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过饭,姝奕和江林木也得知了家里要翻盖房子的想法,江林木倒是没有多想什么,现在家里也够住,倒是觉得无所谓翻不翻盖。
可林春花可不是这样想的,“之前二郎读书,家里倒腾不开这个钱,现如今咱们也不用交税粮,剩下不少的钱,二郎读书也没动公帐上的,明年翻修钱也凑手,转过年来大郎也该相看相看,找个媳妇在身边知冷知热的,再给我多添几个重孙子孙女,这家里的房子可就不够用了嘛。”
想到家里这会儿的确多出来两个人,禄安倒也还好,可以和他大哥或者他爹挤挤,但是雁奴是个姑娘家的,需要有一间房子,那耳房暂时住着还好,因为没有火炕,冬天异常的冷。
日后大哥成亲那小屋子也不够住,的确翻盖一些房子更好。
姝奕其实心里早就惦记着这个事儿了,特别是看到了府城那些青瓦白墙的房子后,她就想着买一个那样的房子,或者将家里的翻盖好。
这下全家都有了新目标,一个个也都更有干劲儿。
这些日子全家都在忙,老天爷帮扶,这些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家的粮食全部晒干,没有损失一点儿。
更是让百姓里心里愉悦不少,这会儿天热大家睡不着,也都不爱窝在自己的小屋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
“这段时间,家里没有什么旁的事儿吧?”江林木突然问了一句。
姝奕疑惑的看着他们,家里这不是挺好的吗,也没听祖母谁的说起来什么啊。
林春花看了小孙子一眼,就晓得他这是在担心什么,“这三个月的确是有几个人登门,但都让我们给挡了回去。”
江二海在一旁喝着凉茶点点头,“可都带着不少礼那,后山陆旺村你晓得吧,那个村里有个地主,带着这么大个儿的珍珠过来,拿东西拿到城里能换五十两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食指和拇指圈出一个圈,比划着珍珠的大小,江大成也点点头,“还有一个都来了两三回了,开始拿着一个玉如意,后来许是看出咱们担心什么,又带着布匹和一头牛过来,可也让你阿奶挡了回去。”
这会儿姝奕也明白江林木在担心什么了,这事儿的确需要谨慎些。
“这事儿一但开了口子,日后为官只会有更多的束缚,这会儿拿的那点子东西,日后他们挟恩图报二郎还怎么挺得起腰杆子啊。”
不得不说,林春花虽然是个乡下人,可这人是个有远见的聪明人,在江林木执意不许他们随便收礼之后,也就明白了江林木在担心着什么事儿。
见家里人都晓得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江林木送客一口气,他虽然才考上秀才,不过这样的事儿他倒是在书院听到过不少。
还有些人会一脸真诚的供着书生读书,等着书生做了官,他们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帮着通融些小事儿也就罢了,可还有些人仗着这些曾经的恩惠,胡作非为之后拉着拿官儿一起下水。
最后案子越做越大,贪得越来越多,成了一跳绳上的蚂蚱,便是当官儿的受够了想放手都甩不掉。
又过了两日,村长带着县衙里的衙差过来收粮,江家自然是不需要交税粮的,但衙役仍旧端着册子站在了江家的门前。
“江大成。”他念着册子上户主的名字,村里的老风俗了,老子没了家里的大儿子便是下一任的户主,除非是分了家。
只要不分家,哪怕这个大儿子是个傻子,名字也得落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江家当家的是林春花,可户籍登记的却是江大成。
见到衙役站在院门前,江家人都跟着紧张了一下,江大成立马跑上前。
“官爷,官爷,我家侄儿今年刚中了秀才,按说我们家……”
不是让你们交粮税,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院子里的江长生脸色差点白了,他也没干啥啊,这官差怎么找到了他这里呀。
“是,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那人点点头,拿着一支毛笔放舌尖上舔了一下,“江长生年十九,延婚税二两六钱。”
听到这个家里人都蒙了一下,逐而反应过来,江王氏赶忙回屋取出来自己的钱袋子,扒拉出二两银子,这都是大方自己攒着的私房钱,这延婚税自然不会让林春花从公账上走。
只是这钱数好像和去年的不一样了,“去年不是二两吗?”
