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位面19
莉莉当然知道她们是谁——那些同样被困在命运蛛网中的女子。她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抛出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庐山恋》为什么改名了?”
林念舒的肩膀明显绷紧了,她叹了口气:“我嫂子在北影厂工作。我提议把片名改成《庐山恋》,本来是想警告那个冒牌货,让他别再肆无忌惮地抄袭...”她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谁知他根本不在意,反而说这个名字更好。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地剽窃诗歌文章,发表在各大报刊上。”
莉莉当然知道陈默为什么不在意——穿越者的傲慢让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历史修正力”,是命运在为他铺路。这种认知偏差,恰恰是他最大的弱点。
“那阮佩雯......”
“我给她寄了封匿名信。”林念舒的目光直视前方,下颌线条绷紧,“提醒她有人心怀不轨。她应该已经对陈默有所防备...”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因为莉莉突然转过身来。
“你哪来的她的地址?”莉莉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她想起自己当初让张主任根据画像寻找林念舒的经历,还有这次不确定能否成功的“守株待兔”。
相比之下,林念舒的行动力让她既惊讶又有些挫败——没有系统的帮助,莉莉好似寸步难行。
“寄到香江阮家。”林念舒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眼神却异常坚定,“迫不得已,我在信里透露了一些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的细节...希望能引起重视。”她顿了顿,“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
在原著那个被精心编织的叙事里,她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结局——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装点男主角成功之路的装饰品,就像被采摘下来别在西装扣眼上的鲜花,再美也逃不过枯萎的命运。
莉莉想到连莲冻得通红却依然微笑的脸,这些女性鲜活的生命不该在陈默的成功人生路上枯萎。
她转头看向已经不再飘雪的窗外,声音坚定得仿佛能穿越时间的迷雾:“她们的未来,已经在改变了...”
雪花消融的痕迹在玻璃上蜿蜒,如同命运之线正在被重新编织。
雪停了。
车轮碾过积雪的胡同,留下一道清晰的车辙印。莉莉站在四合院的青石台阶上,目送林念舒的吉普车缓缓驶离,眼眶微微发热。
这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姑娘,她们之间的交流是如此默契和谐。
离别本该伤感,虽然可能再难相见,但此刻的分别却让她心生欢喜。通过林念舒,莉莉仿佛看见了她们璀璨的未来,就像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正在展开的崭新未来。
远处,墙上新刷的标语在车灯映照下格外醒目,“改革开放”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个除夕夜,莉莉睡得格外香甜。
大年初一的早餐果然是饺子,还配了腊八蒜——翡翠似的蒜瓣浸在琥珀色的醋汁里,在青花瓷碟中煞是好看。饺子是地道的薄皮大馅,面皮擀得透亮,咬开时滚烫的肉汁裹着清甜的白菜馅,鲜香四溢。
这与连莲用铝饭盒煮的、带着铁腥味的饺子截然不同。想到昨晚连莲给她剥的那个没来得及吃的鸡蛋,那可是连莲的年夜饭,莉莉的筷子不由得顿了顿。
早饭后,莉莉披着羊羔毛领大衣在天井赏雪。院中的积雪压弯了石榴树枝桠,众人正拿着竹扫帚清理青砖路面。远处零星的爆竹声和收音机里李谷一的《乡恋》交织在一起:
“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
这歌声让莉莉想起昨晚林念舒说起的话,她们不仅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也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未到晌午,她正数着垂花门檐下晶莹的冰凌时,穿着新衣的李管家拎来了两盒印着红纸的方形点心匣子。
“正明斋的'细八件',老师傅亲自掌的模。”李管家小心翼翼地揭开匣盖,核桃酥的甜香混着红纸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每块酥点上的果仁都摆得像幅工笔画,“您瞧这七星点子,酥皮足有八层。前清那会儿要进宫当贡品的...”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如今也不兴这些精细点心了。我家老爷子和正明斋东家有点交情,这都是天没亮现开炉烤的。”
莉莉会意地点头。在这个凭票供应的年月,光凑齐杏仁、松子这些果仁就不知要费多少人情,更别提这掐丝珐琅似的摆盘手艺,这样的点心确实太过奢侈。
“这个天气也放不坏,您要是喜欢就留着自个儿吃,送人也体面——”李管家话尾拖得绵长。
