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银华一愣,下意识掩饰道:“怎会?”
“嗯?”
见他不信,陆银华随即露出尴尬神色:“臣女是因未经准许,看了机密文书,实在是羞愧难当,故有些惧色。”
“不是什么要紧的文书,不至于。”李旌祐一笑。
他的神色显然是不信她的托辞,陆银华又道:“殿下于臣女有救命之恩,臣女是感激不尽,怎会惧怕殿下呢?确实是因偷懒了文书。”
他不再追问,手指摩挲了下文书上的水痕,再次看了回去:“方是哭过?”
“啊,没……”
“眼睫上挂着泪珠。下次说谎的时候,记得先用手绢擦擦。”
被识破后,陆银华顿时脸上升起绯红一片,局促地用衣袖拭去泪珠,随后便不再作声。腹诽对面那人真是阴险狡诈,非要追问。
他像得逞一般,笑着摇了摇头,寻了个位置坐下。候在一旁的穗儿见状,斟了一杯茶放在也不说话。
他在等什么?
气氛开始冷了下来。乐昌还猫在墙角,陆银华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良久地沉默后,最终是陆银华败下阵来,她着实受不了这种寂静无声又似晨雾黏腻在手上不适感。
“殿下,您……”陆银华想问他什么时候离开,“需要用些点心吗?”话到嘴边却变了,只得撇撇嘴。
“不用。”他语气平淡地拒绝了邀请。
陆银华咬着下唇。
他今天……很闲?好像也是,如今大祭刺杀案俱已明了。
他也不过是被弘元帝硬塞到查案里的,如今案件审理有三皇子和大理寺处理,自然也用不着他这个闲散皇子费心。
陆银华顿了顿:“那本西夏古籍,臣女已译完□□成了,只等今日编修整理成册,就派人给殿下送去。”
“乐昌……乐昌殿下她自小顽皮惯了,还请殿下不要责罚她。”
“所以还要躲多久?”李旌祐盯着窗外许久,淡淡道。
良久,窗台下冒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睁着大眼瞄着室内,试探问道:“真不会罚我?”
“若你误了时辰,自有人会罚你。”饮完杯中水,李旌祐起身离开。
“恭送殿下。”
旋即陆银华走到窗前,探身俯打量着正猫着身子躲在角落的乐昌:“出来吧,你皇兄走了。你不顽皮?我是没见过哪个公主翻墙翻得这么利索的。”
将李旌祐送出后折返回来的穗儿和桃桃见着二人隔着窗户斗嘴,实在憋不住笑,绕到屋外搀扶着乐昌回了室内。
只是方才经她这样一蹦一跳,发髻是松了,衣裙也是皱了,而回她的留芳殿再更换衣物找梳头嬷嬷梳理发髻怕是来不及。
她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两下,露出坏笑,凑了上来:“华儿……”
陆银华抬手止住了她的坏笑:“打住,我知道你要说啥,过来坐下吧,我给你理发髻。”
“嘿嘿,就知道华儿最好了。”乐昌提着裙摆蹦蹦哒哒地坐到梳妆台前,穗儿她们则去拿来熨斗装上炭火来熨平衣角。
经过休养数日后,陆银华肩上的伤也已好了七八分,肩部可做些简单的活动,不用一直躺在床上。
陆银华按下乐昌,将她发髻上松掉的钗取下,拿着梳子梳理起来,一边弄着一边问着:“待会儿是有何事?”