大晋新朝建立,人口急需扩充,于是盛安帝下了旨意,男子年过十六未娶妻者每年是二两银子的延婚税。
女子年过十五未订亲者也是每年二两银子。
那衙役看了一眼江王氏,“那不是去年嘛,今年是二两六钱,明年若是再不娶妻,便是三两三钱,逐年递增。”
听到这里江王氏心里懊恼又气愤,这会儿也觉得婆母是对的,当初就该打的这小子不敢想着那个祸害李盈盈,这若是再不成亲,他们家别说盖房子了,日后都有可能交不上这个钱,关键这个税不能免,便是二郎考中状元都不好使。
一旁的江长生也心虚的低下头,这平白无故在家里花了二两银子,却连个响儿都没有听到。
看出了大伯母的为难,姝奕赶忙上前掏出来六钱银子,当着衙役的面,江王氏也没有说什么,看着衙役收了钱,再江长生的名字底下登记好,江家人关上了院门。
江王氏一把拉住了姝奕,“你且在这里等等,我去屋里拿钱。”
这段时间江长生也挣了不少,刚才也只是一时慌张,以为和去年的税钱一样,只拿了二两银子出来,这会儿反应过来自然是要补给姝奕的。
明白大伯母手里现在有钱,这六钱银子也拿得出,姝奕便也没和她客气。
江林木的假期总共只有二十天,这来回就去了两天,又在家里忙这收麦子,等着彻底忙完的时候,他们也要收拾东西准备进城了。
林春花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许多东西,这段时间也因为姝奕帮着村里人诊脉看病,挣了不少的鸡蛋,林春花给他们装了一篮子,厚的被褥和衣裳也都给他们装好。
更多的却是家里这会儿刚下来的瓜果青菜,“这都是咱们在家地里种出来的,这冬瓜和南瓜只要不伤着能存放很久,芋头也给你们装上了,扁豆豆角茄子,带过去吃不了就做成干菜,冬日里也能吃。”
“知道了祖母,您也要在家里照顾好自己,现在家里有雁奴帮着,有什么事儿就让她帮衬着,别太累了。”
姝奕一回来,也给林春花和家里都号了脉,家人身体健康,是她和江林木最爱看到的事儿。
“现在地里的事儿都忙完了,以后地里也都是你大伯和公爹的事儿,家里有你大伯母和雁奴,我哪里就能累着呢,你们放心找过好自己,二郎踏实的读书就行。”
祖孙正在这里说这话,江王氏拿着一个包袱进来,“二郎啊,姝奕,我在家闲着无事,给你们做了两双鞋,前两日忙着家里的事儿忘了,你们赶紧试试合不合脚,不合适我今晚就给你们改改。”
做些用的都是碎布头,这些布头也都是姝奕给人诊脉挣来的,她不光给他们二人做了,几乎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了一双。
饶是如此,还有好多布料呢,这可是她曾经不敢想的,以前要做一双鞋,都得拿破旧到不能穿的衣服裁,出来的鞋也不怎么结实,那是补丁摞着补丁。
现如今的鞋随是碎布拼接纳出来的鞋底子,可是鞋面都是囫囵布做的,穿出去体面的很。
姝奕大小爱好学医,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将时间和精力放下了医术上,便也没有多少时间学习女红,虽然缝缝补补还是可以的,但是做衣服做鞋到底是有些生疏,做出来的样子也不如林春花和江王氏做的。
姝奕看着她们为她和江林木准备的东西,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家的感觉吧,事无巨细的都会替她想到,即便不能陪着她一起出门,却将所有的事儿都想到了。
他们二人穿上鞋试了试,“多谢大伯母,这鞋穿着很合脚,真软乎。”
江林木也点点头,“多谢大伯母,很合适。”
“瞧瞧你们两个都还和我客气上了,只管安心的穿着,咱们家现在有好多布头和线,等着过年我再给你们一人做一双。”
在家里享受了三日全家的人关怀,姝奕和江林木吃过一顿新面粉包的饺子,四人踏着黎明凉爽的早风,坐在牛车上朝着府城走去。
这次还是江二海赶着牛车送他们,坐在车上,姝奕想到之前江长生去接他们时的样子,眉头皱了皱。
