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评议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当刘姿再次被叫到台上时,她的手心全是汗。

    "刘姿同学,"劳伦斯教授的声音出奇地平静,"你的演奏...技术上存在瑕疵,但展现了罕见的创造力。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同意你参加交换项目。"

    刘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看向陈教授,后者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离开音乐厅时,雪花再次飘落。刘姿站在台阶上,让冰凉的雪花落在发烫的脸颊上。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文靖发来一段语音,是他刚刚创作的一段旋律,融合了北欧民谣和中国五声音阶,既陌生又熟悉。

    "送给即将踏上新旅程的你。"他的声音温暖如初,"记住,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的音乐永远对话。"

    刘姿仰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每一片都独一无二,却又共同构成了这美丽的冬景。就像她和文靖、小雨,各自追寻不同的梦想,却依然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柏林三月的风像一把钝刀,刮得人脸生疼。刘姿站在公寓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陌生的城市轮廓,一种不真实感油然而生。两周了,她依然无法适应这里的时差、气候,尤其是音乐圈的氛围。

    桌上的乐谱草稿散乱地摊开着,每一页都写满了尝试又划掉的音符。与欧洲先锋音乐家的第一次创作会议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对她在传统框架内寻求创新的理念嗤之以鼻,而她则被他们完全解构的音乐语言弄得晕头转向。

    手机震动起来,是文靖发来的消息:【排练怎么样?】后面跟着一个小提琴的表情符号。

    刘姿叹了口气,回复道:【还在找方向。】她没有提及那些困惑、挫折和自我怀疑。

    文靖正在北欧进行最后几场巡演,一周后才能来柏林。小雨则忙于个展筹备,住在城市的另一端。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刘姿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门铃响了。刘姿打开门,看到陈教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饮料。

    "德国版珍珠奶茶,"陈教授笑着说,"不如正宗的,但总比没有强。"

    刘姿感激地接过杯子。陈教授是她在柏林唯一的熟悉面孔,作为访问学者在此进行研究,同时担任她的指导老师。

    "我看了你的创作笔记。"陈教授直接切入主题,"太拘谨了。你在试图取悦那些先锋派,而不是做自己的音乐。"

    刘姿搅动着杯中的珍珠。"但他们说我的东西'不够前卫'、'太东方情调'..."

    "所以呢?"陈教授挑眉,"玛尔塔邀请你正是因为你的独特视角,不是要你成为另一个欧洲实验音乐家。"

    刘姿沉默了。窗外的风拍打着玻璃,像某种无声的催促。

    "今天下午休息一下吧。"陈教授建议,"去城里走走,远离音乐,远离压力。有时候答案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

    午后,刘姿漫无目的地走在柏林的街道上。她避开博物馆和音乐厅,任由脚步带领自己穿过陌生的街巷。不知不觉间,她走进了一条挂满红灯笼的小街——唐人街的一角。

    这里的气味让她想起家乡:炒菜的油烟、中药店的苦涩、茶叶的清香。刘姿的眼眶突然发热。她走进一家老式茶馆,木制桌椅和墙上的山水画像是从中国直接搬来的。

    角落里,一位白发老人正在哼唱着什么。那旋律陌生又熟悉,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刘姿不由自主地走近。

    老人抬起头,皱纹间藏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姑娘,对京剧感兴趣?"她说的竟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您是...?"

    "宋梅,京剧团的老骨头。"老人微笑着示意她坐下,"来德国三十年了,还是忘不了家乡的调调。"

    刘姿坐下来,突然有种倾诉的冲动。"我是作曲的,现在...有点迷失方向。"

    宋梅打量着她,然后轻轻哼起一段旋律——不是传统的京剧唱腔,而是经过某种变奏的版本,古老中透着现代感。

    "这是...?"

    "《贵妃醉酒》,"宋梅解释,"但我老了,嗓子不行了,就自己改了改调。"

    刘姿的心跳突然加速。那旋律在她脑海中与电子音乐的节奏、交响乐的织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组合。她急忙掏出随身的小本子,开始疯狂记录。

    "有灵感了?"宋梅了然地问。

    刘姿点点头,手指因为兴奋而微微发抖。"您能再唱一遍吗?慢一点。"

    老人微笑着,再次哼唱起来。这一次,刘姿听出了更多细节——微妙的转音、呼吸的停顿、情感的起伏。这不仅仅是旋律,而是一整个文化密码。

    离开茶馆时,刘姿的脑海中已经响起了完整的交响。她直奔公寓,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整夜伏案创作。京剧的旋律线条与现代和声碰撞,传统乐器与电子音效对话,东方美学的留白与西方音乐的丰满相互映衬...

    天亮时分,《东方回声》的初稿完成了。刘姿精疲力尽却兴奋不已,她迫不及待地想与乐团分享这个新方向。

    彩排安排在第二天下午。当刘姿走进排练厅时,乐团成员的表情依然带着上次会议后的怀疑。首席小提琴手——一个总爱打断她的德国男人——甚至夸张地叹了口气。

    "今天我想尝试些不同的东西。"刘姿直接走到钢琴前,弹奏出《东方回声》的主旋律。

    排练厅渐渐安静下来。当她弹完最后一个音符转身时,看到的是一张张惊讶的脸。

    "这...很不一样。"首席小提琴手承认,"但有意思。有点像施尼特凯的复风格,但又更...东方?"

    其他乐手开始讨论如何演绎各自的部分,气氛比之前任何一次排练都要热烈。刘姿松了一口气,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然而,当晚回到公寓,一封来自劳伦斯教授的邮件正等着她:

    【听闻你正在创作"融合京剧"的作品。提醒你,交换项目的目的是学习欧洲音乐传统,而非推销东方异国情调。若继续这种方向,我将重新考虑你的奖学金资格。】

    刘姿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胸口发紧。劳伦斯是怎么知道的?谁在向他报告她的一举一动?

    手机响起,是陈教授。"看到劳伦斯的邮件了?"她开门见山。

    "您也收到了?"

    "不,但他抄送了柏林艺术大学的联络人,那人恰好是我的朋友。"陈教授的声音带着少有的愤怒,"别担心,我已经回复了所有人,指出文化交流正是项目的核心目标。"

    刘姿握紧电话。"谢谢您,但...如果劳伦斯教授真的撤销我的奖学金..."

    "那他只会暴露自己的狭隘。"陈教授坚定地说,"顺便一提,我联系了几位乐评人,他们对你融合东西方的理念很感兴趣,会来听首演。"

    挂断电话,刘姿站在窗前,看着柏林夜空中的星星。它们看起来和家乡的一样明亮,却又排列成完全不同的图案。就像音乐——同样的音符,却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章节目录

月光奏鸣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林木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木目并收藏月光奏鸣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