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喜庆的宫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
若非楚国舅失足落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整体看来,一切尚算圆满。
出宫的路上,国舅爷不知是心有余悸还是汤药见效,整个人仰面靠在车厢内呼呼大睡。
国舅夫人忍不住同女儿低声抱怨:“你爹爹从不肯听我劝解,今日当着满宫贵人的训斥我,真是叫我没脸······”
楚心汐夹在父母中间常觉左右为难,楚国舅脾气火爆,在家中说一不二,她只能竭力劝慰母亲:“您别气了,父亲他今日饮醉了。”
国舅夫人咽下委屈:“哼,他哪一日不醉?这样喝下去,早晚会出事!”
楚心汐凝视着父亲,心中却在想另一件事。
今日她与易知舟奉皇后之命送父亲离席,三人行至九曲桥畔,她站在易知舟身后,所以并未亲眼看见父亲落水时的情形。
可她总觉得有点奇怪······
国舅夫人偷偷打量了一眼车外护送的武安侯,低声同女儿说:“心汐,如今大军开拔在即,你与武安侯······”
楚心汐闻言,蹙眉看向母亲。
国舅夫人心中了然,她安慰地拍了拍女儿的手:“心汐,母亲知晓你是个知节守礼的好孩子,可这大婚的流程就算再精简少说也得两个月才行。”
国舅夫人朝车窗外努了努嘴压低声音道:“可大军开拔等不了那么久,既然殿下与娘娘都属意武安侯,你也不妨大胆一些,彻底拿住他!”
楚心汐不语,她是堂堂皇后娘娘的亲侄女,怎么能如此自轻自贱?
国舅夫人拉起女儿的手循循善诱:“母亲看好武安侯,此番你父亲挂帅,他冲锋陷阵,待大胜而来,他必然平步青云,届时你这好姻缘就是板上钉钉了,任谁也夺不走。’’
见女儿不语,国舅夫人急忙街上话:‘‘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幸战死沙场,你与武安侯有婚约,还怕你姑母亏待你?年纪轻轻就得个诰命,过个三五载,你若是愿意,就让娘娘再给你指一门婚事,你若是不愿意,就像那大公主一样,独居宽宅大院享尽荣华富贵!”
国舅夫人偷偷瞪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小声对女儿道:“你再年长些就明白了,世上没几个有良心的夫婿。”
楚心汐心中却犹豫不决。
她自小看着母亲操持整个楚家,父亲年年纳妾,府中年年生子,上上下下百余口人,全靠母亲料理安顿,心累倒是其次,偏偏父亲又是个暴怒之人,嗜酒成性,在家中作威作福,就连对母亲这个发妻也时常恶语相向。
国舅夫人神色没落:“好孩子,母亲虽不在宫中,但有些事情也能探知一二;此番娘娘大张旗鼓为楚易两家赐婚,一则是放心不下你父亲,他当年确实立下些许战功不假,但那都是老黄历了,这些年他饮酒过度,又很少带兵,娘娘与太子想必也不放心他,所以才要武安侯从旁协助;二则····”
国舅夫人轻笑一声,回忆起往昔旧事:“你姑母年轻时阴差阳错没能与易家结亲,而咱们陛下又偏偏是个武夫出生,所以······如今娘娘对易家颇有几分旧情在,你若能嫁到武安侯府成为真正的候府夫人,也算是圆了娘娘心底的遗憾,往后你在她心目中的份量自然不一样···”
楚心汐静听不语,脑海中却不由得浮现出一位故人。
国舅夫人仍在絮絮叨叨:“心汐啊,咱们女子的路本就不多,娘亲为你多方筹谋,易家已经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马车禹禹前行,易知舟打马走在前头,楚家的二十几名护卫护送马车一路到了长兴街的楚府。
待马车停下来,国舅爷还未清醒。
国舅夫人看着等候在车厢外的易知舟,俊朗拓跋,文质彬彬,真是越看越满意:“辛苦临渊你送我们回来了。”
易知舟礼貌颔首:“国舅夫人您客气了。”
楚心汐缓缓走下马车,在易知舟两步之外站定,她面色平静,可心里早已愁绪纷纷。
大军开拔在即·····
留给她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她必须早做决断,眼前的男子的确是人中翘楚,可,可他心有所属,自己若是强贴上去···
国舅夫人招呼家丁们去扶马车内的国舅爷,暗地里却一再给女儿使眼色。
楚心汐无奈,只好垂眸靠近易知舟:“今日易夫人与柔嘉妹妹并未出席,不如明日我亲自登门拜访?”
