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01 传说
升入国三前的假期,母亲在平冢市的市立图书馆找到了一份长期工作。在这之前,我们住在藤泽市,两个人都有兼职。我常常在学校做完作业,等母亲下班后再一起去买饭团和速食,边吃边步行回家。“福利社的东西真是划不来,一个三明治就卖九十円?……”
“下次妈妈给你带你喜欢的烤鸡肉内馅,一样是九十円,但有美乃滋酱料。”
“好啊!好啊!”我兴高采烈地,又叹口气,其实心里并不难过。“他们抢的真快……”
如果不肯花钱买食物,就得在最后一节课前赶回家去淘米备菜。米粒用一个用旧了的圆形木碗度量,那是妈妈从手工店里买来的,碗内绘有一道道的深色红线,两个人吃,便是半碗加上一碗……呀,不小心倒多了!
为了不被爱捉弄人的女生们在校门口绊住,铃声一响我便抱着书包拔腿就跑,穿过操场,朝落日的方向加速,从远离主干道的学校后门离开。
“母亲到家了”的标志之一是门铃会响。她有好几份兼职,我起床前工作已经开始,上午要去配送货物,下午在市中心的博物馆做清洁工。爬完楼梯就累得一塌糊涂,门铃的尾音在空中拉出一道尺,我能听出这声音其实偏低半个琴键,开了门后,母亲就伸手抓住我手臂,借力换好拖鞋,又在玄关处坐着休息。喘息几分钟后才慢慢地笑着问我:“今天怎么样,功课简单吗?”
不论情况如何,我都会回答她一样的句子:“还不错,我昨天就预习过了。”
偶尔加上点趣事。“隔壁组的学生太调皮了,气得数学老师喝茶的手都在抖……”
母亲就宽下心,随我移动到餐桌旁。饭后我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去写作业。便利店的兼职要从八点开始一直做到十一点半。国中生是不能打工的,我是靠着“不用工钱”的优势才脱颖而出。虽然没有报酬,但每天都可带回快要过期的整切吐司和纯牛奶,这就是我们第二天的早餐了。
所以我和母亲再一次收拾出不算多的行李,搭公交车离开藤泽。走过街心公园,再路过一个又吵又脏的野球场,里面有几个球鞋五颜六色的男生,把篮球拍得震天响。十分钟后,到了门房,一个矮老太太走出来,“做什么?”
“我是提前联系过您的……”
……“哦哦!进来吧!”
我们搬进了一套只带一个卧室的旧公寓。从十二岁后我就不和母亲睡在同一个房间了。这对单身妈妈来说算是个奢侈的愿望,其实我的存在已经过于奢侈,但母亲欣然同意,这次搬家也未忘记对我的承诺。“亚璃爱,妈妈说过的,我们两个人就要有两个卧室。”她摸了下手,“妈妈没有忘记。”
我点点头。“我知道的!”
