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分鸾凤 1
燕国边陲小镇的街边支着一个破摊子,一个孱弱的书生执着一把岔了毛的笔替人写着信件。
原先这摊子是个瞎子支的算命摊子,瞎子自十年前来到这个小镇,小镇的人都笑话瞎子眼睛不好使连路都摸索不清,逃荒也不晓得逃去个好点的地方,竟逃来这兵荒马乱之处。
瞎子听闻也不生气,乐呵呵地笑着,整日摸索着个龟壳替人算卦。他算的卦时灵时不灵的,生意也不怎么景气。
后来瞎子不知上哪捡了个半大孩子,那孩子刚来时浑身是伤,连宝和堂的大夫都说没得治了,再怎么舍得下钱去治也会有痼疾缠身,约莫是废了。
边界常年战乱,这样的孩子在路边也是实有可见。
战事方起那几年,一般人家见到伤者,虽有不忍但家中困苦着实帮不上忙,只会闭上眼绕路而行,第二天那孩子不是被军爷带走救治,就是被有点银钱的善人救下,也有许多没来得及救治的伤亡于路边,再有善心者将人拖去一处挖坑替他掩埋了。
随着战况逐年复杂,镇上居民能搬的都搬走了,剩下的皆自顾不暇,路上或伤者,或横尸也愈发的多,见着多了人心也就麻木了。
瞎子心善,也会时常在路边捡人,治好了给盘缠助他们归家。自个儿算命生意不好也没得几个银钱,还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却经常拿银钱接济他人。
所以大家对瞎子又捡人也是见怪不怪,有好心邻居劝诫道:“这孩子救不过来就算了吧,个人有个人的命数,你忙活半生别连棺材本都贴进去!”
可瞎子固执惯了,不会听劝的。他用好不容易攒下的薄家底给他请了宝和堂最好的大夫,药吃了一副又一副,病也不见好。
后来镇上有名的巫医去他家看了一眼那孩子,又瞅了瞅瞎子直道怪哉怪哉,煞星遇孤星。他好言奉劝瞎子,“老顾你一个无父无母无妻无儿的孤人,何苦寻这煞星做后,这因果不是你这厢福泽浅薄之人能消受的。”
瞎子拿着拐子将巫医赶走,他摸索着来到余茂床头,将刚凉好的药给他喂下,抚慰道,“你莫要听那看菜下碟神棍胡乱瞎诌,我是算命的,我算不出你命格吗?你命格尊贵,自带祥瑞,往后的路定是畅达无阻!”
待瞎子出去后,少年伸出戴着红绳的右手,看着那条紫黑色的血管,苦涩的笑笑,人不如名未茂先枯。
在瞎子的照顾下,少年竟奇迹般有所好转,虽还是一副孱弱的样子,却也无性命之忧。
少年姓余名茂,长得白净好看,气质极佳不似寻常人家的孩子,只是这少年眉间藏着淡漠,眼眸冰若寒星,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
少年会写一手好字,自伤好了之后时常出门替瞎子看顾摊子,替边陲百姓写家书。
四季更迭转瞬八年过去,这天瞎子去邻镇走亲戚去。
余茂抱着一本周易在摊子上小憩,他身着寡白的衣衫,乌黑的长发梳的规规矩矩地用一根木簪子挽住,靠在躺椅上,阳光照下略显一些慵懒。
有一姑娘突然来到余茂摊子边,女子脸颊削瘦,眉毛细长,眼睛也比常人狭长些,生的灵动,身着一身鹅黄色衣裙,看面貌约莫方才十五余岁,
姑娘含羞似怯道,“听闻公子最为心善,可否能收留小女子?小女子自蜀中来,与家父来此投靠亲戚,怎知亲戚早已搬离,而家父同我也不慎走失。若公子不弃,小女子愿同公子成亲,只要公子给口吃的就成。”
余茂只觉额角突突地疼,没明面拒绝只是低声含蓄道,“姑娘,小生并无生活来源,仅靠这不景气的摊子过活,家中也快没米下锅了!小生家底单薄,尚有瞎眼老父要供养实非良配,还望姑娘另寻佳偶莫要苦了自已。”
他是个书呆子,向来除了对老顾有些人情味,见余下他人成日皆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老顾成日唠叨他怎那般不近人情,毫无人情味可言,往后娶不到媳妇儿怎么办!