莉莉从青瓷盖碗里抿了口茶,碧螺春的清香在舌尖打了个转,她从中品出了弦外之音——显然李管家已经知晓了她昨晚出门的事。
住在这种深宅大院里,进出都要经过门房,确实没什么隐私可言,不过这也正合她心意。
“下午我要出门拜访朋友。”莉莉直截了当地说,“需要用车。”
“要帮您备拜年礼吗?按老规矩,两匣点心、两瓶莲花白...”李管家接过莉莉递来的厚厚的信封,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补了句:“前儿厨房还腌了水晶肘子,用油纸包着能存半个月。”
“再找个机灵的年轻人一起。”莉莉补充道,“要会来事的。”
没想到李管家顿时眉开眼笑:“得嘞!我这就去叫我家兄弟,他们天没亮就骑车去看升旗了,刚补完觉呢。”说着便脚步轻快地往后院走去,莉莉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轿车驶过鼓楼大街时,莉莉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出神。副驾驶上的李管家弟弟挺直腰板正襟危坐,簇新的军绿棉袄裹得他像根青萝卜。
车开到前门茶摊时,远远就看见一片蒸腾的白雾。简陋的茶摊今日格外热闹,几张掉漆的条凳上坐着裹军大衣的板儿爷,还有几个戴棉手闷子的青年——都是连莲的同事,正围着铁皮炉子烤火。
“我先去叫她,你们在这儿等等我。”莉莉说着推开车门。来的路上她已经向李管家解释过,来京是为了寻亲,连莲就是她远房表舅家仅剩的孩子。后视镜里映出李管家发亮的眼睛,也不知她把连莲的身世脑补成了什么模样。
茶摊里,连莲正弯腰给客人续水。她身上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破棉袄,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灰扑扑的棉絮,铜壶在她手里冒着袅袅白汽。
“连莲——”莉莉站在茶摊外朝她招手。
连莲闻声抬头,脸颊冻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那双杏眼却在寒风中格外清亮。
她慌忙放下铜壶,壶底在铁皮炉子上磕出清脆的声响。她小跑过来时踩到结冰的水洼,打了个趔趄才站稳,“苏同志,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昨天那个男同志不是喊了?我当时记住了。”莉莉坦然道,余光瞥见茶摊里探出几个好奇的脑袋,连莲的几个同事正在窃窃私语。
没等连莲回应,莉莉直接说明来意:“我就不跟你绕弯子了,这茶摊的活计先放一放吧。”她指了指路边的轿车,“车里备了些年货,想请你带我去家里坐坐。”
连莲愣住了,皲裂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下摆。这时茶摊隔壁传来爆米花的巨响,“嘭”的一声震得棚顶的冰溜子簌簌坠落,碎冰碴溅在两人脚边。
“我知道这很突然。”莉莉握住连莲生满冻疮的手,羊皮手套触到那些粗粝的老茧时,能感觉到对方的手在微微发抖,“但请相信我,我只是想帮你。”她当然知道这样太过唐突,可她实在没有时间跟连莲慢慢培养感情和信任。
望着她真诚的眼睛,连莲睫毛上凝着的霜花忽然化了,在眼底聚成两汪水光。“苏同志稍等,”她的声音轻得像片雪花,“我去和同事交待一声。”
当轿车缓缓驶入胡同时,两边的灰砖墙上还残留着昨夜鞭炮炸开的红纸屑,在积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几个穿得圆滚滚的小孩正在路边玩摔炮,“啪”的一声脆响后,立刻爆发出咯咯的笑声。
这胡同当然也分三六九等,百汇饭店那边尽是青砖灰瓦的高门大院,而连莲住的这片,低矮的大杂院里晾衣绳纵横交错,冻硬的衣物在寒风中晃荡,处处透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这辆轿车立刻引来了街坊四邻的围观。
“老刘家的!快看这是哪来的干部车!”一个妇人从门洞里探出身子,手里还攥着半截冻硬的棉裤,她身后倒贴着红色的“福”字。
“谁家亲戚这么阔气?开车来拜年?”有人艳羡地嘀咕道。
“瞧这车亮的,”倚在门框上的婶子把瓜子壳吐在手心里,“苍蝇站上去都得劈叉。”
轿车开到巷子口就再难前进——前头横着几辆板车,地上堆满煤球和白菜帮子。空气中飘着炖肉的香味,不知谁家收音机里响着欢快的旋律,混着孩子们放窜天猴的尖啸声,将年节的热闹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连莲从锃亮的车门里钻出来时,那些躲在门缝后、窗户边的眼睛差点惊掉下巴。她身上还套着那件破棉袄,却在黑轿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扎眼。
几个玩摔炮的小孩突然安静下来,其中一个吸着鼻涕的小男孩怯生生地摸了摸冰凉的车尾灯,立刻被身后的大人拽了回去。
林念舒的肩膀明显绷紧了,她叹了口气:“我嫂子在北影厂工作。我提议把片名改成《庐山恋》,本来是想警告那个冒牌货,让他别再肆无忌惮地抄袭...”她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谁知他根本不在意,反而说这个名字更好。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地剽窃诗歌文章,发表在各大报刊上。”
莉莉当然知道陈默为什么不在意——穿越者的傲慢让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历史修正力”,是命运在为他铺路。这种认知偏差,恰恰是他最大的弱点。
“那阮佩雯......”
