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长大,没有过年的习惯。”

    莉莉轻声婉拒,目光却不自觉地被院子里新挂的红色灯笼吸引。这个借口半真半假——毕竟成为人类不足一年,这是她第一次直面如此鲜活的春节烟火。

    记忆突然闪回游戏里的春节。《Cloud Café》从来不会错过任何节日,毕竟新活动和新皮肤总能刺激玩家氪金。

    作为咖啡馆里的NPC,她曾拥有十多套春节限定装扮,从汉朝曲裾到民国旗袍,甚至还有洋装。明明才过去不久,那段数字生命却恍如隔世。

    而今真实世界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晃,这种无序的美感令她着迷。

    想到这里,莉莉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她从抽屉取出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李管家:“麻烦分发给工作人员。”

    这几日的相处让她对这位干练的女管家有了些了解。

    李管家祖上是正黄旗包衣,母亲曾给末代格格当过梳头丫鬟。如今全家都在国营百汇饭店工作,顺带照看这座政府代管的四合院。

    “灶上给您温着什锦锅子,”李管家接过红包,拇指在红纸上轻轻摩挲,“您需要时拉铃就好。”

    雕花木门吱呀合拢的时候,莉莉低头看了看腕表,计算着前往前门茶摊的最佳时间。

    北风裹挟雪粒拍打窗棂,将新贴的剪纸吹得簌簌作响。

    司机是李管家的丈夫,莉莉没有惊动他们,独自撑着伞,步行前往前门大街。

    雪絮飘落,街上行人稀疏。她踩着薄雪独行,回忆着原著剧情。

    年关将至的篇章里,作者不吝笔墨地铺陈男主陈默的日常——祖孙的温情脉脉与大伯家的暗流涌动形成鲜明对比。

    原身双亲早逝,陈默穿越后回城在大伯家寄人篱下,却在祖父母的羽翼下找到了家的温度,他也将两位老人视作真正的亲人。

    而与他一墙之隔的连莲,却连这点温情都是奢望。知青返城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击碎:父母带着兄长举家搬迁,连张字条都没留下。曾经的家住了一大家子陌生人,街道办只能将她安置在院角三平米的棚屋。

    书中描写她初来那日“抱着褪色的行李包站在院里,像只被遗弃的流浪猫。”

    城里工作难寻,街道办就安排她连莲去卖大碗茶。在八十年代初的京城,这份集体单位的工作带着“盲流”的标签,却是她唯一的生计。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独自生活,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比北风更刺骨,而除夕夜的地痞闹剧,不过是无数艰难日子里的一个缩影。

    连莲的背景着实刻意,就是为了给沉默安排一个“被拯救”的女角色。

    陈默从沪市回京后,继续靠投稿赚稿费,不仅改善了家境,还打了势利亲戚的脸。他平日见连莲长得漂亮,便顺手帮了几回。

    要不说饱暖思银欲呢。

    除夕夜酒足饭饱,陈默在祖父母跟前演足孝子贤孙的戏码后,突然“想起”连莲,带着饺子去茶摊继续上演温情戏码。

    地痞的调戏、及时的救援、女主的倾心,这套路老旧得能抖出灰来。而连莲这个本该鲜活的女性,最终沦为陈默成功路上的一枚勋章——那个永远温柔懂事、不求回报的“贤内助”。

    呵,男人的美梦。

    莉莉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单是她所知的这三位女性,她们身份不同、性情各异,却都成了陈默人生路上的点缀,连姓名都成了他传记里的注脚。

    至于林念舒与陈默那段“偶遇”,情节安排更是拙劣得可笑。

    陈默靠几句嘴炮唬走流氓,正与连莲言笑晏晏时,偏巧被路过的林念舒撞个正着。她竟连上前质问的勇气都没有,只当陈默不辞而别是移情别恋,便黯然神伤地离开,从此收起任性,乖乖备战高考。

    更讽刺的是,当时目睹这一幕的林念舒兄长,在《春风渡》走红后,恰好负责陈默新书的出版审核。这位兄长看似秉公办事,实则暗中使绊子卡了出版,以“替妹妹出气”为名——小说对此写得隐晦,陈默的视角是林家兄长“公报私仇”。

    此时的陈默早已今非昔比。《春风渡》的成功让他声名鹊起,那些抄袭投稿的文章被包装成“时代青年的心声”。就连当初念给阮佩雯的那首诗,都被他发表在杂志上,赚足了无数文青的情绪和共鸣。

