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母抬头望见杨方,眼眸霎时间亮了起来,之前那短命女婿虽性子沉稳,但一瞧模样便是劳苦命,又因身份特殊,万一以往招惹的仇家寻仇,她本心不愿闺女嫁她,但到底他待自家闺女好,舍得出银子,便默许了。
可眼前这人,不着锦衣华服亦有几分气度,富贵人家的亲卫终究不同,但他口中的将军是何人?
她闺女从昨儿到今,行为出挑,举止反常,莫不是惹了官爷?他们布衣百姓可得罪不起。
“娘,我去去就来。”沈昭没料到他们竟提前来了,理理衣襟,尽量保持得体。
昨夜她本想沐洗,但水缸里的水见了底,她不会烧火,夜深若再折腾难免不便,本想今早收拾一番,耽误着就到了时辰。
谢珩今晨下朝后,去掖庭局查探过,但那名婢女以失足落水而定,尸体已处置完,线索皆无,是以他便在约定时辰之前赶到此。
另一方,仵作还未给出御风的验尸结果,虽然他可暂时保住御风的尸体,但案件茫无端绪,唯一牵扯其中便是当夜换值的惊云,但既无证据,哪怕是他,无凭无据又岂会轻易承认。
案子仍在继续调查,但他答应祖母今日带人回府,亦不能耽搁。
严母脚步紧随沈昭,伸长脖子往外探。
谢珩站于门前,一袭靛青圆领袍,头戴幞头,露出鬓角,明明如此考究五官的衣着样式,却被他那张矜贵出挑的脸硬硬撑起,腰间玉珩被风吹起,与蹀躞带金钩相撞,发出脆响,真像画中仙走了墨,偏生三分活气。
仅他等候的片刻,便有几个胆大的小娘子上前搭话。凡皇宫贵族出行,百姓皆避行,严母从未近距离瞧过,一时挪不开眼。
觉察到她的视线,谢珩越过沈昭,走到她娘面前,执礼道:“晚辈谢珩,唐突拜谒,本不当搅扰夫人清净,请夫人允准,恳请三刻之暇,与令嫒有一事相商。”
她娘一时语噎,慌得用衣袖抹条凳,粗布袖口勾着桌角拉出一道线头:“大人快请坐...屋里简陋。”她嗓子发紧,手指在围裙中搓了又搓。
谢珩谢过她,并未落座,不是嫌弃瘸腿矮凳,所议之事虽不是机密,但涉及家私,牵扯之人自然越少越好。
他视线掠过院中几间屋子,平常人家没有书房,唯有厨舍门户打开,多开了两扇窗,他此行只带杨方一人,留他守在门口。
谢珩看向厨房:“可否借厨舍一用。”
“请,请。”她娘让开路,很知趣说,“你们谈,我去打几桶水。”
-
夜里起风,窗柩上难免落了些尘土,谢珩先一步踏进厨舍,持佩剑抵着窗格,推开窗户,迎面四散的尘土不由得令沈昭打了个喷嚏。
她心生疑窦,谈私事特意开窗,如此光明正大,不怕隔间有耳么?但条件还没谈拢,她暂时还不能得罪金主,只由着他去。
谢家礼教严苛,谢珩虽平日相交之人中没有女子,但仍知男女有别,哪怕沈昭是他亲妹,亦不能独处一室,事出有因,开窗避嫌合乎情理。
“不知姑娘这一夜可考虑清楚了?”谢珩望向窗外,视线偏也不偏。
“可以,但我还有一事作为交换。”沈昭答得痛快。
总归她流落在此,早晚落得个被逼嫁人的下场,还不如假扮他妹妹先拖一时,既能挣些银钱又可以再寻退路,否则她在此洗个热水澡都麻烦。
她虽然没那么多心眼宫斗、宅斗,但骗骗几个人应该好说,最起码...她扭头看了看站在一旁风清霁月的谢珩,还有个兜底的帅哥哥,这买卖稳赚不赔!
