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
刚到常安县时,姜繁就从师爷那里借了一本有关本地风土民情的书看。
这个时代并不同于她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朝代,对于姜繁这个从异世界穿越过来的人来说,需要重新掌握这里的几本情况和常识。
姜繁阅读速度快,几天就看完了师爷借给她的那本书,还回去之后,师爷又随手拿了几本递给她。
“你那么喜欢读书,那这些你也拿着先看着。”老师爷笑呵呵的。
“如果还喜欢什么书,我让李九去平州府的书肆给你买几本回来。”姜繁来还书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姜晏清,姜晏清对姜繁喜欢看书这事儿也感到很欣慰。
“不用了,师爷这些书暂时够了。”姜繁摇头表示拒绝。
道完谢后,姜繁怀里抱着一摞书,姜晏清也紧跟其后,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姜繁旁边。
不过他还没说什么,大门外就跑进来一个衙役,到了姜晏清跟前。
“大人,出事儿了。”此人气喘吁吁,额头上冒着热汗。
这个衙役听口音不像是常安县本地的,而且看着面生,应该是这几天趁着新知县上任衙役刚招的人,也不怪他这么大惊小怪。
“什么事儿,慢慢说。”本来县官就要面对各种民间杂事,姜晏清是预料到并做好了准备。
待那个衙役全部讲完之后,姜繁才知道是县内一户商贩与从乡下过来做短工赚钱的几个人起了冲突。
本来只是两人的争吵,现在已经快发展成两方多人的互殴了。
而且这个商贩在这常安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衙役就赶紧过来通知姜晏清了。
时不待人,姜晏清在听完衙役的话后就马上带着一队衙役前往了那个商贩的家。
姜繁看着姜晏清带人出去,骑着马就走了,自己也想着跟上去,但她也跟不上啊。
只能在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人们。
“想跟着他们去?”
突然,姜繁听到旁边传来了楚峥的声音,回过头一看,果然是他。
“啊?”
“我带你去。”楚峥饶有兴致的把自己的马牵过来,拍了一下马背。
楚峥觉得姜繁还挺有意思的,他也乐得在得空的时候来找她,也算是朋友吧,那帮朋友一点儿小忙就不算什么。
姜繁看着这批黑马,“真的?”不是在逗她吧。
楚峥一个利落的动作就已经上了马,向着姜繁伸过手来,“来吧。”
姜繁这时也不好拒绝,于是干脆就借着他的力上了马。
......
商贩姓刘,刘邑,在常安县也算是小有名气,前些日子刚雇佣了一些短工,但他们刚上工并不熟练,因此难免会有失误,张老爷就冲着他们发了火,而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没忍住顶了嘴,就这么起了冲突。
在刘姓商贩的商铺门口,商贩的家人、管家、仆役,以及涉事的那些短工都在。
两方人在激烈的争吵,情势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动起了手。
本身就已经积怨已久,情绪在此刻全部爆发了出来。
旁边拉架的人也有被误伤的。
然而就是这么焦灼的氛围之下,还是有一些人在旁边围观凑热闹。
衙役们很快就来了。
巡检令衙役上去武力制止这些正在打架的人。
姜繁和楚峥下了马,就跟在了人群后面。
“这什么情况?”姜繁有些好奇他们为什么打起来,自言自语。
她旁边的一个支起棚子卖汤面的大娘听见了,转头看过来发现说话的是个小姑娘,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就不好惹的桀骜少年。她心里嘀咕了一句,但想“八卦”的心还是让她和这小姑娘说了原因。
原来,今年常安县下面各村落里很多人都来常安县及其周边地方找短工的活做。
商贩刘邑最近也低价格雇了几个短工,不过他们之前都是种庄稼的,以前也没做过这样的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出了错,刘邑本来就三天两头的训斥这些人,今天一看到他们在活上出了错,更是大发雷霆。
谁知道这些短工里头也有性子直的,直接顶嘴。
刘邑一看他们竟然还敢顶嘴,自己也骂的更脏了。
其他短工也是在受不了骂起了刘邑。
大娘叹了口气,“这两年常安县的庄稼可怜哦,土地本来也收不到多少粮食不说,天旱更是雪上加霜。”
种出的粮食不仅没多余的买,甚至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做不到,要不然这些人也不会出了村子来做这些根本没做过的活。
姜繁在旁边听着,只觉得现在常安县的情况确实挺紧急,民以食为天,最先要解决的还得是粮食问题。
......
