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的小径上已经落满了竹叶,颇有秋日萧瑟的气氛。
自南郡战事起后,忙得见不着人的父亲好不容易回了府,第一件事就是将她召进书斋里。
端木舒推开门,看到父亲没有坐在案前,而是正在屋里踱步,他似乎正在思虑什么,甚至没有注意到端木舒走了进来。
端木舒小心唤一声:“父亲。”
端木湛这才停下来,转头:“哦,坐。”他说着迈回案旁,在坐席上坐下。
端木舒走过去,端端正正地在父亲的对面坐下,等父亲先开口。
自从那日被父亲责打后,她在父亲面前就始终有些拘束了,倒也不是害怕,只是隐约感到,从前那种无知无畏的小孩子做派,是时候收起来了。
“小君从宫中传令出来,召你明日入宫,你做些准备。”端木湛虽然开口说话,但眼神仍然看着角落,似乎有一部分的思绪仍然在别处。
“入宫?”端木舒吃了一惊。
其实传召世族姝媛入宫,并不是罕见的事,只不过这种举动,若非是为了陪伴公主,就是与诸位公子们的婚配有关。端木舒想到那日在文芷的纳征礼上遇到宁斐的事,心下有些不安。
好在她听到父亲说:“沣国将公主送来了繁城,所以小君点你入宫陪伴。”
父亲的话虽然打消了她的一重疑虑,但又勾起了另一重不解:“沣国公主?已经到繁城了?”
端木湛点头:“已经入了平葭宫了。”然后他叹口气,补充一句:“为父也是刚刚得知。”
难怪父亲面带愁容。诸侯公主出居为客,绝不会是兴之所至突然为之,其先必然有往来商谈。但君上竟然做得不露风声,连一贯被视为君上心腹的父亲也瞒过,其中必有深意,恐怕父亲正为此苦思。
端木舒试探道:“君上这是为了立公子斐,在做准备么?”
端木湛终于从游离的状态聚过神来,今日第一次正视了女儿一眼:“想是如此。”
但君上那边刚为绥平君聘了文芷,这边又点端木舒入宫与沣国公主为伴,难免让人觉得,有要惹得两姓斗上一斗的意思。
端木舒想起文季向她透露的,关于文席之死的内情。但是她同文季夤夜相会的事情,一时又不敢同父亲直说。只得道:“其实绥平君和文芷的纳征礼那日,就有不少人在谈论世子的择立之事,文氏也一定有所留心。现在小君召我入宫,沣国公主入繁城的事,想必不日就要传遍了。不知道文氏会作何反应?”
“看来你也明白,君上现在明晃晃地把我们摆到公子斐一边,未必是殊遇,不知会为端木氏惹来多少明枪暗箭。”端木湛叹一口气,继续道:“不过,只怕君上之意,还不止于此。”
“不止于此?”端木舒不解。除了借此察观人心,平衡世族权柄,君上还有什么目的呢?
“阿舒可还记得振翅篇?”