不知是不是她腐尸见得多了,总觉得谢珩越看越顺眼。
食色性也,古人诚不欺她。
她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直到谢珩轻咳几声,才眼观鼻鼻观心地收回视线。
谢珩:“你需要何事作为交换,只要不涉及道德伦理、律法界限,凡我所能皆可答应。”
-
“哎哟,严家大姐,这么满面春风,又遇到什么喜事了,别藏在心里,给姐几个说说呀。”
严母哼着调子,摇着水井旁的辘轱,眼眸笑眯成一线,上扬的嘴角一直没掉下来。
“她家二闺女下月出嫁你都不知道,据说是个练家子,可舍得出钱,要不你看她老头一早又喊着我家那口子卖酒去了。”
“那是你没瞧见,今早上站在他家门口那男人,严家姐姐,你口风够严啊,何时搭上这种显贵,让我们跟着沾沾光嘛~”
今晨路过几个街坊曾见过谢珩在外等候。
“你闺女好福气啊,我瞧着这个好,那通身的气派常人可不比不了,据说崔家那小女儿壮着胆子上前搭话,直接被人冷冷拒了,臊得躲屋里都不出来了,若是能去富贵人家当个妾室,你这一辈子可不愁了!”
严母满面春风,心里乐开了花,严元清是十里坊间生得最美的小女子,若不是早被那毛小子订下,她岂会拖到现在还未嫁人。
早知有贵客登门,她肯定好好梳洗一番,难怪御风死了,自家孩子却不挂怀,敢情找好了下家,谁人不盼自家孩子有个好归处。
她心中浮想联翩,但尚未订下,一切皆有变数,话只说了三分:“可别折煞我们了,不过是公事罢了,我们哪攀得上人家!”
旁人只当热闹看,互相打趣,一行几名妇人说说笑笑,各回各家。
-
依谢珩所言,只要不逾矩,凡他所能,皆有所应。
沈昭眸子亮了亮:“可当真?”
谢珩:“不知姑娘所需为何,愿闻其详。”
自沈昭见他起,他端方雅正,克己复礼,有意无意都在避嫌,虽然知晓古代礼法森严,但未设身处地,很难体会这琐事中的些微差别。
她第一次见活的古人,难免不觉得有趣,谢珩眉宇间虽凝着几丝煞气,初见活像个玉面修罗,然脱下甲胄,自有几许翩翩公子风流骨,可避嫌过甚,倒更带了几分纯澈的书生气,让人忍不住逗他一逗。
沈昭忽地抬脚,大跨一步跃到他身边,踩碎满地细柴,径直逼到他跟前:“我对公子一见倾心,若事成之后,公子尚未娶亲,不如考虑考虑我。”
莹莹明眸映着谢珩陡然绷紧的下颌,他浑身一僵,连退数步,后腰“砰”地撞上灶台,右手本能地按上剑柄,差点拔剑出鞘。
“姑娘慎言!”他声音都变了几许,剑穗在空中乱摆,耳根染上一片薄红。
这一幕恰巧被刚从外回来的严母看到,掩唇笑得更甚了,杨方并未拦他,毕竟她回自家,何况谢珩交代有意让她家中知晓一二,她半捂着眼:“我再出去转转,不打扰你们。”
此话一出更有理说不清了。
沈昭没料到他脸皮如此薄,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赶紧拉开身距,退至厨舍外,目光垂落在他紧握刀剑的手上:“抱歉了,大人莫急,我不知你如此经不得吓,开个玩笑,开个玩笑罢了。”
沈昭看着他骨节泛白的手慢慢松了,才渐渐舒了口气。
谢珩只觉这小屋憋闷得紧,错开她走至院落一旁,语气冷冷:“哪怕你我并非兄妹,也不得说如此孟浪的话,有失礼法,你若无事,那就这么定了——”
“等等,我确有正事。”
原主有两个兄长,前年河工吃紧,朝廷征役,他长兄上山摔断了腿,留下残疾,本该由他爹和二哥去,但他爹和里正相熟,因着血亲关系,死皮赖脸由她两个兄长去了。
这个家若由她爹继续胡作非为,只怕她娘最后也落不得半分好处,她将所知征役经过尽数告诉谢珩:“我只有一事相求,能不能把我长兄和我爹换回来,此事本就不合乎律法,我这应该不算破例吧。”
反正父次子孝,既然当爹的人性次,可莫怪她这个闺女。
征役一事,疏忽和顶替之事常有发生,前些年朝廷管得严,但近年朝廷扩大人数,由原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只要人头数齐了,即交差了,并不细查。
但律法无论如何改动,像他长兄如此残疾之人确实可免役。
谢珩将还在门口值守的杨方遣去调查:“若真如你所言,我会将你长兄和父亲换回。”
沈昭打断:“等等。”
谢珩:“又有何事?”