易知舟扫了一眼国舅爷的背影:“不必了,家母与幼妹性子内敛,不善交际,就不劳你多跑一趟了。”
语落,他刻意忽略楚姑娘尴尬的神情交代道:“大军开拔在即,你若是得空就劝国舅爷戒酒保养,战场凶险还是稳妥些好。”
楚心汐紧抿唇瓣,神情恹恹地点点头。
没等她再开口,易知舟便翻身上马。
橘光漫天,晚霞耀目。
她看着那人飒沓如流星的背影,心中却升腾起些许埋怨。
*
易知舟回到武安侯府时,母亲与妹妹正枯坐在花厅内。
他看着了一眼桌上的饭菜:“都凉了,怎么不吃?”
易夫人急切的迎上来:“临渊,你当真要与国舅爷一同带兵出征?”
易柔嘉比母亲还要激动:“哥哥,你为何要娶楚姑娘?就因为她是皇后的亲侄女?那九公主怎么办?你们不是情投意合吗?你如今另娶旁人,岂非见异思迁之徒?”
面对母亲与妹妹的连番发问,他一句也不答,自顾自屈膝落座,抬手夹了一口菜吃。
易夫人虽然也心急,但见儿子吃饭,她连忙吩咐一旁的丫鬟:“快去端一碗热汤来。”
宫宴菜肴精美,可压根吃不饱,易知舟忙碌一日,此刻只觉得饥肠辘辘。
易柔嘉憋了一肚子气:''哼,听闻皇后娘娘特意为你们举办揭喜宴,看哥哥这一身华服俊裳的,想必一定艳惊四座吧!怎么会饿成这样?''
易知舟咽下口中饭菜,对妹妹的冷嘲热讽不予理睬。
一旁的易夫人示意女儿不得挖苦兄长,转而问起:“临渊,大军何时开拔?”
她的丈夫就是将军,这种战前焦灼的心情易夫人实在是深有体会。
易知舟:“具体日子未定,但我猜测左右不过七、八日。”
如此之快?
易柔嘉心中虽有气,可听见哥哥即将奔赴战场,她又不免牵挂起他的安危来······
易夫人一心疼惜儿子:“那我即刻便开始筹备,前线艰苦,归期不定,冬夏的战靴与衣裳都得预备下;还有里衣、外裳、披风······”
她一一细数起来,一如当年为丈夫筹备行囊那般;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凶险的前线?说到一半她又忍不住哽咽了,一旁的柔嘉急忙安慰起来:“母亲,您别哭啊,哥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她一边替母亲擦眼泪,可自己脸上的泪珠却也源源不断落下来。
此情此情,易知舟自然没办法继续吃饭了。
他轻笑一声,看着眼前的至亲:''咱们一家人并非初次分别,以往我都是拜托母亲好生照拂柔嘉,可这一次,我得叮嘱叮嘱你了,”
暖黄的烛光映照着他英朗的轮廓,男人炯炯有神的眸光落在妹妹还略显稚嫩的脸上,他的音色清润,宛若六月的山泉:“柔嘉,你如今已是大人,府中琐事要时常留心,管家用人之法也该虚心学习,为母亲减轻些负担。''
易柔嘉吸了吸鼻子,乖巧点头:“兄长放心,柔嘉记住了。”
易夫人慈爱的目光注视着面前两个孩子:“临渊啊,家中一切你尽管放心。战场凶险,你务必保重自己。”
易知舟点点头,垂眸看向自己面前的碗筷,半晌后忽然开口:“母亲,我会拜托松鹤兄多加照料,府中若是遇事不决,您尽可与他商议···”
易夫人看了一眼女儿,沉默地点头应下。
一旁的易柔嘉不敢做声。
母亲不同意闫松鹤的求娶之请。
这件事成了母女之间的心结,她夹在母亲于闫大哥之间头一次感受到举步维艰之困。
易知舟:“另外,”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道:“宫里不太平,往后即使有传召,你们也尽量推辞;实在推却不了的时候,小心应对即可。”
易夫人与女儿对看一眼,提起了令她们揪心一整日的事:“临渊,咱们当真要与楚家联姻?”