端木舒愣了愣:“自然。”
所谓振翅篇,是指晋国国史第一篇,也是晋国世族出身的孩童们开蒙之后所学的第一篇,题为《威伯论振翅》。这一篇记载了当初还只是远岚山中部落首领的威伯慷慨陈词,说服部族投效正奋伐天下的武帝的故事,寥寥数语,浅显易读,却尽显晋人风范。其中使此篇得名的一句便是“今北风正烈,吾属自当振翅,驭风直上,逐神女光”。
这一篇对端木氏和文氏而言,更是意义重大,因为此篇最后记载,端木氏的先祖岁夷,和文氏的先祖嵬,最先率部响应了威伯的征召。
“威伯振翅,始有双翼荣光。”端木湛看向窗外:“如今君上想要再驭北风,自然先要试一试这双几百年未展的翅膀,还能不能助他扶摇直上。只是如今愿为他添翼的,岂止两姓,恐怕这双旧的,反觉大而无当。”
父亲说君上要再驭北风,端木舒虽并不全然了解其意所指,但至少能明白,君上怕是不满足于继续做这南境一隅的“南蛮诸侯”了。率先迎娶北地公室女、移风易俗、根绝葛章之患、为公子聘娶沣国公主,种种都可算得上是迹象。
当今国君,并非是守成之辈,他想要的,必定是能破风穿云的双翼,若不能为他助力,他恐怕也不惜换羽。
端木舒说:“父亲的意思是,当此之时,光是谨小慎微,不出差错,已远不够了。”
端木湛又回过头来:“你如今的确长进了许多。入宫之后,你陪伴公主身侧,切记要多多留心,或可助为父一探君上北望之所顾。”
沣国公主被迎入平葭宫,君上与沣侯一定有所约定,若能知晓一二,或许能够略微猜测君上的意图与计划。
端木舒点头:“是。”
端木湛又重新转向窗外,端木舒也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天昏云重,竹枝在风中簌簌,抖落阵阵枯叶,雨敲打屋檐,逐渐急促。
端木舒和父亲静静对坐,共听这一院风雨。
= = = =
第二日,端木舒乘着宫中遣来的马车到了平葭宫东门,被领入了内苑。
平葭宫内苑广阔,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一处就是衡清池。这是数百年前宫室肇建时人工挖凿的湖泊,与环绕平葭宫的永定渠相连,每年的寒月节宴就设在衡清池畔。
只不过现在端木舒低着头走在衡清池畔,全没有寒月节赴宴那样的心情。
走着走着,耳畔传来宫女们的窃窃私语。
“从晨起到现在什么也没吃,就哭个不停,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还有她身边的那些个女官,对什么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可不是么,恨不得要连芙蕖轩都转个面儿,改成坐北朝南呢。”
走在前面引路的是那日在文芷的纳征礼上做执雁人的中寺,他叱一声:“都干什么呢?出来!”
声音静了下来,几个宫女慌忙从前头的灌丛里钻出来,朝中寺行礼。
中寺眼刀狠狠一扫:“你们不好好侍候着,怎么有功夫聚在这里嚼舌根?”
宫女们都垂着头,其中一个诉苦道:“中寺,不是我们不想侍候,只是都被赶了出来。我们好像做什么都是错,就连奉上的吃食都不肯入口的,实在不知怎么办是好。”
中寺叹一口气,也不再加责怪,只让几人待在池边候命。
芙蕖轩建在衡清池的一角,与高台上的水榭“漪散风来”遥遥相对。
中寺在通向芙蕖轩的游廊前停下,转身行个礼,道:“这位小公主现下身边服侍的都是沣国带来的女官,宫中侍女们稍有不合她们礼数之举,便被叱责喝退,姝君多加注意才是。 ”
端木舒忙浅还一礼谢他的好意:“是,多谢中寺提醒。”
一个女侍迎出来,眼神颇戒备地上下打量了端木舒一眼,这才行一礼:“姝君请随我来。”
端木舒跟着那女侍穿过曲折的水上游廊,走向那座半悬在池面上的轩馆。轩中四处都挂着新制的青玉竹帘,帘半挽着,湖面上吹来的微风从帘下穿过,拂动帘内碧色的雾织绡。
“公主何时可以回返沣国?”有个女子的声音传来,晋人虽然也说正音,吐字却没有这么清冷利落的。
“待晋君修好国书,臣带回去向君上复命之后,君上自会有决断。在那之前还请公主安心居此。”回答的是一个男子的声音,不知怎么,这声音还有几分耳熟。
“那要等到几时!公主在此地食难下咽,睡不安寝。大人不是也说,晋人粗蛮无礼性喜殴斗么?这样蛮野之地,公主实难久留!”
