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家开了数十年的牙行坐落在开封城最繁华的清河坊之中,三间门面宽敞明亮,朱漆门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上书“虞氏牙行”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据说是惠娘的祖父年轻时请翰林学士亲笔所题。
宽敞的厅堂正中央摆着一张黄花梨木大案,案上整齐刘列着各类样品,绸缎布匹、瓷器玉器、香料药材,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柜台后是一排檀木柜架,上面摆满了账册、契约文书,每一卷都用丝带系好,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厅堂左侧是专门接待贵客的雅室,四壁挂着名家字画,临窗处设了一张矮榻,榻上铺着软垫,供客人饮茶谈生意。右侧则是一间稍小的偏厅,摆着几张小案,供伙计们记账、誊写契约。
厅堂后门通向后院,那里是惠娘和赵许两位女牙纪平日吃饭休息的地方。院中老槐树亭亭如盖,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桌上常年放着算盘、笔墨和点心匣子。
天气晴好时,三位小娘子便在这里算账、分钱,或是闲话趣事。整个牙行虽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精明干练的气息,惠娘就是这条商业小船的掌舵人,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路商贾之间,既赚银子,也赚人情。
作为牙行掌柜的独女,惠娘从小在算盘声和讨价还价中长大。两年前父亲去世后,她独自支撑牙行,将儿时玩伴许庭知和赵明云招来做牙纪,三人配合默契,竟在男人主导的牙行生意中闯出一片小天地。
赵许二人上午在廖记茶行牵线搭桥找买主,这会儿许庭知已经坐在柜台里面算好了她俩所得的佣金:“按规矩抽一成,共十一贯。加上早上还有一笔药材生意,今日已入账十八贯七百文。”
“够咱们去樊楼吃顿好的了!”赵明云欢呼。
惠娘却摇摇头:“省着点花。我听说城西新开了家波斯珠宝铺子,里面的猫眼石簪子...”
“我要去看!”赵明云立刻来了精神。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惠娘笑着从柜台下取出一个锦盒,“早给你买好了。”
赵明云打开盒子,顿时尖叫一声,抱住惠娘就亲了一口:“虞皇大帝万岁!你最好了!”
许庭知在一旁酸溜溜地撇嘴:“臣的呢?”
“少不了许尚书你的。”惠娘又拿出一个油纸包,“福记新出的桂花糖,双份。”
三个少女笑倒在一起,丝毫看不出谈生意时的精明干练。正当她们分享桂花糖的时候,牙行门口突然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阳光。
“请问...”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你们这里接不接特殊委托?”
惠娘抬头,看到一位身着褐色短打的男子站在逆光中,腰间佩刀,面容隐在阴影里看不真切。她本能地警觉起来,但面上不显:“客官请里面坐。明云,上茶。”
男子却摇摇头:“不必了。我家主人想请掌柜的帮忙找东西。”递上一封信,“若小娘子感兴趣,明日午时,醉仙楼二楼丙字雅间。”
不等惠娘回应,男子已转身离去,步伐快得惊人。赵明云想追出去看个究竟,被惠娘一把拉住:“别急。”
她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寻三年前慈云寺旧物,酬钱千贯。”
惠娘的手微微发抖。慈云寺正是她和杜伏生当年被绑的地方。
“惠娘?”许庭知担忧地看着她,“你脸色好白。”
惠娘迅速收起纸条,强作镇定:“没什么,可能是饿了。明云,去取些点心来吧。”
傍晚收工后,三人照例在后院分账。惠娘将铜钱串好,每人分得十贯,余下的入公账。
“听说明天市巡司有新上任的小官要来查违禁货物,瓦舍又来了新说书人,”赵明云数着钱,兴致勃勃地说,“等他们查完,咱们一起去听说书吧?”
