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
尽管天热外头黑得晚,可当李红英从山上干完活,太阳也彻底落了山。
走到离村口还剩二里路的时候,她远远看见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在路边晃动,快走几步,便认出是余昭。
小先生一手拎着个灯,一手略显无措的垂放在身侧,站在路口发呆呢。
于是李红英问:“你在这儿做甚?”
对方抬头见是面熟的人,顿时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腼腆笑容:“我...我想去镇上的书店买点东西,可是忘了路。”
“镇上?” 李红英皱眉,“夜里路上没灯,小心掉沟里。”
他回:“没办法,明天就要用,不论如何都得去一趟。”
李红英看着余昭那副人生地不熟还偏偏满身牛脾气的倔强样,忍不住叹了口气:“我带你过去。”
说着,她把锄头往肩上一扛,伸手提过他手里的煤油灯:“跟着我身后走。”
余昭怔了怔,没说话,当真默默低头跟在李红英身后。
一路上两人走得沉默。
以至于她甚至能听清身后男人的脚步,又轻又快,像只猫儿。
也不知连带着想起些什么,李红英没忍住又多问一句:“像你这种有文化的大学生,怎么想着来我们这破落锻炼?待在城里不比这儿舒服?”
听闻,余昭摇着头笑笑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觉得读了那么多书,就该让更多人也能有机会接触到它们。”
李红英啧了一声,没再问下去,心里隐隐对这身形瘦弱的男人升起丝佩服。
到镇上后,书店早就关门了。她让余昭站在门口别动,自己则是绕到书店后头的住处敲开。
啪啪啪啪——
硬吵得老板又把店门打开,之后过了几柱香的功夫,余昭提着一摞书来到她身前。
“买好了?”
“嗯。”
“那快回去吧,再晚些怕遇上下山觅食的狼。”
余昭看着李红英,薄薄的嘴唇上下动了动,半晌才低声道:“谢谢。”
“谢啥?” 这回她倒没有替他拿书,余昭不肯,于是李红英提着灯头也不回地往村口方向赶,“快跟上。”
打从那天起,余昭对李红英的态度也产生了些变化,至少不再像先前那般腼腆拘谨,碰面时会主动点头停下脚步同她聊上几句。
有时候李红英被喊去村小学帮忙,余昭还会在没课的时候,搬张小凳子坐在一旁,看她是怎么修理东西的。
后来,机缘巧合下得知余昭今年不过二十一岁的李红英,渐渐的,也收回了过往乱七八糟的心思。
嘿,这算哪门子事?
自己一马上三十的老女人,羞不羞?
人小先生还是颗嫩苗,以后是为国家社会做大贡献的人才,可不能被她糟践了。
*
那年秋天,村干部突然传来消息,县里教育局要派人下来检查基层教学质量状况,听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检查过了,就能给村小学批笔经费,把掉漆的破黑板换成新的,再给学生们购置些文具用品。
校长为迎接这次检查,愁得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愣是几天狂掉三四斤肉,老脸都发黄,生怕孩子们课上发挥不好,白白错失这好机会,还丢了村里的脸。
“余先生,全靠你了啊!”
校长连连拍向余昭的肩膀,泪眼汪汪,恨不得当场跪下给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磕仨响头。
余昭点点头,没多说话,只是转身回教室,开始一遍遍给孩子们温习功课。
村里的人一听说是关于念书,压根都没当回事,只有李红英看着余昭每天在村小学忙到深夜,心里头不大舒服。
小先生他瘦得本来就像根竹竿,现在倒好,更像了,原先脸颊薄薄的一层肉都彻底凹陷了下去。
有天路过村小学,李红英见教室的灯还亮着,余昭一个人坐在桌子前不知正写些什么,忽然,他停下笔,伸出另一只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李红英没忍住在窗户上轻敲出声,他抬头望去,随即露出疲惫的微笑:“红英姐,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那你呢,怎么也不回去,瞎忙活什么?” 她当然知道他是在为什么而忙,可依旧不能理解,“别写了。”
余昭没说话,只是重新提起笔,语气轻得像声叹息:“校长说,这次检查过了的话,就能给学校每个孩子都买一本字典。”
李红英听完纳闷了,觉得不是那么个事儿:“学那么多干啥?村里能出几个官?大部分最后不还是靠种地搬砖来养家糊口?你倒是说说,这年头有几个能像你一样考上大学的?”