姜晏清那边已经把场面控制住了,闹事的人们也都在衙役们的阻止下停了手。
不过巡检还得带着这些人去县衙里录口供。
姜繁看着事情快要结束了,就打算等着姜晏清他们走了之后,自己也回去。
等等,楚峥这小子应该会带自己回去吧。
姜繁转头看了眼楚峥,却没想到被楚峥抓了个正着。
“看我干什么呢?”
“看你好看。”姜繁快速回答,这也不算违心的话,长的确实挺好看的。
“你!”楚峥万万没想到姜繁能这么直接回答,瞪大了眼睛,瞬间就结巴了一下,撇过头,脸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恼的,还微微泛红。
他没想到姜繁就这么直接夸出口,如此直白让楚峥半天说不上话。
姜繁现在也没再看她,而是从地上拾起一支刚掉落在地上的芍药,花瓣上还沾染上了泥土。
看它漂亮,姜繁就随手递给了楚峥,就当感谢他送自己过来,“喏,给你的。”
楚峥这会儿脑子还没反应过来,手已经接过了姜繁给他的东西。
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支芍药。
手不自觉抓紧手里的花枝。是那个吧,就是那个吧,她是对我有意......
想到这个可能,楚峥就不淡定了,他认识姜繁这短短几天可还是拿她当朋友看的啊,她怎么会对自己有意思。
难道只是因为自己长得好看吗?
不过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有意思的朋友,他也不希望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既然如此,他也只能当做不知道了。
......
就这会儿的功夫,旁边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原来当衙役带着闹事的人回县衙的时候,刘邑和那个短工又发生了口角。
离姜繁这里还算近,所以姜晏清很快就发现了姜繁。
姜繁也只得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
变故横生,刘邑气急,推搡了一下那个短工,被推的人刚好没站稳就直接撞在了旁边卖汤面的棚子架上。
只听见“砰”地一声,本就年久失修的架子裂开了,少了个支撑,这导致了棚子一边的崩塌。
吃面的食客和旁边卖面的大娘都没反应过来。
眼看着棚子就要砸到人,姜繁一个箭步上去,用手撑住要倒下来的棚子,然后用力把它一掀,掀到了一旁空旷的墙角处。
这会儿里面的食客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立马就端着碗跑出了面摊,那位卖面的大娘也惊魂未定的看向折坏的架子。
这时衙役控制住了刘邑。
而劫后余生的几人看着姜繁,刚才救下了他们的人,在震惊她有这么大力气的同时,也都一句接一句地感谢着姜繁。
被姜繁救下的大娘在感谢姜繁之余,也在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的面摊。
姜繁自然是看出来她想的什么,就示意巡检过来。
巡检过来后,就向大娘表示这面摊的损坏会让这名叫刘邑的商贩进行赔偿。
大娘这才舒展了些眉头。
周围的人这时也都知道了姜繁正是传闻中救了新知县的义妹,不由得对她更是佩服。
回去的时候,巡检默不作声的跟在姜晏清他们后面,不免一阵庆幸。
他早就听闻这姜小姐的本事,却不曾想能亲眼见过,小小年纪却这么淡定自如,真是让他大为震惊。
刚才若不是因为她,恐怕这里就要出了人命。
......
姜繁回去的时候也是和楚峥一起回去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楚峥全程生硬的找话题聊,等她到了之后,更是没说什么就找借口走了。
这不像他啊。
不过姜繁也没多想,她还去要问问姜晏清关于本县粮食的事情。
姜繁刚找到姜晏清,就看到他在吩咐主簿一些施粥的事项。
要施粥?
