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沈府偏房内灯火犹亮,微光穿窗而出,映出一道斑驳人影。
沈离澜独坐案前,凝神苦思。
依这时下科举规制,乡试须考三科:八股经义、时务策论、诗赋创作。
时务策论倒也罢了,沈离澜自忖,前世身为公务之人,虽不敢言炉火纯青,然政事论述、时务剖析,亦尚算熟稔,提笔成文,应付考场已绰绰有余。
可那八股经义与诗赋创作,便叫她一阵头痛。前世所学,皆是白话文字与今世律法,至于四书五经的章句训诂、骈文对仗的格律声韵,却从未涉猎,记忆只觉一片荒芜。
沈离澜拢了拢衣袖,仰首望天,正自愁绪翻涌,忽觉眼前一晃,竟弹出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
“小猿系统为您倾情奉上——《三年乡试,五年模拟》题库。”
字迹未散,便见底下整齐罗列着数道题目,皆为乡试必考之要点,更附有详细解析,既有原文义理,又有通俗白话,俨然一部精心辑录的应试宝典。
沈离澜心头微动,尚未来得及细读,却见题库旁冷冷标注着一行醒目红字:
“宿主参加正式考试期间,系统将暂停维护,无法查询。”
“……”
好嘛,分明是告诉她——考场之上,休想依赖系统,半点作弊不得。
一时间哭笑不得,沈离澜叹息摇头,旋即又暗自宽慰。
——既然如此,若能趁备考之时,将这题库烂熟于心,岂非等同于开卷赴考?况且她前世便自诩记忆力过人,学生时期最擅埋首苦读,持久鏖战,既如此,未必不能闯过这一关。
沈离澜当即细数一番,三百道题,细分为三十五日攻克,每日只需熟记十题,兼以温故旧题,循序渐进,总归能成。
念及此处,她心下微定,精神亦随之振奋几分。
她理了理桌上堆叠的案牍,拂去尘埃,提笔蘸墨,徐徐誊录整理,一笔一划,皆极尽专注,誓要将这三年乡试五年模拟的题库,逐一烂熟于心,刻骨铭记。
夜色渐深,院中寂寥,唯有细碎的纸张翻动声,从窗扉缝隙中漏出,随风飘散。
刘氏起夜,见沈离澜厢房透出微光,微微蹙眉,心头一动,面上旋即浮出几分诧异与欣慰。
这孩子,几时竟也能这般用功了?
--------
次日,晨光洒落,天朗气清,微风送爽。
沈清霁早已乘车离府,往书院而去。
沈离澜收拾停当,负着一只沉甸甸的书箱,及至书院门前,见已有七七八八的学子,或三五成群围坐闲谈,或倚廊独自温书,皆朝气盎然。
然方一入门,耳边忽传来阵阵刺耳的笑闹之声。循声望去,只见一高大少年立于廊下,眉毛浓黑,眼下生一颗痣,神色跋扈,语调粗豪,正与身旁三两人推搡打闹。
沈离澜心下微动,目光一凝,顿时认出此人。
——常坤。
常坤一眼瞥见了沈离澜,嘴角一勾,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来,满脸戏谑。
见沈离澜不愿理他,常坤顿时心头不悦,不由分说地用力伸手一推,直接将沈离澜推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哎哟,娘娘腔还敢来?看来昨日落水没喝够,今天又想续一口?”
常坤笑得张狂,语气中满是轻蔑嘲弄。
沈离澜稳住身形,心中怒火腾升,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住情绪,不想与常坤多作纠缠,侧过身想要绕开他离去。
然而,常坤显然没打算让她如愿。他眼疾手快,一把攥住沈离澜纤细的手腕,力道之大,仿佛要将她的骨头捏碎。
“见着你常大哥,怎得连个招呼也不会打了?”
常坤沉声质问道。
沈离澜眸光渐冷,猛地回头看向那高大少年,杏眸圆睁,
“常坤,我警告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若再敢无礼,休怪我不客气!”