话音刚落,瞬间乐昌面露难色,摆弄着桌上珠钗,撇了撇嘴:“昨日宫门落锁前传来消息,说皇祖母得知宫中遭遇刺杀一事,禅修提前结束,今日回宫,想是午时就到。”
听完她这一番话,陆银华顿时明了为何今日他们个个都小心翼翼,连往日无所顾忌的乐昌都这般小心谨慎。
乐昌所说的皇祖母乃是同高祖皇帝李拥一同打天下的结发妻子,素有金枪娘子之称的大雍国母——皇太后裴宣悯。
她在战场上可持长枪,缁衣沾血,领兵讨击;在朝堂上亦可指点江山,临朝摄政,平定内忧。她为人刚毅,手段狠烈,颇有佐君之才,可谓是高祖皇帝的左膀右臂,在朝臣中甚得威望。
高祖皇帝驾崩,弘元帝继位,在他治理下天下宴然,皇太后便退出朝堂,深居简出,平日里吃斋修行,不问政事,如此这般已有近十五年。
可能也是因皇太后从战乱血腥中拼杀出来的,她不喜言笑。
她的名字里有悯字,她本人却不悲悯仁慈,对待孙辈多是严苛,规矩很多。虽不常召见皇子公主,但只要召见那必定会考问六艺史书兵法,立府了的皇子会问其政绩。
可谓召见之日便是“大考”之日。
如今皇太后禅修归来,重孝悌的弘元帝下了命令让皇子公主皆前去皇太后所居的兴庆宫请安,想来是要被考问一番。
而乐昌聪慧,虽说对学业怠慢了些,但也不是不学无术,只是她曾多次被皇祖母批评射术棋艺不精,对驭下之术多有误解,常常在召见后被皇后锁在留芳殿中恶补功课,这可苦了她。因此她对这个严厉的皇祖母心中颇有畏惧。
“你也知道,我真不会下棋,和你下棋每次都输,你也不知道让我一次。母后呢,总让我背棋谱,那我也记不住啊,棋路弯弯绕绕的,费心费力,不喜。射术我倒是有了长进,但要像皇祖母年轻时那样百步穿杨,这大雍能有几人,几个皇兄都不一定能做到……五皇兄可能吧。况且,驭下之术哪儿还用得我学,一无公主府,二来我常年待在宫中,也不参与政事,驭下之术用在穗儿?桃桃身上?属实没必要……学这有什么用?”
乐昌说完泄了气,像打了霜的枝条,焉焉地趴倒在妆台上,羡慕道:“倒是五皇兄,他每次都能刚刚好,回答的不至于挨批,也没到被夸赞的地步。”
“可每次’大考’完,乐昌你都长进了许多,比太傅严加管教还有用……你看看,发髻梳得可还满意?”
谈话间,陆银华也为她梳理好了发髻,将发钗一一插回发髻。
“也是,皇祖母在沙场上一人可抵十人,是女中豪杰,”乐昌心生向往,随后又挂上愁容,扑在妆台上,垂死挣扎道:“啊呜呜呜……皇祖母现在知道宫中之事,定是盛怒,我该怎么办呀?只求母后不要又关我禁闭读书啊!”
乐昌甚不喜读书动脑的事了。
太傅考问学问,若答不上来,也只是会口头上教育她几句,但是要是在皇祖母面前答不上来,她是真的会动真格,让她面壁思过的。
突然乐昌一个打挺从妆台上拔起,转头望着陆银华,眼睛扑闪扑闪地,像极了一只狮子猫,恳求道:“你要不陪我去!”
陆银华被她这没头没脑的话逗笑。
“我哪儿能有资格去见皇太后,除非太后她下懿旨说要见我。况且我这儿的字还没译完,今日是最后期限了……太久没用过西夏文了,有好多字都忘了是什么意思,得多几本对照着才能知道。”
“案件不是已经清明了吗?拖延几天再给皇兄也无妨。你的伤也没痊愈,本就不该如此伤神。”
“既是已应下的承诺,理应是尽力做到。”
陆银华很守承诺,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从来都会做到。如果有人向她做出过承诺,却没做到,她会很伤心。
“差几个字也不妨事的。”
乐昌铁了心要说服陆银华同自己去玄武门,立马起身,拉着她到书案前,誓要看看究竟哪儿还差哪些字。
看完后,乐昌默不作声地放下稿纸,看了一眼陆银华,暗自叹气,又自顾自地低语:“差得也不多,不就是差几本古籍嘛?一会儿也就弄好了。”
她抬头看着远处灯架上挂着的牛角灯和檀木架上的披风,计上心头,压低声音附耳道:“华儿,我们像以前一样偷偷溜进藏书阁可好?”
