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相对,有些尴尬。
武沛哪里热闹哪里有他,他赶紧打破这怪异的气氛:“星移妹妹,我是你武沛哥哥,当然你也可以叫我子彧哥哥,那什么,我家就在你家后头不远,你可以随时过来找我玩……”
姜移无奈的对他笑笑,其实不必因为她是女的就过来跟她搭话的。
也不怪她这么敏感的去想他们。
因为她之前便扫视了一下在场的所有人,依然是男多女少,哪怕在场嘲讽她的几个孩子,也只是三男孩儿一女孩儿中的两个。
“咳咳,这是你表兄的同窗好友。”卫策乙打断他的话,真是越说越不像话了,哪有当众约女孩儿去他家的。
好在卫家村“民风淳朴”,众村民并没有多想,只是有人好奇问道:“策乙啊,这是你家谁啊?以后是要常住咱们村了吗?”
这人说话时喷洒出满口的酒气,姜移蹙眉,暗自悄悄往后退了两步。
卫辛注意到她的表现,眼神暗动。
“她是我那自幼走散的、可怜妹妹的女儿……”卫策乙不自觉理了理长衫,只能现场编造解释。
“但你妹妹长嫣不是远嫁了吗?难不成你有两个妹妹?”方才问话的于大山不解,他与卫策乙结识多年。
其实卫策乙是十九年前被于大山拉着落户到卫家村的,说起来这卫家村算是于大山母亲的娘家。
于大山也是个苦命人,自小跟着亲娘改嫁了四次,最后他自己实在受不了后爹的白眼,便独自跑回了卫家村自立门户。
两人有三年参军的情谊,所以他基本清楚卫家的底细。
“这事……说来话长。”卫策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你小子好啊,竟然有这么多事瞒着我,这样,我那儿刚好还剩半坛桃花酿,走,去我家细说。”就见以打猎为生的壮汉于大山强硬的把儒雅大叔卫策乙给拉了出去。
临走时卫策乙不忘交代:“子里,等村长盖好册文的印章,你就先带着星移回去哈。我先去你于伯伯家同他吃顿酒。”
“嗯。”卫辛点头:“您跟于伯伯路上慢些。”
“走了,你就是爱啰嗦。”于大山忍不住嚷嚷,他总觉得卫策乙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娘的,变得越来越婆妈,他简直受不了。
本来之前他想把女儿于小雅嫁给卫辛的,但奈何两人没有那个缘分,卫辛不同意也就罢了,女儿于小雅还非要出家去佛陌,后来竟以死相逼,他被闹得没办法,还是卫辛过来开导两人的。
最后于小雅独自去佛陌经商了。
……
两人离开后。
有人又发起对话。
“星移姑娘,你过来跟着你舅舅以后是有福了,毕竟你表兄是当朝文士呢,可风光了。”
人都是从众的,在场有人问一句,接下来便跟着就有人问十句。很快,场面混乱起来,围观的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开始对着当事人姜移直接询问起来。
“那星移姑娘,你家以前是住哪儿的啊?”
“那里与我们村里有什么不一样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吗?”
“对了,星移姑娘,你许配人家了吗?”
“我觉得这长相倒是其次,我瞧她纤瘦的,怕是之前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凄苦,以后不好生养吧。”
“那有什么,养养就好了,我家那个独苗苗快三十了还没个孩儿呢……”
大贞表亲婚嫁,乃是正常。他们会如此议论这些,都是觉得卫家来的这个表妹长得其貌不扬的,他卫辛连于小雅都看不上,更不可能看得上她。
姜移皱了皱眉,她快被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吵得烦死了,而且被围观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终于这之中,一道悦耳沉凉的声音传来:“妹妹怕是累了,不如随我先行归家去休息,这册文书之后再来取就是。”
卫辛看出她在强撑,身体似乎已经达到极限,赶紧解围说道。
“好。”姜移立即扶着太阳穴,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跟在卫辛身后。
卫辛向众人抱拳告辞:“诸位所言,皆是吾妹之私。不如待她身子休整好些了,我这个做兄长的,再代她一一登门解答清楚。”
“这倒也不必……”
众人感觉自己好像被怼了,但又说不上来,但是他们依然还围着姜移,因为她是女孩儿,要是能说动她,自家的香火就有希望了。
武沛也赶紧打圆场:“是啊是啊,你们多嘴的问什么问!这是人子里家的家事,有你们什么事,快散了吧,否则惹文士不高兴了,从咱们村一气之下搬走,以后那些朝廷恩惠统统都没有,到时就是跪着求都求不来!”说完他又对村长卫长远挤眉弄眼的:“您说是吧,村长?”
