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几上的平板电脑突然亮起,小雨的视频请求伴随着嗡嗡震动滑向桌沿。文靖伸手接住,划开屏幕的瞬间,小雨放大的笑脸和嘈杂的背景音同时涌入房间。

    "猜猜我在哪?"小雨的镜头摇晃着扫过白色展墙和穿梭的人群,最后定格在一张巨幅照片上——刘姿在钢琴前微微仰头的侧脸,舞台灯光将她的轮廓勾勒成金色剪影,背景是模糊的乐团成员。照片下方的德文标题写着《东方回声:跨界音乐瞬间》。

    "个展现场!"小雨的声音穿透电波,"昨天《柏林艺术评论》的记者来了,说要给四星推荐!"镜头突然转向旁边,一个高挑的金发女子正在检查灯光,"对了,玛尔塔让我问你们,今晚七点能来画廊吗?她有重要的事情谈。"

    刘姿和文靖交换了一个眼神。自从首演成功,玛尔塔已经提出了三个"重要"邀约:德国巡演、唱片合约,以及最令人意外的——为柏林爱乐大厅创作周年纪念曲目。

    "我们会准时到。"文靖回答,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茶杯,节奏与窗外教堂钟声奇妙地同步。

    视频挂断后,房间突然陷入寂静。刘姿注视着文靖敲击杯子的手指,那些修长的、能精准控制最复杂节奏的手指,现在正泄露着他内心的不安。

    "北欧那边又催你了?"她轻声问。

    文靖的节奏乱了半拍。"瑞典音乐节总监发了新邮件。"他放下茶杯,陶瓷与玻璃茶几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他们想把我的驻场时间延长到三个月。"

    刘姿的呼吸微微一滞。文靖在北欧的即兴音乐项目大获成功,原本一个月的行程已经延长至六周。如果再加三个月...

    "你应该去。"她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坚定,"那是你的音乐最被理解的地方。"

    文靖突然抓住她的手,掌心有微微的汗意。"但你的毕业作品..."

    "我们可以视频讨论,就像之前那样。"刘姿翻转手腕与他十指相扣,"再说,小雨的个展至少要持续两个月,我不会孤单。"

    阳光移到文靖脸上,照亮他眼中闪烁的矛盾。刘姿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半年来,他们像三颗被引力牵扯的行星,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默契。但这次分离比以往都长,轨道可能会彻底改变。

    下午五点,刘姿独自站在施普雷河畔,看着夕阳将水面染成琥珀色。她本该在家准备晚上与玛尔塔的会面,但某种说不清的躁动驱使她来到河边。远处,一艘游船缓缓驶过,甲板上的游客举着相机拍摄博物馆岛的建筑群。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刘姿掏出来,看到陈教授的名字在屏幕上跳动。

    "劳伦斯妥协了。"陈教授开门见山,背景音里有熟悉的校园钟声,"但他坚持毕业作品必须有学术论文配套。"她顿了顿,"我建议你考虑将《东方回声》的理论框架深化,这样既能满足学院要求,又不必牺牲创作理念。"

    刘姿用肩膀夹着电话,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河风翻动纸页,露出她昨晚写下的凌乱乐谱——那是受柏林地下爵士俱乐部启发的新旋律,充满不规则的切分音和突然的变调。

    "问题是,《东方回声》已经完成了。"她合上笔记本,"我想尝试更实验性的方向,比如将电子音效与..."

    "中国传统乐器结合?"陈教授接话,"正巧,我刚收到上海民族乐团傅团长的邮件。他们在找年轻作曲家为古筝、琵琶创作现代曲目。"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

    "谢谢您,"刘姿打断她,目光落在河对岸的柏林大教堂上,"但我想先完成学位。这次...我想为自己创作。"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明智的决定。"陈教授最终说,声音里带着难以辨认的情绪,"不过记住,艺术家最难的不是突破规则,而是在成功后依然保持初心。"

    挂断电话,刘姿发现手指不知何时又敲起了那段爵士旋律。河面上,夕阳的余晖被波浪打碎成千万片金光,就像散落在水面的音符。

    六点四十五分,刘姿和文靖站在画廊门前。小雨的个展比想象中更受欢迎,门口排着十几人的队伍。透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人头攒动,墙上挂着的照片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有文靖在北极光下演奏的剪影,有刘姿排练时蹙眉的瞬间,更多的是三人在不同场景下的互动:火车站台的重逢、工作室里的争论、首演后的拥抱...

    "她拍下了我们没注意到的所有时刻。"文靖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

    玛尔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正因为旁观,才能捕捉到最真实的情感。"她穿着标志性的黑色套装,银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严谨的发髻,但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活力。"进来吧,我准备了香槟。"

    画廊后厅比前厅安静许多。玛尔塔倒酒的动作优雅精准,气泡在杯子里升腾,像一串串微型的音符。

    "首先,祝贺你们各自的成功。"玛尔塔举杯,"但今天要谈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三份文件夹,烫金字母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刘姿翻开面前的文件夹,第一页印着"欧亚音乐桥梁计划"和欧盟文化基金的标志。她快速浏览内容:为期两年的跨国巡回演出、录音室专辑、大师班...预算数字后面的零多得令人眩晕。

    "这是专为你们三人设计的项目。"玛尔塔啜饮香槟,"刘姿负责融合创作,文靖主导即兴演奏部分,小雨则用影像记录整个过程。最终成果将在柏林、北京和巴黎展出。"

    文靖的文件夹停在预算页。"这规模...已经超出独立艺术项目范畴了。"

    "因为你们证明了跨界合作的价值。"玛尔塔的目光扫过三人,"《东方回声》的成功不是偶然。乐评人称赞的不仅是音乐创新,更是三种艺术视角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

    小雨一直沉默地翻看文件,此刻突然抬头:"开始日期是明年三月?"

    "为了配合欧盟文化年。"玛尔塔点头,"当然,你们需要时间考虑..."

    "我需要现在就知道答案。"玛尔塔罕见地流露出急切,"基金会的席位有限,如果你们不接受,他们会转向其他艺术家。"

    空气突然凝固。刘姿看着文靖——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文件夹上敲击着复杂的节奏;小雨咬着下唇,目光在照片墙和文件间游移;而她自己...

    香槟的气泡在杯中渐渐平息。刘姿想起陈教授的话:保持初心。她的初心是什么?是在校园琴房里与文靖的第一次合奏?是在小镇工作室里三人的誓言?还是站在柏林舞台上,听到两种文化在自己的音乐中对话的震撼?

    "我需要和文靖单独谈谈。"刘姿最终说。

章节目录

月光奏鸣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林木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木目并收藏月光奏鸣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