母亲去二手市场买回零件和木材,同我一起把东西抬进还没有换锁的新家。她叫我去找寓所的管理人员借来工具箱,自己来组装单人床。堆满旧书和英文报纸的书房摇身一变,成为了我的新房间。
“这里从前是不是住着外国人?”我常常这样好奇,于是便问出口。
“妈妈也不知道呢。”……第二个月,我们便把这些属于上任住户的东西收拾进杂物间了。金色头发的女人被蜘蛛人射出的丝线吊断了脖子,这可怕、悲剧、突发的爱情故事让我对外国漫画心生敬意和惧意。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角色的死亡可叫人这样震动不安,第一次明白用尽全力也得不到结果,第一次看到爱人的惨状。我没有爱人,所以彼得-帕克的爱人当然就是我的爱人。放下漫画,从床头的窗户向外眺望,南边一片开阔,整体的天空叫我以为是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晴天时,南边的风景更好看:金色的海岸线半明半暗,好像被海水推动得轻松自然;快要天亮时这片地方就格外安静。我经常托着下巴在窗沿发呆,看晨跑的人来来去去,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
从出生的第一秒直到人生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从未见过那个将卷发、蓝眼睛、五尺八寸身高等基因带给自己的男人。因为外貌上的奇特,我从小就被本地人分辨为异乡客。这本来没什么,令人遗憾的是我不是个特权者,我浑身上下只写着一个可被人一眼看出的大字:穷。
多一点描述,或许是:可以被欺负;从三楼抬脚向下,刚走出一级台阶,却脚踝一痛,白袜上多出灰痕。鞋子掉了,人晃一晃,勉强抓住扶手保持平衡,身边冲过去一群连裙摆都在嚣张的女孩子,几下就笑闹着走远,仿佛无心之举、无事发生。平白无故地被排挤出集体,我当然觉得自己无辜,但每次辩驳都引来对方更猛烈的攻击,时间久了,我也慢慢放弃了。但我跑得越来越快,快得我要怀疑这是不是天赋。明明母亲已经在四点就可以结束工作,气喘吁吁的门铃声也已是过去式了,但我总以为身后有什么阴魂不散的东西马上就能抓住我的后脚跟,下一秒就能叫我在台阶上被踩得跌一大跤,摔得膝盖青紫。那不是每年春天的粉云彩霞,不是沙滩上的海鸥和垃圾,更不是那几个永远说不上话的同学;来自前几处落脚地的直觉和从窗户里望出去的风景告诉我一件事,我学会了:当不得不离开一个地方,一定要快——越快越好,且尽我所能地加速。因为凡是过去的时光都会消亡,过多的回忆是对自己的束缚。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比如之前的落脚点,在城市里穿梭时眼前的风景,站台的名字,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我隐隐庆幸自己忘掉童年,却在十年后的美国产沙发上再次梦到垃圾桶里渗出香味的杯面。
……往事突然涌出:
还在小学时,班主任频繁组织参观博物馆之类的活动。某次,大概是毕业前,印象里总是非常遥远的东京举办了罗丹的雕塑展,据说全是真品,为了方便运输,还把大卫和巴尔扎克切成了十几块分开。机会很难得,大家都报名了。我囊中羞涩,一般在打印纸上看到“出县”的备注就装作自己没看到活动计划书,选择性地忘掉来自母亲的“多长些见识”的嘱咐,而从门缝里向外偷看到的画面——她数出纸钞准备房租的愁容,却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课本之前。
回到家后,我也没怎么说话,自认为隐瞒得很好,只是专注地对着作业本低下头去,假装心无旁骛。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母亲是怎么知道“罗丹的雕塑展”的。她在厨房里捏出六个梅子馅的饭团,又把半根黄瓜切片,一起装进饭盒,走到客厅,此时我正对着调暗了的吊灯写作业。“这么多,够不够?”她伸手一拉,灯光唰地大了一圈,“注意眼睛!”
“……知道了。”我弱弱地答应。
“看,这是明天的便当。”母亲重复道。
“一、二、三……六,”平常只有四个。盒装的牛奶呢?我放下笔,“怎么多了两个?”
“为了罗丹和亚璃爱终于建交的缘故——”她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掏出一罐橘子汽水,“就破例一次吧!多出来的两个可以分给雕塑朋友啊!”