易知舟不想回答,只觉得心口微微发苦:“眼下战事一触即发,太子殿下手中可用的武将当属国舅爷资历最高,此战国舅爷挂帅,儿子从旁辅佐已成定居。”
易柔嘉撅着嘴不解地反问道:“为何非得联姻?他们楚家是怕哥哥在战场上不护着国舅爷吗?”
易知舟抬眼看了看妹妹,无奈地勾了勾嘴角:“朝堂之事,你就别操心了,好好陪着母亲吧。”
语落,他看了看刻漏对母亲说:“儿子还有事要办,晚些时候回来。”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易夫人原本平静的脸上涌现出些许烦闷。
易柔嘉关切道:“母亲,还是在担心哥哥的安危吗?”
易夫人叹了口气:“不止,临渊他虽未明说,可我明白,太子想要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却又怕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主导两家联姻,楚国舅挂帅,你哥哥冲锋陷阵,若胜,国舅爷的功劳是头一份,若败,流血受伤甚至丧命的也只会是你哥哥······”
易柔嘉:“哼,这种两头不落好的事,哥哥为何还要答应呢?称病不去难道还不行吗?”
易夫人无奈地摇摇头,女儿白净的面庞在灯火下尤为稚嫩:“我的傻孩子啊,你哥哥与父亲一样秉性纯良,他们心系边境民生,断然不肯置之不理的。更何况,你莫不是忘了?眼下九公主身陷囹圄,太子与娘娘执掌皇城,临渊若是不应,只怕······”
易柔嘉这才回过神来,忽然很后悔方才对哥哥态度恶劣:''那,那,这些事情,九公主她知道吗?''
若非楚国舅失足落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整体看来,一切尚算圆满。
出宫的路上,国舅爷不知是心有余悸还是汤药见效,整个人仰面靠在车厢内呼呼大睡。
国舅夫人忍不住同女儿低声抱怨:“你爹爹从不肯听我劝解,今日当着满宫贵人的训斥我,真是叫我没脸······”
楚心汐夹在父母中间常觉左右为难,楚国舅脾气火爆,在家中说一不二,她只能竭力劝慰母亲:“您别气了,父亲他今日饮醉了。”
国舅夫人咽下委屈:“哼,他哪一日不醉?这样喝下去,早晚会出事!”
楚心汐凝视着父亲,心中却在想另一件事。
今日她与易知舟奉皇后之命送父亲离席,三人行至九曲桥畔,她站在易知舟身后,所以并未亲眼看见父亲落水时的情形。
可她总觉得有点奇怪······
国舅夫人偷偷打量了一眼车外护送的武安侯,低声同女儿说:“心汐,如今大军开拔在即,你与武安侯······”
楚心汐闻言,蹙眉看向母亲。
国舅夫人心中了然,她安慰地拍了拍女儿的手:“心汐,母亲知晓你是个知节守礼的好孩子,可这大婚的流程就算再精简少说也得两个月才行。”
国舅夫人朝车窗外努了努嘴压低声音道:“可大军开拔等不了那么久,既然殿下与娘娘都属意武安侯,你也不妨大胆一些,彻底拿住他!”
楚心汐不语,她是堂堂皇后娘娘的亲侄女,怎么能如此自轻自贱?
国舅夫人拉起女儿的手循循善诱:“母亲看好武安侯,此番你父亲挂帅,他冲锋陷阵,待大胜而来,他必然平步青云,届时你这好姻缘就是板上钉钉了,任谁也夺不走。’’
见女儿不语,国舅夫人急忙街上话:‘‘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幸战死沙场,你与武安侯有婚约,还怕你姑母亏待你?年纪轻轻就得个诰命,过个三五载,你若是愿意,就让娘娘再给你指一门婚事,你若是不愿意,就像那大公主一样,独居宽宅大院享尽荣华富贵!”
