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卫离开,夏禅踌躇着上前:“殿下还需要召户部尚书前来吗?”
“不必。”萧姝和起身理了理衣袖准备去承德殿看望建安帝,“等明日早朝后,让他留下就行。”
踏进承德殿时,许太医刚为建安帝请完平安脉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为他拎药箱的小少年。小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太医院的药师服,应是许太医的徒弟。
萧姝和脚步微顿,目光落在许太医凝重的面容上:“父皇今日如何?”
许太医躬身行礼,袖口微微发颤:“回殿下,陛下脉象沉滞,气血两亏……”他欲言又止地看了眼她身后的宫人与自己身侧的小徒儿。
萧姝和会意,抬手示意宫人退至殿外,待廊下只剩他们两人,许太医才压低声音道:“那毒早已深入心脉,凭借老臣的医术与库房里的珍稀药材,也不过是尽力延缓……”
“殿下,陛下怕是……就在这几日了。”
萧姝和指尖一颤,面上却不显:“当真无解了?”
“此毒无解,否则当年的北周皇帝也不会早早没了。”许太医叹息着摇头,拱手请罪:“老臣无能,无法医治陛下,愧对殿下的信任托付。”
“许太医言重了。”萧姝和强自镇定,亲自扶许太医起身:“这些日子辛苦您了。”
许太医连连摆手说不辛苦,又同萧姝和多说了几句建安帝的身体状况,这才行礼告退。
踏入内殿,一股混着药味的腐朽气息扑面而来。三个小太监正轻手轻脚地更换床褥,见萧姝和进来慌忙行礼。
萧姝和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忙自己的时,目光随之落在床榻上——建安帝面色灰败,唇边隐隐泛着青紫,胸口微弱的起伏几乎难以察觉。
小太监更换下的褥子上,还有一片水渍。
萧姝和突然问道:“今日换了几次褥子?”
小太监们一愣,其中一个机灵的率先回答:“回殿下,已是第三次了。陛下……陛下身下总是不妥,奴才们只好勤加换洗。”
萧姝和点点头,往床榻处走。
越走近榻边,那股将死之人特有的气息愈发明显。
她伸手替建安帝掖了掖被角,触到他枯瘦的手腕时,心头猛地一揪——这温度,凉得不像活人。
按说六月正值暑热之季,京都的夏日又向来难熬,今日又不是阴雨天,就算人体温度没有太高也不会如此低。
“本宫记得父皇的私库里有三套天蚕丝被褥,别国进贡的,又轻薄又温暖,去取一床来给父皇换上。”她收回手,声音平静,“把冰鉴去掉,每日多通风即可。”
小太监领命退下了,萧姝和独自站在龙榻前,望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如今却连翻身都要人伺候。
她忽然想起幼时,建安帝将她举在肩头看桃花的模样。
“父皇……”她轻声道:“您放心,儿臣一定会守住这江山,守护好南朝百姓。”
一定不会让上一世的悲剧重演!
窗外暮色渐沉,最后一缕夕阳透过窗纱,在建安帝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若枯木上最后的生机。
第二日早朝时,萧姝和没在臣子中瞧见户部尚书的身影。一问才知,昨夜他贪凉多用了冰,今早起来得了风寒,便告假了。
户部尚书这病来的时机太过巧合,萧姝和只觉得是他心虚,或是知道了什么,想要告病躲一阵。
下朝前,萧姝和为表关怀,特意派了许太医前往尚书府为李尚书把脉。
午膳时分,去送密信的暗卫回来了,带回来一句“臣知晓了,还请殿下放心”。
因何唯安的是私事,不方便让暗卫带话,只说了一句她知道了。
许太医回来的很快,确定了李尚书是因着了凉才得了风寒,现今正病殃殃的躺在床上,起不来身。
李尚书本就年纪不小了,这么一折腾怕是要病上几日,他也一连告了五日假。
萧姝和冷哼一声,怕是这五日假期结束,李尚书也起不来床。
待她仔细思索一番后,又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她在户部一直无人可用,李尚书把持户部多年,在他的经营下,户部早如一块铁桶,别人安插不进去人,也拉拢不了里面的人。
萧姝和当即派了常安去户部,直接言明国库的银两数目与赈灾银数目不对,要查账。
常安带着公主令牌踏入户部衙门时,正值休休时分。
今日的日头格外毒辣,晒得青石板地面发烫,可户部大堂内却透着股阴冷气息,大门处看守的官吏都倚着房门打着瞌睡。
“奉公主殿下口谕,调取国库账本、江南近三至五年漕运、赈灾、修堤三册总账本。”常安高举令牌,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
户部左侍郎林大人匆匆迎出,身后跟着其他的户部官员。
林侍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额角还沁着细密的汗珠,赔着笑上前:“常公公,尚书大人告病,这……”
“殿下要查的是国库与江南赈灾相关的账本,可不是尚书大人的账本。”常安眯起眼,语气不容置疑:“怎么?这户部的账本还非得尚书大人在场时才能看?”