和她一起坐在车后的江林木低头看书,可他还是敏锐的察觉到她的情绪不太对。
他放下书看了眼身边的小娘子,回头看看坐在车辕上的父亲和禄安,见他们都在认真的赶车,就伸手揽着姝奕,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
“怎么了?是不是还没有睡醒?困的话就靠着我睡一会儿。”
姝奕靠在他的肩头上,周围的天色黑黢黢的,这会儿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只是在想,不如一会儿咱们在镇上租辆车吧,等着到了府城,就让来镇上的镖局带回来就行,也省的让爹来回跑了,这会儿天这么热,连着赶两天的路是要把人热坏了。”
他们坚持一天到了府城就可以歇下,可是江二海却要在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再赶着车回家。
一来一回,这两天几乎都在路上,今年这秋老虎发威,愣是比往年热了许多。
晓得她心情低落的原因,江林木眉心冰雪消融,心里淌过一道暖流,他爹脸上的疲惫他不是没有看到,只是没有想过还有别的选择,现在听到姝奕的计划,他觉得好像也不是问题。
“好,一会儿到了镇上,我和爹说。”他转头在她额角落下一吻,暗色的天遮掩住了她面颊的绯霞。
牛车到镇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放亮,江林木叫停了牛车,将想法和江二海说了说,对方一双又黑又粗的眉皱紧,努力瞪大眼睛,想要掩盖住自己的疲惫。
“花那个钱做啥,不就是坐两天的车吗,哪里就能累着我。”
江林木拧着眉,声音有些冷淡的说道:“爹,别为了省那点小钱,反倒丢了大的,姝奕现在不在家,你若是回家累出个好歹,或者中了暑,光吃汤药都够租车往城里走个来回了,凭白又让阿奶担心你。”
“你爹我还没弱到那个份上,当初我和你娘单靠两条腿差点走到京城,不然也不会遇到亲家公。”
“爹,你已经不是当年的你了,你都这把岁数了,能不能学会照顾好自己?”
若是前些日子没忙着秋收也好说,可江二海连着忙到现在都不曾休息过,再折腾两日别说姝奕担心,就是他也不放心。
对上儿子冷淡执拗的目光,晓得他这是不会退让的,江二海犹豫了一会儿点点头。
“成,你们去租车吧,我先把东西都卸下来。”
等人走了,江二海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天他的确有些累了,本想着送儿子去读书后,回来好好休息两天。
这会儿好了,他倒是可以提前休息两天了。
没一会儿,江林木就赶着一辆牛车过来,四个人一起帮着将东西都搬到了租来的车上。
禄安坐在车辕上负责赶车,而江林木和姝奕仍旧坐在车尾,他们看着江二海站在那里望着,江林木连忙摆摆手,“爹你回去吧,我们到了会让人给你们少个信儿的。”
府城离着镇上不远,一天的路程,也有不少人去府城买东西,帮着带东西或者带个信儿都是常有的事儿。
看着儿子走远了,江二海肩膀一垮,身上的精气神也散了一般,懒洋洋的赶着牛车掉头往家走去。
三人坐着牛车往府城走,他们不需要租赁房子,倒也不需要走的这样早,可这个天太阳出来会很热,所以他们仍旧选择早早的出门。
于是路上他们吃了些从家里带的包子,中午也没有停歇,未时半的时候他们已经快到府城了。
姝奕被晒的打起了伞,头靠在江林木肩头昏昏欲睡。
“先生!女先生等等!”一道沙哑沧桑的声音响起,引得昏昏欲睡的姝奕皱了皱眉,缓缓睁开了眼睛。
坐在她身边的江林木也放下了书,冷淡的双眸带着几分警惕,寻着那道喊声寻过去。
府城的官道一面临着山体峭壁,一边是沟壑,沟壑下了便是城外百姓的田地。
姝奕朦朦胧胧睁开了眼睛,一时不确定是不是在喊她,她四下看了一眼并没看到什么人影。
“谁?夫君你听到了吗,刚才好像有人在说话。”