国舅夫人偷偷瞪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小声对女儿道:“你再年长些就明白了,世上没几个有良心的夫婿。”
楚心汐心中却犹豫不决。
她自小看着母亲操持整个楚家,父亲年年纳妾,府中年年生子,上上下下百余口人,全靠母亲料理安顿,心累倒是其次,偏偏父亲又是个暴怒之人,嗜酒成性,在家中作威作福,就连对母亲这个发妻也时常恶语相向。
国舅夫人神色没落:“好孩子,母亲虽不在宫中,但有些事情也能探知一二;此番娘娘大张旗鼓为楚易两家赐婚,一则是放心不下你父亲,他当年确实立下些许战功不假,但那都是老黄历了,这些年他饮酒过度,又很少带兵,娘娘与太子想必也不放心他,所以才要武安侯从旁协助;二则····”
国舅夫人轻笑一声,回忆起往昔旧事:“你姑母年轻时阴差阳错没能与易家结亲,而咱们陛下又偏偏是个武夫出生,所以······如今娘娘对易家颇有几分旧情在,你若能嫁到武安侯府成为真正的候府夫人,也算是圆了娘娘心底的遗憾,往后你在她心目中的份量自然不一样···”
楚心汐静听不语,脑海中却不由得浮现出一位故人。
国舅夫人仍在絮絮叨叨:“心汐啊,咱们女子的路本就不多,娘亲为你多方筹谋,易家已经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马车禹禹前行,易知舟打马走在前头,楚家的二十几名护卫护送马车一路到了长兴街的楚府。
待马车停下来,国舅爷还未清醒。
国舅夫人看着等候在车厢外的易知舟,俊朗拓跋,文质彬彬,真是越看越满意:“辛苦临渊你送我们回来了。”
易知舟礼貌颔首:“国舅夫人您客气了。”
楚心汐缓缓走下马车,在易知舟两步之外站定,她面色平静,可心里早已愁绪纷纷。
大军开拔在即·····
留给她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她必须早做决断,眼前的男子的确是人中翘楚,可,可他心有所属,自己若是强贴上去···
国舅夫人招呼家丁们去扶马车内的国舅爷,暗地里却一再给女儿使眼色。
楚心汐无奈,只好垂眸靠近易知舟:“今日易夫人与柔嘉妹妹并未出席,不如明日我亲自登门拜访?”
易知舟扫了一眼国舅爷的背影:“不必了,家母与幼妹性子内敛,不善交际,就不劳你多跑一趟了。”
语落,他刻意忽略楚姑娘尴尬的神情交代道:“大军开拔在即,你若是得空就劝国舅爷戒酒保养,战场凶险还是稳妥些好。”
楚心汐紧抿唇瓣,神情恹恹地点点头。
没等她再开口,易知舟便翻身上马。
橘光漫天,晚霞耀目。
她看着那人飒沓如流星的背影,心中却升腾起些许埋怨。
*
易知舟回到武安侯府时,母亲与妹妹正枯坐在花厅内。
他看着了一眼桌上的饭菜:“都凉了,怎么不吃?”
易夫人急切的迎上来:“临渊,你当真要与国舅爷一同带兵出征?”
易柔嘉比母亲还要激动:“哥哥,你为何要娶楚姑娘?就因为她是皇后的亲侄女?那九公主怎么办?你们不是情投意合吗?你如今另娶旁人,岂非见异思迁之徒?”
面对母亲与妹妹的连番发问,他一句也不答,自顾自屈膝落座,抬手夹了一口菜吃。
易夫人虽然也心急,但见儿子吃饭,她连忙吩咐一旁的丫鬟:“快去端一碗热汤来。”
宫宴菜肴精美,可压根吃不饱,易知舟忙碌一日,此刻只觉得饥肠辘辘。
易柔嘉憋了一肚子气:''哼,听闻皇后娘娘特意为你们举办揭喜宴,看哥哥这一身华服俊裳的,想必一定艳惊四座吧!怎么会饿成这样?''