邻里见他长得俊俏也曾替他保媒,也有姑娘图他那张顶好看的皮囊,皆被他拒之门外。
他以往见过的漂亮姑娘犹如过江之鲫,再怎么花容月貌在他眼前也抵不过一本书,一幅画。
那姑娘一听被拒绝了泪眼婆娑,“小女其实是同家君前来寻夫家,家君前些夜里无故失踪,原定的夫家不认这门亲事,我一介孤女实无活路,望公子收留!”
她搅弄着手中的绢布,神情怯懦道,“若公子愿意收留小女子,小女子愿同公子修百年之好。若公子嫌弃小女子,小女也可为奴为婢伺候公子,只稍给口吃食便可!”
余茂从钱袋里拿出二两银子,递给姑娘,“姑娘,这银子够你回蜀中,你且去街上寻个马夫自行归家吧。”
那孤女却一把跪下朝他磕头,“小女子无需银钱,家君现下不知去处,小女子还想在此等候,求公子成全!”
余茂不知怎么突然就想起那年瞎子将他背出乱葬之地,叹气道“你一女子孤生在外也不容易,且先留下来暂住吧,等你找到父亲再搬走吧。”
那孤女叫阿姒生性温和,平日在家做做绣活贴补家用,给余茂送送饭,邻里皆觉得她是同余茂定了亲的。
余茂却觉得不能让人家姑娘有不好的名声,便每遇见一个便一板一眼地解释这是从蜀中来寻亲的姑娘。
一连十来天,阿姒总会同余茂有所偶遇,而老瞎子恰巧不在也给他们制造单独相处的空间,可余茂犹如开不了窍的铁树,对姑娘敬而远之。
夜里,体内的钝痛令余茂颤栗发抖,他怔愣地盯着窗前的圆月,盼着晨曦的到来。却听见门外有姑娘的低低啜泣声,余茂忍痛下榻套上外衫抹了一把冷汗开门。
姑娘在隆冬寒夜身着薄纱里衫瑟瑟发抖红着眼睛怯怯地望着余茂,讨好道:“公子,奴想爹了,传闻镇上人失踪事因为有邪祟作乱,奴害怕,奴不敢一人睡,可否借公子榻侧一眠。”
余茂却从旁拿过金刚经递给她,一把关上门,隔着门声音冷冽道:“姑娘,子不语怪力乱神,世间本无阴邪,皆由人心作乱,姑娘可读读这经书驱驱你心中的妖邪。”
他未见那女子上扬的唇露出两颗尖锐的獠牙,金黄色的瞳孔竖立着,却后怕地看着那扇散着微弱金光的门。
翌日清晨,余茂照常去老瞎子房中,推开门却见十几日未见的瞎子倒在地上,血溅了一地,背对着他的是一个人身蛇尾的妖物,那妖物缓缓转过身,手心托举着一颗心,她摇摆着金色的尾巴,坚硬的鳞片刮蹭着木板发出尖锐的声音。
她若无其事地咬了一口那颗还在跳动的心,舔了舔嘴角的血渍,眯着金色的竖瞳挑衅道:“公子,你醒啦?奴许久未食心,在公子家发现生人,大抵是无关紧要的人。奴不告而取公子不会怪罪吧?”