“君上亲口说,晋国虽为南蛮,也是一方诸侯,如今更是不可轻视。公主身为侯女,肩负君上所托,你们整日在公主面前挑唆,居心何在?!”
两人语气都不甚和善了,却忽然都住了口,轩中冷了半刻,那女子开口道:“公主说,大人可以走了。”
那男子语中尤有不忿,道:“是,臣暂且告辞。”
侍女领着端木舒候在门旁,男子从轩中走出,端木舒偷偷抬眼一看,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看上去有些面熟,似乎在哪里……
这不就是寒月节灯会上那个“沣国客商”么!
端木舒忙将头深深埋下去,若是被他认出来,说不定连公主的面都见不到,她就要被赶出去了。
好在那人并没有注意到她,只是阔步一转就消失在了曲折的廊中。
想来寒月节时,他就是奉沣侯之命前来的了。
没功夫细细思虑,女侍将端木舒引入轩中。
“小女端木氏,名舒,见过公主。”端木舒伏地将额头抵在交叠的手背上,恭敬地行了个大礼。
室内很静,只能听到女孩细细的抽泣声。
半晌,一个女子道:“姝君请起吧。”这正是方才同那中年男子对话的声音。
端木舒抬起头来,规规矩矩地坐正了。她的面前是一扇素绢屏风,透过轻薄的绢纱,隐约能看到坐在其后身着重重锦衣的女孩和她身旁的女官,小小的女孩子正扑在女官的怀中低声哭泣。
想必这女孩子就是沣国公主,沣侯的小女儿牧婵了。
听说这小公主今年也已有八岁,但这蜷缩在女官怀里的做派,却好似幼童,让自小顽野的端木舒心中暗感惊奇。
那女官只一句请起,便再也没有后话,而小公主就只顾着一个劲地哭。
静待了许久,端木舒偷偷在裙摆下动了动自己跪坐得酸痛的脚踝,然后小心翼翼道:“敢问,公主为何事烦忧?”
那女官更将公主向怀中拢了拢,转脸过来:“公主初到贵国,有些水土不服之症,略有失态,还望姝君不要见笑。”她的眼神隔着纱帘也刺人,显然是怪她多嘴。
端木舒只好识趣地不再说什么。
一整日下来,公主不过就是在女官怀里哭泣,哭累了就小睡,或是望着衡清池水发呆。端木舒更是无人搭理,再没能说上半句话。
终于等到夜幕垂落,那女官宣布公主要准备就寝,端木舒如蒙大赦,忙爬起来告退。
端木舒拖着有些麻木的双腿跟在领路的宫女身后,偷偷抬手捏自己酸痛的肩颈,忽然听见前面路边传出一声笑。
宫女停下来,略一辨认,行礼道:“公子。”
端木舒放下手,顺着宫女的面向一看,见宁斐正站在花木间的一块怪石上。
见她望过来,宁斐从怪石上跳下,走过来对着宫女扬扬手:“你退下吧。”
宫女在他身后迟疑:“小婢还要领姝君去林薄馆下榻,若是退下了,只怕姝君不认得路。”
宁斐站住,略侧过头去:“这路难道只有你认得?”
宫女不敢再言,诺诺退下。
端木舒朝他行个礼:“见过公子。”
宁斐上下打量她:“怎么样,芙蕖轩里有意思吗?”
听他这兴味盎然的语气和看好戏的神情,想来对沣国公主身边的情形也有所了解,偏偏还要这么问,根本就是挖苦她,真是个不省油的小鬼。
端木舒品味着脚踝的刺麻,垂眉敛目:“小女是来陪侍,不是来玩乐,评不上什么有没有意思。”
“说话别这么没劲。”宁斐说着转身抬步:“我特地等着你,可不是为了找你的茬。宫人们都对这位小公主束手无策,母亲和我现在可是对你寄予厚望,急着想知道你有何进展。”
端木舒拂开伸到道上的花枝:“今天一整日,连句话也没能说上。小女怕是要辜负所托了。”
“不会吧姐——姐——”宁斐又折入一个岔路:“我还当你是个厉害角色,你这么快就认输?”
