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将扇子交还高公子,高公子真是万分感激,千恩万谢,区区一把扇子,倒让晚照不好意思起来。
“小生高长卿,这位是楚兄楚云山,小姐昨日见过的,这是我的侄儿世语。”
这时正值午后,晚照终于才看清了高公子的模样,只见他仍是一身白衣,身材清瘦,面容清秀,举止温和,谈吐得体,亲切自然,让人十分喜欢,即便是从小便很有教养的亦生与他比起来,无论是模样,还是修养,都差得多了。
高公子落落大方,而亦生总带着一点怯懦之气。
而高公子身边的那个楚云山,果不其然,一副奸恶嘴脸,脸上时常挂着一个嘲讽奚落似的笑容,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高公子怎么会与这种人为伍?晚照只飞快地瞟了他一眼,便别开脸去了。
“今日若非陆小姐,我这扇子恐怕就不保了。”说着,高公子爱惜地轻轻展开他的扇子,又缓缓合上。
一旁的楚云山见状笑道:“扇子虽然贵重,是高兄的心爱之物,但终归只是身外之物罢了,高兄也不要太过挂怀才是。即便摔了坏了,也不应为之过于伤感。”
晚照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是没心没肺!说的什么话!
高公子回答道:“楚兄所言虽然有理,但人活一世,终究要心有所系,或物,或人,否则孑然一身,还是少了很多滋味。”
高公子果然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晚照暗想,自己果真是没看错人。
顿了顿,高公子又半开玩笑地说道,“不过仔细想来,楚兄倒是言不由衷哪!劝人不顾惜外物,我看你身上那块白玉,却是日日带着,一刻也不离身。”
听了这话,晚照和高世语都把目光往楚云山身上瞧去,只见他身上果然挂着一块质地温润、色泽纯粹的白玉,足有鸡蛋大小,一看就价值不菲,不是寻常物件。
楚云山拿起腰上的白玉端详道:“这玉……说起来确实重要,这是家母赠予我的礼物,多年来一直随身带着,倒也成了习惯,只是不像高兄那般珍视。”
“我看楚兄还是心口不一。”高公子道,“日日带着,分明珍视得很!”
楚云山笑了笑,不置可否。随即又转向晚照道:“我看陆小姐也有一件心爱之物。”说着,他用手点了点自己的脖子处。
晚照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说自己的项链,便摸着脖子道:“这是我母亲给我的遗物。”
高公子有些疑惑地看了看晚照,又看了看楚云山。
楚云山目光似乎柔和了一些。
“冒昧了。”他说。
还算你有自知之明。晚照在心里嘟囔道。
聊了一会儿,高公子又关切地向晚照问道:“陆小姐昨晚扭了脚,今天可好些了?”
这倒一下把晚照给问得一愣一愣的,昨晚那茬,晚照自己都给忘了。现在高公子又提起,晚照只得厚着脸皮说:“没事,不严重……”余光里,她又看到楚云山不怀好意地嗤笑着。
晚照心里很恼火,但是又不好发作,只好装作没看见。
高公子的侄儿突然道:“陆小姐既然是常府小姐,为什么姓陆不姓常?”
晚照有些尴尬地更正:“我姓常。”
“我知道!”高世语又叫道,“你一定是假的常府小姐!假的!你连常府的家宴都没去!”
“我只是昨晚身体不适……”
高公子拿扇子在高世语头上敲了一下:“不要胡说!”一面忙向晚照道歉。
不过晚照倒不生气,像世语这样的话她可算是听得多了。
从前就有无数次,她刚让下人做点什么,下人就背着她愤愤地说:“又不是正经主子,哪那么多事!”
有一次还真让晚照撞个正着。那次,晚照要的汤圆内里还没煮熟就端了上来,晚照吃了一口便丢在那自己出去赏花去了。
气不过的玉儿便让厨房的人重做,厨房的人从院子里出来的时候,正好和回来的晚照碰了个面,晚照听得分明她嘴里抱怨着什么:“还真当自己是常府的小姐了!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出身罢了!哪里那么多事!说白了,也是来伺候亦生少爷的下人罢了!夫人还不一定要她当少爷正房呢!”