……我涨红了脸,“雕塑是无法开口拒绝的,妈妈你还真狡猾诶!……”
“希望他们觉得好吃……”她耸了耸肩。
那张薄薄的活动书就像羽毛一样晃晃悠悠地飘了下来。
现在,我连那些灰白色雕塑的形状也记不得了,却还时常想起没钱的我在华丽高大的展厅里横冲直撞,攥着布袋,布袋里是方形饭盒,我努力地走路,努力地摆臂,似乎想看完所有作品:贵妇人的半身像,两米多高的巨人,面目哀伤而五官精致的少女,粗犷的女武神;我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高大的艺术品反过来吞没在印象里,囫囵吞枣、急于求成,除了汽水滑下喉咙时的畅快之外,什么额外的感受也没有留下。
樱花盛放时,我转入富丘中学。作了自我介绍,带着书坐到最后一排,身边又全都是同龄的幼稚男生。富丘中学从二年级往后就不再分班了,所以我在已经形成坚固生态的原住民面前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外来者。幸好陌生可算一层障壁,凡是来搭话的人也会因为我的冷淡而离开。第一天由班长领着去过食堂,咬牙买一份猪排饭,下午被她的目光盯着,就没了拿出餐盒来的机会。站在队伍的末尾,没有人再靠近,只有我一人,从开始到结束,队伍结束在我身上。
因害怕社团带来额外的开销,我便老老实实地决定继续保持“回家社”习惯。饭后就写作业、看书、好好休息。新学期的第五天,在我仍期待着已不会响起的门铃声时,洗好碗筷的母亲在桌前坐下,安静地给我倒了杯茶。“功课还好吗?”
我条件反射地捡起了那个来自过去的习惯。“已经预习过了。”……我补了一句,“挺简单的,不用担心我。”
母亲不急不躁地“嗯”了一声。
她知道,我在这个没有熟人的新地方是找不到兼职的,“简单的话,不如发展点爱好?富丘的社团很多吧。”
我想了想,其实只是在心里举例出浅淡的印象,并没有什么倾向地回道:“我没想好……”
“哦,这不难。”她笑了笑,就一脸轻松地回房洗澡了。
第二天我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母亲的表情相当惊讶。“哪个社团?”
“入部届还没有发下来呢,不过……”我突然起了玩心,“你猜一下?”
……“烹饪?文学社吗?你国小的国语成绩很好,汉诗也背得快……啊,不是?那么,是……?”
“不对,都不对,我想进篮球社——!”我得意地捧着碗,“你懂的吧?”
正在咀嚼米饭的母亲愣了一下,收起嘴角,平静地点了点头。“啊,篮球?”她脸上没有变化,但笑容里好像多了什么东西,待我去看时竟又不见了——仿佛未曾出现过异样的海面,“我怎么没想到呢?”
“我在篮球部也算很高的人了,”我伸手举到高处。“其实……”
我们同时想起某个东西,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一下。
“篮球……”到底是项怎样的运动呢?我缓慢地在空中挥动手臂,只可惜脑子里的相关知识少得可怜。“嗯……”
母亲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这里,怎么了?”她盯着我手掌内侧,那里有一道淡淡的擦伤,“亚璃爱,这是要消毒的呀……”
我顿了一下,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忍不住嘿嘿地傻笑起来。“呃,嗯……”
“怎么会伤到这里的?奇怪!”母亲拿来棉签和还剩一半的塑料瓶,酒精在我眼里愈发无色透明,对着头顶反出光点,摇摇晃晃地聚焦成圆心,一颗小小的圆圆的篮球——就又跳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黑头发少年,胳膊和腿被黑暗窄道外的强烈日光吸得很细,身穿篮球服,刘海后的眼睛眯着,扫过我和两个来者不善的女生,没有任何预兆地向前一摊手:“球。”
篮球是天意更是天外来客。午休时我结束了关于分子运动的思考,抱着书从楼与楼之间的小缝经过,想抄近路绕开人群,去操场边缘的树荫下吃便当,却被两个女孩子堵在墙边——前后包抄,我动弹不得。突然一声惊人的巨响发生在耳边,圆滚滚滴溜溜的篮球留下橙色残影,“砰”地打断了她们的大声讲话,在我扶墙躲避时砸到了挡在前路的女生。
她大叫一声、跌倒在地,痛苦地捂着头。“啊!……”
得救了!
