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放过自己
心愉和汪明娜搬来光岛十多年了,娘家那边从来没有来过电话,原因很简单,每月该有兄妹俩赡养老人的费用,她每月分厘不差,准时准点地打到两位老人户头。
至于感情的联络,更无必要,毕竟当初她离开汪家是走得很难看的,父母和兄弟都得罪完了,再去打电话,双方凑合地应和着,实属多余又无必要。
汪明娜当初带着心愉离开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赵鹏飞的存在,都默认她们母女是在本地走投无路,随大流去到大城市打工寻出路。
孤女寡母能寻到什么出路?不潦倒到找他们帮忙就很好了,所以都不主动联系,联系了人家向你诉苦怎么办?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汪明娜嫁进关家时,汪家人是对关家很不满的,他们送了个女儿过去,好处是半点没捞着,关家老头老太太连彩礼都没有表示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边也在埋怨汪家人小门小户连彩礼都给不上。
汪明娜离开关家了,他们还是不满,怎么回事?简直是笔亏本买卖,自家女儿陪人家玩了那么久,离个婚就分了个拖油瓶回来。
在他们传统一辈眼里,离了婚的女人就像二手货,拿到世面上和一堆堆没出过手的比,就够吃亏的叫不上价了。
汪明娜的父亲有位朋友,女儿结婚后净身出户,幸亏没有孩子,饶是如此,再婚朋友家也是出了重本补贴对面才松口的放女方进门的。
他女儿离了婚就算了,还带个小的,带个小的也就算了,可这小的还是个不中用的女儿,想想若是个儿子,关家会爽快放人吗?
关家想甩掉这个烫手山芋,他汪家也不想接手啊,汪老头这样告诉自己和妻子,女儿当初进关家他们是没得到好果子吃的,现在不管了也不算不讲义气,但赡养费还是要给的,毕竟养她长大,辛苦一场,他们都忘了他们只供养汪明娜到中专毕业。
他们养了汪明娜十八年,却像汪明娜十八岁后面的每一年都供养他们,心愉听母亲讲起后,气笑了,世上还真有这么便宜的买卖,只要一方足够不要脸,另一方又足够心软。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孤女寡母还真在光岛站住脚了,更讽刺的是,她们的情况还是汪家人从关家人嘴里才得到的消息。
前任亲家母离世,在关老太太还没咽气时他们就得到消息了,可去和不去是个问题,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多年,连联系两家人的汪明娜和心愉都已离开此地了,他们好像的确没有去的必要。
可不去,不明其中恩恩怨怨,弯弯绕绕的外人又会怎么看他们汪家人?
还有国人事事都爱和钱扯上干系,新生儿降临要给礼金,夫妻结婚要给礼金,摆寿宴要给礼金,连葬礼去了都要随份子钱,汪老头觉得好笑,怎么,这钱给了是烧给死人去黄泉路上花?
可要是问他,他的葬礼来人随不随份子钱,他一定坚决地答,“当然”!
他随出去的钱,他收不回来,儿子也得收回来,儿子收回来得越多,说不定心情好给他过年过节祭拜他烧的纸钱,供的祭品也多点呢?
关老太缠绵病榻多久,汪老头就为这点事苦恼了多久,在同胞们看来,死生是大事,世上其他事再重要碰上这俩也得让位,什么爱恨情仇,人都死了也就该放手了。
是不是很奇怪?人所有的情绪在活着时那么强烈,爱憎交缠的,可一旦导致这份感情的另一方离开人世了,那么这份感情也将随着已逝之人消散了,一下子变得那么看得开,可为何就在不久前还如此看不开?
反正心愉是搞不明白这种贯穿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的感情怎么会因为随着人死就烟消云散了?
还是说人都口是心非,内心其实早放下,不过得寻个借口告知周遭人,死就是个很好的借口,让人无从拒绝的借口。
但这样想也不对,人是一种很小气的动物,真要跟随死就把一切放下,那世上怎么会那么多专为死人而建的纪念馆?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这是她一贯的做事风格,人最怕和自己较劲,别人和自己较劲不要紧,你不去理他,多几次他就不得劲了,可自己就不一样了。
自己最会爱自己,自己也最会为难自己,学会放过自己的人才是最容易活下去的人,心愉是很会放过自己的,否则往前追溯许多年,她早就在一次又一次没放过自己的念头里崩溃了。
为什么被人会有正常的家庭而我没有?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相爱,顺带着爱自己的孩子而我的父母不信?为什么世上会有人在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还能被爱屋及乌地得到双方老人的爱,而我不行?