这些日子,常安常常出宫为萧姝和办事,将那些大太监的样子学了个七八分,捏着嗓子吊着眼,瞧着气势很是唬人。
林侍郎喉结滚动,心中暗骂:一个阉人,不过是得了大公主几分青眼,跑个腿办个事,竟来他面前耍起了威风。
不管心中如何腹诽,他面上依旧赔着笑:“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您要近三五年来的江南赈灾账本,这账目繁多又时间久了,一时半会儿找不齐,不如让下官先整理……”
“不必。”常安一甩拂尘,继续拿腔作调:“殿下说了,就要看原账本,而且是一本不落。”
堂内几位官员闻言,齐齐变了脸色。
林侍郎也是脸色微变,他强自镇定:“那……请常公公稍等片刻,下官这就命人去取。”
常安直言:“不必,咱家同你一道去取。”
林侍郎脸色更难看了,额角的汗越来越多:“是,是,常公公这边请。”
由林侍郎在前面领路,共穿过三道铁门,常安才见到传说中的户部账库。
一摞摞账册整齐码放在檀木架上,散发着陈年墨香。
林尚书示意官吏取来最近的国库账本,以及三年来的江南赈灾账册,厚厚几摞堆在案几上,看着数量就不少。
常安甩了甩拂尘,驱散了鼻尖嗅到的一点霉味:“就这些?”
林侍郎点头:“所有账本都在这了。”
常安走近,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又接着翻了翻下面几本。
忽然,他动作一顿——这账册的纸张太新了,墨迹也过分清晰,完全不像是之前账本该有的样子,只有封面瞧着还有几分破旧。
“林大人。”陈孝收回手,合上账册,似笑非笑得看向他:“所有账本都在这儿了吗?殿下要看的,可是原始账。”
他在“原始账本”四字上加重了字音,看向林侍郎的眼神也颇为意味深长。
夏日炎炎中,林侍郎只觉得后背已经湿透,说话时也磕巴了一下:“这……这就是原始账本,常公公可真会说笑,哈哈……”
他干笑两声,汗水顺着他的脸庞滑落,砸在地面。
“咱家可没同林侍郎说笑。”常安收回目光:“林侍郎,这些账本咱家可就带走了。若是尚书大人问起,直说是殿下的意思。”
他冲着身后跟来的禁军挥了挥手,点了点那几摞账本:“带走!”
御书房中。
“殿下。”夏禅为萧姝和斟了杯凉茶,“常安已经带回了国库账本、江南近三至五年漕运、赈灾、修堤三册总账本,账本已经摆在了侧殿中。”
萧姝和正在批阅奏折,闻言笔锋未停:“常安人呢?”
“就在外面候着。”
“让他进来。”
“是。”
常安很快跟着夏禅走了进来,行礼后便说起今日在户部发现的不对劲之处。
“正如殿下所料。”常安声音有些激动,“那账本果然有猫腻,有几册账本表皮瞧着像是故意做旧的,可里面的纸张却是新纸,从墨迹看似乎也是新写不久。”
朱笔在奏折上洇出一团红痕,萧姝和索性搁下笔,指尖轻叩着案几:“那林侍郎可还有别的什么反应?”
“那林侍郎初时听奴才提及账本也是三推四推,极为不情愿,言语间还提及李尚书。在奴才搬出殿下后,林侍郎又想撇下奴才独自让人去搬账本。”
“奴才觉得不对劲,担心他们借此机会换了账本,就跟上去,这才带回这些账本。”
说到后面,常安的尾音上扬,略带期待的看向萧姝和,似是想求表扬。
“你做的不错。”萧姝和冲常安露出了一个笑,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你先下去休息休息。”
常安离开后,萧姝和让夏禅找了林语棠与青知来。
林语棠入宫也有一段日子了,每天都跟在不同人身后学东西,萧姝和也极少找她。
她身上是同夏禅、青知差不多的宫女服,见到萧姝和,还有几分激动。
萧姝和带着两人去了侧殿,指着那一摞摞账本,说明来历。
“本宫怀疑户部的账本有问题,国库的银两对不上,你二人替本宫核查账本、重新清点国库银两。”
“这一次,查出问题,本宫定要撸了李自廉的尚书之位!”
