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府,舒栖园。
“本朝太后朱氏,精明强干,自陛下登基后,垂帘听政三年,并鸠杀摄政王,株连其党羽,并迅速归政于陛下,并在此后,长闭宫门,深居简出。”赵夫人给女儿讲述着陈年旧事。
“但在先帝一朝的后宫里,太后却不是最得宠拔尖的,甚至陛下能登基还是依靠后来的摄政王。”说到忌讳处,声音也逐渐隐去。
“在舒贵妃出现之前,”赵夫人徐徐道:“有后来被废的夏皇后,诞下皇长子的恭宁夫人,诞下皇次子、家世雄厚,彼时还是玉淑夫人的玉厄夫人,诞下颇得帝王爱重的皇三子的庄妃,深受先帝宠爱、无子封妃的荣妃,彼时的琳妃在后宫诸人当中,着实不起眼。”
“后来,夏皇后被废,博陵候谋逆一案牵连玉厄夫人,以致其被先帝赐死。舒贵妃进宫,琳妃便同舒贵妃交好,舒贵妃诞下皇六子,而恰在此时,三皇子同五皇子一同夭折,荣妃缠绵病榻,恩宠渐消。而琳妃,凭借着同舒贵妃交好,获得协理六宫之权。虽名为协理,可舒贵妃不事六宫,后宫大权一并掌握在琳妃手中。”
赵夫人声音沉沉:“再后来,先帝驾崩,未留遗诏,先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即后来的摄政王魏王,一力推举皇四子登基。”
赵夫人依旧记得那日的情形。
当时的她作为外命妇,要进宫为大行皇帝哭灵。她跪在人群里,亲眼看着摄政王一手牵着新帝,一手抓着六皇子,而舒贵妃跪在灵前,自请出家,请太后对六皇子多加照拂。
她闭了闭眼,沉声道:“再后来,便是太后诛杀摄政王,皇帝大婚亲政。”
仙蕙默然无言。
赵夫人也不待女儿回答,她继续说道:“皇帝的后宫,从来都是非之地,本朝也不例外。”
“乾元元年,彼时的朱二姑娘、现在的皇后朱氏宜修奉太后令入宫,初封娴妃。而从先帝年间便入宫、受教于太后膝下的齐家姑娘,初封为端贵嫔。”
“乾元二年,太后诛杀摄政王,朱家长女朱氏柔则入宫为后,帝后大婚,皇帝亲政。后宫里,娴妃晋为娴贵妃,苗氏为贤妃,甘氏为德妃,端贵嫔晋为昭仪,汤氏为悫贵嫔。”
“乾元三年,娴贵妃诞下皇长子,六年,皇后有孕,皇长子夭折。七年初,皇后难产而亡,贤妃和德妃以谋害皇后之罪赐死,苗家和甘家因此获罪。八年,娴贵妃为后。”
赵夫人平淡的声音赫然变得凌厉:“蕙儿,你可明白?”
“明白。”仙蕙面色沉静,“女儿绝不会步入贤德二妃的后尘,绝对不会拖累家族。”
“拖累家族是倒次要的,更是要顾及自身,后宫风云重重,切记保全自身,以己为重。”赵夫人摸了摸女儿的脸庞,细细叮嘱:“至于家中,一切有你爹在,他宦海浮沉多年,何需你一后宫女子来帮助。一定要谨记,太后最忌后宫干政。”
仙蕙笑着应了,笑道:“女儿晓得的。”
由己度人,太后是从后宫厮杀过来的,怎么不明白后宫手段,也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而皇上,经历过摄政王和临朝称制的太后,不知会不会有忌讳,一切还是要小心谨慎。
只是这话不好跟娘说,怕娘再担心。
赵夫人又嘱咐了一句:“太后虽闭宫修养,但太后浸淫后宫多年,又眼明心亮,手段非凡,切不可大意。”
仙蕙点头,“娘,仙蕙知道的。”
赵夫人欣慰地点头,“如今的后宫,朱皇后正为中宫,华妃有宠,悫妃有子,端妃有敬,你可知如何行事?”