余昭侧头看向李红英,眼神平静得就像是山里的一汪泉水,他说:“读书确实不一定能让他们摆脱命运。但至少,能让他们看到命运之外的世界。”
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李红英憋不出半个字的脸上温度滚烫,于是低声骂了对方句“书呆子”,落荒而逃。
检查当日,外头天还灰蒙蒙的没亮,李红英就起身去了村小学。
学校凹凸不平的空地被她用铲子和锄头刨得平整,门口生锈的铁门也被她用干净的抹布来回擦拭,连带小水沟里的垃圾污垢也被李红英用手一铲一铲地清理出来。
女人天没亮就干了一堆活,累得汗流浃背,想着好在一会走了也无人晓得自己这幅狼狈样,于是还好心情的哼哼了几句不知名的曲调。
却不知,余昭就站在教室里的阴影处,从头到尾看完全过程,一言不发。
李红英离开没多久,学生们便陆陆续续穿着家里过年时才舍得的衣裳,脖子上各个绑有条鲜艳的红领巾。
等检查小组来了,余昭就跟校长前去迎接。
一切都很顺利,县里教育局的检查当场就给批准通过了。
那天晚上,全村都在议论这件事,校长高兴得直拍大腿,说“余先生有大本事。”
李红英听着,心里也莫名感到骄傲,仿佛那是自己干成的事。
检查结束后,校长特地让余昭歇息两天。
没想他竟突然跑到李红英自个儿盖的小屋,拿着一本图画书递给她,说:“红英姐,这书我觉得挺适合你,要不要看看?”
愣住了的李红英试图推开他拿着书的手,说:“你给我这干啥?我又不识字。”
“你不是不识字。” 余昭说,“我瞧见了,你偷偷在学校的黑板上拿粉笔写过自己的名字。”
这话叫她当场慌了神,回想起那天自己随手写的丑字被小先生看见,不禁老脸一红,也不知该如何回话。
他没有再逼她,只是把书放在屋内老旧整洁的桌子上,转身离开。
看着那本书封皮上的卡通图案和印着大大的三个字,李红英想了半天,总算是看明白了。
——《西游记》。
她白天下地忙活,晚上就把书摊在煤油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认。遇上看不懂的地方,就先看看书里的图画。李红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要看,好似不看这书,就平白辜负了余昭的一番心意。
若是实在不懂的地方,她就拿小刀照猫画虎的刻在木头片上,想着隔天再去学校问小先生。
教课状态下的余昭脾气好到没边,难怪学生们都喜欢他。
记不住也没关系,他便再讲一遍,两遍,三遍,讲到她理解懂得记住了为止。
余昭从没在她面前展露过半点嫌弃,总是耐心地解释,讲得比对那些学生们还仔细。
高兴时,他甚至会笑着问道:“这回记住了吗?”
李红英点头,面上装出副不在意的麻木表情,其实心底比听孩子们喊她红英姐还高兴,像吃了蜜般甜。
直到有一回,她好奇地问余昭为什么总是对她这么耐心时,对方低头想了想片刻,回答:“......就是想对你好啊。”
听到这,李红英的心跳猛地漏了半拍,手中的木片差点掉落在地上。
走到离村口还剩二里路的时候,她远远看见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在路边晃动,快走几步,便认出是余昭。
小先生一手拎着个灯,一手略显无措的垂放在身侧,站在路口发呆呢。
于是李红英问:“你在这儿做甚?”
对方抬头见是面熟的人,顿时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腼腆笑容:“我...我想去镇上的书店买点东西,可是忘了路。”
“镇上?” 李红英皱眉,“夜里路上没灯,小心掉沟里。”
他回:“没办法,明天就要用,不论如何都得去一趟。”
李红英看着余昭那副人生地不熟还偏偏满身牛脾气的倔强样,忍不住叹了口气:“我带你过去。”
说着,她把锄头往肩上一扛,伸手提过他手里的煤油灯:“跟着我身后走。”
余昭怔了怔,没说话,当真默默低头跟在李红英身后。
一路上两人走得沉默。
以至于她甚至能听清身后男人的脚步,又轻又快,像只猫儿。
也不知连带着想起些什么,李红英没忍住又多问一句:“像你这种有文化的大学生,怎么想着来我们这破落锻炼?待在城里不比这儿舒服?”
听闻,余昭摇着头笑笑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觉得读了那么多书,就该让更多人也能有机会接触到它们。”
李红英啧了一声,没再问下去,心里隐隐对这身形瘦弱的男人升起丝佩服。
到镇上后,书店早就关门了。她让余昭站在门口别动,自己则是绕到书店后头的住处敲开。
啪啪啪啪——
硬吵得老板又把店门打开,之后过了几柱香的功夫,余昭提着一摞书来到她身前。
“买好了?”
“嗯。”
“那快回去吧,再晚些怕遇上下山觅食的狼。”
余昭看着李红英,薄薄的嘴唇上下动了动,半晌才低声道:“谢谢。”
“谢啥?” 这回她倒没有替他拿书,余昭不肯,于是李红英提着灯头也不回地往村口方向赶,“快跟上。”
打从那天起,余昭对李红英的态度也产生了些变化,至少不再像先前那般腼腆拘谨,碰面时会主动点头停下脚步同她聊上几句。
有时候李红英被喊去村小学帮忙,余昭还会在没课的时候,搬张小凳子坐在一旁,看她是怎么修理东西的。
后来,机缘巧合下得知余昭今年不过二十一岁的李红英,渐渐的,也收回了过往乱七八糟的心思。
嘿,这算哪门子事?
