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过半,本该是生机勃勃。尤其在经过了雨水的丰沛浇灌后,更应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可西伯侯府内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家母太姒一朝病倒,来得突然,来得莫名。病因诡异,全西岐的巫医都被请来,却无一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祓除、傩舞及桃茢,一次又一次地举行祝祷仪式,焚烧符纸,摇动铜铃,可太姒的病情却毫无起色,并且愈发虚弱,半月过去,已经是连说话都费劲。
姬昌坐在榻边,握着发妻之手,看着她如纸般苍白的脸色,呼吸微弱到似会随时消散在这四月天中,心痛到哽咽不止:“夫人,你一定要撑住……西岐不能没有你,我和孩子们也不能没有你啊!”
伯邑考牵着弟弟的手,在榻边也跟着落泪。
姬发蓦地扑来,抓住母亲的衣袖,眼泪一滴滴落在锦被上,呜咽哭道:“母亲,您醒醒!醒醒好不好?发儿以后一定听您的话,再也不惹您生气了呜呜……”
榻上人还在昏迷着,她给不了任何应答。
阳光明媚的春日,却渗透不进这屋中来,弥漫在这屋中每个角落每个缝隙的,是符水的难闻气味,令人愈感窒息。
“父亲,”姬发忽然抬头,泪珠涵在眼眶还未落下,他拽着姬昌的袖口,急道,“我们把阿昙姐姐找来吧!她一定有办法!”
阿昙?姬昌眉头紧锁,攥紧拳头。
他已多次听儿子提起这位医女,但对她一无所知。太姒的病情非同小可,他不敢轻易将夫人的性命托付给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
“考儿,”他转向长子,肃容问道,“你见过那位医女,她的医术究竟如何?”
伯邑考低头看向手背处,那里曾被她细腻的涂过药水,如今自然早已愈合不见任何伤痕踪迹。他沉吟片刻,答道:“孩儿不敢断言,但可以一试,只是她行踪不定,恐怕不好找。”
既然稳重的长子都这么说了,姬昌点头:“只要她还在西岐,就一定能找到。”
又吩咐他道,“你见过她的长相,就由你绘制画像,交由侍卫们满城寻找。”
“是,父亲。”
*
书案前,伯邑考铺开一张洁白的绢布,以笔沾墨,闭上眼,陷入了沉思。
如同迷雾一样的少女,在他在脑海中回想时却又如此的清晰。
笔尖落在绢布上,轻易勾勒出少女的轮廓,双环髻,灰衣素裙,纤细身量……将脑海中她的模样落于笔下,实在过于简单。只是在细现神情时,他犹豫了。
他忘不掉当日她倏地冷漠的双眸。
叹着气,伯邑考再沾了沾墨,添上这最后几笔。
……画中少女眉眼弯弯,唇角微扬,映出两个浅浅酒窝,神采飞扬中带着几分狡黠的笑意。
*
侍卫们立刻带着惟妙惟肖的少女画像满城搜寻,不过一日,就打听到了在一处偏僻的巷子里曾出现她的踪迹。
为表郑重,姬昌命与她有过交情的伯邑考亲自前往迎接。
他迟疑了一瞬,应允。
准备妥当后,伯邑考带着两名侍卫,沿着蜿蜒狭窄的小巷寻去。
情报没有问题,她的确在。
远远地,他看见阿昙蹲在一棵桑树下,正用小铲子挖着泥土,又或者是在松土,不知在做什么,却很忙碌,两股发辫几乎要垂进泥土里。
那一瞬间,她似乎察觉到了被注视,忽然起身回头,与他的视线撞个正着。
少女唇角勾起,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伯邑考正欲上前,却被横空冒出的一户就近居住的人家拦住。农妇认出了他是西岐世子,激动地拉着他道谢,还让丈夫从家里拾处一篮家养鸡蛋,热情的往他手里塞。
“不可,父亲再三告诫我,不能收百姓的东西。”
“世子,多亏了您和侯爷,我们才有了活路!”农妇眼中含泪,感激道,“这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热情难却,伯邑考推辞不过,只好接过这沉甸甸的心意。
等道过谢,目送他们离去,他再抬头时,桑树下已空无一人。
人跑了,在他被缠住的时候。
伯邑考紧抿着唇,心里一落,慌了,带着侍卫在城中寻了一下午,却始终不见阿昙的身影,而晚霞已至。
原以为前功尽弃,今日注定寻不到人,他正灰心丧气时,却在回府的路上瞥见一抹熟悉的灰影。
一家面摊棚下,有一人悠然闲坐,小木箱搁置一旁。
老板热情地端上一碗面,笑道:“阿昙姑娘,您那方子真是神了!加了您说的甘叶后,汤鲜味美,生意比之前好多了!这碗面算我请你的,请不要客气!”