仙蕙露出浅浅的笑容:“对皇后需恭敬谦卑,对华妃让而不退,对悫妃敬而远之,对端妃望而远之。”
赵夫人就很满意,“娘再多嘱咐一句,道理是道理,路却是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步踏错,将万劫不复,需万般小心。”
“仙蕙在宫中定当小心行事,定以保全自身为重,也必不牵连家中。”仙蕙很明白此刻娘想听什么,回答滴水不漏。
赵夫人满意地点头,又计较起另一事:“本朝规矩,主位以下的妃嫔入宫可带两名贴身侍女,你可择定了人?”
提起此事,仙蕙倒是打起了精神:“已经择定好了,就是我房里的明镜和赤盏。”
“明镜性子稳重,心思细腻,行事也妥帖;赤盏聪慧稳当,机敏伶俐,二人都是自幼在我身边伺候的。”仙蕙一壁说着,一壁使了眼神。
“明镜见过夫人。”“赤盏见过夫人。”二人连忙跪下问安。
赵夫人心有犹豫,这两丫鬟都是家生子,忠心是不必担忧的,但这容色是不是太好了。
这明镜瞧着稳重,相貌亦是秀美端正,赤盏天然一张笑脸,沁润心脾。
历来主子身边的侍女容貌只求一个端正能看,决计不能盖过主子风头。虽说仙蕙容色过人,可这两个丫头生得却太好了些,仙蕙莫不是有别的打算?
这心一犹豫,赵夫人不免问道:“蕙儿,带入宫的侍女定然是你的左膀右臂,要在关键时刻为你分忧解难,可不能做了旁用。”
她也没将话说的太明白,到底是自幼陪同蕙儿长大的。
仙蕙无奈笑道:“娘,明镜和赤盏是女儿精心挑选的陪嫁侍女,都是女儿的左膀右臂,失了其中任何一人都是蕙儿的损失,仙蕙晓得轻重。”
赵夫人对此将信将疑,可却不再多言。她精心教养女儿十几年,已经把毕生的本事交给了她。
可总有些道理是教不出来的,要靠悟才明白。用人便是如此,怎么用人、如何用人,往后就要看蕙儿自己的本事了。
不过心下还是打定了主意,在京里多留些时日,从府里调教几个好的出来,走内务府的门路送进宫去。
仙蕙看娘仍不放心,忙扯开话题: “此次入京,我只带了她二人来,女儿院里其余的丫鬟还望母亲好生安置,到底伺候过女儿一场,不好薄待了去。”
“放心,娘定会让你无后顾之忧。”
赵夫人又叮嘱好一阵,见仙蕙面上颇有倦色,嘱咐侍女好生伺候便离开了。
-
“快起来,跪坏了吧?”见娘匆匆离去,仙蕙连忙拉起二人。
明镜摇摇头:“跪了一会不妨事的,夫人也是担心小姐。”
赤盏忙道:“小姐放心,我们定不会做出背主这等龌龊事。”
“我自是知道你们的忠心的,也盼着,入宫之后,遇到的宫人都如你们这般忠心。”仙蕙颇有些感叹。
“小姐可是在为夫人的话而烦忧?”明镜陪伴小姐数年,极其明白小姐的心思。
“有一些吧。”仙蕙淡笑:“娘讲了那么多关于太后的事,无非就是告诉我——在这后宫里头,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争宠,无论我多得皇上宠爱,都得记着,当今太后姓朱,皇后也姓朱,外戚一体,若无万全准备,不要与皇后作对。”
赤盏小心翼翼地说道:“那小姐岂不是要在皇后身前伏低做小?”
仙蕙笑着摇头,反问道:“你觉得呢?”