等见到了晚照,那厨房里的人虽然知道了晚照已经听得真真儿的,但仗着晚照年纪小、又不讨秦夫人喜欢,还是一脸的不服气,看样子,也是真不把她当正经主子了。
晚照彼时虽然年纪尚小,却也板起脸来,有模有样地说道:“不论我是什么出身,如今只要我在这府中,连夫人老爷也要称我一声‘二小姐’,你既然担了这份差事,就应该好好尽你的本分,做好分内的事!”
等到回到房中,内心委屈的晚照也不得不忍住眼泪,交待玉儿,日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煮汤圆这样的小事,以后还是自己在房中煮了就是了。
现在世语的话倒勾起了晚照的这些回忆,类似的委屈更是数不胜数,因而面对天真稚气的世语,晚照不仅不生气,反倒是莞尔一笑,不以为意。
高兴地又聊了一会儿天,晚照只觉得与高公子是越聊越投机,关系也渐渐熟络起来。晚照心里高兴,忽然又觉得这真是上天安排的机缘,说不准昨日所求之事,今日倒能得偿所愿了。
就在晚照聊得正开心之时,茶楼里忽然走进来了三个外形魁梧奇异的人。
只见这三人径自往茶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走去,选了一张方桌坐下,点了些酒肉。
他们原是想不引人注意才特意挑选了这个不起眼的位置,然而,他们的外貌实在太过突出,个个都身材异常强壮,容貌奇特不似汉人,倒像西南的蛮人,而且举止粗鲁,口音奇怪,虽然他们刻意穿了一身汉服掩饰,却是适得其反,反而更引人注目。
没多久,茶楼又来了两个细眼短髯的男子,鬼鬼崇崇,去那一桌坐下了。五个人交头接耳,议论了一阵,又交换了两样东西,很快便悄悄离开了。
晚照几人只觉奇怪,因为大庆朝开国以来,至今未曾与蛮人有何外交,即便是在金堂县这样靠近西南边境的地方,也不曾有蛮人涉足。
这时店小二恰巧过来上茶,高公子便向小二盘问了一番刚才那些人的情况,但小二也是一问三不知。
高公子见问不出个所以然,便改口问道:“不知此地可有赏梨花之地?“
小二一听,便有了兴致:“公子一看便是外地人,一定有听说过我们本地有名的梨花塘吧!离此处不远,出城东去二里地便是,那里的梨花美景可谓一绝呀!——只是,现下已是春末,只怕不是赏花的时候。”
“高公子想要赏梨花?”晚照不禁问道,“其实我们府里就有一处……”说到一半,晚照忽然想起自己梨长园里闹鬼的传言,便又住口不说了。
“贵府中有梨花?”高公子果然兴致很高。
楚云山代为答道:“常府的梨花园,景致倒是不错。我已先高兄一步赏过了。高兄要是有兴趣,晚些可以去看看。”
饮毕茶,晚照与三人告别,准备骑马回府去。而高公子三人还得先去与高太守等人会和,再一同返回常府。
下午,晚照听说秦夫人在月湖旁的亭子里设宴招待高太守一家,就连明珠的堂妹常明欣也来了,听说热闹极了。但晚照知道秦夫人不想自己去,她也无意去凑这个热闹,也就呆在屋子里遵从秦夫人的命令,不出门了。
可是不多时,一个丫鬟却突然跑来说,夫人请二小姐去月湖见客。
不是吩咐自己不要出门?怎么又突然让自己去宴会了?
晚照摸不着头脑,也只好让玉儿先替自己重新梳梳头,也不戴什么首饰,打扮得朴素些,甚至还不如一些丫鬟装点得艳丽。装扮好后,便携玉儿匆匆往月湖来了。
晚照刚走近亭子的时候,正巧听见秦夫人说:“我看高公子爱扇子,可巧,我们家明珠平日里也爱收藏扇子,各式各样的扇子就有不少。”
二姨娘也在一旁附和说:“如此说来,明珠和高公子应该有不少共同话题呢。”
晚照走进亭子里,行礼后按照惯例在明珠旁坐下。亭子里此时坐着不少人,主座上坐着秦夫人,宾客位坐着高公子、高世语、楚云山,一边则坐着常明珠、常明欣、常亦生、二姨娘和她的幼子。
见晚照来了,亦生很是高兴:“婉儿来了。”晚照奇怪怎么不见高太守一家,亦生低声告诉她,原来高太守急着赶往成都赴任,因此携家眷先辞去了,只有高公子听闻金堂此地有梨花美景,打算住一晚再走;他的侄儿高世语贪玩,也闹着要和叔叔多玩玩。
常明欣看见晚照,便作出俏皮模样,笑道:“柔姐姐真是贵人来迟了,你再不来,伯母就要让我亲自去请你啦!”