阿昙笑眯眯地点头,拿起筷子正要开动,却听见几人急促的脚步声向自己靠来,清澈的面汤里转眼映出三个脑袋。
抬起视线时,正见伯邑考带着侍卫已站至面前。
她对上几人目的性过于强烈的注视,眨了眨眼,放下筷子,语调轻快:“小公子,你该不会是来找我的吧?”
伯邑考目光不做转移:“我来请阿昙姑娘到西伯侯府做客。”
“做客?”阿昙抬了一下眉,显然不信。
“家母病重,已请遍全城巫医可都束手无策,故来请阿昙姑娘施以援手。”他不仅语气诚恳,还郑重对她行了一礼。
她摊手,故作无奈状:“小公子莫不是忘了?我说过,我并非医女。”
伯邑考不正面回答,抬了下手示意,两名侍卫随即捧着两物上前,一个托盘上堆满金子,另一个则是名贵的珠宝。
“诊金已备好,望阿昙姑娘出手救人。”
像是看到了听到了什么荒谬幽默的事一般,她险些当着他的面直接噗嗤笑出声来。眸光明亮,神色几经变幻,最后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声,却充斥着让他捉摸不透的莫名意思。
“既然小公子如此大方,我还能说不吗?”
她的话语似乎已给出了回答,但伯邑考分明猜不透她此刻的心思。
阿昙站起身,简单整理衣裙上的褶皱,随口补了一句:“有一点需提前言明——我只管尽力,不论死活。”
伯邑考点头:“自当如此。”
“行,”她在转身前,对面摊老板高声道,“抱歉啦,老板,今天这碗面看来我是无法消受了。”
老板笑道:“无妨,阿昙姑娘你先去忙,什么时候想吃,欢迎再来,这碗面我是一定要请的!”
“那就说好啦!”
阿昙摆摆手,随人离去。
*
晚霞漫天,一行人齐齐踏入西伯侯府。
府内正厅,已摆起烛光台,映照着端坐在主位之上的姬昌略显疲惫的面容,他早已恭候多时。厅内还聚集了不少巫医,他们听闻侯爷对这位医女寄予厚望,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然而,当阿昙踏入厅内时,如一阵春风拂来,又如三月暖阳照耀,叫众人皆感到一阵清新盈面。
眼前的少女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灰衣素裙,简素发髻,眉宇间带着几分云淡风轻的笑意。
她步履从容,神态自若,仿佛面对的不是西岐权贵,而只是一群寻常路人。
虽然她嘴上喊的是“侯爷”,但姿态却无一点卑微,反而背脊挺直,脸庞微抬,透着骨子的高傲与松弛。
自她刚刚踏入厅内起,姬昌就打量着她,目光温和却带着几分审视。
这么年轻真会有高超的医术吗?姬昌心中疑虑更深,但面上不显,起身向她走去,微微颔首道:“阿昙姑娘,多谢你当日对我两个儿子的照顾。”
阿昙余光瞥了眼站在一旁的伯邑考,少年垂眸静立,神色平静,仿佛对这话语没有丝毫反应。
她收回目光,笑意浅浅:“侯爷客气了,我不过是顺手为之,算不得什么。”
姬昌注意到她语气中的疏离,却并未点破,继续道:“发儿常提起你,说你医术高超,心地善良,这次夫人突发恶疾,城内巫医们束手无策,只能厚颜请姑娘你相助。”
“我不过略通医理,不敢妄称医术高超,不过既然侯爷相请,我自当尽力而为。”她的语气轻描淡写,自信坦然,不卑不亢。
如此年轻却有如此沉稳的姿态,姬昌愈感惊奇,语气也愈发温和:“有阿昙姑娘这句话,我便放心了,不知姑娘可需要什么准备?”