我反应过来,将书和篮球一起抓在手里,转身就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第一时间捞回了朝后滚远的篮球,可能因为这登场角度清奇的救命恩人和我暂且在一条战线上,也因为事发突然,这篮球毕竟有主人。我像找到了目标一样带着球奔出角落,一下子撞上一堵……人墙……墙人。
我捂着鼻子后退两步,才越过他的肩膀看到后面的高大篮筐,视线下移,铁丝网。哦,是正在训练的篮球队!
跟着我飞奔出角落的女生气喘吁吁,抬起头看到这男生,一下子愣住,连呼吸都变得胆小了,窃窃的私语一下不落地钻进我耳朵里,“流川……流川枫?是他吧……”
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看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女生。我们一个逃两个追,形态各异,都有些狼狈了,没什么好看的,可是其中一个拿住了球;“球,给我。”他疑惑起来,一动不动地展示着修长、有力、能狠狠抓住篮板球的自己的十指,他的队友们在远处聒噪地大叫:“流川!……快点啊!”
被派来捡球的流川枫只盯着那颗篮球,见我呆呆的样子,不耐地皱起眉毛。我能感觉到自己和身后的她们一样,我们看的地方是一样的,或许这是我离集体最近的一次,但始终没有进去。
这一刻,我猛地意识到他和我一样不在“状态”:我们一样心不在焉,一样无所谓,一样特殊得势单力薄;明明是初次见面,我却对流川枫有了顽固而精准的直觉,勉强可算作第一印象:他是个主动拒绝集体,不轻易承认外物的人。
我递出那个篮球时一直在幻听,头顶的厚朴树在叽叽喳喳地吵:“学校里终于出了一个怪胎……不,两个!”墙壁好像在反方向地挤压,为了给我留出空位:“喂,请让一让!”……
“……”
他一接过篮球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回到篮框前继续投篮,和我仅一墙之隔,这墙还是漏风的铁丝格子。我一会儿没听到外界的嗡嗡的吵闹声,只剩下依然处在震荡之中的嘈杂的内心,反应过来后,慌张地向身旁看去,——那两名女生已经不见了。我的书本和饭盒都掉在地上,万幸饭团没掉出来,还可以吃。
……母亲帮我仔细地擦拭过伤口,又细致地嘱咐我注意事项,不能碰水啦,一流汗就要擦干净,免得发炎;“明天我帮你去购物街买一套篮球服和篮球鞋,那是重要的东西,篮球鞋和跑鞋有大不同,明白么?”……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从她的絮絮叨叨中抽身后退:“我还是不加入篮球部了。”
“怎么了,为什么不呢?”母亲的表情有些复杂,但她没有说自己究竟是怎样想的。
“因为太容易受伤了,”……因为我只是想看着他打篮球吧?那个能够拒绝一切的勇士,是否在球场上也无往不利?“而且,我还有别的计划……”
“别的计划?……”
“比如……让高中的选择变得多一些,也就是要好好学习……之类的。”我抬起手检查着伤口,皮肉的裂缝在直白的灯光下变为一道浅浅的沟壑,粉色里透出些透明的苍白,又变成一条悬在空中的红线,我没有再去观察母亲的表情,自然没注意到她似乎是如释重负,又不太舒心的纠结模样。那时候早该知道的,为什么从不理会那些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的追求者,为什么再艰难也要独身,为什么把那几本英文杂志细细看过后再收起?……母亲,我喜欢上了篮球,你呢?你喜欢过的篮球手和你喜欢过的篮球是不是联合起来背叛了你,你还喜欢他们吗?请相信我,我是最不想背叛你的人,却真的真的没有办法背叛自己。
母亲没有阻止过我对篮球的一切遐想,也从未干涉过我和生活的搏斗,换个名字,叫做必得经历的“成长”。在这天之后,被堵在墙角的我不会再偷偷从漫画书里挑出穿紧身衣的外国英雄,想象他从捏成拳头的手里射出炮弹;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那颗如神兵助阵的篮球。而篮球手?……
我想象中的第一个篮球手,他不笑不响,只是抿着唇一味地进攻,名字叫做:流川枫,正是我毕业后一年的中学联赛MVP。
“下次妈妈给你带你喜欢的烤鸡肉内馅,一样是九十円,但有美乃滋酱料。”
“好啊!好啊!”我兴高采烈地,又叹口气,其实心里并不难过。“他们抢的真快……”
如果不肯花钱买食物,就得在最后一节课前赶回家去淘米备菜。米粒用一个用旧了的圆形木碗度量,那是妈妈从手工店里买来的,碗内绘有一道道的深色红线,两个人吃,便是半碗加上一碗……呀,不小心倒多了!
