我三皇兄还未成婚吧?先帝方崩,你深夜擅入皇宫已是罪名,还敢阻挠本王?”
申巧而低头轻笑,这个六殿下,皇上这才刚走,他已经用先帝称其,夺位之心昭然若揭。
她不卑不亢继续道:“如六殿下所言,小女乃三殿下未来正妃,那是先帝准过的亲事,虽未圆房,但已有誓言。如今三殿下归期未定,小女代为侍奉贵妃可不是分内之责?”
她以“未来殿下妃”自居,强压对方,夺了个“资格说话”的位子。
六殿下往里望:“那本王想要探望娘娘,不知未来皇嫂可否行个方便呢?”
“小女已经说过了,先帝方崩,娘娘心碎至极,已服药入眠。殿下若执意惊扰,小女恕难从命。”
六殿下见她如此坚持,心中的怒意更甚,但他没忘记自己来此的目的,故意抛出诱饵:“未来皇嫂口口声声说不得惊扰娘娘,但有关先帝口谕,本王可不能草率。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娘娘若是知道一二,请一定不可隐瞒。抑或说,三皇兄是否了解呢?”
这话说的,若真有什么先帝口谕,如今让这六殿下知道了,他不得灭口吗?再说了,如若现贵妃娘娘现在说先帝有意让三殿下继位,那也是越矩的事,这番话处处都是陷阱。
但申巧而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一句句回应:“先帝龙体欠安时,娘娘便闭门诵经,朝政之事更不会多过问。”
六殿下眯着眼,满眼的不信任。
“三殿下虽忠孝纯良,但从不越矩,关于先帝口谕之事,我想应当待明日几位王爷以及尚书大人、相国大人归来再从长计议。”
皇上新崩,王爷在封地赶回需时还有得一说,但几位重臣居然没有及时入宫。她出门之时找过养父徐尚书,但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尚书大人居然去了边城不在府内。
在她看来,一切都是预谋,这夜里,这城内除了她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女子,一个三殿下的人都没有。
见六殿下眼神中还是存在不满和有着想要逼近的心,她的眼神也变得更加坚定:“但若殿下还有疑,不如请司礼监查册,了解三殿下何时归来。但夜雨风寒,恐误大局。”
她用“查册”堵回去,逼六殿下不能再追问,同时暗讽六殿下就是想趁夜搞事。
六殿下眼神冷下,先前的安排中并没有将这个未来皇嫂放在计划中,此时也只能认下,但离开前他不忘示意随从将“安神汤”送入宫中,让娘娘喝下。
谁知这一举再次被申巧而拦下:“殿下仁心,可惜娘娘身体虚弱,太医院方不久前才禁药入膳,若有差错,岂不重罪?”
六殿下知她是拖延、抵抗,但此距离天亮没有剩下几个时辰了,宫中禁军开始调动,宫外的王爷将军也可能要回到皇城,再闹就可能打草惊蛇......
就在殿中气氛绷紧之际,一名内侍跌跌撞撞冲进雨幕,身上沾着火星与泥水,跪地高呼:“六殿下!承欢偏殿失火了!火势颇大,殿下您快去看哪!”
六皇子猛地回头,目光如刀:“雷雨交加,怎会失火呢?”
“奴才猜想,正是雷电引燃帷幔,殿内宫女来不及扑救……现已烧到储物处,若再不压下,怕是要牵连毓庆宫......”正是六皇子母妃,丽妃娘娘所住的宫殿。
话未说完,六皇子已脸色大变。他深深看了申巧而一眼,那眼神像是记下了一笔旧账,袍袖一拂,转身进了雨幕,背影冷厉如风中乌云。
但申巧而却缓缓松了口气,抬头晚上漆黑的夜空,这火来得是时候,雨势也小得是时候,助她赢得了时间。
她匆忙回到殿内,拉起娘娘的手,交代了嬷嬷几句就要走。但此时,娘娘却犹豫了......她在宫中多年,如今皇上刚走她就要离宫,她心中不舍。
“娘娘,”她轻声劝道,“宫中如今已不再太平。您一日留在这座宫墙之内,就一日是殿下的利刃与软肋。”
贵妃怔怔望着她,眼里满是不舍与踟蹰。
“殿下正在赶回的路上,他需要的是安全的朝局,而不是被人拿捏的牵挂。”她顿了顿,“您若信我,今夜便随我一道,先离开。”
接着,她俯身一礼,低声道:“只要殿下还在,京城的天,就塌不下来。”
……
宫道湿滑,雨虽歇了些,天色却愈发沉重。她带着娘娘换了内道小径,带着两名心腹伺婢,悄然朝北侧那道隐秘宫门前行。
脚下是深夜的积水与烂泥,衣袂沾湿,步履艰难。风穿枝拂瓦,仿佛随时会有人自阴影中探出——哪怕一声脚步都能惊动命运的天平。
眼看快抵宫门,贵妃娘娘却骤然停下。
“等一下。”她低声开口,目光落向远处一座隐在槐树后的偏殿,“我得去一趟青檀阁。”
申巧而一愣:“娘娘......”
娘娘眼神复杂:“皇上曾提过他写下了一些重要的事,放在那里……是他病中所立,我不能空手离开。”
见娘娘坚定,她也隐约感觉到那可能便是朝政改变的重要一环,于是她不假思索道:“我去。”
接着她拉着娘娘的手,轻声嘱咐:“您照原计划出宫,到宫门处,徐家的马车已经备在那里了,若是一炷香内我没有回来,你们也要走,不可犹豫。”
娘娘看她一眼,这个自小在她底下长大的姑娘有多么倔强,她是了解的。只能点头,另一只手抚上她的手背,喃喃道:“你自个儿小心,那手谕可别落到旁人手里……”
申巧而点头,转身折返,披风微扬,风中步伐未乱。那座“青檀阁”是前朝旧阁,宫人罕至,早已年久失修。
然而她刚一踏入院墙之内,便闻到一股不寻常的气味——是火。
木头灼烧的味道混着药纸与旧书,浓重地从殿内扑出。她屏息上前,刚欲探身入内,一抹身影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是他。
那身湖水蓝的袍角被火光染成暗金,他神情冷淡,眉眼隐于半张银面之下,只露出紧绷的下颌与安静的眼眸。
那眼神,她曾在方才的风雨中见过——在副将的鲜血中,记得分毫不差。
他正将一卷卷书信投入火中,丝毫没有情绪,只当作自己是在佛殿前焚纸那般正常。
她脚步一顿,藏身于廊柱阴影之间,并未出声。但或许是目光过于炽热,又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有人靠近——男子忽地抬头,朝她所在的方向望来。
四目交接,火光在他眼底跳动,如深潭之上突然映出烈日残焰,冷冽中透着一股陌生的安静。不是质问,也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无声的确认。
他看清了她,她也看清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