晚照干笑了笑,没回答她。一抬头,就看到高公子对自己亲和一笑,楚云山则含笑低头不语。
明珠坐在晚照身边,她今天显然是姐妹中最显眼璀璨的“明珠”。她头戴玉钗,几朵时新宫花插在发髻上,好不惹眼;身着一条红白相间的新裙子,肩披一件淡金色薄纱披肩,脚踩一双粉色织锦新鞋,这一身的装扮都是晚照之前没见过的。
此刻,明珠双脸红润,淡抹胭脂,脸上露出羞涩之态:“公子的扇子,能否借我一看。”
“当然。”高公子递过扇子,明珠小心地接过拿在手上,轻轻展开,晚照也凑上去看,只见扇子做工精巧,上面绘着一丛如雪一般的梨花,雅致简洁。
“梨花,”明珠道,“倒是少见有画这个在扇子上的,可有什么说法吗?”
“没什么特别的,”高公子道,“这扇子也是他人所赠之物。”
“这倒别致,”亦生在一旁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送的?”
“这……”高公子迟疑道,“不过一位朋友罢了。”
“‘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晚照笑道,“想来应该是一位‘仙姿白雪’的佳人。”
高公子见晚照拿自己开玩笑,便笑着答道:“晚小姐断会取笑。”
亦生讶然道:“婉儿,你们认识?”
晚照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偷眼去看周围,顿时感到秦夫人和明珠灼热的目光汇聚在自己身上。
明欣在一旁笑盈盈道:“柔姐姐向来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恐怕早就在哪里结识了高公子了。”
晚照不由得紧张起来:“我……”
如何解释?是说昨晚故意在月湖畔守株待兔、意图勾引高公子,还是今天偷偷骑马出府偶然相遇而结识?说哪一个不都是触犯了秦夫人的“死罪”?要是瞎编一个理由……高公子倒不怕,只怕那个楚云山借此拿捏取笑自己。
“小生高长卿,这位是楚兄楚云山,小姐昨日见过的,这是我的侄儿世语。”
这时正值午后,晚照终于才看清了高公子的模样,只见他仍是一身白衣,身材清瘦,面容清秀,举止温和,谈吐得体,亲切自然,让人十分喜欢,即便是从小便很有教养的亦生与他比起来,无论是模样,还是修养,都差得多了。
高公子落落大方,而亦生总带着一点怯懦之气。
而高公子身边的那个楚云山,果不其然,一副奸恶嘴脸,脸上时常挂着一个嘲讽奚落似的笑容,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高公子怎么会与这种人为伍?晚照只飞快地瞟了他一眼,便别开脸去了。
“今日若非陆小姐,我这扇子恐怕就不保了。”说着,高公子爱惜地轻轻展开他的扇子,又缓缓合上。
一旁的楚云山见状笑道:“扇子虽然贵重,是高兄的心爱之物,但终归只是身外之物罢了,高兄也不要太过挂怀才是。即便摔了坏了,也不应为之过于伤感。”
晚照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是没心没肺!说的什么话!
高公子回答道:“楚兄所言虽然有理,但人活一世,终究要心有所系,或物,或人,否则孑然一身,还是少了很多滋味。”
高公子果然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晚照暗想,自己果真是没看错人。
顿了顿,高公子又半开玩笑地说道,“不过仔细想来,楚兄倒是言不由衷哪!劝人不顾惜外物,我看你身上那块白玉,却是日日带着,一刻也不离身。”
听了这话,晚照和高世语都把目光往楚云山身上瞧去,只见他身上果然挂着一块质地温润、色泽纯粹的白玉,足有鸡蛋大小,一看就价值不菲,不是寻常物件。
楚云山拿起腰上的白玉端详道:“这玉……说起来确实重要,这是家母赠予我的礼物,多年来一直随身带着,倒也成了习惯,只是不像高兄那般珍视。”
“我看楚兄还是心口不一。”高公子道,“日日带着,分明珍视得很!”