“奴婢愚钝。”赤盏沉吟片刻道:“但奴婢觉得,小姐入宫,必然要做宠妃,宠妃与皇后,冲突是无解的,小姐不可能对皇后一味地退让。”、
仙蕙笑着点头,不说满不满意,只又点名道:“明镜,你如何看?”
明镜沉稳地开口:“小姐对皇后,除却恭敬谦逊,更要防。”
在看见小姐赞赏的眼神后,明镜口中更加自信:“自三年皇后诞下大皇子却在六年夭折后,纯元皇后在六年因难产崩逝,悫妃于八年诞下三皇子,欣贵嫔于九年诞下皇长女淑和帝姬,曹容华前不久诞下皇次女温宜帝姬。这五年间,只有三位皇子帝姬降世,皇后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小姐不得不防。”
仙蕙满意道:“正如明镜所说,我对皇后,防大于恭。但赤盏有一点说的不对,宠妃与皇后的矛盾确实无解,可若不止一位宠妃呢?”
仙蕙很明白,明镜和赤盏都是她带进宫的贴身侍女,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她的行为倾向,趁着还在家中,话必然要与她们说透。
于是含笑道:“方才我对娘说,对华妃让而不退。可华妃早我入宫,她已然是后宫大树,又手握协理六宫之权,我让她是必然的,可要我不退,甚至稳稳的压华妃一头,必然少不了皇后的支持。”
“再者,今岁同我一道入宫的新人也有不少,她们之中,定然有比我聪慧、比我貌美、甚至比我更懂皇上心意的人。群狼逐一鲜肉,必须敢为先与勇,才可致胜。”
明镜听罢,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小姐,可是要与皇后结盟,甚至是依附?”
“当然不是。”仙蕙笑着否认:“一种心照不宣而已。华妃倚靠慕容氏,而慕容氏手握重兵,牵连着汝南王,又干系着西南战事,皇后不得不让。但皇后让了,这口气又咽不下,自然要扶持另一个宠妃,和华妃打擂台。”
“而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或者说一批家世上好、自身资质有上佳的人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只要有野心,就会成为皇后扶持的对象。但皇后断断不会允许第二个华妃出现,她既支持新宠,又防着新宠。”
“所以,小姐需对皇后恭敬,又得防着皇后。”赤盏接着说出了仙蕙的未尽之语。
仙蕙颔首道:“不错,而华妃,正如我方才所说,让而不退,也不可能退。”
“对待悫妃需敬而远之,是因为她膝下有唯一一个皇子吗。”虽是疑问,可明镜却是十分笃定。
仙蕙含笑点头。
“那对待端妃又为什么要望而远之呢?她又没有皇子。”赤盏疑道:“何况端妃从陛下登基以来,便在后宫之中,又曾受教于太后膝下,若拉拢到她,必然是小姐的一大助力。”
仙蕙摇头笑道:“可不要小瞧了端妃。她自先帝年间入宫,看惯先帝后宫事,又与娴妃一道承恩于陛下,看着娴妃怀孕、生子、丧子,看着纯元皇后入宫为后,看着贤德二妃因纯元皇后难产崩逝而死,看着娴妃继位中宫,看着华妃入宫、盛宠。看着存在感不强,但一路屹立不倒,是皇后之下最尊贵的三妃之一,你说,这样的人,怎会甘愿为我所用。”
“看来端妃也不可小觑。”赤盏道。
“这话又错了,应该是,后宫里的人都不可小觑。”仙蕙脸上笑意渐浓,漫不经心道:“女子不比男子,能在前朝一展才学所长,只能在后宅里谋生存。后宫是女子能踏进的最大的官场,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家族,嫔妃们都是是百计尽出求圣恩,赢者,便流传千古,帝皇后代尽是血脉后嗣。”