他把“姐姐”两个字拖得又重又长,是在影射她在文芷纳征礼上的举止,端木舒汗颜:“小公主看重的是礼仪规矩,确实并非小女所长。”她想了想,忍不住问:“小君身边想必也有从越国来的女官,应该深晓北地礼仪,足以应对才是,可否遣一人来?”
“母亲虽然出身越国公室,却不是公主。”这一句宁斐说得毫不遮掩,然后他问:“依你所见,母亲身边的女官,该如何侍候这位小公主啊?”
即便是夫人亲生的这位公子,这话也未免太过直白了,不过端木舒吃惊之余,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晋国被嘲为南蛮,诸侯都不屑通婚,自来晋国国君的夫人,都不过是国内世族之女,出自文氏和端木氏的更是不少,这也是晋国世族长久煊赫的原因之一。
到了当今君上,大力同北地修好,从越国迎娶的公室女郦氏,已经是历任国君夫人中出身最高的了。但虽是公室之女,到底比国君所出的公主身份要低一些。
夫人若是让自己身边的女官去侍候公主,一个不小心,好心安抚就要变成低声下气,难免失了婆母的尊严。
端木舒只顾沉思,脚下不停,跟着宁斐在林苑的花草木石之间绕来绕去,宁斐终于停下来,转过身:“你果然不是个笨蛋。”
这算什么评价,端木舒低着头暗暗翻白眼,嘴上却说:“多谢公子夸奖。”
宁斐撇撇嘴:“别不服气,等你什么时候为我母亲解了忧,那我才算你是个聪明人呢。”他说着,又转身朝前走。
说的倒也没错,端木舒心中叹气,脚步跟上。
宁斐停下:“别跟着我了,这儿没你的事了。”
端木舒迟疑:“……您不是领小女去林薄馆么?”
“我只说路不止一人认得,可没说我要领你去。”路旁的石灯映在宁斐的脸上,他扬起嘴角,一颗犬齿一闪,小狐狸一样:“你自己想办法吧,姐——姐——”他话音刚落,人就突然钻进了花林之间,随着一阵分花拂枝的响动,不见了踪影。
端木舒环顾四周,只见树木层叠,小径蔓折,这才惊觉方才宁斐左弯右转,已不知把她领到了何处。
这个小鬼!
她现在即便骂出声,大约也没有人会听见,周遭只有风吹林木,瑟瑟秋声。
端木舒抬起头,夜空悬着孤零零一钩弦月。
一整日的疲惫突然涌上来,不只是身体的疲惫,更多的是心头的疲惫。
从小到大,以她的脾性,本来也并非是处处讨喜的,但还是第一次被这样无视。
这位沣国公主和她的女官们,似乎都看不见她,不是故意不搭理她,而是根本就没觉得需要搭理她。
她身为家中幺女、端木氏姝君所拥有的一切关爱和重视都被阻隔在宫墙之外,在这平葭宫里,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可以随意冷落的陪侍。
这滋味着实不太好受。
偏偏这位难应付的公子,见缝插针还要来为难她一下。
但小君之命,父亲之托,她还得继续熬着。
没有人会来帮她,想要事有所成,只能靠她自己。
端木舒对月长叹一声。
靠自己,从前说起来好像还挺潇洒豪迈的,但真落到这种境地里,体会到的却是无援的孤独和乏力。
现在就连远在天上的弦月为她投下的一缕照亮曲径的冷光,也使得她对这秋月生起了些亲近之意。
她忽然又不可抑制地想到了文季。
她之于文季,是否也好像这秋月之于现下的她呢?