自己一马上三十的老女人,羞不羞?
人小先生还是颗嫩苗,以后是为国家社会做大贡献的人才,可不能被她糟践了。
*
那年秋天,村干部突然传来消息,县里教育局要派人下来检查基层教学质量状况,听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检查过了,就能给村小学批笔经费,把掉漆的破黑板换成新的,再给学生们购置些文具用品。
校长为迎接这次检查,愁得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愣是几天狂掉三四斤肉,老脸都发黄,生怕孩子们课上发挥不好,白白错失这好机会,还丢了村里的脸。
“余先生,全靠你了啊!”
校长连连拍向余昭的肩膀,泪眼汪汪,恨不得当场跪下给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磕仨响头。
余昭点点头,没多说话,只是转身回教室,开始一遍遍给孩子们温习功课。
村里的人一听说是关于念书,压根都没当回事,只有李红英看着余昭每天在村小学忙到深夜,心里头不大舒服。
小先生他瘦得本来就像根竹竿,现在倒好,更像了,原先脸颊薄薄的一层肉都彻底凹陷了下去。
有天路过村小学,李红英见教室的灯还亮着,余昭一个人坐在桌子前不知正写些什么,忽然,他停下笔,伸出另一只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李红英没忍住在窗户上轻敲出声,他抬头望去,随即露出疲惫的微笑:“红英姐,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那你呢,怎么也不回去,瞎忙活什么?” 她当然知道他是在为什么而忙,可依旧不能理解,“别写了。”
余昭没说话,只是重新提起笔,语气轻得像声叹息:“校长说,这次检查过了的话,就能给学校每个孩子都买一本字典。”
李红英听完纳闷了,觉得不是那么个事儿:“学那么多干啥?村里能出几个官?大部分最后不还是靠种地搬砖来养家糊口?你倒是说说,这年头有几个能像你一样考上大学的?”
余昭侧头看向李红英,眼神平静得就像是山里的一汪泉水,他说:“读书确实不一定能让他们摆脱命运。但至少,能让他们看到命运之外的世界。”
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李红英憋不出半个字的脸上温度滚烫,于是低声骂了对方句“书呆子”,落荒而逃。
检查当日,外头天还灰蒙蒙的没亮,李红英就起身去了村小学。
学校凹凸不平的空地被她用铲子和锄头刨得平整,门口生锈的铁门也被她用干净的抹布来回擦拭,连带小水沟里的垃圾污垢也被李红英用手一铲一铲地清理出来。
女人天没亮就干了一堆活,累得汗流浃背,想着好在一会走了也无人晓得自己这幅狼狈样,于是还好心情的哼哼了几句不知名的曲调。
却不知,余昭就站在教室里的阴影处,从头到尾看完全过程,一言不发。
李红英离开没多久,学生们便陆陆续续穿着家里过年时才舍得的衣裳,脖子上各个绑有条鲜艳的红领巾。
等检查小组来了,余昭就跟校长前去迎接。
一切都很顺利,县里教育局的检查当场就给批准通过了。
那天晚上,全村都在议论这件事,校长高兴得直拍大腿,说“余先生有大本事。”
李红英听着,心里也莫名感到骄傲,仿佛那是自己干成的事。
检查结束后,校长特地让余昭歇息两天。
没想他竟突然跑到李红英自个儿盖的小屋,拿着一本图画书递给她,说:“红英姐,这书我觉得挺适合你,要不要看看?”
愣住了的李红英试图推开他拿着书的手,说:“你给我这干啥?我又不识字。”
“你不是不识字。” 余昭说,“我瞧见了,你偷偷在学校的黑板上拿粉笔写过自己的名字。”
这话叫她当场慌了神,回想起那天自己随手写的丑字被小先生看见,不禁老脸一红,也不知该如何回话。
他没有再逼她,只是把书放在屋内老旧整洁的桌子上,转身离开。
看着那本书封皮上的卡通图案和印着大大的三个字,李红英想了半天,总算是看明白了。
——《西游记》。
她白天下地忙活,晚上就把书摊在煤油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认。遇上看不懂的地方,就先看看书里的图画。李红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非要看,好似不看这书,就平白辜负了余昭的一番心意。
若是实在不懂的地方,她就拿小刀照猫画虎的刻在木头片上,想着隔天再去学校问小先生。
教课状态下的余昭脾气好到没边,难怪学生们都喜欢他。
记不住也没关系,他便再讲一遍,两遍,三遍,讲到她理解懂得记住了为止。
余昭从没在她面前展露过半点嫌弃,总是耐心地解释,讲得比对那些学生们还仔细。
高兴时,他甚至会笑着问道:“这回记住了吗?”
李红英点头,面上装出副不在意的麻木表情,其实心底比听孩子们喊她红英姐还高兴,像吃了蜜般甜。
直到有一回,她好奇地问余昭为什么总是对她这么耐心时,对方低头想了想片刻,回答:“......就是想对你好啊。”
听到这,李红英的心跳猛地漏了半拍,手中的木片差点掉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