里面两人看她过来也没避着她说这事儿。
“刚才那些人也绝不在少数,常安县这两年种的粮食填不饱人的肚子,越多的人来做工,但是能去的地方少不说,待遇工钱也会时常被克扣。”
“县里粮库的粮食也不多了,最多也只能撑一段时间。”
主簿摸了摸胡子,叹了口气。
“也没什么办法吗?”姜繁问。
“常安县的土地长的粮食本身就比不过其他地方,这能有什么办法,还有干旱。”
“那县里有什么会种粮食的人吗?”姜繁问主簿。
主簿当然听出了姜繁说的“会种粮食”可不是单单会种粮食,想了想,“是有个人,就在户房里,好像姓孙,年龄比你约莫大上十岁,之前是在管账那里,后来就去了户房。她相公你应该见过,就在县衙里当衙役。”
户房的人员属于“编外人员”,而里面的人也都是从常安县招进去的,不乏有些能干的女性,这里就包括这个孙姓女子。
“你要见她?”姜晏清问。
“我只是在想,如果能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土地更适合产粮,那粮食的问题不就能快点儿解决了。”
姜晏清点点头,“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和我说。”
虽然是认了义妹,但他始终当姜繁是救命恩人,也能够看出她纯真的本色,所以在这些事儿上他很信任她。
“马上又要农忙,如果常安县这次粮食产量还是和之前一样,今天这样的冲突恐怕会更多。”主簿翻着今日里发生的案件。
“无妨,我会紧盯着的。”姜晏清说道。
最后,施粥的事儿先定下了。
姜繁打算好了第二天就去看看她的那在户房的那个“目标”人物。
系统地种粮食本身很难,她作为现代人是知道个大概方法和材料,剩下的,她会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助她完成她的计划。
......
姜繁也没想到她与这个孙姐相见的如此之快。
此时她和李九跟着姜晏清去清点去施粥用的的粮食,刚到,就看到这旁边有一小块土地,刚好有一个身影在背对着他们,拿着锄头干活。
诶?这是哪里来的种地小能手。
姜繁疑惑、不解。
心里有个答案正要破土而出。
结果没想到这人在听到有人过来后也转过身来,“是姜大人吗,我是户房来的孙添,主簿让我带着姜大人去清点粮食。”
真是她啊?
这个时代并不同于她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朝代,对于姜繁这个从异世界穿越过来的人来说,需要重新掌握这里的几本情况和常识。
姜繁阅读速度快,几天就看完了师爷借给她的那本书,还回去之后,师爷又随手拿了几本递给她。
“你那么喜欢读书,那这些你也拿着先看着。”老师爷笑呵呵的。
“如果还喜欢什么书,我让李九去平州府的书肆给你买几本回来。”姜繁来还书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姜晏清,姜晏清对姜繁喜欢看书这事儿也感到很欣慰。
“不用了,师爷这些书暂时够了。”姜繁摇头表示拒绝。
道完谢后,姜繁怀里抱着一摞书,姜晏清也紧跟其后,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姜繁旁边。
不过他还没说什么,大门外就跑进来一个衙役,到了姜晏清跟前。
“大人,出事儿了。”此人气喘吁吁,额头上冒着热汗。
这个衙役听口音不像是常安县本地的,而且看着面生,应该是这几天趁着新知县上任衙役刚招的人,也不怪他这么大惊小怪。
“什么事儿,慢慢说。”本来县官就要面对各种民间杂事,姜晏清是预料到并做好了准备。
待那个衙役全部讲完之后,姜繁才知道是县内一户商贩与从乡下过来做短工赚钱的几个人起了冲突。
本来只是两人的争吵,现在已经快发展成两方多人的互殴了。
而且这个商贩在这常安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衙役就赶紧过来通知姜晏清了。
时不待人,姜晏清在听完衙役的话后就马上带着一队衙役前往了那个商贩的家。
姜繁看着姜晏清带人出去,骑着马就走了,自己也想着跟上去,但她也跟不上啊。
只能在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人们。
“想跟着他们去?”
突然,姜繁听到旁边传来了楚峥的声音,回过头一看,果然是他。
“啊?”