为了不被爱捉弄人的女生们在校门口绊住,铃声一响我便抱着书包拔腿就跑,穿过操场,朝落日的方向加速,从远离主干道的学校后门离开。
“母亲到家了”的标志之一是门铃会响。她有好几份兼职,我起床前工作已经开始,上午要去配送货物,下午在市中心的博物馆做清洁工。爬完楼梯就累得一塌糊涂,门铃的尾音在空中拉出一道尺,我能听出这声音其实偏低半个琴键,开了门后,母亲就伸手抓住我手臂,借力换好拖鞋,又在玄关处坐着休息。喘息几分钟后才慢慢地笑着问我:“今天怎么样,功课简单吗?”
不论情况如何,我都会回答她一样的句子:“还不错,我昨天就预习过了。”
偶尔加上点趣事。“隔壁组的学生太调皮了,气得数学老师喝茶的手都在抖……”
母亲就宽下心,随我移动到餐桌旁。饭后我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去写作业。便利店的兼职要从八点开始一直做到十一点半。国中生是不能打工的,我是靠着“不用工钱”的优势才脱颖而出。虽然没有报酬,但每天都可带回快要过期的整切吐司和纯牛奶,这就是我们第二天的早餐了。
所以我和母亲再一次收拾出不算多的行李,搭公交车离开藤泽。走过街心公园,再路过一个又吵又脏的野球场,里面有几个球鞋五颜六色的男生,把篮球拍得震天响。十分钟后,到了门房,一个矮老太太走出来,“做什么?”
“我是提前联系过您的……”
……“哦哦!进来吧!”
我们搬进了一套只带一个卧室的旧公寓。从十二岁后我就不和母亲睡在同一个房间了。这对单身妈妈来说算是个奢侈的愿望,其实我的存在已经过于奢侈,但母亲欣然同意,这次搬家也未忘记对我的承诺。“亚璃爱,妈妈说过的,我们两个人就要有两个卧室。”她摸了下手,“妈妈没有忘记。”
我点点头。“我知道的!”
母亲去二手市场买回零件和木材,同我一起把东西抬进还没有换锁的新家。她叫我去找寓所的管理人员借来工具箱,自己来组装单人床。堆满旧书和英文报纸的书房摇身一变,成为了我的新房间。
“这里从前是不是住着外国人?”我常常这样好奇,于是便问出口。
“妈妈也不知道呢。”……第二个月,我们便把这些属于上任住户的东西收拾进杂物间了。金色头发的女人被蜘蛛人射出的丝线吊断了脖子,这可怕、悲剧、突发的爱情故事让我对外国漫画心生敬意和惧意。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角色的死亡可叫人这样震动不安,第一次明白用尽全力也得不到结果,第一次看到爱人的惨状。我没有爱人,所以彼得-帕克的爱人当然就是我的爱人。放下漫画,从床头的窗户向外眺望,南边一片开阔,整体的天空叫我以为是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晴天时,南边的风景更好看:金色的海岸线半明半暗,好像被海水推动得轻松自然;快要天亮时这片地方就格外安静。我经常托着下巴在窗沿发呆,看晨跑的人来来去去,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