把别人的行全归咎为自己的不行,等同于看福布斯榜上把别人的成功都归咎于自己的失败,这种做法是错误且悲哀的。
人要是把他一生遭受的苦难时刻记住,且拉出来反复从旧的苦涩里品味出新的苦涩来的话,是走不远也活不长的,现实生活里为了生存的压力要和别人较劲,回到家了躺在床上还要反复和自己较劲,病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里的外的较劲中给生出来的。
心愉无意活得长寿,但也不会消极到觉得自己这条命和地球上存在的另外几十亿条命相较起来多余得没有也无所谓,起码她还有白天黑夜的两位朋友不是?起码她后来穿过层层荆棘还遇见了逸飞不是?
这些都是她想让自己活下去的诸多理由之一。
关老太在汪老头的纠结中离世了,他还没纠结出个结果时,汪家就给他递送了请柬,关家替他做了结果,但他可不会视为这是关家向他递的求和帖,以求结束这长达近三十年恩怨,他只单纯地认为是汪家觉得钱多钱少也是个意思,要把他本就不厚的荷包掏得更加细瘦。
汪老头到底没去前任亲家的葬礼,他让老婆子去。
汪老太太这些年来对关家没她丈夫做得那样不讲情面,菜市场买菜遇见会打个招呼:
“你也来买菜?”
“是的。”
“菜价涨得越涨越贵了。”
“可不是?就这么贵了还得防着菜贩子黑心秤。”
他们一开头说的就是废话,人在菜市场不来买菜来做什么?
还有他们两家人的过去是不愉快的,可两个过去关系不愉快的人见面怎样才能使当下愉快呢?
他们默契地选择了把这份不愉快转接在第三方头上,可以是称重量时黑心肠的菜贩子,也可以是买了菜后不愿意把菜切好后装袋子,服务态度不好的菜贩子,还可以是结尾时讨价还价不愿意让步的菜贩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点汪老太玩得很明白,所以面对关家人他比汪老头应付自如。
汪老头曾批评过她对关家人态度过于和颜悦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为女儿抱不平!
不过只有相处几十年的老伴明白,他是替自己抱不平,关家人对他这个老丈人没有应有的礼遇,自己老婆却对关家人礼貌极了,于他而言这是一种背叛。
可汪老太也有自己的苦处,老头子又不出门采买,只懂和小区一群老头下棋,钓鱼,她是听说哪家菜市场便宜朝哪家跑,哪家超市有活动朝哪家冲,她的活动范围大着呢!
这地方就那么丁点大,整日东南西北地跑,她遇着关家人的概率也跟着大,难道次次都和别人横眉冷对?
凡事都有两面好,关老太的葬礼,他这个唯唯诺诺的老伴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关家葬礼要办三天,汪老头叮嘱道:“最后一天再去,这样不显得我们掉价。”
她边听心里边腹诽,她也是个人,她也有自己想法和主意,掉价?她心里笑,只有老头子份子钱给得奇高,人家才会觉得他们有价,给这点钱让自己去还要表现得不掉价,实在是为难了她。
做女人就是这点难,遇上吝啬丈夫,无论家里家外都免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葬礼最后一天,汪老太去了,来的人很多,不缺她一个,她搞明白了,关家给他们家发请帖没别的多余意思,单纯只是周围有关系没关系的都发了个遍,只难为她家老头,别人随性的行为,还被她老伴反复琢磨推敲了这么些日子。
她心想,还是老太太厉害,死了后和老头子来一次不碰面的思想交锋,也占了上风。
但来一趟也不是全无收获,关家人多,嘴上没把门的也多,汪老太耳尖地听见他们讨论起了汪明娜和心愉。
她忘了老头子要求的体面,一把年纪了做起了不体面的事,躲在暗处偷听那几个关家人谈话。
老天就是爱的捣鬼和戏谑,那两母女十几年前上门来求助,她和老头子拒绝得很不体面,所以再次想要得到她们消息也要靠这样不体面的方式偷听才能获取,生活就是这样讽刺,你不想好好结束,也别妄想下次能好好开头。
她听到女儿和外孙女在隔山隔海的另一边好像混得不错,有了房子,外孙女带回来一个男人,看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就能猜出对方家里条件是很不错的样子。
本地人看出门打拼的外地人,眼光都是失真的,在他们眼里对方常年不和老家人联络就只有两个极端,要么混得特别差没脸面回来,要么混得特别好,怕人家赖上他没必要回来,从来没有取中间的说法,更从来不会自我清新地认识到,离开的人也许只是厌烦了他们这些好事之徒才会选择离开的。
大城市好就好在,以千万计人拥挤在一处打拼,除了与钱相关,谁也不耐烦坐下来打听谁。
你的过去很惨?不好意思,这里远有比你更惨的!