“不必麻烦,我先去看看夫人。”
“好!这边请!”
姬昌亲自在最前方带路,怀抱着希望,他的脚步较之往日都分外急促些,而阿昙则显得淡定的多。
即使她根本不知道病症是轻是重,会生还是会死。
伯邑考跟在她的身后,三步之遥,怔怔的盯着她斜挎小木箱细长的背带,那是由褐色双股麻绳织绞而成的,和她用来束腰的绳结有着如出一辙的纹理。
……可他却只敢看着背带,而不敢挪移视线。
卧房内。
姬发守在床边,听到众人靠近的脚步声,一回头便瞧见人群正中的阿昙。
“阿昙姐姐!”抑制不住溢之于口的呼唤,他兴奋的想要冲上前去,却被姬昌拦住。
“发儿,莫要打扰阿昙姑娘诊治。”姬昌低声提醒,随即将他的小手交给身后的伯邑考。
姬发噤了声,却还是对着阿昙猛地眨眨眼,阿昙微微一笑,随后走到榻前。
摇曳的烛火黯淡,正如同榻上之人微弱的生命。
太姒安静横躺,双眼紧闭,眼窝凹陷,面色苍白,看上去的确病的不轻。细看容貌,美丽端庄,能在伯邑考姬发兄弟俩优越的五官上看到她的影子。
随着阿昙放下木箱子,坐了下来,围观几人不由得紧张到屏息。视线在片刻落到昏迷的太姒脸上后,转而凝视着她的动作神情。
见她先是仔细观察太姒的面色与瞳眸,随后轻轻抽出她被下的手腕,指腹按在脉门上,一番简单望闻切后,她已由最开始的微微皱眉,到很快眉头舒展,似乎已成竹在胸。
“如何?”姬昌忍不住问道。
阿昙收回手,神色轻松:“能治。”
家母太姒一朝病倒,来得突然,来得莫名。病因诡异,全西岐的巫医都被请来,却无一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祓除、傩舞及桃茢,一次又一次地举行祝祷仪式,焚烧符纸,摇动铜铃,可太姒的病情却毫无起色,并且愈发虚弱,半月过去,已经是连说话都费劲。
姬昌坐在榻边,握着发妻之手,看着她如纸般苍白的脸色,呼吸微弱到似会随时消散在这四月天中,心痛到哽咽不止:“夫人,你一定要撑住……西岐不能没有你,我和孩子们也不能没有你啊!”
伯邑考牵着弟弟的手,在榻边也跟着落泪。
姬发蓦地扑来,抓住母亲的衣袖,眼泪一滴滴落在锦被上,呜咽哭道:“母亲,您醒醒!醒醒好不好?发儿以后一定听您的话,再也不惹您生气了呜呜……”
榻上人还在昏迷着,她给不了任何应答。
阳光明媚的春日,却渗透不进这屋中来,弥漫在这屋中每个角落每个缝隙的,是符水的难闻气味,令人愈感窒息。
“父亲,”姬发忽然抬头,泪珠涵在眼眶还未落下,他拽着姬昌的袖口,急道,“我们把阿昙姐姐找来吧!她一定有办法!”
阿昙?姬昌眉头紧锁,攥紧拳头。
他已多次听儿子提起这位医女,但对她一无所知。太姒的病情非同小可,他不敢轻易将夫人的性命托付给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
“考儿,”他转向长子,肃容问道,“你见过那位医女,她的医术究竟如何?”