惠娘微微一笑:“好啊。不过我中午要先去趟醉仙楼,有个生意要谈。”
“什么生意?”赵明云好奇地问。
“我也不知会是什么委托。”惠娘望向渐暗的天色,轻声道,“或许能解开一些...过去的谜题。”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那张纸条背面,还有个她再熟悉不过的记号,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豆”字。
转天清晨,天阴沉得像是要下雨。惠娘站在自家牙行门前,将一块新制的“诚信经营”木牌挂在门楣上。她身着淡青色褙子,发髻简单挽起,只用一支木簪固定,朴素中透着几分干练。
“虞掌柜,这牌子挂得可真及时。”隔壁绸缎庄的王大娘挎着菜篮子经过,笑眯眯地说,“听说今日市巡司新上任的小官要来查违禁货物,你这牌子一挂,倒显得心里没鬼。”
惠娘手指微微一颤,险些将木牌摔落。她迅速稳住心神,回以温婉一笑:“大娘说笑了,我这牙行小本经营,哪敢碰那些违禁之物?不过是图个心安罢了。”
她转身回到店内,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牙行内,几个伙计正忙着整理货物,见她进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掌柜的,那批云纹笺...”年纪最小的伙计阿福欲言又止。
惠娘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压低声音道:“都藏好了?”
“按您的吩咐,全挪到地窖去了。”阿福点头,却又忧心忡忡,“可若是他们真要查...”
“没有若是。”惠娘打断他,眼神坚定,“咱们行的正坐的直,怕什么查?”
“掌柜的,新到的茶叶点好了吗?”许庭知风风火火闯进来,手里攥着一把油纸包的糖糕,“趁热吃,西街李婆子刚出锅的。”
惠娘接过糖糕,指尖沾了些糖霜,甜香钻进鼻腔。
“还没呢,就等...”惠娘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市巡司查案!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清朗的嗓音如一道惊雷劈中了惠娘。她手中的糖糕“啪”地掉在地上,糖霜在青砖上碎成一片惨白。惠娘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皂衣的差役鱼贯而入,为首的小官身形挺拔,面容冷峻,正是两年未见的杜伏生。
他身着簇新的绿色官服,那颜色如初春新虞,在晨光下泛着微微的冷意。官帽端正地戴在头上,两侧的翅头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显得格外矜持。
他的面容清俊,眉如墨画,鼻梁高挺,唇薄而紧抿,透着一丝不苟的端正。只是此刻,那双本该沉静的眼睛却微微闪烁,目光不时扫过四周,又迅速收回,仿佛在确认是否有人窥探他的不安。
他步伐极稳,每一步都像是丈量过,可若细看,便能发现他的手指在袖中无意识地摩挲着衣料,指节微微发白。新官上任,本该意气风发,可他的脊背却绷得笔直,像是随时防备着什么。
惠娘的心猛地一沉,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两年前那个雨夜,她这位未婚夫连信都没有留下一封便消失无踪,如今竟以市巡司厢官的身份归来,还带着差役来查她的牙行。
“虞掌柜。”他声音低沉,目光扫过货架时微微一顿,“有人举报贵行私藏违禁货物,本官奉命搜查。”
许庭知一把拽住惠娘的袖子:“惠娘,这好像是新上任那个正八品小官...”
“民女虞氏,见过官人。”惠娘福身行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曾无数次想象重逢的场景,却从未想过会是这样,他带着差役来查自己的牙行。
牙行里的伙计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街对面卖胡饼的摊主最先认出了杜伏生,惊讶地扯着旁边卖布的刘婶的袖子:“那不是杜家的小子吗?怎么穿着官服回来了?”
刘婶眯起眼睛:“哎哟,还真是!两年前说去考功名,就没音信了,可怜虞丫头等了他这么久...”
杜伏生假装没听见街坊们的议论,径直走向货架。他随手抚摸着一匹绸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绸缎的印记不对,是私货吧?”
惠娘深吸了一口气,不急不缓地走过来:“官人好眼力,这是江南新出的花样,印记确实与官造不同,但绝非私货。”她抬头直视杜伏生的眼睛,声音轻柔却坚定,“民女做生意向来遵纪守法,官人若不信,可查账本。”
“那这些药材呢?”杜伏生冷脸转向另一侧的货架,指着一包晒干的草药,“没有官府的批文,私自贩卖可是重罪。”
惠娘轻笑一声:“官人怎么忘了本地习俗?端午将至,街坊们托我代买艾草和菖蒲,用来驱邪避瘟的。”她转向围观的街坊,“李婆婆,您说是不是?”
人群中一个白发老妪连忙点头:“是啊是啊,虞丫头每年都帮我们这些老骨头准备这些,可贴心了!”