你家条件其实不错,但为了梦想还是选择离乡背井,从头开始。呵呵,没听过此处是梦想粉碎机?大可放心,要不了几年,你就会老老实实回去过安逸日子了,梦想?谁没有,不过那只是睡梦里才有的想法,拿到现实里来谈就不合适了。
甚至对拥有财富的人炫耀财富,他们都很清醒地看得开。
以前一位本地同事和心愉吐槽,在国外留学时,有些同学家里很有钱,一次对方向她展露自己银行卡一串数字,同事毫无表情,对方十分惊讶,意思是以前很多人已经开始佩服他了。
光岛本地同事是这样说的,“有些人认为对有钱人跪舔就能从他们手里捞到好处,殊不知他们也是只想朝你晃晃钱袋子就免费得到情绪价值,别傻了,他们要是学不会占人便宜,哪里能得到巨额财富?”
心愉感喟,人人都只挂住自己,这座城市汇聚了这么多在她老家人看来是“自私”的人,人人都为自己拼搏,在光岛待着就像待在防空洞,任外面闹得天翻地覆,炮火纷飞,他们统统两耳不闻。
偶尔聊到世界局势,就会听见这样搞笑对谈:
“听说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又起冲突开火了?”
“你在说什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一对,巴基斯坦和印度才是一对。”
“不好意思,最近因为升职名单忙昏了头,连新闻常识都没有。”
“唉,听我劝告,对于升职,该做到的做到,但别抱太多期待,没期待的时候名单有你,那是意外之喜,没有你,那是意料之中,无悲无喜。”
“你说得对。”
好像所有世界政治社会纷争大事,都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出自己那点小事,在光岛的人眼里,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他们都是自我主义者。
对于在家乡受够了别人眼光的人,他们最想要达到的地方就是充满自我主义者的地方,简直是理想社会,你死你活都没人管。
汪老太信了这群人的话,她不能打电话去找女儿探究事情真相,况且她也觉得女儿给不到她真相,她觉得女儿会隐瞒她过的好日子,欺骗他自己过的是不好的日子,所以她情愿信外人的流言。
关家人的消息传到了她这处,她的消息就自然传到了丈夫处,丈夫很不满地找来了儿子儿媳,大骂汪明娜和心愉是对白眼狼,躲起来过好日子,还不知道两位老人过的是拮据的生活,还有余力给关文康找个老婆,却没余力来照顾娘家人。
大儿子唯唯诺诺,他尚存一丝良心,妹妹当初离开他们没帮她什么,现在人家过得好,他们也没理由再去要挟打扰不是?
可他老婆想的又不一样了,她们两娘母过得好和自己是有关系的,若是没有当初那三万块做应急,她们说不定就横死街头了,有了那三万块他们才活下来,她和丈夫让她们活下来了,她们活下来了才有今天,她们怎么能够忘记这份生死之恩呢?
“文强,”汪老头发怒了,“去联系你妹妹,太不像话了,十多年过得好也不说回来看家人一眼!”
汪文强心里不是滋味,也有怨言,怎么你女儿被关家人看不起时你没那么大脾气呢?他爹就是个窝里横!
回到家,他愁眉苦脸,望着电话犹犹豫豫几次点上又取消,他老婆说:“这样贸贸然联系,人家肯定心里头反感,我看不如让宁馨来。”
“什么意思?”