伯邑考低头看向手背处,那里曾被她细腻的涂过药水,如今自然早已愈合不见任何伤痕踪迹。他沉吟片刻,答道:“孩儿不敢断言,但可以一试,只是她行踪不定,恐怕不好找。”
既然稳重的长子都这么说了,姬昌点头:“只要她还在西岐,就一定能找到。”
又吩咐他道,“你见过她的长相,就由你绘制画像,交由侍卫们满城寻找。”
“是,父亲。”
*
书案前,伯邑考铺开一张洁白的绢布,以笔沾墨,闭上眼,陷入了沉思。
如同迷雾一样的少女,在他在脑海中回想时却又如此的清晰。
笔尖落在绢布上,轻易勾勒出少女的轮廓,双环髻,灰衣素裙,纤细身量……将脑海中她的模样落于笔下,实在过于简单。只是在细现神情时,他犹豫了。
他忘不掉当日她倏地冷漠的双眸。
叹着气,伯邑考再沾了沾墨,添上这最后几笔。
……画中少女眉眼弯弯,唇角微扬,映出两个浅浅酒窝,神采飞扬中带着几分狡黠的笑意。
*
侍卫们立刻带着惟妙惟肖的少女画像满城搜寻,不过一日,就打听到了在一处偏僻的巷子里曾出现她的踪迹。
为表郑重,姬昌命与她有过交情的伯邑考亲自前往迎接。
他迟疑了一瞬,应允。
准备妥当后,伯邑考带着两名侍卫,沿着蜿蜒狭窄的小巷寻去。
情报没有问题,她的确在。
远远地,他看见阿昙蹲在一棵桑树下,正用小铲子挖着泥土,又或者是在松土,不知在做什么,却很忙碌,两股发辫几乎要垂进泥土里。
那一瞬间,她似乎察觉到了被注视,忽然起身回头,与他的视线撞个正着。
少女唇角勾起,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伯邑考正欲上前,却被横空冒出的一户就近居住的人家拦住。农妇认出了他是西岐世子,激动地拉着他道谢,还让丈夫从家里拾处一篮家养鸡蛋,热情的往他手里塞。
“不可,父亲再三告诫我,不能收百姓的东西。”
“世子,多亏了您和侯爷,我们才有了活路!”农妇眼中含泪,感激道,“这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热情难却,伯邑考推辞不过,只好接过这沉甸甸的心意。
等道过谢,目送他们离去,他再抬头时,桑树下已空无一人。
人跑了,在他被缠住的时候。
伯邑考紧抿着唇,心里一落,慌了,带着侍卫在城中寻了一下午,却始终不见阿昙的身影,而晚霞已至。
原以为前功尽弃,今日注定寻不到人,他正灰心丧气时,却在回府的路上瞥见一抹熟悉的灰影。
一家面摊棚下,有一人悠然闲坐,小木箱搁置一旁。
老板热情地端上一碗面,笑道:“阿昙姑娘,您那方子真是神了!加了您说的甘叶后,汤鲜味美,生意比之前好多了!这碗面算我请你的,请不要客气!”
阿昙笑眯眯地点头,拿起筷子正要开动,却听见几人急促的脚步声向自己靠来,清澈的面汤里转眼映出三个脑袋。
抬起视线时,正见伯邑考带着侍卫已站至面前。
她对上几人目的性过于强烈的注视,眨了眨眼,放下筷子,语调轻快:“小公子,你该不会是来找我的吧?”
伯邑考目光不做转移:“我来请阿昙姑娘到西伯侯府做客。”
“做客?”阿昙抬了一下眉,显然不信。
“家母病重,已请遍全城巫医可都束手无策,故来请阿昙姑娘施以援手。”他不仅语气诚恳,还郑重对她行了一礼。
她摊手,故作无奈状:“小公子莫不是忘了?我说过,我并非医女。”
伯邑考不正面回答,抬了下手示意,两名侍卫随即捧着两物上前,一个托盘上堆满金子,另一个则是名贵的珠宝。
“诊金已备好,望阿昙姑娘出手救人。”
像是看到了听到了什么荒谬幽默的事一般,她险些当着他的面直接噗嗤笑出声来。眸光明亮,神色几经变幻,最后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声,却充斥着让他捉摸不透的莫名意思。
“既然小公子如此大方,我还能说不吗?”