声音虽低,却字字铿锵,透着股不容侵犯的凌厉。
常坤愣了一瞬,显然未曾料到沈离澜竟会如此反应。
往日那沈二公子,总是畏畏缩缩,低头耸肩,是个挨打不还手的病秧子。今日怎地忽然伶牙俐齿,胆子大了起来。
眼前的沈离澜,气得面颊微微鼓胀,像极了一只炸毛的猫儿,虽身形瘦小,却昂首挺胸与他对峙,常坤顿觉有些陌生,一时竟忘了反驳,呆愣在原地。
沈离澜趁机一甩手,挣开了他的钳制,背着书箱,头也不回地大步朝书院正堂走去。
今日经义讲授的是《大学》篇中的名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王夫子捋着长须,立于讲台,声若洪钟,徐徐讲解经义大旨。片刻后,命众学子各自围绕此句作一篇八股。
沈离澜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昨夜抱着小猿题库挑灯夜读,几篇八股范文已然默得七七八八。虽初涉经义,尚觉生涩,然格式章法已粗有所悟,自忖不至一字难成。
微一凝思,沈离澜便提笔蘸墨,正欲落笔起草,忽觉后脑勺一凉——
一团揉皱的纸张不知从何处飞来,悄无声息地击在她发间,旋即滚落案下。
沈离澜秀眉微蹙,抬眸不动声色地一扫。
只见身后斜侧处,常坤正佯作低头作文,肩膀微微耸动,唇角藏着一抹猖狂笑意。其旁三四名同伴亦掩口窃笑,眉眼间尽是幸灾乐祸。
沈离澜垂眸,面上不显丝毫异色,继续垂首运笔。
然而常坤却似得寸进尺,趁王夫子转身之际,百般骚扰。
时而以脚尖悄悄踢她椅脚,震得她几乎失笔;时而拿书卷暗中戳她后背,扰人心神。
沈离澜指尖微紧,心中怒火翻腾,却终是强自按捺。她心知若此刻回击,便正中常坤之意,徒惹夫子斥责。
深吸一口气,心念沉入笔端。
“知止则志定,志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虑精,虑精则事成。愿天下志士,审理而笃行之,不负圣贤苦心之诲也…”
收笔一瞬,沈离澜心中微松。
孰料一阵阴影忽然压来,只听“哗啦”一声!一碗黑漆漆的墨汁,自斜后泼洒而至,恰好泼在案上的试卷之上。
纸张顿时被浓墨浸透,原本整齐的八股文章,字迹糊作一团。
王夫子循着案卷,一卷卷收起批阅,至沈离澜案前,目光一扫,顿时眉头紧皱,面色一沉,厉声呵斥道:
“沈离澜!你怎能如此轻慢?不会便不会,何苦以泼墨污卷,欺蒙师长!”
声音如雷霆炸响,四座学子皆闻,纷纷侧目而视。
常坤与那群少年更是低头掩唇,肩膀微颤,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沈离澜抬眼,面色平静,拱手一揖,沉声道:
“禀夫子,这墨水乃常坤所泼,并非学生自污卷面。”
此言一出,周遭顿时寂然。
王夫子听罢,脸色更加难看,冷哼一声,厉声斥道:
“住口!同门之间,尚且不知和睦,反而互生怨尤?你沈离澜的才学,我还能不知?分明是无以为对,故而诡辩推脱!”
沈离澜眸光一敛,声音坚定:
“既如此,学生愿当堂重作一篇,亲呈夫子面前。若有虚妄,甘受责罚!”
言辞铿锵,落地有声。
王夫子一怔,目光在沈离澜脸上停留片刻,终是拂袖怒道:
“既是你自请,便留下来,当堂重作一篇,交卷再议!”
言罢便负手而去。
常坤见状,眼中掠过一抹狡黠,正欲上前奚落几句,哪知沈离澜眸光一冷,猛然提起案上砚台之墨,手腕轻扬,一道液体“刷”地泼洒而出。
“啪”一声脆响。
墨汁顺着常坤的额角滑落,污了那张嚣张跋扈的面孔,沿着其鼻梁、嘴角,一路滴滴答答。
常坤宛如跌落泥淖的丑角,狼狈不堪。
沈离澜缓缓放下砚台,指尖拂了拂袖角,神色漠然,声音不急不缓:
“不小心手滑。方才夫子有言——同门之间,不可相怨。”
她字字清晰,堂中众学子皆怔住,瞠目结舌。
沈清霁静立案前,目光凝视着少年倔强的侧脸,神色复杂难明。
常坤满面乌黑,犹如泼墨鬼魅,狼狈站在原地,双目茫然。
“沈离澜!你是活腻了吗!”
片刻后,他忽地回神,怒火中烧,嘶声咆哮道。
语落,便猛然挥掌,带着破空之声直扫向沈离澜面门,力道之大,似要将人当堂打翻。
沈离澜方欲闪避,眼前忽地一晃,一道修长挺拔的身影倏然挡在她的身前,稳稳地抬手,拦下了常坤那一掌。
“常坤,是你错在先,莫要为难同窗了。”
身前男子语气沉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气息,淡然说道。
沈离澜微微怔了怔,抬眸望去,见此人着一袭青色长衫,气度温润,眉目清朗,透着几分世家贵气。
她心头微动,略感熟悉,随即一阵恍然。
怎把他给忘了!