“不行。”陆银华斩钉截铁地拒绝,“你的华服会弄脏的,而且你还要去玄武门候皇太后,一来一回甚是耽搁。”
“可是……除了太清昌阁,其他地方也没有西夏古籍。并且从你这儿去那儿只要一刻钟,我方才已经走过了,不会耽搁的。”
“去嘛去嘛……”乐昌摇着她的手,软声恳求道。
其实全文也基本解完了,只剩下用朱批勾过的文句。陆银华也曾抱过一丝期望,托乐昌帮忙找找宫中是否有其他文集。如今她也说了,只有太清昌阁有。
几番思索后,最终她应下了。
二人快速收好笔墨纸砚,陆银华穿上披风,轻车熟路地往藏书阁去。
因这几日乐昌常在往崇文馆去,各处巡查的守卫没有过多留心,只当这个每天活力满满的公主又来找多年不见的皇兄。
太清昌阁,高五层,共八面,座于崇文馆的东南角。而它的西北角后有两个用于夜间照明的石亭,若身量瘦小的人躲在此处,从外处难以察觉。两年前,在此处的窗棂不知是什么人动了手脚,并没有锁死,这还是乐昌某次玩闹时发现的。
此处每隔一时辰值守的守卫会换班,二人趁着换班的时候躲在石亭后。
“前年宫中对各处宫殿修缮了,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被修好,我们只有一盏茶的时间,得抓紧时间。”乐昌压低身子,拉着陆银华欠身,半蹲着用手轻敲试探着窗棂。
“怎样?”陆银华低声问。
乐昌撇撇嘴:“找不到了。”
二人继续猫着腰慢慢挪动,又摸索了一会儿,就在乐昌想放弃时,一处窗棂被轻微推动。
“找到了!”
“嗯?”
见他不信,陆银华随即露出尴尬神色:“臣女是因未经准许,看了机密文书,实在是羞愧难当,故有些惧色。”
“不是什么要紧的文书,不至于。”李旌祐一笑。
他的神色显然是不信她的托辞,陆银华又道:“殿下于臣女有救命之恩,臣女是感激不尽,怎会惧怕殿下呢?确实是因偷懒了文书。”
他不再追问,手指摩挲了下文书上的水痕,再次看了回去:“方是哭过?”
“啊,没……”
“眼睫上挂着泪珠。下次说谎的时候,记得先用手绢擦擦。”
被识破后,陆银华顿时脸上升起绯红一片,局促地用衣袖拭去泪珠,随后便不再作声。腹诽对面那人真是阴险狡诈,非要追问。
他像得逞一般,笑着摇了摇头,寻了个位置坐下。候在一旁的穗儿见状,斟了一杯茶放在也不说话。
他在等什么?
气氛开始冷了下来。乐昌还猫在墙角,陆银华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良久地沉默后,最终是陆银华败下阵来,她着实受不了这种寂静无声又似晨雾黏腻在手上不适感。
“殿下,您……”陆银华想问他什么时候离开,“需要用些点心吗?”话到嘴边却变了,只得撇撇嘴。
“不用。”他语气平淡地拒绝了邀请。
陆银华咬着下唇。
他今天……很闲?好像也是,如今大祭刺杀案俱已明了。
他也不过是被弘元帝硬塞到查案里的,如今案件审理有三皇子和大理寺处理,自然也用不着他这个闲散皇子费心。
陆银华顿了顿:“那本西夏古籍,臣女已译完□□成了,只等今日编修整理成册,就派人给殿下送去。”
“乐昌……乐昌殿下她自小顽皮惯了,还请殿下不要责罚她。”
“所以还要躲多久?”李旌祐盯着窗外许久,淡淡道。
良久,窗台下冒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睁着大眼瞄着室内,试探问道:“真不会罚我?”