江林木自然是听到的,他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沟壑,“那声音是从那边传来的。”
“停车。”这会儿姝奕也看到了路边的人影,那人像是病倒在路旁,一身土色的衣服和这官道简直要融为一体,也不怪她第一眼并未看清。
禄安也听到了后面的动静,他停下牛车先一步跳下车,“主子和夫人稍等,奴去看看。”
这会儿姝奕都已经跳下了牛车,手腕被江林木紧紧的握着,二人都有些紧张的看着禄安,尤其是知晓这府城周围有山匪之事。
这次回去他们二人都默契的没有提及,就是害怕家里人知晓此事会担心。
这会儿想起来之前听到的事儿,也都不由得担心起来。
没一会儿,禄安去而复返,神色冷淡的少年这会儿面色有些凝重,“主子,那边趴着的人瞧着有些眼熟,若是奴没记错,这人应该是衙门里。”
“现在怎么样了?”姝奕远远的望着那人好像趴在地上不动,有些担忧。
“好像是昏过去了,我瞧着他身上有好多伤。”
姝奕和江林木对视一眼,二人快速朝着那人走去,等着走近细细打量一下,还别说他们二人还真认得此人。
“苏生安?!”
姝奕一脸惊讶的看着那人,当初知府夫人就是派他过来寻的他们夫妻二人入府诊病,虽然只见一面,可当时这人一身衙役的官服,满脸的络腮胡子,让人想不记得都难。
她赶忙搭脉试试了,“人有些发烧,心跳很快需要赶紧清理伤口医治。”
说话的功夫,趴在世上的人似乎有些清醒,但用尽全力也只是睁开了眼睛,他望着姝奕和江林木,缓了一会儿才说道。
“快,快和大人说,小,小姐出事了……”
江林木皱眉看看对方,“先想法子弄车上,进城再说。”
可林春花可不是这样想的,“之前二郎读书,家里倒腾不开这个钱,现如今咱们也不用交税粮,剩下不少的钱,二郎读书也没动公帐上的,明年翻修钱也凑手,转过年来大郎也该相看相看,找个媳妇在身边知冷知热的,再给我多添几个重孙子孙女,这家里的房子可就不够用了嘛。”
想到家里这会儿的确多出来两个人,禄安倒也还好,可以和他大哥或者他爹挤挤,但是雁奴是个姑娘家的,需要有一间房子,那耳房暂时住着还好,因为没有火炕,冬天异常的冷。
日后大哥成亲那小屋子也不够住,的确翻盖一些房子更好。
姝奕其实心里早就惦记着这个事儿了,特别是看到了府城那些青瓦白墙的房子后,她就想着买一个那样的房子,或者将家里的翻盖好。
这下全家都有了新目标,一个个也都更有干劲儿。
这些日子全家都在忙,老天爷帮扶,这些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家的粮食全部晒干,没有损失一点儿。
更是让百姓里心里愉悦不少,这会儿天热大家睡不着,也都不爱窝在自己的小屋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
“这段时间,家里没有什么旁的事儿吧?”江林木突然问了一句。
姝奕疑惑的看着他们,家里这不是挺好的吗,也没听祖母谁的说起来什么啊。
林春花看了小孙子一眼,就晓得他这是在担心什么,“这三个月的确是有几个人登门,但都让我们给挡了回去。”
江二海在一旁喝着凉茶点点头,“可都带着不少礼那,后山陆旺村你晓得吧,那个村里有个地主,带着这么大个儿的珍珠过来,拿东西拿到城里能换五十两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食指和拇指圈出一个圈,比划着珍珠的大小,江大成也点点头,“还有一个都来了两三回了,开始拿着一个玉如意,后来许是看出咱们担心什么,又带着布匹和一头牛过来,可也让你阿奶挡了回去。”
这会儿姝奕也明白江林木在担心什么了,这事儿的确需要谨慎些。
“这事儿一但开了口子,日后为官只会有更多的束缚,这会儿拿的那点子东西,日后他们挟恩图报二郎还怎么挺得起腰杆子啊。”
不得不说,林春花虽然是个乡下人,可这人是个有远见的聪明人,在江林木执意不许他们随便收礼之后,也就明白了江林木在担心着什么事儿。