武沛可知道,因为卫家村出了卫子里这个文士,一年朝廷给村长的嘉奖就是五两,还不包括附近百里的其他富户和想要结识卫辛的小贵们塞给村长的银子,一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两,这足以支撑平常人家五六口人近一年的花销了。
再说说这朝廷给卫家村的恩惠,因为卫辛考取的是文士,他本人虽还未入朝为官,但每年受惠补贴七两。
而卫家村人,从卫辛得文士的当年起,七年都仅只纳半税赋。这相当于每家每年可省下至少六至七两银子,这够一个人近两年(不含税赋)的花销了。这是钱的恩惠。
而且他们去西关市集时,外村人遇到他们都会夸赞卫家村风水好,出了卫辛这个文士,要不是户籍管制,他们都想搬来卫家村住呢。外村人自然而然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更客气些。这是名的恩惠。
卫辛不由叹了口气,幽幽说道:“时下,县长大人让我替他修正村规,我正愁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做起。如今诸位倒是给了我新思路。”
众人闻言,一瞬间面面相觑,空气静默了片刻。
“都赶紧散了,围着看什么热闹,这田地里的生计还要不要了?”村长卫长远反应过来赶紧发话。
这些人赶紧识趣的口风一转。
“是了是了,差点儿忘了正事,我还要找村长借牛犁田呢!”
“对对,我是来找村长借扁担的,今早当家的刚好弄断了……”
“我是来村长家借打火石的……”
“我借盆……”
“借碗……”
“那我,借锅?”
果然人在尴尬时,是最慌乱和繁忙的,这么一遭,村长家的东西差点儿被人借光了。
只见卫长远夫妇嘴角上挂着的肉不觉间抽了抽,他们当着卫辛的面又不好发作,只能忍着看众人去牵牛、拿扁担、拿锅、拿盆……
卫长远夫妇:不是,他们还要不要脸?还真拿啊!
姜移差点儿破功被他们气笑。
众人散开后,三人走了出来。
“你们不怕把村长家东西借光啊?”终于有人“老实”发话了,武沛忍不住回头打趣忙碌的众人。
闻言,其他人赶紧再改口风。
“我家里有事,我先走了!”
“遭了,我出门时锅里还给我家大娃温着鸡蛋,忘了熄灭灶里的火喂……”
……
经过一番折腾,两人终于回到了卫家,武沛本来也要跟着过来的,但他半道被他娘给叫了回去。
“……表兄,我想洗个澡然后休息一下,不知哪里可以烧热水啊。”姜移抱着那两身从村长家“借来”的干净衣裳,站在院里有些不知所措。
武沛哪里热闹哪里有他,他赶紧打破这怪异的气氛:“星移妹妹,我是你武沛哥哥,当然你也可以叫我子彧哥哥,那什么,我家就在你家后头不远,你可以随时过来找我玩……”
姜移无奈的对他笑笑,其实不必因为她是女的就过来跟她搭话的。
也不怪她这么敏感的去想他们。
因为她之前便扫视了一下在场的所有人,依然是男多女少,哪怕在场嘲讽她的几个孩子,也只是三男孩儿一女孩儿中的两个。
“咳咳,这是你表兄的同窗好友。”卫策乙打断他的话,真是越说越不像话了,哪有当众约女孩儿去他家的。
好在卫家村“民风淳朴”,众村民并没有多想,只是有人好奇问道:“策乙啊,这是你家谁啊?以后是要常住咱们村了吗?”
这人说话时喷洒出满口的酒气,姜移蹙眉,暗自悄悄往后退了两步。
卫辛注意到她的表现,眼神暗动。
“她是我那自幼走散的、可怜妹妹的女儿……”卫策乙不自觉理了理长衫,只能现场编造解释。
“但你妹妹长嫣不是远嫁了吗?难不成你有两个妹妹?”方才问话的于大山不解,他与卫策乙结识多年。
其实卫策乙是十九年前被于大山拉着落户到卫家村的,说起来这卫家村算是于大山母亲的娘家。
于大山也是个苦命人,自小跟着亲娘改嫁了四次,最后他自己实在受不了后爹的白眼,便独自跑回了卫家村自立门户。
两人有三年参军的情谊,所以他基本清楚卫家的底细。
“这事……说来话长。”卫策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你小子好啊,竟然有这么多事瞒着我,这样,我那儿刚好还剩半坛桃花酿,走,去我家细说。”就见以打猎为生的壮汉于大山强硬的把儒雅大叔卫策乙给拉了出去。
临走时卫策乙不忘交代:“子里,等村长盖好册文的印章,你就先带着星移回去哈。我先去你于伯伯家同他吃顿酒。”
“嗯。”卫辛点头:“您跟于伯伯路上慢些。”
“走了,你就是爱啰嗦。”于大山忍不住嚷嚷,他总觉得卫策乙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娘的,变得越来越婆妈,他简直受不了。
本来之前他想把女儿于小雅嫁给卫辛的,但奈何两人没有那个缘分,卫辛不同意也就罢了,女儿于小雅还非要出家去佛陌,后来竟以死相逼,他被闹得没办法,还是卫辛过来开导两人的。
最后于小雅独自去佛陌经商了。
……
两人离开后。
有人又发起对话。
“星移姑娘,你过来跟着你舅舅以后是有福了,毕竟你表兄是当朝文士呢,可风光了。”
人都是从众的,在场有人问一句,接下来便跟着就有人问十句。很快,场面混乱起来,围观的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开始对着当事人姜移直接询问起来。
“那星移姑娘,你家以前是住哪儿的啊?”