“那小姐,必然是最大的赢家。”明镜道。
仙蕙笑了,不同于以往,这回是真真实实的笑了,脸上笑意慵懒,她拉着二人的手道:“我知道,你们是我的陪嫁侍女,你们会一路陪我走到最后,陪我一起成为赢家。”
“本朝太后朱氏,精明强干,自陛下登基后,垂帘听政三年,并鸠杀摄政王,株连其党羽,并迅速归政于陛下,并在此后,长闭宫门,深居简出。”赵夫人给女儿讲述着陈年旧事。
“但在先帝一朝的后宫里,太后却不是最得宠拔尖的,甚至陛下能登基还是依靠后来的摄政王。”说到忌讳处,声音也逐渐隐去。
“在舒贵妃出现之前,”赵夫人徐徐道:“有后来被废的夏皇后,诞下皇长子的恭宁夫人,诞下皇次子、家世雄厚,彼时还是玉淑夫人的玉厄夫人,诞下颇得帝王爱重的皇三子的庄妃,深受先帝宠爱、无子封妃的荣妃,彼时的琳妃在后宫诸人当中,着实不起眼。”
“后来,夏皇后被废,博陵候谋逆一案牵连玉厄夫人,以致其被先帝赐死。舒贵妃进宫,琳妃便同舒贵妃交好,舒贵妃诞下皇六子,而恰在此时,三皇子同五皇子一同夭折,荣妃缠绵病榻,恩宠渐消。而琳妃,凭借着同舒贵妃交好,获得协理六宫之权。虽名为协理,可舒贵妃不事六宫,后宫大权一并掌握在琳妃手中。”
赵夫人声音沉沉:“再后来,先帝驾崩,未留遗诏,先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即后来的摄政王魏王,一力推举皇四子登基。”
赵夫人依旧记得那日的情形。
当时的她作为外命妇,要进宫为大行皇帝哭灵。她跪在人群里,亲眼看着摄政王一手牵着新帝,一手抓着六皇子,而舒贵妃跪在灵前,自请出家,请太后对六皇子多加照拂。
她闭了闭眼,沉声道:“再后来,便是太后诛杀摄政王,皇帝大婚亲政。”
仙蕙默然无言。
赵夫人也不待女儿回答,她继续说道:“皇帝的后宫,从来都是非之地,本朝也不例外。”
“乾元元年,彼时的朱二姑娘、现在的皇后朱氏宜修奉太后令入宫,初封娴妃。而从先帝年间便入宫、受教于太后膝下的齐家姑娘,初封为端贵嫔。”
“乾元二年,太后诛杀摄政王,朱家长女朱氏柔则入宫为后,帝后大婚,皇帝亲政。后宫里,娴妃晋为娴贵妃,苗氏为贤妃,甘氏为德妃,端贵嫔晋为昭仪,汤氏为悫贵嫔。”
“乾元三年,娴贵妃诞下皇长子,六年,皇后有孕,皇长子夭折。七年初,皇后难产而亡,贤妃和德妃以谋害皇后之罪赐死,苗家和甘家因此获罪。八年,娴贵妃为后。”
赵夫人平淡的声音赫然变得凌厉:“蕙儿,你可明白?”
“明白。”仙蕙面色沉静,“女儿绝不会步入贤德二妃的后尘,绝对不会拖累家族。”
“拖累家族是倒次要的,更是要顾及自身,后宫风云重重,切记保全自身,以己为重。”赵夫人摸了摸女儿的脸庞,细细叮嘱:“至于家中,一切有你爹在,他宦海浮沉多年,何需你一后宫女子来帮助。一定要谨记,太后最忌后宫干政。”
仙蕙笑着应了,笑道:“女儿晓得的。”
由己度人,太后是从后宫厮杀过来的,怎么不明白后宫手段,也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而皇上,经历过摄政王和临朝称制的太后,不知会不会有忌讳,一切还是要小心谨慎。
只是这话不好跟娘说,怕娘再担心。
赵夫人又嘱咐了一句:“太后虽闭宫修养,但太后浸淫后宫多年,又眼明心亮,手段非凡,切不可大意。”
仙蕙点头,“娘,仙蕙知道的。”
赵夫人欣慰地点头,“如今的后宫,朱皇后正为中宫,华妃有宠,悫妃有子,端妃有敬,你可知如何行事?”