不过至少秋月没有骗她说,自己是关心她,特地来照她的。这么说起来,她或许比这冷冰冰的秋月还要过分些。
也许下次见到文季,该诚心地再跟他道个歉的。
自南郡战事起后,忙得见不着人的父亲好不容易回了府,第一件事就是将她召进书斋里。
端木舒推开门,看到父亲没有坐在案前,而是正在屋里踱步,他似乎正在思虑什么,甚至没有注意到端木舒走了进来。
端木舒小心唤一声:“父亲。”
端木湛这才停下来,转头:“哦,坐。”他说着迈回案旁,在坐席上坐下。
端木舒走过去,端端正正地在父亲的对面坐下,等父亲先开口。
自从那日被父亲责打后,她在父亲面前就始终有些拘束了,倒也不是害怕,只是隐约感到,从前那种无知无畏的小孩子做派,是时候收起来了。
“小君从宫中传令出来,召你明日入宫,你做些准备。”端木湛虽然开口说话,但眼神仍然看着角落,似乎有一部分的思绪仍然在别处。
“入宫?”端木舒吃了一惊。
其实传召世族姝媛入宫,并不是罕见的事,只不过这种举动,若非是为了陪伴公主,就是与诸位公子们的婚配有关。端木舒想到那日在文芷的纳征礼上遇到宁斐的事,心下有些不安。
好在她听到父亲说:“沣国将公主送来了繁城,所以小君点你入宫陪伴。”
父亲的话虽然打消了她的一重疑虑,但又勾起了另一重不解:“沣国公主?已经到繁城了?”
端木湛点头:“已经入了平葭宫了。”然后他叹口气,补充一句:“为父也是刚刚得知。”
难怪父亲面带愁容。诸侯公主出居为客,绝不会是兴之所至突然为之,其先必然有往来商谈。但君上竟然做得不露风声,连一贯被视为君上心腹的父亲也瞒过,其中必有深意,恐怕父亲正为此苦思。
端木舒试探道:“君上这是为了立公子斐,在做准备么?”
端木湛终于从游离的状态聚过神来,今日第一次正视了女儿一眼:“想是如此。”
但君上那边刚为绥平君聘了文芷,这边又点端木舒入宫与沣国公主为伴,难免让人觉得,有要惹得两姓斗上一斗的意思。
端木舒想起文季向她透露的,关于文席之死的内情。但是她同文季夤夜相会的事情,一时又不敢同父亲直说。只得道:“其实绥平君和文芷的纳征礼那日,就有不少人在谈论世子的择立之事,文氏也一定有所留心。现在小君召我入宫,沣国公主入繁城的事,想必不日就要传遍了。不知道文氏会作何反应?”
“看来你也明白,君上现在明晃晃地把我们摆到公子斐一边,未必是殊遇,不知会为端木氏惹来多少明枪暗箭。”端木湛叹一口气,继续道:“不过,只怕君上之意,还不止于此。”
“不止于此?”端木舒不解。除了借此察观人心,平衡世族权柄,君上还有什么目的呢?
“阿舒可还记得振翅篇?”