余茂眼底充血,踉跄来到老瞎子身旁,抱着他唤着,“老顾!老顾!”可老瞎子早已气断,那胸前的空洞在提醒着是他带回来路不明的人才害了他。
余茂起身欲掐住妖人的脖子,方接近似有禁锢破碎声。阿姒眼珠流转金光,定住余茂后握起他纤细的腕放在唇边,獠牙方接近又似乎惧怕些什么,耐人寻味地娇笑道,“公子终于肯碰奴啦,在公子家中叨扰许久,轮到奴带公子回奴洞府招待一番了。”
说罢她双手掐诀,鹅黄色衣袖一挥,一阵罡风袭裹两人转瞬来到一昏暗山洞中。
洞中有半蛇半人石像坐落洞府中央,四周尽是满箱的珠宝玉石,洞中灯火昏暗,全靠石像手心握着一颗金黄色物件照明。
那妖人龇着尖锐的牙欲下口去咬他的脖颈,他正闭上眼觉得自己或许劫数难逃的时候,那妖人却顿住了。那双不太聪明的眸子充斥着疑惑,自言自语道:“哎!人是怎么吃来着的?修炼手札里好像没讲过!”
她绕着余茂走了几圈,边走边打量着,“直接吃?”她上前欲咬,忽而“呕~”一声吐出来,“那也太恶心了吧!”
可这人的肉身和灵魂充沛的灵力又叫她垂涎。于是她从乾坤袋里掏出一本食谱开始研究起猪肉的烹饪方式。
刚翻几页食谱便有人在洞口叫嚣,妖人来不及吃他,便怒气冲冲地出去。
过了约莫两刻钟,叫嚣的那个人也被摔了进来,是个紫衣女子,她的皮相生的极好,皮肤细腻白皙,鹅蛋似的脸配上自然又浓密柳叶眉,那双眸子滴溜溜乱转的像极了紫色的琉璃珠,双唇娇艳欲滴,不开口时美得犹如一幅画,可她一开口就略显刁蛮,“你个老长虫,我可是岁华山山主座下首徒,你若是伤我半分的,待我山主回来定要找你算账!”
那蛇妖长尾一甩,两人合抱大的山石瞬间化为齑粉,她浑身泛着金光,缓缓向那姑娘靠近,细长的眼睛微眯着,“我当是哪来的野妖,原是岁华山没山主管的小野妖,岁华山的气数将尽,待你们那山主的最后一抹气息了却,你们那山中万千妖灵皆逃不过湮灭的下场吧!”她说着手指抚上姑娘的脸颊,说话却带着颤音,“你,你看着也挺美味的样子,不急,恰巧逢冬,有食物送上门本君自是乐意笑纳。”
洞府门前又有人来叫唤,她将女子也捆了丢一旁去,急匆匆出了门。
女子恰好砸到余茂身上,身上那股略微熟悉的桃木香令余茂有些恍惚,昏暗中女子同他近距离对视上。女子那双剔透到极致的眸子眸子蓄满了泪水,吧嗒吧嗒的落在余茂的脸上。
余茂见她哭的可怜,不近人情的心徒然多了分怜惜之意,宽慰道:“你别怕,待会儿我让她先吃我,。你既是妖,定有法力傍身趁她不备之际,找机会逃路吧。”
她却一把挣开绳索,顺带将他的也解开,而后呆呆望着他的脸,一手紧紧抓住他袖口,一手紧紧握住胸前挂着的一枚陈旧玉珏,泪水止不住地留,先是小声啜泣,而后泪似是决堤之洪停不下来,哭泣之余顺便抓起他的袖子擦着涕泪。
余茂用力也扯不回袖子,只好作罢。待片刻过后,她逐渐平复下来,赧然一笑道,“公子同我一故人尤为相像,今见公子犹见故人,情难自禁,悲难自抑,还望见谅!”