仙蕙露出浅浅的笑容:“对皇后需恭敬谦卑,对华妃让而不退,对悫妃敬而远之,对端妃望而远之。”
赵夫人就很满意,“娘再多嘱咐一句,道理是道理,路却是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步踏错,将万劫不复,需万般小心。”
“仙蕙在宫中定当小心行事,定以保全自身为重,也必不牵连家中。”仙蕙很明白此刻娘想听什么,回答滴水不漏。
赵夫人满意地点头,又计较起另一事:“本朝规矩,主位以下的妃嫔入宫可带两名贴身侍女,你可择定了人?”
提起此事,仙蕙倒是打起了精神:“已经择定好了,就是我房里的明镜和赤盏。”
“明镜性子稳重,心思细腻,行事也妥帖;赤盏聪慧稳当,机敏伶俐,二人都是自幼在我身边伺候的。”仙蕙一壁说着,一壁使了眼神。
“明镜见过夫人。”“赤盏见过夫人。”二人连忙跪下问安。
赵夫人心有犹豫,这两丫鬟都是家生子,忠心是不必担忧的,但这容色是不是太好了。
这明镜瞧着稳重,相貌亦是秀美端正,赤盏天然一张笑脸,沁润心脾。
历来主子身边的侍女容貌只求一个端正能看,决计不能盖过主子风头。虽说仙蕙容色过人,可这两个丫头生得却太好了些,仙蕙莫不是有别的打算?
这心一犹豫,赵夫人不免问道:“蕙儿,带入宫的侍女定然是你的左膀右臂,要在关键时刻为你分忧解难,可不能做了旁用。”
她也没将话说的太明白,到底是自幼陪同蕙儿长大的。
仙蕙无奈笑道:“娘,明镜和赤盏是女儿精心挑选的陪嫁侍女,都是女儿的左膀右臂,失了其中任何一人都是蕙儿的损失,仙蕙晓得轻重。”
赵夫人对此将信将疑,可却不再多言。她精心教养女儿十几年,已经把毕生的本事交给了她。
可总有些道理是教不出来的,要靠悟才明白。用人便是如此,怎么用人、如何用人,往后就要看蕙儿自己的本事了。
不过心下还是打定了主意,在京里多留些时日,从府里调教几个好的出来,走内务府的门路送进宫去。
仙蕙看娘仍不放心,忙扯开话题: “此次入京,我只带了她二人来,女儿院里其余的丫鬟还望母亲好生安置,到底伺候过女儿一场,不好薄待了去。”
“放心,娘定会让你无后顾之忧。”
赵夫人又叮嘱好一阵,见仙蕙面上颇有倦色,嘱咐侍女好生伺候便离开了。
-
“快起来,跪坏了吧?”见娘匆匆离去,仙蕙连忙拉起二人。
明镜摇摇头:“跪了一会不妨事的,夫人也是担心小姐。”
赤盏忙道:“小姐放心,我们定不会做出背主这等龌龊事。”
“我自是知道你们的忠心的,也盼着,入宫之后,遇到的宫人都如你们这般忠心。”仙蕙颇有些感叹。
“小姐可是在为夫人的话而烦忧?”明镜陪伴小姐数年,极其明白小姐的心思。
“有一些吧。”仙蕙淡笑:“娘讲了那么多关于太后的事,无非就是告诉我——在这后宫里头,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争宠,无论我多得皇上宠爱,都得记着,当今太后姓朱,皇后也姓朱,外戚一体,若无万全准备,不要与皇后作对。”
赤盏小心翼翼地说道:“那小姐岂不是要在皇后身前伏低做小?”
仙蕙笑着摇头,反问道:“你觉得呢?”