楚云山笑了笑,不置可否。随即又转向晚照道:“我看陆小姐也有一件心爱之物。”说着,他用手点了点自己的脖子处。
晚照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说自己的项链,便摸着脖子道:“这是我母亲给我的遗物。”
高公子有些疑惑地看了看晚照,又看了看楚云山。
楚云山目光似乎柔和了一些。
“冒昧了。”他说。
还算你有自知之明。晚照在心里嘟囔道。
聊了一会儿,高公子又关切地向晚照问道:“陆小姐昨晚扭了脚,今天可好些了?”
这倒一下把晚照给问得一愣一愣的,昨晚那茬,晚照自己都给忘了。现在高公子又提起,晚照只得厚着脸皮说:“没事,不严重……”余光里,她又看到楚云山不怀好意地嗤笑着。
晚照心里很恼火,但是又不好发作,只好装作没看见。
高公子的侄儿突然道:“陆小姐既然是常府小姐,为什么姓陆不姓常?”
晚照有些尴尬地更正:“我姓常。”
“我知道!”高世语又叫道,“你一定是假的常府小姐!假的!你连常府的家宴都没去!”
“我只是昨晚身体不适……”
高公子拿扇子在高世语头上敲了一下:“不要胡说!”一面忙向晚照道歉。
不过晚照倒不生气,像世语这样的话她可算是听得多了。
从前就有无数次,她刚让下人做点什么,下人就背着她愤愤地说:“又不是正经主子,哪那么多事!”
有一次还真让晚照撞个正着。那次,晚照要的汤圆内里还没煮熟就端了上来,晚照吃了一口便丢在那自己出去赏花去了。
气不过的玉儿便让厨房的人重做,厨房的人从院子里出来的时候,正好和回来的晚照碰了个面,晚照听得分明她嘴里抱怨着什么:“还真当自己是常府的小姐了!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出身罢了!哪里那么多事!说白了,也是来伺候亦生少爷的下人罢了!夫人还不一定要她当少爷正房呢!”
等见到了晚照,那厨房里的人虽然知道了晚照已经听得真真儿的,但仗着晚照年纪小、又不讨秦夫人喜欢,还是一脸的不服气,看样子,也是真不把她当正经主子了。
晚照彼时虽然年纪尚小,却也板起脸来,有模有样地说道:“不论我是什么出身,如今只要我在这府中,连夫人老爷也要称我一声‘二小姐’,你既然担了这份差事,就应该好好尽你的本分,做好分内的事!”
等到回到房中,内心委屈的晚照也不得不忍住眼泪,交待玉儿,日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煮汤圆这样的小事,以后还是自己在房中煮了就是了。
现在世语的话倒勾起了晚照的这些回忆,类似的委屈更是数不胜数,因而面对天真稚气的世语,晚照不仅不生气,反倒是莞尔一笑,不以为意。
高兴地又聊了一会儿天,晚照只觉得与高公子是越聊越投机,关系也渐渐熟络起来。晚照心里高兴,忽然又觉得这真是上天安排的机缘,说不准昨日所求之事,今日倒能得偿所愿了。
就在晚照聊得正开心之时,茶楼里忽然走进来了三个外形魁梧奇异的人。
只见这三人径自往茶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走去,选了一张方桌坐下,点了些酒肉。
他们原是想不引人注意才特意挑选了这个不起眼的位置,然而,他们的外貌实在太过突出,个个都身材异常强壮,容貌奇特不似汉人,倒像西南的蛮人,而且举止粗鲁,口音奇怪,虽然他们刻意穿了一身汉服掩饰,却是适得其反,反而更引人注目。
没多久,茶楼又来了两个细眼短髯的男子,鬼鬼崇崇,去那一桌坐下了。五个人交头接耳,议论了一阵,又交换了两样东西,很快便悄悄离开了。
晚照几人只觉奇怪,因为大庆朝开国以来,至今未曾与蛮人有何外交,即便是在金堂县这样靠近西南边境的地方,也不曾有蛮人涉足。
这时店小二恰巧过来上茶,高公子便向小二盘问了一番刚才那些人的情况,但小二也是一问三不知。
高公子见问不出个所以然,便改口问道:“不知此地可有赏梨花之地?“
小二一听,便有了兴致:“公子一看便是外地人,一定有听说过我们本地有名的梨花塘吧!离此处不远,出城东去二里地便是,那里的梨花美景可谓一绝呀!——只是,现下已是春末,只怕不是赏花的时候。”
“高公子想要赏梨花?”晚照不禁问道,“其实我们府里就有一处……”说到一半,晚照忽然想起自己梨长园里闹鬼的传言,便又住口不说了。
“贵府中有梨花?”高公子果然兴致很高。
楚云山代为答道:“常府的梨花园,景致倒是不错。我已先高兄一步赏过了。高兄要是有兴趣,晚些可以去看看。”
饮毕茶,晚照与三人告别,准备骑马回府去。而高公子三人还得先去与高太守等人会和,再一同返回常府。
下午,晚照听说秦夫人在月湖旁的亭子里设宴招待高太守一家,就连明珠的堂妹常明欣也来了,听说热闹极了。但晚照知道秦夫人不想自己去,她也无意去凑这个热闹,也就呆在屋子里遵从秦夫人的命令,不出门了。
可是不多时,一个丫鬟却突然跑来说,夫人请二小姐去月湖见客。
不是吩咐自己不要出门?怎么又突然让自己去宴会了?