“我给她寄了封匿名信。”林念舒的目光直视前方,下颌线条绷紧,“提醒她有人心怀不轨。她应该已经对陈默有所防备...”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因为莉莉突然转过身来。
“你哪来的她的地址?”莉莉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她想起自己当初让张主任根据画像寻找林念舒的经历,还有这次不确定能否成功的“守株待兔”。
相比之下,林念舒的行动力让她既惊讶又有些挫败——没有系统的帮助,莉莉好似寸步难行。
“寄到香江阮家。”林念舒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眼神却异常坚定,“迫不得已,我在信里透露了一些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的细节...希望能引起重视。”她顿了顿,“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
在原著那个被精心编织的叙事里,她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结局——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装点男主角成功之路的装饰品,就像被采摘下来别在西装扣眼上的鲜花,再美也逃不过枯萎的命运。
莉莉想到连莲冻得通红却依然微笑的脸,这些女性鲜活的生命不该在陈默的成功人生路上枯萎。
她转头看向已经不再飘雪的窗外,声音坚定得仿佛能穿越时间的迷雾:“她们的未来,已经在改变了...”
雪花消融的痕迹在玻璃上蜿蜒,如同命运之线正在被重新编织。
雪停了。
车轮碾过积雪的胡同,留下一道清晰的车辙印。莉莉站在四合院的青石台阶上,目送林念舒的吉普车缓缓驶离,眼眶微微发热。
这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姑娘,她们之间的交流是如此默契和谐。
离别本该伤感,虽然可能再难相见,但此刻的分别却让她心生欢喜。通过林念舒,莉莉仿佛看见了她们璀璨的未来,就像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正在展开的崭新未来。
远处,墙上新刷的标语在车灯映照下格外醒目,“改革开放”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个除夕夜,莉莉睡得格外香甜。
大年初一的早餐果然是饺子,还配了腊八蒜——翡翠似的蒜瓣浸在琥珀色的醋汁里,在青花瓷碟中煞是好看。饺子是地道的薄皮大馅,面皮擀得透亮,咬开时滚烫的肉汁裹着清甜的白菜馅,鲜香四溢。
这与连莲用铝饭盒煮的、带着铁腥味的饺子截然不同。想到昨晚连莲给她剥的那个没来得及吃的鸡蛋,那可是连莲的年夜饭,莉莉的筷子不由得顿了顿。
早饭后,莉莉披着羊羔毛领大衣在天井赏雪。院中的积雪压弯了石榴树枝桠,众人正拿着竹扫帚清理青砖路面。远处零星的爆竹声和收音机里李谷一的《乡恋》交织在一起:
“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
这歌声让莉莉想起昨晚林念舒说起的话,她们不仅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也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未到晌午,她正数着垂花门檐下晶莹的冰凌时,穿着新衣的李管家拎来了两盒印着红纸的方形点心匣子。
“正明斋的'细八件',老师傅亲自掌的模。”李管家小心翼翼地揭开匣盖,核桃酥的甜香混着红纸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每块酥点上的果仁都摆得像幅工笔画,“您瞧这七星点子,酥皮足有八层。前清那会儿要进宫当贡品的...”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如今也不兴这些精细点心了。我家老爷子和正明斋东家有点交情,这都是天没亮现开炉烤的。”
莉莉会意地点头。在这个凭票供应的年月,光凑齐杏仁、松子这些果仁就不知要费多少人情,更别提这掐丝珐琅似的摆盘手艺,这样的点心确实太过奢侈。
“这个天气也放不坏,您要是喜欢就留着自个儿吃,送人也体面——”李管家话尾拖得绵长。
莉莉从青瓷盖碗里抿了口茶,碧螺春的清香在舌尖打了个转,她从中品出了弦外之音——显然李管家已经知晓了她昨晚出门的事。
住在这种深宅大院里,进出都要经过门房,确实没什么隐私可言,不过这也正合她心意。
“下午我要出门拜访朋友。”莉莉直截了当地说,“需要用车。”
