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任务
宁馨近日很苦恼,她妈给她下达了死命令,命令她必须见一面身在光岛的表姐关心愉,她妈给到了她二姑的电话号码,一个月过去了,她根本没拨过去。
她刚填报大学志愿时,自认为考得很不错,只愿提前批就填报了G大,后面一串要么是和G大一样同在光岛,要么就是在光岛辐射周围的城市。
至于问她为何对光岛这样钟情?原因之一是新闻媒体经年来对光岛的宣传报道,让她对这座沿海城市十分向往
其次是光岛是国家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城市,相较于发展在前面,有上百上千年的历史的大城市,光岛没什么本地人,即使有他们也只是祖上平平无奇的小老百姓,总比大城市里动不动就把族谱拿出来说事的本地人接地气些吧。
宁馨是独生女,但梦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个疼爱她的姐姐,在她极幼小时候就陪伴在她身边,可梦醒来,他们家仍然是平凡简单的一家三口,哪里有梦里对她百依百顺的姐姐?
随着她逐渐长大,梦里的姐姐也跟着她长大,她好像比她大个五六岁,她一直知道自己有个表姐,但宁馨是从来不会把表姐代入到自己梦中这位姐姐的。
因为她妈总是把她这位常年不见的表姐及她二姑说得非常邪恶,很爱占人便宜,很不识好歹那种,她自小爱看迪士尼的动画片,表姐和二姑在她心里的形象就成了灰姑娘的继母和她的女儿,至于宁馨?她对自己的定位向来时童话故事里最纯洁不过,勇敢无比的公主。
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会落难,她如今也落难了,她搞不懂了,当初十八岁她爸妈帮她拖着行李来光岛时,她爸随口问了句,“心愉和二妹也在光岛,要不要打声招呼。”
随即招来他妈大声呵斥,“你疯了是不是?!瘟神不上门来找你,你反而去招她们?!”
当时是在飞机场,人特别多,她妈像怕他爸听不见似的音量拔得尤其高,她妈说的还是本地方言,周围人都不解地向他们投来疑惑目光。
宁馨这人按老一辈人来说,思想有点小布尔乔亚,即使是在老家那座晚饭吃完散步遛个弯也会碰上十个八个熟人的小庙,她也是要能免则免地不和她妈出门的。
她妈出门不打扮,冬天套上褪了色的珊瑚绒睡衣,脖子上围着不知哪年的带着衣柜里陈年气味的围巾脚上是他爸淘汰下来的不配套的旧袜子,有的脚趾脚后跟处还带着一两个洞。
这些都不是最让她感到没脸面的,这些都是她可以克服的,她妈年轻时没打扮过,上了年纪再要求她打扮的确不合时宜。
但最令她受不了的还得是她妈那把尖利嗓子,走到哪儿叫到哪儿,宁馨微微近视,往往她还来不及把对面人看清时,她妈已经把人家名字叫出来了,不是微笑含蓄地说“你好”那种叫,是清晨鸡打鸣那种叫。
几次街上遇上同学,她妈招呼得比她还热情,热情得过分,以至于小时候,大家都是孩子,开玩笑没分寸,遇上校园喇叭或者集会时喇叭出问题,班上一定会有同学说,“汪宁馨她妈就不需要喇叭”“汪宁馨她妈自带麦克风”。
从此她拒绝和她妈出门,拒绝她妈让她把同学带回家的请求,甚至拒绝她妈给她开家长会,他爸也是家长,他爸实在没空,她就自己用她妈手机回复老师家里忙,没空,反正她成绩一直不错,人在学校也安分守己,家长会可不是为她这种好学生开的。
好不容易捱到高考毕业,成绩是很不错,但是那年G大提前批的分高得实在有拒绝别省学子嫌疑,宁馨没有选择服从调剂,与她热爱的新闻学专业以五分失之交臂。
很难受,长到十八岁后最难受的一次,但光岛不止G大一所大学,也不止G大有新闻学,她被邻校H大的新闻学专业录取了。
为什么执着于新闻学?