沈昭:“我还需同我娘商议一下,征得她同意才能换。”保不齐原主亲娘万一不愿意,那她可不敢瞎出主意,毕竟日子由他们过。
谢珩恢复如常,可对她刚刚那一番逾矩的话仍心有余悸:“此事,我不欲让更多人知晓,所以还需你母亲配合,我们事前约法三章,其一:一旦踏进晋国公府你就要谨记自己身份,你我兄妹有别,不可僭越,言语嬉笑也不可,此是底线,若你办不到,那今日之事需另议。”
本就是玩笑话,见他如此严肃,沈昭跟着板起脸,一双杏眼微微敛起,平添几分肃然,退后半步,学着杨方的口吻:“大人说的是,属下一定听命办事。”可她眉梢却藏不住一丝俏皮,抬眸只见谢珩无奈摇头。
谢珩继续道:“这其二,我同祖母和母亲提过,今日会带你回府,之前答应你的酬劳我不会食言,若你能令祖母病情好转,不再劳心忧神,我另有重谢,但能否过得了她们这一关便看你自己了。”
沈昭心道不妙,原来他亦没有十足的把握,这话里话外,算是给她设置了一关,能否相认全看自己本身,那万一她露了马脚,冒认皇亲国戚,在这儿岂不是砍头的大罪。
人不可貌相,这小子是个黑心莲!
假冒一事本就牵涉众多,若只有几分小聪明,但没有实际胆量,亦是徒劳,见她犹疑,谢珩说:“舍妹五岁自夷陵走失,她身上无明显胎记,何况人事境迁,相貌改变倒也寻常....”
“小事,看我的吧!”
沈昭拍拍胸膛,事已至此,见招拆招呗,“那其三是什么?”
谢珩:“这其三便是你假扮的这些时日,必须同你爹娘暂断关系,杜绝往来,我知这可能会令你为难,但为了保险起见——”
“没问题。”沈昭毫不犹豫地应下,即便谢珩不提,她也不想回来,职业道德在呢,何况她可不想回家见那个强盗爹,她娘有她兄长照顾足矣,本就是陌路人,没得多大感情。
似是没料到她答应得如此痛快,谢珩顿了一息,很快又心下了然,倒更契合了他的猜想:“既然你已经应下,若你能取信于我的祖母,昨日那五百两便是定银,每月我会另付你二十两作为酬劳,一直待我寻回亲妹或我祖母康健,你看如何?”
沈昭虽摸不准银钱置换规则,但他豪门大户总不差钱,点头应下,她应谢珩要求,寻了纸笔写下契书。
普通百姓家若无意参与科举,纸笔仍算稀罕物,严母不在家,沈昭翻箱倒柜许久,才找到一支勉强称之为笔的物件:短竹竿的一头蓄着不知是何动物的毛,上面沾的磨坚硬笔直,很难洗净,将就着水缸里的水简单清洗一番,勉强能用。
待谢珩提笔时,沈昭不自觉地靠过去,瞄着他的笔尖,笔尖却迟迟不落,她侧首看他的侧颜,觉察到他一丝不快,堪堪退了几步。
她也没有离得很近,莫不是他有什么隐疾,不愿同人亲近?
但念在他们约法三章在先,多注意些总归是好。
等谢珩写完,才递给沈昭过目,虽是将就写下,但笔法遒劲有力,极像书中拓印的古文。
正适时,严母见门外杨方不在,以为这主仆二人走了,喜滋滋地挎着竹篮进来,僵了一瞬又道:“大人还没走呢,若是不介意,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不了,我一回还有要事。”谢珩眼神示意沈昭,莫耽误时辰。
沈昭上前扶着她娘进屋,谢珩则在院中候着。
未久便听闻严母尖着嗓子喊:“你莫不是要去当人家外室!?”