“不必。”萧姝和起身理了理衣袖准备去承德殿看望建安帝,“等明日早朝后,让他留下就行。”
踏进承德殿时,许太医刚为建安帝请完平安脉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为他拎药箱的小少年。小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太医院的药师服,应是许太医的徒弟。
萧姝和脚步微顿,目光落在许太医凝重的面容上:“父皇今日如何?”
许太医躬身行礼,袖口微微发颤:“回殿下,陛下脉象沉滞,气血两亏……”他欲言又止地看了眼她身后的宫人与自己身侧的小徒儿。
萧姝和会意,抬手示意宫人退至殿外,待廊下只剩他们两人,许太医才压低声音道:“那毒早已深入心脉,凭借老臣的医术与库房里的珍稀药材,也不过是尽力延缓……”
“殿下,陛下怕是……就在这几日了。”
萧姝和指尖一颤,面上却不显:“当真无解了?”
“此毒无解,否则当年的北周皇帝也不会早早没了。”许太医叹息着摇头,拱手请罪:“老臣无能,无法医治陛下,愧对殿下的信任托付。”
“许太医言重了。”萧姝和强自镇定,亲自扶许太医起身:“这些日子辛苦您了。”
许太医连连摆手说不辛苦,又同萧姝和多说了几句建安帝的身体状况,这才行礼告退。
踏入内殿,一股混着药味的腐朽气息扑面而来。三个小太监正轻手轻脚地更换床褥,见萧姝和进来慌忙行礼。
萧姝和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忙自己的时,目光随之落在床榻上——建安帝面色灰败,唇边隐隐泛着青紫,胸口微弱的起伏几乎难以察觉。
小太监更换下的褥子上,还有一片水渍。
萧姝和突然问道:“今日换了几次褥子?”
小太监们一愣,其中一个机灵的率先回答:“回殿下,已是第三次了。陛下……陛下身下总是不妥,奴才们只好勤加换洗。”
萧姝和点点头,往床榻处走。
越走近榻边,那股将死之人特有的气息愈发明显。
她伸手替建安帝掖了掖被角,触到他枯瘦的手腕时,心头猛地一揪——这温度,凉得不像活人。
按说六月正值暑热之季,京都的夏日又向来难熬,今日又不是阴雨天,就算人体温度没有太高也不会如此低。
“本宫记得父皇的私库里有三套天蚕丝被褥,别国进贡的,又轻薄又温暖,去取一床来给父皇换上。”她收回手,声音平静,“把冰鉴去掉,每日多通风即可。”
小太监领命退下了,萧姝和独自站在龙榻前,望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如今却连翻身都要人伺候。
她忽然想起幼时,建安帝将她举在肩头看桃花的模样。
“父皇……”她轻声道:“您放心,儿臣一定会守住这江山,守护好南朝百姓。”
一定不会让上一世的悲剧重演!
窗外暮色渐沉,最后一缕夕阳透过窗纱,在建安帝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若枯木上最后的生机。
第二日早朝时,萧姝和没在臣子中瞧见户部尚书的身影。一问才知,昨夜他贪凉多用了冰,今早起来得了风寒,便告假了。
户部尚书这病来的时机太过巧合,萧姝和只觉得是他心虚,或是知道了什么,想要告病躲一阵。
下朝前,萧姝和为表关怀,特意派了许太医前往尚书府为李尚书把脉。
午膳时分,去送密信的暗卫回来了,带回来一句“臣知晓了,还请殿下放心”。
因何唯安的是私事,不方便让暗卫带话,只说了一句她知道了。
许太医回来的很快,确定了李尚书是因着了凉才得了风寒,现今正病殃殃的躺在床上,起不来身。
李尚书本就年纪不小了,这么一折腾怕是要病上几日,他也一连告了五日假。
萧姝和冷哼一声,怕是这五日假期结束,李尚书也起不来床。
待她仔细思索一番后,又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她在户部一直无人可用,李尚书把持户部多年,在他的经营下,户部早如一块铁桶,别人安插不进去人,也拉拢不了里面的人。
萧姝和当即派了常安去户部,直接言明国库的银两数目与赈灾银数目不对,要查账。
常安带着公主令牌踏入户部衙门时,正值休休时分。
今日的日头格外毒辣,晒得青石板地面发烫,可户部大堂内却透着股阴冷气息,大门处看守的官吏都倚着房门打着瞌睡。
“奉公主殿下口谕,调取国库账本、江南近三至五年漕运、赈灾、修堤三册总账本。”常安高举令牌,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
户部左侍郎林大人匆匆迎出,身后跟着其他的户部官员。
林侍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额角还沁着细密的汗珠,赔着笑上前:“常公公,尚书大人告病,这……”
“殿下要查的是国库与江南赈灾相关的账本,可不是尚书大人的账本。”常安眯起眼,语气不容置疑:“怎么?这户部的账本还非得尚书大人在场时才能看?”