杜伏生眼眸里闪过一阵烦躁。她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伶牙俐齿了?他记得她从前最怕与人争辩,如今却能在众人面前与他周旋。
“官人还有什么要查的吗?”惠娘微微偏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要不要连后院也查一查?说不定我在那里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呢。”
这话听在杜伏生耳中格外刺耳。他沉下脸:“本官是秉公办事,请你配合。”
“我当然配合。”惠娘的笑容淡了几分,“只是没想到两年不见,你这块豆腐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我的铺子。”
杜伏生的目光在惠娘脸上停留了一瞬,又迅速移开:“搜。”
差役们如狼似虎地扑向货架,瓶瓶罐罐被粗暴地掀开,布匹绸缎被扯得七零八落。惠娘咬紧下唇,看着父亲留下的青瓷瓶被一个差役随手拨到一旁,险些跌落。
“小心!”惠娘冲上前去接,却被另一个差役拦住。
“站远些!妨碍公务可是要治罪的!”
杜伏生背对着惠娘,肩膀的线条绷得笔直。惠娘盯着他的背影,忽然注意到他腰间挂着的旧香囊,那是她十五岁那年绣的,针脚歪歪扭扭,边角已经磨得发白。他竟然还留着。
“官人!”一个差役从后院跑出来,手里捧着一包东西,“找到了!”
那是一包海外香料,朝廷明令禁止私贩的违禁品。惠娘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这绝不是她家牙行的货。
“虞掌柜,”杜伏生转身,眼神冷得吓人,“你可知私贩违禁香料是何罪名?”
“这不是我的!”惠娘上前一步,声音发颤,“豆...官人明鉴,我从未进过这种货,定是有人栽赃!”
他冷笑一声:“每个被查的商贩都这么说。”抬手一挥,“封店!货物全部没收!人带回衙门问话!”
“杜伏生!”惠娘再也忍不住,直呼其名,“你明知我不会做这种事!当年是谁...”
“住口!”他厉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惠娘读不懂的情绪,“公事公办,休要提旧事。”
差役们开始搬门板,惠娘眼睁睁看着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的牙行被一点点封死。绝望如潮水般涌来,惠娘冲上前抓住杜伏生的衣袖:“求你了,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唯一产业,若没了它,我...”
“放手。”他声音冰冷,却不敢看惠娘的眼睛。
她不肯松手,拉扯间,一个差役猛地推了惠娘一把。她踉跄后退,腰狠狠撞在货架角上,痛得眼前发黑。货架摇晃,那个青瓷瓶终于还是摔了下来,碎成无数片。
“惠娘!”许庭知尖叫着扑过来扶她。
惠娘跪坐在瓷片中间,手掌被割破,血珠滴在那些碎片上。抬头时,正对上杜伏生骤然紧缩的瞳孔。他右手下意识向前伸了伸,又猛地收回,攥成拳头。
“带走。”他转身命令差役,声音比方才更冷,可惠娘分明看见他指尖在微微发抖。
许庭知扶惠娘起来,冲着杜伏生的背影大骂:“好个忘恩负义的狗官!当年你饿得晕倒在雪地里,是虞叔把你背回家,是惠娘省下口粮给你吃!如今你当了个正八品的小官,就这样报答恩人?”
街坊邻居已经围了一圈,指指点点。惠娘听见有人小声议论道:“听说他们订婚之后,杜家败落,杜官人还吃过虞家不少饭呢...”