见家里人都晓得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江林木送客一口气,他虽然才考上秀才,不过这样的事儿他倒是在书院听到过不少。
还有些人会一脸真诚的供着书生读书,等着书生做了官,他们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帮着通融些小事儿也就罢了,可还有些人仗着这些曾经的恩惠,胡作非为之后拉着拿官儿一起下水。
最后案子越做越大,贪得越来越多,成了一跳绳上的蚂蚱,便是当官儿的受够了想放手都甩不掉。
又过了两日,村长带着县衙里的衙差过来收粮,江家自然是不需要交税粮的,但衙役仍旧端着册子站在了江家的门前。
“江大成。”他念着册子上户主的名字,村里的老风俗了,老子没了家里的大儿子便是下一任的户主,除非是分了家。
只要不分家,哪怕这个大儿子是个傻子,名字也得落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江家当家的是林春花,可户籍登记的却是江大成。
见到衙役站在院门前,江家人都跟着紧张了一下,江大成立马跑上前。
“官爷,官爷,我家侄儿今年刚中了秀才,按说我们家……”
不是让你们交粮税,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院子里的江长生脸色差点白了,他也没干啥啊,这官差怎么找到了他这里呀。
“是,是有个儿子叫江长生。”
那人点点头,拿着一支毛笔放舌尖上舔了一下,“江长生年十九,延婚税二两六钱。”
听到这个家里人都蒙了一下,逐而反应过来,江王氏赶忙回屋取出来自己的钱袋子,扒拉出二两银子,这都是大方自己攒着的私房钱,这延婚税自然不会让林春花从公账上走。
只是这钱数好像和去年的不一样了,“去年不是二两吗?”
大晋新朝建立,人口急需扩充,于是盛安帝下了旨意,男子年过十六未娶妻者每年是二两银子的延婚税。
女子年过十五未订亲者也是每年二两银子。
那衙役看了一眼江王氏,“那不是去年嘛,今年是二两六钱,明年若是再不娶妻,便是三两三钱,逐年递增。”
听到这里江王氏心里懊恼又气愤,这会儿也觉得婆母是对的,当初就该打的这小子不敢想着那个祸害李盈盈,这若是再不成亲,他们家别说盖房子了,日后都有可能交不上这个钱,关键这个税不能免,便是二郎考中状元都不好使。
一旁的江长生也心虚的低下头,这平白无故在家里花了二两银子,却连个响儿都没有听到。
看出了大伯母的为难,姝奕赶忙上前掏出来六钱银子,当着衙役的面,江王氏也没有说什么,看着衙役收了钱,再江长生的名字底下登记好,江家人关上了院门。
江王氏一把拉住了姝奕,“你且在这里等等,我去屋里拿钱。”
这段时间江长生也挣了不少,刚才也只是一时慌张,以为和去年的税钱一样,只拿了二两银子出来,这会儿反应过来自然是要补给姝奕的。
明白大伯母手里现在有钱,这六钱银子也拿得出,姝奕便也没和她客气。
江林木的假期总共只有二十天,这来回就去了两天,又在家里忙这收麦子,等着彻底忙完的时候,他们也要收拾东西准备进城了。
林春花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许多东西,这段时间也因为姝奕帮着村里人诊脉看病,挣了不少的鸡蛋,林春花给他们装了一篮子,厚的被褥和衣裳也都给他们装好。
更多的却是家里这会儿刚下来的瓜果青菜,“这都是咱们在家地里种出来的,这冬瓜和南瓜只要不伤着能存放很久,芋头也给你们装上了,扁豆豆角茄子,带过去吃不了就做成干菜,冬日里也能吃。”
“知道了祖母,您也要在家里照顾好自己,现在家里有雁奴帮着,有什么事儿就让她帮衬着,别太累了。”
姝奕一回来,也给林春花和家里都号了脉,家人身体健康,是她和江林木最爱看到的事儿。
“现在地里的事儿都忙完了,以后地里也都是你大伯和公爹的事儿,家里有你大伯母和雁奴,我哪里就能累着呢,你们放心找过好自己,二郎踏实的读书就行。”