“若你误了时辰,自有人会罚你。”饮完杯中水,李旌祐起身离开。
“恭送殿下。”
旋即陆银华走到窗前,探身俯打量着正猫着身子躲在角落的乐昌:“出来吧,你皇兄走了。你不顽皮?我是没见过哪个公主翻墙翻得这么利索的。”
将李旌祐送出后折返回来的穗儿和桃桃见着二人隔着窗户斗嘴,实在憋不住笑,绕到屋外搀扶着乐昌回了室内。
只是方才经她这样一蹦一跳,发髻是松了,衣裙也是皱了,而回她的留芳殿再更换衣物找梳头嬷嬷梳理发髻怕是来不及。
她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两下,露出坏笑,凑了上来:“华儿……”
陆银华抬手止住了她的坏笑:“打住,我知道你要说啥,过来坐下吧,我给你理发髻。”
“嘿嘿,就知道华儿最好了。”乐昌提着裙摆蹦蹦哒哒地坐到梳妆台前,穗儿她们则去拿来熨斗装上炭火来熨平衣角。
经过休养数日后,陆银华肩上的伤也已好了七八分,肩部可做些简单的活动,不用一直躺在床上。
陆银华按下乐昌,将她发髻上松掉的钗取下,拿着梳子梳理起来,一边弄着一边问着:“待会儿是有何事?”
话音刚落,瞬间乐昌面露难色,摆弄着桌上珠钗,撇了撇嘴:“昨日宫门落锁前传来消息,说皇祖母得知宫中遭遇刺杀一事,禅修提前结束,今日回宫,想是午时就到。”
听完她这一番话,陆银华顿时明了为何今日他们个个都小心翼翼,连往日无所顾忌的乐昌都这般小心谨慎。
乐昌所说的皇祖母乃是同高祖皇帝李拥一同打天下的结发妻子,素有金枪娘子之称的大雍国母——皇太后裴宣悯。
她在战场上可持长枪,缁衣沾血,领兵讨击;在朝堂上亦可指点江山,临朝摄政,平定内忧。她为人刚毅,手段狠烈,颇有佐君之才,可谓是高祖皇帝的左膀右臂,在朝臣中甚得威望。
高祖皇帝驾崩,弘元帝继位,在他治理下天下宴然,皇太后便退出朝堂,深居简出,平日里吃斋修行,不问政事,如此这般已有近十五年。
可能也是因皇太后从战乱血腥中拼杀出来的,她不喜言笑。
她的名字里有悯字,她本人却不悲悯仁慈,对待孙辈多是严苛,规矩很多。虽不常召见皇子公主,但只要召见那必定会考问六艺史书兵法,立府了的皇子会问其政绩。
可谓召见之日便是“大考”之日。
如今皇太后禅修归来,重孝悌的弘元帝下了命令让皇子公主皆前去皇太后所居的兴庆宫请安,想来是要被考问一番。
而乐昌聪慧,虽说对学业怠慢了些,但也不是不学无术,只是她曾多次被皇祖母批评射术棋艺不精,对驭下之术多有误解,常常在召见后被皇后锁在留芳殿中恶补功课,这可苦了她。因此她对这个严厉的皇祖母心中颇有畏惧。
“你也知道,我真不会下棋,和你下棋每次都输,你也不知道让我一次。母后呢,总让我背棋谱,那我也记不住啊,棋路弯弯绕绕的,费心费力,不喜。射术我倒是有了长进,但要像皇祖母年轻时那样百步穿杨,这大雍能有几人,几个皇兄都不一定能做到……五皇兄可能吧。况且,驭下之术哪儿还用得我学,一无公主府,二来我常年待在宫中,也不参与政事,驭下之术用在穗儿?桃桃身上?属实没必要……学这有什么用?”