可眼前这人,不着锦衣华服亦有几分气度,富贵人家的亲卫终究不同,但他口中的将军是何人?
她闺女从昨儿到今,行为出挑,举止反常,莫不是惹了官爷?他们布衣百姓可得罪不起。
“娘,我去去就来。”沈昭没料到他们竟提前来了,理理衣襟,尽量保持得体。
昨夜她本想沐洗,但水缸里的水见了底,她不会烧火,夜深若再折腾难免不便,本想今早收拾一番,耽误着就到了时辰。
谢珩今晨下朝后,去掖庭局查探过,但那名婢女以失足落水而定,尸体已处置完,线索皆无,是以他便在约定时辰之前赶到此。
另一方,仵作还未给出御风的验尸结果,虽然他可暂时保住御风的尸体,但案件茫无端绪,唯一牵扯其中便是当夜换值的惊云,但既无证据,哪怕是他,无凭无据又岂会轻易承认。
案子仍在继续调查,但他答应祖母今日带人回府,亦不能耽搁。
严母脚步紧随沈昭,伸长脖子往外探。
谢珩站于门前,一袭靛青圆领袍,头戴幞头,露出鬓角,明明如此考究五官的衣着样式,却被他那张矜贵出挑的脸硬硬撑起,腰间玉珩被风吹起,与蹀躞带金钩相撞,发出脆响,真像画中仙走了墨,偏生三分活气。
仅他等候的片刻,便有几个胆大的小娘子上前搭话。凡皇宫贵族出行,百姓皆避行,严母从未近距离瞧过,一时挪不开眼。
觉察到她的视线,谢珩越过沈昭,走到她娘面前,执礼道:“晚辈谢珩,唐突拜谒,本不当搅扰夫人清净,请夫人允准,恳请三刻之暇,与令嫒有一事相商。”
她娘一时语噎,慌得用衣袖抹条凳,粗布袖口勾着桌角拉出一道线头:“大人快请坐...屋里简陋。”她嗓子发紧,手指在围裙中搓了又搓。
谢珩谢过她,并未落座,不是嫌弃瘸腿矮凳,所议之事虽不是机密,但涉及家私,牵扯之人自然越少越好。
他视线掠过院中几间屋子,平常人家没有书房,唯有厨舍门户打开,多开了两扇窗,他此行只带杨方一人,留他守在门口。
谢珩看向厨房:“可否借厨舍一用。”
“请,请。”她娘让开路,很知趣说,“你们谈,我去打几桶水。”
-
夜里起风,窗柩上难免落了些尘土,谢珩先一步踏进厨舍,持佩剑抵着窗格,推开窗户,迎面四散的尘土不由得令沈昭打了个喷嚏。
她心生疑窦,谈私事特意开窗,如此光明正大,不怕隔间有耳么?但条件还没谈拢,她暂时还不能得罪金主,只由着他去。
谢家礼教严苛,谢珩虽平日相交之人中没有女子,但仍知男女有别,哪怕沈昭是他亲妹,亦不能独处一室,事出有因,开窗避嫌合乎情理。
“不知姑娘这一夜可考虑清楚了?”谢珩望向窗外,视线偏也不偏。
“可以,但我还有一事作为交换。”沈昭答得痛快。
总归她流落在此,早晚落得个被逼嫁人的下场,还不如假扮他妹妹先拖一时,既能挣些银钱又可以再寻退路,否则她在此洗个热水澡都麻烦。
她虽然没那么多心眼宫斗、宅斗,但骗骗几个人应该好说,最起码...她扭头看了看站在一旁风清霁月的谢珩,还有个兜底的帅哥哥,这买卖稳赚不赔!