——淮南才子陆铭。
书中女主角沈清月的命定之人。
沈离澜记得陆铭亦在此书院学习,且念着原身与沈清月的兄妹关系,曾数次替原身解围。可惜原身性情偏狭,只觉陆铭不过表面光风霁月,实则虚伪做作,对其存了深深的成见与排斥。
-----------
常坤碍于陆铭家中当官,心有忌惮,终是不敢再作声色,只带着三五狐朋灰溜溜地离开,临走之际,仍咬牙切齿回首,口中丢下几句狠话,扬言日后必叫沈离澜好看。
待院中人散尽,沈离澜拱手一揖,郑重道:
“今日多谢陆公子出手相助。”
“无碍,倒是沈二公子泼墨回击,叫陆某亦要拱手称佩。”
陆铭微微一笑,神情温和,风度翩翩。
沈离澜听罢,脸上扬起一抹浅笑,心头却未曾放下戒备。
毕竟书中原身对陆铭多有猜忌,她暗自告诫自己,尚需多加留意陆铭此人行事。
天色渐晚,书院众生早已离去,只余沈离澜一人,仍伏案疾书,重写那篇被墨污毁的八股。
院落寂然,唯留笔尖摩挲纸面的轻响。
暮色中偶尔掠过微风,夕阳余晖洒在回廊檐角,光影斑驳。
沈离澜手不停笔,心头却不由忆起前世上大学时,为了期末考试取得高分,每日苦学至深夜。那时校园空寂,星光冷冷洒下,不免生出一丝难言的孤独。
将重新写好的八股文小心收拢,沈离澜起身径直前往王夫子小院,将卷子亲自呈递上前。
夜色微凉。
沈离澜收拾书箱,缓步走出书院。甫一抬眸,便见门外青石道旁,一辆乌篷马车静静停靠。
马车旁,立着一修长清瘦的身影,衣袂在夜风中微微拂动。
“乘我的车一道回去吧。”
沈清霁语声低缓,随即跨步登车,衣袍翻飞。
沈离澜怔了怔,拢紧身上薄袍,旋即提步朝马车行去。
沈离澜独坐案前,凝神苦思。
依这时下科举规制,乡试须考三科:八股经义、时务策论、诗赋创作。
时务策论倒也罢了,沈离澜自忖,前世身为公务之人,虽不敢言炉火纯青,然政事论述、时务剖析,亦尚算熟稔,提笔成文,应付考场已绰绰有余。
可那八股经义与诗赋创作,便叫她一阵头痛。前世所学,皆是白话文字与今世律法,至于四书五经的章句训诂、骈文对仗的格律声韵,却从未涉猎,记忆只觉一片荒芜。
沈离澜拢了拢衣袖,仰首望天,正自愁绪翻涌,忽觉眼前一晃,竟弹出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
“小猿系统为您倾情奉上——《三年乡试,五年模拟》题库。”
字迹未散,便见底下整齐罗列着数道题目,皆为乡试必考之要点,更附有详细解析,既有原文义理,又有通俗白话,俨然一部精心辑录的应试宝典。
沈离澜心头微动,尚未来得及细读,却见题库旁冷冷标注着一行醒目红字:
“宿主参加正式考试期间,系统将暂停维护,无法查询。”
“……”
好嘛,分明是告诉她——考场之上,休想依赖系统,半点作弊不得。
一时间哭笑不得,沈离澜叹息摇头,旋即又暗自宽慰。
——既然如此,若能趁备考之时,将这题库烂熟于心,岂非等同于开卷赴考?况且她前世便自诩记忆力过人,学生时期最擅埋首苦读,持久鏖战,既如此,未必不能闯过这一关。
沈离澜当即细数一番,三百道题,细分为三十五日攻克,每日只需熟记十题,兼以温故旧题,循序渐进,总归能成。
念及此处,她心下微定,精神亦随之振奋几分。
她理了理桌上堆叠的案牍,拂去尘埃,提笔蘸墨,徐徐誊录整理,一笔一划,皆极尽专注,誓要将这三年乡试五年模拟的题库,逐一烂熟于心,刻骨铭记。
夜色渐深,院中寂寥,唯有细碎的纸张翻动声,从窗扉缝隙中漏出,随风飘散。
刘氏起夜,见沈离澜厢房透出微光,微微蹙眉,心头一动,面上旋即浮出几分诧异与欣慰。
这孩子,几时竟也能这般用功了?