端木舒愣了愣:“自然。”
所谓振翅篇,是指晋国国史第一篇,也是晋国世族出身的孩童们开蒙之后所学的第一篇,题为《威伯论振翅》。这一篇记载了当初还只是远岚山中部落首领的威伯慷慨陈词,说服部族投效正奋伐天下的武帝的故事,寥寥数语,浅显易读,却尽显晋人风范。其中使此篇得名的一句便是“今北风正烈,吾属自当振翅,驭风直上,逐神女光”。
这一篇对端木氏和文氏而言,更是意义重大,因为此篇最后记载,端木氏的先祖岁夷,和文氏的先祖嵬,最先率部响应了威伯的征召。
“威伯振翅,始有双翼荣光。”端木湛看向窗外:“如今君上想要再驭北风,自然先要试一试这双几百年未展的翅膀,还能不能助他扶摇直上。只是如今愿为他添翼的,岂止两姓,恐怕这双旧的,反觉大而无当。”
父亲说君上要再驭北风,端木舒虽并不全然了解其意所指,但至少能明白,君上怕是不满足于继续做这南境一隅的“南蛮诸侯”了。率先迎娶北地公室女、移风易俗、根绝葛章之患、为公子聘娶沣国公主,种种都可算得上是迹象。
当今国君,并非是守成之辈,他想要的,必定是能破风穿云的双翼,若不能为他助力,他恐怕也不惜换羽。
端木舒说:“父亲的意思是,当此之时,光是谨小慎微,不出差错,已远不够了。”
端木湛又回过头来:“你如今的确长进了许多。入宫之后,你陪伴公主身侧,切记要多多留心,或可助为父一探君上北望之所顾。”
沣国公主被迎入平葭宫,君上与沣侯一定有所约定,若能知晓一二,或许能够略微猜测君上的意图与计划。
端木舒点头:“是。”
端木湛又重新转向窗外,端木舒也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天昏云重,竹枝在风中簌簌,抖落阵阵枯叶,雨敲打屋檐,逐渐急促。
端木舒和父亲静静对坐,共听这一院风雨。
= = = =
第二日,端木舒乘着宫中遣来的马车到了平葭宫东门,被领入了内苑。
平葭宫内苑广阔,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一处就是衡清池。这是数百年前宫室肇建时人工挖凿的湖泊,与环绕平葭宫的永定渠相连,每年的寒月节宴就设在衡清池畔。
只不过现在端木舒低着头走在衡清池畔,全没有寒月节赴宴那样的心情。
走着走着,耳畔传来宫女们的窃窃私语。
“从晨起到现在什么也没吃,就哭个不停,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还有她身边的那些个女官,对什么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可不是么,恨不得要连芙蕖轩都转个面儿,改成坐北朝南呢。”
走在前面引路的是那日在文芷的纳征礼上做执雁人的中寺,他叱一声:“都干什么呢?出来!”
声音静了下来,几个宫女慌忙从前头的灌丛里钻出来,朝中寺行礼。
中寺眼刀狠狠一扫:“你们不好好侍候着,怎么有功夫聚在这里嚼舌根?”
宫女们都垂着头,其中一个诉苦道:“中寺,不是我们不想侍候,只是都被赶了出来。我们好像做什么都是错,就连奉上的吃食都不肯入口的,实在不知怎么办是好。”
中寺叹一口气,也不再加责怪,只让几人待在池边候命。
芙蕖轩建在衡清池的一角,与高台上的水榭“漪散风来”遥遥相对。
中寺在通向芙蕖轩的游廊前停下,转身行个礼,道:“这位小公主现下身边服侍的都是沣国带来的女官,宫中侍女们稍有不合她们礼数之举,便被叱责喝退,姝君多加注意才是。 ”
端木舒忙浅还一礼谢他的好意:“是,多谢中寺提醒。”
一个女侍迎出来,眼神颇戒备地上下打量了端木舒一眼,这才行一礼:“姝君请随我来。”
端木舒跟着那女侍穿过曲折的水上游廊,走向那座半悬在池面上的轩馆。轩中四处都挂着新制的青玉竹帘,帘半挽着,湖面上吹来的微风从帘下穿过,拂动帘内碧色的雾织绡。
“公主何时可以回返沣国?”有个女子的声音传来,晋人虽然也说正音,吐字却没有这么清冷利落的。
“待晋君修好国书,臣带回去向君上复命之后,君上自会有决断。在那之前还请公主安心居此。”回答的是一个男子的声音,不知怎么,这声音还有几分耳熟。
“那要等到几时!公主在此地食难下咽,睡不安寝。大人不是也说,晋人粗蛮无礼性喜殴斗么?这样蛮野之地,公主实难久留!”
“君上亲口说,晋国虽为南蛮,也是一方诸侯,如今更是不可轻视。公主身为侯女,肩负君上所托,你们整日在公主面前挑唆,居心何在?!”