余茂瞟了眼她脖颈处的那枚年代久远的玉珏,“是像赠予你玉珏的那人吗?”他从未见过有人替他这般哭过,如今竟有人觉得他肖似故人而哭,他倒也觉得稀奇。
姑娘神情微怔,手不自觉想覆上那张熟悉的眉眼却又怕冒犯了眼前之人,生生克制住,“是,他就是送我玉珏的那个人,他是此间顶好的人。”
她眼里含着化不尽的悲伤,令余茂的心蓦然骤疼。
姑娘名予舒,是岁华山山中之精怪,岁华山自有山主管制后,她便成了山主门徒,协管山中事务。
五百年前岁华山主陨落,岁华山被天道所封,岁华山中气运一年不如一年,靠着山主仅存的那几息仙气残喘至今已是不易。
原先这摊子是个瞎子支的算命摊子,瞎子自十年前来到这个小镇,小镇的人都笑话瞎子眼睛不好使连路都摸索不清,逃荒也不晓得逃去个好点的地方,竟逃来这兵荒马乱之处。
瞎子听闻也不生气,乐呵呵地笑着,整日摸索着个龟壳替人算卦。他算的卦时灵时不灵的,生意也不怎么景气。
后来瞎子不知上哪捡了个半大孩子,那孩子刚来时浑身是伤,连宝和堂的大夫都说没得治了,再怎么舍得下钱去治也会有痼疾缠身,约莫是废了。
边界常年战乱,这样的孩子在路边也是实有可见。
战事方起那几年,一般人家见到伤者,虽有不忍但家中困苦着实帮不上忙,只会闭上眼绕路而行,第二天那孩子不是被军爷带走救治,就是被有点银钱的善人救下,也有许多没来得及救治的伤亡于路边,再有善心者将人拖去一处挖坑替他掩埋了。
随着战况逐年复杂,镇上居民能搬的都搬走了,剩下的皆自顾不暇,路上或伤者,或横尸也愈发的多,见着多了人心也就麻木了。
瞎子心善,也会时常在路边捡人,治好了给盘缠助他们归家。自个儿算命生意不好也没得几个银钱,还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却经常拿银钱接济他人。
所以大家对瞎子又捡人也是见怪不怪,有好心邻居劝诫道:“这孩子救不过来就算了吧,个人有个人的命数,你忙活半生别连棺材本都贴进去!”
可瞎子固执惯了,不会听劝的。他用好不容易攒下的薄家底给他请了宝和堂最好的大夫,药吃了一副又一副,病也不见好。
后来镇上有名的巫医去他家看了一眼那孩子,又瞅了瞅瞎子直道怪哉怪哉,煞星遇孤星。他好言奉劝瞎子,“老顾你一个无父无母无妻无儿的孤人,何苦寻这煞星做后,这因果不是你这厢福泽浅薄之人能消受的。”
瞎子拿着拐子将巫医赶走,他摸索着来到余茂床头,将刚凉好的药给他喂下,抚慰道,“你莫要听那看菜下碟神棍胡乱瞎诌,我是算命的,我算不出你命格吗?你命格尊贵,自带祥瑞,往后的路定是畅达无阻!”
待瞎子出去后,少年伸出戴着红绳的右手,看着那条紫黑色的血管,苦涩的笑笑,人不如名未茂先枯。
在瞎子的照顾下,少年竟奇迹般有所好转,虽还是一副孱弱的样子,却也无性命之忧。
少年姓余名茂,长得白净好看,气质极佳不似寻常人家的孩子,只是这少年眉间藏着淡漠,眼眸冰若寒星,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
少年会写一手好字,自伤好了之后时常出门替瞎子看顾摊子,替边陲百姓写家书。
四季更迭转瞬八年过去,这天瞎子去邻镇走亲戚去。
余茂抱着一本周易在摊子上小憩,他身着寡白的衣衫,乌黑的长发梳的规规矩矩地用一根木簪子挽住,靠在躺椅上,阳光照下略显一些慵懒。
有一姑娘突然来到余茂摊子边,女子脸颊削瘦,眉毛细长,眼睛也比常人狭长些,生的灵动,身着一身鹅黄色衣裙,看面貌约莫方才十五余岁,
姑娘含羞似怯道,“听闻公子最为心善,可否能收留小女子?小女子自蜀中来,与家父来此投靠亲戚,怎知亲戚早已搬离,而家父同我也不慎走失。若公子不弃,小女子愿同公子成亲,只要公子给口吃的就成。”
余茂只觉额角突突地疼,没明面拒绝只是低声含蓄道,“姑娘,小生并无生活来源,仅靠这不景气的摊子过活,家中也快没米下锅了!小生家底单薄,尚有瞎眼老父要供养实非良配,还望姑娘另寻佳偶莫要苦了自已。”
他是个书呆子,向来除了对老顾有些人情味,见余下他人成日皆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老顾成日唠叨他怎那般不近人情,毫无人情味可言,往后娶不到媳妇儿怎么办!