--------
次日,晨光洒落,天朗气清,微风送爽。
沈清霁早已乘车离府,往书院而去。
沈离澜收拾停当,负着一只沉甸甸的书箱,及至书院门前,见已有七七八八的学子,或三五成群围坐闲谈,或倚廊独自温书,皆朝气盎然。
然方一入门,耳边忽传来阵阵刺耳的笑闹之声。循声望去,只见一高大少年立于廊下,眉毛浓黑,眼下生一颗痣,神色跋扈,语调粗豪,正与身旁三两人推搡打闹。
沈离澜心下微动,目光一凝,顿时认出此人。
——常坤。
常坤一眼瞥见了沈离澜,嘴角一勾,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来,满脸戏谑。
见沈离澜不愿理他,常坤顿时心头不悦,不由分说地用力伸手一推,直接将沈离澜推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哎哟,娘娘腔还敢来?看来昨日落水没喝够,今天又想续一口?”
常坤笑得张狂,语气中满是轻蔑嘲弄。
沈离澜稳住身形,心中怒火腾升,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住情绪,不想与常坤多作纠缠,侧过身想要绕开他离去。
然而,常坤显然没打算让她如愿。他眼疾手快,一把攥住沈离澜纤细的手腕,力道之大,仿佛要将她的骨头捏碎。
“见着你常大哥,怎得连个招呼也不会打了?”
常坤沉声质问道。
沈离澜眸光渐冷,猛地回头看向那高大少年,杏眸圆睁,
“常坤,我警告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若再敢无礼,休怪我不客气!”
声音虽低,却字字铿锵,透着股不容侵犯的凌厉。
常坤愣了一瞬,显然未曾料到沈离澜竟会如此反应。
往日那沈二公子,总是畏畏缩缩,低头耸肩,是个挨打不还手的病秧子。今日怎地忽然伶牙俐齿,胆子大了起来。
眼前的沈离澜,气得面颊微微鼓胀,像极了一只炸毛的猫儿,虽身形瘦小,却昂首挺胸与他对峙,常坤顿觉有些陌生,一时竟忘了反驳,呆愣在原地。
沈离澜趁机一甩手,挣开了他的钳制,背着书箱,头也不回地大步朝书院正堂走去。
今日经义讲授的是《大学》篇中的名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王夫子捋着长须,立于讲台,声若洪钟,徐徐讲解经义大旨。片刻后,命众学子各自围绕此句作一篇八股。
沈离澜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昨夜抱着小猿题库挑灯夜读,几篇八股范文已然默得七七八八。虽初涉经义,尚觉生涩,然格式章法已粗有所悟,自忖不至一字难成。
微一凝思,沈离澜便提笔蘸墨,正欲落笔起草,忽觉后脑勺一凉——
一团揉皱的纸张不知从何处飞来,悄无声息地击在她发间,旋即滚落案下。
沈离澜秀眉微蹙,抬眸不动声色地一扫。
只见身后斜侧处,常坤正佯作低头作文,肩膀微微耸动,唇角藏着一抹猖狂笑意。其旁三四名同伴亦掩口窃笑,眉眼间尽是幸灾乐祸。
沈离澜垂眸,面上不显丝毫异色,继续垂首运笔。
然而常坤却似得寸进尺,趁王夫子转身之际,百般骚扰。
时而以脚尖悄悄踢她椅脚,震得她几乎失笔;时而拿书卷暗中戳她后背,扰人心神。
沈离澜指尖微紧,心中怒火翻腾,却终是强自按捺。她心知若此刻回击,便正中常坤之意,徒惹夫子斥责。
深吸一口气,心念沉入笔端。
“知止则志定,志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虑精,虑精则事成。愿天下志士,审理而笃行之,不负圣贤苦心之诲也…”
收笔一瞬,沈离澜心中微松。
孰料一阵阴影忽然压来,只听“哗啦”一声!一碗黑漆漆的墨汁,自斜后泼洒而至,恰好泼在案上的试卷之上。
纸张顿时被浓墨浸透,原本整齐的八股文章,字迹糊作一团。
王夫子循着案卷,一卷卷收起批阅,至沈离澜案前,目光一扫,顿时眉头紧皱,面色一沉,厉声呵斥道:
“沈离澜!你怎能如此轻慢?不会便不会,何苦以泼墨污卷,欺蒙师长!”