两人语气都不甚和善了,却忽然都住了口,轩中冷了半刻,那女子开口道:“公主说,大人可以走了。”
那男子语中尤有不忿,道:“是,臣暂且告辞。”
侍女领着端木舒候在门旁,男子从轩中走出,端木舒偷偷抬眼一看,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看上去有些面熟,似乎在哪里……
这不就是寒月节灯会上那个“沣国客商”么!
端木舒忙将头深深埋下去,若是被他认出来,说不定连公主的面都见不到,她就要被赶出去了。
好在那人并没有注意到她,只是阔步一转就消失在了曲折的廊中。
想来寒月节时,他就是奉沣侯之命前来的了。
没功夫细细思虑,女侍将端木舒引入轩中。
“小女端木氏,名舒,见过公主。”端木舒伏地将额头抵在交叠的手背上,恭敬地行了个大礼。
室内很静,只能听到女孩细细的抽泣声。
半晌,一个女子道:“姝君请起吧。”这正是方才同那中年男子对话的声音。
端木舒抬起头来,规规矩矩地坐正了。她的面前是一扇素绢屏风,透过轻薄的绢纱,隐约能看到坐在其后身着重重锦衣的女孩和她身旁的女官,小小的女孩子正扑在女官的怀中低声哭泣。
想必这女孩子就是沣国公主,沣侯的小女儿牧婵了。
听说这小公主今年也已有八岁,但这蜷缩在女官怀里的做派,却好似幼童,让自小顽野的端木舒心中暗感惊奇。
那女官只一句请起,便再也没有后话,而小公主就只顾着一个劲地哭。
静待了许久,端木舒偷偷在裙摆下动了动自己跪坐得酸痛的脚踝,然后小心翼翼道:“敢问,公主为何事烦忧?”
那女官更将公主向怀中拢了拢,转脸过来:“公主初到贵国,有些水土不服之症,略有失态,还望姝君不要见笑。”她的眼神隔着纱帘也刺人,显然是怪她多嘴。
端木舒只好识趣地不再说什么。
一整日下来,公主不过就是在女官怀里哭泣,哭累了就小睡,或是望着衡清池水发呆。端木舒更是无人搭理,再没能说上半句话。
终于等到夜幕垂落,那女官宣布公主要准备就寝,端木舒如蒙大赦,忙爬起来告退。
端木舒拖着有些麻木的双腿跟在领路的宫女身后,偷偷抬手捏自己酸痛的肩颈,忽然听见前面路边传出一声笑。
宫女停下来,略一辨认,行礼道:“公子。”
端木舒放下手,顺着宫女的面向一看,见宁斐正站在花木间的一块怪石上。
见她望过来,宁斐从怪石上跳下,走过来对着宫女扬扬手:“你退下吧。”
宫女在他身后迟疑:“小婢还要领姝君去林薄馆下榻,若是退下了,只怕姝君不认得路。”
宁斐站住,略侧过头去:“这路难道只有你认得?”
宫女不敢再言,诺诺退下。
端木舒朝他行个礼:“见过公子。”
宁斐上下打量她:“怎么样,芙蕖轩里有意思吗?”
听他这兴味盎然的语气和看好戏的神情,想来对沣国公主身边的情形也有所了解,偏偏还要这么问,根本就是挖苦她,真是个不省油的小鬼。
端木舒品味着脚踝的刺麻,垂眉敛目:“小女是来陪侍,不是来玩乐,评不上什么有没有意思。”
“说话别这么没劲。”宁斐说着转身抬步:“我特地等着你,可不是为了找你的茬。宫人们都对这位小公主束手无策,母亲和我现在可是对你寄予厚望,急着想知道你有何进展。”
端木舒拂开伸到道上的花枝:“今天一整日,连句话也没能说上。小女怕是要辜负所托了。”
“不会吧姐——姐——”宁斐又折入一个岔路:“我还当你是个厉害角色,你这么快就认输?”