他老婆脑子转得比他快,“宁馨研究生不是考到光岛去了吗?表妹提着礼物拜见一下小姑和表姐,这很合情理吧?!”
汪文强摆摆手,“她本科就是在光岛读的,早点怎么不去拜访?”
他老婆不理他犀利,精明地眨眨眼说实话:“那时候不是还不知道她们过得好吗?”
汪文强一时无语得啼笑皆非,随后想到女儿那头倔驴子又摇摇头,“宁馨不会干的,那丫头比我们都有主意,最烦人管头管脚,还是别碰钉子了。”
他对着老婆摇摇手机,“万一明娜换了个号码呢?打不通就直接和老头子说,联系不到人。”
他老婆在他父母面前尽孝比他多,老人很多的丑陋面对儿子是很少展现的,对儿媳妇倒是不会吝啬。
她十分了然地说:“到时候,他又会催着你去找关家人要联系,你试试看你老爹做不做得出。”
汪文强颓然地摇摇头,答案是他爹做得出。
他老婆又自信地说:“心愉那丫头,我带过一年,我明白,笨是笨了点,倔也是很倔,脾气硬起来是像你们汪家人,但是浑身上下心最软,不然关老太婆死了她又不是被架着回来了,这种人能软一次,就能软第二次,”她拍拍丈夫肩膀,“你交给我。”
汪文强妥协了,他是个嫌麻烦,怕苦难的人,既然妻子说了交给她,他也就不想再插手了,再说老人由兄妹两人赡养,以后有个头疼脑热不也方便许多不是?但良心让他还是挣扎了下,“宁馨会听我们话?”
他老婆冷笑一声,“她念的什么污糟硕士,三年学费就要家里三十万,还不算上吃喝拉撒,她有什么资格提要求,要是不配合......”
她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意思是断掉经济。
汪文强明白了,也不挣扎了,他老婆这点也是他这么些年来又烦她又离不开她的原因,生活里总要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老婆的不好凸显出了他的好,只要这个家不散,他由得她去折腾,只要开罪人的不是他,他是可以很轻易把自己撇脱出去的。
后来心愉也会想,自己那点很容易就放过自己的优点是不是就遗传自她舅舅?
至于感情的联络,更无必要,毕竟当初她离开汪家是走得很难看的,父母和兄弟都得罪完了,再去打电话,双方凑合地应和着,实属多余又无必要。
汪明娜当初带着心愉离开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赵鹏飞的存在,都默认她们母女是在本地走投无路,随大流去到大城市打工寻出路。
孤女寡母能寻到什么出路?不潦倒到找他们帮忙就很好了,所以都不主动联系,联系了人家向你诉苦怎么办?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汪明娜嫁进关家时,汪家人是对关家很不满的,他们送了个女儿过去,好处是半点没捞着,关家老头老太太连彩礼都没有表示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边也在埋怨汪家人小门小户连彩礼都给不上。
汪明娜离开关家了,他们还是不满,怎么回事?简直是笔亏本买卖,自家女儿陪人家玩了那么久,离个婚就分了个拖油瓶回来。
在他们传统一辈眼里,离了婚的女人就像二手货,拿到世面上和一堆堆没出过手的比,就够吃亏的叫不上价了。
汪明娜的父亲有位朋友,女儿结婚后净身出户,幸亏没有孩子,饶是如此,再婚朋友家也是出了重本补贴对面才松口的放女方进门的。
他女儿离了婚就算了,还带个小的,带个小的也就算了,可这小的还是个不中用的女儿,想想若是个儿子,关家会爽快放人吗?
关家想甩掉这个烫手山芋,他汪家也不想接手啊,汪老头这样告诉自己和妻子,女儿当初进关家他们是没得到好果子吃的,现在不管了也不算不讲义气,但赡养费还是要给的,毕竟养她长大,辛苦一场,他们都忘了他们只供养汪明娜到中专毕业。
他们养了汪明娜十八年,却像汪明娜十八岁后面的每一年都供养他们,心愉听母亲讲起后,气笑了,世上还真有这么便宜的买卖,只要一方足够不要脸,另一方又足够心软。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孤女寡母还真在光岛站住脚了,更讽刺的是,她们的情况还是汪家人从关家人嘴里才得到的消息。
前任亲家母离世,在关老太太还没咽气时他们就得到消息了,可去和不去是个问题,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多年,连联系两家人的汪明娜和心愉都已离开此地了,他们好像的确没有去的必要。
可不去,不明其中恩恩怨怨,弯弯绕绕的外人又会怎么看他们汪家人?