不知是不是她腐尸见得多了,总觉得谢珩越看越顺眼。
食色性也,古人诚不欺她。
她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直到谢珩轻咳几声,才眼观鼻鼻观心地收回视线。
谢珩:“你需要何事作为交换,只要不涉及道德伦理、律法界限,凡我所能皆可答应。”
-
“哎哟,严家大姐,这么满面春风,又遇到什么喜事了,别藏在心里,给姐几个说说呀。”
严母哼着调子,摇着水井旁的辘轱,眼眸笑眯成一线,上扬的嘴角一直没掉下来。
“她家二闺女下月出嫁你都不知道,据说是个练家子,可舍得出钱,要不你看她老头一早又喊着我家那口子卖酒去了。”
“那是你没瞧见,今早上站在他家门口那男人,严家姐姐,你口风够严啊,何时搭上这种显贵,让我们跟着沾沾光嘛~”
今晨路过几个街坊曾见过谢珩在外等候。
“你闺女好福气啊,我瞧着这个好,那通身的气派常人可不比不了,据说崔家那小女儿壮着胆子上前搭话,直接被人冷冷拒了,臊得躲屋里都不出来了,若是能去富贵人家当个妾室,你这一辈子可不愁了!”
严母满面春风,心里乐开了花,严元清是十里坊间生得最美的小女子,若不是早被那毛小子订下,她岂会拖到现在还未嫁人。
早知有贵客登门,她肯定好好梳洗一番,难怪御风死了,自家孩子却不挂怀,敢情找好了下家,谁人不盼自家孩子有个好归处。
她心中浮想联翩,但尚未订下,一切皆有变数,话只说了三分:“可别折煞我们了,不过是公事罢了,我们哪攀得上人家!”
旁人只当热闹看,互相打趣,一行几名妇人说说笑笑,各回各家。
-
依谢珩所言,只要不逾矩,凡他所能,皆有所应。
沈昭眸子亮了亮:“可当真?”
谢珩:“不知姑娘所需为何,愿闻其详。”
自沈昭见他起,他端方雅正,克己复礼,有意无意都在避嫌,虽然知晓古代礼法森严,但未设身处地,很难体会这琐事中的些微差别。
她第一次见活的古人,难免不觉得有趣,谢珩眉宇间虽凝着几丝煞气,初见活像个玉面修罗,然脱下甲胄,自有几许翩翩公子风流骨,可避嫌过甚,倒更带了几分纯澈的书生气,让人忍不住逗他一逗。
沈昭忽地抬脚,大跨一步跃到他身边,踩碎满地细柴,径直逼到他跟前:“我对公子一见倾心,若事成之后,公子尚未娶亲,不如考虑考虑我。”
莹莹明眸映着谢珩陡然绷紧的下颌,他浑身一僵,连退数步,后腰“砰”地撞上灶台,右手本能地按上剑柄,差点拔剑出鞘。
“姑娘慎言!”他声音都变了几许,剑穗在空中乱摆,耳根染上一片薄红。
这一幕恰巧被刚从外回来的严母看到,掩唇笑得更甚了,杨方并未拦他,毕竟她回自家,何况谢珩交代有意让她家中知晓一二,她半捂着眼:“我再出去转转,不打扰你们。”
此话一出更有理说不清了。
沈昭没料到他脸皮如此薄,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赶紧拉开身距,退至厨舍外,目光垂落在他紧握刀剑的手上:“抱歉了,大人莫急,我不知你如此经不得吓,开个玩笑,开个玩笑罢了。”
沈昭看着他骨节泛白的手慢慢松了,才渐渐舒了口气。
谢珩只觉这小屋憋闷得紧,错开她走至院落一旁,语气冷冷:“哪怕你我并非兄妹,也不得说如此孟浪的话,有失礼法,你若无事,那就这么定了——”
“等等,我确有正事。”
原主有两个兄长,前年河工吃紧,朝廷征役,他长兄上山摔断了腿,留下残疾,本该由他爹和二哥去,但他爹和里正相熟,因着血亲关系,死皮赖脸由她两个兄长去了。
这个家若由她爹继续胡作非为,只怕她娘最后也落不得半分好处,她将所知征役经过尽数告诉谢珩:“我只有一事相求,能不能把我长兄和我爹换回来,此事本就不合乎律法,我这应该不算破例吧。”
反正父次子孝,既然当爹的人性次,可莫怪她这个闺女。
征役一事,疏忽和顶替之事常有发生,前些年朝廷管得严,但近年朝廷扩大人数,由原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只要人头数齐了,即交差了,并不细查。
但律法无论如何改动,像他长兄如此残疾之人确实可免役。
谢珩将还在门口值守的杨方遣去调查:“若真如你所言,我会将你长兄和父亲换回。”
沈昭打断:“等等。”
谢珩:“又有何事?”