他把“姐姐”两个字拖得又重又长,是在影射她在文芷纳征礼上的举止,端木舒汗颜:“小公主看重的是礼仪规矩,确实并非小女所长。”她想了想,忍不住问:“小君身边想必也有从越国来的女官,应该深晓北地礼仪,足以应对才是,可否遣一人来?”
“母亲虽然出身越国公室,却不是公主。”这一句宁斐说得毫不遮掩,然后他问:“依你所见,母亲身边的女官,该如何侍候这位小公主啊?”
即便是夫人亲生的这位公子,这话也未免太过直白了,不过端木舒吃惊之余,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晋国被嘲为南蛮,诸侯都不屑通婚,自来晋国国君的夫人,都不过是国内世族之女,出自文氏和端木氏的更是不少,这也是晋国世族长久煊赫的原因之一。
到了当今君上,大力同北地修好,从越国迎娶的公室女郦氏,已经是历任国君夫人中出身最高的了。但虽是公室之女,到底比国君所出的公主身份要低一些。
夫人若是让自己身边的女官去侍候公主,一个不小心,好心安抚就要变成低声下气,难免失了婆母的尊严。
端木舒只顾沉思,脚下不停,跟着宁斐在林苑的花草木石之间绕来绕去,宁斐终于停下来,转过身:“你果然不是个笨蛋。”
这算什么评价,端木舒低着头暗暗翻白眼,嘴上却说:“多谢公子夸奖。”
宁斐撇撇嘴:“别不服气,等你什么时候为我母亲解了忧,那我才算你是个聪明人呢。”他说着,又转身朝前走。
说的倒也没错,端木舒心中叹气,脚步跟上。
宁斐停下:“别跟着我了,这儿没你的事了。”
端木舒迟疑:“……您不是领小女去林薄馆么?”
“我只说路不止一人认得,可没说我要领你去。”路旁的石灯映在宁斐的脸上,他扬起嘴角,一颗犬齿一闪,小狐狸一样:“你自己想办法吧,姐——姐——”他话音刚落,人就突然钻进了花林之间,随着一阵分花拂枝的响动,不见了踪影。
端木舒环顾四周,只见树木层叠,小径蔓折,这才惊觉方才宁斐左弯右转,已不知把她领到了何处。
这个小鬼!
她现在即便骂出声,大约也没有人会听见,周遭只有风吹林木,瑟瑟秋声。
端木舒抬起头,夜空悬着孤零零一钩弦月。
一整日的疲惫突然涌上来,不只是身体的疲惫,更多的是心头的疲惫。
从小到大,以她的脾性,本来也并非是处处讨喜的,但还是第一次被这样无视。
这位沣国公主和她的女官们,似乎都看不见她,不是故意不搭理她,而是根本就没觉得需要搭理她。
她身为家中幺女、端木氏姝君所拥有的一切关爱和重视都被阻隔在宫墙之外,在这平葭宫里,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可以随意冷落的陪侍。
这滋味着实不太好受。
偏偏这位难应付的公子,见缝插针还要来为难她一下。
但小君之命,父亲之托,她还得继续熬着。
没有人会来帮她,想要事有所成,只能靠她自己。
端木舒对月长叹一声。
靠自己,从前说起来好像还挺潇洒豪迈的,但真落到这种境地里,体会到的却是无援的孤独和乏力。
现在就连远在天上的弦月为她投下的一缕照亮曲径的冷光,也使得她对这秋月生起了些亲近之意。
她忽然又不可抑制地想到了文季。
她之于文季,是否也好像这秋月之于现下的她呢?
不过至少秋月没有骗她说,自己是关心她,特地来照她的。这么说起来,她或许比这冷冰冰的秋月还要过分些。
也许下次见到文季,该诚心地再跟他道个歉的。