首先宁馨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她自小看迪士尼童话长大,爱情这一人生课题在她幼小时就情根深种,其次她生长于二十一世纪,是摩登新人类,她又明白女人贵在自立的深刻道理,任何牵藤攀葛依附男人的女人结果都是不尽人意的。
她妈就是她最好例子,别看她妈在家里威风十足,真要是她爸脾性上来了,只消一个眼神,或者嘴一闭,一言不发,她妈就软了,没工作的女人就是这样,脾气再大也只能在男人给你划定地范围里发泄,想越界出去,可以啊,别掌心向上问我要钱就是。
童话般的爱情放进现实里,那是需要门当户对的,她家是小门小户,一颗石头丢进茫茫人海,十有八九砸中的就是她家这种人家,所以宁馨更明确,要想得到心中满意的爱情,只得靠她自己这双小小手。
宁馨心目中的爱情是要惊天动地,倾国倾城的,悲痛难当?永失我爱?这些都是无所谓的,悲剧不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吗?历史书上记载下来的,难道不是悲多于喜吗?
她不知道的是,她有一个和她表姐相同的爱好,爱看小说,尤其偏好是爱情小说,区别是她表姐看的是烂俗透顶的狗血爱情,她与众不同,她才不屑做市场上一众在男人前伏低做小的小女人式女主角,她要做的她的偶像,“独眼女侠”玛丽·科尔文式的女人。
就是这个在穿越战火纷飞中又穿着La Perla内衣的女人,将浪漫主义,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融合的女人深深吸引了她,吸引得她无可求药地填报了新闻学专业。
宁馨觉得只有新闻学这份专业才能拯救她因平平无奇的家庭所导致的即将平平无奇的人生。
她理想中的爱情是不会发生在这样平淡的人生中的,她要的爱情是那种能在悲中寻找没美的爱情,在现实的缺憾中实现精神圆满的诗化般地爱情。
在和平的祖国哪能找到这样的爱情?所以要到炮火纷飞中去,要到疾病贫困中去,只有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被世俗化的情才能脱去那份俗气,才能彻底升华。
最后不能像童话里那样拥有团圆大结局?
没关系,宁馨告诉自己,所有的完美大结局只能用单调的“幸福”二字去概括就已足够,但痛苦不同,文字只有在形容痛苦时才会变得苍劲有力,才会变得深沉有力,谁要追求平庸的幸福?要做就做悲情的英雄,做为爱,为世界,为崇高的理想牺牲的美丽殉道者。
在世俗的社会里,她有俗气的家庭,俗气的同学,什么样的专业能让她摆脱这些俗气?能实现她这份不俗气的理想?唯有新闻学!
所以宁馨不顾她妈要求她填报的会计专业,师范专业,义无反顾地志愿上清一色的新闻学且不服从调剂!
她妈拗不过她,拿着她录取通知书骂骂咧咧但最后还是坚持着要和她爸亲自送她到学校,刚下飞机她妈就让她难堪了,宁馨暂时地忘了她将来要从事的事新闻行业,注定是要和芸芸众生的目光打交道的,但她妈一在身旁,她就恐惧起周围群从的眼光来了。
因为这种看乡巴佬的阳光不是她追求的,她要的是站在讲台上,众生对她敬佩的,爱慕的,赞扬的,崇敬的眼神。
宁馨立马克制住自己情绪说:“妈,学校有来机场专门迎接新生的大巴,你和爸不用再管我了,你们在周边玩两天再回去就行。”
“那怎么行?”她妈不服从了,与她妈而言,她这把年纪还上蹿下跳地学年轻人花钱旅游,纯粹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我们来就是要把你送到学校的!”
宁馨脑子转得快,她赶紧扯个笑,懂事地说:“你和爸不是一直想快快长大吗?这不就是一个契机?满十八了,还赖着爹妈送到学校,这像什么话?!”
她爸倒是被她这番懂事说动了,她妈仍然不乐意,皱眉道:“行李箱有两个哩!”
要做记者,以后抗的设备那可是七八十斤重的都有,两个带滚轮的行李算什么?
宁馨还没说话,他爸先替她帮腔了,“你就是没读过书,你没听隔壁老张说?她女儿进了大学三四个男生上来抢着要帮忙啊!”
她妈争强好胜惯了,这点事也要赢,“哼”一声后说,“她女儿那个香肠嘴,切下来抹上盐腌两个月都可以当下酒菜了,还有男的上赶着帮忙?!你就听他吹吧!再说,真要有,宁馨到了没十个也有八个!”