“我带你去。”楚峥饶有兴致的把自己的马牵过来,拍了一下马背。
楚峥觉得姜繁还挺有意思的,他也乐得在得空的时候来找她,也算是朋友吧,那帮朋友一点儿小忙就不算什么。
姜繁看着这批黑马,“真的?”不是在逗她吧。
楚峥一个利落的动作就已经上了马,向着姜繁伸过手来,“来吧。”
姜繁这时也不好拒绝,于是干脆就借着他的力上了马。
......
商贩姓刘,刘邑,在常安县也算是小有名气,前些日子刚雇佣了一些短工,但他们刚上工并不熟练,因此难免会有失误,张老爷就冲着他们发了火,而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没忍住顶了嘴,就这么起了冲突。
在刘姓商贩的商铺门口,商贩的家人、管家、仆役,以及涉事的那些短工都在。
两方人在激烈的争吵,情势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动起了手。
本身就已经积怨已久,情绪在此刻全部爆发了出来。
旁边拉架的人也有被误伤的。
然而就是这么焦灼的氛围之下,还是有一些人在旁边围观凑热闹。
衙役们很快就来了。
巡检令衙役上去武力制止这些正在打架的人。
姜繁和楚峥下了马,就跟在了人群后面。
“这什么情况?”姜繁有些好奇他们为什么打起来,自言自语。
她旁边的一个支起棚子卖汤面的大娘听见了,转头看过来发现说话的是个小姑娘,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就不好惹的桀骜少年。她心里嘀咕了一句,但想“八卦”的心还是让她和这小姑娘说了原因。
原来,今年常安县下面各村落里很多人都来常安县及其周边地方找短工的活做。
商贩刘邑最近也低价格雇了几个短工,不过他们之前都是种庄稼的,以前也没做过这样的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出了错,刘邑本来就三天两头的训斥这些人,今天一看到他们在活上出了错,更是大发雷霆。
谁知道这些短工里头也有性子直的,直接顶嘴。
刘邑一看他们竟然还敢顶嘴,自己也骂的更脏了。
其他短工也是在受不了骂起了刘邑。
大娘叹了口气,“这两年常安县的庄稼可怜哦,土地本来也收不到多少粮食不说,天旱更是雪上加霜。”
种出的粮食不仅没多余的买,甚至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做不到,要不然这些人也不会出了村子来做这些根本没做过的活。
姜繁在旁边听着,只觉得现在常安县的情况确实挺紧急,民以食为天,最先要解决的还得是粮食问题。
......
姜晏清那边已经把场面控制住了,闹事的人们也都在衙役们的阻止下停了手。
不过巡检还得带着这些人去县衙里录口供。
姜繁看着事情快要结束了,就打算等着姜晏清他们走了之后,自己也回去。
等等,楚峥这小子应该会带自己回去吧。
姜繁转头看了眼楚峥,却没想到被楚峥抓了个正着。
“看我干什么呢?”
“看你好看。”姜繁快速回答,这也不算违心的话,长的确实挺好看的。
“你!”楚峥万万没想到姜繁能这么直接回答,瞪大了眼睛,瞬间就结巴了一下,撇过头,脸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恼的,还微微泛红。
他没想到姜繁就这么直接夸出口,如此直白让楚峥半天说不上话。
姜繁现在也没再看她,而是从地上拾起一支刚掉落在地上的芍药,花瓣上还沾染上了泥土。
看它漂亮,姜繁就随手递给了楚峥,就当感谢他送自己过来,“喏,给你的。”
楚峥这会儿脑子还没反应过来,手已经接过了姜繁给他的东西。
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支芍药。
手不自觉抓紧手里的花枝。是那个吧,就是那个吧,她是对我有意......
想到这个可能,楚峥就不淡定了,他认识姜繁这短短几天可还是拿她当朋友看的啊,她怎么会对自己有意思。
难道只是因为自己长得好看吗?
不过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有意思的朋友,他也不希望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既然如此,他也只能当做不知道了。
......