“奴婢愚钝。”赤盏沉吟片刻道:“但奴婢觉得,小姐入宫,必然要做宠妃,宠妃与皇后,冲突是无解的,小姐不可能对皇后一味地退让。”、
仙蕙笑着点头,不说满不满意,只又点名道:“明镜,你如何看?”
明镜沉稳地开口:“小姐对皇后,除却恭敬谦逊,更要防。”
在看见小姐赞赏的眼神后,明镜口中更加自信:“自三年皇后诞下大皇子却在六年夭折后,纯元皇后在六年因难产崩逝,悫妃于八年诞下三皇子,欣贵嫔于九年诞下皇长女淑和帝姬,曹容华前不久诞下皇次女温宜帝姬。这五年间,只有三位皇子帝姬降世,皇后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小姐不得不防。”
仙蕙满意道:“正如明镜所说,我对皇后,防大于恭。但赤盏有一点说的不对,宠妃与皇后的矛盾确实无解,可若不止一位宠妃呢?”
仙蕙很明白,明镜和赤盏都是她带进宫的贴身侍女,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她的行为倾向,趁着还在家中,话必然要与她们说透。
于是含笑道:“方才我对娘说,对华妃让而不退。可华妃早我入宫,她已然是后宫大树,又手握协理六宫之权,我让她是必然的,可要我不退,甚至稳稳的压华妃一头,必然少不了皇后的支持。”
“再者,今岁同我一道入宫的新人也有不少,她们之中,定然有比我聪慧、比我貌美、甚至比我更懂皇上心意的人。群狼逐一鲜肉,必须敢为先与勇,才可致胜。”
明镜听罢,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小姐,可是要与皇后结盟,甚至是依附?”
“当然不是。”仙蕙笑着否认:“一种心照不宣而已。华妃倚靠慕容氏,而慕容氏手握重兵,牵连着汝南王,又干系着西南战事,皇后不得不让。但皇后让了,这口气又咽不下,自然要扶持另一个宠妃,和华妃打擂台。”
“而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或者说一批家世上好、自身资质有上佳的人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只要有野心,就会成为皇后扶持的对象。但皇后断断不会允许第二个华妃出现,她既支持新宠,又防着新宠。”
“所以,小姐需对皇后恭敬,又得防着皇后。”赤盏接着说出了仙蕙的未尽之语。
仙蕙颔首道:“不错,而华妃,正如我方才所说,让而不退,也不可能退。”
“对待悫妃需敬而远之,是因为她膝下有唯一一个皇子吗。”虽是疑问,可明镜却是十分笃定。
仙蕙含笑点头。
“那对待端妃又为什么要望而远之呢?她又没有皇子。”赤盏疑道:“何况端妃从陛下登基以来,便在后宫之中,又曾受教于太后膝下,若拉拢到她,必然是小姐的一大助力。”
仙蕙摇头笑道:“可不要小瞧了端妃。她自先帝年间入宫,看惯先帝后宫事,又与娴妃一道承恩于陛下,看着娴妃怀孕、生子、丧子,看着纯元皇后入宫为后,看着贤德二妃因纯元皇后难产崩逝而死,看着娴妃继位中宫,看着华妃入宫、盛宠。看着存在感不强,但一路屹立不倒,是皇后之下最尊贵的三妃之一,你说,这样的人,怎会甘愿为我所用。”
“看来端妃也不可小觑。”赤盏道。
“这话又错了,应该是,后宫里的人都不可小觑。”仙蕙脸上笑意渐浓,漫不经心道:“女子不比男子,能在前朝一展才学所长,只能在后宅里谋生存。后宫是女子能踏进的最大的官场,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家族,嫔妃们都是是百计尽出求圣恩,赢者,便流传千古,帝皇后代尽是血脉后嗣。”
“那小姐,必然是最大的赢家。”明镜道。
仙蕙笑了,不同于以往,这回是真真实实的笑了,脸上笑意慵懒,她拉着二人的手道:“我知道,你们是我的陪嫁侍女,你们会一路陪我走到最后,陪我一起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