宁馨就尤其烦她妈这点,对于她来说,最能体现一个女人价值的,不是这个女人本身,而是有多少男人愿意围着这个女人打转,她又不是一坨屎,要那么多苍鹰绕着飞做什么?!
但她此刻是不想纠正她妈的落后思想了,落后了近五十年的人,要让她跟上潮流,简直是为难她妈也为难她自己。
她只答应说:“好好好,到时候我跟你汇报有多少个男的帮我肩扛手提就行了,好不?”
她妈在机场表演了好一番依依不舍才狠下心放她离开,宁馨看着被她妈泪水打湿的衣襟只觉悲哀,她们那辈老式女人一生净挂住丈夫儿女,即使儿女长大了远走高飞,她们也学不会把目光投向自身,简直无药可救。
她是既悲哀又幸运,悲的是她有个冥顽不灵的妈,幸的是她妈身上的缺点她是先天后天的没有丁点继承到。
在大学的四年过得很充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为着他们安全考虑,学校压根不允许他们私自到危险的地域去考察,即使宁馨自己签保证书也不行,辅导员如是说:“你能保证你父母?”
宁馨丧气了,不过本科毕业在即,她仍没有死心,她最初的梦想是G大的新闻学专业,正好一位学姐在隔壁G大以新闻学博士生身份毕业后回校演讲,讲到她与本地联合国志愿者与东非盗猎者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后,凉下来的热血又沸腾了。
她立即着手准备研究生报考事宜,G大的研究生学费不便宜,一年就差不多十万打底,三年下来加上生活费省吃俭用也得花上家里五十万,她跟她妈说了后,她妈只问了句很现实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回本?”
她家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这点积蓄是绝对有的,她就烦她妈这点现实,什么都爱和钱扯上关系,世上就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了?
钱给世界带了多少灾难?石油战争,领土战争,金融战争,哪样不和钱有关?
但宁馨也学得圆滑了,她口是心非地说:“嫁人的时候,妈光岛有门面的人家都很看中儿媳妇学历的,那是门面,你就当投资吧!”
她这下搔到她妈痒处了,果然她妈同意了,叹口气说:“我和你爸商量。”
新学年的学费刚缴纳完没过多久宁馨又做了那个久违的梦,仍然爱她的姐姐关怀她的生活,梦醒来时分她妈的电话轰到了,命令式的,没有商量余地的口气,“去找你表姐!”
宁馨好记性,反应迅速,“你不是骂人家瘟神吗?!”
“瘟病也有好的时候!别忘了,”她妈不客气地说,“她们走的时候还从我们手里要走了三万块钱!”
宁馨是由是非观念的,她客观地说:“那本来就是我们家借的,有借有还。”
她妈气急了,搬出老一套来,“你帮谁说话?!她当初来我们家白吃白喝一年,你不知道?!”
她也倔脾气上来了,她想到她爸每次批评她就爱搬出她表姐,大致意思就是表姐以前多么能干,六岁不到来他们家里就帮着她妈做饭洗衣还顺带照顾她。
宁馨不觉得那是懂事,她只觉得那是表姐寄人篱下的无奈,她还觉得她妈那是虐待儿童,毕竟她作为她妈女儿是到现在都不会做饭的。
“爸爸那时说表姐很懂事,帮我们做了很多家务事,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白吃白喝了?!”