就这会儿的功夫,旁边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原来当衙役带着闹事的人回县衙的时候,刘邑和那个短工又发生了口角。
离姜繁这里还算近,所以姜晏清很快就发现了姜繁。
姜繁也只得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
变故横生,刘邑气急,推搡了一下那个短工,被推的人刚好没站稳就直接撞在了旁边卖汤面的棚子架上。
只听见“砰”地一声,本就年久失修的架子裂开了,少了个支撑,这导致了棚子一边的崩塌。
吃面的食客和旁边卖面的大娘都没反应过来。
眼看着棚子就要砸到人,姜繁一个箭步上去,用手撑住要倒下来的棚子,然后用力把它一掀,掀到了一旁空旷的墙角处。
这会儿里面的食客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立马就端着碗跑出了面摊,那位卖面的大娘也惊魂未定的看向折坏的架子。
这时衙役控制住了刘邑。
而劫后余生的几人看着姜繁,刚才救下了他们的人,在震惊她有这么大力气的同时,也都一句接一句地感谢着姜繁。
被姜繁救下的大娘在感谢姜繁之余,也在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的面摊。
姜繁自然是看出来她想的什么,就示意巡检过来。
巡检过来后,就向大娘表示这面摊的损坏会让这名叫刘邑的商贩进行赔偿。
大娘这才舒展了些眉头。
周围的人这时也都知道了姜繁正是传闻中救了新知县的义妹,不由得对她更是佩服。
回去的时候,巡检默不作声的跟在姜晏清他们后面,不免一阵庆幸。
他早就听闻这姜小姐的本事,却不曾想能亲眼见过,小小年纪却这么淡定自如,真是让他大为震惊。
刚才若不是因为她,恐怕这里就要出了人命。
......
姜繁回去的时候也是和楚峥一起回去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楚峥全程生硬的找话题聊,等她到了之后,更是没说什么就找借口走了。
这不像他啊。
不过姜繁也没多想,她还去要问问姜晏清关于本县粮食的事情。
姜繁刚找到姜晏清,就看到他在吩咐主簿一些施粥的事项。
要施粥?
里面两人看她过来也没避着她说这事儿。
“刚才那些人也绝不在少数,常安县这两年种的粮食填不饱人的肚子,越多的人来做工,但是能去的地方少不说,待遇工钱也会时常被克扣。”
“县里粮库的粮食也不多了,最多也只能撑一段时间。”
主簿摸了摸胡子,叹了口气。
“也没什么办法吗?”姜繁问。
“常安县的土地长的粮食本身就比不过其他地方,这能有什么办法,还有干旱。”
“那县里有什么会种粮食的人吗?”姜繁问主簿。
主簿当然听出了姜繁说的“会种粮食”可不是单单会种粮食,想了想,“是有个人,就在户房里,好像姓孙,年龄比你约莫大上十岁,之前是在管账那里,后来就去了户房。她相公你应该见过,就在县衙里当衙役。”
户房的人员属于“编外人员”,而里面的人也都是从常安县招进去的,不乏有些能干的女性,这里就包括这个孙姓女子。
“你要见她?”姜晏清问。
“我只是在想,如果能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土地更适合产粮,那粮食的问题不就能快点儿解决了。”
姜晏清点点头,“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和我说。”
虽然是认了义妹,但他始终当姜繁是救命恩人,也能够看出她纯真的本色,所以在这些事儿上他很信任她。
“马上又要农忙,如果常安县这次粮食产量还是和之前一样,今天这样的冲突恐怕会更多。”主簿翻着今日里发生的案件。
“无妨,我会紧盯着的。”姜晏清说道。
最后,施粥的事儿先定下了。
姜繁打算好了第二天就去看看她的那在户房的那个“目标”人物。
系统地种粮食本身很难,她作为现代人是知道个大概方法和材料,剩下的,她会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助她完成她的计划。
......
姜繁也没想到她与这个孙姐相见的如此之快。
此时她和李九跟着姜晏清去清点去施粥用的的粮食,刚到,就看到这旁边有一小块土地,刚好有一个身影在背对着他们,拿着锄头干活。
诶?这是哪里来的种地小能手。
姜繁疑惑、不解。
心里有个答案正要破土而出。
结果没想到这人在听到有人过来后也转过身来,“是姜大人吗,我是户房来的孙添,主簿让我带着姜大人去清点粮食。”
真是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