从出生的第一秒直到人生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从未见过那个将卷发、蓝眼睛、五尺八寸身高等基因带给自己的男人。因为外貌上的奇特,我从小就被本地人分辨为异乡客。这本来没什么,令人遗憾的是我不是个特权者,我浑身上下只写着一个可被人一眼看出的大字:穷。
多一点描述,或许是:可以被欺负;从三楼抬脚向下,刚走出一级台阶,却脚踝一痛,白袜上多出灰痕。鞋子掉了,人晃一晃,勉强抓住扶手保持平衡,身边冲过去一群连裙摆都在嚣张的女孩子,几下就笑闹着走远,仿佛无心之举、无事发生。平白无故地被排挤出集体,我当然觉得自己无辜,但每次辩驳都引来对方更猛烈的攻击,时间久了,我也慢慢放弃了。但我跑得越来越快,快得我要怀疑这是不是天赋。明明母亲已经在四点就可以结束工作,气喘吁吁的门铃声也已是过去式了,但我总以为身后有什么阴魂不散的东西马上就能抓住我的后脚跟,下一秒就能叫我在台阶上被踩得跌一大跤,摔得膝盖青紫。那不是每年春天的粉云彩霞,不是沙滩上的海鸥和垃圾,更不是那几个永远说不上话的同学;来自前几处落脚地的直觉和从窗户里望出去的风景告诉我一件事,我学会了:当不得不离开一个地方,一定要快——越快越好,且尽我所能地加速。因为凡是过去的时光都会消亡,过多的回忆是对自己的束缚。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比如之前的落脚点,在城市里穿梭时眼前的风景,站台的名字,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我隐隐庆幸自己忘掉童年,却在十年后的美国产沙发上再次梦到垃圾桶里渗出香味的杯面。
……往事突然涌出:
还在小学时,班主任频繁组织参观博物馆之类的活动。某次,大概是毕业前,印象里总是非常遥远的东京举办了罗丹的雕塑展,据说全是真品,为了方便运输,还把大卫和巴尔扎克切成了十几块分开。机会很难得,大家都报名了。我囊中羞涩,一般在打印纸上看到“出县”的备注就装作自己没看到活动计划书,选择性地忘掉来自母亲的“多长些见识”的嘱咐,而从门缝里向外偷看到的画面——她数出纸钞准备房租的愁容,却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课本之前。
回到家后,我也没怎么说话,自认为隐瞒得很好,只是专注地对着作业本低下头去,假装心无旁骛。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母亲是怎么知道“罗丹的雕塑展”的。她在厨房里捏出六个梅子馅的饭团,又把半根黄瓜切片,一起装进饭盒,走到客厅,此时我正对着调暗了的吊灯写作业。“这么多,够不够?”她伸手一拉,灯光唰地大了一圈,“注意眼睛!”
“……知道了。”我弱弱地答应。
“看,这是明天的便当。”母亲重复道。
“一、二、三……六,”平常只有四个。盒装的牛奶呢?我放下笔,“怎么多了两个?”
“为了罗丹和亚璃爱终于建交的缘故——”她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掏出一罐橘子汽水,“就破例一次吧!多出来的两个可以分给雕塑朋友啊!”