她情绪上来,忘了大忌,她妈最恨吃里扒外的人。
接下来和她妈的通话就需要把手机和耳朵隔一段距离,是很难听的话,宁馨干脆把手机放在宿舍桌子上,自顾自做自己事情,她妈情绪上头的话中间断开半个小时听也不会有遗漏信息的,反而听了难过的就是她自己了。
她妈痛快地骂完了,把痛苦留给她。
断掉经济来源,这是父母惯用的和子女抵抗的手段,不幸中的万幸是这学期的学费是缴纳了的,其他的不幸就是她已经为了那点良心和面子吃了三天的馒头配室友的咸菜干了。
室友们热心肠请她吃食堂饭,她也不干,她还不知道她和她妈这场持久战要战多久,还没结束先欠一大笔人情,是不划算的。
她向她爸求助,她爸无奈地告诉她,这是她爷爷下的要求,她妈只是愉快地配合执行了。
这件事于他们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她爸不置可否,但不置可否也就是默认了,宁馨颓丧了,这次是她是孤军奋战了。
她尝试自己做勤工俭学,但这些岗位是需要让位给贫困学生的,轮不到她这种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自古至今好像都是夹在中间的最难受。
学校食堂便利店以及其他餐饮店倒是有送外卖服务,送到点单学生宿舍,一单一元,坚持两天她就不能坚持了,研究生课业比本科不知忙多少,压根就挤不出时间来,挤出来一天最多也就挣四五十块,不过是以往的两天饭钱,还是靠极度地压缩自由时间换来的。
一个月过去,她放弃了,她不明白的是,这件事若换做她表姐,那是很容易的,不就是一个电话吗?死皮赖脸打过去没人接听或者换了电话号码最好,如不腆着脸寒暄两句,人家待见你最好,不待见你也是理所当然,就当打了个骚扰电话,反正能交差就行。
宁馨自他父亲处继承的“很容易放过自己”基因还没她表姐体内一半多,他是挣扎了一个月才行动的。
电话拨打过去,对面很快接了,是一把普通没有特色的中年女人声音:“你好,太太临时下楼一趟,忘带手机,请问有何贵干,回来后我转告给她。”
宁馨不知道接电话的是楼妈,她只惊奇,她那印象模糊的小姑和表姐真厉害,条件好到能够请得起佣人了?难怪她妈和她爷爷拼了命地要让她上门巴结。
她思维还在震惊中,家中请佣人这种事放到光岛来看不足为奇,可在她想法里,姑姑和表姐到底是两个孤苦的外地人,能有今天这番光景,让同为女性的宁馨不得不叹服。
对面楼妈很久没听见她回答,疑惑地“喂喂喂”。
宁馨回过神来,老实答道:“我是姑姑侄女,最近来光岛念研究生想来拜访。”
她把自己也在这里念本科的事有所保留了,不然印象实在会太糟糕,早些时候怎么不来?不,早些时候来也不对,几百年不联系了,来人家地方就联系了?早干什么去了?
果不出她意料,对面接听电话的楼妈“哼”一声,没好声气地说:“我会告诉太太!”
然后“啪”一声挂断了电话。
宁馨想,这通电话结束了,她妈交代给她的事应该也就结束了吧?
她刚填报大学志愿时,自认为考得很不错,只愿提前批就填报了G大,后面一串要么是和G大一样同在光岛,要么就是在光岛辐射周围的城市。
至于问她为何对光岛这样钟情?原因之一是新闻媒体经年来对光岛的宣传报道,让她对这座沿海城市十分向往
其次是光岛是国家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城市,相较于发展在前面,有上百上千年的历史的大城市,光岛没什么本地人,即使有他们也只是祖上平平无奇的小老百姓,总比大城市里动不动就把族谱拿出来说事的本地人接地气些吧。
宁馨是独生女,但梦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个疼爱她的姐姐,在她极幼小时候就陪伴在她身边,可梦醒来,他们家仍然是平凡简单的一家三口,哪里有梦里对她百依百顺的姐姐?
随着她逐渐长大,梦里的姐姐也跟着她长大,她好像比她大个五六岁,她一直知道自己有个表姐,但宁馨是从来不会把表姐代入到自己梦中这位姐姐的。
因为她妈总是把她这位常年不见的表姐及她二姑说得非常邪恶,很爱占人便宜,很不识好歹那种,她自小爱看迪士尼的动画片,表姐和二姑在她心里的形象就成了灰姑娘的继母和她的女儿,至于宁馨?她对自己的定位向来时童话故事里最纯洁不过,勇敢无比的公主。
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会落难,她如今也落难了,她搞不懂了,当初十八岁她爸妈帮她拖着行李来光岛时,她爸随口问了句,“心愉和二妹也在光岛,要不要打声招呼。”
随即招来他妈大声呵斥,“你疯了是不是?!瘟神不上门来找你,你反而去招她们?!”