“那里与我们村里有什么不一样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吗?”
“对了,星移姑娘,你许配人家了吗?”
“我觉得这长相倒是其次,我瞧她纤瘦的,怕是之前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凄苦,以后不好生养吧。”
“那有什么,养养就好了,我家那个独苗苗快三十了还没个孩儿呢……”
大贞表亲婚嫁,乃是正常。他们会如此议论这些,都是觉得卫家来的这个表妹长得其貌不扬的,他卫辛连于小雅都看不上,更不可能看得上她。
姜移皱了皱眉,她快被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吵得烦死了,而且被围观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终于这之中,一道悦耳沉凉的声音传来:“妹妹怕是累了,不如随我先行归家去休息,这册文书之后再来取就是。”
卫辛看出她在强撑,身体似乎已经达到极限,赶紧解围说道。
“好。”姜移立即扶着太阳穴,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跟在卫辛身后。
卫辛向众人抱拳告辞:“诸位所言,皆是吾妹之私。不如待她身子休整好些了,我这个做兄长的,再代她一一登门解答清楚。”
“这倒也不必……”
众人感觉自己好像被怼了,但又说不上来,但是他们依然还围着姜移,因为她是女孩儿,要是能说动她,自家的香火就有希望了。
武沛也赶紧打圆场:“是啊是啊,你们多嘴的问什么问!这是人子里家的家事,有你们什么事,快散了吧,否则惹文士不高兴了,从咱们村一气之下搬走,以后那些朝廷恩惠统统都没有,到时就是跪着求都求不来!”说完他又对村长卫长远挤眉弄眼的:“您说是吧,村长?”
武沛可知道,因为卫家村出了卫子里这个文士,一年朝廷给村长的嘉奖就是五两,还不包括附近百里的其他富户和想要结识卫辛的小贵们塞给村长的银子,一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两,这足以支撑平常人家五六口人近一年的花销了。
再说说这朝廷给卫家村的恩惠,因为卫辛考取的是文士,他本人虽还未入朝为官,但每年受惠补贴七两。
而卫家村人,从卫辛得文士的当年起,七年都仅只纳半税赋。这相当于每家每年可省下至少六至七两银子,这够一个人近两年(不含税赋)的花销了。这是钱的恩惠。
而且他们去西关市集时,外村人遇到他们都会夸赞卫家村风水好,出了卫辛这个文士,要不是户籍管制,他们都想搬来卫家村住呢。外村人自然而然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更客气些。这是名的恩惠。
卫辛不由叹了口气,幽幽说道:“时下,县长大人让我替他修正村规,我正愁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做起。如今诸位倒是给了我新思路。”
众人闻言,一瞬间面面相觑,空气静默了片刻。
“都赶紧散了,围着看什么热闹,这田地里的生计还要不要了?”村长卫长远反应过来赶紧发话。
这些人赶紧识趣的口风一转。
“是了是了,差点儿忘了正事,我还要找村长借牛犁田呢!”
“对对,我是来找村长借扁担的,今早当家的刚好弄断了……”
“我是来村长家借打火石的……”
“我借盆……”
“借碗……”
“那我,借锅?”
果然人在尴尬时,是最慌乱和繁忙的,这么一遭,村长家的东西差点儿被人借光了。
只见卫长远夫妇嘴角上挂着的肉不觉间抽了抽,他们当着卫辛的面又不好发作,只能忍着看众人去牵牛、拿扁担、拿锅、拿盆……
卫长远夫妇:不是,他们还要不要脸?还真拿啊!
姜移差点儿破功被他们气笑。
众人散开后,三人走了出来。
“你们不怕把村长家东西借光啊?”终于有人“老实”发话了,武沛忍不住回头打趣忙碌的众人。
闻言,其他人赶紧再改口风。
“我家里有事,我先走了!”
“遭了,我出门时锅里还给我家大娃温着鸡蛋,忘了熄灭灶里的火喂……”
……
经过一番折腾,两人终于回到了卫家,武沛本来也要跟着过来的,但他半道被他娘给叫了回去。
“……表兄,我想洗个澡然后休息一下,不知哪里可以烧热水啊。”姜移抱着那两身从村长家“借来”的干净衣裳,站在院里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