    眼见出版受阻,陈默立即使用舆论的力量。他撰文控诉林家把持文艺界命脉,用不正当手段打压新人创作。檄文字字诛心,很快掀起轩然大波。林家百年清誉,就此蒙尘。

    但陈默的报复才刚刚开始。转战商界的陈默精心编织关系网,刻意结交林家政敌,三番五次设计打压。最终,林家在多方夹击下轰然倒塌。

    最具戏剧性的是,这时候林念舒才鼓起勇气找陈默对质。当误会解开,陈默一副愧疚模样,对她百般呵护。而她竟沉溺其中,甚至在家道中落后,依然选择待在这个毁了她家的男人身边。

    莉莉不断分析着小说原著,作者用看似温情的笔触织就的,不过是男权叙事的糖衣炮弹。

    之前和阮佩雯的谈话让她开始有了人类的社会关系意识。

    陈默对连莲的“善举”,本质是资源占有者的施舍表演,就像他用抄袭的诗句兑换文坛门票,用女人的真心当晋升阶梯。那些被浪漫化的“英雄救美”,实则也是权力关系的美学包装。

    在这个精心构建的叙事迷宫里,所有伤害都被美化,那些本可以精彩绽放的生命,最终都成了衬托主角光环的阴影。

    莉莉在纷飞的雪幕中缓步走向茶摊,远远便瞧见连莲独自守着茶摊。

    “糖葫芦同志!”

    见到来人,正在炉子前烤火的连莲连忙从小马扎上站起,冻得通红的脸颊绽开惊喜的笑容。皴裂的皮肤掩不住她天生的好模样,那双杏眼在炉火映照下亮得惊人。

    “不是说白毛风不出摊吗?怎么除夕还在这儿?”莉莉抖落伞上的落雪进入茶棚,目光扫过空荡荡的街道。

    暮色四合,鹅毛大雪将最后几个行人也赶回了家。

    连莲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家里...煤不够烧。在这儿能蹭公家的煤...”她声音渐低:“而且还有工资拿。”转身倒了碗热水塞进莉莉手里,“先暖暖。”又好奇道:“糖葫芦...”

    “我姓苏。”莉莉捧着粗陶碗,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

    “苏同志怎么这时候还在外面?”连莲话一出口就后悔了,生怕触到对方痛处,忙岔开话题:“快过来烤火。”她利索地腾出位置,又搬来个小马扎。

    “在等人。”莉莉回答着坐下,就见连莲取下吱呀作响的烧水壶,从桌底摸出个坑坑洼洼的铝饭盒。掀开盖子的瞬间,几个冻得发硬的饺子粘在盒底,旁边孤零零躺着个煮鸡蛋。

    “今天除夕嘛...”连莲不好意思地笑笑,将饭盒架在炉上。煤烟混着水汽在棚内弥漫,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话题总在触及某些边界时默契地绕开。

    远处零星的爆竹声被北风撕碎,残响飘进茶棚。饭盒里的饺子开始咕嘟冒泡时,连莲突然递来筷子:“白菜猪肉馅的,尝尝?”

    莉莉本想推辞,却在看到对方期待的眼神时改变了主意。饺子皮有些厚,馅料里的肥肉丁还没完全化开,咸味倒是很足——说不上好吃,但莫名让人心头一暖。

    “不合口味?”连莲见莉莉只吃了一个,有些忐忑。她摘掉磨破边的劳保手套,就着温水洗手:“我在南方下乡时,那边过年都不吃饺子。不过知青点人多,倒比现在热闹...”

    火光清晰地照出她手上的冻疮,虎口处结着紫红的痂,指节粗大得不像这个年纪姑娘该有的手。

    漂亮姑娘下乡后能全身而退,没被留下当媳妇生孩子,这双手就是最好的证明。

    “给。”连莲把剥好的鸡蛋递过来。莉莉刚要摇头拒绝——

    “哐当!”铁皮桶倒地的巨响撕裂了茶棚的宁静。三个裹着军大衣的身影歪歪斜斜挤进狭窄的棚子,带进一股刺鼻的劣质烟草味。

    为首那人一脚踹飞煤桶,黑漆漆的煤球在雪地上乱滚,拖出几道狰狞的污痕。

    “哟,连莲妹子找着伴儿了?”那人咧开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大过年的在这儿喝西北风多没劲,跟哥几个回家暖和暖和呗?”

    连莲脸色一白,把手里剥好鸡蛋放回了饭盒。莉莉也慢条斯理放下陶碗,她的目光越过这群人,落在巷口那个踏雪而来的身影上。

    藏蓝棉袄的青年肩头落满细雪,怀里揣着用棉布包裹的饭盒,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他每一步都在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围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是陈默。

    两人冷淡的反应显然激怒了闹事者。为首的青年恼羞成怒,抬脚狠狠踹向炉子上的饭盒。

章节目录

NPC的位面经营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dawnlie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dawnlie并收藏NPC的位面经营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