杜伏生的背影僵了僵,却没有回头。他大步走出店门,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惠娘的脚边。
惠娘低头看着那片影子,忽然想起十五岁那年,他们并肩坐在汴河码头边,他用小刀刻了一只木马送惠娘。马腹底下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字“豆”。他说等成亲之后,要骑着真的马带惠娘去看遍大好山河。
那只木马如今还收在惠娘的妆奁底层,而刻字的人,却亲手封了惠娘的铺子。
“惠娘,你的手...”许庭知捧着她的手,眼泪直掉。
惠娘这才注意到掌心被瓷片割得血肉模糊。奇怪的是,竟感觉不到疼。
“没事。”惠娘轻声说,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忽然在碎瓷片下发现一角油纸,是那包掉在地上的糖糕,已经被踩得稀烂。
就像他们曾经甜蜜的过往。
他没有再看惠娘一眼。
宽敞的厅堂正中央摆着一张黄花梨木大案,案上整齐刘列着各类样品,绸缎布匹、瓷器玉器、香料药材,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柜台后是一排檀木柜架,上面摆满了账册、契约文书,每一卷都用丝带系好,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厅堂左侧是专门接待贵客的雅室,四壁挂着名家字画,临窗处设了一张矮榻,榻上铺着软垫,供客人饮茶谈生意。右侧则是一间稍小的偏厅,摆着几张小案,供伙计们记账、誊写契约。
厅堂后门通向后院,那里是惠娘和赵许两位女牙纪平日吃饭休息的地方。院中老槐树亭亭如盖,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桌上常年放着算盘、笔墨和点心匣子。
天气晴好时,三位小娘子便在这里算账、分钱,或是闲话趣事。整个牙行虽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精明干练的气息,惠娘就是这条商业小船的掌舵人,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路商贾之间,既赚银子,也赚人情。
作为牙行掌柜的独女,惠娘从小在算盘声和讨价还价中长大。两年前父亲去世后,她独自支撑牙行,将儿时玩伴许庭知和赵明云招来做牙纪,三人配合默契,竟在男人主导的牙行生意中闯出一片小天地。
赵许二人上午在廖记茶行牵线搭桥找买主,这会儿许庭知已经坐在柜台里面算好了她俩所得的佣金:“按规矩抽一成,共十一贯。加上早上还有一笔药材生意,今日已入账十八贯七百文。”
“够咱们去樊楼吃顿好的了!”赵明云欢呼。
惠娘却摇摇头:“省着点花。我听说城西新开了家波斯珠宝铺子,里面的猫眼石簪子...”
“我要去看!”赵明云立刻来了精神。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惠娘笑着从柜台下取出一个锦盒,“早给你买好了。”
赵明云打开盒子,顿时尖叫一声,抱住惠娘就亲了一口:“虞皇大帝万岁!你最好了!”
许庭知在一旁酸溜溜地撇嘴:“臣的呢?”
“少不了许尚书你的。”惠娘又拿出一个油纸包,“福记新出的桂花糖,双份。”
三个少女笑倒在一起,丝毫看不出谈生意时的精明干练。正当她们分享桂花糖的时候,牙行门口突然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阳光。
“请问...”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你们这里接不接特殊委托?”
惠娘抬头,看到一位身着褐色短打的男子站在逆光中,腰间佩刀,面容隐在阴影里看不真切。她本能地警觉起来,但面上不显:“客官请里面坐。明云,上茶。”
男子却摇摇头:“不必了。我家主人想请掌柜的帮忙找东西。”递上一封信,“若小娘子感兴趣,明日午时,醉仙楼二楼丙字雅间。”
不等惠娘回应,男子已转身离去,步伐快得惊人。赵明云想追出去看个究竟,被惠娘一把拉住:“别急。”
她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寻三年前慈云寺旧物,酬钱千贯。”
惠娘的手微微发抖。慈云寺正是她和杜伏生当年被绑的地方。
“惠娘?”许庭知担忧地看着她,“你脸色好白。”
惠娘迅速收起纸条,强作镇定:“没什么,可能是饿了。明云,去取些点心来吧。”
傍晚收工后,三人照例在后院分账。惠娘将铜钱串好,每人分得十贯,余下的入公账。
“听说明天市巡司有新上任的小官要来查违禁货物,瓦舍又来了新说书人,”赵明云数着钱,兴致勃勃地说,“等他们查完,咱们一起去听说书吧?”