还有国人事事都爱和钱扯上干系,新生儿降临要给礼金,夫妻结婚要给礼金,摆寿宴要给礼金,连葬礼去了都要随份子钱,汪老头觉得好笑,怎么,这钱给了是烧给死人去黄泉路上花?
可要是问他,他的葬礼来人随不随份子钱,他一定坚决地答,“当然”!
他随出去的钱,他收不回来,儿子也得收回来,儿子收回来得越多,说不定心情好给他过年过节祭拜他烧的纸钱,供的祭品也多点呢?
关老太缠绵病榻多久,汪老头就为这点事苦恼了多久,在同胞们看来,死生是大事,世上其他事再重要碰上这俩也得让位,什么爱恨情仇,人都死了也就该放手了。
是不是很奇怪?人所有的情绪在活着时那么强烈,爱憎交缠的,可一旦导致这份感情的另一方离开人世了,那么这份感情也将随着已逝之人消散了,一下子变得那么看得开,可为何就在不久前还如此看不开?
反正心愉是搞不明白这种贯穿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的感情怎么会因为随着人死就烟消云散了?
还是说人都口是心非,内心其实早放下,不过得寻个借口告知周遭人,死就是个很好的借口,让人无从拒绝的借口。
但这样想也不对,人是一种很小气的动物,真要跟随死就把一切放下,那世上怎么会那么多专为死人而建的纪念馆?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这是她一贯的做事风格,人最怕和自己较劲,别人和自己较劲不要紧,你不去理他,多几次他就不得劲了,可自己就不一样了。
自己最会爱自己,自己也最会为难自己,学会放过自己的人才是最容易活下去的人,心愉是很会放过自己的,否则往前追溯许多年,她早就在一次又一次没放过自己的念头里崩溃了。
为什么被人会有正常的家庭而我没有?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相爱,顺带着爱自己的孩子而我的父母不信?为什么世上会有人在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还能被爱屋及乌地得到双方老人的爱,而我不行?
把别人的行全归咎为自己的不行,等同于看福布斯榜上把别人的成功都归咎于自己的失败,这种做法是错误且悲哀的。
人要是把他一生遭受的苦难时刻记住,且拉出来反复从旧的苦涩里品味出新的苦涩来的话,是走不远也活不长的,现实生活里为了生存的压力要和别人较劲,回到家了躺在床上还要反复和自己较劲,病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里的外的较劲中给生出来的。
心愉无意活得长寿,但也不会消极到觉得自己这条命和地球上存在的另外几十亿条命相较起来多余得没有也无所谓,起码她还有白天黑夜的两位朋友不是?起码她后来穿过层层荆棘还遇见了逸飞不是?
这些都是她想让自己活下去的诸多理由之一。
关老太在汪老头的纠结中离世了,他还没纠结出个结果时,汪家就给他递送了请柬,关家替他做了结果,但他可不会视为这是关家向他递的求和帖,以求结束这长达近三十年恩怨,他只单纯地认为是汪家觉得钱多钱少也是个意思,要把他本就不厚的荷包掏得更加细瘦。
汪老头到底没去前任亲家的葬礼,他让老婆子去。
汪老太太这些年来对关家没她丈夫做得那样不讲情面,菜市场买菜遇见会打个招呼:
“你也来买菜?”
“是的。”
“菜价涨得越涨越贵了。”
“可不是?就这么贵了还得防着菜贩子黑心秤。”
他们一开头说的就是废话,人在菜市场不来买菜来做什么?
还有他们两家人的过去是不愉快的,可两个过去关系不愉快的人见面怎样才能使当下愉快呢?
他们默契地选择了把这份不愉快转接在第三方头上,可以是称重量时黑心肠的菜贩子,也可以是买了菜后不愿意把菜切好后装袋子,服务态度不好的菜贩子,还可以是结尾时讨价还价不愿意让步的菜贩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点汪老太玩得很明白,所以面对关家人他比汪老头应付自如。
汪老头曾批评过她对关家人态度过于和颜悦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为女儿抱不平!