她的话语似乎已给出了回答,但伯邑考分明猜不透她此刻的心思。
阿昙站起身,简单整理衣裙上的褶皱,随口补了一句:“有一点需提前言明——我只管尽力,不论死活。”
伯邑考点头:“自当如此。”
“行,”她在转身前,对面摊老板高声道,“抱歉啦,老板,今天这碗面看来我是无法消受了。”
老板笑道:“无妨,阿昙姑娘你先去忙,什么时候想吃,欢迎再来,这碗面我是一定要请的!”
“那就说好啦!”
阿昙摆摆手,随人离去。
*
晚霞漫天,一行人齐齐踏入西伯侯府。
府内正厅,已摆起烛光台,映照着端坐在主位之上的姬昌略显疲惫的面容,他早已恭候多时。厅内还聚集了不少巫医,他们听闻侯爷对这位医女寄予厚望,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然而,当阿昙踏入厅内时,如一阵春风拂来,又如三月暖阳照耀,叫众人皆感到一阵清新盈面。
眼前的少女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灰衣素裙,简素发髻,眉宇间带着几分云淡风轻的笑意。
她步履从容,神态自若,仿佛面对的不是西岐权贵,而只是一群寻常路人。
虽然她嘴上喊的是“侯爷”,但姿态却无一点卑微,反而背脊挺直,脸庞微抬,透着骨子的高傲与松弛。
自她刚刚踏入厅内起,姬昌就打量着她,目光温和却带着几分审视。
这么年轻真会有高超的医术吗?姬昌心中疑虑更深,但面上不显,起身向她走去,微微颔首道:“阿昙姑娘,多谢你当日对我两个儿子的照顾。”
阿昙余光瞥了眼站在一旁的伯邑考,少年垂眸静立,神色平静,仿佛对这话语没有丝毫反应。
她收回目光,笑意浅浅:“侯爷客气了,我不过是顺手为之,算不得什么。”
姬昌注意到她语气中的疏离,却并未点破,继续道:“发儿常提起你,说你医术高超,心地善良,这次夫人突发恶疾,城内巫医们束手无策,只能厚颜请姑娘你相助。”
“我不过略通医理,不敢妄称医术高超,不过既然侯爷相请,我自当尽力而为。”她的语气轻描淡写,自信坦然,不卑不亢。
如此年轻却有如此沉稳的姿态,姬昌愈感惊奇,语气也愈发温和:“有阿昙姑娘这句话,我便放心了,不知姑娘可需要什么准备?”
“不必麻烦,我先去看看夫人。”
“好!这边请!”
姬昌亲自在最前方带路,怀抱着希望,他的脚步较之往日都分外急促些,而阿昙则显得淡定的多。
即使她根本不知道病症是轻是重,会生还是会死。
伯邑考跟在她的身后,三步之遥,怔怔的盯着她斜挎小木箱细长的背带,那是由褐色双股麻绳织绞而成的,和她用来束腰的绳结有着如出一辙的纹理。
……可他却只敢看着背带,而不敢挪移视线。
卧房内。
姬发守在床边,听到众人靠近的脚步声,一回头便瞧见人群正中的阿昙。
“阿昙姐姐!”抑制不住溢之于口的呼唤,他兴奋的想要冲上前去,却被姬昌拦住。
“发儿,莫要打扰阿昙姑娘诊治。”姬昌低声提醒,随即将他的小手交给身后的伯邑考。
姬发噤了声,却还是对着阿昙猛地眨眨眼,阿昙微微一笑,随后走到榻前。
摇曳的烛火黯淡,正如同榻上之人微弱的生命。
太姒安静横躺,双眼紧闭,眼窝凹陷,面色苍白,看上去的确病的不轻。细看容貌,美丽端庄,能在伯邑考姬发兄弟俩优越的五官上看到她的影子。
随着阿昙放下木箱子,坐了下来,围观几人不由得紧张到屏息。视线在片刻落到昏迷的太姒脸上后,转而凝视着她的动作神情。
见她先是仔细观察太姒的面色与瞳眸,随后轻轻抽出她被下的手腕,指腹按在脉门上,一番简单望闻切后,她已由最开始的微微皱眉,到很快眉头舒展,似乎已成竹在胸。
“如何?”姬昌忍不住问道。
阿昙收回手,神色轻松:“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