这些日子,常安常常出宫为萧姝和办事,将那些大太监的样子学了个七八分,捏着嗓子吊着眼,瞧着气势很是唬人。
林侍郎喉结滚动,心中暗骂:一个阉人,不过是得了大公主几分青眼,跑个腿办个事,竟来他面前耍起了威风。
不管心中如何腹诽,他面上依旧赔着笑:“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您要近三五年来的江南赈灾账本,这账目繁多又时间久了,一时半会儿找不齐,不如让下官先整理……”
“不必。”常安一甩拂尘,继续拿腔作调:“殿下说了,就要看原账本,而且是一本不落。”
堂内几位官员闻言,齐齐变了脸色。
林侍郎也是脸色微变,他强自镇定:“那……请常公公稍等片刻,下官这就命人去取。”
常安直言:“不必,咱家同你一道去取。”
林侍郎脸色更难看了,额角的汗越来越多:“是,是,常公公这边请。”
由林侍郎在前面领路,共穿过三道铁门,常安才见到传说中的户部账库。
一摞摞账册整齐码放在檀木架上,散发着陈年墨香。
林尚书示意官吏取来最近的国库账本,以及三年来的江南赈灾账册,厚厚几摞堆在案几上,看着数量就不少。
常安甩了甩拂尘,驱散了鼻尖嗅到的一点霉味:“就这些?”
林侍郎点头:“所有账本都在这了。”
常安走近,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又接着翻了翻下面几本。
忽然,他动作一顿——这账册的纸张太新了,墨迹也过分清晰,完全不像是之前账本该有的样子,只有封面瞧着还有几分破旧。
“林大人。”陈孝收回手,合上账册,似笑非笑得看向他:“所有账本都在这儿了吗?殿下要看的,可是原始账。”
他在“原始账本”四字上加重了字音,看向林侍郎的眼神也颇为意味深长。
夏日炎炎中,林侍郎只觉得后背已经湿透,说话时也磕巴了一下:“这……这就是原始账本,常公公可真会说笑,哈哈……”
他干笑两声,汗水顺着他的脸庞滑落,砸在地面。
“咱家可没同林侍郎说笑。”常安收回目光:“林侍郎,这些账本咱家可就带走了。若是尚书大人问起,直说是殿下的意思。”
他冲着身后跟来的禁军挥了挥手,点了点那几摞账本:“带走!”
御书房中。
“殿下。”夏禅为萧姝和斟了杯凉茶,“常安已经带回了国库账本、江南近三至五年漕运、赈灾、修堤三册总账本,账本已经摆在了侧殿中。”
萧姝和正在批阅奏折,闻言笔锋未停:“常安人呢?”
“就在外面候着。”
“让他进来。”
“是。”
常安很快跟着夏禅走了进来,行礼后便说起今日在户部发现的不对劲之处。
“正如殿下所料。”常安声音有些激动,“那账本果然有猫腻,有几册账本表皮瞧着像是故意做旧的,可里面的纸张却是新纸,从墨迹看似乎也是新写不久。”
朱笔在奏折上洇出一团红痕,萧姝和索性搁下笔,指尖轻叩着案几:“那林侍郎可还有别的什么反应?”
“那林侍郎初时听奴才提及账本也是三推四推,极为不情愿,言语间还提及李尚书。在奴才搬出殿下后,林侍郎又想撇下奴才独自让人去搬账本。”
“奴才觉得不对劲,担心他们借此机会换了账本,就跟上去,这才带回这些账本。”
说到后面,常安的尾音上扬,略带期待的看向萧姝和,似是想求表扬。
“你做的不错。”萧姝和冲常安露出了一个笑,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你先下去休息休息。”
常安离开后,萧姝和让夏禅找了林语棠与青知来。
林语棠入宫也有一段日子了,每天都跟在不同人身后学东西,萧姝和也极少找她。
她身上是同夏禅、青知差不多的宫女服,见到萧姝和,还有几分激动。
萧姝和带着两人去了侧殿,指着那一摞摞账本,说明来历。
“本宫怀疑户部的账本有问题,国库的银两对不上,你二人替本宫核查账本、重新清点国库银两。”
“这一次,查出问题,本宫定要撸了李自廉的尚书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