不过只有相处几十年的老伴明白,他是替自己抱不平,关家人对他这个老丈人没有应有的礼遇,自己老婆却对关家人礼貌极了,于他而言这是一种背叛。
可汪老太也有自己的苦处,老头子又不出门采买,只懂和小区一群老头下棋,钓鱼,她是听说哪家菜市场便宜朝哪家跑,哪家超市有活动朝哪家冲,她的活动范围大着呢!
这地方就那么丁点大,整日东南西北地跑,她遇着关家人的概率也跟着大,难道次次都和别人横眉冷对?
凡事都有两面好,关老太的葬礼,他这个唯唯诺诺的老伴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关家葬礼要办三天,汪老头叮嘱道:“最后一天再去,这样不显得我们掉价。”
她边听心里边腹诽,她也是个人,她也有自己想法和主意,掉价?她心里笑,只有老头子份子钱给得奇高,人家才会觉得他们有价,给这点钱让自己去还要表现得不掉价,实在是为难了她。
做女人就是这点难,遇上吝啬丈夫,无论家里家外都免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葬礼最后一天,汪老太去了,来的人很多,不缺她一个,她搞明白了,关家给他们家发请帖没别的多余意思,单纯只是周围有关系没关系的都发了个遍,只难为她家老头,别人随性的行为,还被她老伴反复琢磨推敲了这么些日子。
她心想,还是老太太厉害,死了后和老头子来一次不碰面的思想交锋,也占了上风。
但来一趟也不是全无收获,关家人多,嘴上没把门的也多,汪老太耳尖地听见他们讨论起了汪明娜和心愉。
她忘了老头子要求的体面,一把年纪了做起了不体面的事,躲在暗处偷听那几个关家人谈话。
老天就是爱的捣鬼和戏谑,那两母女十几年前上门来求助,她和老头子拒绝得很不体面,所以再次想要得到她们消息也要靠这样不体面的方式偷听才能获取,生活就是这样讽刺,你不想好好结束,也别妄想下次能好好开头。
她听到女儿和外孙女在隔山隔海的另一边好像混得不错,有了房子,外孙女带回来一个男人,看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就能猜出对方家里条件是很不错的样子。
本地人看出门打拼的外地人,眼光都是失真的,在他们眼里对方常年不和老家人联络就只有两个极端,要么混得特别差没脸面回来,要么混得特别好,怕人家赖上他没必要回来,从来没有取中间的说法,更从来不会自我清新地认识到,离开的人也许只是厌烦了他们这些好事之徒才会选择离开的。
大城市好就好在,以千万计人拥挤在一处打拼,除了与钱相关,谁也不耐烦坐下来打听谁。
你的过去很惨?不好意思,这里远有比你更惨的!
你家条件其实不错,但为了梦想还是选择离乡背井,从头开始。呵呵,没听过此处是梦想粉碎机?大可放心,要不了几年,你就会老老实实回去过安逸日子了,梦想?谁没有,不过那只是睡梦里才有的想法,拿到现实里来谈就不合适了。
甚至对拥有财富的人炫耀财富,他们都很清醒地看得开。
以前一位本地同事和心愉吐槽,在国外留学时,有些同学家里很有钱,一次对方向她展露自己银行卡一串数字,同事毫无表情,对方十分惊讶,意思是以前很多人已经开始佩服他了。
光岛本地同事是这样说的,“有些人认为对有钱人跪舔就能从他们手里捞到好处,殊不知他们也是只想朝你晃晃钱袋子就免费得到情绪价值,别傻了,他们要是学不会占人便宜,哪里能得到巨额财富?”
心愉感喟,人人都只挂住自己,这座城市汇聚了这么多在她老家人看来是“自私”的人,人人都为自己拼搏,在光岛待着就像待在防空洞,任外面闹得天翻地覆,炮火纷飞,他们统统两耳不闻。
偶尔聊到世界局势,就会听见这样搞笑对谈:
“听说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又起冲突开火了?”