惠娘微微一笑:“好啊。不过我中午要先去趟醉仙楼,有个生意要谈。”
“什么生意?”赵明云好奇地问。
“我也不知会是什么委托。”惠娘望向渐暗的天色,轻声道,“或许能解开一些...过去的谜题。”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那张纸条背面,还有个她再熟悉不过的记号,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豆”字。
转天清晨,天阴沉得像是要下雨。惠娘站在自家牙行门前,将一块新制的“诚信经营”木牌挂在门楣上。她身着淡青色褙子,发髻简单挽起,只用一支木簪固定,朴素中透着几分干练。
“虞掌柜,这牌子挂得可真及时。”隔壁绸缎庄的王大娘挎着菜篮子经过,笑眯眯地说,“听说今日市巡司新上任的小官要来查违禁货物,你这牌子一挂,倒显得心里没鬼。”
惠娘手指微微一颤,险些将木牌摔落。她迅速稳住心神,回以温婉一笑:“大娘说笑了,我这牙行小本经营,哪敢碰那些违禁之物?不过是图个心安罢了。”
她转身回到店内,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牙行内,几个伙计正忙着整理货物,见她进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掌柜的,那批云纹笺...”年纪最小的伙计阿福欲言又止。
惠娘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压低声音道:“都藏好了?”
“按您的吩咐,全挪到地窖去了。”阿福点头,却又忧心忡忡,“可若是他们真要查...”
“没有若是。”惠娘打断他,眼神坚定,“咱们行的正坐的直,怕什么查?”
“掌柜的,新到的茶叶点好了吗?”许庭知风风火火闯进来,手里攥着一把油纸包的糖糕,“趁热吃,西街李婆子刚出锅的。”
惠娘接过糖糕,指尖沾了些糖霜,甜香钻进鼻腔。
“还没呢,就等...”惠娘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市巡司查案!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清朗的嗓音如一道惊雷劈中了惠娘。她手中的糖糕“啪”地掉在地上,糖霜在青砖上碎成一片惨白。惠娘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皂衣的差役鱼贯而入,为首的小官身形挺拔,面容冷峻,正是两年未见的杜伏生。
他身着簇新的绿色官服,那颜色如初春新虞,在晨光下泛着微微的冷意。官帽端正地戴在头上,两侧的翅头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显得格外矜持。
他的面容清俊,眉如墨画,鼻梁高挺,唇薄而紧抿,透着一丝不苟的端正。只是此刻,那双本该沉静的眼睛却微微闪烁,目光不时扫过四周,又迅速收回,仿佛在确认是否有人窥探他的不安。
他步伐极稳,每一步都像是丈量过,可若细看,便能发现他的手指在袖中无意识地摩挲着衣料,指节微微发白。新官上任,本该意气风发,可他的脊背却绷得笔直,像是随时防备着什么。
惠娘的心猛地一沉,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两年前那个雨夜,她这位未婚夫连信都没有留下一封便消失无踪,如今竟以市巡司厢官的身份归来,还带着差役来查她的牙行。
“虞掌柜。”他声音低沉,目光扫过货架时微微一顿,“有人举报贵行私藏违禁货物,本官奉命搜查。”
许庭知一把拽住惠娘的袖子:“惠娘,这好像是新上任那个正八品小官...”
“民女虞氏,见过官人。”惠娘福身行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曾无数次想象重逢的场景,却从未想过会是这样,他带着差役来查自己的牙行。
牙行里的伙计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街对面卖胡饼的摊主最先认出了杜伏生,惊讶地扯着旁边卖布的刘婶的袖子:“那不是杜家的小子吗?怎么穿着官服回来了?”
刘婶眯起眼睛:“哎哟,还真是!两年前说去考功名,就没音信了,可怜虞丫头等了他这么久...”
杜伏生假装没听见街坊们的议论,径直走向货架。他随手抚摸着一匹绸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绸缎的印记不对,是私货吧?”
惠娘深吸了一口气,不急不缓地走过来:“官人好眼力,这是江南新出的花样,印记确实与官造不同,但绝非私货。”她抬头直视杜伏生的眼睛,声音轻柔却坚定,“民女做生意向来遵纪守法,官人若不信,可查账本。”
“那这些药材呢?”杜伏生冷脸转向另一侧的货架,指着一包晒干的草药,“没有官府的批文,私自贩卖可是重罪。”
惠娘轻笑一声:“官人怎么忘了本地习俗?端午将至,街坊们托我代买艾草和菖蒲,用来驱邪避瘟的。”她转向围观的街坊,“李婆婆,您说是不是?”
人群中一个白发老妪连忙点头:“是啊是啊,虞丫头每年都帮我们这些老骨头准备这些,可贴心了!”