当时是在飞机场,人特别多,她妈像怕他爸听不见似的音量拔得尤其高,她妈说的还是本地方言,周围人都不解地向他们投来疑惑目光。
宁馨这人按老一辈人来说,思想有点小布尔乔亚,即使是在老家那座晚饭吃完散步遛个弯也会碰上十个八个熟人的小庙,她也是要能免则免地不和她妈出门的。
她妈出门不打扮,冬天套上褪了色的珊瑚绒睡衣,脖子上围着不知哪年的带着衣柜里陈年气味的围巾脚上是他爸淘汰下来的不配套的旧袜子,有的脚趾脚后跟处还带着一两个洞。
这些都不是最让她感到没脸面的,这些都是她可以克服的,她妈年轻时没打扮过,上了年纪再要求她打扮的确不合时宜。
但最令她受不了的还得是她妈那把尖利嗓子,走到哪儿叫到哪儿,宁馨微微近视,往往她还来不及把对面人看清时,她妈已经把人家名字叫出来了,不是微笑含蓄地说“你好”那种叫,是清晨鸡打鸣那种叫。
几次街上遇上同学,她妈招呼得比她还热情,热情得过分,以至于小时候,大家都是孩子,开玩笑没分寸,遇上校园喇叭或者集会时喇叭出问题,班上一定会有同学说,“汪宁馨她妈就不需要喇叭”“汪宁馨她妈自带麦克风”。
从此她拒绝和她妈出门,拒绝她妈让她把同学带回家的请求,甚至拒绝她妈给她开家长会,他爸也是家长,他爸实在没空,她就自己用她妈手机回复老师家里忙,没空,反正她成绩一直不错,人在学校也安分守己,家长会可不是为她这种好学生开的。
好不容易捱到高考毕业,成绩是很不错,但是那年G大提前批的分高得实在有拒绝别省学子嫌疑,宁馨没有选择服从调剂,与她热爱的新闻学专业以五分失之交臂。
很难受,长到十八岁后最难受的一次,但光岛不止G大一所大学,也不止G大有新闻学,她被邻校H大的新闻学专业录取了。
为什么执着于新闻学?
首先宁馨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她自小看迪士尼童话长大,爱情这一人生课题在她幼小时就情根深种,其次她生长于二十一世纪,是摩登新人类,她又明白女人贵在自立的深刻道理,任何牵藤攀葛依附男人的女人结果都是不尽人意的。
她妈就是她最好例子,别看她妈在家里威风十足,真要是她爸脾性上来了,只消一个眼神,或者嘴一闭,一言不发,她妈就软了,没工作的女人就是这样,脾气再大也只能在男人给你划定地范围里发泄,想越界出去,可以啊,别掌心向上问我要钱就是。
童话般的爱情放进现实里,那是需要门当户对的,她家是小门小户,一颗石头丢进茫茫人海,十有八九砸中的就是她家这种人家,所以宁馨更明确,要想得到心中满意的爱情,只得靠她自己这双小小手。
宁馨心目中的爱情是要惊天动地,倾国倾城的,悲痛难当?永失我爱?这些都是无所谓的,悲剧不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吗?历史书上记载下来的,难道不是悲多于喜吗?
她不知道的是,她有一个和她表姐相同的爱好,爱看小说,尤其偏好是爱情小说,区别是她表姐看的是烂俗透顶的狗血爱情,她与众不同,她才不屑做市场上一众在男人前伏低做小的小女人式女主角,她要做的她的偶像,“独眼女侠”玛丽·科尔文式的女人。
就是这个在穿越战火纷飞中又穿着La Perla内衣的女人,将浪漫主义,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融合的女人深深吸引了她,吸引得她无可求药地填报了新闻学专业。
宁馨觉得只有新闻学这份专业才能拯救她因平平无奇的家庭所导致的即将平平无奇的人生。
她理想中的爱情是不会发生在这样平淡的人生中的,她要的爱情是那种能在悲中寻找没美的爱情,在现实的缺憾中实现精神圆满的诗化般地爱情。
在和平的祖国哪能找到这样的爱情?所以要到炮火纷飞中去,要到疾病贫困中去,只有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被世俗化的情才能脱去那份俗气,才能彻底升华。
最后不能像童话里那样拥有团圆大结局?
没关系,宁馨告诉自己,所有的完美大结局只能用单调的“幸福”二字去概括就已足够,但痛苦不同,文字只有在形容痛苦时才会变得苍劲有力,才会变得深沉有力,谁要追求平庸的幸福?要做就做悲情的英雄,做为爱,为世界,为崇高的理想牺牲的美丽殉道者。
在世俗的社会里,她有俗气的家庭,俗气的同学,什么样的专业能让她摆脱这些俗气?能实现她这份不俗气的理想?唯有新闻学!