祖孙正在这里说这话,江王氏拿着一个包袱进来,“二郎啊,姝奕,我在家闲着无事,给你们做了两双鞋,前两日忙着家里的事儿忘了,你们赶紧试试合不合脚,不合适我今晚就给你们改改。”
做些用的都是碎布头,这些布头也都是姝奕给人诊脉挣来的,她不光给他们二人做了,几乎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了一双。
饶是如此,还有好多布料呢,这可是她曾经不敢想的,以前要做一双鞋,都得拿破旧到不能穿的衣服裁,出来的鞋也不怎么结实,那是补丁摞着补丁。
现如今的鞋随是碎布拼接纳出来的鞋底子,可是鞋面都是囫囵布做的,穿出去体面的很。
姝奕大小爱好学医,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将时间和精力放下了医术上,便也没有多少时间学习女红,虽然缝缝补补还是可以的,但是做衣服做鞋到底是有些生疏,做出来的样子也不如林春花和江王氏做的。
姝奕看着她们为她和江林木准备的东西,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家的感觉吧,事无巨细的都会替她想到,即便不能陪着她一起出门,却将所有的事儿都想到了。
他们二人穿上鞋试了试,“多谢大伯母,这鞋穿着很合脚,真软乎。”
江林木也点点头,“多谢大伯母,很合适。”
“瞧瞧你们两个都还和我客气上了,只管安心的穿着,咱们家现在有好多布头和线,等着过年我再给你们一人做一双。”
在家里享受了三日全家的人关怀,姝奕和江林木吃过一顿新面粉包的饺子,四人踏着黎明凉爽的早风,坐在牛车上朝着府城走去。
这次还是江二海赶着牛车送他们,坐在车上,姝奕想到之前江长生去接他们时的样子,眉头皱了皱。
和她一起坐在车后的江林木低头看书,可他还是敏锐的察觉到她的情绪不太对。
他放下书看了眼身边的小娘子,回头看看坐在车辕上的父亲和禄安,见他们都在认真的赶车,就伸手揽着姝奕,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
“怎么了?是不是还没有睡醒?困的话就靠着我睡一会儿。”
姝奕靠在他的肩头上,周围的天色黑黢黢的,这会儿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只是在想,不如一会儿咱们在镇上租辆车吧,等着到了府城,就让来镇上的镖局带回来就行,也省的让爹来回跑了,这会儿天这么热,连着赶两天的路是要把人热坏了。”
他们坚持一天到了府城就可以歇下,可是江二海却要在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再赶着车回家。
一来一回,这两天几乎都在路上,今年这秋老虎发威,愣是比往年热了许多。
晓得她心情低落的原因,江林木眉心冰雪消融,心里淌过一道暖流,他爹脸上的疲惫他不是没有看到,只是没有想过还有别的选择,现在听到姝奕的计划,他觉得好像也不是问题。
“好,一会儿到了镇上,我和爹说。”他转头在她额角落下一吻,暗色的天遮掩住了她面颊的绯霞。
牛车到镇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放亮,江林木叫停了牛车,将想法和江二海说了说,对方一双又黑又粗的眉皱紧,努力瞪大眼睛,想要掩盖住自己的疲惫。
“花那个钱做啥,不就是坐两天的车吗,哪里就能累着我。”
江林木拧着眉,声音有些冷淡的说道:“爹,别为了省那点小钱,反倒丢了大的,姝奕现在不在家,你若是回家累出个好歹,或者中了暑,光吃汤药都够租车往城里走个来回了,凭白又让阿奶担心你。”
“你爹我还没弱到那个份上,当初我和你娘单靠两条腿差点走到京城,不然也不会遇到亲家公。”
“爹,你已经不是当年的你了,你都这把岁数了,能不能学会照顾好自己?”