沈昭:“我还需同我娘商议一下,征得她同意才能换。”保不齐原主亲娘万一不愿意,那她可不敢瞎出主意,毕竟日子由他们过。
谢珩恢复如常,可对她刚刚那一番逾矩的话仍心有余悸:“此事,我不欲让更多人知晓,所以还需你母亲配合,我们事前约法三章,其一:一旦踏进晋国公府你就要谨记自己身份,你我兄妹有别,不可僭越,言语嬉笑也不可,此是底线,若你办不到,那今日之事需另议。”
本就是玩笑话,见他如此严肃,沈昭跟着板起脸,一双杏眼微微敛起,平添几分肃然,退后半步,学着杨方的口吻:“大人说的是,属下一定听命办事。”可她眉梢却藏不住一丝俏皮,抬眸只见谢珩无奈摇头。
谢珩继续道:“这其二,我同祖母和母亲提过,今日会带你回府,之前答应你的酬劳我不会食言,若你能令祖母病情好转,不再劳心忧神,我另有重谢,但能否过得了她们这一关便看你自己了。”
沈昭心道不妙,原来他亦没有十足的把握,这话里话外,算是给她设置了一关,能否相认全看自己本身,那万一她露了马脚,冒认皇亲国戚,在这儿岂不是砍头的大罪。
人不可貌相,这小子是个黑心莲!
假冒一事本就牵涉众多,若只有几分小聪明,但没有实际胆量,亦是徒劳,见她犹疑,谢珩说:“舍妹五岁自夷陵走失,她身上无明显胎记,何况人事境迁,相貌改变倒也寻常....”
“小事,看我的吧!”
沈昭拍拍胸膛,事已至此,见招拆招呗,“那其三是什么?”
谢珩:“这其三便是你假扮的这些时日,必须同你爹娘暂断关系,杜绝往来,我知这可能会令你为难,但为了保险起见——”
“没问题。”沈昭毫不犹豫地应下,即便谢珩不提,她也不想回来,职业道德在呢,何况她可不想回家见那个强盗爹,她娘有她兄长照顾足矣,本就是陌路人,没得多大感情。
似是没料到她答应得如此痛快,谢珩顿了一息,很快又心下了然,倒更契合了他的猜想:“既然你已经应下,若你能取信于我的祖母,昨日那五百两便是定银,每月我会另付你二十两作为酬劳,一直待我寻回亲妹或我祖母康健,你看如何?”
沈昭虽摸不准银钱置换规则,但他豪门大户总不差钱,点头应下,她应谢珩要求,寻了纸笔写下契书。
普通百姓家若无意参与科举,纸笔仍算稀罕物,严母不在家,沈昭翻箱倒柜许久,才找到一支勉强称之为笔的物件:短竹竿的一头蓄着不知是何动物的毛,上面沾的磨坚硬笔直,很难洗净,将就着水缸里的水简单清洗一番,勉强能用。
待谢珩提笔时,沈昭不自觉地靠过去,瞄着他的笔尖,笔尖却迟迟不落,她侧首看他的侧颜,觉察到他一丝不快,堪堪退了几步。
她也没有离得很近,莫不是他有什么隐疾,不愿同人亲近?
但念在他们约法三章在先,多注意些总归是好。
等谢珩写完,才递给沈昭过目,虽是将就写下,但笔法遒劲有力,极像书中拓印的古文。
正适时,严母见门外杨方不在,以为这主仆二人走了,喜滋滋地挎着竹篮进来,僵了一瞬又道:“大人还没走呢,若是不介意,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不了,我一回还有要事。”谢珩眼神示意沈昭,莫耽误时辰。
沈昭上前扶着她娘进屋,谢珩则在院中候着。
未久便听闻严母尖着嗓子喊:“你莫不是要去当人家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