所以宁馨不顾她妈要求她填报的会计专业,师范专业,义无反顾地志愿上清一色的新闻学且不服从调剂!
她妈拗不过她,拿着她录取通知书骂骂咧咧但最后还是坚持着要和她爸亲自送她到学校,刚下飞机她妈就让她难堪了,宁馨暂时地忘了她将来要从事的事新闻行业,注定是要和芸芸众生的目光打交道的,但她妈一在身旁,她就恐惧起周围群从的眼光来了。
因为这种看乡巴佬的阳光不是她追求的,她要的是站在讲台上,众生对她敬佩的,爱慕的,赞扬的,崇敬的眼神。
宁馨立马克制住自己情绪说:“妈,学校有来机场专门迎接新生的大巴,你和爸不用再管我了,你们在周边玩两天再回去就行。”
“那怎么行?”她妈不服从了,与她妈而言,她这把年纪还上蹿下跳地学年轻人花钱旅游,纯粹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我们来就是要把你送到学校的!”
宁馨脑子转得快,她赶紧扯个笑,懂事地说:“你和爸不是一直想快快长大吗?这不就是一个契机?满十八了,还赖着爹妈送到学校,这像什么话?!”
她爸倒是被她这番懂事说动了,她妈仍然不乐意,皱眉道:“行李箱有两个哩!”
要做记者,以后抗的设备那可是七八十斤重的都有,两个带滚轮的行李算什么?
宁馨还没说话,他爸先替她帮腔了,“你就是没读过书,你没听隔壁老张说?她女儿进了大学三四个男生上来抢着要帮忙啊!”
她妈争强好胜惯了,这点事也要赢,“哼”一声后说,“她女儿那个香肠嘴,切下来抹上盐腌两个月都可以当下酒菜了,还有男的上赶着帮忙?!你就听他吹吧!再说,真要有,宁馨到了没十个也有八个!”
宁馨就尤其烦她妈这点,对于她来说,最能体现一个女人价值的,不是这个女人本身,而是有多少男人愿意围着这个女人打转,她又不是一坨屎,要那么多苍鹰绕着飞做什么?!
但她此刻是不想纠正她妈的落后思想了,落后了近五十年的人,要让她跟上潮流,简直是为难她妈也为难她自己。
她只答应说:“好好好,到时候我跟你汇报有多少个男的帮我肩扛手提就行了,好不?”
她妈在机场表演了好一番依依不舍才狠下心放她离开,宁馨看着被她妈泪水打湿的衣襟只觉悲哀,她们那辈老式女人一生净挂住丈夫儿女,即使儿女长大了远走高飞,她们也学不会把目光投向自身,简直无药可救。
她是既悲哀又幸运,悲的是她有个冥顽不灵的妈,幸的是她妈身上的缺点她是先天后天的没有丁点继承到。
在大学的四年过得很充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为着他们安全考虑,学校压根不允许他们私自到危险的地域去考察,即使宁馨自己签保证书也不行,辅导员如是说:“你能保证你父母?”
宁馨丧气了,不过本科毕业在即,她仍没有死心,她最初的梦想是G大的新闻学专业,正好一位学姐在隔壁G大以新闻学博士生身份毕业后回校演讲,讲到她与本地联合国志愿者与东非盗猎者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后,凉下来的热血又沸腾了。
她立即着手准备研究生报考事宜,G大的研究生学费不便宜,一年就差不多十万打底,三年下来加上生活费省吃俭用也得花上家里五十万,她跟她妈说了后,她妈只问了句很现实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回本?”
她家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这点积蓄是绝对有的,她就烦她妈这点现实,什么都爱和钱扯上关系,世上就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了?
钱给世界带了多少灾难?石油战争,领土战争,金融战争,哪样不和钱有关?
但宁馨也学得圆滑了,她口是心非地说:“嫁人的时候,妈光岛有门面的人家都很看中儿媳妇学历的,那是门面,你就当投资吧!”
她这下搔到她妈痒处了,果然她妈同意了,叹口气说:“我和你爸商量。”
新学年的学费刚缴纳完没过多久宁馨又做了那个久违的梦,仍然爱她的姐姐关怀她的生活,梦醒来时分她妈的电话轰到了,命令式的,没有商量余地的口气,“去找你表姐!”