……我涨红了脸,“雕塑是无法开口拒绝的,妈妈你还真狡猾诶!……”
“希望他们觉得好吃……”她耸了耸肩。
那张薄薄的活动书就像羽毛一样晃晃悠悠地飘了下来。
现在,我连那些灰白色雕塑的形状也记不得了,却还时常想起没钱的我在华丽高大的展厅里横冲直撞,攥着布袋,布袋里是方形饭盒,我努力地走路,努力地摆臂,似乎想看完所有作品:贵妇人的半身像,两米多高的巨人,面目哀伤而五官精致的少女,粗犷的女武神;我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高大的艺术品反过来吞没在印象里,囫囵吞枣、急于求成,除了汽水滑下喉咙时的畅快之外,什么额外的感受也没有留下。
樱花盛放时,我转入富丘中学。作了自我介绍,带着书坐到最后一排,身边又全都是同龄的幼稚男生。富丘中学从二年级往后就不再分班了,所以我在已经形成坚固生态的原住民面前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外来者。幸好陌生可算一层障壁,凡是来搭话的人也会因为我的冷淡而离开。第一天由班长领着去过食堂,咬牙买一份猪排饭,下午被她的目光盯着,就没了拿出餐盒来的机会。站在队伍的末尾,没有人再靠近,只有我一人,从开始到结束,队伍结束在我身上。
因害怕社团带来额外的开销,我便老老实实地决定继续保持“回家社”习惯。饭后就写作业、看书、好好休息。新学期的第五天,在我仍期待着已不会响起的门铃声时,洗好碗筷的母亲在桌前坐下,安静地给我倒了杯茶。“功课还好吗?”
我条件反射地捡起了那个来自过去的习惯。“已经预习过了。”……我补了一句,“挺简单的,不用担心我。”
母亲不急不躁地“嗯”了一声。
她知道,我在这个没有熟人的新地方是找不到兼职的,“简单的话,不如发展点爱好?富丘的社团很多吧。”
我想了想,其实只是在心里举例出浅淡的印象,并没有什么倾向地回道:“我没想好……”
“哦,这不难。”她笑了笑,就一脸轻松地回房洗澡了。
第二天我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母亲的表情相当惊讶。“哪个社团?”
“入部届还没有发下来呢,不过……”我突然起了玩心,“你猜一下?”
……“烹饪?文学社吗?你国小的国语成绩很好,汉诗也背得快……啊,不是?那么,是……?”
“不对,都不对,我想进篮球社——!”我得意地捧着碗,“你懂的吧?”
正在咀嚼米饭的母亲愣了一下,收起嘴角,平静地点了点头。“啊,篮球?”她脸上没有变化,但笑容里好像多了什么东西,待我去看时竟又不见了——仿佛未曾出现过异样的海面,“我怎么没想到呢?”
“我在篮球部也算很高的人了,”我伸手举到高处。“其实……”
我们同时想起某个东西,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一下。
“篮球……”到底是项怎样的运动呢?我缓慢地在空中挥动手臂,只可惜脑子里的相关知识少得可怜。“嗯……”
母亲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这里,怎么了?”她盯着我手掌内侧,那里有一道淡淡的擦伤,“亚璃爱,这是要消毒的呀……”
我顿了一下,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忍不住嘿嘿地傻笑起来。“呃,嗯……”
“怎么会伤到这里的?奇怪!”母亲拿来棉签和还剩一半的塑料瓶,酒精在我眼里愈发无色透明,对着头顶反出光点,摇摇晃晃地聚焦成圆心,一颗小小的圆圆的篮球——就又跳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黑头发少年,胳膊和腿被黑暗窄道外的强烈日光吸得很细,身穿篮球服,刘海后的眼睛眯着,扫过我和两个来者不善的女生,没有任何预兆地向前一摊手:“球。”
篮球是天意更是天外来客。午休时我结束了关于分子运动的思考,抱着书从楼与楼之间的小缝经过,想抄近路绕开人群,去操场边缘的树荫下吃便当,却被两个女孩子堵在墙边——前后包抄,我动弹不得。突然一声惊人的巨响发生在耳边,圆滚滚滴溜溜的篮球留下橙色残影,“砰”地打断了她们的大声讲话,在我扶墙躲避时砸到了挡在前路的女生。
她大叫一声、跌倒在地,痛苦地捂着头。“啊!……”
得救了!
我反应过来,将书和篮球一起抓在手里,转身就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第一时间捞回了朝后滚远的篮球,可能因为这登场角度清奇的救命恩人和我暂且在一条战线上,也因为事发突然,这篮球毕竟有主人。我像找到了目标一样带着球奔出角落,一下子撞上一堵……人墙……墙人。
我捂着鼻子后退两步,才越过他的肩膀看到后面的高大篮筐,视线下移,铁丝网。哦,是正在训练的篮球队!