声音如雷霆炸响,四座学子皆闻,纷纷侧目而视。
常坤与那群少年更是低头掩唇,肩膀微颤,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沈离澜抬眼,面色平静,拱手一揖,沉声道:
“禀夫子,这墨水乃常坤所泼,并非学生自污卷面。”
此言一出,周遭顿时寂然。
王夫子听罢,脸色更加难看,冷哼一声,厉声斥道:
“住口!同门之间,尚且不知和睦,反而互生怨尤?你沈离澜的才学,我还能不知?分明是无以为对,故而诡辩推脱!”
沈离澜眸光一敛,声音坚定:
“既如此,学生愿当堂重作一篇,亲呈夫子面前。若有虚妄,甘受责罚!”
言辞铿锵,落地有声。
王夫子一怔,目光在沈离澜脸上停留片刻,终是拂袖怒道:
“既是你自请,便留下来,当堂重作一篇,交卷再议!”
言罢便负手而去。
常坤见状,眼中掠过一抹狡黠,正欲上前奚落几句,哪知沈离澜眸光一冷,猛然提起案上砚台之墨,手腕轻扬,一道液体“刷”地泼洒而出。
“啪”一声脆响。
墨汁顺着常坤的额角滑落,污了那张嚣张跋扈的面孔,沿着其鼻梁、嘴角,一路滴滴答答。
常坤宛如跌落泥淖的丑角,狼狈不堪。
沈离澜缓缓放下砚台,指尖拂了拂袖角,神色漠然,声音不急不缓:
“不小心手滑。方才夫子有言——同门之间,不可相怨。”
她字字清晰,堂中众学子皆怔住,瞠目结舌。
沈清霁静立案前,目光凝视着少年倔强的侧脸,神色复杂难明。
常坤满面乌黑,犹如泼墨鬼魅,狼狈站在原地,双目茫然。
“沈离澜!你是活腻了吗!”
片刻后,他忽地回神,怒火中烧,嘶声咆哮道。
语落,便猛然挥掌,带着破空之声直扫向沈离澜面门,力道之大,似要将人当堂打翻。
沈离澜方欲闪避,眼前忽地一晃,一道修长挺拔的身影倏然挡在她的身前,稳稳地抬手,拦下了常坤那一掌。
“常坤,是你错在先,莫要为难同窗了。”
身前男子语气沉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气息,淡然说道。
沈离澜微微怔了怔,抬眸望去,见此人着一袭青色长衫,气度温润,眉目清朗,透着几分世家贵气。
她心头微动,略感熟悉,随即一阵恍然。
怎把他给忘了!
——淮南才子陆铭。
书中女主角沈清月的命定之人。
沈离澜记得陆铭亦在此书院学习,且念着原身与沈清月的兄妹关系,曾数次替原身解围。可惜原身性情偏狭,只觉陆铭不过表面光风霁月,实则虚伪做作,对其存了深深的成见与排斥。
-----------
常坤碍于陆铭家中当官,心有忌惮,终是不敢再作声色,只带着三五狐朋灰溜溜地离开,临走之际,仍咬牙切齿回首,口中丢下几句狠话,扬言日后必叫沈离澜好看。
待院中人散尽,沈离澜拱手一揖,郑重道:
“今日多谢陆公子出手相助。”
“无碍,倒是沈二公子泼墨回击,叫陆某亦要拱手称佩。”
陆铭微微一笑,神情温和,风度翩翩。
沈离澜听罢,脸上扬起一抹浅笑,心头却未曾放下戒备。
毕竟书中原身对陆铭多有猜忌,她暗自告诫自己,尚需多加留意陆铭此人行事。
天色渐晚,书院众生早已离去,只余沈离澜一人,仍伏案疾书,重写那篇被墨污毁的八股。
院落寂然,唯留笔尖摩挲纸面的轻响。
暮色中偶尔掠过微风,夕阳余晖洒在回廊檐角,光影斑驳。
沈离澜手不停笔,心头却不由忆起前世上大学时,为了期末考试取得高分,每日苦学至深夜。那时校园空寂,星光冷冷洒下,不免生出一丝难言的孤独。
将重新写好的八股文小心收拢,沈离澜起身径直前往王夫子小院,将卷子亲自呈递上前。
夜色微凉。
沈离澜收拾书箱,缓步走出书院。甫一抬眸,便见门外青石道旁,一辆乌篷马车静静停靠。
马车旁,立着一修长清瘦的身影,衣袂在夜风中微微拂动。
“乘我的车一道回去吧。”
沈清霁语声低缓,随即跨步登车,衣袍翻飞。
沈离澜怔了怔,拢紧身上薄袍,旋即提步朝马车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