邻里见他长得俊俏也曾替他保媒,也有姑娘图他那张顶好看的皮囊,皆被他拒之门外。
他以往见过的漂亮姑娘犹如过江之鲫,再怎么花容月貌在他眼前也抵不过一本书,一幅画。
那姑娘一听被拒绝了泪眼婆娑,“小女其实是同家君前来寻夫家,家君前些夜里无故失踪,原定的夫家不认这门亲事,我一介孤女实无活路,望公子收留!”
她搅弄着手中的绢布,神情怯懦道,“若公子愿意收留小女子,小女子愿同公子修百年之好。若公子嫌弃小女子,小女也可为奴为婢伺候公子,只稍给口吃食便可!”
余茂从钱袋里拿出二两银子,递给姑娘,“姑娘,这银子够你回蜀中,你且去街上寻个马夫自行归家吧。”
那孤女却一把跪下朝他磕头,“小女子无需银钱,家君现下不知去处,小女子还想在此等候,求公子成全!”
余茂不知怎么突然就想起那年瞎子将他背出乱葬之地,叹气道“你一女子孤生在外也不容易,且先留下来暂住吧,等你找到父亲再搬走吧。”
那孤女叫阿姒生性温和,平日在家做做绣活贴补家用,给余茂送送饭,邻里皆觉得她是同余茂定了亲的。
余茂却觉得不能让人家姑娘有不好的名声,便每遇见一个便一板一眼地解释这是从蜀中来寻亲的姑娘。
一连十来天,阿姒总会同余茂有所偶遇,而老瞎子恰巧不在也给他们制造单独相处的空间,可余茂犹如开不了窍的铁树,对姑娘敬而远之。
夜里,体内的钝痛令余茂颤栗发抖,他怔愣地盯着窗前的圆月,盼着晨曦的到来。却听见门外有姑娘的低低啜泣声,余茂忍痛下榻套上外衫抹了一把冷汗开门。
姑娘在隆冬寒夜身着薄纱里衫瑟瑟发抖红着眼睛怯怯地望着余茂,讨好道:“公子,奴想爹了,传闻镇上人失踪事因为有邪祟作乱,奴害怕,奴不敢一人睡,可否借公子榻侧一眠。”
余茂却从旁拿过金刚经递给她,一把关上门,隔着门声音冷冽道:“姑娘,子不语怪力乱神,世间本无阴邪,皆由人心作乱,姑娘可读读这经书驱驱你心中的妖邪。”
他未见那女子上扬的唇露出两颗尖锐的獠牙,金黄色的瞳孔竖立着,却后怕地看着那扇散着微弱金光的门。
翌日清晨,余茂照常去老瞎子房中,推开门却见十几日未见的瞎子倒在地上,血溅了一地,背对着他的是一个人身蛇尾的妖物,那妖物缓缓转过身,手心托举着一颗心,她摇摆着金色的尾巴,坚硬的鳞片刮蹭着木板发出尖锐的声音。
她若无其事地咬了一口那颗还在跳动的心,舔了舔嘴角的血渍,眯着金色的竖瞳挑衅道:“公子,你醒啦?奴许久未食心,在公子家发现生人,大抵是无关紧要的人。奴不告而取公子不会怪罪吧?”
余茂眼底充血,踉跄来到老瞎子身旁,抱着他唤着,“老顾!老顾!”可老瞎子早已气断,那胸前的空洞在提醒着是他带回来路不明的人才害了他。
余茂起身欲掐住妖人的脖子,方接近似有禁锢破碎声。阿姒眼珠流转金光,定住余茂后握起他纤细的腕放在唇边,獠牙方接近又似乎惧怕些什么,耐人寻味地娇笑道,“公子终于肯碰奴啦,在公子家中叨扰许久,轮到奴带公子回奴洞府招待一番了。”
说罢她双手掐诀,鹅黄色衣袖一挥,一阵罡风袭裹两人转瞬来到一昏暗山洞中。
洞中有半蛇半人石像坐落洞府中央,四周尽是满箱的珠宝玉石,洞中灯火昏暗,全靠石像手心握着一颗金黄色物件照明。
那妖人龇着尖锐的牙欲下口去咬他的脖颈,他正闭上眼觉得自己或许劫数难逃的时候,那妖人却顿住了。那双不太聪明的眸子充斥着疑惑,自言自语道:“哎!人是怎么吃来着的?修炼手札里好像没讲过!”