跟着我飞奔出角落的女生气喘吁吁,抬起头看到这男生,一下子愣住,连呼吸都变得胆小了,窃窃的私语一下不落地钻进我耳朵里,“流川……流川枫?是他吧……”
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看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女生。我们一个逃两个追,形态各异,都有些狼狈了,没什么好看的,可是其中一个拿住了球;“球,给我。”他疑惑起来,一动不动地展示着修长、有力、能狠狠抓住篮板球的自己的十指,他的队友们在远处聒噪地大叫:“流川!……快点啊!”
被派来捡球的流川枫只盯着那颗篮球,见我呆呆的样子,不耐地皱起眉毛。我能感觉到自己和身后的她们一样,我们看的地方是一样的,或许这是我离集体最近的一次,但始终没有进去。
这一刻,我猛地意识到他和我一样不在“状态”:我们一样心不在焉,一样无所谓,一样特殊得势单力薄;明明是初次见面,我却对流川枫有了顽固而精准的直觉,勉强可算作第一印象:他是个主动拒绝集体,不轻易承认外物的人。
我递出那个篮球时一直在幻听,头顶的厚朴树在叽叽喳喳地吵:“学校里终于出了一个怪胎……不,两个!”墙壁好像在反方向地挤压,为了给我留出空位:“喂,请让一让!”……
“……”
他一接过篮球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回到篮框前继续投篮,和我仅一墙之隔,这墙还是漏风的铁丝格子。我一会儿没听到外界的嗡嗡的吵闹声,只剩下依然处在震荡之中的嘈杂的内心,反应过来后,慌张地向身旁看去,——那两名女生已经不见了。我的书本和饭盒都掉在地上,万幸饭团没掉出来,还可以吃。
……母亲帮我仔细地擦拭过伤口,又细致地嘱咐我注意事项,不能碰水啦,一流汗就要擦干净,免得发炎;“明天我帮你去购物街买一套篮球服和篮球鞋,那是重要的东西,篮球鞋和跑鞋有大不同,明白么?”……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从她的絮絮叨叨中抽身后退:“我还是不加入篮球部了。”
“怎么了,为什么不呢?”母亲的表情有些复杂,但她没有说自己究竟是怎样想的。
“因为太容易受伤了,”……因为我只是想看着他打篮球吧?那个能够拒绝一切的勇士,是否在球场上也无往不利?“而且,我还有别的计划……”
“别的计划?……”
“比如……让高中的选择变得多一些,也就是要好好学习……之类的。”我抬起手检查着伤口,皮肉的裂缝在直白的灯光下变为一道浅浅的沟壑,粉色里透出些透明的苍白,又变成一条悬在空中的红线,我没有再去观察母亲的表情,自然没注意到她似乎是如释重负,又不太舒心的纠结模样。那时候早该知道的,为什么从不理会那些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的追求者,为什么再艰难也要独身,为什么把那几本英文杂志细细看过后再收起?……母亲,我喜欢上了篮球,你呢?你喜欢过的篮球手和你喜欢过的篮球是不是联合起来背叛了你,你还喜欢他们吗?请相信我,我是最不想背叛你的人,却真的真的没有办法背叛自己。
母亲没有阻止过我对篮球的一切遐想,也从未干涉过我和生活的搏斗,换个名字,叫做必得经历的“成长”。在这天之后,被堵在墙角的我不会再偷偷从漫画书里挑出穿紧身衣的外国英雄,想象他从捏成拳头的手里射出炮弹;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那颗如神兵助阵的篮球。而篮球手?……
我想象中的第一个篮球手,他不笑不响,只是抿着唇一味地进攻,名字叫做:流川枫,正是我毕业后一年的中学联赛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