晚照摸不着头脑,也只好让玉儿先替自己重新梳梳头,也不戴什么首饰,打扮得朴素些,甚至还不如一些丫鬟装点得艳丽。装扮好后,便携玉儿匆匆往月湖来了。
晚照刚走近亭子的时候,正巧听见秦夫人说:“我看高公子爱扇子,可巧,我们家明珠平日里也爱收藏扇子,各式各样的扇子就有不少。”
二姨娘也在一旁附和说:“如此说来,明珠和高公子应该有不少共同话题呢。”
晚照走进亭子里,行礼后按照惯例在明珠旁坐下。亭子里此时坐着不少人,主座上坐着秦夫人,宾客位坐着高公子、高世语、楚云山,一边则坐着常明珠、常明欣、常亦生、二姨娘和她的幼子。
见晚照来了,亦生很是高兴:“婉儿来了。”晚照奇怪怎么不见高太守一家,亦生低声告诉她,原来高太守急着赶往成都赴任,因此携家眷先辞去了,只有高公子听闻金堂此地有梨花美景,打算住一晚再走;他的侄儿高世语贪玩,也闹着要和叔叔多玩玩。
常明欣看见晚照,便作出俏皮模样,笑道:“柔姐姐真是贵人来迟了,你再不来,伯母就要让我亲自去请你啦!”
晚照干笑了笑,没回答她。一抬头,就看到高公子对自己亲和一笑,楚云山则含笑低头不语。
明珠坐在晚照身边,她今天显然是姐妹中最显眼璀璨的“明珠”。她头戴玉钗,几朵时新宫花插在发髻上,好不惹眼;身着一条红白相间的新裙子,肩披一件淡金色薄纱披肩,脚踩一双粉色织锦新鞋,这一身的装扮都是晚照之前没见过的。
此刻,明珠双脸红润,淡抹胭脂,脸上露出羞涩之态:“公子的扇子,能否借我一看。”
“当然。”高公子递过扇子,明珠小心地接过拿在手上,轻轻展开,晚照也凑上去看,只见扇子做工精巧,上面绘着一丛如雪一般的梨花,雅致简洁。
“梨花,”明珠道,“倒是少见有画这个在扇子上的,可有什么说法吗?”
“没什么特别的,”高公子道,“这扇子也是他人所赠之物。”
“这倒别致,”亦生在一旁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送的?”
“这……”高公子迟疑道,“不过一位朋友罢了。”
“‘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晚照笑道,“想来应该是一位‘仙姿白雪’的佳人。”
高公子见晚照拿自己开玩笑,便笑着答道:“晚小姐断会取笑。”
亦生讶然道:“婉儿,你们认识?”
晚照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偷眼去看周围,顿时感到秦夫人和明珠灼热的目光汇聚在自己身上。
明欣在一旁笑盈盈道:“柔姐姐向来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恐怕早就在哪里结识了高公子了。”
晚照不由得紧张起来:“我……”
如何解释?是说昨晚故意在月湖畔守株待兔、意图勾引高公子,还是今天偷偷骑马出府偶然相遇而结识?说哪一个不都是触犯了秦夫人的“死罪”?要是瞎编一个理由……高公子倒不怕,只怕那个楚云山借此拿捏取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