她绕着余茂走了几圈,边走边打量着,“直接吃?”她上前欲咬,忽而“呕~”一声吐出来,“那也太恶心了吧!”
可这人的肉身和灵魂充沛的灵力又叫她垂涎。于是她从乾坤袋里掏出一本食谱开始研究起猪肉的烹饪方式。
刚翻几页食谱便有人在洞口叫嚣,妖人来不及吃他,便怒气冲冲地出去。
过了约莫两刻钟,叫嚣的那个人也被摔了进来,是个紫衣女子,她的皮相生的极好,皮肤细腻白皙,鹅蛋似的脸配上自然又浓密柳叶眉,那双眸子滴溜溜乱转的像极了紫色的琉璃珠,双唇娇艳欲滴,不开口时美得犹如一幅画,可她一开口就略显刁蛮,“你个老长虫,我可是岁华山山主座下首徒,你若是伤我半分的,待我山主回来定要找你算账!”
那蛇妖长尾一甩,两人合抱大的山石瞬间化为齑粉,她浑身泛着金光,缓缓向那姑娘靠近,细长的眼睛微眯着,“我当是哪来的野妖,原是岁华山没山主管的小野妖,岁华山的气数将尽,待你们那山主的最后一抹气息了却,你们那山中万千妖灵皆逃不过湮灭的下场吧!”她说着手指抚上姑娘的脸颊,说话却带着颤音,“你,你看着也挺美味的样子,不急,恰巧逢冬,有食物送上门本君自是乐意笑纳。”
洞府门前又有人来叫唤,她将女子也捆了丢一旁去,急匆匆出了门。
女子恰好砸到余茂身上,身上那股略微熟悉的桃木香令余茂有些恍惚,昏暗中女子同他近距离对视上。女子那双剔透到极致的眸子眸子蓄满了泪水,吧嗒吧嗒的落在余茂的脸上。
余茂见她哭的可怜,不近人情的心徒然多了分怜惜之意,宽慰道:“你别怕,待会儿我让她先吃我,。你既是妖,定有法力傍身趁她不备之际,找机会逃路吧。”
她却一把挣开绳索,顺带将他的也解开,而后呆呆望着他的脸,一手紧紧抓住他袖口,一手紧紧握住胸前挂着的一枚陈旧玉珏,泪水止不住地留,先是小声啜泣,而后泪似是决堤之洪停不下来,哭泣之余顺便抓起他的袖子擦着涕泪。
余茂用力也扯不回袖子,只好作罢。待片刻过后,她逐渐平复下来,赧然一笑道,“公子同我一故人尤为相像,今见公子犹见故人,情难自禁,悲难自抑,还望见谅!”
余茂瞟了眼她脖颈处的那枚年代久远的玉珏,“是像赠予你玉珏的那人吗?”他从未见过有人替他这般哭过,如今竟有人觉得他肖似故人而哭,他倒也觉得稀奇。
姑娘神情微怔,手不自觉想覆上那张熟悉的眉眼却又怕冒犯了眼前之人,生生克制住,“是,他就是送我玉珏的那个人,他是此间顶好的人。”
她眼里含着化不尽的悲伤,令余茂的心蓦然骤疼。
姑娘名予舒,是岁华山山中之精怪,岁华山自有山主管制后,她便成了山主门徒,协管山中事务。
五百年前岁华山主陨落,岁华山被天道所封,岁华山中气运一年不如一年,靠着山主仅存的那几息仙气残喘至今已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