“要帮您备拜年礼吗?按老规矩,两匣点心、两瓶莲花白...”李管家接过莉莉递来的厚厚的信封,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补了句:“前儿厨房还腌了水晶肘子,用油纸包着能存半个月。”
“再找个机灵的年轻人一起。”莉莉补充道,“要会来事的。”
没想到李管家顿时眉开眼笑:“得嘞!我这就去叫我家兄弟,他们天没亮就骑车去看升旗了,刚补完觉呢。”说着便脚步轻快地往后院走去,莉莉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轿车驶过鼓楼大街时,莉莉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出神。副驾驶上的李管家弟弟挺直腰板正襟危坐,簇新的军绿棉袄裹得他像根青萝卜。
车开到前门茶摊时,远远就看见一片蒸腾的白雾。简陋的茶摊今日格外热闹,几张掉漆的条凳上坐着裹军大衣的板儿爷,还有几个戴棉手闷子的青年——都是连莲的同事,正围着铁皮炉子烤火。
“我先去叫她,你们在这儿等等我。”莉莉说着推开车门。来的路上她已经向李管家解释过,来京是为了寻亲,连莲就是她远房表舅家仅剩的孩子。后视镜里映出李管家发亮的眼睛,也不知她把连莲的身世脑补成了什么模样。
茶摊里,连莲正弯腰给客人续水。她身上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破棉袄,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灰扑扑的棉絮,铜壶在她手里冒着袅袅白汽。
“连莲——”莉莉站在茶摊外朝她招手。
连莲闻声抬头,脸颊冻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那双杏眼却在寒风中格外清亮。
她慌忙放下铜壶,壶底在铁皮炉子上磕出清脆的声响。她小跑过来时踩到结冰的水洼,打了个趔趄才站稳,“苏同志,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昨天那个男同志不是喊了?我当时记住了。”莉莉坦然道,余光瞥见茶摊里探出几个好奇的脑袋,连莲的几个同事正在窃窃私语。
没等连莲回应,莉莉直接说明来意:“我就不跟你绕弯子了,这茶摊的活计先放一放吧。”她指了指路边的轿车,“车里备了些年货,想请你带我去家里坐坐。”
连莲愣住了,皲裂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下摆。这时茶摊隔壁传来爆米花的巨响,“嘭”的一声震得棚顶的冰溜子簌簌坠落,碎冰碴溅在两人脚边。
“我知道这很突然。”莉莉握住连莲生满冻疮的手,羊皮手套触到那些粗粝的老茧时,能感觉到对方的手在微微发抖,“但请相信我,我只是想帮你。”她当然知道这样太过唐突,可她实在没有时间跟连莲慢慢培养感情和信任。
望着她真诚的眼睛,连莲睫毛上凝着的霜花忽然化了,在眼底聚成两汪水光。“苏同志稍等,”她的声音轻得像片雪花,“我去和同事交待一声。”
当轿车缓缓驶入胡同时,两边的灰砖墙上还残留着昨夜鞭炮炸开的红纸屑,在积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几个穿得圆滚滚的小孩正在路边玩摔炮,“啪”的一声脆响后,立刻爆发出咯咯的笑声。
这胡同当然也分三六九等,百汇饭店那边尽是青砖灰瓦的高门大院,而连莲住的这片,低矮的大杂院里晾衣绳纵横交错,冻硬的衣物在寒风中晃荡,处处透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这辆轿车立刻引来了街坊四邻的围观。
“老刘家的!快看这是哪来的干部车!”一个妇人从门洞里探出身子,手里还攥着半截冻硬的棉裤,她身后倒贴着红色的“福”字。
“谁家亲戚这么阔气?开车来拜年?”有人艳羡地嘀咕道。
“瞧这车亮的,”倚在门框上的婶子把瓜子壳吐在手心里,“苍蝇站上去都得劈叉。”
轿车开到巷子口就再难前进——前头横着几辆板车,地上堆满煤球和白菜帮子。空气中飘着炖肉的香味,不知谁家收音机里响着欢快的旋律,混着孩子们放窜天猴的尖啸声,将年节的热闹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连莲从锃亮的车门里钻出来时,那些躲在门缝后、窗户边的眼睛差点惊掉下巴。她身上还套着那件破棉袄,却在黑轿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扎眼。
几个玩摔炮的小孩突然安静下来,其中一个吸着鼻涕的小男孩怯生生地摸了摸冰凉的车尾灯,立刻被身后的大人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