若是前些日子没忙着秋收也好说,可江二海连着忙到现在都不曾休息过,再折腾两日别说姝奕担心,就是他也不放心。
对上儿子冷淡执拗的目光,晓得他这是不会退让的,江二海犹豫了一会儿点点头。
“成,你们去租车吧,我先把东西都卸下来。”
等人走了,江二海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天他的确有些累了,本想着送儿子去读书后,回来好好休息两天。
这会儿好了,他倒是可以提前休息两天了。
没一会儿,江林木就赶着一辆牛车过来,四个人一起帮着将东西都搬到了租来的车上。
禄安坐在车辕上负责赶车,而江林木和姝奕仍旧坐在车尾,他们看着江二海站在那里望着,江林木连忙摆摆手,“爹你回去吧,我们到了会让人给你们少个信儿的。”
府城离着镇上不远,一天的路程,也有不少人去府城买东西,帮着带东西或者带个信儿都是常有的事儿。
看着儿子走远了,江二海肩膀一垮,身上的精气神也散了一般,懒洋洋的赶着牛车掉头往家走去。
三人坐着牛车往府城走,他们不需要租赁房子,倒也不需要走的这样早,可这个天太阳出来会很热,所以他们仍旧选择早早的出门。
于是路上他们吃了些从家里带的包子,中午也没有停歇,未时半的时候他们已经快到府城了。
姝奕被晒的打起了伞,头靠在江林木肩头昏昏欲睡。
“先生!女先生等等!”一道沙哑沧桑的声音响起,引得昏昏欲睡的姝奕皱了皱眉,缓缓睁开了眼睛。
坐在她身边的江林木也放下了书,冷淡的双眸带着几分警惕,寻着那道喊声寻过去。
府城的官道一面临着山体峭壁,一边是沟壑,沟壑下了便是城外百姓的田地。
姝奕朦朦胧胧睁开了眼睛,一时不确定是不是在喊她,她四下看了一眼并没看到什么人影。
“谁?夫君你听到了吗,刚才好像有人在说话。”
江林木自然是听到的,他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沟壑,“那声音是从那边传来的。”
“停车。”这会儿姝奕也看到了路边的人影,那人像是病倒在路旁,一身土色的衣服和这官道简直要融为一体,也不怪她第一眼并未看清。
禄安也听到了后面的动静,他停下牛车先一步跳下车,“主子和夫人稍等,奴去看看。”
这会儿姝奕都已经跳下了牛车,手腕被江林木紧紧的握着,二人都有些紧张的看着禄安,尤其是知晓这府城周围有山匪之事。
这次回去他们二人都默契的没有提及,就是害怕家里人知晓此事会担心。
这会儿想起来之前听到的事儿,也都不由得担心起来。
没一会儿,禄安去而复返,神色冷淡的少年这会儿面色有些凝重,“主子,那边趴着的人瞧着有些眼熟,若是奴没记错,这人应该是衙门里。”
“现在怎么样了?”姝奕远远的望着那人好像趴在地上不动,有些担忧。
“好像是昏过去了,我瞧着他身上有好多伤。”
姝奕和江林木对视一眼,二人快速朝着那人走去,等着走近细细打量一下,还别说他们二人还真认得此人。
“苏生安?!”
姝奕一脸惊讶的看着那人,当初知府夫人就是派他过来寻的他们夫妻二人入府诊病,虽然只见一面,可当时这人一身衙役的官服,满脸的络腮胡子,让人想不记得都难。
她赶忙搭脉试试了,“人有些发烧,心跳很快需要赶紧清理伤口医治。”
说话的功夫,趴在世上的人似乎有些清醒,但用尽全力也只是睁开了眼睛,他望着姝奕和江林木,缓了一会儿才说道。
“快,快和大人说,小,小姐出事了……”
江林木皱眉看看对方,“先想法子弄车上,进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