杜伏生眼眸里闪过一阵烦躁。她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伶牙俐齿了?他记得她从前最怕与人争辩,如今却能在众人面前与他周旋。
“官人还有什么要查的吗?”惠娘微微偏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要不要连后院也查一查?说不定我在那里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呢。”
这话听在杜伏生耳中格外刺耳。他沉下脸:“本官是秉公办事,请你配合。”
“我当然配合。”惠娘的笑容淡了几分,“只是没想到两年不见,你这块豆腐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我的铺子。”
杜伏生的目光在惠娘脸上停留了一瞬,又迅速移开:“搜。”
差役们如狼似虎地扑向货架,瓶瓶罐罐被粗暴地掀开,布匹绸缎被扯得七零八落。惠娘咬紧下唇,看着父亲留下的青瓷瓶被一个差役随手拨到一旁,险些跌落。
“小心!”惠娘冲上前去接,却被另一个差役拦住。
“站远些!妨碍公务可是要治罪的!”
杜伏生背对着惠娘,肩膀的线条绷得笔直。惠娘盯着他的背影,忽然注意到他腰间挂着的旧香囊,那是她十五岁那年绣的,针脚歪歪扭扭,边角已经磨得发白。他竟然还留着。
“官人!”一个差役从后院跑出来,手里捧着一包东西,“找到了!”
那是一包海外香料,朝廷明令禁止私贩的违禁品。惠娘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这绝不是她家牙行的货。
“虞掌柜,”杜伏生转身,眼神冷得吓人,“你可知私贩违禁香料是何罪名?”
“这不是我的!”惠娘上前一步,声音发颤,“豆...官人明鉴,我从未进过这种货,定是有人栽赃!”
他冷笑一声:“每个被查的商贩都这么说。”抬手一挥,“封店!货物全部没收!人带回衙门问话!”
“杜伏生!”惠娘再也忍不住,直呼其名,“你明知我不会做这种事!当年是谁...”
“住口!”他厉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惠娘读不懂的情绪,“公事公办,休要提旧事。”
差役们开始搬门板,惠娘眼睁睁看着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的牙行被一点点封死。绝望如潮水般涌来,惠娘冲上前抓住杜伏生的衣袖:“求你了,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唯一产业,若没了它,我...”
“放手。”他声音冰冷,却不敢看惠娘的眼睛。
她不肯松手,拉扯间,一个差役猛地推了惠娘一把。她踉跄后退,腰狠狠撞在货架角上,痛得眼前发黑。货架摇晃,那个青瓷瓶终于还是摔了下来,碎成无数片。
“惠娘!”许庭知尖叫着扑过来扶她。
惠娘跪坐在瓷片中间,手掌被割破,血珠滴在那些碎片上。抬头时,正对上杜伏生骤然紧缩的瞳孔。他右手下意识向前伸了伸,又猛地收回,攥成拳头。
“带走。”他转身命令差役,声音比方才更冷,可惠娘分明看见他指尖在微微发抖。
许庭知扶惠娘起来,冲着杜伏生的背影大骂:“好个忘恩负义的狗官!当年你饿得晕倒在雪地里,是虞叔把你背回家,是惠娘省下口粮给你吃!如今你当了个正八品的小官,就这样报答恩人?”
街坊邻居已经围了一圈,指指点点。惠娘听见有人小声议论道:“听说他们订婚之后,杜家败落,杜官人还吃过虞家不少饭呢...”
杜伏生的背影僵了僵,却没有回头。他大步走出店门,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惠娘的脚边。
惠娘低头看着那片影子,忽然想起十五岁那年,他们并肩坐在汴河码头边,他用小刀刻了一只木马送惠娘。马腹底下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字“豆”。他说等成亲之后,要骑着真的马带惠娘去看遍大好山河。
那只木马如今还收在惠娘的妆奁底层,而刻字的人,却亲手封了惠娘的铺子。
“惠娘,你的手...”许庭知捧着她的手,眼泪直掉。
惠娘这才注意到掌心被瓷片割得血肉模糊。奇怪的是,竟感觉不到疼。
“没事。”惠娘轻声说,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忽然在碎瓷片下发现一角油纸,是那包掉在地上的糖糕,已经被踩得稀烂。
就像他们曾经甜蜜的过往。
他没有再看惠娘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