“你在说什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一对,巴基斯坦和印度才是一对。”
“不好意思,最近因为升职名单忙昏了头,连新闻常识都没有。”
“唉,听我劝告,对于升职,该做到的做到,但别抱太多期待,没期待的时候名单有你,那是意外之喜,没有你,那是意料之中,无悲无喜。”
“你说得对。”
好像所有世界政治社会纷争大事,都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出自己那点小事,在光岛的人眼里,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他们都是自我主义者。
对于在家乡受够了别人眼光的人,他们最想要达到的地方就是充满自我主义者的地方,简直是理想社会,你死你活都没人管。
汪老太信了这群人的话,她不能打电话去找女儿探究事情真相,况且她也觉得女儿给不到她真相,她觉得女儿会隐瞒她过的好日子,欺骗他自己过的是不好的日子,所以她情愿信外人的流言。
关家人的消息传到了她这处,她的消息就自然传到了丈夫处,丈夫很不满地找来了儿子儿媳,大骂汪明娜和心愉是对白眼狼,躲起来过好日子,还不知道两位老人过的是拮据的生活,还有余力给关文康找个老婆,却没余力来照顾娘家人。
大儿子唯唯诺诺,他尚存一丝良心,妹妹当初离开他们没帮她什么,现在人家过得好,他们也没理由再去要挟打扰不是?
可他老婆想的又不一样了,她们两娘母过得好和自己是有关系的,若是没有当初那三万块做应急,她们说不定就横死街头了,有了那三万块他们才活下来,她和丈夫让她们活下来了,她们活下来了才有今天,她们怎么能够忘记这份生死之恩呢?
“文强,”汪老头发怒了,“去联系你妹妹,太不像话了,十多年过得好也不说回来看家人一眼!”
汪文强心里不是滋味,也有怨言,怎么你女儿被关家人看不起时你没那么大脾气呢?他爹就是个窝里横!
回到家,他愁眉苦脸,望着电话犹犹豫豫几次点上又取消,他老婆说:“这样贸贸然联系,人家肯定心里头反感,我看不如让宁馨来。”
“什么意思?”
他老婆脑子转得比他快,“宁馨研究生不是考到光岛去了吗?表妹提着礼物拜见一下小姑和表姐,这很合情理吧?!”
汪文强摆摆手,“她本科就是在光岛读的,早点怎么不去拜访?”
他老婆不理他犀利,精明地眨眨眼说实话:“那时候不是还不知道她们过得好吗?”
汪文强一时无语得啼笑皆非,随后想到女儿那头倔驴子又摇摇头,“宁馨不会干的,那丫头比我们都有主意,最烦人管头管脚,还是别碰钉子了。”
他对着老婆摇摇手机,“万一明娜换了个号码呢?打不通就直接和老头子说,联系不到人。”
他老婆在他父母面前尽孝比他多,老人很多的丑陋面对儿子是很少展现的,对儿媳妇倒是不会吝啬。
她十分了然地说:“到时候,他又会催着你去找关家人要联系,你试试看你老爹做不做得出。”
汪文强颓然地摇摇头,答案是他爹做得出。
他老婆又自信地说:“心愉那丫头,我带过一年,我明白,笨是笨了点,倔也是很倔,脾气硬起来是像你们汪家人,但是浑身上下心最软,不然关老太婆死了她又不是被架着回来了,这种人能软一次,就能软第二次,”她拍拍丈夫肩膀,“你交给我。”
汪文强妥协了,他是个嫌麻烦,怕苦难的人,既然妻子说了交给她,他也就不想再插手了,再说老人由兄妹两人赡养,以后有个头疼脑热不也方便许多不是?但良心让他还是挣扎了下,“宁馨会听我们话?”
他老婆冷笑一声,“她念的什么污糟硕士,三年学费就要家里三十万,还不算上吃喝拉撒,她有什么资格提要求,要是不配合......”
她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意思是断掉经济。
汪文强明白了,也不挣扎了,他老婆这点也是他这么些年来又烦她又离不开她的原因,生活里总要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老婆的不好凸显出了他的好,只要这个家不散,他由得她去折腾,只要开罪人的不是他,他是可以很轻易把自己撇脱出去的。
后来心愉也会想,自己那点很容易就放过自己的优点是不是就遗传自她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