宁馨好记性,反应迅速,“你不是骂人家瘟神吗?!”
“瘟病也有好的时候!别忘了,”她妈不客气地说,“她们走的时候还从我们手里要走了三万块钱!”
宁馨是由是非观念的,她客观地说:“那本来就是我们家借的,有借有还。”
她妈气急了,搬出老一套来,“你帮谁说话?!她当初来我们家白吃白喝一年,你不知道?!”
她也倔脾气上来了,她想到她爸每次批评她就爱搬出她表姐,大致意思就是表姐以前多么能干,六岁不到来他们家里就帮着她妈做饭洗衣还顺带照顾她。
宁馨不觉得那是懂事,她只觉得那是表姐寄人篱下的无奈,她还觉得她妈那是虐待儿童,毕竟她作为她妈女儿是到现在都不会做饭的。
“爸爸那时说表姐很懂事,帮我们做了很多家务事,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白吃白喝了?!”
她情绪上来,忘了大忌,她妈最恨吃里扒外的人。
接下来和她妈的通话就需要把手机和耳朵隔一段距离,是很难听的话,宁馨干脆把手机放在宿舍桌子上,自顾自做自己事情,她妈情绪上头的话中间断开半个小时听也不会有遗漏信息的,反而听了难过的就是她自己了。
她妈痛快地骂完了,把痛苦留给她。
断掉经济来源,这是父母惯用的和子女抵抗的手段,不幸中的万幸是这学期的学费是缴纳了的,其他的不幸就是她已经为了那点良心和面子吃了三天的馒头配室友的咸菜干了。
室友们热心肠请她吃食堂饭,她也不干,她还不知道她和她妈这场持久战要战多久,还没结束先欠一大笔人情,是不划算的。
她向她爸求助,她爸无奈地告诉她,这是她爷爷下的要求,她妈只是愉快地配合执行了。
这件事于他们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她爸不置可否,但不置可否也就是默认了,宁馨颓丧了,这次是她是孤军奋战了。
她尝试自己做勤工俭学,但这些岗位是需要让位给贫困学生的,轮不到她这种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自古至今好像都是夹在中间的最难受。
学校食堂便利店以及其他餐饮店倒是有送外卖服务,送到点单学生宿舍,一单一元,坚持两天她就不能坚持了,研究生课业比本科不知忙多少,压根就挤不出时间来,挤出来一天最多也就挣四五十块,不过是以往的两天饭钱,还是靠极度地压缩自由时间换来的。
一个月过去,她放弃了,她不明白的是,这件事若换做她表姐,那是很容易的,不就是一个电话吗?死皮赖脸打过去没人接听或者换了电话号码最好,如不腆着脸寒暄两句,人家待见你最好,不待见你也是理所当然,就当打了个骚扰电话,反正能交差就行。
宁馨自他父亲处继承的“很容易放过自己”基因还没她表姐体内一半多,他是挣扎了一个月才行动的。
电话拨打过去,对面很快接了,是一把普通没有特色的中年女人声音:“你好,太太临时下楼一趟,忘带手机,请问有何贵干,回来后我转告给她。”
宁馨不知道接电话的是楼妈,她只惊奇,她那印象模糊的小姑和表姐真厉害,条件好到能够请得起佣人了?难怪她妈和她爷爷拼了命地要让她上门巴结。
她思维还在震惊中,家中请佣人这种事放到光岛来看不足为奇,可在她想法里,姑姑和表姐到底是两个孤苦的外地人,能有今天这番光景,让同为女性的宁馨不得不叹服。
对面楼妈很久没听见她回答,疑惑地“喂喂喂”。
宁馨回过神来,老实答道:“我是姑姑侄女,最近来光岛念研究生想来拜访。”
她把自己也在这里念本科的事有所保留了,不然印象实在会太糟糕,早些时候怎么不来?不,早些时候来也不对,几百年不联系了,来人家地方就联系了?早干什么去了?
果不出她意料,对面接听电话的楼妈“哼”一声,没好声气地说:“我会告诉太太!”
然后“啪”一声挂断了电话。
宁馨想,这通电话结束了,她妈交代给她的事应该也就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