乐昌说完泄了气,像打了霜的枝条,焉焉地趴倒在妆台上,羡慕道:“倒是五皇兄,他每次都能刚刚好,回答的不至于挨批,也没到被夸赞的地步。”
“可每次’大考’完,乐昌你都长进了许多,比太傅严加管教还有用……你看看,发髻梳得可还满意?”
谈话间,陆银华也为她梳理好了发髻,将发钗一一插回发髻。
“也是,皇祖母在沙场上一人可抵十人,是女中豪杰,”乐昌心生向往,随后又挂上愁容,扑在妆台上,垂死挣扎道:“啊呜呜呜……皇祖母现在知道宫中之事,定是盛怒,我该怎么办呀?只求母后不要又关我禁闭读书啊!”
乐昌甚不喜读书动脑的事了。
太傅考问学问,若答不上来,也只是会口头上教育她几句,但是要是在皇祖母面前答不上来,她是真的会动真格,让她面壁思过的。
突然乐昌一个打挺从妆台上拔起,转头望着陆银华,眼睛扑闪扑闪地,像极了一只狮子猫,恳求道:“你要不陪我去!”
陆银华被她这没头没脑的话逗笑。
“我哪儿能有资格去见皇太后,除非太后她下懿旨说要见我。况且我这儿的字还没译完,今日是最后期限了……太久没用过西夏文了,有好多字都忘了是什么意思,得多几本对照着才能知道。”
“案件不是已经清明了吗?拖延几天再给皇兄也无妨。你的伤也没痊愈,本就不该如此伤神。”
“既是已应下的承诺,理应是尽力做到。”
陆银华很守承诺,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从来都会做到。如果有人向她做出过承诺,却没做到,她会很伤心。
“差几个字也不妨事的。”
乐昌铁了心要说服陆银华同自己去玄武门,立马起身,拉着她到书案前,誓要看看究竟哪儿还差哪些字。
看完后,乐昌默不作声地放下稿纸,看了一眼陆银华,暗自叹气,又自顾自地低语:“差得也不多,不就是差几本古籍嘛?一会儿也就弄好了。”
她抬头看着远处灯架上挂着的牛角灯和檀木架上的披风,计上心头,压低声音附耳道:“华儿,我们像以前一样偷偷溜进藏书阁可好?”
“不行。”陆银华斩钉截铁地拒绝,“你的华服会弄脏的,而且你还要去玄武门候皇太后,一来一回甚是耽搁。”
“可是……除了太清昌阁,其他地方也没有西夏古籍。并且从你这儿去那儿只要一刻钟,我方才已经走过了,不会耽搁的。”
“去嘛去嘛……”乐昌摇着她的手,软声恳求道。
其实全文也基本解完了,只剩下用朱批勾过的文句。陆银华也曾抱过一丝期望,托乐昌帮忙找找宫中是否有其他文集。如今她也说了,只有太清昌阁有。
几番思索后,最终她应下了。
二人快速收好笔墨纸砚,陆银华穿上披风,轻车熟路地往藏书阁去。
因这几日乐昌常在往崇文馆去,各处巡查的守卫没有过多留心,只当这个每天活力满满的公主又来找多年不见的皇兄。
太清昌阁,高五层,共八面,座于崇文馆的东南角。而它的西北角后有两个用于夜间照明的石亭,若身量瘦小的人躲在此处,从外处难以察觉。两年前,在此处的窗棂不知是什么人动了手脚,并没有锁死,这还是乐昌某次玩闹时发现的。
此处每隔一时辰值守的守卫会换班,二人趁着换班的时候躲在石亭后。
“前年宫中对各处宫殿修缮了,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被修好,我们只有一盏茶的时间,得抓紧时间。”乐昌压低身子,拉着陆银华欠身,半蹲着用手轻敲试探着窗棂。
“怎样?”陆银华低声问。
乐昌撇撇嘴:“找不到了。”
二人继续猫着腰慢慢挪动,又摸索了一会儿,就在乐昌想放弃时,一处窗棂被轻微推动。
“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