易知舟咽下口中饭菜,对妹妹的冷嘲热讽不予理睬。
一旁的易夫人示意女儿不得挖苦兄长,转而问起:“临渊,大军何时开拔?”
她的丈夫就是将军,这种战前焦灼的心情易夫人实在是深有体会。
易知舟:“具体日子未定,但我猜测左右不过七、八日。”
如此之快?
易柔嘉心中虽有气,可听见哥哥即将奔赴战场,她又不免牵挂起他的安危来······
易夫人一心疼惜儿子:“那我即刻便开始筹备,前线艰苦,归期不定,冬夏的战靴与衣裳都得预备下;还有里衣、外裳、披风······”
她一一细数起来,一如当年为丈夫筹备行囊那般;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凶险的前线?说到一半她又忍不住哽咽了,一旁的柔嘉急忙安慰起来:“母亲,您别哭啊,哥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她一边替母亲擦眼泪,可自己脸上的泪珠却也源源不断落下来。
此情此情,易知舟自然没办法继续吃饭了。
他轻笑一声,看着眼前的至亲:''咱们一家人并非初次分别,以往我都是拜托母亲好生照拂柔嘉,可这一次,我得叮嘱叮嘱你了,”
暖黄的烛光映照着他英朗的轮廓,男人炯炯有神的眸光落在妹妹还略显稚嫩的脸上,他的音色清润,宛若六月的山泉:“柔嘉,你如今已是大人,府中琐事要时常留心,管家用人之法也该虚心学习,为母亲减轻些负担。''
易柔嘉吸了吸鼻子,乖巧点头:“兄长放心,柔嘉记住了。”
易夫人慈爱的目光注视着面前两个孩子:“临渊啊,家中一切你尽管放心。战场凶险,你务必保重自己。”
易知舟点点头,垂眸看向自己面前的碗筷,半晌后忽然开口:“母亲,我会拜托松鹤兄多加照料,府中若是遇事不决,您尽可与他商议···”
易夫人看了一眼女儿,沉默地点头应下。
一旁的易柔嘉不敢做声。
母亲不同意闫松鹤的求娶之请。
这件事成了母女之间的心结,她夹在母亲于闫大哥之间头一次感受到举步维艰之困。
易知舟:“另外,”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道:“宫里不太平,往后即使有传召,你们也尽量推辞;实在推却不了的时候,小心应对即可。”
易夫人与女儿对看一眼,提起了令她们揪心一整日的事:“临渊,咱们当真要与楚家联姻?”
易知舟不想回答,只觉得心口微微发苦:“眼下战事一触即发,太子殿下手中可用的武将当属国舅爷资历最高,此战国舅爷挂帅,儿子从旁辅佐已成定居。”
易柔嘉撅着嘴不解地反问道:“为何非得联姻?他们楚家是怕哥哥在战场上不护着国舅爷吗?”
易知舟抬眼看了看妹妹,无奈地勾了勾嘴角:“朝堂之事,你就别操心了,好好陪着母亲吧。”
语落,他看了看刻漏对母亲说:“儿子还有事要办,晚些时候回来。”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易夫人原本平静的脸上涌现出些许烦闷。
易柔嘉关切道:“母亲,还是在担心哥哥的安危吗?”
易夫人叹了口气:“不止,临渊他虽未明说,可我明白,太子想要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却又怕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主导两家联姻,楚国舅挂帅,你哥哥冲锋陷阵,若胜,国舅爷的功劳是头一份,若败,流血受伤甚至丧命的也只会是你哥哥······”
易柔嘉:“哼,这种两头不落好的事,哥哥为何还要答应呢?称病不去难道还不行吗?”
易夫人无奈地摇摇头,女儿白净的面庞在灯火下尤为稚嫩:“我的傻孩子啊,你哥哥与父亲一样秉性纯良,他们心系边境民生,断然不肯置之不理的。更何况,你莫不是忘了?眼下九公主身陷囹圄,太子与娘娘执掌皇城,临渊若是不应,只怕······”
易柔嘉这才回过神来,忽然很后悔方才对哥哥态度恶劣:''那,那,这些事情,九公主她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